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的个数(即采样点的个数);CFi 为某单一金属最高污染系数;PLI
为某点污染负荷指数;PLIzone 为评价区域污染负荷指数。若 PLI<1,
4
则污染等级 0,无污染;若 1≤PLI<2,则污染等级Ⅰ,中等污染;若 2≤PLI<3,则污染等级Ⅱ,强污染;若 PLI≥3,则污染等级Ⅲ,极强 污染。该法优点是能直观地反映各个重金属对污染的贡献程度以及重 金属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应用比较方便,但不能反映重金属 的化学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且没有考虑不同污染物源所引起的背景 差别。
(3)2018 年 9 月- 12 月,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 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6 年第 41 号)的有关要求, 对现有各种方法和监测工作需求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工作 内容等进行研讨,形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组织召开专家审评会,对 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进行专家审评,并进一步完善。
3
映底泥的污染程度,因此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单一因子污染特定区域的 评价,但单因子指数法是其它环境污染指数、环境污染分级和综合评 价的基础。
(2)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当评定区域内底泥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底泥环境质 量比较,或底泥同时被多种重金属元素污染时,需将单因子污染指数 按一定方法综合起来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综合污染评价采 用兼顾单元素污染指数平均值和最大值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该
1
(4)2019 年 1 月- 5 月,征求厅相关处室及有关单位意见,根 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标准送审稿。
(5)2019 年 6 月,召开专家审查会,编制组按照专家意见进 一步修改完善后形成报批稿。
2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和意义
近年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山东省水环境质量实现了明 显改善,省控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但是历史上重度污染 时期产生的底泥重金属污染问题短期内难以消除,并极有可能对水质 和水生生物造成威胁,存在环境安全隐患。为保障人民群众生产和生 活安全,落实国家“水十条”,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十三五”期间 开展山东省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工作,制定了《山东省河流湖泊和 入海口滩涂底泥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行动计划》。实施底泥重金属污 染治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水污染防治的重要任务,对于巩固提 高流域治污成果,保障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标准编制背景 1.1 任务来源
国内尚未有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的统一标准,致使评价 结论对比参考性差,无法满足治理及管理需求。受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委托,由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牵头,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环 境规划研究院协作开展《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标准的 编制工作。
1.2 工作过程 (1)2018 年 6 月-7 月,成立标准编制组,根据《国家环境保
(4)沉积物富集系数法 该方法是通过测定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来反映污染程度,其表 达式为:KSEF =[(Es/AlS) - (Ea/Ala)]/(Ea/Ala)。式中:KSEF 为沉积物 中重金属的富集系数;Es 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Als 为沉积物中 Al 的含量;Ea 为未受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Ala 为未受污染 沉积物中 Al 的含量。由于 Al 在迁移过程中具有惰性,故选其作为 参比元素。当 KSEF >0 时,有重金属富集,富集程度可由数值大 小直观地表示出来。重金属富集系数愈大,表示沉积物被重金属污染 程度愈高。该方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虑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背景值,能反映重金属污 染的来源、化学活性,但只侧重单一金属,不能反映整体污染水平。 (5)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 存在于原生矿物晶格中的金属(即残渣态金属)称为原生地球化 学相,由原生矿物经风化破坏,金属核释放后,在地表环境中通过各 种物理化学作用,与土壤、沉积物各相重新结合的金属,即可交换态 —碳酸盐态、水合铁锰氧化物态和有机态金属称为次生地球化学相。 在未受污染的条件下,大部分重金属分布于矿物晶格中和存在于作为
国内外关于底泥中重金属评价方法的研究较多,发展了多种方法, 大致可分为化学方法、生态方法和毒理学方法以及化学、生态和毒理 学相结合的方法。各种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评价目的、优点及 不足。目前,常见的评价方法有: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 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 沉积物富集系数法;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次生相富集系数法 等。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编制组 二 O 一九年六月
目录
1 标准编制背景......................................................................................... 1 1.1 任务来源........................................................................................ 1 1.2 工作过程........................................................................................ 1
(1)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是以元素背景值为评价标准来评价重金属元 素的累积污染程度,表达式为:Pi = Ci /Si,其中 Pi 为底泥中污染物 i 的环境污染指数;Ci 为污染物 i 的实测浓度;Si 为 i 种重金属的评 价标准。若 Pi≤1.0,则底泥没有受到人为污染;若 Pi >1.0,则底泥 已受到人为污染,指数越大则表明底泥重金属累积污染程度越高。该 模型只能分别反映单个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不能全面、综合地反
