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和律诗的最大区别
绝句和律诗的区别有哪些
![绝句和律诗的区别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020ff04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7.png)
绝句和律诗的区别有哪些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绝句与律诗的不同
1.起源不同:律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
2.字句数不同: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有几字就是几言绝句,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
3.常见的绝句是有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句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4.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绝句不一定要对仗对偶。
五言绝句
一、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律诗形式特征
广义律诗的包容度很大,它允许拗格存在,允许三仄尾。
如崔颢的《黄鹤楼》就是典型代表。
狭义律诗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
严格规定。
绝句和律诗的区别
![绝句和律诗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c1ac03c7aa00b52acfc7ca61.png)
律诗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
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绝句中国诗体。
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
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
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
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
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
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各体诗。
宋代洪迈曾辑录唐人绝句万首,约占现存唐诗总数1/5。
除李白、王昌龄、杜牧、李商隐以绝句擅长外,还有不少千古名篇,并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
另外,唐人绝句大都配乐歌唱,如王维《渭城曲》、李白《清平调》、刘禹锡和白居易的《竹枝词》、《杨柳枝》等,所以,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声韵和节律。
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
律诗与绝句
![律诗与绝句](https://img.taocdn.com/s3/m/d124d0c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4.png)
律诗与绝句律诗与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两种经典形式,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崛起和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律诗和绝句都有着独特的诗歌形式和韵律规律,它们在表现情感、抒发思想、描绘景物等方面各有所长。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律诗与绝句的历史渊源、形式特点、创作技巧以及经典作品进行探讨。
一、律诗的历史渊源律诗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宋代,是一种有规律的诗歌形式。
律诗的形式特点是以字数、韵脚和平仄为基础,要求每句诗的字数、韵脚和平仄都要符合一定的规律。
律诗的韵律规律分为平水韵和双调韵两种,其中平水韵以平仄平仄的韵脚排列为主,双调韵则以仄平平仄的韵脚排列为主。
律诗的创作技巧主要有押韵、对仗、平仄、押头韵等。
押韵是指在诗句中选择相同的韵脚,以达到音韵和谐的效果。
对仗是指在诗句中选择相对称的词语,使诗句形成一种呼应和对应的关系。
平仄是指在诗句中区分字音的轻重,使诗句的韵律更加严谨。
押头韵是指在诗句的开头押上相同的韵脚,使诗句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律诗在唐代和宋代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唐代的律诗以“绝句”为主,宋代的律诗则更加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深度。
唐代的律诗大师有王之涣、李白、杜甫等,宋代的律诗大师则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他们的律诗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至今仍被后人传颂不衰。
二、绝句的历史渊源绝句起源于唐代,是一种四行诗,每行五个字。
绝句的形式特点是简洁明了、言简意赅,能够通过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绝句的韵律规律为押韵,每两句之间押上相同的韵脚。
绝句的创作技巧主要有押韵、对仗、运用典故等。
绝句的押韵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押得准确、自然,才能够达到诗歌的美感。
对仗则是指在诗句中选择相对称的词语,使诗句形成一种呼应和对应的关系。
运用典故则是指在诗句中引用历史上的人物、事件或文学作品,增加诗歌的深度和文化内涵。
绝句在唐代和宋代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唐代的绝句大师有杜甫、王之涣、白居易等,他们的绝句作品以抒发情感和描绘景物为主。
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的区别
![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48e9ad190c69ec3d4bb7502.png)
五言绝句与五言律诗在发展历程、简称和句数、平仄对仗要求上都有所不同。
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的区别
1、发展历程不同。
五言绝句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源于汉魏乐府古诗。
而五言律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已基本定型,于盛唐时期已趋于成熟。
2、简称和句数不同。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绝句全篇四句,每首仅二十字。
五
言律诗简称五律,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每首有四十字。
3、平仄对仗要求不同。
五言绝句的平仄,绝句可以看作是律诗的截取,所以
对于对仗的要求较为自由。
若把绝句看作律诗的后半截时,就是一二句要对仗,三四句不用。
五言绝句押韵的严格表现在一般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也就是说不可押仄韵且韵脚必须用同一韵中的字,不得用邻韵的字。
五言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的,对于首联和尾联是否对仗并不作明确要求,
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律诗,绝句,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区别
![律诗,绝句,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5a49edfe2bd960591c6773e.png)
