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微生物学

合集下载

水处理微生物学 第四章 其它微生物

水处理微生物学 第四章  其它微生物

第四章其它微生物第一节放线菌和丝状细菌在自然界中,还有一些单细胞而有细长分枝的放线菌。

此外,铁细菌、硫细菌和球衣细菌又常称为丝状细菌。

这类细菌的菌丝体外面有的包着一个圆筒状的粘性皮鞘(细胞外有皮鞘包围的细菌,又称衣细菌,“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称鞘细菌),组成鞘的物质相当于普通细菌的英膜,由多糖类物质组成。

工程上常把菌体细胞能相连而形成丝状的微生物统称丝状菌,如丝状细菌、放线菌、丝状真菌和丝状藻类(如蓝细菌)等。

一、放线菌放线菌是一种有细长分枝的单细胞菌丝体,它的菌体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组成。

菌丝相当长,约在50~600µm之间,直径与细菌的大小较接近一般约0.5~1µm,最大不超过1.5µm,内部相通,一般无隔膜。

菌丝分两部分:伸入营养物质内或漫生于营养物表面吸取养料的菌丝,称为营养菌丝。

当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程度,就会在它上面生长出伸向空中的菌丝,这部分菌丝叫做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的顶端能形成孢子丝,产生孢子,叫分生孢子(也叫气生孢子),见图4-1。

孢子对于不良的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散落的孢子遇到适宜条件就萌发长出菌丝,菌丝分枝再分枝,最后形成网状的菌丝体。

放线菌容易在培养基上生长,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通常由一个孢子或一小块营养菌丝形成一团有分枝的细丝。

菌落表面常呈粉末状或皱褶状,有的则呈紧密干硬的圆形,有些属的菌落为糊状。

不同的放线菌的菌落呈不同的颜色,如无色、白、黑、红、褐、灰、黄、绿等颜色。

菌落的正面和背面的颜色往往不同,正面是孢子的颜色。

背面是营养菌丝及它所分泌的色素的颜色。

放线菌菌落不易用接种环桃起。

这些特征都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大多数放线菌是好氧性的。

一般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7~8,也就是中性偏碱。

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

放线菌多数是腐生性的,也有寄生性的,有些寄生种能使动植物致病。

不少抗菌素(约占目前巳知抗菌素的2/3)是由放线菌产生的,其中有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

水处理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水处理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生化需氧量(BOD):好氧微生物在一定的温度、时间条件下,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

在一定条件下(20°C),单位体积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完全分解所消耗的氧气的数量,单位为mg(O2)/L(废水)。

2.化学需氧量(BOD):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

用化学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成CO2和H2O所消耗氧化剂中的氧量,为化学需氧量,单位为mg/L。

3.总磷(TP):污水中含磷化合物的总和。

包括有机磷与无机磷两类。

4.总氮(TN):污水中含氮化合物的总和。

它包括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5.凯式氮(KN):有机氮与氨氮的总和。

6.氨氮(NH3-N):污水中以游离氨(NH3-N)与铵盐(NH4+-N)的总和。

7.总需氧量 TOD:有机物被氧化成稳定氧化物时所需氧量,单位为O2mg/l。

8.总有机碳 TOC: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

9.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好氧处理方法。

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好氧连续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再将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以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基质,在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群的连续培养,经凝聚、吸附、氧化分解,沉淀等过程去除有机物的一种方法。

10.生物膜法:使细菌类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殖,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泥-生物膜,主要用于去除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

11.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表示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MLSS=M a+M e+M i+M ii。

1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表示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MLVSS= M a+M e+M i。

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与技术应用

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与技术应用

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与技术应用
水处理微生物学是研究水中微生物的分布、功能和作用的学科,它是水处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水中微生物的生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可以开发出一系列微生物处理技术,用于改善水的质量和净化水源。

水处理微生物学的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水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藻类、真菌、病毒等,它们的种类和分布对水质起着重要的影响。

2. 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微生物在水处理过程中通过代谢过程降解有机物质,同时也可以吸附重金属离子和去除硝酸盐等污染物。

3. 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一些微生物可以分解废水中的某些有机物,同时还为其他微生物提供生长所需的物质。

水处理微生物学的技术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活性污泥法:通过培养一定比例的细菌和藻类,利用其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 生物滤床法:利用微生物的生物膜附着能力和降解能力,将污水通过活性生物膜层进行过滤,去除有机污染物和杂质。

3. 生物滤池法:将水通过一定大小的过滤介质,如砂石、填料等,利用微生物在过滤介质上的附着和降解作用,去除有机物质和悬浮物。

4. 草本河湖水处理: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无机物质,同时由植物所根部和附生微生物形成的活性生物层能够起到滤污和吸附的作用。

