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 旋转变换 人教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旋转作图与坐标系中的旋转变换】教学课件
A
D
A
D
E
E
B
C
E′ B
C
④E点的对应点E′,还有别的方法作出来吗?
以AB为一边向正方形外
A
D
部作∠BAM,使∠BAM
E
=∠DAE,在AM上截取
AE′=AE即可.(答案不唯 E′ B
C
一)
M
观察课本上图案的变换过程,它们分别是 改变旋转中的哪些要素旋转而成的?
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αO
O
O1 O2
a.旋转中心不变,旋转角改变,产生不同的旋转效果. b.旋转角不变,旋转中心改变,产生不同的旋转效果.
23.1 图形的旋转 第2课时 旋转作图与坐标系中的旋转变 换
新课导入
如图,O是六个正三角形的 A
公共顶点,正六边形ABCDEF能 否看做是由某条线段绕O点旋转 B
若干次所形成的图形?
C
F OE
D
(1)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2)能通过图形的旋转设计图案.
推进新课
知识点1 用旋转的知识画图
任意画一个△ABC,以A为中心,把 这个三角形逆时针旋转40°;
任意画一个△ABC,以AC中点为中 心,把这个三角形旋转180°.
你能总结出旋转作图的一般步骤吗?
(1)分析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 (2)确定三要素,即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 (3)将关键点分别与旋转中心连接后旋转,找到关
A.
B.
C.
D.
2. 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如图所示的图形,
问:它绕着圆心O旋转多少度后和它自身重合?
甲同学说:45°;乙同学说:60°;
丙同学说:90°;丁同学说:135°.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二十三章旋转》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23.1图形的旋转2课时第一课时旋转的归纳及性质
第二课时图形的旋转-作图与设计
23.2中心对称3课时
23.2.1中心对称(1课时)
23.2.2中心对称图形(1课时)
23.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1课时)
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1课时
说明
1小学中已经对旋转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不能清晰而准确的把握旋转概念和性质。
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
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
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3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难点:
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的归纳和运用。
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的归纳和运用。
关键:
1利用几何直观性,经历观察、产生概念。
2利用几何操作,通过观察、探究,归纳出天下的旋转和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的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过程出得出图形旋转、中心对称等有关的知识点,并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激发学习热情。1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二十三章旋转》》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单元名称
《《第二十三章旋转》》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图形与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旋转、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图案设计,教科书在编写中重视揭示这些内容和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认知知识的实际背景和运用价值。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旋转的概念及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旋转的概念及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旋转的概念及性质》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巩固了之前所学的几何知识,还为高中数学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通过旋转的定义、性质和变换,使学生了解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其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旋转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变换,其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旋转的概念,理解旋转的性质。
2.学会用旋转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旋转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旋转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实物模型和图片。
3.旋转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数学有什么联系。
学生可以发现这些现象都是通过旋转来实现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旋转的概念及性质。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同时结合实物模型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旋转并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是改变图形的位置。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准备好的实物模型和图片进行旋转,观察旋转前后的变化,验证旋转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旋转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可以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应用题,以巩固学生对旋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地图上的方向表示、机械零件的安装等。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23.1图形的旋转
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旋转的定义及性质,掌握旋转变换的方法。
2.能够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2.讨论问题: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旋转变换解决,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3.讨论成果分享: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教师对旋转变换的性质及应用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学生归纳: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旋转变换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Βιβλιοθήκη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为例,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思考旋转的定义及性质;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23.1.1旋转的概念与性质
3.如图,将Rt△AB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得Rt △ADE,点B的对 应点D恰好落在BC边上.若AC= 3 , ∠B=60 °,则CD的长为( D ) A. 0.5 B. 1.5 C. 2 D. 1
E
A
C
D
B
4. △A ′ OB ′是△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已知∠AOB=20 °, ∠ A ′ OB =24°,AB=3,OA=5,则A ′ B ′ = 3 ,OA ′ = 5 ,旋转角等 于 44 ° .
