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环境毒性等级

合集下载

农药毒性是怎么区分

农药毒性是怎么区分

农药毒性是怎么区分如何测定农药药剂的药效好坏,农药都是具有毒性的,有的农药毒性高,有的农药毒性低些,许多人在使用农药时不知道农药的毒性有多强,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农药毒性是怎么区分的吧。

农药毒性区分有以下几点:1.微毒农药:致死中量为5000毫克以上/公斤体重。

如多菌灵、百菌清、乙磷铝、代森锌、灭菌丹、西玛津等2.低毒农药:致死中量为501至5000毫克/公斤体重。

如敌百虫、杀虫双、马拉硫磷、辛硫磷、乙酰甲胺磷、二甲四氯、丁草胺、草甘磷、托布津、氟乐灵、苯达松、阿特拉津等3.中毒农药:致死中量为101至500毫克/公斤体重。

如乐果、叶蝉散、速灭威、敌克松、402、菊酯类农药等4.高毒农药:致死中量为51至100毫克/公斤体重。

如呋喃丹、氟乙酰胺、氰化物、401、磷化锌、磷化铝、砒霜等5.剧毒农药:致死中量为1至50毫克/公斤体重。

如久效磷、磷胺、甲胺磷、苏化203、3911等以上分别介绍了农药中毒的类型、农药的分级等。

农药的毒性作用除了取决于此种农药本身的毒性以外,与它的剂型、使用方法等也有关。

例如,呋喃丹是属于高毒农药,但使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就大大降低了它的危害。

又如阿维菌素也是属于高毒农药,但由于它加工成的制剂含量都很低,其制剂经口、经皮毒性都是后于低毒范畴。

一般说来,对人和动物毒性最高的农药类别是杀虫剂,因为它们产生急性口服毒性反应的能力强。

有机磷类农药,如对硫磷、乙基谷硫磷、丰索磷和速灭磷是剧毒的,LD50值很低。

作用方式与有机磷类相同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毒性变化值很大,如涕灭威是剧毒的,但西维因和抗蚜威毒性相对就低多了。

有机氯类杀虫剂如狄氏剂和滴滴涕是非常稳定的化学物质,它们进入人体或环境中后能留于其中累积起来,使慢性毒性的危害增加(这也是它们被禁用的原因之一)。

菊酯杀虫剂(如氰戊菊酯和二氯苯醚菊酯)对人或哺乳动物毒性低或有中等毒性,但对蜜蜂和鱼可能是高毒的。

澳氰菊酯的LD50是150毫克/公斤,是菊酯类农药中毒性最高的农药之一。

农药毒性分级标准

农药毒性分级标准

农药毒性分级标准
一、世界卫生组织的农药危害分级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于1975年的世界卫生立法会议通过,主要根据农药的急性经口和经皮LD50值(大鼠,下同),分固体和液体两种存在形态对农药产品的危害进行分级(表1)。

二、美国农药毒性分级
世界各国的农药毒性分级通常是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为模板,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

因此,各国对农药产品的毒性分级及标识的管理不完全相同。

如美国的农药毒性分级,是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基础上,增加了依据农药产品对眼刺激、皮肤刺激试验结果,将剧毒和高毒两级合并为一级,并明确提出了微毒级农药(表2)。

3欧盟农药毒性分级
欧洲的农药毒性分级标准也是参照WHO推荐的分级标准制定的,并考虑产品存在的形态,但仅分为3个级别(表3)。

4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
参考国际上的做法,我国的农药毒性分级也是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为模板,并考虑以往毒性分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农药生产、使用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表4)。

注:我国《农药管理条例》及其配套的技术规范是根据产品的急性经口、经皮或吸入毒性结果划分产品的毒性级别,《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也是根据产品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决定产品是否为危险化学品及其所属的等级。

对于一个给定的化合物或产品其急性、毒性基本是固定的,但根据两个条例可能得出不同的分级结果,从而有不同的管理要求。

农药毒性分级

农药毒性分级

农药毒性分级
来描述
农药毒性分级是一种保障农作物的技术,也是环境保护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将农药分为不同的毒性级别,以表示它们可能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的危害程度,为消费者提供信息,以便他们能够作出明智的决定,从而确保他们选择正确的农药。

