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毛概各章所有重点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大学2013年《毛概》各章老师所画考试重点2013-1-15 13:00适当整理,与大家共享I
第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
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内容有哪些?)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
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内容:1.始终代表中国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第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
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五: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指导意义。
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
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历史地位: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第二章
实事求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相关知识点)
一:(略看)实事求是思想的重新确立和发展(邓小平贡献)。
1•“文化大革命”后,在中
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2•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 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一,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途和命
运的根本问题。
第二,是党制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
第三,是党在新世纪探索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四、是党永葆先进性和增强创造性的决定性因素。
四:(略看)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谈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思想路线,它包括:1、2、3、4、。
重大的意义:1、;2、3、4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只要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进步和发展。
如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
产党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才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使得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发展壮大,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最终使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而一旦偏离了实施求实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可能受到损失。
如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没有正
确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放弃革命领导权,使得革命受到重大
损失。
在十年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于没有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导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受损严重。
由上可见,坚持实事
求是思想路线有重大意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进步,发展,所以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四章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
的“主体”和“两翼”。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及重大意义是什么?(黑体部分是意义主体)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
的历史巨变。
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基本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但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
“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而且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第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基础。
第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确是伟大的历
史性胜利。
这个胜利的取得,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执行了毛泽东根据我国情况制定的马克思主义政策。
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
会主义的转变,第四,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112)
(一)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
(二)《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科学内涵论断。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科学内涵:(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共有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以季节斗争为刚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
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
(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2社会主义本质轮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三,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
第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
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
第五,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先进生产力是
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
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多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跨越这个阶段
(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
(1)它们的经济基础不同,这是最根本的区别。
(2)主要矛盾不同。
(3)根本任务不同。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简答)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许多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2)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多选)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
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三:(简答)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V)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纲领)(单选)1997年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四: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略看)1•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五:十八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
(要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报告从以下5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是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要求的同时,还明确了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目标。
5个鲜明特点:一是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
标为基础,保持目标的连续性。
发展目标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二是集中精力着重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目标更具有针对性。
三是增加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突出改革开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四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目标一起提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
五是提出了两个翻一番”的新要求,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
第七章
一,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党所提出的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二•如何看待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论述有点多)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
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 )我国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国内国际背景。
从国内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
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我们也只能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
(2)改革开放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
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变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3)改革开放不允许否定和抛弃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三,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即非对抗性矛盾。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生产关系与生产
力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
国的社会矛盾。
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四,改革是全面的改革(p166)
六: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发展是目的,是改革与稳定的基础。
2.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八章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
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确立这制度的基本依据(问答题)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确立这制度的基本依据: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市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我国
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
要求。
3)—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1)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
两极分化。
(原则和做法)操作: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
(初和在都要出来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因、内涵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材料分析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第九章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点,优点
答: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能够充分发
扬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既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又使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既能保证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又能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有利于国家的统
一和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取协商和表决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保证国家重
大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人权
第十章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
神文化需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马列、
毛邓三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这里培育四有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略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
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
它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有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树立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
的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
思想道德建设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五,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
思路(解答不太符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2,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3,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4,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5文化引领时
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
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第十一章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
与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
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
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