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押题猜想 分封制和宗法制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宗法制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

宗法制分封制和中心集权制1、宗法制与分封制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效力宗法制就是宗族法规,属于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将权力的继承用嫡长子继承的形式确定下来,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宗法制度下的等级尊卑观念特别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
它以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防止了内部纷争,强化了西周的王权。
由此可见,宗法制度通过血缘关系,建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安排与继承制度,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从而把“国”和“家”亲密地结合起来,与世袭制、分封制共同构成了西周政治制度的主体。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限制,扩大了统治的区域,起到了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本身的局限性日益显露:诸侯驾驭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其实力的渐渐扩大,最终导致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分裂的后果。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详细表现形式,两者紧密结合,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化中心限制实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2、退出历史舞台的缘由①各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周王与地方诸侯王之间的血缘关系越来越疏远,依靠血缘亲疏关系实施的分封制越来越难于推行。
②井田制的破坏,使分封制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③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诸侯国力力的发展,各诸侯国对土地和人口的争夺日趋激烈,周王与诸侯王之间的联系纽带丢失。
④世袭制的更替方式,使得贵族们享有“世卿世禄”的特权,弱化了进取心,不能适应时代改变和发展的须要。
3、宗法制、分封制与礼乐制度的关系宗法制、分封制与礼乐制度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了西周政局的稳定。
【高考总复习】考点分封制和宗法制

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
列哪一种制度(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
1.史书中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所反 映的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
B.实行分封制
C.行省制度的确立
D.郡县制的实行
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3.《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 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 之。”有关这段历史材料反映的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
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居多 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 配合,团结同姓贵族 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 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先代贵 族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④
6.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 ,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了周朝的统治。造成这 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发展
B.生产关系的
C.诸侯地位的变化
D.井田制的兴衰
7.西周统治者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出发点是( )
A.保证王权平稳过渡
B.巩固中央集权
C.维护国家的统一
D.确立等级制度
8.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 )
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
C.单一的血缘关系 政治隶属关系
D.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
3.诸侯权利:拥有对封地的直接管 (3)大小宗关系具有相对性; 辖权,可以对下属进行再分封。 (4)血缘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高中历史(1)考点汇系列考点3.1 分封制与宗法制 含解析

精讲考点汇总表题号考点难度星级命题可能1分封制与宗法制★★★★○○○○○8三省六部制★★★○○○25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7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33雅典民主政治★★★○○○○38选官制度★★★○○○【原题再现】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实质上说明了A。
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B。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 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D. 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答案】B分封制与宗法制★★★★○○○○○1、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的封国制度。
(2)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3)特点:①规定了周王与诸侯间的权利和义务,“土地和人民”“义务"是周天子和诸侯的纽带;②受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③分封对象多元化;④层层分封。
(4)作用:①通过分封制,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各封国与周王室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③西周贵州集团形成了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5)遭到破坏:①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势力的衰微和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名存实亡;②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被县制取代。
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主要特点: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为大宗,拥有继承权;②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③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3)作用:①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的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本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强化王权,从而实现国和家一体化;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甚至延续到今天.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
高考历史重难点纠错笔记汇总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易错点1 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理解不到位商周之际,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还须防止被征服者的反抗,因而周在推翻殷商之后,不可能建立领土国家,以直接统治所有被征服地区。
这说明西周A.实行分封制旨在防范叛乱B.采取地方分权是形势使然C.确立宗法制度有其社会基础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错解】A或C【错因分析】本题错选的原因是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理解片面。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
为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并规定了诸侯享有的权力和对周王应尽的义务。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它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
其将权力继承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解决贵族间的矛盾,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权力继承问题而发生内乱。
A项对分封制实行的主要目的认识片面,C项混淆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概念,因而出现粗选。
【正解】B【解题思路】材料表明周在推翻商朝以后,由于交通不便等因素,只能实施分封制间接控制被征服地区。
故选B。
A项说法片面,排除;材料说的是分封制,不是宗法制,排除C;分封制体现的是地方分权原则,排除D。
一、西周的分封制是周天子“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的奴隶社会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也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1.特点:分封对象的多样性,主要有同姓王室,异姓功臣,先代帝王后裔,以同姓子弟为主体;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土地和人民是分封的主要内容;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2.影响:要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其积极方面是通过分封制,强化了中央控制地方的能力,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消极方面则是,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随着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破坏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说明了此时的分封制已经不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
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和宗法制——201 4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 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
3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秦王 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高考练兵】一、选择题1.史书中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所反映的是( A. C.2. A. C. 封建制度的确立 行省制度的确立 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B.实行分圭寸制 D.郡县制的实行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D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 A. 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 世袭制 郡县制 C.4.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分封土地 B C.扩展疆域DB .分封制 D .宗法制.分圭寸爵位 .规定义务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的是()①缴纳田租②镇守疆土③派兵作战述职A.①B .②C.②③6. 《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 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有关这段历史材料反映的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B .世代诸侯需由中央任命,④朝觐D.③④则削A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国拱卫中央C .东周时期这项制度随井田制的瓦解而崩溃 是分离的7 . 是(A .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 ) 分封制B .宗法制) 诸侯D .这项制度下土地的所有者与使用者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D.三公九卿制)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先代贵族C.③④C •郡县制 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 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居多姓贵族 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A.①②B.①②④D .④9•《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材料最相关的应当是)A. 宗法制 C.井田制①在政治上体现为分封制 ②周王的嫡长子与分封的众子在亲缘上是君臣关系③A.①②③④ B .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19.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 “一本所 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高考必备)

