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行为教育主题活动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行为教育主题活动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活动主题:《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行为教育主题活动1. 活动背景和目标社会行为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孩子们开始与其他孩子进行正式的社交交往,这时候培养他们尊重他人,知道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变得尤为重要。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游戏和讨论,帮助幼儿认识到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意拿取的道理,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 活动设计步骤一:活动开场(10分钟)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与孩子们一起讨论“为什么我们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个问题,引导他们自己提出一些理由。

教师可以问:“如果别人拿走了你的东西,你会怎么样?”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步骤二:游戏1:分担水果(15分钟)在这个游戏中,教师准备一些水果,如苹果、橙子、香蕉等,并将它们放在一个水果篮中。

每个幼儿都需要有一根筷子。

教师先示范一次,使用筷子夹起一个水果放到自己的盘子里,然后对幼儿们解释道:“现在我们要来分担水果,每个人都只能夹一个水果放到盘子里,不可以夹已经放到别人盘子里的水果。

”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分担水果,鼓励他们遵守规则和与其他孩子分享水果。

步骤三:游戏2:宝贝游戏(20分钟)在这个游戏中,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宝贝,可以是玩具、书籍或其他物品,保证每个孩子都喜欢自己的宝贝。

然后,教师告诉孩子们:“现在,我们将进行一个游戏,每个人有机会拿到别人的宝贝,但是我们要看看是不是每个人都会遵守规则。

”教师需要在游戏过程中观察每个孩子的行为和反应,鼓励他们正确地处理别人的东西。

游戏结束后,与孩子们一起回顾游戏过程中的表现和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正确的行为方式。

步骤四:小组活动:绘画(15分钟)将孩子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画题,例如“共享”、“友爱”等主题,然后鼓励他们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对于“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这个主题的理解和想法。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与每个小组交流,引导他们讨论与分享。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在活动结束前,教师与孩子们一起进行总结和反思。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小班社会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小班社会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小班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学会尊重别人的物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帮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不拿”的道理,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3. 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不拿”的道理。

难点: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这一道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故事内容为:一个小朋友看到另一个小朋友有一个漂亮的玩具,他非常想玩,但是那个小朋友不愿意给他。

他趁那个小朋友不注意的时候把玩具拿走了,结果那个小朋友伤心地哭了。

通过这个故事,让幼儿明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好的行为。

2. 讲解:教师结合图片和实例,讲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图片可以包括一些公共场所和私人场所的物品,如图书馆的书、他人的钱包、家里的玩具等。

实例可以是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行为选择,如看到别人的玩具想要拿走、在超市看到喜欢的零食想要拿走等。

通过这些讲解,让幼儿理解尊重别人的物品的重要性。

3. 讨论:让幼儿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教师可以问幼儿:“你们觉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对不对?为什么?”或者“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角色扮演: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遇到别人拿自己的东西时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场景,如一个小朋友拿走了另一个小朋友的玩具、一个小朋友未经允许拿走了另一个小朋友的零食等。

通过这些角色扮演,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如何处理类似的情况。

5. 总结: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鼓励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这一道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故事导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教学,提高幼儿的兴趣和专注力。

2. 讲解示范:教师结合图片和实例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3.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

幼儿园法制安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法制安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法制安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到别人的东西是归别人所有的,不能随意拿取。

2. 培养幼儿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知道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

3.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学会尊重他人的财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尊重他人的财产。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能够自主选择不拿别人的东西。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书《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图片、视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故事书《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引导幼儿了解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意拿取。

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幼儿展示拿别人东西的不良后果,让幼儿认识到这是错误的行为。

3. 互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不会拿别人东西的原因和经验。

4. 情景演练:教师设置情景,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选择不拿别人的东西,并解释原因。

5. 总结:教师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尊重他人的财产。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绘画或手工任务,让幼儿画出自己不会拿别人东西的原因。

2. 延伸:教师鼓励家长参与,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情景演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于“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收集和分析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认识水平。

3. 检查幼儿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内化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幼儿的参与度,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融入法制安全教育,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体现出“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

