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殖民主义政策的阶段和特征
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
![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194d66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0.png)
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基本是范围,具体答题时视情况缩减)(1)社会性质的改变P12 第二段和第四段以及第七段(2)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P14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一句以及第五段的第一句P15第一段的部分和第二段的部分(3)主要矛盾P16倒数第8行到本页最后以及P17页第一二段3你认为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
![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2c7bf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5.png)
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基本是范围,具体答题时视情况缩减)(1)社会性质的改变P12 第二段和第四段以及第七段(2)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P14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一句以及第五段的第一句P15第一段的部分和第二段的部分(3)主要矛盾P16倒数第8行到本页最后以及P17页第一二段3你认为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中国近代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历史阶段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8cb2b2cb9f3f90f77c61bc1.png)
中国近代历史阶段特征一、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1、政治:①西方国家从鸦片战争开场侵略中国,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中国开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③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④太平天国运动揭开民主革命序幕。
2、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倾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农副产品,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思想文化: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场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二、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政治: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完毕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中外反动势力开场勾结到一起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西方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完毕后获得大量侵略权益满足了其侵略野心,同时列强在国内忙于政治经济改革,因此19世纪60~70年代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但从19世纪后半期开场西方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先后爆发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
至20世纪初两大社会矛盾开场汇流,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义和团运动。
2、经济:中国近代化开场起步,地主阶级开展了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开展。
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
3、思想文化:地主阶级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维新派提出了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思想,在19世纪末促成了思想解放。
三、20世纪初至191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开展1、政治:民主革命成为20世纪初的进步潮流,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完毕了君主专制政体,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中国开场出现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近代史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近代史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2c97662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4.png)
影响 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
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 年 10 月,英英法法联联军对北京西
概况 北郊的皇家园林军圆明园进行了大
火烧圆
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明园
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浩劫, 圆 明 园 大 水 法
认识 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形成对峙;开始北伐和西征,3 年多后进入全盛时期→由盛转衰:
1856 年,天京事变→失败:1864 年,湘军攻陷天京
结果 1864 年,天天京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 主要内容
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建立“有田同耕,有
《天朝田
重要文献
饭同食,有衣同穿,
亩制度》
目的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
考点 3:太平天国运动(八上第 3 课 P ) 13-18 [2022·湘西州 22(2)]
时间 1851—1864 年 领导者
洪秀全
准备:1843 年,洪秀全创立“拜拜上上帝帝会”→开始:1851 年,发动 金田起义,建号太太平平天天国→发展会:1851 年,永安封王,初步建立 概况 起政权组织→全盛国:1853 年,定都天天京京,正式建立政权,与清朝
(C ) A.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杨秀清的过错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扶清灭洋”
一内容应该出自
(A)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命题点 2:太平天国运动 3.(2021·怀化)1856 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 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 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98d819c6294dd88d0d26bd0.png)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阶段特征一、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1.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40、50年代)⑴列强侵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逼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中国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逼签《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又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工业革命发动战争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商品输出影响:破坏主权,社会性质变化;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客观上破坏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⑵中国人民的抗争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的坚强决心。
由于阶级矛盾的加深,加之外来侵略引发的民族矛盾。
1851年,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革命运动的主体是农民阶级。
⑶在经济上,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棉纺织业破产、耕织分离。
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农业生产商品化。
外商企业出现——早期资本输出。
⑷中国人民的探索:地主阶级:林则徐和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抵抗派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洪仁玕:《资政新篇》⑸中国社会的变化:政治上:①历史转折——近代史开端战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战后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和性质都发生了变化。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阶级关系:新的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买办阶级。
阶级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战争最高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具有反侵略反封建和向西方学习的时代特征、肩负起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阶段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cb72b29bcd126fff7050b46.png)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1840—1949)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启动:(1840—1912)【阶段特征】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