A1 C,
A1B
BC,
A1BD CBF,
△BCF≌△BA1D;
1.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 C )个
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②传送带的移动;③方向盘的转动;④水龙头开关的
转动;⑤钟摆的运动;⑥荡秋千运动.
A.2 B.3 C.4 D.5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旋转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B.平移改变图形的位置 C. 图形可以向某方向旋转一定距离 D.由平移得到的图形也一定可由旋转得到
3.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A E
F
B
D O C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1 旋转作图
例1 如图,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 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想一想:本题中作 图的关键是什么?
A
D
E
作图关键-确定点E的对应点E′
B
C
例3 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连接AE、BE、CE,将△ABE绕点 B顺时针旋转90°到△CBE′的位置,若AE=1,BE=2,CE=3则∠BE′C=
x
A.45°,90° B.90°,45° C.60°,30° D.30°,60°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季第二十三章《旋转》教材分析(人教版)
第二十三章《旋转》教材分析一、本章知识的地位与作用“图形与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平移、轴对称一样,旋转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洁形式之一,同时旋转变换较之前两种变换理解难度稍大,需要的直观想象和抽象能力更强,所以在教学中应更注重这方面循序渐进的培养。
旋转是工具性的知识,旋转变换在平面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学习基本图形的旋转的过程中,既是为发现旋转的基本性质做准备,也是为后期旋转的应用做铺垫,所以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忌以大量的练习代替对概念的探究与分析。
旋转本章的教学还可以作为初中全等变换教学的一个总结,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归纳之前学习的平移、轴对称变换的基本性质来总结几何要素,从而明确研究旋转变换的研究对象。
还可以引申探究三种变换的内部关系以帮助学生对这三种变换有一个统领性的,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在旋转的学习中,也是为后续圆的学习进行铺垫。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对于平移变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对于轴对称变换,课标和考试说明中只要求了横平竖直的对称轴,对关于任意直线的对称只是作为拓展内容;而对于旋转,除了中心对称为课标要求,30°,45°,60°,90°的旋转可转化为几何问题来解决,对于任意角度的旋转往往涉及高中知识太多,在初中解析几何中往往以圆为载体出现。
二、主要内容三、课程学习目标(一) 课标要求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相等.2.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探索线段、平行四边形、正多边形、圆的中心对称性质.4.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二) 2019年中考说明要求基本要求: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知道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经过中心对称(对称中心)为原点后的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略高要求: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给定旋转中心的旋转图形;探索线段、平行四边形、正多边形、圆的中心对称性质;能利用旋转的性质解决有关简单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写出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经过中心对称(对称中心为原点后)的图形的顶点坐标.较高要求:运用旋转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运用坐标与图形运动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①了解图形的旋转,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彼此相等(等于旋转角) 的性质;②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能依据旋转前后的图形,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及旋转前后的对应点;③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利用旋转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④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掌握作与已知图形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并能指出图形的对称中心;⑤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能识别中心对称图形.了解线段、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了解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⑥了解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2.略高要求①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②探索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中心平分的性质;③能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3.较高要求①能运用旋转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②能综合运用平移、对称、旋转等变换解决相对复杂的问题.四、课时安排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23.1 图形的旋转2课时23.2 中心对称2课时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1课时(补充) 旋转的应用2课时数学活动、小结1课时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3.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坐标之间的关系.难点: 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六、具体教学建议1.注重与学生已学的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的联系,类比学习(可以类比定义的要素,探究性质等),所以在本章学习中不妨花费一些时间来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第23章《旋转》教材分析 (文字稿)