律诗,绝句,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区别1律诗,绝句,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差别1、律诗律诗的格律特别谨慎,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①,每首限制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②,限制用平声韵,并且一韵究竟,中间不得换韵。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③,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④,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联、也可以少到一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色。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 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 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 7,8句)称“尾联”(或结联)。
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添了一倍,因此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仔细的感情。
“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分”;“五律显得简短,耿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婉转,纡徐。
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
依据规定,颔联和颈联一定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对仗的第一个特色,是句法要同样。
第二个特色,是不可以用同样的字相对。
第三个特色,是词性要相对,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
2、绝句四句一首,依据诗歌格律,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
依据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此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极少。
3、五言诗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
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组成的诗。
其特色是①叙事方便;②形式灵巧;③表达感情;④举例解说。
4、七言诗诗体名。
全诗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
包含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绝句和律诗
![绝句和律诗](https://img.taocdn.com/s3/m/b72df0d50c22590102029d46.png)
【绝句和律诗】
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
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律诗句末是平声的字要押韵。
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
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
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牧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登鹳雀楼
出塞
旅夜书怀
杜甫
(首联)
(颔联)(对仗)
(颈联)(对仗)
(尾联)
游山西村
陆游
(首联)
(颔联)(对仗)
(颈联)(对仗)
(尾联)。
绝句与律诗的区别
![绝句与律诗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6398fe9f51e79b89680226f1.png)
月黑雁飞高
●●●○○
杜甫的五律《月夜忆舍弟》首句入韵:
戍鼓断人行
●●●○○
此外,我们曾经讲过格律诗一律用平声韵,但读者会发现唐人绝句里有用仄声韵的,例如:
杂 咏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歌 岑参
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 ●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
夏昼偶作 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诗律是严格的,但在个别之处容许有变通,而且若要从唐诗中找出一首诗每字都完全合格式者是甚为困难的。我在上一讲所举杜诗两例,是由唐诗研究专家刘开扬先生翻检杜诗后抄录以示的;李商隐和元谆的诗是我从大量唐诗五律中找出的。现在我再抄录五绝和七绝各一个标本:
听 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 ●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
以上都是用仄声韵的绝句,不足为法,属于个别变例,所以有学者又将它们称为古绝句。读者初学,只学常例,勿作变体。
读者在读唐诗时还会发现,在五言律诗中某些字声不完全合律,这应是正常的,即在不破坏整体诗律的情形下是容许有一点变通的,例如杜甫的两首诗:
(一)平起式 ○○●●○○● ●●○○●●○
此式的首句可适用“一三五不论”,不影响诗律。
(二)仄起式 ●●○○○●● ○○●●●○○
《五言绝句与七言律诗的对比研究》
![《五言绝句与七言律诗的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1e97c7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2.png)
五言绝句与七言律诗的对比研究
引言
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两种格式。
它们在结构、韵律和表达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在内容、形式和意义方面的不同,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了作品的风格和主题。
内容
1. 结构与形式
•五言绝句:每首诗包含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
•七言律诗:每首诗包含八句或多于八句,每句七个字,整体上一般要求总字数为二十八或三十二。
2. 韵律特点
•五言绝句:一般采用平仄平仄仄(AABA)的韵脚排列。
•七言律诗:通常遵循平平仄仄平仄仄(AABBCC)或者抑扬抑扬抑扬(AAAABB)两种韵脚形式。
3. 表达方式
•五言绝句:由于字数限制,五言绝句着重于简洁、精炼的表达,通过几句话集中展现一个景物或者传递一种情感。
•七言律诗:由于字数较多,七言律诗更加注重描写细节和情节的展开,表达内容更富于复杂性。
4. 风格与主题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常用于写景诗和抒发个人感情的作品。
由于其结构紧凑,善于以简洁的语言形象地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观或者深刻的内心体验。
•七言律诗:七言律诗在结构上更灵活,适合较长篇幅讲述故事、描写历史事件等。
它可以包含更多的细节和情节,在复杂性和宽广度上有一定的优
势。
结论
虽然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在结构、韵律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但两者都是中
国古代文学宝贵的遗产。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之处,并能有效地表达作者内心
的思想和情感。
无论是简洁而精炼的五言绝句,还是复杂而广阔的七言律诗,
都辅助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律诗,绝句,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区别
![律诗,绝句,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4a6e6e247fd5360cbb1adb20.png)
