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实验
实验四()薄层色谱
实验四()薄层⾊谱实验四(1)薄层⾊谱⼀、实验⽬的1、学习学习薄层⾊谱法的原理,了解其意义和应⽤。
2、掌握薄层板的制作及薄层⾊谱的操作⽅法。
⼆、实验原理薄层⾊谱法是以薄层板作为载体,让样品溶液在薄层板上展开⽽达到分离的⽬的,故也称为薄层层析。
它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种⼴泛使⽤的实验技术,可⽤于精制样品、化合物鉴定、跟踪反应进程和柱⾊谱的先导(即为柱⾊谱摸索最佳条件)等⽅⾯。
1、薄层⾊谱常⽤的吸附剂硅胶和氧化铝是薄层层析常⽤的固相吸附剂。
化合物极性越⼤,它在硅胶和氧化铝上的吸附⼒越强,所以吸附剂均制成活性精细粉末。
活化通常是加热粉末以脱去⽔分。
硅胶是酸性的,⽤来分离酸性或中性的化合物。
氧化铝有酸性、中性和碱性的,可⽤于分离极性或⾮极性的化合物。
商⽤的硅胶和氧化铝薄层板可以买到,这些薄板常⽤玻璃或塑料制成。
溶剂在薄层板上爬升的距离越长,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越好。
宽的薄层板也可⽤于量较⼤的样品,具有1~2mm厚的⼤板可⽤于50~1000 mg样品的分离制备。
2、样品的制备与点样样品必须溶解在挥发性的有机溶剂中,浓度最好是1~2%。
溶剂应具有⾼的挥发性以便于⽴即蒸发。
丙酮、⼆氯甲烷和氯仿等是常⽤的有机溶剂。
分析固体样品时,可将20~40mg样品溶到2mL 的溶剂中。
在距薄层板底端约1cm处,⽤铅笔划⼀条线,作为起点线。
⽤⽑细管(内径⼩于1mm)吸取样品溶液,垂直地轻轻接触到薄层板的起点线上。
样品量不能太多,否则易造成斑点过⼤,互相交叉或拖尾,不能得到很好的分离效果。
3、展开将选择好的展开剂放在层析缸中,使层析缸内空⽓饱和,再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层析缸中进⾏展开。
使⽤⾜够的展开剂以使薄层板底部浸⼊溶剂3~5mm,但溶剂不能太多,否则样点在液⾯以下,溶解到溶剂中,不能进⾏层析。
当展开剂上升到薄层板的前沿(离顶端5~10mm处)或各组分已明显分开时,取出薄层板放平晾⼲,⽤铅笔划出前沿的位置后即可显⾊。
薄层色谱实验
薄层色谱(TCL )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薄层色谱操作技巧2、 了解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二、实验原理1、原理薄层色谱是一种微量分析的分离过程,它将样品点在以玻璃板或铝、塑料等片材为载体的多孔吸附剂薄层的固定相上,利用流动相在特定的展开室中将混合物中的组份推移到不同距离处,在色谱展开整个过程中,样品的成份受到正反不同的力的作用。
(1) 流动相利用毛细管力带着样品穿过固定相。
(2) 样品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是指组份在移行过程中由于偶极-(诱导)-偶极相互作用,氢键和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延缓、吸附、分散、离子交换和络合等分离机理。
由于样品组份与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程度不同,整个毛细管流动过程中分离运动都在进行。
基于这点,TLC 系统(流动相和固定相)必须与样品很好地匹配。
用显色试剂处理,许多组份可在日光或紫外灯光下检视。
色谱可用肉眼或使用光密度计和照相机记录或影像系统方法来评价。
2、薄层色谱的用途1)化合物的定性检验通过与已知标准物对比的方法进行未知物的鉴定。
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纯化合物在薄层色谱中呈现一定的移动距离,称比移值(R f 值)。
利用薄层色谱法可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两种性质相似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种物质。
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大小,酸碱度、活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挥发度等。
所以要获得比移值重现性就比较困难。
为此,在测定某一式样时,最好用对照品和样品同时对照进行。
21d d R f 2)快速分离少量物质(几到几十u g ,甚至0.01u g )3)跟踪反应进程,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4)化合物纯度的检验(只出现一个斑点,且无脱尾现象,为纯物质)3、主要操作步骤d 1d 2薄层板的制备;薄层板的活化;薄层板色谱展开;薄层色谱显色与分析。
四、薄层色谱操作技巧1、手工自制板1.1玻璃板的要求:用于制备薄层板的玻璃板要求表面光洁、平整,最好使用厚薄1~2mm 的优质平板玻璃,普通窗玻璃一般不宜用于制作薄层板,玻璃板需洗净至不挂水,晾干,贮存于干燥洁净处备用。
实验四薄层色谱
注意事项:
1 展开剂高度不超过1cm,如展开剂高度超 过点样线,则测样点将被溶解掉。
2 薄层色谱的展开,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为使展开剂的蒸汽,在缸内迅速达到平衡, 在缸内壁放置一高5cm,环绕周长约4/5的 滤纸,或放置两张11cm滤纸,下面浸入 展开剂中。
1.具体操作方法
(4)比移值:
溶质的最高浓度中心至原点中心距离
对薄层色谱有什么影响?