第二十三章 《旋转》教材分析一、本章知识的地位与作用“图形与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平移、轴对称一样,旋转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洁形式之一.旋转是工具性的知识. 学习旋转的基本性质, 欣赏并体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不仅是初中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也是密切数学与现实之间联系的重要桥梁之一.旋转变换在平面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解(证)有关等腰三角形(主要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以及正方形等问题时, 更是经常用到的思维方法. 此前, 学生已学习了平移、轴对称两种图形变换, 对图形变换已具有一定的认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 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会更完整, 同时, 也能对平移、轴对称有更深的认识. 进一步建立的几何变换的意识可帮助我们用运动的观点认识图形,从而使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简明、清晰.二、主要内容三、课程学习目标(一)课标要求1.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 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相等.2. 能够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了解线段、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4. 探索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会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旋转及其性质 中心对称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图案设计中心对称图形旋转的基本知识特殊的旋转 --中心对称 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综合运用平移及其性质 轴对称及其性(二)实际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①了解图形的旋转,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彼此相等(等于旋转角)的性质;——什么是旋转?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旋转前、后图形之间对应元素具有哪些性质?②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 能依据旋转前后的图形,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及旋转前后的对应点;——怎样确定旋转中心与旋转角?③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利用旋转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④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掌握作与已知图形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并能指出图形的对称中心;⑤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能识别中心对称图形.了解线段、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了解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旋转与中心对称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⑥了解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2.略高要求:①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②探索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中心平分的性质;③能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3.较高要求:①能运用旋转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②能综合运用平移、对称、旋转等变换解决相对复杂的问题.(三)2015中考说明中对旋转的要求基本要求: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略高要求:能画出平面图形关于给定旋转中心的旋转图形;探索线段、平行四边形、正多边形、圆的中心对称性质;能利用旋转的性质解决有关简单问题.较高要求:运用旋转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四、课时安排本章教学时间约需9课时, 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23.1图形的旋转2课时23.2中心对称2课时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1课时(补充)旋转的应用(计算与证明) 2- 3课时数学活动、小结1课时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2. 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3.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 它们坐标之间的关系.难点:1. 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2. 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六、教学建议:1、注重与学生已学的图形变换的经验联系,类比学习.在本章学习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移、轴对称,对图形变换已经有所认识,一般地,学习一种图形变换大致包括以下内容⑴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变换; ⑵探索图形变换的性质;⑶作出一个图形变换后的图形⑷利用图形的变换进行图案设计;⑸用坐标表示图形变换.本章“旋转”的学习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的. 关于⑸,本章正文中只涉及一些特殊旋转用坐标表示的问题,如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的坐标表示,在数学活动和习题中则涉及用坐标表示以原点为旋转中心,旋转角为直角的旋转.2、注意揭示旋转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广泛应用旋转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为此, 在教学中应列举大量实例来使学生认识和感受它们, 增强学生对旋转的理解. 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既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加强了图形变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注意培养动手操作的意识教材在探索旋转的性质、中心对称的性质以及如何设计图案最美观等问题时, 安排了转动硬纸板、转动三角板、转动模板等应用动手操作来探索结论的内容. 