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版)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与文化- 古代中国的国家建立: 夏、商、周三代- 封建制度的特点: 亲贵贫贱的地位差异、封地制度- 儒家文化的兴起和影响: 孔子的思想、儒家经典《论语》、孝道观念-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 统治方法、修筑长城、焚书坑儒- 秦末农民起义和西汉的建立:吕后篡位、刘邦的起义、郦寄和项梁-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制度和官员、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作用: 跨越亚洲大陆的贸易路线、促进文化交流第二章隋唐王朝的政治与文化- 隋朝的统一和开创: 隋文帝、隋炀帝、科举制度的建立-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繁荣: 赋税制度、科举制度、封建等级制度- 唐朝的经济状况和农民起义: 商品经济发展、奴隶制的废除、安史之乱- 唐朝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造纸术、指南针、诗词和绘画的繁荣- 唐代的外交和国际交往: 外交使节的派遣、与西亚和欧洲的贸易第三章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与文化-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科技进步: 宋太宗的改革、科举制度的兴起、铁制武器和造船技术- 宋代的经济繁荣和科技成就: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火药和印刷术的应用-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元世祖的征服、行政机构的设立、四大发明- 明朝的兴起和政治制度: 洪武帝的统一、行政区划和红衣报恩团- 明朝的经济状况和海外航海:东北辽东地区的开发、郑和下西洋- 清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 顺治帝的平叛、八旗制度、科举制度的维持第四章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 农业的发展和耕种工具: 农业生产方式、水利工程和耕种工具的改进- 手工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品: 丝绸、瓷器、纸张、漆器等- 商业的兴起和市场交易: 商业活动的区域性、市场的设置和商品流通- 铁路、桥梁和陆路交通: 陆路交通的发展、大运河和运河交通- 航海和海洋交通: 航海技术的进步、航海活动的区域性、海上丝绸之路第五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军事发展- 古代军事冲突和战争形态: 秦汉边塞战争、三国战争、百家争鸣- 古代中国的火药和兵器: 火药的发明和应用、连弩、板甲等- 军事防御工事和边疆固守: 长城和边塞的防御工事、寨墙和城墙- 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测绘学、航海学、农学、医学等- 古代军事和科技对外交往的影响: 散布科技知识、航海活动和外交使节的派遣以上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汇总,供参考使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要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要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4、由于隋的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5、隋炀帝在位时开通了大运河。

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③、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④、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6、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7、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8、唐太宗时期,大臣魏征敢于直言,被唐太宗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9 、唐太宗统治时期中国出现盛世的原因:①唐太宗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③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④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10、“三省六部制”诞生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其中,中书省职责为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

11、《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1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13、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史称有“贞观遗风”。

为唐朝的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14、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15、在唐朝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和新灌溉工具──筒车。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6、中国的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学期第二单元要点复习(YLLS)PPT课件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学期第二单元要点复习(YLLS)PPT课件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C
与宋的重大事件
民族 建国 政权 时间
民族
杰出 首领
都城
辽 西夏
10世纪 初
契丹族
11世纪 前期 党项族
耶律阿 保机
元昊
上京 兴庆

12世纪 女真族 初期
阿骨打 中都
与宋的 重大事件
澶州之战 澶渊之盟
宋夏议和
郾城大捷 宋金议和
和约 宋辽澶渊之盟 宋夏和约
▪ 2、宋朝时的“瓦舍”指的是: ▪ A、农村的娱乐场所 B、城市的娱乐场所 ▪ C、农村的集会场所 D、城市的集会场所
▪ 3、宋朝地主靠 ▪ A、剥削自耕农为生 ▪ C、剥削佃农为生
B、剥削半自耕农为生 D、剥削工匠为生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史料分析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中的“苏湖”是指什么地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
都城
辽 916
契丹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北宋 960

赵匡胤
汴京(今开封)
西夏 1038 党项
元昊
兴庆 (今银川)
金 1115 女真
完颜阿骨打 中都(今北京)
南宋 1127 汉
赵构
临安(今杭州)
知识检验
▪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
C 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 ①北宋 ② 辽 ③金 ④西夏 ⑤元朝
宋金和议
时间 1005
1044
1141
内容 双方撤军, 宋送岁币
夏称臣, 宋送岁币
南宋对金称臣; 割让土地;
向金送岁币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作者xxxx------------------------------------------日期xxxx时代特征总结:第一单元:开放与革新(隋唐)第二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宋元)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盛世下的危机(明清)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宋元)一、北宋1、建立:960年,后周武将赵匡胤(宋太祖),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政权,定都东京(汴京)979年,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并没有实现全国统一)2、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1背景:针对唐末以后频繁改朝换代和地方割据混战的积弊。

宰相赵普提出军权钱的措施(2)措施:①(军事)控制军权。

削弱大将兵权,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禁军定期换防;将各地州镇士兵的精锐选入禁军。

(强干弱枝,拱卫京师)②(政治)强化君权。

【精品文档】中央:将相权分解为:行政、军事、财政三个互不统属的平行机构。

地方:设置通判监督知州。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③(经济)集中财权。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各地赋税少部分留作地方开支,其余全部交给中央。

(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3)影响:积极:有利于维护统一和安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消极:带来机构重叠、效率低下、开支庞大,以及军队作战指挥不畅、战斗力低下等弊端,导致积贫积弱的严重后果。

3、重文轻武(偃武兴文)(1)措施:①专派文臣担任知州,管理地方;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度;③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④以不杀大臣、士人、谏官为“祖宗家法”;(2)积极影响:提高了官僚集团的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二、宋辽1、辽的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契丹族,建立辽政权,定都上京。