3 因溶液太稀或样点太小,可重复点样,但应 在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点,以防 样点被溶解掉,样点过大,造成拖尾,扩散 等现象,影响分离效果。
1.具体操作方法
(3)展开:
展开剂—正庚烷27mL,乙酸乙酯3mL 。将展 开剂倒入层析缸, 然后将点样好的薄层板小心的放 到层析缸中,点样的一端朝下,浸入展开剂中约0.5 cm。一般情况,先在薄层板另一端1cm处划一条直 线,展开剂达到此线时,立即取出。如未划线,观 察展开剂前沿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取出,并尽快在展 开剂前沿划出标记。 (注意:如不注意,展开剂挥 发后,就无法确定展开剂上升的高度。)将薄层板 晾干。观察混合试样斑点出现的位置及与其相应样 品斑点是否相符。
原理
流动的混合物溶液称为流动相;固定的物 质称为固定相(可以是固体或液体)。薄层 色谱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 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 微克)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制薄层板时把吸 附层加厚,将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 达500mg的分离。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 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 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
Rf 值= 展开剂前沿至原点中心距离
四、数据处理
⑴ 以做成功的那块薄层板计算 Rf 值。
⑵ 计算苏丹分离 和提纯有机化合物。
薄层 色谱法
答辩汇报PPT提纲制作
毕业设计答辩汇报提纲, 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汇报提纲不是毕业设计作 品的目录摘录,两者之间 有联系,但区别也很大。 毕业设计汇报提纲的制作 ,常用的形式有图表式、 条目式及阶梯式,以起到 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右图 所示。
4. 答辩汇报PPT制作
硅胶粘合薄层活度的测定方法,目前一般都采用Stahl活度测定,样品为二甲黄、苏丹红、靛酚 蓝等量混合溶液,点在薄层板上,用石油醚展开10cm,斑点应不移动,如用苯展开则应分成三个斑 点,合格的硅胶粘合薄层,其Rf值分别为:二甲黄0.58±5%,苏丹红0.38±5%,靛酚蓝0.08±5%, 其活度为Ⅱ~Ⅲ级,水分含量5%~15%。如Rf值<标准值,表明硅胶的含水量小(新鲜活化的硅胶板 ),吸附能力强,活度级别为<Ⅱ级,如Rf值>标准值,表明硅胶的含水量大(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较 长的硅胶板),吸附能力弱,活度级别为>Ⅲ级。
【思考题】
1.影响薄层色谱Rf值的因素有哪些? 2.用硅胶薄层板分离混合物,是属于哪一种色谱原理?
实验二 四逆汤中乌头碱的限量检查
【实验目的】
1.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分离原理、 以及薄层色谱斑点的检出识别方法。
2.熟悉薄层色谱对杂质限量检查的方法、薄层 色谱斑点比移值Rf的计算方法。
【实验原理】
第三部分 仪器分析实验 第十七章 薄层色谱法
实验一 薄层色谱法测定硅胶(黏合板)的活度
【实验目的】
1.掌握粘合薄层的制备方法。 2.了解粘合薄层活度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硅胶的吸附性质决定于连接在硅原子表面的羟基基团—硅醇基(—Si—OH),经活化后的硅胶 如暴露在空气中,则能吸附水分使之减活。
实验四( ) 薄层色谱
实验四( ) 薄层色谱实验四(1)薄层色谱一、实验目的1、学习学习薄层色谱法的原理,了解其意义和应用。
2、掌握薄层板的制作及薄层色谱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薄层色谱法是以薄层板作为载体,让样品溶液在薄层板上展开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故也称为薄层层析。
它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广泛使用的实验技术,可用于精制样品、化合物鉴定、跟踪反应进程和柱色谱的先导(即为柱色谱摸索最佳条件)等方面。
1、薄层色谱常用的吸附剂硅胶和氧化铝是薄层层析常用的固相吸附剂。
化合物极性越大,它在硅胶和氧化铝上的吸附力越强,所以吸附剂均制成活性精细粉末。
活化通常是加热粉末以脱去水分。
硅胶是酸性的,用来分离酸性或中性的化合物。
氧化铝有酸性、中性和碱性的,可用于分离极性或非极性的化合物。
商用的硅胶和氧化铝薄层板可以买到,这些薄板常用玻璃或塑料制成。
溶剂在薄层板上爬升的距离越长,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越好。
宽的薄层板也可用于量较大的样品,具有1~2mm 厚的大板可用于50~1000mg 样品的分离制备。
2、样品的制备与点样样品必须溶解在挥发性的有机溶剂中,浓度最好是1~2%。
溶剂应具有高的挥发性以便于立即蒸发。
丙酮、二氯甲烷和氯仿等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分析固体样品时,可将20~40mg样品溶到2mL 的溶剂中。
在距薄层板底端约1cm 处,用铅笔划一条线,作为起点线。
用毛细管(内径小于1mm )吸取样品溶液,垂直地轻轻接触到薄层板的起点线上。
样品量不能太多,否则易造成斑点过大,互相交叉或拖尾,不能得到很好的分离效果。
3、展开将选择好的展开剂放在层析缸中,使层析缸内空气饱和,再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层析缸中进行展开。
使用足够的展开剂以使薄层板底部浸入溶剂3~5mm ,但溶剂不能太多,否则样点在液面以下,溶解到溶剂中,不能进行层析。
当展开剂上升到薄层板的前沿(离顶端5~10mm处)或各组分已明显分开时,取出薄层板放平晾干,用铅笔划出前沿的位置后即可显色。