律诗,绝句,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区别1、律诗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①,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②,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③,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④,每首中对仗联能够多到三联、也能够少到一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
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
“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五律显得简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悠扬,纡徐。
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对仗的第一个特点,是句法要相同。
第二个特点,是不能用一样的字相对。
第三个特点,是词性要相对,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
2、绝句四句一首,按照诗歌格律,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
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很少。
3、五言诗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
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其特点是①叙事方便;②形式灵动;③表达感情;④举例解释。
4、七言诗诗体名。
全诗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
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五言绝句与七言律诗:唐诗的两种形式对比
![五言绝句与七言律诗:唐诗的两种形式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cdb8629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4.png)
五言绝句与七言律诗:唐诗的两种形式对比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期,也是汉族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
在唐代的诗歌作品中,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是两种最常见的形式。
虽然它们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但在写作风格、表达手法和传达意境方面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这两种形式进行对比,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唐代诗歌的美妙世界。
五言绝句:简洁精炼,意境深远五言绝句是唐代最重要的诗歌形式之一。
它以短小精炼的特点著称,每首诗由四句五个字组成,总计二十个字。
这种形式要求诗人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出深邃的意境,使得诗歌显得简洁、精练。
五言绝句在表达意境方面非常出色。
通过在有限的诗行间展示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情感的感悟,五言绝句常常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并在短暂的瞬间给予读者深思。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四句诗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引发了人们对于追求进步和突破自我的思考。
另外,五言绝句在使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方面也别具一格。
由于字数有限,诗人们必须运用巧妙的表达手法来传递更多信息。
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有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利用反问句的形式,杜甫在少言中表达出对生活的乐观以及对美好的渴望。
因为五言绝句的简洁性,它适合表达一些简单而深刻的思想,适应于时间短暂的场合,例如文人雅集、小型晚会等。
它的特点能让读者在短时间内领略到诗人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方便了诗歌的传播。
七言律诗:广阔宏大,情感绵长与五言绝句相比,七言律诗更加广阔宏大。
每首诗有四句,每句七个字,总计二十八个字。
相比于五言绝句的简洁明了,七言律诗在描述细节时更为丰富,故事性和叙事性更强。
七言律诗在体裁上更宽泛,由于句子的长度增加,诗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办理自己使用的修辞和表达手法。
它能够表达的主题更为广泛,无论是自然景观,历史故事,还是个人思考,都可以在七言律诗中找到体现。
七言律诗的篇幅相对较长,意味着诗人可以花更多的时间组织和展示情感。
绝句与律诗的区别
![绝句与律诗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e8890b8bff00bed5b9f31de6.png)
绝句与律诗的区别
绝句:四句组成,每句有几字就是几言绝句。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全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合计二十字。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合计二十八字。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律诗:八句组成,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合计四十字。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合计五十六字。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律诗、排律、绝句、古诗,这些诗体间有什么区别
![律诗、排律、绝句、古诗,这些诗体间有什么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dbcfd2c25c52cc58ad6be02.png)
首先这几个概念不是独立的,他们有时是相互交叉的。
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中国诗体。
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
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
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
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后面还有详细说明)。
律诗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总而言之,区别在于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
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
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
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
近体诗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
其中的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
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
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
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
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