2、宋辽之战(1)宋辽战争中,北宋经常失败,采取“守内虚外”的政策【精品文档】(2)1004年,辽进攻北宋,北宋宰相寇准,和皇帝宋真宗,坚决反抗,北宋胜利。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二单元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二单元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二单元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1、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阿保机就是。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

2、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

北宋建立后,消灭了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

二、辽、宋、夏的和战1、宋与辽──之盟:宋辽议和,宋朝给辽岁币。

2、宋与夏——宋夏议和:向宋称臣,宋朝给西夏岁币。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1、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起兵抗辽,建立,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

阿骨打就是。

2、年,北宋被金灭亡,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今浙江杭州),史称。

3、抗金英雄:取得郾城大捷★(必背)岳飞抗金为什么能取得辉煌战果?答:战争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愿望,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根本原因;岳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其他抗金部队斗争的支援和配合。

4、宋金和议: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杀害了岳飞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原因: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代,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向南迁移;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③;④引进新品种──从引进。

2、表现:①太湖流域的,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

③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纺织业和棉织业: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产量高;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制瓷业:南宋时,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烧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

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商业都市: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而且还出现有早市、夜市。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继秦汉之后,实现我国第二次大规模统一的朝代是隋朝2.开创“开皇之治”盛世局面的统治者是隋文帝杨坚3.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在历史上的最大作用是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4.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589年5.开凿京杭大运河的皇帝是隋炀帝杨广6.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时,最后一个灭掉的南方政权是陈朝7.成为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的是京杭大运河8.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并巩固自己的统治9.京杭大运河连通了五大水系,由北到南依次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10.京杭大运河的中心是洛阳11.京杭大运河分为四段,由北到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12.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江都就是今天的扬州13.京杭大运河的南北终点是余杭和涿郡14.隋朝京杭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运输15.今天的北京,在隋朝时被称作是涿郡16.大运河的南端、在隋朝时被称作“余杭”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杭州17.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18.唐朝的建立者是唐高祖李渊19.唐太宗李世民夺得政权的方式是玄武门之变20.唐太宗李世民创立的盛世是贞观之治2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起草政令的是中书省22.李世民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原因是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2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唐律疏议》24.隋朝建立、唐朝得以发展使用的制度有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25.唐太宗时著名的谏臣,被唐太宗称为一面“镜子”的是魏征26.三省六部制中,负责审核政令的是门下省27.记录唐太宗和他的大臣等议论古今得失的书是《贞观政要》28.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29.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纳谏的根本原因是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30.唐朝百姓不想服劳役,可以合法利用的方法是交纳实物代替3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管辖六部、执行政令的是尚书省32.唐太宗的名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根源是儒家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33.武则天当皇帝后将国号改为周34.武则天对科举制度的创新贡献是创立“武举”和“殿试”35.有“贞观遗风”,被称作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武则天统治时期36.武则天为提高庶族地主等新贵族的政治地位而编修的是《姓氏录》37.唐朝新发明的农业工具是曲辕犁和筒车38.唐朝最鼎盛时期是开元盛世39.唐朝时管理今天新疆的是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40.唐朝用于灌溉的工具是筒车41.唐代制陶业的突出成就代表是唐三彩42.被誉为开元前期“救时之相”的是姚崇43.武则天时期对于整个唐朝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承上启下44.唐朝用于耕地的工具是曲辕犁45.武则天修订《姓氏录》后,排名第一位的姓氏是武氏46.武则天的最大历史功绩是执政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47.开辟了“开元盛世”局面的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48.被称作是“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是科举制度49.科举考试中的常设科目有明经科和进士科50.盛唐时期,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体现出的特点是胡汉交融与中西贯通51.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习俗风靡全国开始的时间是唐朝52.唐朝科举制度中,重点考察考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治理政事能力的科目是进士科中的策问53.唐朝时期,人们出行时的交通方式主要是骑马54.科举制度以前,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是出生门第高低55.周边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56.唐太宗时期,前往吐蕃和亲的女英雄是文成公主57.科举制度以后,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是才能58.唐朝时期,被称为“吐蕃”的地方,就是今天的西藏59.与文成公主和亲的吐蕃藏族首领是松赞干布60.采取“怀柔”政策,用民族平等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二)1.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是武则天2.文成公主入藏时,在位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3.被唐玄宗册封为云南王的南诏首领是皮逻阁4.唐玄奘将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弟子整理成的书是《大唐西域记》5.“和同为一家”主要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关系?吐蕃6.唐朝时,日本派到中国来的留学生被称为是遣唐使7.六次东渡日本,将佛法传播到日本的我国高僧是鉴真8.唐玄奘西天取经的目的地,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地,在唐朝时被称作天竺9.阎立本绘制的、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节的人物画是《步辇图》10.我国第一个将天竺佛教、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玄奘11.唐朝都城长安的城市建筑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宫城皇城外郭城12.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时,唐朝的统治者是唐玄宗李隆基13.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时,唐朝的统治者是唐太宗李世民14.长安城内,百姓的居住区和商业区主要在城市的哪个部分?外郭城15.我们今天将购物称作是“买东西”,主要是因为唐朝时的商业区是东市和西市16.唐朝最著名的遣唐使阿倍仲麻吕,为中华文化传播到日本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汉语名字叫做晁衡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金刚经》18.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是唐朝初年19.第一次将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的科学家及其著作是孙思邈的《丹经》20.火药的发明,与我国古代哪一项活动有关?炼丹21.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的时间是唐朝末年22.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单孔大石桥是赵州桥23.被称为“诗仙”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李白24.