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ppt
合集下载
第三章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130页】
粘膜免疫系统(Mucosal immune system,MIS)是指广泛 分布于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粘膜下及一些外分 泌腺体处的淋巴组织,是执行局部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 主要场所。
皮肤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两部系,皮肤免 疫细胞包括角质形成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真皮 成纤维细胞。皮肤免疫分包括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 补体、神经肽。
1、淋巴结的基本结构:
被膜 •
实质 •
•
皮质:浅皮 质区——主 要由淋巴滤 泡构成,
B细胞区 深皮
淋巴结 (lymph node, LN) 功能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
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分化成熟的 T 、B 细胞 ,均可定 居于淋巴结 。其中,T 细胞占淋巴结内淋巴细胞总数的 7 5% ,B 细胞占 25% 。
造血的能力。
骨髓中的细胞: A.造血干细胞(hematopietic stem cells):
骨髓中的原始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 可分化成为各种血细胞。 B.骨髓基质细胞(stromal cell): 是一类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成骨细胞、 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的潜 能。
免疫功能:
(1) 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 一、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一级免疫器 官)
• (一) 骨髓
•
①重要的造血器官和免疫器官
•
②各类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
• 成年人的骨髓分两种:红骨髓和黄骨髓
•
红骨髓能制造红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白细胞
•
黄骨髓含大量脂肪组织,没有直接造血的功能。当机
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重新恢复
4 .过滤作用 :
组织中的病原微生物及毒素等进入淋巴液 , 其缓慢流经淋巴结时 ,可被Mφ吞噬或通过其他 机制被清除 。 因此 ,淋巴结具有重要的滤过作 用。
第12章 免疫系统PPT课件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①血-胸腺屏障;②淋巴小结
2.列表比较:淋巴结和脾的组织结构。
下次课内容:消化系统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5.上皮C
2.内皮基膜
1.内皮C
血-胸腺屏障
3.巨噬C
24
3、胸腺的功能——培育 T 细胞。
但须要2个条件: (1)稳定的内环境。 (2)激素的维持
(上皮性网状 C 可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
25
(二) 淋 巴 结(Lymphoid Node)
被膜 小梁
结构 :
(trabecula)
实质 皮质 (cortex) 髓质 (medulla)
网状组织模式图
7
(二)存在方式
1.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 (1)定义:以B淋巴细胞为主密集形成的圆球
性小体。 (2)功能:体液免疫。
淋 巴 小 结
8
(二)存在方式
2.弥散淋巴组织:T淋巴细胞为主,细胞免疫。 弥 散 淋 巴 组 织
9
(二)存在方式
3.淋 巴 索:B淋巴细胞为主,体液免疫。
淋 巴 索
巨噬 C、淋巴 C 等。
31
被膜下窦 小梁周窦
32
被膜下窦
被膜下窦
33
(2)髓质:
髓索:索状淋巴组织,含B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 胞等。 髓窦:和皮窦相同,巨噬细胞更多。
34
35
3、淋巴结内的淋巴通路
Immune System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①血-胸腺屏障;②淋巴小结
2.列表比较:淋巴结和脾的组织结构。
下次课内容:消化系统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5.上皮C
2.内皮基膜
1.内皮C
血-胸腺屏障
3.巨噬C
24
3、胸腺的功能——培育 T 细胞。
但须要2个条件: (1)稳定的内环境。 (2)激素的维持
(上皮性网状 C 可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
25
(二) 淋 巴 结(Lymphoid Node)
被膜 小梁
结构 :
(trabecula)
实质 皮质 (cortex) 髓质 (medulla)
网状组织模式图
7
(二)存在方式
1.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 (1)定义:以B淋巴细胞为主密集形成的圆球
性小体。 (2)功能:体液免疫。
淋 巴 小 结
8
(二)存在方式
2.弥散淋巴组织:T淋巴细胞为主,细胞免疫。 弥 散 淋 巴 组 织
9
(二)存在方式
3.淋 巴 索:B淋巴细胞为主,体液免疫。
淋 巴 索
巨噬 C、淋巴 C 等。
31
被膜下窦 小梁周窦
32
被膜下窦
被膜下窦
33
(2)髓质:
髓索:索状淋巴组织,含B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 胞等。 髓窦:和皮窦相同,巨噬细胞更多。
34
35
3、淋巴结内的淋巴通路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ppt课件
机体的防卫功能
2.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 免疫防御
免疫防御
免疫自稳
➢ 免疫自稳
➢ 免疫监视
免疫监视
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正常:机体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异常: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