总之,水处理微生物学在水处理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研究微生物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开发出一系列有效的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质和保护水资源。

水处理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水处理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水处理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一、微生物概述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肉眼难以观察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

2.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具有体积小、繁殖快、易变异等特点,因此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3.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微生物在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如降解有机物、转化污染物、净化水质等。

二、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别1.细菌的分类和鉴别: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按革兰氏染色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按生化反应可分为需氧菌和厌氧菌。

鉴别细菌主要依据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

2.病毒的分类和鉴别:病毒按遗传物质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按宿主细胞类型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鉴别病毒主要依据感染宿主的范围、致病性、抗原性等特征。

3.真菌的分类和鉴别:真菌按细胞形态可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按生长环境可分为腐生真菌、寄生真菌和共生真菌。

鉴别真菌主要依据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

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微生物生长曲线分为四个阶段: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2.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微生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氧气和营养物质等条件。

3.微生物的繁殖方式:细菌主要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病毒主要通过吸附、侵入、复制和释放等过程进行繁殖;真菌主要通过孢子生殖或出芽方式进行繁殖。

四、水处理中的微生物污染1.水体污染的类型:水体污染包括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等类型。

其中生物污染主要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水体中可能存在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它们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3.水处理中的微生物污染:水处理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微生物污染,如细菌总数超标、大肠菌群超标等,这些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水处理微生物学》课件

《水处理微生物学》课件
兼性微生物
兼性微生物既可以在有氧生物
1 污水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
污水中常见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它们对水质有显著影响。
2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也参与了水处理过程,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微生物在不同的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
1
生物处理过程
2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
应用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不断发展,提供了更高效 的水处理方法。
3 微生物与纳米技术的
结合
微生物与纳米技术的结合 可以创造出新的水处理技 术和材料。
总结
水处理微生物学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微生物在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和对水质的影响是研究的重点。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水质的变化,为水处理提供指标。
水处理微生物的监测方法
1 监测微生物群落的水平
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监测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
2 监测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方法
通过培养和测定微生物数量以及活性来监测微生物的变化。
微生物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1 生物反应器的优化
通过优化生物反应器的设 计和运行,提高水处理的 效率和效果。
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物、氮转化和磷去
物理或化学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
2
除等方式参与生物处理过程,提高水质。
作用
微生物在物理或化学处理过程中发挥着 辅助或协同的作用,提高处理效果。
水处理微生物对水质的影响
1 水处理微生物对水质指标的影响
水处理微生物可以影响水质指标,如溶解氧、pH值和浊度等。
2 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水质指标的影响
《水处理微生物学》PPT 课件
水处理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科学领域。

水处理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水处理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水处理微生物知识点总结水处理是指对水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处理工艺,以使水质达到指定的标准,适用于不同的用途,如饮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

微生物在水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水处理微生物的知识点总结。

1.微生物的种类:水中常见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藻类等。

其中,细菌是水体中最常见的微生物,而病毒则是最小的微生物,通常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

例如,细菌可以通过分解与生长,改变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病毒则依赖宿主生存,且在水中具有较长时间的存活能力;真菌在水中可破坏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等。

3.微生物对水质的影响:微生物在水体中的存在和繁殖会对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有机物的降解、异味异色的产生、水质恶化等。

一些微生物还可能造成水中的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水处理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微生物进行相应的处理。

4.微生物的水处理应用:微生物在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物膜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的附着生长特性,形成生物膜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

常见的生物膜技术包括生物滤池、MBR等。

-生物接触氧化法: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能力,通过使水与生物膜接触,利用微生物的附着和代谢能力去除有机物。

-活性污泥法:通过混合微生物菌群的降解作用对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

-厌氧处理:利用厌氧微生物在无氧环境下降解有机物质,产生甲烷等可用作能源的产物。

5.微生物监测与控制:为了保障水质安全,需要对水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监测和控制。

常用的微生物监测方法包括培养法、PCR法、流式细胞仪等。

对于微生物的控制,可以通过调节水的处理工艺和添加适当的消毒剂等方式进行。

6.水处理微生物的抗药性问题:近年来,一些微生物在水处理过程中出现了抗药性的问题,使得水处理变得更加困难。

抗药性微生物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和不当处理水的原因所导致的。

最新水处理微生物学复习笔记

最新水处理微生物学复习笔记

1.微生物特点:①个体微小分布广泛②种类繁多代谢旺盛③繁殖快速易于培养④容易变异有利于应用。

2.六界系统:病毒界。

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鞘细菌、滑动细菌)。

真菌界(酵母菌、霉菌、伞菌)。

原生生物界(真核藻类)。

动物界(微型后生动物)。

植物界。

分类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 3.微生物的特性:体积小面积大、分布广种类多、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