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的是飞天图案25.唐朝时,市场上出现的一种用于交易凭据的印刷品是印纸26.唐朝末年,著名的印刷业中心是成都和洛阳27.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做火箭或者飞火28.赵州桥的设计工匠是李春29.赵州桥的设计时间是隋朝30.被称为“诗圣”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杜甫31.我国的三大艺术石窟除了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外,另外一个是甘肃敦煌的莫高窟32.唐朝著名的乐舞《霓裳羽衣舞》的作者是唐玄宗李隆基33.大型乐舞《霓裳羽衣舞》,主要是借鉴了哪里的音乐元素?西域乐曲34.杜甫的诗歌大多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因此他的诗歌被称作是诗史35.唐太宗李世民创作的大型乐舞是《秦王破阵乐》36.孙思邈在我国医学史上被称作是药王37.有资格“雁塔题名”的人是新科进士38.科举考试时,明经科主要考察的内容是记诵儒家经典学说39.我国规模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石窟是敦煌莫高窟40.赵州桥现在我国的哪个地方?河北省赵县的洨河41.派大军扫平东突厥,并设置都督府、任用突厥人进行管理、保留当地风俗,实行“以夷治夷”方针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42.唐朝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贸易的主要物品是茶叶43.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京杭大运河44.唐太宗手下著名的两个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并称为房谋杜断45.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的作者及书名是陆羽的《茶经》46.唐朝时期采取的民族政策是开明民族政策47.《秦王破阵乐》中的“秦王”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48.赵州桥的的建筑特点是单孔石拱49.鉴真东渡日本后,定居的地点是日本奈良50.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的国际性大都市是长安51.大昭寺门前的“甥舅会盟碑”体现的是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吐蕃52.少数民族突厥的首领被称作是可汗53.生活在今天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在唐朝时被称作是回纥54.生活在今天东北地区的满族,在唐朝时被称作是靺鞨55.为了确保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唐朝对南诏、回纥、靺鞨等地区少数首领采取的措施是册封56.唐朝时著名的画家,开后世“写意画”之先河,被称为“画圣”的是吴道子57.长安的外郭城内,百姓的居住区被称作是坊58.唐朝时,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做出很大贡献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南诏59.隋唐时期出现的楷体字的发明者,被合称为“颜筋柳骨”的两位书法家是颜真卿和柳公权60.杜甫的诗歌中,反映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的代表作品是“三吏”“三别”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一)1.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是安史之乱2.发生在唐朝末年,导致唐朝土崩瓦解的农民起义是黄巢起义3.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通过黄袍加身,最终开创宋朝的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4.唐朝灭亡后,在黄河流域相继存在的五个政权,以及周边同时或相继存在的十多个小国家,他们被合称为五代十国5.建立金政权的少数民族是女真族6.建立西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党项族7.宋朝为了换取和平而向周边少数民族赠送的银两、布匹、茶叶等,被称作是岁币8.北宋与辽签订的和议,历史上被称作是澶渊之盟9.北宋在与辽的战和关系中,采取的消极防御政策是守内虚外10.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削夺武将兵权而巧妙采取的措施是杯酒释兵权11.建立辽政权的少数民族是契丹12.我国古代由国家为征税而设立的边境贸易场所叫做榷场13.认契丹皇帝为父,自称“儿皇帝”,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的后晋皇帝是石敬瑭14.金兵灭掉北宋,俘虏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历史上称作是靖康之变15.建立南宋,偏安江南一隅的皇帝是宋高宗赵构16.岳家军打败金兵,准备直捣黄龙府的战役是郾城大捷17.宋高宗赵构与秦桧在风波亭害死抗金英雄岳飞的罪名是莫须有18.迫使南宋称臣、割让土地、交纳岁币的少数民族政权是金19.建立蒙古政权,被称颂为一代天骄的少数民族首领是成吉思汗铁木真20.蒙古政权采用的国家体制是军政合一21.建立元朝的少数民族首领是元世祖忽必烈22.建立元朝、统一全国,并建立起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23.元朝建立的政治体制,一直沿用并影响到今天的是行省制度24.元朝时期,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中书省25.元朝时,管理地方的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26.元朝时,管理西藏等边陲地区以及宗教事宜的行政机构是宣政院27.元世祖忽必烈颁布的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书籍是《农桑辑要》28.元朝设立的专门管理农业的行政机构是司农司29.元朝时,衡量一个地方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是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30.元朝为了实现分而治之的目的,采取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是人分四等31.元朝民族融合的最大成果是诞生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回族32.元朝时,在中央设立的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是国子学33.五代十国中的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34.北宋时期,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科学家是毕昇35.宋朝时,指南针发明后,就被用于了哪个领域?航海36.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的火药,在什么时候被广泛应用到军事领域?宋代37.元朝时,被看做是“衣被苍生”的“棉神”的是黄道婆38.元朝时期,江南地区棉纺织业的中心是松江地区39.元朝时期,人民大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是棉布40.被李约瑟称赞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是沈括41.被李约瑟赞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是《梦溪笔谈》42.描绘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及汴河两岸风光的大型风景画及其作者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43.黄道婆的棉纺织技术是从哪里学来的?海南岛黎族人民那里44.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的人,被称为“文明使者”的是阿拉伯人45.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的作者及其著作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46.被称赞为“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的是《资治通鉴》47.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合称为“苏辛”的是苏东坡和辛弃疾48.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49.元杂剧中最富盛名的代表,元曲四大家之首的人及其代表作是关汉卿与《窦娥冤》50.《资治通鉴》的内容览括的时间跨度是从三家分晋到五代十国51.宋词里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是李清照52.被称赞为“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北宋词人是苏东坡53.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出现54.在词中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一直胸怀恢复中原斗志的南宋词人是辛弃疾55.元朝时,人分四等的分而治之政策中,处于第一等的是蒙古人56.南宋的都城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57.贴近百姓生活、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主流的是元杂剧的出现58.今天的北京就是元朝的都城,在当时称北京为大都59.“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形容的是哪只军队的纪律严明?岳家军60.由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以及汉、蒙各族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新的民族是回族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二)1.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司南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的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3.两宋时期,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太湖流域4.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是在两宋时期5.宋代时,被誉为头尾轩昂、日行千畦、不喂草料饥不啼的新型插秧工具是秧马6.两宋时期我国的粮食作物中,居于粮食产量首位的品种是水稻7.我国的制瓷技术居于世界顶尖水平,因此我国又被称为瓷之国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做交子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四川地区10.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我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北宋时期11.两宋时期,我们食用的从越南传入的优良水稻品种是占城稻12.宋代开采量居于世界第一的石炭,就是我们今天的什么东西?煤13.宋代为了管理海外贸易,设置的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14.两宋时期,我国主要的三大对外贸易港口是泉州、广州、杭州15.宋朝开国后,为了避免武将专权而实施的国策是重文轻武16.两宋时期,没有土地的农民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这种农民被称作是佃户17.宋朝时,居住在城市的非农业户口人员,被称作是坊郭户18.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做瓦舍19.我国是足球的故乡,宋代时称踢足球为蹴鞠20.宋朝时的新闻报刊被称作是邸报21.