农药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的毒性类别:劣质毒性,低毒性,毒性和高毒性。

劣质毒性的农药,具有较低的毒性,小量暴露时所造成的危害最小。

低毒性农药可能会造成轻度伤害,而中毒性农药可能会造成重度伤害,最后是高毒性农药,少量暴露就可能会造成严重伤害甚至致死。

农药毒性分级旨在提高用户安全性,确保农药使用者注意到任何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了解使用者可能接触的农药和他们可能从使用农药中受到的损害的程度,有助于决定他们是否有必要调整使用布局,选择不同的用药组合或改变药剂补偿方案,以降低暴露的风险。

了解农药的毒性水平也有助于制定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

严格的检测规定和要求,可以有效地降低农药在环境中残留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对农田,水井和其他土壤和水体中存在的不良生物的污染。

因此,农药毒性分级不仅在决定消费者是否能够有正确的产品选择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是促进健康,环境友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有助于确保消费者和农民的健康和安全,进而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农药常识之农药的毒性、毒力、药效

农药常识之农药的毒性、毒力、药效

农药的毒性、毒力、药效在使用农药时,必然要遇到毒性、毒力、药效三个问题。

三者的含义不同,但又是经常容易被混淆的问题。

(一)毒性是指药剂对人、畜等的毒害程度。

我国现行对农药毒性测定是用纯药原药或制剂在大白鼠、小白鼠、兔、狗等试验动物身上测定,分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种。

1.急性毒性是指药剂经皮肤或经口、经呼吸道一次性进入动物体内较大剂量,在短时间内引起急性中毒。

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是以农药对大白鼠“致死量”表示,目前国内外通常用“致死中量”或叫半数致死量(LD50)表示。

致死中量是指毒死半数受试动物剂量的对数平均数,即每千克(公斤)体重的动物所需药物的毫克数,记作“mg/kg(毫克/千克)”。

LD50愈小,药物毒性愈大。

根据我国《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依致死中量分高毒、中等毒、低毒3种。

高毒农药的使用范围有一定限制,国家有规定,使用时要遵守。

最小致死量(MLD):即受试动物开始出现中毒症状而死亡的剂量;全致死量(LD100):指受试动物全部死亡所使用的最低剂量;无作用剂量(NoEL);致死中浓度(LC50):即在一定时间内受试动物死亡50%吸入剂量(毫克/立方米);耐药中量(TLM):表示农药对鱼的毒性,一般用48小时内引起鱼半数死亡的浓度。

标记为TLM48小时LC50(毫克/升)或用ppm(百分之一);致死中时间(LT50):在一定条件下能杀死被试生物群体中一半数量所需的时间;击倒中时间(KT50):一定量药剂能击倒50%被试昆虫所需要的时间;每日允许摄取量(ADI):每天按人的体重(公斤)计算所能摄取的农药重量,在人的一生中不会造成对人体有害,单位mg/kg体重/天;农药的半衰期:是指农药在某种条件下分解或消失一半所需的时间;农药量最大容许残留量:供人类食用的农副产品中允许的农药最高限度的残留浓度。

2.慢性毒性是指供试动物在长期反复多次小剂量口服或接触一种农药后,经过一段时间累积到一定量所表现出的毒性。

工业毒物毒性的分级标准

工业毒物毒性的分级标准

工业毒物毒性的分级标准工业毒物是指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其毒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为了对工业毒物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管理,需要对其毒性进行分级标准。

毒性的分级标准是根据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科学评定,以便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一般来说,工业毒物的毒性分级标准主要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个方面。

急性毒性是指毒物在短时间内对人体产生的危害,通常以LD50(半数致死量)来表示。

LD50越小,毒性越大,对人体的危害越严重。

慢性毒性是指毒物在长期接触下对人体产生的危害,通常以NOAEL(无观察到不适效应水平)和LOAEL(最低观察到不适效应水平)来评价。

NOAEL和LOAEL越小,毒性越大,对人体的慢性危害越严重。

根据毒物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工业毒物可以分为四个等级,A级、B级、C级和D级。

A级毒物是指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都非常强的毒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极大。