高中历史考点狂背(高考必备)政治史部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年(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较大独立权)②分封制的作用: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消极: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 韩赵魏楚燕齐(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三公互相牵制,维护皇权)(3)郡县制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无封地有俸禄不世袭。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加强对地方管理,巩固中央集权制。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此时分封制阻碍社会进步)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2)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提高行政效率;互相监督合作又牵制,加强皇权;制度创新。
(3)元朝的行省制度影响按区域划分,加强地方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高考历史复习: 分封制、宗法制-备战2018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

秘籍01 分封制、宗法制(2018年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第二次联考)有史料曰:“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由此可见该制度A .有利于嫡长子继承制度的确立B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C .使土地、政权和血缘有效结合D .扩大了国家的疆域 【参考答案】C1.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西周实行王位世袭制和以王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走向崩溃,郡县制出现。
(2)宗法制为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等方面的继承问题,西周实行宗法制,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崩溃,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2.分析有关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材料题家族等级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核心内容方面是嫡长子继承制1.据记载:公元前892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
“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
”这反映出当时A.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B.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C.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D.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2.1976年,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其中著名的史墙盘有铭文曰:“宪圣成王,左右绶刚鲧,用肇彻周邦,渊哲康王,勔尹亿疆。
”与铭文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别子为祖,继别为宗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封建亲戚,以藩屏周D.祖宗圣人,百世不迁3.西周时,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代理人,并非拥有独立主权的诸侯接受周王授权而进行代理统治。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西周是主权统一的国家B.西周没有出现最高统治权威C.诸侯在封国内独立实行统治D.分封体制以宗法血缘为基础4.礼源于原始初民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和生活禁忌,夏商时期发展较完备,“礼,履也,所以事神而致福也”;周公“因于殷礼,所损差”,创立周礼,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框架。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区别与联系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①目的不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宗法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权力继承的规范有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②内容不同:分封制下,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重要的诸侯国有燕、鲁、宋等。
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为大宗,庶子进行分封,为小宗。
③作用不同:分封制通过分封诸侯以加强中央和地方的政治联系,进而强化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宗法制形成了森严的宗法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强化了王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④结果不同:分封制下,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边疆的开发,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而宗法制在以后的封建社会仍是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在封建社会继续传承,到今天在民间还有影响。
(2)联系两者的关系: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具体体现。
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周天子世代以嫡长子世袭相传,其他诸子由周天子分封到各地,成为一方的诸侯。
在各诸侯领地内,除诸侯由嫡长子继承外,还再分封其余各子为卿大夫,卿大夫再依次分封。
如此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可见,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纽带。
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01 分封制与宗法制【带答案解析】

易错易混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错因归纳: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二者的侧重点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1.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
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亲属称谓”“落叶归根”“追根认祖”“重男轻女”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宗法制的关联;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觐述职”“等级森严”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分封制的关联。
真题突破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答案】A2.(2018.4·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解析】官僚体制开始于秦朝,周实行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B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B项错误;垂直管理地方形式开始于秦朝郡县制,周实行地方分权,故C项错误;分封对象包括“昆弟甥舅”,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故D项正确。
2010年高考历史:易混易错点解析(二)