4.①史前期:低水平阶段②初创期:1676-1861 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③奠基期1861-1897 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细菌)④发展期1897-1953 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切尼(生物化学奠基人)⑤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沃森克里克)二.原核微生物形态结构:(一)。

细菌。

1。

细胞基本形态:球状。

螺旋状。

杆状。

(丝状)。

异常形态:畸形(不可恢复)。

衰退型(环境正常可以恢复)2.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肽聚糖和脂多糖,保护细菌、选择性透过物质、为鞭毛提供运动支点、具有一定的抗原性致病性及对噬菌体的敏感性)。

细胞质膜(蛋白质、脂类、多糖、少量核酸;C膜流动镶嵌模型①维持渗透压,控制内外物质的交换;②合成C壁各种成分,与隔膜和荚膜的形成有关③是C代谢活动中心,含多种酶系统,是氧化代谢和能量产生的部位;④鞭毛的着生点)细胞质及内含物细胞核物质。

特殊结构:芽孢(只有细菌才产生,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的休眠体)。

鞭毛。

荚膜(①抗干旱;②加强细菌的致病力,使之免受宿主吞噬C吞噬;③贮存养料,补充碳源和能源④堆积某些代谢废物;⑤具有生物吸附性,可用于废水生物处理)。

黏液层。

菌胶团。

衣鞘及光合作用层片。

3.革兰氏染色原理:G(+):C壁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高。

乙醇使肽聚糖脱水,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紫色截留。

G(-):乙醇溶解脂类,孔径增大,紫色退去,被染上红色G(+):C壁胶较厚,不分层,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高,特有磷壁酸,对青霉敏感。

《水处理微生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水处理微生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理论课部分1说明水污染的来源、途径及危害。

答:(1)工业污染源。

主要污染地下水和地面水。

形成硫酸雾、酸雨;汞污染,形成“水俣病”;镉污染,形成“骨痛病”;短期集中排放,引起水生物大量死亡;还可引起农业减产。

(2)生活污染源。

污染地面水、地下水。

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可引起流行病爆发。

其中的氮和磷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生生物死亡。

(3)面源污染。

农田施的化肥、农药,其中的氮会流失,引起水体污染,在水中形成亚硝酸胺可致癌;蔬菜、水果中的农药在人体内累积,形成潜在危害。

2什么是微生物(Microbe)?答:对形体微小,形态简单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3微生物的共同特性有哪些?答:(1)形体微小,结构简单;(2)比表面积大,代谢能力强;(3)生长旺盛,繁殖快;(4)适应力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

4水中有哪些常见的微生物?答:非细胞类型: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真菌病毒等。

原核细胞类型: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等。

真核细胞类型: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除蓝藻外的其它藻类等。

5试说明微生物在给排水工程中的作用和危害?(答:(1)污染水源。

水中有各种病原菌如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及肝炎病毒等,它们可引起人类严重的传染病,这些病原菌是通过粪便污染水源。

因此了解水中的致病菌,设法去除,防止传染病的蔓延。

此外有些藻类可使水生色或产生气味,甚至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应对这些藻类加以控制。

(2)阻塞滤池、管道。

如藻类、放线菌、丝状细菌。

(3)影响工业产品的品质。

如藻类会使水呈现颜色,有些还会使水有鱼腥味或苦味。

(4)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

生物滤池、活性污泥都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处理废水中溶解的和胶体的有机物。

污泥消化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生物的除磷脱氮也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的。