这类毒物通常具有极低的LD50和NOAEL/LOAEL值,甚至在极小的剂量下就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例如,氰化物、砒霜等。

B级毒物是指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较强的毒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大。

这类毒物具有较低的LD50和NOAEL/LOAEL值,需要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例如,某些有机溶剂、重金属化合物等。

C级毒物是指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一般的毒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小。

这类毒物具有中等的LD50和NOAEL/LOAEL值,需要一定的管理和控制。

例如,某些农药、染料等。

D级毒物是指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较弱的毒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小。

这类毒物具有较高的LD50和NOAEL/LOAEL值,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小。

例如,某些食品添加剂、医药中间体等。

在实际工业生产和使用中,对工业毒物的分级标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对于不同等级的工业毒物,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减少其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农药毒性分级

农药毒性分级

农药毒性分级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农药毒性分级1.世界卫生组织的农药危害分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于1975年的世界卫生立法会议通过,主要根据农药的急性经口和经皮LD50值(大鼠,下同),分固体和液体两种存在形态对农药产品的危害进行分级。

表1 世界卫生组织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2 2.美国农药毒性分级世界各国的农药毒性分级通常是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为模板,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

因此,各国对农药产品的毒性分级及标识的管理不完全相同。

如美国的农药毒性分级,是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基础上,增加了依据农药产品对眼刺激、皮肤刺激试验结果,将剧毒和高毒两级合并为一级,并明确提出了微毒级农药(表2)。

表2 美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3 欧盟农药毒性分级欧洲的农药毒性分级标准也是参照WHO推荐的分级标准制定的,并考虑产品存在的形态,但仅分为3个级别(表3)。

表3 欧盟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注:1)本表的液体栏中包括固体的饵剂或片状农药。

2)气体及液化气体栏中包括微粒直径不超过50微米的粉剂农药。

4 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参考国际上的做法,我国的农药毒性分级也是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为模板,并考虑以往毒性分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农药生产、使用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表4)。

表4 农药毒性分级标准对卫生杀虫剂的要求除了具有农林用杀虫剂的要求外,尚有更高的要求:1、毒性要求标准高。

制剂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体重,经皮LD50〉2000mg/kg体重,吸入LC50〉10000mg/立方米(1h);对皮肤、眼睛无明显刺激作用,无致敏作用;无遗传毒性或致突变作用,无迟发神经毒性;所以,目前卫生杀虫剂大多数为低毒级,少数为中等毒性,不用高毒,禁用剧毒;2、在环境中经一定时间能降解,不污染环境;3、制剂有效成分(纯度)达90%以上,无异味。

农药残留标准的五个不同级别

农药残留标准的五个不同级别

农药残留标准的五个不同级别
农药残留标准通常不会直接划分为五个不同级别,而是根据农药在环境中的半衰期、毒性等因素进行分类和制定。

一般来说,农药残留标准会设定一个最大残留限量(MRL),即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最高允许浓度,以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和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然而,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农药残留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农残的特性和在环境中的半衰期:农药按其特性和在环境中的半衰期可分为高残留农药、中等残留农药和低残留农药。

半衰期是指农药在环境中降解一半所需的时间,它反映了农药在环境中的持久性。

2. 农残毒性:农药的毒性可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急性毒性是指一次服用或接触药剂而表现出的毒性,以致死中量(LD50)或致死中浓度(LC50)表示。

慢性毒性是指农药在人畜体内的慢性累积性毒性和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

3. 农产品类型: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可能有不同的农药残留标准。

例如,对于直接食用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等,其农药残留标准通常比非直接食用的农产品更为严格。

4. 国家或地区标准: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其农业生产实践、消费者需求以及法律法规制定不同的农药残留标准。

5. 农药登记和使用规定:农药在生产和使用前需要进行登记,并符合相关的使用规定。

这些规定通常包括农药的使用剂量、使用时期、使用方法等,以确保农药的合理使用和减少残留。

有机磷农药中毒轻中重分级标准选择

有机磷农药中毒轻中重分级标准选择

有机磷农药中毒轻中重分级标准选择
有机磷中毒程度主要有三级,分别是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

轻度中毒:患者在短时间内接触了大剂量有机磷杀虫剂,一日之内会出现毒蕈碱样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等。