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领域全面展开。
政治:(1)民族危机加深: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与反动势力的勾结。
史实:(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先进的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在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殖民侵略,追求民主富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史实:经济和阶级:工业化,市场化:列强侵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更多商品化,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的经济、阶级出现并发展。
史实:思想:民主化、科学化:中国人将救灭图存与向西方学习相结合,从器物学习到制度学习,经历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史实:生活:19世纪中期,伴随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史实: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912~1927)【阶段特征】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阶段,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阶段,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集团的矛盾。
资产阶级道路行不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
政治:民族危机继续加深;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史实:(1)民族危机加深:一战爆发,与日本签《二十一条》;袁世凯北洋政府独裁卖国;思想上复古尊孔;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山东权益出让给日本。
(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A民族资产阶级: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 (2)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 (2)](https://img.taocdn.com/s3/m/d6289ec5f121dd36a32d8283.png)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编辑者:王冰鸿第一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1860年)【阶段特征】从1840年至1860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阶段特征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反映在中国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
(1)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渐强,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很多主权丧失;矛盾聚合促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
(3)思想上:“新思潮”的萌发,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认识【基本线索】19世纪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穷途末路,清王朝统治集团反动腐朽;而同一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为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船坚炮利敲开中国长期闭关的国门。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世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对外掠夺以商品输出为特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并成为它的附庸,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1856年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如果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的是沿海地区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冲击到中国社会的中枢。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入,使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从而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运动的爆发。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同时还反映出了社会性质剧变的新趋势,具有以往农民起义所不曾有过的新特点;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担负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但是由于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阶级无法克服其阶级局限性,再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终于以失败告终。
对世界近代史分期及阶段特征的再认识
![对世界近代史分期及阶段特征的再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2d6e3d0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d.png)
对世界近代史分期及阶段特征的再认识
1. 近代史分期:
(1)近代早期(1450-1789年):这一时期,西方世界经历了从文艺复兴开始到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思想变革,欧洲大陆多个国家互相竞争,殖民活动和海外贸易不断发展,新航路开辟,欧洲文明开始向世界其他地区传播,贸易、文化及思想交流加剧,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政治思想发生变革,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
(2)近代中期(1789-1914年):这一时期,欧洲大陆国家互相竞争,殖民活动和海外贸易不断发展,新航路开辟,欧洲文明开始向世界其他地区传播,贸易、文化及思想交流加剧,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政治思想发生变革,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工业文明迅速发展,世界各大洲间的联系日趋紧密。
(3)近代后期(1914-1945年):这一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大陆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受到极大冲击,民族解放运动蔓延,世界各大洲间的联系日趋紧密,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一)·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一)·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https://img.taocdn.com/s3/m/dbffd05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7.png)
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西方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帝国主义开拓殖民地、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及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密切联系的。
近代史上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以及历届反动政府的腐朽无能,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一、西方列强侵华的过程和阶段特征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
1、在这一时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开展并取得巨大成就,因而它们迫切要求开辟世界市场。
在长达54年的时间里,西方列强利用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雄厚力量,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控制了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等。
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来越深地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场地。
2、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结、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手段。
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封建俄国。
注意:这一时期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俄等四国,但由于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侵略扩张的目的也有所不同。
(1)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扩张是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攫取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产地,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因此,它们将开放通商口岸放到显著位置;(2)作为封建国家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因此,俄国的扩张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它以直接吞并领土为主。
在俄国吞并的领土中并没有带来新的资本主义因素。