3. 探索如何与家长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八、家庭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画作,主题是“我喜欢的物品”,通过画作表达自己对自己物品的珍惜。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意拿取,尊重他人的财产权。

1.2 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懂得等待和分享。

1.3 提高幼儿的社交技巧,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1.4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具准备:故事书《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图片卡片、玩具等。

2.2 环境布置:设置一个温馨的课堂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通过唱一首关于友谊的歌曲,引起幼儿的兴趣,进入活动主题。

3.2 故事分享:《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小动物如何正确处理别人的东西。

3.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的做法,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3.4 情景模拟:设置一个模拟场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体验并学会处理类似问题。

3.5 总结反思:引导幼儿总结活动中的收获,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亲子活动:与家长共同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的财产权,学会分享和等待。

4.2 环境创设:让幼儿参与设计一个关于友谊的主题墙,展示他们的作品。

4.3 课后作业: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人分享活动中的所学,巩固活动效果。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幼儿参与度: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主题的兴趣。

5.2 幼儿表现:评价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了解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3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第六章:活动步骤6.1 第一步:热身活动(2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歌、模仿动物走等,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6.2 第二步:故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6.3 第三步:小组讨论(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在故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课程目标1.让幼儿了解如何尊重别人的财物。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发现周围的环境。

3.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和自我约束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讨论: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别人拿走你的玩具吗? ### 第二步:简单说明老师简单说明:当我们在幼儿园玩耍时,可能会有小伙伴把自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我们也会想玩那个玩具,但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能随便拿走,这样会伤害到小伙伴的心。

### 第三步:案例分析老师说明有一个小朋友放学回家时发现自己带的小熊玩具丢了,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我们来看看,如果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随便拿玩具,是否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 第四步:实际操作老师安排幼儿自由玩耍,观察幼儿的行为,看看是否能遵守课堂规则,同时老师引导幼儿彼此之间尊重对方,不要轻易拿别人的东西。

### 第五步:反思老师让幼儿描述当一个小伙伴带了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应该怎样做才能合理地获得这个玩具的使用权,同时提醒幼儿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保护好自己的物品,这样也能够让别人尊重你。

教学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和实践。

2.充分利用观察幼儿自由玩耍的机会,注重课堂感性体验的构建。

3.鼓励幼儿在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涉及到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内容,提升幼儿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通过对幼儿在自由玩耍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幼儿是否能够自觉遵守规则,从而评价幼儿的自控能力。

2.观察幼儿的参与情况、讨论活跃度和语言表达能力评价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

3.对幼儿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再根据能否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评价,同时要注重培养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自我发掘和自我支持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社会教育活动,幼儿已经初步理解了不拿别人的东西的道理,并且通过玩具分享体验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在往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幼儿的互相尊重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幼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让幼儿更好的生活和学习。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幼儿的道德素养,加强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老师向幼儿出示一些图画、物品,问幼儿它们属于谁的。

引导幼儿思考,形成对“个人物品”的理解,同时提示幼儿注意自己物品的保护。

第二步:课堂讲解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告诉幼儿“人人有名物,别人的东西不拿”。

引导幼儿认识到,偷窃不仅伤害别人,也会让自己产生内疚感,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第三步:实际操作在教室内放置几个小桌子,每个桌子上放置一些物品。

要求幼儿轮流到每个桌子前,用心观察和思考,然后写下自己的感受。

同时,老师观察幼儿的行为,引导幼儿尊重自己的物品,不拿别人的东西。

第四步:总结讨论通过讨论,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不拿别人的东西”,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概念和价值观,并加深幼儿对道德规范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培养幼儿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教学方法教师问答法、实践探索法、情境模拟法、游戏与互动等形式,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之中,通过亲身体验、操作、探索和自我反思,真正理解、感受和学习道德规范。

五、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和幼儿的日常行为,评估幼儿是否养成了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并及时进行指导和改进。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日常听取、观察孩子的互动情况,询问家长的反馈等来动态评估小班社会活动教案的执行效果。

六、教学心得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以集体活动为主,旨在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个人物品,养成自觉保护自己物品和尊重别人物品的观念。