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正常: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 异常: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 正常: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并消除 异常: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第四章: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提出问题 上呼吸道有炎症时
伤口感染后
扁桃体肿大 淋巴结肿大
红肿 化脓 结痂 破溃
为什么扁桃体和淋巴结会肿大? 为什么伤口感染会化脓?脓液的成分是什么?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 器官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举例:白细胞介素、干 扰素、肿瘤坏死因子
03
细胞因子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
01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 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 胞和树突状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02
来源: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 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 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概念
能够引起免疫反应的 物质。
化学本质
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表 面的蛋白质,大分子 多糖等
特点
异物性、大分子性、特 异性
抗原决定簇
抗原表面有某些特定的 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 簇,是免疫细胞识别抗 原的依据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ppt课件
免疫器官和免疫 细胞
一、中枢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由不成熟发育为成熟的免疫功能 细胞的场所
1.骨髓
由骨髓基质细胞构成微环境
多能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分化、发育, 成熟为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及B细胞
2.胸腺 Thymus
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 来自骨髓的始祖T细胞在胸腺上皮细胞及 其产生的胸腺素作用下→分化成熟T淋巴 细胞。
3)阴性选择
❖ 主要在胸腺皮质与髓质交界处进行。 ❖ 位于该处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高水平表达
MHC-I类和MHC-II类分子。 ❖ 在胚胎发育过程,机体自身抗原成份能与巨噬细胞
和树突状细胞表面MHC-II类或I类分子结合形成复 合物。则这细胞发生自身耐受,停止发育,表现为 对该种自身抗原的反正T细胞克隆清除或克隆存在 但功能丧失,即成为克隆无能状态。
❖ 只有那未跟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表面自身 抗原肽-MHC-II类或I类分子复合物结合的SP 细胞,离开胸腺继续分化、发育为具有识别 非己抗原能力的T细胞。
(二)T细胞的表面标志
❖ 指存在于T细胞表面的膜分子,包括了T细胞表 面受体和T细胞表面抗原。
❖ T细胞表面抗原:参与T细胞抗原识别、信号 传导、及激活的抗原主要有MHC抗原和分化 抗原。
二、外周免疫器官
❖ (一)淋巴结 ❖ 主要含T、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然状细胞。
❖ 淋巴结是淋巴液的滤器,也是具有免疫活性 的T、B细胞移居和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 应答的重要场所。
❖ 2、淋巴结的主要功能
❖ 1)、过滤淋巴液:通过淋巴窦→吞噬细胞、 抗体、杀伤作用→清除病原微生物及有毒物 质→防止病原体的扩散作用。
+、CD2+、CD3+、CD4-、
一、中枢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由不成熟发育为成熟的免疫功能 细胞的场所
1.骨髓
由骨髓基质细胞构成微环境
多能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分化、发育, 成熟为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及B细胞
2.胸腺 Thymus
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 来自骨髓的始祖T细胞在胸腺上皮细胞及 其产生的胸腺素作用下→分化成熟T淋巴 细胞。
3)阴性选择
❖ 主要在胸腺皮质与髓质交界处进行。 ❖ 位于该处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高水平表达
MHC-I类和MHC-II类分子。 ❖ 在胚胎发育过程,机体自身抗原成份能与巨噬细胞
和树突状细胞表面MHC-II类或I类分子结合形成复 合物。则这细胞发生自身耐受,停止发育,表现为 对该种自身抗原的反正T细胞克隆清除或克隆存在 但功能丧失,即成为克隆无能状态。
❖ 只有那未跟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表面自身 抗原肽-MHC-II类或I类分子复合物结合的SP 细胞,离开胸腺继续分化、发育为具有识别 非己抗原能力的T细胞。
(二)T细胞的表面标志
❖ 指存在于T细胞表面的膜分子,包括了T细胞表 面受体和T细胞表面抗原。
❖ T细胞表面抗原:参与T细胞抗原识别、信号 传导、及激活的抗原主要有MHC抗原和分化 抗原。
二、外周免疫器官
❖ (一)淋巴结 ❖ 主要含T、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然状细胞。
❖ 淋巴结是淋巴液的滤器,也是具有免疫活性 的T、B细胞移居和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 应答的重要场所。
❖ 2、淋巴结的主要功能
❖ 1)、过滤淋巴液:通过淋巴窦→吞噬细胞、 抗体、杀伤作用→清除病原微生物及有毒物 质→防止病原体的扩散作用。
+、CD2+、CD3+、CD4-、
免疫学PPT课件
--髓质区:主要为B细胞,浆细胞.