宋代地主与佃户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主要以什么方式确定?租佃契约22.宋朝的农民分为三种,他们是自耕农、半自耕农、佃户23.宋朝时的地主,主要的剥削对象是佃户24.宋朝时最流行的三大节日是元旦、寒食、冬至25.宋朝时,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春节的节日是元旦26.宋朝时专门供外国商人居住的地方,我们称之为是蕃坊27.纸币出现的最重要原因是商业活动频繁28.宋辽之间澶渊之盟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是维护了双方的长期和平29.北宋初期对辽的几次北伐,主要是为了夺回幽云十六州30.“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中的“佞臣”指的是秦桧31.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宋金和议32.“苏湖熟,天下足”出现的时间是两宋时期33.宋代著名的瓷都是景德镇34.“苏湖熟,天下足”中的“苏湖”就是今天的苏州和湖州35.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发生的时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36.两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在长江流域37.宋代商业繁荣的根本原因是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提供了商品38.南宋时期我国的第一大港口是泉州39.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鼓励40.宋代出现的诸如瓦舍、勾栏等娱乐场所,主要是因为城市人口的增加41.宋代的统治阶层主要包括皇室、官僚、地主42.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是在元朝43.元朝时管理今天台湾的行政机构是澎湖巡检司44.金朝向南宋学习,进行改革旧俗,以及忽必烈的汉化政策,都是为了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的统治45.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的时间是北宋46.我国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向仪器司南的时间是战国时期47.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成书的时间是北宋时期48.辽、宋、夏、金、蒙时期的政治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49.毕昇的活字印刷中,活字的材料是胶泥50.最早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辖范围的朝代是元朝51.北京第一次成为统一的封建王朝都城是在哪个朝代?元朝52.岳飞抗金赢得人民尊重,主要是因为他的抗金斗争是正义战争53.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时间是北宋54.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它们的主要活动中心位于黄河流域55.我国最早的商标和广告出现的时间是两宋时期56.宋朝出现了大量的城镇,这主要是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57.南宋时期出现的纸币有会子和关子58.成吉思汗最重要的功绩是建立了蒙古政权59.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最早出现的朝代是元朝60.纪传体通史《史记》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重合的历史时期是从战国三家分晋到汉武帝时期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一)1.元朝时期的民族矛盾主要指的是蒙古族与其他民族的矛盾2.元朝的社会矛盾中,最核心的社会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3.导致元朝土崩瓦解的农民起义是红巾军起义4.明朝的建立者是明太祖朱元璋5.“厂卫”制度指的是东厂和锦衣卫6.设置锦衣卫和廷杖制度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7.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8.明清两朝科举考试的出题范围是四书五经9.废除宰相制度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10.宰相制度在我国推行的时间是 1500多年11.与废除宰相制度相关的事件是胡蓝之狱12.元明清三朝的都城都在北京13.郑和七下西洋的目的是加强联系宣扬国威到西洋取宝14.郑和七次下西洋,其中“西洋”指的是今天的文莱以西的地区15.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16.郑和下西洋比欧洲早了多少年? 50多年17.闭关政策的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8.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是 1405-1433年19.郑和下西洋推动了华侨开发南洋,其中“南洋”指的是东南亚一带20.清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21.清朝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是军机处22.替皇帝管理东厂的人是宦官23.清政府为巩固边疆统治,在西北地区设置的辅助将军处理政事的官员是参赞大臣24.实行闭关锁国的经济根源是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25.建立清朝的民族是满族,它的前身是女真族26.秦始皇设置丞相与朱元璋废除丞相的原因都是封建专制皇权的需要27.标志着君臣关系完全沦为主仆关系的是朱元璋设立廷杖制度28.推翻明朝的农民起义的首领是闯王李自成29.建立清朝的皇帝是清太祖皇太极30.明清两朝为加强思想的控制实行的措施有文字狱八股取士31.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清朝的雍正32.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指的是明中期到清前期33.侵占台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荷兰34.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清朝皇帝是康熙35.戚家军九战九捷,荡平倭寇的战役是台州大捷36.抗击日本倭寇,保沿海太平的民族英雄是戚继光37.打败荷兰,收复台湾,被誉为“开台第一人”的民族英雄是郑成功38.中国与俄国之间,第一个边界条约是《尼布楚条约》39.清政府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设置的管理机构是台湾府40.清政府时期,台湾隶属于我们今天的哪一个省?福建省41.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贸易出口值超过进口值,被称为贸易顺差42.中俄《尼布楚条约》主要解决的中俄边境问题是在哪一段?东段43.清朝时期叛乱的准噶尔部,他是我们今天的哪一个民族?蒙古族44.康熙皇帝打败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叛乱的战役在乌兰布通45.清朝前期在新疆叛乱的少数民族首领是大小和卓46.唐朝时称“回纥”,清朝时称“回部”的新疆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47.清朝政府派遣的,与达赖、班禅一起管理西藏的官员是驻藏大臣48.清朝政府为了管理新疆,在新疆设置的官员是伊犁将军49.清朝时期的民族政策的最大特点是恩威并施50.清朝平定噶尔丹叛乱后,为了笼络蒙古贵族,采取的会盟措施是多伦会盟51.清政府的第二政治中心是避暑山庄和外八庙52.乾隆皇帝确定的西藏喇嘛教确定活佛继承人的制度叫做金瓶掣签制度53.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54.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55.清政府召见少数民族贵族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在今天的河北承德56.营建北京故宫以及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57.故宫又被称作是紫禁城58.北京城包括哪三个部分? 京城皇城宫城59.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北京故宫60.我们今天所熟悉的长城,主要是什么时候修筑的?明朝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二)1.明长城的修建,主要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2.明长城的起讫地点是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3.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及其作者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4.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著作及其作者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5.明清时期在文学上重要成就是明清小说6.明朝中后期兴起的以市井小民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被称作是世俗文学7.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反映元末农民渴望统一愿望的著作是《三国演义》8.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指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9.以贾府的兴衰变迁为背景,揭示清王朝走向衰亡历史命运的著作是《红楼梦》10.体现“官逼民反”主题,揭露当时社会黑暗的著作是《水浒传》11.取材于玄奘西行,反映民众挣脱束缚、追求自由愿望的长篇神话小说是《西游记》12.明清文化具有的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产生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13.被赞誉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人称“三宝太监”的是郑和14.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局面是康乾盛世15.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局面的缔造皇帝有康熙雍正乾隆16.中国的世俗文学开始勃兴的时期是明朝中后期17.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发生变化,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始时间是明朝中后期18.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的少数民族首领是努尔哈赤19.初步形成我国现在的多民族国家和疆域版图的时间是清朝20.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事件是雍正设置军机处2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外部原因是西方殖民者的侵扰22.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造成的最严重影响是使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23.我国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主要特点是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24.闭关锁国下,唯一可以进行海外贸易的地方及其管理机构是广州和广州十三行25.明清时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商帮是晋商和徽商26.明清时期,我国流通的主要货币是白银。