胆碱酯酶的活性大概在50%至70%。

2、中度中毒:是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且会继续出现肌肉震颤等烟碱样症状,胆碱酯酶的活性也会下降到30%至50%。

3、重度中毒:患者不仅具有轻中度中毒的表现,还会有肺水肿、呼吸衰竭、脑水肿等症状,有的病人可能会出现低血压,这时胆碱酯酶活性会下降到30%以下。

建议患者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杀虫剂,如果身体上有还没完全吸收的有机磷要及时清洗,减轻中毒程度。

农药毒性分级

农药毒性分级

农药毒性分级
1.世界卫生组织的农药危害分级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于1975年的世界卫生立法会议通过,主要根据农药的急性经口和经皮LD50值(大鼠,下同),分固体和液体两种存在形态对农药产品的危害进行分级。

表1 世界卫生组织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
2 2.美国农药毒性分级
世界各国的农药毒性分级通常是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为模板,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

因此,各国对农药产品的毒性分级及标识的管理不完全相同。

如美国的农药毒性分级,是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基础上,增加了依据农药产品对眼刺激、皮肤刺激试验结果,将剧毒和高毒两级合并为一级,并明确提出了微毒级农药(表2)。

表2 美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
3 欧盟农药毒性分级
欧洲的农药毒性分级标准也是参照WHO推荐的分级标准制定的,并考虑产品存在的形态,但仅分为3个级别(表3)。

表3 欧盟农药毒性分级标准
注:1)本表的液体栏中包括固体的饵剂或片状农药。

2)气体及液化气体栏中包括微粒直径不超过50微米的粉剂农药。

4 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
参考国际上的做法,我国的农药毒性分级也是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为模板,并考虑以往毒性分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农药生产、使用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表4)。

表4 农药毒性分级标准
3、制剂有效成分(纯度)达90%以上,无异味。

因为多数杀虫剂对人发生毒害是由于它所含的杂质引起的,一些既用于农业也用于卫生的杀虫剂如杀螟松、马拉硫磷等,要经过精制、提纯,做到高纯度基本无杂质、无明显刺激时才允许卫生害虫的防治。

农药的分类与毒性

农药的分类与毒性

农药的分类与毒性1.按农药的来源分类(1)矿物源农药有效成分多由无机矿物简单加工制成,主要有铜制剂(波尔多液、碱式硫酸铜悬浮剂)、硫制剂(石硫合剂)。

(2)生物源农药是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包括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用天然植物加工制成,主要有除虫菊和烟碱,此外还有鱼藤、苦参、楝素等。

此类农药一般毒性较低,对人、畜安全,对植物无药害,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抗药性。

但来源有限,药效低,用药量大,残效期短,品种单一。

微生物源农药通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

它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工业大规模生产,如阿维菌素、井冈霉素等。

一般对植物无药害,对环境影响小,对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抗药性。

(3)有机合成农药由人工研制、通过化学工业人工合成的农药。

占农药品种的绝大部分。

一般药效高,作用快,防治效果好,且用量少,用途广。

但有害生物易产生抗药性,且有残留,还污染环境,对人、畜也不安全。

2.按农药的防治对象分类(1)杀虫剂用于防治有害昆虫的药剂。

如灭扫利等。

(2)杀螨剂用于防治有害螨的药剂。

如克螨特、速螨酮等。

(3)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原微生物的药剂。

如霜脲锰锌等。

(4)杀线虫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原线虫的药剂。

如米乐尔等。

(5)除草剂用于防除田间杂草的药剂。

如除草通等。

(6)杀鼠剂用于防治害鼠的药剂。

如溴敌隆、敌鼠钠盐等。

(7)杀软体动物剂用于防治有害软体动物的药剂。

如防治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门的灭旱螺等。

(8)-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调节、<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药剂。

如乙烯利(用于催熟)、赤霉素(用于刺激生长)、矮壮素(用于抑制生长)、九二0等。

3. 按农药的作用方式分类(1)杀虫剂的作用方式①触杀作用药剂通过昆虫表皮进入体内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