动手操作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应给学生操作的时间和体验,加强学生主动进行动手操作的意识.4、注意安排对重要结论的探究教材在发现旋转的性质、中心对称的性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如何设计图案最美观、从坐标的角度揭示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关系等问题中,教科书注意安排画图、分析、归纳等探究活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开放式探究,重视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比较、归纳、说理等综合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5、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⑴平移、旋转、轴对称学习旋转变换与学习平移、轴对称的过程基本一致, 主要都是研究变换过程中的不变量, 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 平移、轴对称、旋转都是全等变换, 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由于变换方式的不同, 故变换前后具有各自的性质.⑵旋转与中心对称中心对称是一种特殊的旋转(旋转180°), 满足旋转的性质, 由旋转的性质可以得到中心对称性质⑶中心对称与轴对称教材中P74的数学活动1还从坐标的角度揭示了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关系. 作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B,作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C,则点A与点C关于原点对称. 由此可知,将一点作上述两次轴对称变换相当于作出这个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⑷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6、注意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几何画板的旋转功能, 可以方便地作出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某个角度后的图形.利用几何画板的度量功能, 可以发现旋转变换中的不变量;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进行图案设计时, 利用计算机, 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改变旋转中心、旋转角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同时利用计算机, 可以直观地看到图形运动变换的过程,对图形性质的探究和发现会很有帮助.7、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加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几何作图是本章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作图可以加深学生对旋转的认识和理解. 旋转的过程中, 实际上其运动轨迹均为圆, 利用圆规构造旋转变换的图形是学生应该掌握并熟练应用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利用尺规和其它工具规范作图,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本章主要作图有:OA'①按要求作旋转后的图形;②已知旋转前后的图形,确定旋转中心、旋转角;③作一个图形关于一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④已知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或已知某一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确定对称中心;⑤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作一个图形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上述五种作图是本章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完成.8、从三个层面理解借助旋转移动图形:①从旋转的角度认识静态图形,发现图形关系,实际不需要移图;②图形按指令语言(题干)要求移动,解决在图形移动过程中形成的问题;③根据题目需要和图形特征有目的的旋转图形的某一部分,形成新的图形关系,从而将分散的条件集中,使知识与知识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产生新的信息,有利于解决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旋转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图形的旋转,使学生理解旋转的性质,学会如何对图形进行旋转,并能够运用旋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图形的旋转,可能还停留在直观的认识上,缺乏对旋转性质的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旋转的魅力,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旋转的性质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旋转的定义,掌握旋转的性质。
2.学会对图形进行旋转,并能运用旋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对图形进行旋转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旋转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图形的旋转过程。
3.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旋转的方法。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旋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旋转的相关教具和模型。
3.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旋转门、旋转木马等,引导学生对旋转现象产生兴趣,进而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图形的旋转。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图形的旋转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旋转的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初步感知旋转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图形,进行旋转操作,并观察旋转前后的变化。
然后,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共同总结旋转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旋转的性质进行解答。
人教版初中数学23.1 图形的旋转 (第1课时) 课件
∵∠ACB=90°,
∴∠ACD=∠ACB﹣∠DCB,
∠BCE=∠DCE﹣∠DCB,
∴∠ACD=∠BCE,
AC=BC
在△ACD与△BCE中, ∠ACD=∠BCE
CD=CE ∴△ACD≌△BCE(SAS).
连接中考
23.1 图形的旋转/
(2)当AD=BF时,求∠BEF的度数.
解:(2)∵∠ACB=90°,AC=BC,
如图,在△ABC中,∠ACB=90°,AC=BC,D是AB边上一点
(点D与A,B不重合),连结CD,将线段CD绕点C按逆时针
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CE,连结DE交BC于点F,连接BE.
(1)求证:△ACD≌△BCE;
(2)当AD=BF时,求∠BEF的度数.
解:(1)由题意可知:CD=CE,∠DCE=90°,
人教版 数学 九年级 上册
23.1 图形的旋转/
23.1 图形的旋转 (第1课时)
导入新知
23.1 图形的旋转/
新 疆 的 风 车 田
导入新知
23.1 图形的旋转/
荷 兰 的 大 风 车
导入新知
23.1 图形的旋转/
游 乐 场 的 摩 天 轮
导入新知
23.1 图形的旋转/
卫星 拍摄 到的 台风 “桑 美” 的中 心旋 涡
旋转中心 旋转角 旋转方向
温馨提示:①旋转的范围是“平面内”,其中 “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称之为旋转 的三要素;②旋转变换同样属于全等变换.