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山东省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 理 办法》等环保标准制修订有关文件的要求,对目前河流、湖泊及入海 口滩涂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进行了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确 定了标准的框架结构和技术路线。
(2)2018 年 8 月,标准编制组组织召开开题论证会。通过与会 专家讨论,确定本标准技术原则和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5
颗粒物包裹膜的铁、锰氧化物中;而在污染条件下,人为源的重金属 主要以被吸附的形态存在于颗粒物表面或与颗粒物中的有机质结合。 微量金属在次生相和原生相中的分配比例可在—定程度上用它来反 映土壤、沉积物等颗粒物质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该方法对 小区域的同源沉积物而言, 其评价效果较好, 但难以应用于具有异源 沉积物的较大范围区域。
泥的污染程度,将研究区域底泥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或历
史资料进行比较。但是没有考虑底泥中各种重金属的毒性差别,只能
反映污染的程度而难于反映污染的质变特征。
(3)污染负荷指数法 该方法的评价模式为:CFi=Ci/C0i;PLI= n CF1 CF2 CFn ; PLIzone= m PLI1 PLI 2 PL Im 。其中,Ci 为元素 i 的实测值(mg/kg); C0i 为元素 i 的评价标准(mg/kg);n 为评价元素的个数;m 为评价
科学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水平,是底泥重金属污染调查的 重要环节,也是制定治理方案,实施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参考和依 据。目前,国内尚缺乏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的统一标准,致使评 价结论对比参考性差。因此,亟需出台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指南,为科学评价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状况提供指导和依据。本指南 重点针对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实施后,将有利于底泥 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标准化、统一化,从而达到修复底泥重金属 污染,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目的。
3.1 常见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 3 3.2 评价标准参照值............................................................................. 8 3.3 现有评价技术存在问题分析........................................................ 9 4 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9 4.1 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 9 4.2 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 10 5 标准制定内容及说明........................................................................... 11 5.1 标准适用范围.............................................................................. 11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2 5.3 评价对象的选择.......................................................................... 12 5.4 评价标准的确定.......................................................................... 12 5.5 本标准与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比..................................................13
2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和意义..................................................................... 2 3 国内外相关标准概况............................................................................. 3
(6)次生相富集系数法 由于颗粒物组成的区域差异,相分布比值法难以应用于具异源沉 积物的大范围区域,为了消除区域条件差异的影响,霍文毅于 1997 年提出了次生相富集系数法,其计算式如下: KSPEF=[Msec(a)/Mprim(a)]/[ Msec(b)/ Mprim( b)]。式中 KSPEF 为重 金属在次生相中的富集系数;Msec(a)为某沉积物样品次生相中重金 属的含量;Mprim(a)为某沉积物样品原生相中重金属的含量;Msec(b) 为未受污染参照点沉积物样品次生相中重金属的含量;Mprim(b)为未 受污染参照点沉积物原生相中重金属的含量。当 KSPEF≤1 时,表示 沉积物未受污染;当 KSPEF>1 时,说明有人为造成的重金属污染, 其污染程度可由数值大小直接表示出来。该方法从重金属来源、化学 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考虑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 (7)地累积指数法 地累积指数法由德国海德堡大学沉积物研究所教授 Müller 于 1969 年提出,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评价模式,也是一种水环境沉 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定量指标。地积累指数法的优点是考虑了人为污
2
3 国内外相关标准概况
目前,国家和地方尚未出台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标准或 规范。国外关于河流、湖泊及入海河口滩涂底泥中重金属污染评价方 法的标准及规范较少,主要有《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by USEPA》、 《Canadian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aquatic life》, 但这些规范侧重于底泥重金属的质量标准,未涉及底泥重金属环境质 量状况分级。 3.1 常见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
方法计算公式为:P 综合=
,其中 P 综合为底泥综合污
染指数;Pi 为底泥中各污染物的指数平均值;max(Pi)为底泥中单项污
染物的最大污染指数。若 P 综合≤ 1 为非污染;若 1 < P 综合≤ 2 为
轻度污染;若 2<P 综合≤ 3 为中度污染;P 综合>3 为重污染。该方
法突出了高浓度重金属对底泥污染的影响,能反映出多种重金属对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