淋巴结结构示意图
2、功能:
1) T细胞和B细胞定居场所。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滤过和清除异物。 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二) 脾脏
1、结构
•白髓: 胸腺依赖区: 沿中央小动脉
分布(淋巴鞘) 非胸腺依赖区:白髓内的淋巴
小结和生发中心 •红髓:内有大量B细胞、浆细 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二级免疫器官)
成熟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及产生 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结 脾脏 粘膜免疫系统(MIS)
(一)淋巴结
1、结构:
--浅皮质区:B细胞定居处(非胸腺依赖区)
淋巴小结 (初级淋巴滤泡)
生发中心 (次级淋巴滤泡)
--深皮质区: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细胞 定居(胸腺依赖区)。
免疫系统的组成:
• 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
• 免疫分子:
•中枢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细胞(T,B, NK) •抗原递呈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炎性细胞(粒细胞等)
•分泌型/游离的免疫分子: =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
•膜结合型免疫分子: = 免疫细胞膜表面分子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三)胸腺(thymus)
1. 结构:
被膜 浅皮质区 深皮质区 髓质区
2.细胞组成:
胸腺细胞 胸腺基质细胞:
胸腺上皮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3.功能:ຫໍສະໝຸດ (1)培育和输出成熟的T细胞
(2)产生胸腺激素,构成胸腺微环境
• 种类:胸腺血清因子、胸腺素、胸腺生成素、胸 腺体液因子等。
• 作用:使胸腺细胞分化成熟.
淋巴结结构示意图
2、功能:
1) T细胞和B细胞定居场所。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滤过和清除异物。 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二) 脾脏
1、结构
•白髓: 胸腺依赖区: 沿中央小动脉
分布(淋巴鞘) 非胸腺依赖区:白髓内的淋巴
小结和生发中心 •红髓:内有大量B细胞、浆细 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二级免疫器官)
成熟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及产生 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结 脾脏 粘膜免疫系统(MIS)
(一)淋巴结
1、结构:
--浅皮质区:B细胞定居处(非胸腺依赖区)
淋巴小结 (初级淋巴滤泡)
生发中心 (次级淋巴滤泡)
--深皮质区: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细胞 定居(胸腺依赖区)。
免疫系统的组成:
• 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
• 免疫分子:
•中枢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细胞(T,B, NK) •抗原递呈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炎性细胞(粒细胞等)
•分泌型/游离的免疫分子: =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
•膜结合型免疫分子: = 免疫细胞膜表面分子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三)胸腺(thymus)
1. 结构:
被膜 浅皮质区 深皮质区 髓质区
2.细胞组成:
胸腺细胞 胸腺基质细胞:
胸腺上皮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3.功能:ຫໍສະໝຸດ (1)培育和输出成熟的T细胞
(2)产生胸腺激素,构成胸腺微环境
• 种类:胸腺血清因子、胸腺素、胸腺生成素、胸 腺体液因子等。
• 作用:使胸腺细胞分化成熟.
