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为谨严--《咬文嚼字》精彩课堂实录片断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合集下载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陈红旗一、“嚼”——咬文嚼字师: 大家好, 哪位同学来谈谈“咬文嚼字”的含义?( 板书) 即工具书上的含义, 另外注意一下“嚼”字的读音(jiáo) 。

生: 词典上说, 咬文嚼字是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师: 从感情色彩上看, 这个词倾向于——贬义。

( 学生集体回答)师: 那么大家结合课文看看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是怎么赋予“咬文嚼字”新的含义的。

生: ( 迅速地) 在第三段,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但在文学, 无论阅读或写作, 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师: 课文很熟悉, 相关语句找得也比较准确。

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生: 咬文嚼字就是谨慎地运用语言文字, 以便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

师: 很好。

作者是从咬文嚼字的好处这个角度来说的。

从全文来看, 作者“咬文嚼字”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 板书) 选取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生: 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师: 对。

就在文章的最后, 作者表达得很明确。

以上我们谈的是朱光潜先生对“咬文嚼字”的看法。

大家有没有自己的看法? ( 板书)生1: 我赞成朱光潜的看法。

( 学生笑)生2: 我认为词典上的含义也有道理, 过分地咬文嚼字钻牛角尖不好。

生3: 应该全面地看问题。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4页, 看课后练习二。

许多名家读书时都“观其大略”不咬文嚼字, 这个“咬文嚼字”用的就是词典中的含义: 不死抠字眼, 不因小失大, 要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

而朱光潜讲的是在读书写作、做学问时, 要有一种严谨的精神。

两者讲的角度不同, 但都有道理。

师: 很好。

看来课文预习得很认真, 还注意到了课后练习, 理解得很全面。

二、“咬”——套板反应刚才这位同学看待问题很全面, 也有自己的见解,没有落入“套板反应”。

大家能不能结合课文给“套板反应”下个定义? ( 板书) 可以先回忆一下必修四学过的下定义的两个要素。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背景]文艺论文和随笔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

作者介绍—梳理字词—整体感知—揣摩重点语段,教师的这种“套板反应”会让学生听得打哈欠。

面面俱到的结果往往是面面不到。

不妨另辟蹊径,找准一个突破点,化繁为简。

上《咬文嚼字》这篇课文,笔者认为抓住两个短语——“咬文嚼字”和“套板反应”,连线串珠,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

[教学情景描述]一、“嚼”——咬文嚼字师:大家好,哪位同学来谈谈“咬文嚼字”的含义?(板书)即工具书上的含义,另外注意一下“嚼”字的读音(jiáo)。

生:词典上说,咬文嚼字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师:从感情色彩上看,这个词倾向于——贬义。

(学生集体回答)师:那么大家结合课文看看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是怎么赋予“咬文嚼字”新的含义的。

生:(迅速地)在第三段,“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但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师:课文很熟悉,相关语句找得也比较准确。

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生:咬文嚼字就是谨慎地运用语言文字,以便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

师:很好。

作者是从咬文嚼字的好处这个角度来说的。

从全文来看,作者“咬文嚼字”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板书)选取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生: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师:对。

就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表达得很明确。

以上我们谈的是朱光潜先生对“咬文嚼字”的看法。

大家有没有自己的看法?(板书)生1:我赞成朱光潜的看法。

(学生笑)生2:我认为词典上的含义也有道理,过分地咬文嚼字钻牛角尖不好。

生3:应该全面地看问题。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4页,看课后练习二。

许多名家读书时都“观其大略”不咬文嚼字,这个“咬文嚼字”用的就是词典中的含义:不死抠字眼,不因小失大,要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

一点都不随便——《咬文嚼字》精彩课堂实录片断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一点都不随便——《咬文嚼字》精彩课堂实录片断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一点都不随便——《咬文嚼字》精彩课堂实录片断(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浙江永嘉中学郑建周教学《咬文嚼字》,学生常会就其“严谨”的内容和看似随意的写法提出诸多的疑问。

生:老师,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生:对呀,作者既然要让我们领略运用文字的谨严精神,可为什么又“随便”举几个例子呢?师:能就文章的思想和写法进行提问,非常好!作者为什么要“随便”举例呢?生:作者是要说这样的例子很多,也就是他紧接着所说的“例子举不胜举”的意思,这样就更能说明“咬文嚼字”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师:能联系前后文思考问题,很棒。

那作者的“随便”都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生:开头“劈头盖脸”就是一个例子,而且是一串例子,感觉是有点随便。

生:我觉得这样开头显得有“剧情”,郭沫若的斟酌、演员的提示,还有站在背后的作者的欲言又止,都让我们感觉到似乎还要发生什么。

生:其实文章这样的地方挺多的。

不过我喜欢这种“随便”,它能吸引我们看下去。

生:举例子,说故事,讲道理,娓娓道来,深入浅出,不知不觉间就把深刻的思想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生:我感觉这跟这篇文章的体裁也有关系,因为它是一篇文艺随笔,所以故事要多一些,编排上要自由些。