2010高考---易混易错点解析(二)1、宗法制与分封制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用来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制度。
分封制是分封诸侯的制度,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本质上是氏族社会权力和财产的继承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核心。
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可以说,分封制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宗法制则以特定的宗族传统观念使这个等级秩序得到巩固。
它们为维护统治,巩固统治者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2、“封建专制”与“封建制度”“封建专制”不是“封建制度”,它专指封建社会的个人独裁统治,不等同于“封建君主专制”。
无论是封建社会的皇帝、国王、大臣,还是西欧封建社会后期某些城市共和国的独裁者,都属于“封建专制”统治的实行者。
“封建制度”也不是“封建土地制度”,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制度等。
封建制度在我国确立于战国时期。
3、“专制制度”与“君主专制”“专制制度”不等同于“君主专制”。
“专制制度”指的是一切个人独裁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实行的都是专制制度;“君主专制”专指有君主称号的人(皇帝、国王等)的专制主义统治,我国的商周、秦及以后的封建王朝的统治都属于“君主专制”统治。
4、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5、封建主义与地主阶级、人民大众与农民阶级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在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这对矛盾中,“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阶级内涵有了新的变化。
“人民大众”不单指农民阶级,还包括近代新生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封建主义”不只包括地主阶级,还包括各种封建半封建的反动势力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他们都是民主革命的对象。
6、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出现两种结局的原因分析(以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为例)7、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背景不同:当今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而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下被动进行的。
广东省2024高考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用书含解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纲展示考情回顾备考指南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024年:礼乐制、分封制;2024年:分封制;2024年:西周分封制的特点;2024年:西周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和自秦以来的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构成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题。
这一部分的学问是近几年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重点。
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经过从汉至元的发展和完善,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秦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2024年:皇帝制度;2024年:秦朝都城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化2024年:科举制;2024年:汉代加强中心集权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024年:军机处的设立;2024年:军机处的设立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2)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权利义务:授予诸侯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诸侯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③等级关系: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3)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冲突。
(2)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学考真题对练]1.(2024·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史记·周本纪》记载:“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这反映了西周实行( ) A.礼乐制度B.分封制C.郡县制度D.宗法制B[题干中“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大禹之后于杞”,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其分封的对象之一就是古代帝王的后代,故B项正确;礼乐制度是维护统治阶级日常行为规范和仪式的制度,故A项错误;秦朝时期起先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故C项错误;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故D项错误。
考点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①仲雍、③召公同为王族,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
答案:C
16.(2010·南阳调考)对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表述最准确、 最完整的是( )
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 C.上下级关系 D.既有家族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宗法制里大宗与小宗之间关 系的理解,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有血缘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 系。 答案:D
④其强调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加 深了中国人重男轻女的思想。 ⑤宗法制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滋 长“任人唯亲”,约束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
巧记宗法制
一个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 三个形式: 家谱,宗祠,族规
视角一 追踪社会热点 宗法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宗法制对当今社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 民间的修“家谱”,“尊宗敬祖”,“认祖归 宗”,人们重视亲情、团聚等社会现象。探究宗法 制对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的影响可作为命题的 主要立意。
何 氏 宗 祠
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 连战偕家人在祖籍地福建省漳州市龙海 市马崎村,举行祭祖仪式并祭扫祖墓。
5.分封内容 :土地、人口、物资和武装
6.诸侯权利 :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7.诸侯义务 :(政治上) 服从政令;定期朝觐; (经济上) 纳贡
(军事上) 守疆、作战;
8.最初分封诸侯国 : 鲁、齐、燕、卫、宋、晋
考点梳理一 分封制P6
9.特点 :①分封对象多元化;层层分封,特级森严 ②体现古代政治家天下的特点。 ③受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01 未能把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充分理解。
1.周桓王在位时(前720年—前697年),将王朝大权交给歌公,免去了郑庄公左卿士的职务。
郑庄公随即派人将王室的庄稼割走,后来也不再朝见天子。
这一现象说明()A.宗法制度开始瓦解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井田制度走向崩溃D.等级制度基本消失【答案】B【解析】依据周桓王在位时间可判定此时为春秋时期,郑庄公公然对抗周天子,说明分封制度遭到破坏,故选B项;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以及权力的继承等,题干涉及的是天子和诸侯的政治隶属关系动摇,排除A项;井田制被破坏涉及土地可以买卖流转,公田荒废,题干未提及这一层,排除C项;等级制度在春秋时期还存在着,排除D项。
2.据记载,周平王(公元前770—前720年)时,王室与郑国互不信任,相互交换质子;后来周桓王上台,起用虢公,剥夺郑伯的权力,郑伯派人割了王室洛邑的庄稼。
这说明当时()A.等级制度的丧失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土地制度的崩溃D.宗法制度开始瓦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王室与郑国交换质子,互不信任,后来王室与郑国交恶,由此可以看出王室与诸侯关系恶化,分封制破坏,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等级制度衰落,而不是丧失,排除A项;材料强调王权与诸侯之间权力的对抗,没有提到井田制,排除C 项;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标志是嫡长子继承制,主要用于权力与财产的继承,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
02对宗法制理解不到位1.《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
”但到了殷商后期,“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反映出A。
王位继承方式的改变B。
禅让制度的深远影响C.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D.废长立幼陋习的开始【答案】A【解析】根据《史记》记载商代中丁“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到了商朝后期,微子启和纣王之间,最后定为继承人的不是年长的庶子,而是年幼的嫡子,嫡长子继承制出现,可知材料反映了商代王位继承方式的探索和调整过程,A项正确;材料与选贤举能的禅让制无关,B项错误;《殷本纪》的这段记载反映了王位一直在王族内部进行,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本质未变,C项错误;从变化的结果来看,这种“以贵不以长”的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不是陋习,D项错误。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命题猜想)-2016年高考历史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原卷版)