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https://img.taocdn.com/s3/m/be0f2b7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1.png)
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1. 七言绝句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闪烁着简洁而耀眼的光芒,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美的画面呀!七言律诗则像一幅绚丽的画卷,徐徐展开无尽的精彩,像“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是不是让人沉醉其中呢?2. 七言绝句呀,那可是诗歌中的小精灵,灵动又迷人,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多形象啊!七言律诗呢,如同华丽的乐章,奏响着丰富的情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正是这样吗?3. 七言绝句像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清新,就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太有趣啦!七言律诗恰似丰盛的晚宴,充满着各种滋味,“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韵味多足呀!4. 七言绝句难道不是那灵动的舞者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多欢快呀!七言律诗难道不是那宏伟的建筑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般气势恢宏!5. 七言绝句啊,是生活中的小惊喜,像“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让人感慨!七言律诗呀,是情感的大爆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情感多浓烈!6. 七言绝句好比那甜美的糖果,“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多可爱呀!七言律诗如同那深沉的海洋,“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多么令人心碎!7. 七言绝句像是一阵微风,轻轻拂过心头,“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好有意思!七言律诗则像一场盛宴,尽情展现魅力,“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般孤独深沉!8. 七言绝句不就是那小巧的花朵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美极了!七言律诗不正是那长篇的故事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里面有多少辛酸呀!9. 七言绝句是那灵动的音符,“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多活泼呀!七言律诗是那宏大的交响乐,“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意境太深远了!10. 七言绝句呀,是心灵的小窗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给人启迪!七言律诗呢,是情感的大舞台,“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离别之苦多深切啊!我觉得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都是诗歌中的瑰宝,各有各的魅力和价值,都能带给我们无尽的美感和情感体验。
绝句 律诗 区别
![绝句 律诗 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5d48c4f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b.png)
绝句律诗区别
绝句和律诗的区别有:
1.句子数不同。
绝句规定每首是四句,而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2.押韵、平仄与对仗不同。
古绝讲究押韵,平仄与对仗则较为自由。
而律诗不仅讲究押韵,而且平仄、对仗有严格规定。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但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
3.起源不同。
前者起源于汉魏六朝,流行于唐朝。
而后者则起源于南朝。
以上就是关于绝句和律诗的一些区别。
绝句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
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
律诗起源于南朝。
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4.分类及要求不同。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格律要求不如律诗严格,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
七绝,也偶有六绝。
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律诗与绝句的区别
![律诗与绝句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13ca984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5.png)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例诗: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
平明寻⽩⽻,没在⽯棱中。
七绝类型⼀平起、⾸句不押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例诗:南游感兴窦巩伤⼼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类型⼆平起、⾸句押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例诗: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汉时关,万⾥长征⼈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
类型三仄起、⾸句不押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例诗:九⽉九⽇忆⼭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处,遍插茱萸少⼀⼈。
类型四仄起、⾸句押韵⊙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例诗:从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孤城遥望⽟门关。
黄沙百战穿⾦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五律类型⼀⊙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例诗:送友⼈李⽩青⼭横北郭,⽩⽔绕孤城。
此地⼀为别,孤蓬万⾥征。
浮云游⼦意,落⽇故⼈情。
挥⼿⾃兹去,萧萧班马鸣。
类型⼆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例诗:晚晴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间重晚晴。
并添⾼阁回,微注⼩窗明。
越鸟巢⼲后,归飞体更轻。
类型三⊙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例诗:春望杜甫国破⼭河在,城春草⽊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烽⽕连三⽉,家书抵万⾦。
⽩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类型四⊙仄仄平平(韵),平平⊙仄平(韵)。
古诗、律诗和绝句的特点
![古诗、律诗和绝句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cac334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a.png)