仪器分析实验薄层色谱
仪器分析实验薄层色谱仪器分析实验薄层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物质的方法。
薄层色谱是一种在平面上进行的色谱技术,它主要依靠样品组分的吸附、分配和迁移现象来实现物质的分离和分析。
以下是对仪器分析实验薄层色谱进行详细介绍的文章。
薄层色谱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且易于操作的物质分离和鉴定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固定在薄层支持剂上的吸附剂对物质进行分离,通过比较样品与标准物质的色谱行为来进行鉴定。
薄层色谱实验的基本步骤如下:1.准备薄层板:薄层板通常由玻璃或铝质材料制成,其表面涂覆有吸附剂(常见的有硅胶、藤黄果酸等)。
准备薄层板时,首先需使用刮刀将吸附剂涂抹在板面上,待其干燥后即可使用。
2.准备样品:样品可以是单一化合物或混合物,根据待测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分离方式。
对于固态样品,通常需先进行溶解、萃取等预处理。
3.样品上样:将准备好的样品点滴于薄层板上,一般可使用微量移液管逐点滴于吸附剂上。
注意,每次滴液的量应尽量相同,以保证结果的可比性。
4.色谱开展:将装有样品的薄层板放置于色谱槽中,加入溶剂并封闭。
溶剂的选择应根据待测物质的极性特征进行,一般常用的有甲醇、二氯甲烷等。
溶剂的极性需根据样品的极性进行调整。
5.迁移与可视化:将色谱槽置于恒温槽内,通过升温、降温或恒温的方式进行迁移。
当样品迁移至一定距离后,取出薄层板并进行可视化。
常用的可视化方法有紫外灯照射、碘蒸气显色法等。
6.数据分析:根据样品与标准物质的色谱行为进行对比,进一步进行鉴定和分析。
可以通过Rf值计算、色谱图形态分析等方式进行。
仪器分析实验薄层色谱的优点在于其操作简便、快速、准确。
由于其样品用量少、试剂费用低等特点,常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食品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但其缺点在于分离度相对较低,不适用于样品数量过大或分离度要求较高的情况。
综上所述,仪器分析实验薄层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待测物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和色谱条件进行分析。
实验一 薄层色谱法
实验一薄层色谱法(TLC)一、实验目的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进而掌握色谱分离、纯化、定性、定量的理论基础,掌握TLC在农药残留分离中的定性应用二、实验原理1、TLC分离原理残留农药中各组分本身分子结构不同,极性、溶解度大小也不同,各组分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也就不同。
当展开剂流经吸附剂时,各组分会发生无数次的吸附—解吸附的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而吸附力强的组分则滞后,由于各组分之间的迁移速度不同而实现分离。
组分被分离后在TLC上的位置,常用比移值R f表示。
R f=原点至被测组分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2、TLC显色方法(1)紫外显色(2)显色剂(参考文献)➢通用型显色剂:碘熏、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磷钼酸等➢专属型显色剂:硝酸银、氯化铁、香草醛等三、实验试剂、材料薄层层析板(硅胶)、层析缸、点样毛细管、紫外分析仪、碘熏缸(自制碘熏)、乙酸乙酯、石油醚四、实验步骤1、取一薄层层析板,在距离上、下边缘0.5 cm处,用铅笔各画一水平直线,然后在下方直线上等距离标记三个点,作为原点。
(注意:标记点不要紧靠薄层板两侧,以防止产生边缘效应。
)2、用点样毛细管在标记的原点处,依次点入测试样品A、AB、B。
然后,紫外灯照射,观察各样品斑点的初始形态特征,并记录1。
(注意:毛细管不可混用;垂直点样,不可戳破硅胶薄层;点样斑点直径尽可能小,斑点之间不可交叉。
)3、层析缸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溶剂A,然后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待溶剂前端展开到薄层板上方直线以后,取出。
待溶剂挥发完全后,紫外灯照射,观察各样品斑点在薄层板上的迁移情况,并记录2。
(注意:层析缸中溶剂不可加入过多,溶剂面不可高于薄层板下方所画直线,以防止点样样品解吸附到溶剂中。
)4、将上述层析缸中的溶剂A更换为溶剂B,然后将溶剂已经挥发完全的薄层层析板放入,按照上述方法,待溶剂前端展开至薄层板上方直线后,取出。
紫外灯照射,观察各样品斑点迁移情况,并记录3。
实验---薄层色谱法
(3)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洗脱液调整至一定体积,在此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同时把样品斑点相应位置薄层吸附剂同样取下做空白对照。
比色法:选择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的比色反应测定化合物含量,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其它方法:极谱、库仑滴定、荧光测定等。
2 直接测定法:
(1) 目测法:样品经色谱分离后,直接观察所得斑点的大小和颜色的深浅,并与标准品在相同条件下展开所得到的一系列已知不同浓度的标准斑点相比较,而近似地判断样品中所测成分的含量。
薄层色谱法:
通常指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一种液相色谱法。即将固定相在玻璃、金属或塑料等光洁的表面上均匀地铺成薄层,试样点在薄层的一端,流动相借毛细作用流经固定相,使被分离的物质展开。
比移值(Rf)
Rf=原点至组分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流动前沿的距离
组分A的Rf=a/c