此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实践探索法、情境模拟法、游戏与互动更是贴近幼儿的学习方式。

通过比较直接的操作和互动,既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又达到了生动感人的目的。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不仅在生活中认识到道德问题,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自我约束能力。

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会感受到更多道德引领的价值,对健康的人际关系也会更有帮助。

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3篇

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3篇

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精选3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遵守班级社会规则;2. 能够理解并遵守物品的归属权,明确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3. 能够正确处理与他人分享物品的问题;4. 能够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学习班级社会规则,明确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2. 学习与他人分享物品的方法和技巧;3. 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分享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班级社会规则,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班级规则的理解。

2. 提问引导:你觉得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第二步:学习(15分钟)1. 引入故事:以《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为例,通过故事告诉学生一个小孩在学校拿了别人的文具袋,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行为是对还是错。

2. 学生讨论:请学生就这个故事进行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3. 解释故事中的观点:引导学生理解文具袋是他人的,拿着别人的物品是不正确的行为,即使是临时借用也要经过对方同意。

第三步:活动(15分钟)1.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两个角色,一个是需要分享的人,一个是提供帮助的人。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体验分享物品的乐趣。

2. 分享和总结: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感受,并由全班进行总结,总结出正确分享和处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步:巩固(10分钟)1. 提问:通过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如:如果有人来向你借文具,你该怎么做?你的朋友生日你会送他什么礼物?2.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这堂课主要是教导学生正确对待他人的物品和分享的问题。

通过故事引入,让学生产生共鸣,明白拿别人的东西是不正确的行为。

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分享物品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良好,学生对班级规则和与他人分享的规则有了更好的理解。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了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取。

2.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和自我控制能力。

3.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图片、玩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主题引入:教师向幼儿讲解本次活动主题《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引导幼儿关注和思考。

2.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一个有关小朋友拿别人东西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小朋友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3. 情景模拟:教师设置一个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体验并学习如何处理别人的东西。

4. 讨论交流: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一个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完成,巩固活动效果。

2. 区域活动:教师可根据本次活动内容,设计相关的区域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学习并巩固。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面对别人的东西时的处理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舒适,避免干扰因素。

2. 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情绪和需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3. 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引导他们正确处理问题。

七、活动资源:1. 故事课件、图片、玩具等教具。

2. 活动室环境布置所需材料。

3. 家庭作业相关材料。

八、活动步骤:1. 主题引入:教师讲解活动主题,引导幼儿关注和思考。

2.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小朋友的行为是否正确。

3. 情景模拟:教师设置情景,让幼儿扮演角色,体验并学习处理别人的东西。

6. 活动延伸: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完成。

7. 区域活动:教师设计相关区域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并巩固。

九、活动反馈:1. 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及时与幼儿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小班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2. 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引导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财产权。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道理。

2. 难点:帮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养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1. 故事讲述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主题。

2. 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学习。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幼儿讨论,促进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故事图片或 PPT:《小熊的玩具》。

2. 一些小道具,如玩具、文具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与幼儿互动,询问他们是否有自己喜欢的玩具或物品,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呀?那你们知道这些玩具都是属于谁的吗?(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果看到别人有好玩的东西,自己能不能随便拿。

师:如果你们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一个很好玩的玩具,你们能不能直接拿过来玩呢?为什么呢?2. 故事讲述(1)教师讲述故事《小熊的玩具》。

故事内容:小熊有很多好玩的玩具,有一天,小兔子看到小熊的玩具很羡慕,就偷偷地拿了一个回家。

小熊发现自己的玩具少了一个,很伤心。

后来,小兔子知道自己做错了,把玩具还给了小熊,小熊也原谅了小兔子。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兔子为什么要拿小熊的玩具?小熊发现玩具少了之后心情怎么样?小兔子最后怎么做了?3. 讨论交流(1)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呢?如果随便拿了别人的东西会有什么后果呢?(2)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倾听并给予肯定和引导。