【强烈推荐】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强烈推荐】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宋元)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盛世下的危机(明清)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宋元)一、北宋1、建立:960年,后周武将赵匡胤(宋太祖),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政权,定都东京(汴京)979年,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并没有实现全国统一)2、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1背景:针对唐末以后频繁改朝换代和地方割据混战的积弊。

宰相赵普提出军权钱的措施(2)措施:①(军事)控制军权。

削弱大将兵权,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禁军定期换防;将各地州镇士兵的精锐选入禁军。

(强干弱枝,拱卫京师)②(政治)强化君权。

中央:将相权分解为:行政、军事、财政三个互不统属的平行机构。

地方:设置通判监督知州。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③(经济)集中财权。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各地赋税少部分留作地方开支,其余全部交给中央。

(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3)影响:积极:有利于维护统一和安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消极:带来机构重叠、效率低下、开支庞大,以及军队作战指挥不畅、战斗力低下等弊端,导致积贫积弱的严重后果。

3、重文轻武(偃武兴文)(1)措施:①专派文臣担任知州,管理地方;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度;③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④以不杀大臣、士人、谏官为“祖宗家法”;(2)积极影响:提高了官僚集团的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二、宋辽1、辽的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契丹族,建立辽政权,定都上京。

2、宋辽之战(1)宋辽战争中,北宋经常失败,采取“守内虚外”的政策(2)1004年,辽进攻北宋,北宋宰相寇准,和皇帝宋真宗,坚决反抗,北宋胜利。

(3)1005年,宋辽和议(澶渊之盟):①双方撤军,各守疆界;②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4)影响:消极: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积极:澶渊之盟毕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

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持一百余年和平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景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时代特征总结: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隋唐)第二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宋元)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巩固、盛世下得危机(明清)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宋元)一、北宋1、建立:960年,后周武将赵匡胤(宋太祖),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政权,定都东京(汴京)979年,统一了中原与南方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得分裂局面。

(并没有实现全国统一)2、加强中央集权得举措:(1背景:针对唐末以后频繁改朝换代与地方割据混战得积弊。

宰相赵普提出军权钱得措施(2)措施:①(军事)控制军权。

削弱大将兵权,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禁军定期换防;将各地州镇士兵得精锐选入禁军。

(强干弱枝,拱卫京师)② (政治)强化君权。

中央:将相权分解为:行政、军事、财政三个互不统属得平行机构。

地方:设置通判监督知州。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③(经济)集中财权。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各地赋税少部分留作地方开支,其余全部交给中央。

(消除地方割据得经济基础)(3) 影响:积极:有利于维护统一与安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消极:带来机构重叠、效率低下、开支庞大,以及军队作战指挥不畅、战斗力低下等弊端,导致积贫积弱得严重后果。

3、重文轻武 (偃武兴文)(1) 措施:①专派文臣担任知州,管理地方;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度;③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④以不杀大臣、士人、谏官为“祖宗家法”;(2)积极影响:提高了官僚集团得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二、宋辽1、辽得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契丹族,建立辽政权,定都上京。