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与细胞ppt课件-PPT课件
一、中枢免疫器官: 作用: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共同的特点:在胚胎早期出现,青春期后退化,新生动物切
除后,可造成淋巴细胞缺乏,影响免疫功能。
组成: 胸腺、骨髓、腔上囊(鸟类、家禽)
Page
3
Page
4
(一) 骨 髓(bone marrow)
功能: ⒈ 造血功能。骨髓是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 胞)的发源地和分化成熟的场所。也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 分化、成熟的场所。 ⒉ 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Page
19
脾脏的免疫学功能
1. 3. 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吞噬细胞增强激素——特夫素 脾是淋巴细胞的定居地,尤其是B细胞。在免疫系统中脾脏负
2. 滤过血液(90%的血液经过脾脏)
责对血源抗原产生免疫应答。
Page
20
(三)其他外周淋巴样组织
包括皮肤淋巴组织和黏膜淋巴样组织。
淋巴结的组织结构
Page 15
(2)淋巴结的免疫学功能
1)过滤和清除异物:髓窦中的巨噬细胞有效的吞噬、清除细菌, 但对病毒、癌细胞清除能力低。
2) 产生免疫应答:实质中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捕获、处理
外来抗原,将抗原信息递呈给T、B淋巴细胞,使之活化,增殖 后,形成致敏的TC 、浆细胞。
Page
16
⒊ 骨髓可以缓慢持久的产生抗体,是血清抗体的主要来源,抗 体种类主要为IgG,其次为IgA。
Page 5
骨髓位于骨髓腔内,分为红骨髓和黄
骨髓。
骨髓是由骨髓基质细胞、造血干细胞 和毛细血管网构成的海绵状组织。 造血微环境:是指骨髓基质细胞及其 所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了造血细胞赖
以分化发育和成熟的环境。
共同的特点:在胚胎早期出现,青春期后退化,新生动物切
除后,可造成淋巴细胞缺乏,影响免疫功能。
组成: 胸腺、骨髓、腔上囊(鸟类、家禽)
Page
3
Page
4
(一) 骨 髓(bone marrow)
功能: ⒈ 造血功能。骨髓是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 胞)的发源地和分化成熟的场所。也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 分化、成熟的场所。 ⒉ 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Page
19
脾脏的免疫学功能
1. 3. 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吞噬细胞增强激素——特夫素 脾是淋巴细胞的定居地,尤其是B细胞。在免疫系统中脾脏负
2. 滤过血液(90%的血液经过脾脏)
责对血源抗原产生免疫应答。
Page
20
(三)其他外周淋巴样组织
包括皮肤淋巴组织和黏膜淋巴样组织。
淋巴结的组织结构
Page 15
(2)淋巴结的免疫学功能
1)过滤和清除异物:髓窦中的巨噬细胞有效的吞噬、清除细菌, 但对病毒、癌细胞清除能力低。
2) 产生免疫应答:实质中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捕获、处理
外来抗原,将抗原信息递呈给T、B淋巴细胞,使之活化,增殖 后,形成致敏的TC 、浆细胞。
Page
16
⒊ 骨髓可以缓慢持久的产生抗体,是血清抗体的主要来源,抗 体种类主要为IgG,其次为IgA。
Page 5
骨髓位于骨髓腔内,分为红骨髓和黄
骨髓。
骨髓是由骨髓基质细胞、造血干细胞 和毛细血管网构成的海绵状组织。 造血微环境:是指骨髓基质细胞及其 所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了造血细胞赖
以分化发育和成熟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区连接细胞膜,其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末端约有 5~12个氨基酸伸入胞浆内。
每一个成熟T细胞克隆内的各 个 细 胞 具 有 相 同 的 TCR, 可 识别同一种特异性抗原。
所有T细胞克隆的特异性TCR 的总和称为TCR库,所有T细 胞克隆的总和称为T细胞库。
2. CD3 两对异二聚体(γε和δε) 胞外区 均有一个Ig样结构区 跨膜区 负电荷的谷氨酸和/或天冬氨酸残基
CD4和CD8分子与MHC分子结合示意图
T细胞
APC
[2] CD8分子
异二聚体跨膜蛋白
(T细胞)CD8分子结合MHCⅠ类分子(靶细胞) 称为MHCⅠ类分子受体。
稳定CTL与带有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体的 靶细胞结合。
CD4和CD8分子在TCR结合抗原后迅速发生磷酸 化,故在T细胞的活化过程中有传导抗原刺激信 号的重要作用。
T细胞主要膜表面分子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二、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根据TCR种类不同 T细胞 γδT细胞
αβT细胞
根据功能不同 T细胞 辅助性T细胞(TH)
抑制性T细胞(TS)
调节
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TDTH/TD) 细胞毒性T细胞(TC/CTL)