幼儿可能会回答:“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别人会伤心。

”“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我们不能拿。

”等。

4. 情景模拟(1)教师创设情景,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情景一:在教室里,一个小朋友看到另一个小朋友的文具很漂亮,就想拿过来用。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这一社会行为规范,知道拿别人的东西需要经过别人的允许。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尊重他人。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爱护公物的良好品德,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理解并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规范。

2. 活动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尊重他人的物品。

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玩具、图书等物品若干,小筐若干个。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玩具、图书等物品摆放整齐。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里的物品,引发幼儿对“别人的东西”的兴趣。

2. 主题讲解:教师讲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因,让幼儿理解这一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3. 情景模拟: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尊重他人的物品。

4. 小组讨论: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情景模拟中的感受和体验。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强化“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意识。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并在家庭中予以配合。

2. 环境创设: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室内摆放物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

3. 区域活动:教师设置相关区域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规范。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能够主动遵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规范。

2. 关注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是否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尊重他人的物品。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是否能够践行“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规范。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小班社会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正确的道德观念,即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财物。

2. 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学会拒绝拿取他人的物品。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财物,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愿。

2. 技能点:学会拒绝拿取他人的物品。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图片、卡片等。

2. 教学环境:幼儿园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1)教师准备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名幼儿正在拿取另一名幼儿的玩具。

(2)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王是在做什么?他拿取了谁的东西?”(3)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平时有没有拿取别人的东西?”“这样做对吗?”2. 课堂讨论:(1)教师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不能拿取别人的东西?”(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曾经遇到类似情况的经历,以及他们是如何处理的。

3. 游戏活动:(1)游戏一:“找东西”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小物品,并放在教室各处。

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幼儿们分成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找到指定物品,但不能拿取别人组的物品。

(2)游戏二:“猜物品”教师将一些物品放在一个袋子里,每次从袋子中取出一件物品,展示给幼儿们看,并让幼儿们猜这个物品是谁的。

鼓励幼儿们通过观察推测,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4. 教学小结: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们不能拿取别人的东西,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并与幼儿一起总结出几点行动准则,如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与财物,学会拒绝拿取他人的物品等。

五、拓展延伸: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份道德守则,写明不拿取别人东西的原因以及表达自己不拿取的方法。

并让孩子将守则贴在自己的床头柜上,每天读一遍,提醒自己要遵守守则。

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游戏活动、课堂讨论等形式,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和表达不拿取别人东西的道德观念。

通过互动游戏的形式,锻炼幼儿观察力和判断力。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名称:《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目标:1. 培养小班幼儿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和能力;2. 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和理解“不拿别人的东西”的重要性;3. 培养幼儿尊重他人权益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培养幼儿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2. 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教学准备:1. 一些小道具(如一本书、一支笔、一颗糖果等);2. 社会规则卡片(写有各类行为的道德的和不道德的);3. 班级规章制度海报;4. 奖励小礼品。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1. 引导幼儿回忆上次学习的社会规则内容,提问他们应该遵守的规则是什么。

2. 通过课室海报向幼儿展示班级规章制度,并让他们说出其中的一条规则。

3.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讨论不遵守这些规则可能会导致的后果。

Step 2:示范与讨论(15分钟)1. 拿出一本书,快速翻阅几页,然后放在教室的桌子上,让幼儿观察。

2. 提出问题:“这本书是我的吗?”,引导幼儿思考答案,并解释不拿别人的东西的重要性。

3. 配合示范,展示“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正确行为。

鼓励幼儿互相尊重和保护他人的财物。

Step 3:游戏活动(20分钟)1. 将小道具分发给每个幼儿,然后让幼儿找到自己相对应的座位。

2. 告知规则:幼儿们轮流将自己的道具放在桌子上,并走到其他人的座位上拿取别人的道具,然后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 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观察自己的道具是否还在原位,引导幼儿讲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行为如何符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

Step 4:总结与小结(10分钟)1. 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的过程,并询问他们的感受。

2. 引导幼儿结合活动经验总结出“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原则的重要性。

3. 共同制定班级承诺,每个幼儿可以书写自己的“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原则。

Step 5:扩展活动(15分钟)1. 利用社会规则卡片进行游戏,让幼儿猜测这些行为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鼓励他们自己解释原因。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了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走。