探究新知
23.1 图形的旋转/
素养考点 2 旋转角度的计算
例2 如图,点A、B、C、D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若 △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COD的位置,则 旋转的角度为( C )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全章教案)
第二十三章旋转本章的内容包括:图形的旋转的概念与性质,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简单的图案设计.教材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能够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会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本章内容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图形的旋转的性质,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本章重点】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本章难点】旋转作图、中心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的灵活运用.【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对比数学思想.如:本章中要运用对比法学习图形的旋转,将变化前后的图形互相对比,可以发现旋转前后的图形只存在位置上的不同,从而,由旋转的定义及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升设计图案能力.2.体会和掌握转化思想.如:在利用旋转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时,利用转化法把求线段的相等转化为关于旋转的性质的问题.3.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如:在解旋转知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综合题时,利用几何图形将“数”与“形”结合起来,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3.1图形的旋转1课时23.2中心对称3课时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1课时23.1图形的旋转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的概念及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3.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绘制旋转后的几何图形.【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通过提问、小组交流等方式探讨旋转的基本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问题的习惯,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旋转的基本性质.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59~P62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观察教材P59“思考”,回答问题.(1)教材上面的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解:指针、风车叶片分别绕中间点旋转.(2)钟表的指针、秋千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呢?解: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发生变化.(3)从3时到5时,时针转动了__60__°.(4)风车每片叶轮转到与下一片原来的位置重合时,风车旋转了__60__°。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旋转》旋转PPT课件
又由∠CAC′=90°可知△CA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
以∠ CC′ A= 45°.又由∠ AC′ B′ =∠ACB=90°-60°
=30°,可得∠ CC′ B′ =15°.
新课讲解
知识点3 用旋转的知识画图
• 简单旋转作图的一般步骤: • (1)找出图形的关键点; • (2)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 • (3)将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起来,然 后按旋转方向 • 分别将它们旋转一个角,得到关键点的对应点; • (4)按照原图形的顺序连接这些对应点,所得到的图 • 形就是旋转后的图形.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如图,A,B,C三点共线,△AC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
△ACE旋转后到达△DCB的位置. (1) 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2) 旋转角是多少度?
(1) 点C是在△ACE旋转过程中不动的点,所以点C是旋转中心. (2) △ACE旋转后到达△DCB的位置,AC绕点C转过的角即∠ACD就 是旋转角.因为△ACD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D =60°,即旋转角是
新课讲解
例 2 如图(1),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 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图(1) 分析:关键是确定△ADE三个顶点的对应点,
即它们旋转后的位置.
新课讲解
解:因为点A是旋转中心,
所以它知的识对点应点是它本身. 正方形ABCD中,AD=AB,∠DAB=90°,
所以旋转后点D与点B重合.
设点E的对应点为点E′.因为旋转后的图形
图(2)
与旋转前的图形全等,所以∠ABE′=∠ADE
=90°,BE′=DE.
因此,在CB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BE′=DE,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四章《旋转》全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四章《旋转》全章教学设计1. 章节概述1.1 章节地位与作用《旋转》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章节,它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性质和应用,进一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1.2 章节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旋转的定义与性质- 旋转的图像特征- 旋转变换的应用- 相等旋转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准确地描述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能够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理解和运用相等旋转的概念。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培养学生通过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 旋转的定义与性质;- 旋转变换的应用;- 相等旋转的理解与运用。
3.2 教学难点- 旋转的图像特征的识别与运用;- 相等旋转的证明与推导。
4. 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2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旋转的性质和应用;- 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旋转变换的过程;- 发放练习题和案例材料,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 教学过程设计5.1 引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感受旋转的现象;- 提问学生对旋转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