【考向解读】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命题热点突破一】宗法制和分封制1.宗法制(1)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3)内容:按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
(4)作用:①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
②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
(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
(4)作用:①周王室与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
(5)瓦解:春秋时遭破坏,战国时各国推行县制,秦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
例1、[2015·江苏高考]《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变式探究】[2014·广东高考]“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在高考中,分封制、宗法制在多省考题中均有涉及,是高考命题关注的长效热点之一。
备考2016年高考可从以下视角关注本考点:【命题热点突破二】君主专制的逐渐强化1.皇帝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立,具有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的突出特征。
2.中央官制的演变(1)秦: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事,集权于皇帝。
(2)西汉:内外朝制度,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3)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长官皆是宰相,分割相权。
高考历史必考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

高考历史必考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考试的难点,一般的同学很容易造成混乱,所以我们要做对比,历史君还结合了一些历年来的考题,同学们比较后,并将联系一一试做!【高考练兵】一、选择题1.史书中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所反映的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 B.实行分封制C.行省制度的确立 D.郡县制的实行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宗法制4.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A.分封土地 B.分封爵位C.扩展疆域 D.规定义务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的是()①缴纳田租②镇守疆土③派兵作战④朝觐述职A.① B.② C.②③ D.③④6.《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有关这段历史材料反映的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A.天子与诸侯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世代诸侯需由中央任命,诸侯国拱卫中央C.东周时期这项制度随井田制的瓦解而崩溃 D.这项制度下土地的所有者与使用者是分离的7.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居多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先代贵族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④9.《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材料最相关的应当是()A.宗法制 B.分封制C.井田制 D.世袭制10.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统辖关系 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C.反映了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11.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易错点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易错题【01】早期国家西周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错因】对两者的关系理解不到位,不能依据材料信息推断反映的是分封制还是宗法制。
【正确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留意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
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易错题【02】专制主义与中心集权制度【错因】对两个概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二者的异同点。
【正确理解】首先,专制主义侧重于君主权力与宰相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如隋唐以前宰相位高权重,而唐宋以来随着皇权的加强,相权被分割、牵制,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中心集权侧重于中心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安排与均衡,一般来讲,中心权力与地方权力均衡,国家政治状况、社会环境相对较好,当中心权力过大(如北宋),地方则羸弱不堪;当地方权力过大(如唐末),国家则陷于分裂和动荡。
易错题【03】早期国家与封建国家地方制度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错因】对两个概念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郡县制代表的是官僚政治,分封制代表的是贵族政治。
【正确理解】郡县制起源于先秦时期,郡和县在一些地区已经消灭,而且最初的县的规模可能要大于郡,秦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灭六国后开头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行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根本区分在于维系分封制的纽带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而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汉代沿袭了秦的郡县制和先秦的分封制,推行郡国并行制。
但王国问题成为西汉初年影响中心集权和国家稳定的重要隐患,因此在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基本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心集权。
汉代以后的一些王朝偶有在个别地区推行分封制。
易错题【04】汉宋监察制度比较——汉代的刺史与宋代的通判【错因】对二者的地位把握不精确,不清楚二者与监察对象之间的关系。
高考历史:中国政治部分简答论述题汇总