(2)双波长扫描:是采用两种不同波长的光束先后扫描所要测定的斑点,并记录下此两波长吸光度之差。
扫描轨迹:
直线扫描、锯齿状扫描、圆形扫描
双底展开槽
水平展开槽
4.展开方式:
(1)近水平展开:将点样后的薄层板下端浸入展开剂0.5cm,薄层上端垫高使薄层与水平成5-10o的角。
(2)上行展开:将点样后的薄层放在盛有展开剂的直立型的展开槽中,展开剂由薄层下端借毛细管作用上升至前沿。
(3)下行展开
极性较小的溶剂降低极性大的溶剂的洗脱能力,使Rf值降低。
中等极性的溶剂往往起着使极性相差较大溶剂混合均匀的作用。
在展开剂中加入少量酸、碱可以使某些极性物质斑点集中,提高分离度。
用粘度太大的溶剂时需要加入一种溶剂以降低展开剂的粘度,加快展开速度。
(四)点样: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引言: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薄层)和流动相(溶剂)之间的分配和移动差异,实现对混合物中化合物的分离。
本实验旨在通过薄层色谱法对某种未知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
实验材料和仪器:- 薄层色谱板- 未知化合物溶液- 标准溶液- 液相色谱仪- 显色剂- 注射器- 色谱柱- 移液枪实验步骤:1. 准备薄层色谱板:将薄层色谱板剪成适当大小,并在底部标记出起点线。
2. 准备样品:将未知化合物溶液和标准溶液分别用注射器吸取,滴在薄层色谱板的起点线上。
3. 开展色谱:将薄层色谱板放入液相色谱仪中,选择适当的流动相,启动仪器,使流动相在薄层色谱板上上升。
4. 观察色谱带:当流动相上升到适当高度时,取出薄层色谱板,用显色剂喷洒在上面,观察出现的色谱带。
5. 计算Rf值:测量色谱带的迁移距离和起点线至色谱带的距离,计算出Rf值。
6. 鉴定未知化合物:将未知化合物的Rf值与标准溶液的Rf值进行对比,确定未知化合物的成分。
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地进行了薄层色谱法的分离和鉴定。
观察色谱带后发现,未知化合物在薄层色谱板上呈现为多个色谱带,而标准溶液只出现一个色谱带。
通过计算Rf值,我们发现未知化合物的Rf值与标准溶液中某一化合物的Rf值相近,推测未知化合物可能含有该化合物。
然而,由于薄层色谱法的分离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流动相的选择、色谱板的质量等,因此我们的推测仍需进一步确认。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流动相和色谱板,以提高分离效果和鉴定准确性。
结论:薄层色谱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方法。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利用薄层色谱法对某种未知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初步推测其成分。
然而,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并进行更多的验证实验。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1. 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
2. 熟悉薄层色谱的操作步骤。
3. 学会利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
二、实验原理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简称TLC)是一种用于分离和鉴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层析技术。
其原理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吸附剂)和流动相(展开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
当混合物在薄层板上展开时,各组分会在板上形成不同的斑点,从而实现分离。
在薄层色谱中,固定相通常为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或纤维素。
展开剂则是一种液体或气体,用于携带混合物在固定相上移动。
当展开剂流过固定相时,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会发生吸附、解吸和再分配的过程,导致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上的移动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 薄层板(硅胶板)- 展开剂(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 层析缸- 毛细管- 点样器- 显色剂(如紫外灯、碘蒸气)2. 药品:- 有机混合物样品(如苯、甲苯、乙苯等)- 吸附剂(硅胶)- 溶剂(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1. 薄层板的制备:- 称取适量的硅胶,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 将混合物均匀涂布在玻璃板上,厚度约为0.2-0.3mm。
- 将涂布好的玻璃板在105℃下烘烤1小时,取出备用。
2. 点样:- 用毛细管吸取少量样品,在薄层板下端约2cm处轻轻点样。
- 点样后,用铅笔在点样位置画一个圈作为原点。
3. 展开剂的选择与制备:- 根据待分离混合物的极性,选择合适的展开剂。
- 将展开剂倒入层析缸中,液面高度约为1-2cm。
4. 展开与显色:- 将薄层板放入层析缸中,盖好盖子。
- 待展开剂上升到薄层板顶部时,取出薄层板,晾干。
- 用紫外灯或碘蒸气对薄层板进行显色,观察各组分在薄层板上的位置。
5. 结果分析:- 计算各组分在薄层板上的比移值(Rf值)。
- 比较不同样品的Rf值,鉴定各组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薄层色谱图:- 从薄层色谱图上可以看出,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在薄层板上形成了不同的斑点,实现了分离。