所以,严格的说,它的扩张活动,不是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阶段:甲午战争到一战结束(1894~1918)。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同时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华,列强对中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侵略步伐明显加快。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03619d74afe04a1b071deb3.png)
1、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中国的近代化是指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
鸦片战争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起点。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一些爱国志士和开明知识分子开始关心时事政治注重研究现实,接受外来知识。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是向西方学习的最早的提倡者和实践者。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中国近代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启蒙。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洪仁干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发展商品经济,并制定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
这是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近代化方案。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其核心是引进和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军事技术。
在民用工业方面主要有采矿、冶炼、纺织等近代企业。
这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运动,并由此开始了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治的时代。
在这一运动中,维新派将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戊戌维新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独立富强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依照欧美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在中国创立了一个以"三权"为核心的近代民主国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关于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规定,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
这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
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以来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深刻的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运动。
高考复习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
![高考复习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https://img.taocdn.com/s3/m/b16c39f16294dd88d0d26bdf.png)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编辑者:李洁雄第一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1860年)【阶段特征】从1840年至1860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阶段特征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反映在中国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
(1)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渐强,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很多主权丧失;矛盾聚合促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
(3)思想上:“新思潮”的萌发,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认识【基本线索】19世纪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穷途末路,清王朝统治集团反动腐朽;而同一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为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船坚炮利敲开中国长期闭关的国门。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世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对外掠夺以商品输出为特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并成为它的附庸,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1856年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如果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的是沿海地区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冲击到中国社会的中枢。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入,使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从而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运动的爆发。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同时还反映出了社会性质剧变的新趋势,具有以往农民起义所不曾有过的新特点;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担负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但是由于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阶级无法克服其阶级局限性,再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终于以失败告终。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提纲】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b3514d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5.png)
中国近代史阶段综述两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时期的阶段特征(1840—1894)历史大变局与晚清的社会转型1.政治:①列强侵华势力从沿海向内地扩展,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朝贡体系与条约体系的冲突加剧,晚清外交逐渐向近代外交转型;③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尚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准备阶段;④清政府日益腐朽无能,权威与公信力迅速下降;⑤封建统治集团逐渐分化,汉族地主官僚实力上升;⑥地主阶级主导的中国近代化历程艰难启动,力图挽救封建统治;⑦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新的阶级力量先后出现;⑧国家由闭关锁国转向被迫开放,主权大量丧失。
2.经济:①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②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对外经贸联系日益增多;③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但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④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企业产生并不断发展;⑤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在夹缝中艰难生存,曲折发展;⑥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
3.文化:①国人天朝上国的观念与心态仍占主导地位;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并逐步付诸实践;③“西学东渐”规模扩大,一度出现高潮;④中国人的向西方学习尚处于器物技术层次;⑤中西文明交融且冲突激烈,观念习俗新旧杂陈,呈现出不平衡性。
清末民初的阶段特征(1894—1919)民族觉醒与清末民初的历史性巨变1.政治: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最终形成;②侵华国家数量急剧增多,并从竞相瓜分逐渐转向“以华制华”;③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趋于汇流;④帝制危机日益严重,逐渐被共和制取代;⑤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⑥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主流由改良趋向革命;⑦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历程曲折反复,中国陷入军阀割据;⑧近代化主导权逐渐转移到民族资产阶级手中;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⑩旧民主主义革命逐渐走入绝境,亟待实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
2.经济:①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②列强势力向中国腹地和京畿要地扩张、渗透;③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发展机遇与高潮;④逐渐放宽对工商业的限制,奖励实业;⑤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出现高潮。
近代殖民主义政策的阶段和特征
![近代殖民主义政策的阶段和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57bb72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e.png)