2. 培养幼儿物权意识,懂得尊重别人的物品。

3. 引导幼儿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4.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帮助他人的品质。

二、活动准备1. 教具:玩具、图片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引出主题《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2.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角色的行为,让幼儿认识到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

3. 情景模拟:教师设置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拿别人东西的感受。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经验,明确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共同培养幼儿的正确价值观。

2. 区域活动:设置“分享角”,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实践分享、助人等品质。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主题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幼儿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家园共育效果。

六、活动内容1. 故事分享:《小兔子找尾巴》通过讲述小兔子丢失尾巴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到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2. 讨论话题:什么是别人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让幼儿理解物权概念,懂得尊重别人的物品。

3. 情境体验:设置情境,让幼儿扮演故事角色,体验拿别人东西的感受。

4. 分享与助人:引导幼儿学会分享自己的玩具和物品,帮助有需要的小朋友。

七、活动步骤1.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故事图片,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好奇心。

2.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行为。

3. 教师组织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4. 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幼儿参与互动体验。

5. 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强化幼儿对主题的认识。

八、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舒适,让幼儿放松参与活动。

2. 教师应以引导者、协助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尊重幼儿的观点。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1活动目标1.知道不能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能主动归还。

2.能辨别不良的行为习惯。

3.养成不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

4.提高幼儿思维的机敏性。

5.喜爱援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预备◎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见资源包〕。

活动过程☆倾听1.讲解并描述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老师:老师给小伙伴讲一个故事,小伙伴仔细听听故事里都说了什么?2.通过提问,援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老师:红红哪儿做得不对?为什么?红红哪儿做得对?为什么?小结:红红能把幼儿园的小汽车还回来,所以她很老实,是个好孩子。

☆争论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争论沟通:家里的东西可以随意拿吗?老师: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东西不能拿,在家里,爸爸妈妈的东西可以拿吗?小结:假如家长没同意,家里的东西也不能拿。

所以,拿自己家里的物品时,也要征得家长的`同意。

2.争论什么状况下可以把玩具带回家。

老师:假如你喜爱小伙伴的玩具,怎么办?假如你想把小伙伴的玩具带回家,应当怎么办?小结:假如征得对方的同意是可以带回家的。

3.争论借别人的东西要不要还。

老师:假如你借了别人的东西,应当怎么办?小结:借东西后要好好保管,不能弄脏、弄坏,要实时主动归还。

☆情境表演幼儿两人一组,表演如何向他人有礼貌的借玩具。

老师:小伙伴两人一组,一人在玩玩具,另一人表演怎样向他借玩具。

活动建议本活动是有关性格与交往方面的社会活动,活动中通过倾听故事开展一系列的争论,重点让幼儿理解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不良的行为。

活动中,老师可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创设问题的情境,争论时,也应鼓舞、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一些行为观念不正确的幼儿,肯定要实时援助其转变观念。

在操作的环节,老师要带领幼儿认真的观测操作单上的内容,引导幼儿进行讲解并描述,幼儿在讲解并描述的过程中,老师要加以指导,援助他们理解操作单上的内容。

本活动可以延伸到日常活动和家庭活动中,当发觉幼儿有不良的行为时应实时予以订正,并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要与家长沟通,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援助幼儿养成不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活动名称: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尊重他人权益的意识和行为。

2.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对象:小班学生(适用于幼儿园中班)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容易共享的公共物品或玩具(如水彩笔、积木、绘画纸等)。

2. 准备一些与活动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故事书,用于引导讨论和深化学生的理解。

活动过程:1. 温暖开场(5分钟)学生集中到一起,老师可以用歌曲或游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为活动做热身。

2. 引导讨论(10分钟)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在幼儿园和家庭里,我们都会用到一些公共物品,你们能说出一些吗?- 当我们使用公共物品时,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爱护它们?为什么要爱护它们?- 如果我们随意拿走别人的东西,会造成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3. 图片故事启发(15分钟)准备一些图片或故事书,可以选择关于共享和爱护公共财物的内容。