薄层色谱法实验
薄层色谱法实验1参考文献ChP-2020版通则0502 薄层色谱法定义: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标准物质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
2准备工作2.1仪器与材料2.1.1薄层板2.1.1.1分类固定相中可加入黏合剂、荧光剂。
硅胶薄层板常用的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
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可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分离的要求,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
图2-1-1-1 薄层板分类2.1.1.2薄层板要求1)固定相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粒径为10~40μm。
2)玻板应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
图2-1-2-1 薄层硅胶板2.1.2点样器一般釆用微升毛细管或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材。
图2-2-1 全自动点样仪2.1.3展开容器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
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槽。
图2-1-3-1 高硼硅玻璃层析缸(左侧双槽,右侧单槽)2.1.4显色装置1)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2)浸渍显色可用专用玻璃器械或用适宜的展开缸代用;3)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图2-4-1 三角薄层喷瓶2.1.5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254nm及365nm紫外光光源及相应的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图像用。
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图2-5-1 BiostepDD70薄层色谱成像系统2.1.6薄层色谱扫描仪系指用一定波长的光对薄层板上有吸收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谱图和积分数据用于物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仪器。
图2-1-6-1 薄层色谱扫描仪2.2溶剂1)使用的溶剂必须是“分析纯”或“色谱纯”;2)溶剂组成采用体积量比(如正丁醇-冰乙酸-水= 4:1:1,V/V/V),或者绝对量(如18ml甲苯+2ml甲醇)。
实验五薄层色谱实验
实验五薄层色谱实验引言:薄层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将待分离物质溶解在溶剂中后,在薄层厚度为0.1-0.25mm的固体载体上,通过毛细管效应将溶液涂布在载体上。
再将载体放置在一个合适的溶剂系统中,待分离物质在溶剂的迁移作用下,以不同的速率向上迁移,从而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
本实验旨在通过薄层色谱的方法,对香蕉中的颜色素进行分离和鉴定。
一、实验概述:1.实验目的:通过薄层色谱技术对香蕉中的色素进行分离和鉴定。
2.实验原理:薄层色谱是一种基于分区原理的分离方法。
在薄层色谱中,用作固定相的是一层吸附性固体粉末,称为薄层板。
待检样品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在薄层板上均匀地涂布应检样品,使之成为一薄层,然后静置至溶剂上升达到适当高度时即可停止,此时发现薄层中一些组分会分散到不同距离的高度,这些高度为色谱层的前移距离。
3.实验流程:准备薄层色谱管、样品溶液、色谱板;在洁净的台面上,涂布样品液;将涂布后的色谱板放入稳定的溶液中,并封闭色谱管;观察色谱层的迁移并记录数据;取出色谱板,用紫外灯照射,根据荧光的强弱进行色谱斑点的标记,然后标明Rf值和颜色;将标记的色谱板剪去要检测的那一部分,用70%乙醇溶液溶解,将溶液取出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器材:薄层色谱管、样品溶液、色谱板、封闭薄层色谱管的胶漆、紫外灯、高效液相色谱仪;2.试剂:香蕉样品、无色溶剂等。
三、实验步骤:1.提取香蕉中的色素:将香蕉皮剥离并混合研磨,用无色溶剂提取其中的色素。
2.准备薄层色谱管:将薄层色谱管固定在台面上,在薄层管的两侧涂上一层胶漆,使之封闭。
3.涂布色谱板:在色谱板上均匀地涂布样品溶液,使之成为一薄层。
4.将涂布后的色谱板放入薄层色谱管中:将涂布后的色谱板轻轻滑入固定的薄层色谱管中,然后用胶漆封闭管口。
5.观察色谱层的迁移并记录数据:将封闭的薄层色谱管放置悬挂在一个含适量溶剂的烧杯中,观察色谱层的迁移情况并记录。
实验-薄层色谱法
硅胶含水量 (%)
0
3
5
8
15
10
25
15
38
11
洗脱剂(流动相):
也称展开剂,在色谱过程中起到将吸附 在固定相上旳样品洗脱旳作用。
乙酸>吡啶>水>醇类(甲醇>乙醇>正丙醇)>丙酮> 乙酸乙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甲苯>环己烷>正 己烷>石油醚
* 从前到后-洗脱能力降低。
2023/12/ 12
2023/12/2
9
吸附色谱三要素-吸附剂
⑵ 硅胶silica gel 它旳吸附性起源于 硅胶氧原子上未成键 旳电子对和能够形成 氢键旳羟基。羟基有 结合型(Ⅰ)、活性 型(Ⅱ)和游离型 (Ⅲ)三种
2023/12/2
10
吸附色谱三要素-吸附剂
活性
Ⅰ Ⅱ Ⅲ Ⅳ Ⅴ
2023/12/2
氧化铝含水 量(%)
2023/12/ 28
三、思索题
1. 展开剂旳高度超出点样线,对薄层色谱有什么 影响?
2. 怎样利用Rf值来鉴定化合物? 3. 为何极性大旳组分要用极性较大旳溶剂洗脱?