此类农药用于防治各种类型口器的害虫。

通常只有触杀作用的农药较少,大多数农药还具有胃毒作用。

如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

.②胃毒作用药剂通过昆虫口器进人体内,经过消化系统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

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药剂,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杂草和病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因此,对农药的毒性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分级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农药。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农药的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是指农药在短时间内对生物体产生危害的能力。

通常通过LD50(半数致死量)来评价农药的急性毒性,LD50值越小,说明农药的毒性越大。

根据LD50值的大小,农药的急性毒性可以分为高毒、中毒和低毒三个等级。

高毒农药是指LD50值小于50毫克/千克的农药,它们对人体和动物的毒性非常大,一旦误食或接触可能导致严重的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在使用高毒农药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中毒农药是指LD50值在50-500毫克/千克之间的农药,它们的毒性属于中等程度,对人体和动物的危害较小,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谨慎。

使用中毒农药时,要注意正确使用和储存,避免接触皮肤和呼吸道,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低毒农药是指LD50值大于500毫克/千克的农药,它们的毒性较小,对人体和动物的危害极低。

但即使是低毒农药,在使用时也不能掉以轻心,仍需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来正确使用,避免对自身和周围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总之,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是对农药毒性的科学评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和使用农药,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在使用农药时,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农药的毒性等级来选择,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安全防护措施来正确使用,以确保农药的有效使用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lc50 判定标准

lc50 判定标准

lc50 判定标准在生物毒性研究中,LC50是一种常用的指标,用于评估某种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程度。

LC50(Lethal Concentration 50%)指的是在实验条件下,某种物质能够导致50%的生物体死亡的浓度。

LC50判定标准根据不同的生物种类和实验目的而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LC50判定标准。

一、鱼类LC50判定标准在鱼类毒性实验中,LC50是衡量毒性的关键指标。

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要求的不同,鱼类LC50判定标准也有所区别。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鱼类LC50判定标准:1. OECD标准:根据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相关规定,LC50小于1 mg/L的物质属于高度毒性,小于10 mg/L的物质属于中度毒性,大于10 mg/L的物质属于低毒性。

2. 美国EPA标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将鱼类LC50分为四个等级:超高毒性(LC50<1 mg/L)、高毒性(1 mg/L≤LC50<10 mg/L)、中毒性(10 mg/L≤LC50<100 mg/L)和低毒性(LC50≥100 mg/L)。

3. 国内标准:国内相关标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一般将LC50小于0.1 mg/L的物质定义为高度毒性,小于1 mg/L的物质定义为中度毒性,大于1 mg/L的物质定义为低毒性。

二、昆虫类LC50判定标准昆虫类LC50判定标准主要用于评估农药和杀虫剂对昆虫的毒性。

不同的昆虫种类对不同物质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LC50判定标准也会有所差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昆虫类LC50判定标准:1. 国际昆虫学联合会(IOBC)标准:IOBC将昆虫类LC50分为五个等级:极高度毒性(LC50<0.1 mg/L)、高度毒性(0.1mg/L≤LC50<1 mg/L)、中度毒性(1 mg/L≤LC50<10 mg/L)、低毒性(10 mg/L≤LC50<100 mg/L)和无毒性(LC50≥100 mg/L)。

农药毒性分类及使用范围

农药毒性分类及使用范围

农药毒性分类及使用范围根据目前农业生产上常用农药(原药)的毒性综合评价(急性口服、经皮毒性、慢性毒性等),分为高毒、中等毒、低毒三类。

l.高毒农药(ld5O<5Omg/千克):有39l1、苏化2O3、l6O5、甲基l6O5、lO59、杀螟威、久效磷、磷胺、甲胺磷、异丙磷、三硫磷、磷化锌、磷化铝、氰化物、呋喃丹、砒霜、杀虫脒、西力生、赛力散、溃疡净、氯化苦、五氯酚、二溴氯丙烷、4Ol等。

2.中等毒农药(ld5O在5O一5OOmg/千克之间):有杀螟松、乐果、稻丰散、乙硫磷、亚胺硫磷、皮蝇磷、六六六、高丙体六六六、毒杀芬、氯丹、滴滴涕、西维因、害扑威、叶蝉散、速灭威、混灭威、抗蚜威、倍硫磷、敌敌畏、拟除虫菊酯类、克瘟散、稻瘟净、敌克松、4O2、福美砷、稻脚青、退菌特、代森胺、代森环、2,4一滴、燕麦敌、毒草胺等。

