西安市教育资源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业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号:**********
指导教师:刘吉发教授
学生姓名:***
完成时间:201112
西安市教育资源调查报告
西安是一座“规规矩矩”的城市,东南西北分得很清楚,道路也是东西南北纵横垂直交错。早在古时,就科学地分为了市、坊、教坊等功能区。如今,西安的“教坊”,主要分布在南郊、东郊和西郊。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过去有一句话叫“人民教育人民办”,把义务教育的很多责任都让社会来承担,新的《义务教育法》,就把义务教育落实在政府的肩上,其中一个核心和灵魂就是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独特的人文环境丰富了西安的教育环境,让古城西安的教育资源呈现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一个景象。但是西安教育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教育资源需要优化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一、我市普通教育资源配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资源配置有两条途径:政府掌握的公共教育资源由政府主导分配;民间教育资源由市场调节。这里所讲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主要是讲公共教育资源配置问题。
(一)城乡学校资源配置失衡
1、教育经费的差异。
据统计:全市农村小学的生均教育费、生均人员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和生均基本建设费,分别只有城市小学52%、70%、19.4%和
19.7%。农村初中的生均基本建设费仅为城市的16.5%。农村高中的生均教育费、生均人员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和生均基本建设费分别为城市的52%、49.6%、88%和51.9%。
2、师资质量差异。
农村小学教师40岁以上的56%,城市小学教师只占37%;农村小学教师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占66%,专科占33%,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占1%。城市小学教师高中及高中以下的学历的占30%,专科占55%,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占15%。农村小学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占4‰,城市小学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占11‰。
农村初中教师专科及专科以下的学历的占80%,城市占37%;农村初中教师专科以上学历的占20%,城市占63%;农村初中教师初级及初级以下职称占60%,城市占33%;农村初中教师中级职称占39%,城市占56%;农村初中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占1%,而城市占11%。
3、办学条件的差异
城市学校已经消除了现有危房而农村学校尚有危房36773平方米。城市中小学基本是单人新式课桌椅,而农村学校还存在自带课桌椅现象,大多数学校使用的是有破损的课桌椅。城市中小学房屋整洁,配套齐全;而农村中小学有相当一部分道路操坪尚未硬化,房屋陈旧有的还是土砖房,室内阴暗潮湿,墙面斑驳陆离,有的房屋还漏水。从现代化教学设备看,城乡差距更加明显,一些前沿的教学设备
如教学语言室的配备在农村小学几乎为空白。农村的小孩得不到像城市孩子一样规范化的教育。
(二)示范性学校与非示范性学校资源配置失衡
评议组对某县抽样调查情况表明,示范性学校与非示范性学校之间资源配置失衡的情况相当严重。示范性小学、示范性初中及示范性高中生均教育经费分别是非示范性学校的1.49、1.17%和8.29倍,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是非示范性学校的2.75、1.63和11.67倍。
师资配置也有类似情况,示范性小学、示范性初中、示范性高中的学生数分别占该县的同类学生总数的21%、36%和20%,但示范性学校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全县的30%、41%和55%;示范性初中、示范性高中的高级教师比例占全县的45%和50%。校长的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和事业心决定学校的办学水平,县委县政府及县教育部门还把最好的校长安排在示范性学校的岗位上。
(三)农村闲置教育资产流失严重
在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大量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为投资主体的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以后,大量的教育资产出现闲置,但因撤并学校的资产性质不明,处置起来很困难。据调查统计,“十五”期间,我市共撤并农村学校762所,其中已经处置的有297所,尚未处置的有465所。已处置的有53%未用于教育;尚未处置的学校中,有208所学校完全闲置,有212所学校被村委会
或他人占用,分别占总额的44.7%和45.6%,而真正用于教育的仅25所,不足总额的10%。
二、进一步做好我市普通教育资源配置工作的对策
《义务教育法》指出:“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生违反《义务教育法》的重大事件……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行咎辞职”。做好普通教育资源配置工作,应以新《义务教育法》为指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突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两个重点;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校际间的差距明显缩小,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整体办学质量明显提高。
(一)构建普通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保障体系
1、领导保障。一是把教育发展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每年不少于1次;每年至少确定一个专题作为政府实事内容,由市财政列专项资金,区县(市)财政配套相应资金重点投入,力争一年上一个台阶,使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二是健全考核机制。继续将教育发展的重
点、难点列入对区县(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要素体系,作为考核党政一把手政绩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两项制度”督导评估考核工作,促进区县(市)加大教育均衡发展力度。
2、体制保障。推动区县(市)教育均衡发展,其责任主要在区县(市)政府。一是落实区县(市)政府管理责任。争取到2007年将财政体制、教师管理体制调整到位,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教师工资、公用经费由区县(市)财政直接拨付,中、小学校长、教师由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二是因地制宜地实施乡(镇)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发挥乡(镇)发展教育的积极性。撤销乡(镇)教育办的区县(市),应结合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和社区教育的实施,成立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或联合办学委员会,负责制定辖区内学前教育和职成教育的发展规划,特别是在征地、处理闲置资产、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为本区域学校发展提供支持。
3、经费保障。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现在的关键一是明确市、区县(市)、乡(镇)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的最低控制比例。市、区县(市)两级政府要根据国务院规定,按比例承担本地区教育经费的份额,并全额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到位。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布制度,确保财政性教育投入实现“三个增长”和“两个比例”的要求,对未履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的区、县(市),要依法追究其主要领导人的责任。二是努力争取省财政加大对我市普通教育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