近代殖民主义政策的阶段和特征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地区和国家进行了掠夺和征服,使之变成其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
伴随若资木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其殖民政策也随着其发展而改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分以下三个阶段:一、早期资本主义殖民时期(16世纪-19世纪前期)也称商业资本主义殖民时期。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走上殖民扩张道路,主要有16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到17-18世纪的荷兰、英国和法国取而代之成为主角。
此时期主要是商业资本占主导地位,各国重在增强其原始资本的积累,此时的殖民主义政策主要是:通过武力征服和l野蛮掠夺、贸易垄断及奴隶贸易来牟取暴利。
基本特点是:以暴力手段为基础,掠夺财富为日的。
随着早期殖民扩张,对欧洲和整个世界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对欧洲而言,掠夺来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同时引起了欧洲贸易中心有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加快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步伐。
对世界而言,新航路地开辟扩大了世界贸易的范围,引发了“商业革命”,世界开始联系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二、工业资本主义殖民时期(19世纪前期-19世纪末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和进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大为增强,工业资产阶级上台后,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要求扩大市场,以促进商品倾销,原有破坏性的掠夺不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他们需要当地人力资源来生产原料和消费商品。
此时期以最早完成T业革命的英国为代表,其殖民政策主要是:利用船坚炮利打开落后国家大门,通过开辟上外市场,剥夺被殖民国家的关税自主权,实行低关税和倾销廉价商品,以改造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结构,进而使其变为经济附庸。
此时的基本政策是:以炮舰开路,以不平等贸易为于段,拼接科技和大机器生产的优势,变更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为白己的廉价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使之以经济附庸的形式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02128017375a417866f8f41.png)
中国近代史1、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主要矛盾: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1901年后两大矛盾趋于合流;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4、分期界标(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同:任务(反帝反封建)、主力军(人民群众)异: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5、基本线索沉沦史: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如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争探索史:中国人民一方面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抗争(抗争史),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近代化)的道路(探索史)。
如太平天国运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属于抗争史的内容;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工农武装割据等属于探索史的内容。
第一单元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01)阶段特征中国近代化开始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政治上,西方列强为得到更多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伴随民族危机的日趋严重,中国社会各阶级积极抗争,农民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分别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形成了爱国救亡运动的高潮。
经济上,西方列强加紧经济侵略,在向中国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同时,不断强化资本输出。
侵略势力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与此同时,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采用机器化大生产。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开始出现并得到初步发展。
近代史各阶段特征
![近代史各阶段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ee3f99d4b73f242326c5f51.png)
近代史各阶段特征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国近现代史各阶段特征1、19世纪中后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①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③思想:●开始向西方学习,●民主思想逐步产生,●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
④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⑤军事:火枪利炮逐步武装军队,新式的海军、陆军诞生。
2、19世纪末—20世纪初①政治:●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王朝不断衰落,并走向覆亡。
●中华民族出现了第一次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斗争不断。
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②经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对华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始强烈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③思想:民主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兴起维新思潮、实业救国思潮和民主共和思潮。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①政治上:●军阀政府专制独裁,对外卖国;●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斗争;●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开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②经济上,●一战前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战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官僚资本主义产生。
③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兴起,大力弘扬民主科学。
4、十年对峙时期①政治上:●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反共反人民;●国民党政府实现名义上的国家统一;●中共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和进行土地革命的方针,走工农武装据的道路,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日本开始局部的侵华战争;●国民党对中共红军进行数次反革命围剿并迫使红军长征;●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由“不抵抗”政策到“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再到联共抗日。
中国近代化
![中国近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9f91c90c16fc700abb68fcbf.png)
中国近代化专题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思想上的人性化、科学化,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是中国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
主要特征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辛亥革命,戊戌变法,3. 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
主要表现在:五四运动答案是:D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后期有宣扬马克思主义内容,不属于近代化。
(近代化是资本主义化)一、关于“近代化”概念近代化即现代化,指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为推动,实现封建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化。
政治上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反封建争取民主自由;思想上争取自由、民主、科学;经济上向西方学习现代军事技术、努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业。
二、中国近代化的背景国际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资本主义近代化成为时代潮流。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实力和野心。
国内形势:(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武力轰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一步一步地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也传入中国,加速了中国社会落后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解体。
三、内容(一)经济上:近代工业兴起。