3.低毒农药(ld5O>5OOmg/千克):有敌百虫、马拉松、乙酰甲胺磷、辛硫磷、多菌灵、托布津、克菌丹、代森锌、福美双、萎锈灵、异草瘟净、乙磷铝、百菌清、敌稗、阿特拉津、去草胺、拉索、杀草丹、2甲4氯、绿麦隆、敌草隆、氟乐灵、苯达松、茅草枯、草甘磷等。

根据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凡已订出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品种,均按照标准要求执行。

尚未制定标准的品种,执行下列规定:l.高毒农药:不准用于蔬菜、茶叶、果树、中药材等作物,不准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与人、畜皮肤病。

除杀鼠剂外,也不准用于毒鼠。

氟乙酰胺禁止在农作物上使用,不准做杀鼠剂。

39ll乳油只准用于拌种,严禁喷雾使用。

呋喃丹颗粒剂只准用于拌种,用工具沟施或戴手套撒毒土,不准浸水后喷雾。

2.高残留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氯丹不准在果树、蔬菜、茶树、中药材、烟草、咖啡、胡椒、香茅等作物上使用。

氯丹只准用于拌种,防治地下害虫。

3.禁止用农药毒鱼、虾、青蛙和有益的鸟兽。

农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

农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

农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
农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农药的使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
1. 农药毒性评估标准: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评估。

急性毒性评估主要通过动物试验来确定农药在短期内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包括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的刺激性、腐蚀性、致敏性等。

慢性毒性评估则通过长期暴露试验来确定农药对人体的慢性危害,如致癌性、致畸性、生殖毒性等。

2. 农药残留量标准:根据食品安全的要求,制定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

这些标准有助于评估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潜在风险,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通常以农产品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或最大残留水平(MRLs)来衡量。

3. 环境影响评估标准: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也是评估的重要方面之一。

环境影响评估主要考虑农药对土壤、水体和空气的污染程度,以及对非靶生物的影响,如对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和鸟类等的毒性效应。

4. 风险评估指南和拙劣标准: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了农药风险评估的指南和标准,用于统一评估方法和准则。

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农药使用安全方案指南》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等,欧盟制定了《残留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法规》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农药安全风险评估的标准可能略有差异,因此在进行国际贸易时需要遵守对方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标准。

同时,农药安全风险评估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研究进展、技术创新和风险管理等因素进行更新和改进。

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

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

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是指根据农药的毒性对其进行分类和评定的标准。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但其毒性也给人类和环境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因此,对农药的毒性进行科学的分级和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主要分为高毒、中毒和低毒三个级别。

其中,高毒农药指的是对人体和环境有较大危害的农药,使用时需要特别小心,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中毒农药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次之,使用时也需要谨慎。

而低毒农药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小,使用相对较为安全。

其次,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是根据农药的毒性试验结果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评定的。

毒性试验是评定农药毒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动植物的毒性试验,可以客观地评价农药的毒性大小。

同时,还需要考虑农药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产生的影响,比如对人体的接触、食用和环境的污染等因素。

另外,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在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农药的毒性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销售企业和经销商也必须根据农药的毒性级别进行合理的销售和宣传。

农民在使用农药时,也需要根据农药的毒性级别选择合适的防护措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最后,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型农药不断涌现,其毒性特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农药毒性分级标准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型农药的评定和管理需求。

总之,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应该加强对农药毒性分级标准的学习和了解,做到科学使用农药,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

农药使用的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农药使用的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农药使用的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农药的使用带来了环境问题,特别是农药残留的危害。

为了合理评估和管理农药使用的环境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需要进行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一、农药使用的环境风险评估农药使用的环境风险评估是对农药在环境中的潜在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包括农药的毒性、环境归趋性和暴露评估三个方面。

1. 农药毒性评估农药毒性评估是评估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主要通过实验室试验和野外监测等方法来确定。