2023/12/ 29
试样:
在给定旳条件下,各个成份旳分离情况, 与被分离物质旳构造和性质有关,对极性吸附 剂而言,被分离物质旳极性越大,两者吸附作 用也越强。具有极性基团旳化合物,其吸附能 力按下列顺序增长:
Cl, Br, I < C=C < OCH3 < CO2R < C=O , CHO < -SH- < -NH2 < -OH < -CO2H
梯度展开— 混合物性质差别较大时,一种流 动相不能有效分离时,可采用不同溶剂依次展开不 同距离。
实验三 薄层色谱
实验三薄层色谱一.实验目的要求1.学习薄层色谱分离原理及方法。
2.学习薄层色谱的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手工涂布、薄板活化、点样、展开、显色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薄层色谱属于固—液吸附色谱。
样品在涂在玻璃板上的吸附剂(固定相)和溶剂(移动相,又称展开剂)之间进行分离。
由于各种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各不相同,在展开剂上移时,它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解吸,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比移值(Rf值):是表示色谱图上斑点位置的一个数值,他可用下式计算:Rf=a/b。
图3—1 色谱中斑点位置鉴定图3—2直立式展开式中:a—溶质的最高浓度中心至样点中心的距离;b—溶剂前沿至样点中心的距离。
良好的分离,Rf值应在0.15~0.75之间,否则应该调换展开剂重新展开。
三.实验步骤1.吸附剂薄层色谱的吸附剂最常用的是硅胶和氧化铝,其颗粒大小一般为260目以上。
颗粒太大,展开时速度快,分离效果不好;反之,颗粒太小,溶剂移动太慢,斑点不集中,效果也不理想。
吸附剂的活性与其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越低,活性越高。
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与分子极性有关,分子越强,吸附能力越大。
国产硅胶:硅胶G、硅胶H&硅胶F254,后者使用之后可在紫外灯下观察,有机化合物在亮的荧光板上盛暗色斑点。
硅胶常用于湿法铺层。
本实验用硅胶G2.展开剂选择薄层色谱展开剂的选择,主要根据样品中各组分的极性、溶剂对于样品中各组分溶解度等因素来考虑。
展开剂的极性越大,对化合物的洗脱力也越大。
选择展开剂时,除参照资料提供的溶剂极性来选择外,更多地采用试验的方法,在一块薄层板上进行试验:①若所选展开剂使混合物中所有的组分点都移到了溶剂前沿,此溶剂的极性过强;②若所选展开剂几乎不能使混合物中的组分点移动,留在了原点上,此溶剂的极性过弱。
当一种溶剂不能很好地展开各组分时,常选择用混合溶剂作为展开剂。
先用一种极性较小的溶剂为基础溶剂展开混合物,若展开不好,用极性较大的溶剂与前一溶剂混合,调整极性,再次试验,直到选出合适的展开剂组合。
实验六薄层色谱层析
实验六薄层色谱层析薄层色谱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它基于样品成分在薄层吸附剂上的不同亲和性或化学性质而实现成分分离的方法。
本实验将介绍薄层色谱层析的原理、仪器和实验步骤,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应用。
一、实验原理:薄层色谱层析是基于组分在吸附剂上的不同亲和性或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和分离的方法。
子实验有:1.吸附剂的选择:薄层色谱中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和硅胶酸铝等,吸附剂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特性和分离效果进行选择;2.样品预处理:对于复杂样品,需要进行前处理,如萃取、稀释等;3.薄层层析板的准备:在净化薄层层析板前,需先将其加热至100℃,使其达到无水状态。
然后使用吸管和吸头,将层析剂吸入薄层层析板中,在线风干;4.样品施加:将样品溶液利用微量注射器施加到薄层层析板的起点上,薄层层析板吸附剂将对样品进行分离和吸附;5.染色显示:分离完毕后,将层析板进行染色显示,一般使用碘化铋溶液或紫外灯照射来显示分离的斑点。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1.仪器:薄层层析仪、紫外灯、显微镜;2.试剂:碘化铋溶液,色谱纸,吸附剂(如硅胶)。
三、实验步骤:1.准备薄层层析板:将薄层层析板加热至100℃,然后加入层析剂,使其自然风干;2.样品制备:将待分析的样品加入适当的溶剂中,进行溶解或萃取,并将其稀释至合适的浓度;3.样品施加:利用微量注射器将样品施加到薄层层析板的起点上,注意施加的体积和位置;4.层析:将施加样品的薄层层析板放入薄层层析仪中,选择适当的展开液(移动相)和展开方式进行层析,直到移动相前行至一定距离;5.染色显示:将层析板取出,利用碘化铋溶液进行染色,或者使用紫外灯照射,观察并记录分离的斑点;6.斑点的分析:利用显微镜或量角器等工具测量斑点的Rf值(萃取率),并与已知物质进行对比。
四、实验注意事项:1.样品的制备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避免样品净化不彻底或含有杂质的情况;2.施加样品时,注意体积的控制和位置的准确性,避免影响实验结果;3.展开液的选择应根据实验要求,并注意展开液的移动速度,避免太快或太慢导致分离不完整;4.染色显示时,应注意控制染色时间,避免过度染色或染色不足;5.斑点的测量应准确,避免测量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有机化学实验九 薄层色谱
实验九薄层色谱一.实验目的:1. 学习薄层层析的基本原理和分离鉴别有机化合物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重点和难点:1.学习薄层色谱法的原理及方法。
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学时:4学时三.实验装置和药品:主要实验仪器:4块显微载玻片50mL烧杯分液漏斗布氏漏斗研钵烘箱吸管玻璃板点样毛细管、大头针、直尺、玻棒无水硫酸钠主要化学试剂:95%乙醇石油醚(60-900C)丙酮乙酸乙酯菠菜叶0.5%羧甲基纡维素钠(CMC)水溶液硅胶G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学时:4学时四.实验装置图:五.实验原理: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缩写TLC)薄层色谱又叫薄板层析,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属固-液吸附色谱,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加大,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
此外,薄层色谱法还可用来跟踪有机反应及进行柱色谱之前的一种“预试”。
薄层层析法是一种微量快速的分析分离方法。
它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等优点。
薄层层析的原理和柱层析一样,属于固一液吸附层析的类型。
通常是把吸附剂放在玻璃板上成为一个薄层,是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实验时,把要分离的混合物滴在薄层析的一端,用适当的溶剂展开,当溶剂流经吸附剂时,由于各物质被吸附的强弱不同,就以不同的速率随着溶剂移动。
展开一定时间后,让溶剂停止流动,混合物中各组分就停留在薄层析上显示出一个个色斑的色谱图。
若各组分无色,可喷洒一定的显色剂使之显色。
它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开。
它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
实验五-薄层色谱实验
六、思考题
1.如何利用Rf值来鉴定化合物? 2.薄层色谱法点样应注意些什么? 3.常用的薄层色谱的显色剂是什么?