(5)进行水体的净化。

污水排入河流、湖泊后,水体在一定限度内有自身的净化能力。

水处理微生物学 第五章 水的卫生细菌学

水处理微生物学 第五章 水的卫生细菌学

三、生活饮用水细菌卫生标准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85>>中关于生活饮用水的细菌标准的具体规 定如下:
1.细菌总数1mL水中不超过100个;
2.大肠菌群数1L,水中不超过3个;
3.若只经过加氯消毒即供作生活饮用水的水 源水,大肠菌群数平均每升不得超过1000个; 经过净化处理及加氯消毒后供作生活饮用的 水源水,大肠菌群数平均每升不得超过10000 个。
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 >>中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的地表水环 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规定如下:
Ⅰ类水体(适用于源头水)粪大肠菌群≤200个 /L ;
Ⅱ类水体(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 一级保护区 )粪大肠菌群≤2000个/L ;
Ⅲ类水体 (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 地二级保护区 )粪大肠菌群≤10000个/L 。
病的症状与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发作 预防为主”
类似,但症状一股较轻。
痢疾杆菌不生芽孢和荚膜,一般无鞭毛,革 兰氏染色阴性,加热到60 ℃能耐l 0min、对1 %的石炭酸,可抵抗半小时。
痢疾杆菌的传播方式主要由于取食污染的食 物和饮用污染的水,以及由于蝇类而传播。
三、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Vibrio comma)的细胞呈微弯 曲的杆状,大小约0.3一0.6×1.0一 5.0µm。细胞可以变得细长而纤弱,或 短而粗,具有一根较粗的鞭毛,能运动 ,革兰氏阴性反应,不生荚膜与芽孢。 在60℃下能耐10 min,在1%的石炭酸 中能抵抗5min,能耐受一、大肠菌群作为卫生指标的意义
1、 进行细菌卫生细菌学检验的目的
保证水中不存在肠道传染病的病原菌;天然水体中的病原菌很可 能是受粪便污染带入。

水处理微生物学教案

水处理微生物学教案

课程名称:水处理微生物学使用教材:水处理微生物学主编:顾夏声李献文竺建荣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专业班级:给水排水工程0902201、0902202(66人)课时: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合计:32学时授课教师:李国辉授课时间:2011年上学期水处理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of Water Treatment)课程简介教学目的与要求:目前,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污染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造成大部分水体的污染。

水是宝贵的资源,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它。

要提供合格的生产生活用水,必须对水进行处理。

水处理微生物学研究的是如何利用微生物处理水中的污染物和如何消除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水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特性和控制方法;了解水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和规律;了解水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判定水体污染和自净能力以及水处理效果的好坏。

通过实验教学撑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如显微镜的使用,微生物形态的观察,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微生物的接种和纯种分离等,掌握水中细菌、大肠菌群和病毒的检验方法.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述与实验相结合为主。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口述、板书相结合,课堂提问、自学等多种方式结合。

课时安排:总课时:32 理论课时:24 实验课时:8学分数:1.5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平时作业和课堂问答占期末总成绩的10%,实验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主要参考文献:1、《微生物学教程》周庆德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环境微生物学》王家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微生物与水处理工程》李军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4、《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周群英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5、《微生物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6、《环境微生物》周凤霞编化学工业出版社7、《水污染控制与废水生物处理》. 马占青编中国水力水电出版社8、《环境和资源微生物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沈德中主编. 中国环境出版社绪论一、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微生物:是指一大群个体体积微小(直径小于1毫米),结构简单,大多是单细胞,少数是多细胞,还有些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

水处理微生物学

水处理微生物学

水处理微生物学引言一、水处理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个体很小的生物,其大小用um(微米)度量,肉眼看不见,只有在显微镜下放大以后,才能看到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理等特性;研究它们的生存环境条件;研究它们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所起的作用;研究控制它们生命活动的方法。

水处理微生物学:研究水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特性和控制方法;研究水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水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判定水体污染和自净能力以及水处理效果的好坏。

二、水中常见微生物的类型及特点1、微生物的名称和分类(1)界―门―纲―目―科―属―种微生物的名用二个拉丁语拼写,第一个是属名,词首字母大写,第二个是种名,如:Escherichia coli 大肠杆菌属名相当于我们的姓,种名相当于名。

(2)生物系统分类见图(1-1)2、微生物的动植物属性细菌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运动,但属于植物。

植物和动物的本质区别见(表1):图(1-1) 新生动物动物界中生动物生物界原生动物植物界羊齿植物分裂菌类细菌类苔藓植物菌类叶状植物地衣类真菌类藻类表1:植物(细菌类)和动物(原生动物)的不同点3、类型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病毒细菌水中微生物原核生物放线菌细胞形态的微生物蓝藻藻类酵母菌真核生物真菌霉菌肉足类原生动物鞭毛类纤毛类后生动物轮虫线虫(1)病毒:使用光学显微镜看不见,(病毒个体小于0.2um)必须使用超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2)原核生物:具用原核细胞的生物,其内部结构简单,细胞的核发育不完全,只是一个核物质高度集中的核区(拟核、似核),不具核膜,核物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没有分化的特异的细胞器,只有膜体系的不规则泡沫结构,不进行有丝分裂。

(3)真核生物:具有真核细胞的生物,其内部结构比较复杂,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有核膜使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显界限,有高度分化的特异细胞器,进行有丝分裂。

水处理微生物学

水处理微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2、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等;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易变异。