2、宋辽之战(1)宋辽战争中,北宋经常失败,采取“守内虚外”得政策(2)1004年,辽进攻北宋,北宋宰相寇准,与皇帝宋真宗,坚决反抗,北宋胜利。

(3)1005年,宋辽与议(澶渊之盟):①双方撤军,各守疆界;②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4)影响:消极: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积极:澶渊之盟毕竟就是宋辽实力均衡得产物。

此后,南北贯通, 互市不绝,持一百余年与平局面, 双方得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景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第二单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第二单元
本单元重点:辽、西夏、金的建立民族及 与北宋并立的形势、中国古代经济南移史 实、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 实行的措施、占城稻、交子、市舶机构、 行省制度、回族形成、毕升与活字印刷术、 黄道婆、 《资治通鉴》《清明上河图》、 西藏成为元朝行政区
辽、西夏、金与北宋 形势图
辽 、 西 夏 、 金 与 北 宋 形 势 图
辽 916年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金1115年、 完颜阿骨 打、女真 族
西夏 1038年 元昊 党项族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靖康之变
金 与 南 宋 的 对 峙
西 夏

岳 飞 堰 城 大 捷
南宋
辽、北宋、西夏建立简表 政权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都城 上京

北宋 西夏
916年 960年
契丹族 汉族
赵匡胤
汴京
(东京)
1038年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辽、西夏、金建立简表 政权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都城 上京 兴庆

西夏
916年
契丹族
1038年 党项族
元昊Leabharlann 金1115年 女真族 完颜阿骨打 会宁
1141年,宋金议和的内容、影响是什么?
封 建 经 济 从越南引进的优良稻种:占城稻 发 展 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原因 重 心 北宋前期出现于四川地区 南 移 海外贸易:采取积极鼓励政策, 北方人南迁 设置市舶机构进行管理 南方相对稳定南 方自然条件好
魏晋以来,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两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 转移到长江流域。
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政权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士农工商主体属, 宋代社会各阶层,__________ 皇室官僚和地主 统治阶层有三个,__________ _____, 元旦寒食和_____ 冬至,乡村节日好风俗, __________ 城市居民坊郭户 _______,瓦舍 ____娱乐很丰富。
知识检验
1、南宋时,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是: A、东京 B、大都 C、临安 D、洛阳
知识检验
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协议:
A、辽 B、西夏 C、金 。 2 、建立蒙古政权,为 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 础。 3、创建蒙古文字。
忽必烈的功绩
1 、 1271 年建立元朝。 2 、 1279 年统一全国。 3 、推行以采用汉法 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1)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2)为中外交流及国内各民族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 (3)利于民族融合(新民族——回族); (4)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知识检验
下列出现的全国性统一政权中,由少数民族建立起 来的是 C A.秦 B.唐 C.元 D.明 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出现于 B A.宋朝 B.元朝 C.战国 D.秦朝 下列属于成吉思汗历史功绩的是 A A.建立蒙古政权 B.建立南宋政权 C.建立西夏 D.建立元朝政权
民族 政权 建国 时间 10世纪 初 11世纪 前期 12世纪 初期
民族
杰出 首领 耶律阿 保机 元昊
都城
与宋的 重大事件 澶州之战 澶渊之盟 宋夏议和 郾城大捷 宋金议和

契丹族
上京
西夏
党项族
兴庆

女真族
阿骨打
中都
和约 时间 内容 影响 1005
宋辽澶渊之盟 1044 双方撤军,宋送岁币 消极——加重北宋人民负 担,开战争赔款先河 积极——保持百余年和平

新版北师大历史七年级下知识点归纳

新版北师大历史七年级下知识点归纳

新版北师大历史七年级下知识点归纳第一课:隋的兴亡一、隋的统一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年号开皇,他就是隋文帝2.统一(1)条件: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南方得到空前的开放,民族大交融(2)标志:589年,隋灭陈朝,重新统一南北。

(3)意义: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科举制目的:加强中央集权背景:隋朝以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这种选官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1)隋文帝开始使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设臵进士科,正式确立了科举制度。

(3)意义: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重要标准,逐渐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二、贯通南北大运河背景:隋统一全国后,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概况:隋炀帝征发数百万民工,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

(1)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2)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大运河的作用(1)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和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2)促进了沿海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3)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目的: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三、隋朝的灭亡(1)隋朝灭亡:隋炀帝酷虐残暴,最终引发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2)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即位:626年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贞观”。

原因: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表现:(1)纳谏: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

魏征被唐太宗誉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2)选贤用能,知人善任二、贞观新政措施(1)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创建:隋朝;完善:唐朝;结束:清朝。

内容: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

意义:三省六部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旨在总结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各单元的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与文化
1. 华夏族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2. 夏朝、商朝和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状况
3. 古代中国的文字和书写方式
4.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思想兴起
第二单元:希腊罗马的政治与文化
1. 古希腊城邦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制度
2. 罗马帝国的建立和政治制度
3. 古希腊和古罗马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第三单元:封建社会与农耕文明
1. 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
2.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等级
3. 农耕文明的发展与影响
第四单元:众多中国的风俗与文化
1. 着装和礼仪的变迁
2.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3. 中国书画艺术及其特点
4. 中国传统节日与俗
第五单元:中外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1.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重要作用
2. 西域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3. 汉字的传播和影响力
第六单元:航海时代
1. 航海技术的发展和对世界探险的影响
2. 中国航海家郑和的航海活动及其意义
3. 近代地理学家的探险与发现
以上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本文档能帮助您复习和理解这些重要内容。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 精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 精

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辽宋夏金元时期)第7课:一、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改国号为宋,以东京为都城(今河南开封)。

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军事:控制军权。

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兵无常帅,帅无常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禁军定期换防;将地方精锐士兵选入禁军,拱卫京师。