与学生一起观察图片或阅读故事书,引发他们对于拿取别人东西的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4. 制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规则(10分钟)-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讨论,总结出对于共享和爱护公共财物的规则。

可以由学生提出意见,老师适时给予帮助和引导。

- 可以将规则写在卡片上,放在教室显眼的位置,作为日后提醒和参考。

5. 情境模拟(15分钟)制作一个小小的情境模拟,例如放一些玩具在教室的某个角落里,教师扮演一个学生,装作不小心将其他人的东西拿走,在学生面前发现,并主动归还。

通过这样的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别人拿走自己东西的不快和通过还给对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6. 反思总结(5分钟)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看法。

活动延伸:1. 在日常课堂活动中,教师可随时提醒学生“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并鼓励他们根据该原则行动。

2. 鼓励学生在使用公共物品时,自主制定使用计划,并监督彼此的使用情况。

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1200字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德准则;2.培养幼儿自我约束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3.通过讲故事、讨论、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内化“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小明把球拿了走,追球的小朋友不高兴。

小明应该怎么办?”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

2.讲故事(10分钟)讲故事《小菜园里的不速之客》。

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学习道德准则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行为在别人心中的影响。

3.分角色讨论(10分钟)分成小组,分角色讨论以下问题:1)如果你发现了别人的东西,你会怎么做?2)如果别人拿了你的东西,你会怎么办?3)如果你拿了别人的东西,你认为应该怎么做?4.游戏体验(15分钟)游戏1:传球游戏。

幼儿手持球,不可以直接扔给别人,而需要先找到旁边的小朋友,主动询问要不要球,对方同意后才可以把球传给他。

游戏2:谁拿了我的东西。

几个幼儿轮流当“失主”,其他幼儿则到场景区内偷拿幼儿的物品,然后自由走动,每个“失主”观察和判断哪个幼儿拿了自己的东西,大声问“谁拿了我的东西?”让孩子们通过不断的问不断的寻找,拿到自己的东西回家。

5.总结(5分钟)通过游戏让幼儿操作性地体会道德准则的重要性和应用,提高对这个准则的理解和认同度,同时引导幼儿自我约束,学会在实践中养成好的道德习惯。

引导幼儿自我评价,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遵循“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观念。

四、教学评价1.幼儿能够理解并明确“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观念;2.幼儿能够自我约束,提高自控力;3.幼儿能够在游戏中体验并应用道德准则。

幼儿园法制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法制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法制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2. 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

2. 如何培养幼儿遇到诱惑时,能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景模拟法:设置实际情景,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猴子的故事》2. 讨论卡片:各种诱惑场景的图片3. 情景道具:模拟幼儿园教室环境一、第一章:故事导入1. 播放故事课件《小猴子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小猴子因为拿了别人的东西而受到惩罚的经历。

2. 引导幼儿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被惩罚?我们应该怎么做?二、第二章:讨论交流1. 发放讨论卡片,展示各种诱惑场景,如:看到别人的玩具想拿、看到别人的零食想吃等。

2.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总结讨论成果,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

三、第三章:情景模拟1. 设置情景:模拟幼儿园教室环境,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如:学生、老师等。

2. 引导幼儿在情景中运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解决问题。

3. 组织幼儿分享体验,总结经验。

四、第四章:教学游戏1. 设计教学游戏:“爱心传递”,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到帮助别人、分享快乐的喜悦。

2.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到“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意义。

五、第五章:家园共育1. 向家长发放《家园共育手册》,介绍“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

六、第六章:案例分析1. 收集一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如:拿别人的玩具、零食等。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别人的东西不可随意拿取,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1.2 培养幼儿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1.3 提高幼儿的社交技巧,学会与同伴分享和合作。

1.4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具准备:故事书《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图片卡片、道具等。