(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3、林奈的双命名法?即一种微生物的名称由两个拉丁文单词组成,第一个是属名,用拉丁名词表示,词首字母大写,它描述微生物的主要特征;第二个是种名,用拉丁形容词表示,词首字母不大写,它描述微生物的次要特征.有时候在种名词之后还会有一个单词,这个单词往往是表示微生物的命名人。

4、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贡献?(1)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3)免疫学—预防接种(4)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5、科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c)流动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6、如何对微生物进行分类?生物学家以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为依据,将生物分门别类。

根据生物之间相同(或相异)的程度以及亲缘关系的远近,可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有时在种以下还要进行更细致的区分。

五界:Whittaker提出生物五界分类系统,后被Margulis修改为: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和植物界我国王大耜教授对生物分类提出六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和植物界7 、三域学说又称三原界学说是指哪三域?三域(三原界)学说: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什么是原核微生物?指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异染颗粒化学组成为多聚偏磷酸盐,是磷源和能量的贮藏物,可降低细胞渗透压,
在好氧状态下,利用有机物分解大量能量,可过度摄取周围溶液中的磷酸盐并转化为多偏聚磷酸盐,以异染颗粒的方式贮存于细胞内。

蓝色染料染色后不成蓝色而成紫色
(2) 菌胶团:当荚膜物质融合到一团块,内含许多细菌。

是活性污泥中主要存在形式,
有较强的吸附和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3) 放线菌: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大多数放线菌为
G +
(4) 放线菌根据菌丝的不同形态与功能,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5) 污泥膨胀:丝状细菌,特别是球衣细菌,在污水处理的活性污泥中大量繁殖后,会
使污泥结构极度松散,是污泥因浮力增加而上浮,引起污泥膨胀,影响出水水质
(6) 古菌:甲烷菌、嗜盐菌和嗜热嗜酸菌
(7) 纤毛类与其他类丝状细菌的区别:纤毛类有比较明显的胞口 纤毛类细菌:草履虫、
肾形虫、豆形虫、漫游虫
(8) 轮虫的作用:轮虫以细菌、小的原生动物和有机颗粒等为食物,所以在污水的生物
处理中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轮虫也可也作为指示生物。

当活性污泥中出现轮虫时,往往表明处理效果良好,但如数量太多,则有可能破坏污泥的结构,使污泥松散而上浮
(9) 有一些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整合到诉诸细胞的核酸上同步复制,并随宿
主细胞分裂而带到子代宿主细胞内,宿主细胞不裂解。

这些噬菌体就叫温和噬菌体 被温和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叫溶源性细菌
(10)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C 、H 、O 、N 、P 、S 和无机盐分 (11) 生长因子:广义上有氨基酸、碱基、维生素 狭义指维生素 (12) 培养基按用途分:选择性培养基、鉴别性培养基、加富培养基
酶是生物细胞中自己合成的一种催化剂,其基本成分是蛋白质,催化效率比一般的无机催化
剂高得多
(13) 酶的活性中心:○
1结合部位○2催化部位 影响酶促反应的主要因素:温度、PH
酶反应动力学:m m V S
v K S
=
+
v ——反应速度 S ——基质浓度
m V ——最大反应速度 即:所有酶都被几只饱和形成ES (酶与基质的复
合物),酶促反应达到最大速率
m K ——酶催化反应中中间复合物ES 分解速度与生成速度常数之比 m K 是酶的特征常数,它只与酶的分类和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m K 值受PH 和温度影响,同一种酶有几种基质就有几个m K 值,若果基质浓度远远小于m K 则酶促反应为一级反应,如果基质浓度远远大于m K 值,反应呈零级反应
(14) 呼吸作用的本质:分解代谢相关的氧化还原的统一过程
(15) EMP 途径经10不反应产生2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H+和2分子ATP
(16) 活菌技术法:○
1平板计数法○2液体计数法○3薄膜计数法 (17) 基因重组有:转化、转导、接合
(18) 微生物之间相互关系:互生、共生、拮抗、寄生
(20) 有机物的好样生物分解 (21) 有机物的厌氧微生物
(22) 消毒方法:氯消毒法、臭氧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23) 水体富营养化: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向水体中不断流入,在水体中过量积聚,致
使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剩的现象
(24) 无菌操作:微生物实验室中所采取的预防杂菌污染的一切操作措施,主要包括创造
无菌环境、使用无菌器材和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25) 细菌分离:○
1富集培养○2功能验证○3平板分离○4功能验证○5菌种鉴定○6保藏 (26) 在自然界中,大部分为生物(主要是细菌和酵母菌)能够分解葡萄糖 注:上述考试内容没有208—214页内容,没有309页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