5.2 讲解与演示- 介绍旋转的定义和性质,结合几何画板进行演示;- 讲解旋转变换的应用,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相等旋转的概念。
5.3 练习与讨论-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组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章旋转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23旋转【编者按】学生通过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反比例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旋转的概念,探索旋转的性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几何思维和审美意识,在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快乐,激发对学习学习。
一、目标与要求1.了解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2.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理解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4.理解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掌握以上三个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5.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6.运用旋转知识作图,旋转角度变化,设计出不同的美丽图案,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7.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
二、知识框架三、重点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3.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坐标间的关系4.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5.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6.利用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对称点的概念解决一些问题四、难点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3.运用操作实验几何得出图形的旋转的三条基本性质4.根据需要设计美丽图案5.从一般旋转中导入中心对称五、知识点、概念总结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图形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
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如下图所示:2.旋转对称中心: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旋转角小于0°,大于360°)。
2023年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精华版教案三)
2023年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精华版教案三)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在学习了图形的两种变换——轴对称和平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将来进一步研究图形全等及其有关性质的基础。
本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些图形旋转现象,给出图形旋转的大致形象,然后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研究、交流体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图形辨析能力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些图形旋转现象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旋转这一图形变化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学生在经历了实验探究、知识应用以及知识内化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归纳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绘制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对图形进行旋转变换。
教学方式: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观察法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练习题、课堂达标测试题。
学生准备硬纸板、剪刀(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1.观察实例(课件展示)。
①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旋转,从3点到5点,时针转动了多少度?②风车风轮的每个叶片在风的吹动下转动到新的位置。
这些现象有哪些共同特点?教师应关注:(1)学生观察实例的角度;(2)在学生发现实例现象的共同特点后,要求学生试着描述出旋转的定义。
归纳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 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设计意图:旋转是属于动态的问题,对于运动的图形学生在学习掌握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旋转重点知识归纳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旋转重点知识归纳知识点1旋转的相关概念1.概念: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某一个定点O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旋转。
定点O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
2.旋转对称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后能与自身完全重合的图形。
3.图形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知识点2 旋转的性质1.旋转的性质:只改变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对应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旋转中心的确定:旋转中心是两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3.旋转作图具体步骤(1)定:确定图形中的每一个关键点和旋转中心;(2)连:连接图形中每一个关键点和旋转中心;(3)转:把连线按要求绕旋转中心转动一定角度(作旋转角);(4)截:在角的另一边上截取与对应的关键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的线段,得到各点的对应点;(5)连:顺次连接所得到的各对应点;(6)写:写出结论,说明作出的图形。
【核心提示】找、连、作。
找出关键点,连线并转动一定的角度,连接对称点并作出图形。
4.旋转与平移、轴对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知识点3 中心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如△ABO)绕定点O旋转180º,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如△CDO)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ABO与图形△CDO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点O就是对称中心。