②政治:强化君权。

在中央:削弱相权,将宰相的权利分解为行政、军事、财政、三个互不统属的平行机构,从而强化中央集权。

在地方:设置通判监督知州,互相牵制,加强中央集权。

③经济:财政收归中央。

④文化:实行重文轻武国策,大力发展科举制。

科举制发展的表现:①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科举入仕成为宋代官员的主要来源。

②宋代实行将试卷姓名,籍贯密封的“糊名法”。

③为防止考官舞弊,考生必须通过殿试,由皇帝决定录取。

三、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利: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维护统一和安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同时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文化素质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弊:机构重叠,效率低下,开支庞大,以及军队作战指挥不畅,战斗力地下等弊端,导致积贫积弱的严重后果。

第8课:三、各政权间的关系(1)“辽与北宋澶渊之盟”——北与宋辽关系(“守内虚外”的消极防御政策宰相:寇准主张反抗;1005年,辽与北宋订立和议,“澶渊之盟”)①内容:双方撤军,_各守疆界_;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

②影响:弊: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利:双方互市不绝,促进边境贸易(榷场)。

(2)北宋与西夏和约:1044年,①内容:西夏对北宋_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赐”,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榷场)。

②影响: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第9课:一、“靖康之变”——金灭北宋①1125年10月,金兵两路南下,宋徽宗急忙把帝位传给儿子赵桓(钦宗),自己逃往南方。

②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二、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1.岳飞抗金:岳飞领导的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笔记(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笔记(北师大版)

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581-907)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 518 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

杨坚就是隋文帝。

2. 589 年,隋沿长江兵分八路全面出兵,仅用四个月就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社会经济繁荣(1)表现: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2)原因:隋统一后,励精图治,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创立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4.隋朝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巩固统治。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4+5+6=1)(3)作用: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的工商业发展;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626年,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2. 唐太宗时期,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经常提醒唐太宗要吸取隋灭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慎始慎终,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3. 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管具体政务。

4. 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5.《贞观政要》是唐人吴兢编写的一本书,书中记载了唐太宗的政绩和他与大臣的议论。

最全面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最全面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的社会特征)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朝对峙局面,统一了全国。

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史称“开皇之治”。

2.大运河:(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凿者)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积极作用: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消极影响: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

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3、秦朝与隋朝有什么相似点?①都统一了全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②都创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③都有一项伟大工程,秦朝修筑了万里长城,隋朝开凿了大运河④都是短命王朝,秦朝存在了17年,隋朝存在了37年⑤都是因为暴政而亡。

4.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5、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措施:即贞观新政。

⑴改革赋役制度,减轻百姓服劳役的天数,规定可以用交纳实物的方式来代替服役;⑵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⑶修订法令编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唐律疏议》;⑷完善科举制。

结果: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力增强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评价: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杯酒释兵权)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措施:A、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

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1)生活区域: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

(2)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3)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1)生活区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2)建国:11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3)统治: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二、辽、北宋、西夏的和战★★★★1.北宋与辽──澶渊之盟(1)背景:宋真宗时,澶州之战,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3)评价:①“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图谱及重难点解析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图谱及重难点解析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图谱及重难点解析一、本单元知识图谱二、本单元重难点解析(一)重点内容分析1.民族关系的发展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复杂,时战时和,和是主流。

如北宋与辽议和,北宋与西夏议和,南宋与金议和。

同时,在和与战的关系中,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北宋从军事、政治、经济方面加强中央集权,但同时也带来了积贫积弱的问题。

宋朝统治者为防止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元朝在地方设行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而对于边疆地区,因地制宜设置相应机构管理。

如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

3.经济重心的南移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表现在农业发展、手工业兴旺以及商业的繁荣,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繁荣的都市文化生活宋元时期有很多大城市,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朝大都。

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如开封城内有娱乐兼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中有专供娱乐的勾栏。

同时,词在宋朝空前发达,元曲在元朝出现。

5.宋元科技宋元时期科学技术领先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应用,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的发明及应用,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并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

(二)难点突破【难点突破1】民族关系的发展首先,通过表格的形式带领同学回忆各政权建立的基本史实。

再通过形象的政权关系示意图,使学生掌握北宋与辽的关系,北宋与西夏的关系,南宋与金的关系,让学生从而明白这一时期各政权之间时战时和,和是主流。

通过流程图带领同学回忆蒙古的崛起及元统一全国的经过,明白历史的发展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