古诗、律诗和绝句的特点
一、古诗的特点。
1. 形式较为自由。
2. 内容丰富多样。
3. 年代跨度大。
4. 用韵较灵活。
二、律诗的特点。
1. 格律严谨。
- 平仄有规定,平仄在律诗中就像是一种韵律的密码。
每个字的平仄都有讲究,一般是交替出现的,这样读起来就会有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例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是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之一。
如果平仄用错了,就像唱歌跑调一样,会让懂行的人觉得很不舒服。
2. 押韵严格。
3. 内容表达讲究起承转合。
三、绝句的特点。
1. 短小精悍。
2. 格律要求相对律诗较宽松。
3. 意境深远。
律诗和绝句怎么区分
![律诗和绝句怎么区分](https://img.taocdn.com/s3/m/43e47198cf84b9d529ea7ad5.png)
律诗和绝句怎么区分?基础概念是?律诗和绝句的关系:1、共同点:律诗和绝句都是格律诗。
所谓格律,就是在声韵上有固定的模式和一定的规范。
(1)讲平仄,在声韵声调上有音乐的节奏和美感。
比如哪个地方要用平声字(可粗略视为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一、二声调,用A表示。
但是古汉语与现在略与不同),哪些地方该用仄声(可粗略视为现代汉语拼音第三、四声调,用B表示。
但是古汉语与今也略有不同,还有古语中有入声,用C表示。
今普通话则无)。
举个例子来说。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领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声调上看:BB/AAA/BB,CA/BBB/AA。
AA/AB/AA/B,AB/AA/BB/A。
可以两字或三字划出一个音块来,而且音块相互交替。
注:除了一二声用A表示,三四声用B表示,注有C的是古入声字,属于仄声,今则无。
如果换成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蜀相》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BB/AAA/BA,BA/BBC/AA。
AA/CB/BA/B,CC/AA/AB/A。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AB/AAA/BB,BA/BBC/AA。
CA/BC/AA/B,AB/AA/BB/A。
注:除了一二声用A表示,三四声用B表示,注有C的是古入声字,属于仄声,今则无。
这里讲得有点深了,不必在意,目的只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格律。
以上讲的只是一个模式的格律,格律按以上这种两字或三字的音块彼此交替,有的地方可以通融,有的地方必须遵循,不能随意变动,否则就不合规范。
2、两者的区别:先认识一下绝句和律诗的基本结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领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首有四行(四句)。
逗句也算一句,与今之语法不同。
律诗: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首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七言绝句与五言律诗的韵律特点比较
![七言绝句与五言律诗的韵律特点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0c044b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1.png)
七言绝句与五言律诗的韵律特点比较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一直是表达情感和抒发情绪的重要方式。
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是两种常见的古诗体裁,在韵律上有许多独特之处。
本文将比较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的韵律特点,探讨它们的异同点。
七言绝句的韵律特点韵脚丰富多样七言绝句是由四行构成的诗歌形式,每行七个字,共计二十八个字。
在韵脚的运用上,七言绝句非常丰富多样。
它可以使用单韵,也可以使用双韵,甚至可以使用交叉韵。
这种多样性给了诗人更大的自由度,可以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韵律的延展性七言绝句相较于五言律诗来说,字数更多,行数更长,因此在韵律的延展性上更加突出。
它的长句和长韵脚使得每一句都有更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读起来有一种绵延的音韵感,更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情感表达的广度七言绝句的字数相对较多,给了诗人更多表达情感和展示意境的空间。
在七言绝句中,诗人可以更加细致地描绘事物的细节,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这种广度和深度的情感表达使得七言绝句在表现复杂情感和思想的时候更具优势。
五言律诗的韵律特点韵脚简洁规整五言律诗是由八行构成的诗歌形式,每行五个字,共计四十个字。
相较于七言绝句来说,五言律诗在字数上更为简洁。
这种简洁使得韵脚的规整程度更高,更容易形成意境和节奏感。
韵律的紧凑性五言律诗的字数相对较少,行数较短,因此在韵律的紧凑性上有一定的优势。
每一句话的长度都相对较短,读起来更加简练利落。
这种紧凑性使得五言律诗在表达简短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时候更为适用。
意境的凝练由于五言律诗的字数较少,诗人在表达意境和情感时需要更加凝练。
每一句话都要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能有多余的废话。
这种凝练性使得五言律诗在表达简单而纯粹的情感和意境时更加出色。
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的异同点韵脚形式的差异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在韵脚的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七言绝句可以使用单韵、双韵以及交叉韵,而五言律诗通常使用单韵或者双韵。
这种差异体现了两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句和律诗的最大区别
律诗和绝句都是近体诗。
那么,怎样区分律诗和绝句呢?
一、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李白的《静夜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三、此外,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押韵的字是“豚”、“村”、“存”、“门”,李白的《静夜思》押韵的字是“霜”、“乡”。
七言律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要对仗,《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就是对偶句。
四、七言律诗定格形式:
1、平起式(一、二、四、六、八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简称首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简称颔联)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简称颈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简称尾联)
*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
“[ ]”内可仄可平。
2、仄起式(一、二、四、六、八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
“[ ]”内可仄可平。
五、五言律诗定格形式:
仄起式(首句不压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六、七言绝句定格形式:
仄起式(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意,律诗定句(八句),绝句定句(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