知识点4 中心对称性质1.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线段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即对称点与对称中心三点共线);2.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知识点5 中心对称图形1.定义: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度,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其中,这个点叫做该图形的对称中心。
2.中心对称图形判定依据(三要素):①绕某点;②旋转180º;③与本身重合。
人教版初中数学《旋转》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第一课时:《图形的旋转》
第二课时:《图形的旋转》
第三课时:《中心对称》
第四课时:《中心对称》
第五课时:《中心对称》
第六课时:《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第七课时:《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说明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从事图形旋转基本性质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运动几何的观点,增强审美意识.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
单元目标
利用旋转、轴对称平移变换设计图案。
重点、难点与关键
图形的旋转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图形变换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我非常重视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必须充分利用这个时间进行有效.课前准备习安排,提高教学效益质量,学生课前把这节课要用的课本、资料等准备好。老师上课,就是充分利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我的要求是每节课,准备好课后抄在改错本上。预备铃后静息等待老师上课,学主在教室里必须听从教师引导,有秩序的探讨知识,教与学的问题,上课中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人教版初中数学《《旋转》》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单元名称
《《旋转》》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
本章节中分类讨论思想的体现主要是:在分析的图案的形成和进行图案的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多解得问题,由于所选取的基本图案不同,变换方式不同、次数不同,必须加以讨论,以防丢解造成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了!是伟大的母亲。母爱是无私的,是永不停息的。没有一位母亲是不爱自己的子女的。不管怎样,母爱终究都是生命中最真挚,最无私的爱。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母亲。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母亲。
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母亲。 假如我们远在外地,我相信依然牵挂着我们的,一定还是母亲。
浙 教 版 • 七 年 级《 数 学( 下 ) 》 瓯北镇中 施红媚
课件说明
1、课件学科 初中数学
2、适用范围 本课件根据初中新课标教材有关教学内容设计, 参考
教材为《数学》七年级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第二章 “图形与变换”第四节”旋转变换”,可适用于 任何版本教材的相关教学内容。本课件主要定位为辅助课 堂教学,可用于演示教学或课堂学生活动,亦可用于学生 自主学习或复习巩固。
第一重境界,是出得来,而进不去;第二重境界,是进得去,而出不来;第三重境界,才是进退自如、来去随意。放得下,是因为看透了、超脱了,所以随缘。 跟道家学想得开 。道家是追求超世、讲究自然的,要求心明大道、眼观天地、冷眼看破。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想得开”。什么是“想得开”?且看这个“道”字——一个“走”字旁加一个“首”字,也就是脑袋走或者走脑袋。脑袋走就是动脑子,尽量透彻;走脑袋就是依胸中透彻而行,尽量顺应规律。合起来,就是要明道,并依道而行。这种智慧,就是想得开。
世界上有一种爱很伟大,那就是母爱!世上有一个人最值得我们去回报,那就是母亲。 母亲像什么,母亲像天使一样把一点一滴汗水与祝福慢慢地撒在我们的心里。
母亲是什么,母亲为我们打开成长的大门,母亲是上帝派下来哺育我们的天使。 在人生崎岖坎坷的旅途上,是谁给予你最真诚、最亲切的关爱,是谁对你嘘寒问暖,时刻给予你无私的奉献;是谁不知疲倦地教导着你为人处世的道理;是谁为了你的琐事而烦恼?
目标位置
作法:
● 点B (求作)
1. 以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画圆;
2. 连接OA, 用量角器或三角板(限
特殊角)作出∠AOB,与圆周交
于B点;
3. B点即为所求作.
例2 将线段AB绕O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60˚.
线段的旋转作法
C D
A
O
B
分析:
项目 源图形
已知 未知
备注
●线段Biblioteka B源位置 ●线段AB
如何才能想得开?哲学大师冯友兰曾提出“人生四重境界”说,其中最高那层境界正是道家境界,所以正是路径所在。 一是自然境界。有些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者社会的风俗习惯,而对所做的事并不明白或者不太明白。这种“自然”并非道家那个自然,而是指混沌、盲目、原始,那些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人就是这种人。
二是功利境界。有些人,会为了利己而主动去思考和做事,虽然未必不道德,却必定是功利的,而且很容易走向自私自利、损人利己。 三是道德境界。有的人,已经超越了自身,而开始考虑利人,譬如为了道义、公益、众生福祉而去做事。他们的眼界已经超越自身而投向了世间,胸中气象和站立高度已经抵达精神层次。 四是天地境界。当一个人的视野放到了整个天地宇宙,目光投向了万物根本,他就抵达了天人合一。这时他就已经不需要动脑子了,因为天地宇宙就是他的脑子,已经事事洞明,就像电脑连接到了互联网。这种境界,正是道家境界。这四重境界,境界越高就越想得开。想开到什么程度,则决定于人的视野放到多大,眼界拔到多高。人处平地,到处都会遮眼阻路;人登顶峰,世间便能一览通途。这就是想得开的秘密——眼界大了,心就宽了;站得高了,事就小了。想不开,往往都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
Q P
O
答:以O为旋转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议一议:
如图所示,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作四边形 AOBC,它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四边 形D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C
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3.旋转过的角度是什么? 4.AO与DO的长有什么关
系?BO与EO呢?
旋转变换的定义:
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 的过程中,原图形上的所有点都绕一个固 定的点,按同一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 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旋转变换,简 称旋转,这个固定的点叫做旋转中心,转 动的角度称为旋转的角度。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做一做:
1、如图,经过怎样的旋转变换, 可由射线OP得到射线OQ?