1. 洋务企业:(1)创办的背景:外患:两次对外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认识到外国的船坚炮利;60年代中外暂时和好。
内忧:尖锐的社会矛盾,农民起义、统治危机。
(2)评价洋务运动:①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生产技术方面:A.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装备了我国第一批近代军工、航运、采冶、纺织、电讯等生产部门,生产工具发生变革。
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角度评价殖民主义
![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角度评价殖民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fae7ec49c850ad02de80414f.png)
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角度浅评殖民主义劳动人事学院10级社保班梁晨2010201197 殖民主义(colonialism),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国殖民主义史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
西方强国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国家,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种侵略政策。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殖民主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大都采取赤裸裸的暴力手段,如武装占领、海外移民、海盗式的掠夺、欺诈性的贸易、血腥的奴隶买卖等。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主要通过“自由贸易”形式,把不发达国家、民族和地区变成自己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以及廉价劳动力和雇佣兵的来源地。
近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用近代化的观评价历史事物,主要是考察这一历史事物的影响,是阻碍还是促进了某一特定的时空领域的近代化进程。
那么,用近代化史观评价殖民主义也主要是讨论其对于被殖民地近代化进程所起的阻抑或者促进作用。
近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殖民主义一方面奴役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经济上剥削,政治上奴役,军事上镇压,文化上控制,把这些国家和地区本身已积累的近代化内因甚至是已经发展了的近代化萌芽消灭殆尽,并在殖民过程中接力遏制当地自己产生的先进的近代化内因。
从这一方面讲,殖民主义阻碍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近代化的进程,断送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以原发性的途径实现近代化的道路。
然而另一方面,殖民主义也“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殖民主义史
![殖民主义史](https://img.taocdn.com/s3/m/935f6be7284ac850ad0242db.png)
近代殖民主义史研究概述“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国家开始从事海外扩张和殖民活动,近代殖民主义史由此肇始。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亚、非、拉美的许多国家成为西方列强推行殖民主义的对象,它们逐渐地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
殖民主义史研究是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亦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认识问题。
国外对于殖民主义史的研究十分重视,学术成果可谓汗牛充栋,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学术成果稍有欠缺,未能开展体系化的研究。
本文试对国内关于近代殖民主义史研究的一些成果作一概述,希望能为中学历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近代殖民主义史的分期1.“三时期”说:李继东认为,应以资本主义本身历史的发展特点作为划分殖民主义史的标准,近代殖民主义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商业资本主义时期(16世纪-18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19世纪下半叶),帝国主义时期(19世纪下半时-战后)[1]。
王韵华亦持这一看法,将殖民主义史分为商业资本时期、工业资本时期和垄断资本时期。
[2]2.“两时期”说:谢天冰认为,欧洲殖民主义历史以19世纪上半叶为转折点或分水岭,分为两个阶段:16—19世纪上半叶,欧洲强国主要在美洲的定居殖民是“早期殖民帝国”时期;19世纪上半叶--20世纪中叶,欧洲强国及新兴的美国对亚非拉美人民的殖民统治为“后期殖民帝国”时期。
[3]高岱认为,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上是同步产生和发展的,然而,殖民主义体系却并不是与殖民主义同步形成与演变的。
殖民主义制度与殖民主义体系是与资本主义相伴而生的,但从严格意义上讲,殖民主义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形成的,是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殖民主义体系则是自由资本主义衰落和垄断资本主义出现时期的产物。
因此,他主张以19世纪70年代为界限,将殖民主义史分为“殖民主义制度”时期和“殖民主义体系”时期。
[4]二、殖民主义的政策特点王韵华对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的资本主义殖民政策的演变作了分析,总结出不同阶段殖民政策的内容和特点[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殖民主义政策的阶段和特征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地区和国家进行了掠夺和征服,使之变成其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
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其殖民政策也随着其发展而改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分以下三个阶段:
一、早期资本主义殖民时期(16世纪-19世纪前期)
也称商业资本主义殖民时期。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走上殖民扩张道路,主要有16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到17-18世纪的荷兰、英国和法国取而代之成为主角。
此时期主要是商业资本占主导地位,各国重在增强其原始资本的积累,此时的殖民主义政策主要是:通过武力征服和野蛮掠夺、贸易垄断及奴隶贸易来牟取暴利。
基本特点是:以暴力手段为基础,掠夺财富为目的。
随着早期殖民扩张,对欧洲和整个世界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对欧洲而言,掠夺来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同时引起了欧洲贸易中心有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加快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步伐。
对世界而言,新航路地开辟扩大了世界贸易的范围,引发了“商业革命”,世界开始联系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二、工业资本主义殖民时期(19世纪前期-19世纪末期)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和进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大为增强,工业资产阶级上台后,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要求扩大市场,以促进商品倾销,原有破坏性的掠夺不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他们需要当地人力资源来生产原料和消费商品。
此时期以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代表,其殖民政策主要是:利用船坚炮利打开落后国家大门,通过开辟上外市场,剥夺被殖民国家的关税自主权,实行低关税和倾销廉价商品,以改造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结构,进而使其变为经济附庸。
此时的基本政策是:以炮舰开路,以不平等贸易为手段,拼接科技和大机器生产的优势,变更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为自己的廉价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使之以经济附庸的形式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
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府能力,他们的殖民扩张,一方面使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地位确立;另一方面,随着众多国家和地区沦为他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把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传到了这些被征服地区,客观上推动了这些地区的资本主义化进程。
三、垄断资本主义殖民时期(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空前大增,垄断组织的出现,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剩余资本日益增多。
直接的商品输出,已不能满足各国资本主义新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各国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这一时期殖民政策主要是:强化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以确保资本输出。
其基本特点是:直接征服和瓜分世界,加强资本的对外输出。
殖民重点在亚洲和非洲内陆。
主要参与的国家除原有的英、法、荷外,还有德、意、日、比等国。
此时期各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的重点是瓜分世界,到20世纪初,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由于资本主义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阶段生产力不同,对其殖民扩张的内在需要也就不同,因而其演变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进行了相应调整。
暴力征服和经济掠夺是近代资本主义殖民政策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