【难点突破2】经济重心的南移通过表格的形式归纳整理两宋时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表现,同时用流程图带领同学回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从而让同学明白南方的经济发展最终促成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宋元)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盛世下的危机(明清)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宋元)
一、北宋
1、建立:960年;后周武将赵匡胤(宋太祖);通过“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夺取政权;定都东京(汴京)
979年;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并没有实现全国统一)
2、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1背景:针对唐末以后频繁改朝换代和地方割据混战的积弊.宰相赵普提出军权钱的措施
(2)措施:
①(军事)控制军权.削弱大将兵权;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禁军定期换防;
将各地州镇士兵的精锐选入禁军.(强干弱枝;拱卫京师)
②(政治)强化君权.
中央:将相权分解为:行政、军事、财政三个互不统属的平行机构.
地方:设置通判监督知州.(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③(经济)集中财权.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各地赋税少部分留作地方开支;其余全部交给
中央. (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3)影响:积极:有利于维护统一和安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消极:带来机构重叠、效率低下、开支庞大;以及军队作战指挥不畅、战斗
力低下等弊端;导致积贫积弱的严重后果.
3、重文轻武(偃武兴文)
(1)措施:①专派文臣担任知州;管理地方;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③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④以不杀大臣、士人、谏官为“祖宗家法”;
(2)积极影响:提高了官僚集团的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二、宋辽
1、辽的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契丹族;建立辽政权;定都上京.
2、宋辽之战
(1)宋辽战争中;北宋经常失败;采取“守内虚外”的政策
(2)1004年;辽进攻北宋;北宋宰相寇准;和皇帝宋真宗;坚决反抗;北宋胜利.
(3)1005年;宋辽和议(澶渊之盟):①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②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4)影响:消极: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
积极:澶渊之盟毕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此后;南北贯通;
互市不绝;持一百余年和平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景象.
三、宋夏
1、西夏的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在兴庆称帝.
2、北宋与西夏:
(1)北宋与西夏的战争中;西夏经常胜利;但是由于:战争破坏了双方的正常贸易;北宋中断了对西夏的粮食供应;西夏统治者向北宋提出和议.
(2)和议(1044年签订)内容:①夏对宋称臣
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③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辽、西夏与宋的贸易市场称为:榷场)
四、宋金(北宋、南宋和金)
1、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定都会宁.
2、北宋灭亡过程:金先灭掉辽;后来又灭掉北宋;北宋变成了南宋.
3、北宋的灭亡:时间:1127年;皇帝:宋钦宗;事件:“靖康之变”
1127 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和大批珍宝器物;北宋灭亡.
4、南宋的建立:1127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称帝;后来定都临安.
5、南宋人民的抗金斗争:
(1)抗金英雄:岳飞
(2)重大胜利:1140年;郾城大捷
(3)影响、意义:遏制了金兵南下;使南方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利益.
(4)岳飞抗金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①正义战争;维护了人民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根本原因)
②岳飞:家庭教育;名师培养;国家危难以及军旅生活的磨炼;决心精忠报国.
③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④其它抗金力量的配合
(5)结果:岳飞最终被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南宋与金和议.
6、宋金和议内容:1141年;宋金和议.
①南宋对金称臣;向金送交岁贡.
②两国以淮水和大散关为界;形成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宋与辽、西夏、金的发展趋势:民族融合
一、宋代的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1、过程: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就有南移趋势.
一直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趋势结束.
2、含义: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3、影响:使南方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4、原因:①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②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③国家的有利政策;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5、表现:(1)农业:
①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很大改进.例子:秧马
②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大面积推广;水稻成为粮食产量首位.
③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2)手工业:①煤;当时称石炭;开采量世界第一.
②铁、铜等金属冶炼不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③陶瓷制作精美;畅销世界;中国被称为“瓷之国”(景德镇:瓷都)
(3)商业:①出现大量集市和城镇(《清明上河图》:商业市镇的繁荣)
②北宋前期;四川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流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4)海外贸易:①重要港口设置专供外商居住的“藩坊”;并设有“藩市”“藩学”;
②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③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重要的港口:泉州
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答: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技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二、宋代的城市与乡村生活
1、人员构成统治阶层:皇室、官僚、地主
社会主体:士:多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读书人;地位较高
农:拥有少量田产:自耕农、半自耕农
租种他人土地:佃农
工:官营、私营的手工业作坊雇佣工匠;身份相对自由
商:缴纳商税;对城乡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城市生活
(1)城镇大量涌现;人口大量增加;北宋都城汴京为世界第一大城市;
南宋临安、建康人口达百万.
(2)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订为坊郭户
(3)随着城镇规模扩大和居民人口增加,文化(瓦舍);体育(蹴鞠)等各种活动蓬勃开展.
城市中的固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叫瓦舍
瓦舍的出现;意味着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趣味.
3、乡村生活
物质:宋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乡村;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
文化:①随着雕版印刷的普及;书籍等文化用品在农村的流行;农民的文化生活也在不断改善.
②宋代流行的传统节日:元旦、寒食、冬至
三、科技和文学(唐、宋、元)
1、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时间;印纸;印刷中心;
《金刚经》
(2)活字印刷术:时间;人物;影响(①②);传播(中、
外)
科技2、火药(1)发明:()时期;人物();配方在();()
运用于军事
(2)运用:分为()三类;
有()等.对欧洲社会巨大影响
3、指南针(1)发明:战国();宋代()又叫()
(2)应用:一发明;宋朝就运用到()
(3)影响:由()人传到欧洲;对()和()
提供重要条件.
4、郭守敬:()代;()家.研制新型浑天仪叫();修订
()测定一年365.2425天
5、黄道婆:()代;棉纺织业革新(3)
(1)李白:被称为();诗歌特点:
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1、唐诗(2)杜甫:被称为();他的诗叫()
沉郁顿挫;感情真挚细腻;反映现实生活
(1)什么叫词
2、宋词(2)类型豪放派:苏轼:特点;作品
文学(苏辛) 辛弃疾;:特点;作品
婉约派:柳永:委婉含蓄;市井气息
李清照:靖康之变;时代变迁
含义:把···结合;演出···的艺术
(1)元杂剧代表作:关汉卿的()
王实甫的()
3、元曲(2)散曲含义:由···;可以···
宋元时期;我国科技文化发展达到高峰的原因?
①宋元时期政治发展;经济繁荣;各民族各地区相互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②继承隋唐时期的文化;继承和发扬外来文化;③各地人民的辛勤劳作等.
元朝的统一与拓展
铁木真:①②③
1、元
(1)目的:巩固统治
忽必烈2、改革(2)内容:
政治:建立();中央()全国最高行政机
构;地方();管理边疆.
经济:①推行();把()恢复为();禁
止掠夺()
②设置专门管理()的机构();把农业作
为衡量官吏政绩的标准.
③另()编写()
文化:提倡();设立()
(3)影响:
3、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文天祥、回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