高考历史中国政治简答论述题汇总一、先秦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2、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3、两者互为表里。
二、分封制与宗法制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意义)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三、秦朝设立郡县制的影响(意义)1、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各地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2、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四、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有哪些?1、创立皇帝制度,皇位世袭;2、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独揽大权;3、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皇帝控制官吏的任免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五、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不断加强和完善;②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2、消极影响:君主专制的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易激化阶级矛盾。
六、元朝创立行省制度的意义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七、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的意义1、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加强了中央集权。
2、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代沿用。
八、请阐述科举制度形成的经过1、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23、唐太宗: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4、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
九、科举制度的创立所产生的影响(作用)1、积极影响:打破士族垄断、引入士人从政、提高行政效率、追求公平公正、形成重学风气;2、消极影响:偏考儒家经义,扼杀创新精神等十、请阐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先秦世官制、汉朝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十一、概况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千年发展,从未中断;源流分明,沿革清晰2、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3、人治高于法治4、宗法关系残余的长期影响5、儒家经典长期成为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6、通过礼制形成严密等级制度,使官民对立严重集权制度不断加强十二、请比较古代宰相和明清内阁的不同点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高考历史押题猜想分封制和宗法制
【2012高考会这样考】
(1)根据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历史遗存、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等,设置选择题。
(2)考查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概念、内容、特点、作用的理解。
(3)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考生应注意的问题】
(1)从知识要素(目的、内容等)入手,分别把握两种制度。
注意从新的角度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如它们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
(2)真正理解两种制度的表里关系:分封制是表,反映的是政治上的隶属关系(上下级关系或臣属关系);宗法制是里,反映的是宗族中的父系血缘关系(大、小宗关系)。
(3)明白分封制、宗法制并不只是西周的政治制度。
封建社会许多朝代实行过分封制,典型的如西汉初、西晋、明初,但此时的分封制只是对郡县制的补充;宗法制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父权家长制,确立于夏、发展于商、完善于西周,延及整个封建社会。
(4)熟悉近几年考查分封制、宗法制的高考试题,加强对没有考查的知识要素的复习。
(5)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如西周诸侯的义务和权利、诸侯之间的关系、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礼乐制度等;注意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如井田制与分封制存废的关系、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对分封制的影响;有意识地进行知识间的比较,如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西周政治制度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等。
押题1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商代
A.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虽不是始于西周,但是西周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并且完成了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
A项中的“完全”与题干中的“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矛盾;商人已意识到祖先有灵,会关照子孙,因此托祖先转达对“帝”的请求,B正确;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题干反映出商人敬祖畏神,但不能得出祖先地位高于神的结论,故D表述错误。
答案为B。
押题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
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
更多的地租。
”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①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②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崛起
③宗法制被彻底破坏④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析】材料中的现象是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产生,这发生在战国时期。
分析各选择肢,①错在“全面”;②正确,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正在兴起,士阶层
也在壮大;③错在“彻底”,宗法制延及战国时期及整个封建社会;④正确,分封制不仅仅指分封诸侯,也包括分封后形成的统治秩序。
答案为B。
押题3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
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全面实行分封制
B.“贵族色彩”是因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
C.“共主”指周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地方分权体制”是指西周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解析】分封制始于商朝,西周时全面实行,A正确;诸侯、卿大夫皆世袭,故有贵族色彩,B正确;西周时,周王对诸侯有很强的控制力,故礼乐征伐自天子出,C不正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现象);西周诸侯国可
以任免官员、收税、养兵,拥有较大的自主权,D正确。
答案为C。
押题4《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
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如此,则威重不行。
”
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
从文中可以看出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解析】父子关系为宗法关系的核心。
由材料可知,在秦汉之际宗法关系已服从于君权关系, 天子被排除于宗法体系之外。
就本质而言,宗法制是两条线拧成的绳索,一条是氏族时代以来的血缘关系,另一条是封建统治确立以来的政治需要。
在宗法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前一条线虽然始终未曾断绝,但逐渐削弱;后一条线则
逐渐增强,渐渐处于主导地位。
君统与宗统关系的这种变迁,正是宗法制对于社会结构变化与政治格局变化的适应。
A、C说法错误。
D为主要干扰项,说法本身是正确的,但不能全面概括材料的意思。
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