性顺序为: 乙烷<二硫化碳<苯<四氯化碳<二氯甲烷<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丙醇<甲 醇<水
6、显色
•被分离物质如果是有色组分,展开后薄层色谱板上即呈 现出有色斑点。 •如果化合物本身无色,则可用碘蒸气熏的方法显色。还 可使用腐蚀性的显色剂如浓硫酸、浓盐酸和浓磷酸等。 •对于含有荧光剂的薄层板在紫外光下观察,展开后的有 机化合物在亮的荧光背景上呈暗色斑点。
5、展开
薄层色谱的展开,需要在密闭 容器中进行。在层析缸中加入 配好的展开溶剂,使其高度不 超过1cm。将点好的薄层板小心 放入层析缸中,点样一端朝下, 浸入展开剂中。盖好瓶盖,观 察展开剂前沿上升到一定高度 时取出,尽快在板上标上展开 剂前沿位置。
晾干,观察斑点位置,计算Rf值。 在特定的色谱系统中,化合物 的Rf值是一定的,比较未知物 和标准物的Rf值能够作为鉴定 未知物的依据。
活化后的薄层板放在干燥器内保存待用。
4、点样
•先用铅笔在距薄层板一端 1cm处轻轻划一横线作为 起始线,然后用毛细管吸 取样品,在起始线上小心点样, 斑点直径一般不超过2mm。
•若因样品溶液太稀,可重复点样,但应待前次点样的溶 剂挥发后方可重新点样,以防样点过大,造成拖尾、扩散 等现象,而影响分离效果。若在同一板上点几个样,样点 间距离应为1。 •点样要轻,不可刺破薄层。
实验五 薄层色谱实验
一、实验目的
• 1、掌握薄层色谱的操作技术。 • 2、了解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
1、原理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 T 的吸附剂(固定相)和溶剂(移动相)之间进行分离。 由于各种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各不相同,在展开剂上移时 ,它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解吸,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薄层色谱实验
薄层色谱实验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薄层色谱(TCL)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薄层色谱操作技巧2、了解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二、实验原理1、原理薄层色谱是一种微量分析的分离过程,它将样品点在以玻璃板或铝、塑料等片材为载体的多孔吸附剂薄层的固定相上,利用流动相在特定的展开室中将混合物中的组份推移到不同距离处,在色谱展开整个过程中,样品的成份受到正反不同的力的作用。
(1)流动相利用毛细管力带着样品穿过固定相。
(2)样品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是指组份在移行过程中由于偶极-(诱导)-偶极相互作用,氢键和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延缓、吸附、分散、离子交换和络合等分离机理。
由于样品组份与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程度不同,整个毛细管流动过程中分离运动都在进行。
基于这点,TLC系统(流动相和固定相)必须与样品很好地匹配。
用显色试剂处理,许多组份可在日光或紫外灯光下检视。
色谱可用肉眼或使用光密度计和照相机记录或影像系统方法来评价。
2、薄层色谱的用途1)化合物的定性检验通过与已知标准物对比的方法进行未知物的鉴定。
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纯化合物在薄层色谱中呈现一定的移动距离,称比移值(R f值)。
利用薄层色谱法可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两种性质相似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种物质。
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大小,酸碱度、活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挥发度等。
所以要获得比移值重现性就比较困难。
为此,在测定某一式样时,最好用对照品和样品同时对照进行。
d2d12)快速分离少量物质(几到几十u g,甚至)3)跟踪反应进程,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4)化合物纯度的检验(只出现一个斑点,且无脱尾现象,为纯物质)3、主要操作步骤薄层板的制备;薄层板的活化;薄层板色谱展开;薄层色谱显色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层色谱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薄层色谱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1、原理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常用TLC 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
样品在薄层板上的吸附剂(固定相)和溶剂(移动相)
之间进行分离。
由于各种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各不相同,在展开剂上移时,它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解吸,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薄层色谱的用途:
1)化合物的定性检验。
(通过与已知标准物对比的方法进行未知物的鉴定)在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纯碎的化合物在薄层色谱中呈现一定的移动距
离,称比移值(Rf 值),所以利用薄层色谱法可以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两种性质相似的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物质。
但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大小,酸碱性,活性等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
挥发性等。
所以,要获得重现的比移值就比较困难。
为此,在测定某一试样时,最好用已知样品进行对照。
溶质最高浓度中心至原点中心的距离
R
f
溶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距离
2、快速分离少量物质。
(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 μg)
3、跟踪反应进程。
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
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4、化合物纯度的检验(只出现一个斑点,且无拖尾现象,为纯物质。
)
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
分析的物质。
三、实验装置
薄层板在不同的层析缸中展开的方式
四、实验操作步骤:
1、吸附剂的选择
薄层色谱的吸附剂最常用的是氧化铝和硅胶。
1)、硅胶:
“ 硅胶H”—不含粘合剂;
“ 硅胶G”—含煅石膏粘合剂;
其颗粒大小一般为260 目以上。
颗粒太大,展开剂移动速度快,分离效
果不好;反之,颗粒太小,溶剂移动太慢,斑点不集中,效果也不理想。
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具有较大极性的化合物吸附较
强,因而R f 值较小。
酸和碱> 醇、胺、硫醇> 酯、醛、酮> 芳香族化合物> 卤代物、醚> 烯> 饱和烃
本实验选择的吸附剂为薄层色谱用硅胶G。
2、薄层板的制备(湿板的制备)
薄层板制备的好坏直接影响色谱的结果。
薄层应尽量均匀且厚度要固定。
否则,在展开时前沿不齐,色谱结果也不易重复。
在烧杯中放入2g 硅胶G,加入5—6ml 0.5% 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调成糊状。
将配制好的浆料倾注到清洁干燥的载玻片上,拿在手中轻轻的左右摇晃,使其表面均匀平滑,在室温下晾干后进行活化。
本实验用此法制备薄层板 4 片。
3、薄层板的活化
将涂布好的薄层板置于室温凉干后,放在烘箱内加热活化,活化条件根据需要而定。
硅胶板一般在烘箱中渐渐升温,维持105 —110 ℃活化30min 。
氧化铝板在200 ℃烘4h 可得到活性为Ⅱ级的薄板,在150 —160 ℃烘4h 可得活性为Ⅲ—Ⅳ级的薄板。
活化后的薄层板放在干燥器内保存待用。
4、点样
先用铅笔在距薄层板一端1cm 处轻轻划一横线作为起始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品,在起始线上小心点样,斑点直径一般不超过2mm 。
若因样品溶液太稀,可重复点样,但应待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新点样,以防样点过大,造成拖尾、扩散等现象,而影响分离效果。
若在同一板上点几个样,样
点间距离应为1。
点样要轻,不可刺破薄层。
5、展开
薄层色谱的展开,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为使溶剂蒸气迅速达到平衡,
可在展开槽内衬一滤纸。
在层析缸中加入配好的展开溶剂,使其高度不超过
1cm 。
将点好的薄层板小心放入层析缸中,点样一端朝下,浸入展开剂中。
盖好瓶盖,观察展开剂前沿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取出,尽快在板上标上展开剂前沿位置。
晾干,观察斑点位置,计算Rf 值。
6、显色
被分离物质如果是有色组分,展开后薄层色谱板上即呈现出有色斑点。
如果化合物本身无色,则可用碘蒸气熏的方法显色。
还可使用腐蚀性的显色剂如浓硫酸、浓盐酸和浓磷酸等。
对于含有荧光剂的薄层板在紫外光下观察,展开后的有机化合物在亮的荧光背景上呈暗色斑点。
本实验样品本身具有颜色,不必在荧光灯下观察。
五、实验内容:
1、检验甲基橙的纯度。
(通过与已知标准物对比的方法检验物质是否纯净)
实验样品:甲基橙粗品(自制)、甲基橙纯品。
溶剂:乙醇:水=1:1
展开剂:丁醇:乙醇:水=10:1:1
2、混合物的分离
实验样品:圆珠笔芯油
溶剂:95% 乙醇
展开剂:丁醇:乙醇:水=9:3:1(体积比)
3、1% 偶氮苯、1% 间硝基苯胺、荧光黄(95% 乙醇, 1mg/1ml) 、次甲基蓝、环己烷: 乙酸9:1
五、实验关键步骤:
1 、载玻片应干净且不被手污染,吸附剂在玻片上应均匀平整。
2 、点样不能戳破薄层板面,各样点间距1—1.5cm ,样点直径应不超过2mm 。
3 、展开时,不要让展开剂前沿上升至底线。
否则,无法确定展开剂上升
高度,即无法求得Rf 值和准确判断粗产物中各组分在薄层板上的相对位置。
六、思考题
1、如何利用Rf 值来鉴定化合物?
2、薄层色谱法点样应注意些什么?
3、常用的薄层色谱的显色剂是什么?
七、习题:
1 、实验报告
2 、思考题
预习:有机未知物的鉴定(2)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