效应
(一)γδT细胞
1. 约占外周血T细胞的1%~5%,在肠道粘膜组织 T细胞中约占10%。大多为CD4-和CD8-。
目前认为Ts仅是功能上的命名,可能包括某 些具有抑制活性的CD4+和CD8+T细胞。
4. NKT细胞
NKT细胞识别脂类或糖脂类抗原- CD1分子 生物学作用: (1)细胞毒作用: 不受MHC分子限制
非特异性杀伤效应
(2)免疫调节作用: 分泌IL-4 诱导TH2细胞分化 分泌IFN-γ 促进TH1细胞分化
2.对抗原的识别和结合可不受MHC分子限制,还 可能识别非多肽抗原。
3.在抗感染免疫和抗肿瘤方面有一定作用。(主要 发挥非特异性免疫)
(二)αβT细胞 1.CD4+T细胞 (1)TCR识别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体 (CD4+T细胞) (APC) 是MHCⅡ类分子限制性T细胞
(2)按功能CD4+T细胞
TH细胞 TDTH/TD细胞
(3)按产生的淋巴因子的种类 TH细胞 TH1 TH2
[1] TH1 产生IL-2、IFN-γ和TNF-β 参与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
[2] TH2
产生IL-4、IL-5、IL-10和IL-13等 能协助和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 化,促进抗体的产生
免疫偏离:Th1型细胞因子可抑制Th0 向Th2细胞分化,主 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Th2 细胞因子可抑制Th0向Th1分化, 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应答。上述因Th1或Th2优先活化而导致 不同类型免疫应答及其效应成优势的现象。
阴性选择:
(胸腺细胞)
(基质细胞)
TCR
MHC分子
自身多肽
呈高亲和力结合者,细胞凋亡,这些胸腺细胞克隆 就会被除去。
无高亲和力结合(即阴性反应)的细胞克隆才能继 续存活成熟。
从胸腺输出到外周的T细胞库中没有针对自身成分的 T细胞克隆。这就是成熟个体对自身成分具有自身耐 受的重要机制。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一、T细胞的膜表面分子 (一)T细胞抗原受体(TCR)和TCR复合体
所有T细胞表面均具有能结合特异性抗原的膜分子, 称T细胞抗原受体(TCR)。
TCR复合体
TCR+CD3分子+ζ蛋白
传导抗原信息
1.TCR
组成 α链和β链(大多)
γ链和δ链(少数)
分区
V区和C区(每条链)
V区结合抗原多肽-MHC分子复合体
2. CD8+T细胞
TCR识别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体 (CD8+T细胞) (靶细胞)
是MHCⅠ类分子限制性T细胞。 通常这类细胞对靶细胞具有杀伤活性,故称为细胞
毒性T细胞(Tc细胞或CTL)。
3. 抑制性T(Ts)细胞
可产生抗原特异性或抗原非特异性的可溶性 抑制因子发挥作用,可抑制B细胞、Tc、TH 和Mφ的功能。
mIg:跨膜区的长度一致(均为26个aa残基)
第四节 淋巴细胞
要求 1.掌握T、B淋巴细胞的主要膜表面分子和作用。 2.熟悉T、B淋巴细胞的亚群 3. 掌握NK细胞识别靶细胞的机制和杀伤
靶细胞的方式。 4. 掌握NK细胞的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
NK细胞
T细胞 负责细胞免疫
B细胞 负责体液免疫
免疫活性细胞
NK细胞不需要预先接触抗原,就能杀伤某些被 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
胞浆内末端区 ITAM (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 基序) 与传导TCR结合抗原的信息有关。
TCR复合体 4个二聚体组成的稳定的复合物
跨膜区: CD3和ζ分子含负电荷的氨基酸残基 TCR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
二者发生非共价连接,形成TCR-CD3。
TCR结合抗原 酪氨酸激酶活化 ITAM中的酪氨酸磷酸化 (CD3和ζ分子)
NKT细胞在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控制感染及抗 肿瘤免疫等方面均可发挥作用。以非特免为主。
三、T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与膜表面分子的表达
阳性选择: (胸腺细胞) TCR
(基质细胞) 自身MHC分子
二者结合,胸腺细胞受刺激、增殖并继续分化。
二者不结合,胸腺细胞克隆就在原处自行凋亡。
经过阳性选择,获得了自身MHC限制性,即产生 了能识别自身MHC分子的T细胞,输出到外周淋巴 组织,成为能识别和结合自身MHC分子—外来抗 原肽复合体的成熟T细胞。
启动 细胞内的活化过程
(二)T细胞的膜辅助分子
大多属于Ig超家族 1.CD4和CD8——协同受体 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成熟T细胞表面。
[1] CD4分子
单链跨膜糖蛋白
( T 细 胞 ) CD4 结 合 MHCⅡ 类 分 子 (APC), 称 为 MHCⅡ类分子受体。
具有稳定T细胞与APC结合的作用。
一、B细胞的膜表面分子
(一)B细胞抗原受体(BCR)和BCR复合体 BCR是存在于B细胞表面的膜表面Ig(SmIg)
BCR + (Igα、 Igβ)2
BCR复合体
1. BCR(mIg) B细胞的特征性标志
类别:mIgM+mIgD
多数B细胞
mIgG、mIgA或mIgE 少数B细胞
mIg 均为单体,其Fab段可与抗原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