2.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布置活动场景。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部分(5分钟)a. 教师以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引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b.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2 主体部分(10分钟)a. 教师通过图片卡片和道具,展示不同的社交场景,引导幼儿讨论正确的行为方式。

b. 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参与,体验在不同场景下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别人的东西。

c. 教师总结正确的行为准则,强调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3.3 实践部分(5分钟)a.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如互相借还物品、分享玩具等。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行为,引导幼儿正确处理别人的东西。

第四章:活动总结4.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过程,让幼儿复述所学知识。

4.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收获。

4.3 教师总结活动重点,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第五章:活动延伸5.1 家庭作业: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协助监督幼儿在家庭中实践所学知识,如借还物品、分享玩具等。

5.2 环境创设:教师在活动室布置相关主题展板或海报,时刻提醒幼儿关注并实践正确行为。

5.3 后续活动:开展类似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表现和理解程度。

6.2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实践所学知识的情况。

6.3 评价幼儿在后续活动中的表现,检验活动效果的持续性。

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要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3.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学会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故事课件、图片、玩具等。

2.环境布置:模拟情景、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玩具的名称。

2.教师提出问题:“这个玩具是谁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玩这个玩具?”(二)故事讲解1.教师讲解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2.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故事中的小明为什么不能拿小华的玩具?我们应该怎么做?”(三)讨论交流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曾经遇到过的类似情况及解决办法。

(四)实践活动1.教师设置模拟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尊重他人所有权的过程。

2.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教师提出希望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原则。

五、教学反思1.故事讲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幼儿能够直观地理解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的道理。

在讲解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讨论交流:在小组讨论环节,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通过讨论,他们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所有权,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一原则。

3.实践活动:通过模拟情景,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尊重他人所有权的过程,提高了他们的自律意识。

在实践活动中,我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原则。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幼儿深刻理解并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主动遵守规则,友好解决冲突。

教学过程补充:(二)故事讲解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适时插入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教案,欢迎老师您参考使用!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能主动归还。

2.能辨别不良的行为习惯。

3.养成不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见资源包)。

◆活动过程
☆倾听1.讲述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小朋友认真听听故事里都说了什么?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红红哪儿做得不对?为什么?
红红哪儿做得对?为什么?
小结:红红能把幼儿园的小汽车还回来,所以她很诚实,是个好孩子。

☆讨论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讨论交流:家里的东西可以随便拿吗?
教师: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东西不能拿,在家里,爸爸妈妈的东西可以拿吗?
小结:如果家长没同意,家里的东西也不可以拿。

所以,拿自己家里的物品时,也要征得家长的同意。

2.讨论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玩具带回家。

教师:如果你喜欢小朋友的玩具,怎么办?如果你想把小朋友的玩具带回家,应该怎么办?
小结:如果征得对方的同意是可以带回家的。

3.讨论借别人的东西要不要还。

教师:如果你借了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办?
小结:借东西后要好好保管,不能弄脏、弄坏,要及时主动归还。

☆情境表演幼儿两人一组,表演如何向他人有礼貌的借玩具。

教师:小朋友两人一组,一人在玩玩具,另一人表演怎样向他借玩具。

◆活动建议
本活动是有关个性与交往方面的社会活动,活动中通过倾听故事展开一系列的讨论,重点让幼儿理解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不良的行为。

活动中,教师可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创设问题的情境,讨论时,也应鼓励、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一些行为观念不正确的幼儿,一定要及时帮助其转变观念。

在操作的环节,教师要带领幼儿仔细的观察操作单上的内容,引导幼儿进行讲述,幼儿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帮助他们理解操作单上的内容。

本活动可以延伸到日常活动和家庭活动中,当发现幼儿有不良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纠正,并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要与家长沟通,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帮助幼儿养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

◆资源包
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游戏结束了,玩具要回到自己的家--玩具架里了,可红红喜欢小汽车,想把它带回家:"小汽车,跟我回家吧。

"于是,红红带着小汽车回家了。

半夜时,小汽车看到陌生的地方哭了起来。

"呜--,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红红醒了,看到小汽车在哭,很不好意思。

第二天,红红把小汽车还回了幼儿园。

红红说:"以后,我再也不拿幼儿园的东西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