常用的指标有LD50(半数致死剂量)和EC50(半数有效浓度)等。

根据评估结果,农药可以被分为高毒性、中毒性和低毒性等等,以便在农药使用中合理选择。

2. 环境归趋性评估环境归趋性评估是评估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和分布规律。

农药的归趋性主要受其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类型、降雨量和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确定农药的持久性、迁移程度和降解速度等参数,为环境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3. 暴露评估暴露评估是评估人类和非靶标生物接触农药的潜在风险。

农药可能通过食物链、水源和土壤等途径进入人类体内或对生物产生影响。

通过对农田、农产品和饮用水等样品进行检测,可以确定农药的暴露水平,进而评估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二、农药使用的环境风险管理农药使用的环境风险管理是在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农药对环境造成的风险,包括选择低毒性农药、合理使用农药、控制农药使用量、加强监测和建立农药安全管理体系等。

1. 选择低毒性农药选择具有较低毒性的农药品种是降低农药使用环境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和农业机构应积极推广低毒性农药,引导农民减少对高毒性农药的使用。

2. 合理使用农药农药的使用方法和使用量直接影响其在环境中的扩散和残留程度。

农民应遵守农药的使用说明,正确选择喷洒剂量和时间,避免过量使用农药。

3. 控制农药使用量控制农药使用量是减少农药对环境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应加强对农药销售的监管,限制农药的销售和使用,降低农民过度依赖农药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毒性
指农药对鱼类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危害,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胚胎毒性及致畸性。

在安全评价中,通常只做急性毒性,一般以耐药中浓度(TLm)或致死中浓度(LC50)作为衡量指标。

目前,把农药对鱼的毒性以48小时的LC50值的大小分为三级:
低毒级LC50 >10mg/l(毫克/升)
中毒级LC50 1.0-10.0mg/l
高毒级LC50 0.1<1.0mg/l
剧毒级LC50 0.1< mg/l
* 水蚤毒性
水蚤是水生动物中重要的类群,是鱼类的食料,也是水生食物链的重要环节。

由于它对农药十分敏感,故常常把农药对其毒性作为评价农药环境安全性的一个指标。

农药对水蚤毒性的分级标准同鱼毒性。

* 藻类毒性
即表明农药对藻类细胞造成损害的能力,表现为对藻类的灭杀和生长抑制作用。

其以半数生物受影响的EC50表示。

对此,也常常作为评价农药对环境安全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分级参考标准为在96小时中EC50的大小。

低毒性EC50>3.0mg/l
中毒性EC503.0-0.3mg/l
高毒性EC50<0.3mg/l
* 鸟毒性
即指农药对鸟类生长、繁殖及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及危害。

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类,急性毒性多以LD50表示。

下表即为我国国家环保局在《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所定对鸟类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的评价标准。

农药对鸟类毒性的分级与评价
LD50 mg/kg 急性毒性蓄积系数蓄积毒性
<15 高毒<1 高度蓄积
15-50 中毒1-3 明显蓄积
3-5 中等蓄积
>150 低毒>5 轻度蓄积
* 对蜜蜂毒性
指农药对蜜蜂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其以LD50或LC50表示。

通常把对蜜蜂毒性分为高毒、中毒和低毒三级:
剧毒(LD50)<0.001µg/蜂
高毒(LD50)0.001-2µg/蜂
中毒(LD50)2.0-11µg/蜂
低毒(LD50)≥11µg/蜂
* 对家蚕毒性
指农药对家蚕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通常用LD50或LC50表示。

农药对定蚕毒性的试验数据是农药登记和指导安全使用时必备资料。

* 对天敌毒性
在自然界,害虫和天敌在正常情况下保持均衡状态。

天敌以害虫为食、当害虫密度增高时,天敌数量亦会相应增加。

但由于天敌对农药较害虫更为敏感,故在农药使用不当时,会造成天敌大量死亡,导致害虫再猖獗。

故而搞清农药对天敌危害也是进行综合防治、保证安全使用农药的重要环节。

农药对天敌危害通常以赤眼蜂为代表。

* 对蚯蚓毒性
指农药在较短时间内对蚯蚓产生的毒害作用,其常以LC50表示,并以此来评价农药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除了考察上述农药毒性外,对农药安全性的评价还应包括对农药残留、代谢及在环境中稳定性等情况的考察,以能充分保证安全使用农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