如何才能放得下?唐代禅宗高僧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境界,那正是路径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最初,比如年少之时,心思是简单的,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这样看待世界当然是简单而粗糙的,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但同时,正是因为简单而不放在心上,于是不受其困扰,这就是放下的心境。只是还太脆弱,容易被现实击碎。 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这时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怀疑的,警惕的,复杂的。于是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容易变得争强好胜、与人比较、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大多数人都困在这一阶段,虽然纠结、挣扎、痛苦,这却恰恰是顿悟的契机。因为看到了,才能出来;经历了,才能明白。 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那些保持住本心、做得到忍耐的人,等他看得够了,经得多了,悟得深了,终于有一天豁然顿悟,明白了万般只是自然,存在就有存在的合理性,生会走向灭,繁华会变成寂寞,那些以前认为好的坏的对的错的,都会在规律里走向其应有的结局,人间只是无常,没有一定。这个时候他就不会再与人计较,只是做自己,活在当下之中。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世俗芜杂,我只一笑了之。这个时候,就是放下了。
当你已经承受不住外界所带来的种种压力时,母亲为你顶起一片天空,抵挡所有风雨;当你心无慰籍时,她开导你、教育你,教导你“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哲理;当你遇到困难与挫折或因情绪不好而对她大发脾气时,她默默承受但仍坚强地开导;当你因学习而疲劳、心烦时,她会送上一杯热茶,不需任何语言,一切感情均化为泪水落于掌心,一切尽在不言中…… 当你遇到危险时,她不顾一切地救助你,即使失去生命也毫无怨言;当你感到伤痛绝望时,她比你更加痛心悲伤,却必须要坚强地劝慰你,让你安心;当你欢心愉悦时,她会陪你一起分享心中的喜悦,但是却绝对不会多霸占一点,让你的心变得空虚无物……
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事情是需要去做才能成的,成越大的事业,需要越大的努力和付出,甚至要经受越大的磨难和困苦。这个世间,从来都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天行健,君子”。这说的是历经磨难而逐渐成熟、成长,最终豁然贯通、水到渠成。这其中蕴含一个重要道理,就是苏东坡所说的“厚积而薄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人要做的,就是不断厚积,等待薄发。这就是拿得起的完整路径,也是事业成功的完整过程。 跟佛家学放得下 。佛家是追求出世、讲究清净的,要求能看到《金刚经》所言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做到《心经》所言的“照见五蕴皆空”。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放得下”。 什么是“放得下”?且看这个“佛”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弗的意思是“不”,合起来就是“不人”和“人不”。不人就是无人,也就是放下自我,摆脱私心的困缚;人不就是懂得拒绝,也就是放下欲望,超脱对外物的追逐。这两点能做到,就是放得下。
怎样才能拿得起?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提出,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须经过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体现的正是儒家精神,所以正是路径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登上高楼,远眺天际,正是踌(chóu)躇(chú)满志,志存高远,高瞻远瞩,一腔抱负。人生,志向决定方向,格局决定高度;小溪只能入湖,大河则能入海。所以做事,要先立心中志向;成事,要先拓胸中格局。
5. ∠ AOD与∠ BOE有 什么大小关系?
旋转的基本性质
(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
线所成的角度都是旋转的角度. (4)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
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
例题教学:
例1、O平O是是面△线内A段有BAACB、外O一两点点,以O为旋转中心, 将AAΔ点ABB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作出经旋转 变换后的像。
3、软件要求 教学课件使用《几何画板4.05》、
《MICSOFT POWERPOINT 2003》制作, 运行环境为Windows9X/2000/NT/XP中文环境, 推荐显示在1024x768以上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有声音播放能力。
(1)上面情景中的转动 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钟表 的指针、 秋千在转 动过程中, 其形状、 大小、位 置是否发 生变化呢?
眼光和思维所涉及的面,尽量往大了走、往高了去,则是人人可以努力靠近的。 综上:儒家拿得起、佛家放得下、道家想得开,合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带着佛家的出世心态,凭着道家的超世眼界,去做儒家入世的事业。这也正是南怀瑾所说的人生最高境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车水马龙的闹市里,双眸里闪烁着都市的霓虹,衣服上沾满着汽车 曾经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这个人,叫“母亲”;有一种爱,它可以让你随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不会向你抱怨,总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这种爱,叫“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