师:说得都非常好!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要论述的观点,这的确是“随笔”常用的手法。

那么文章真的像大家所说的写得那么“随便”吗?(生讨论)生:看似随便,其实一点都不“随便”。

就是写法也不“随便”,内容更不“随便”。

作者举的每个例子都有他非常谨严的精神在里面。

师:哦,你具体来说说看。

生:以“郭沫若改字”为例,作者要通过它带出《水浒》里石秀骂梁中书和杨雄骂潘巧云的生动例子,还通过它带出《红楼梦》里茗烟挑逗金荣的例子。

而且每类例子各司其职,显得非常严谨。

师:我们分别来读一下这些“例句”,体会一下其“各司其职”的作用。

(生读:“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你有革命家的风度!”……)生:这里写得的确很严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实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实录

《咬文嚼字》教学实录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时间:2016年4月16日上午第三节授课学校、班级:岑溪市第三中学1501班授课教师:苏卓岚教学过程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书吗,在我们班上谁最喜欢看书?生:喜欢,班上XXX最喜欢看书。

师:XXX,你最喜欢看什么书?生:我最喜欢看小说。

师:象《三国演义》这样厚的小说,你大概花多少时间才能读完?生:四五天吧师:速度好快,看过后对小说的内容还能记下来多少呢。

生笑笑说:只记得主要的故事情节,其他的都忘得差不多了。

师:这种读书方法有点囫囵吞枣了。

朱光潜先生给我们介绍另一种阅读方法---咬文嚼字。

二、介绍作者:找同学介绍作者,教师补充总结。

三.解释课题让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咬文嚼字的意思。

师:原来的意义是贬义的,朱先生在文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的提出了新的观点,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生:题目的含义则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四.研习课文师:作者都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生:郭沫若改台词若虚改“李广射虎” 韩愈“推敲” 《惠山烹小龙团》的剖析套板反应师:前面三个例子证明了作者的哪个观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在文章中找出来。

生甲: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生乙:更动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师:这说明文字的变动是为什么服务?生:思想感情。

师:找出郭沫若改台词的例子。

找朗诵能力较强的同学读,请同学们认真辨析,看看文字更替了,句式不同了,情感有什么变化。

生有感情的朗读:“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同学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生:“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并不适宜。

师: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情感意味不同,这给我们什么启示?生: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3.学习借鉴课文的写法。

4.培养学生在阅读或写作时要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的谨严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借鉴课文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给大家说一个歇后语,‘老鼠掉进书箱里’,打一成语。

”生:咬文嚼字(暗笑,使眼色,知道要学习这一课)二、文体知识简介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关于作者及文中的字词请同学们课下结合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识记。

三、解题,整体感知1.“咬文嚼字”一词通常怎么理解?生:通常含有贬义,指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形容卖弄才学;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2.结合课文的预习,看看标题“咬文嚼字”在本文中又有怎样的含义呢?生: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可见文中作者赋予了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加以锤炼。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中心观点的。

四、阅读课文,具体赏析(一)快速浏览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所用的例子。

生概括归纳:主要例子有:敦老改字、李广射虎、贾岛“推敲”、苏轼写诗、柳腰桃面类。

(二)接下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以上事例论证中心观点的。

(或:这些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1.先品读前三个实例首先来比较郭老改字“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与“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的表达效果,生作答后再看书本作者的分析(师读),生归纳作者观点:文学的语言跟情感有关。

再看书上李广射虎的三段文字,同是李广射虎的故事,第一则里有多个“石”字,你认为哪个写得好,为什么?生作答后再看书本作者的分析(生读),读后归纳作者观点:文学的语言要有文学的意味。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在高一英语教育中,学生需要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这其中的关键点在于咬文嚼字。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采用《咬文嚼字》这本教材,进行课堂教学。

本文旨在介绍如何设计教案,以及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咬文嚼字,为什么要咬文嚼字。

2. 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拼写、词义辨析,提升语言的准确性。

3. 帮助学生加强句子结构的掌握,提高句子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二、教学准备1. 《咬文嚼字》一书2. PPT课件3. 黑板、彩色粉笔、白板笔4. 其他相关教学材料三、教学过程1. 介绍本节课主要内容首先,老师要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相应的,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教材《咬文嚼字》并解释它的作用。

2. 课文阅读及讲解采用听、说、读、写、演示等交替进行学习,通过拍板、举手、跟读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

讲解时可以和学生一起阅读,逐字逐句解释词义,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

3. 课堂互动与测试可以使用PPT进行测试,出现一个高频易错单词或短语,让学生们根据学过的知识对其予以判断或完成句子并对其进行分析。

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情况提问或呼唤某些学生作答,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4. 练习作业作为课后的练习,老师可以出一些简单的英文小短文,让学生在认真查看拼写规则、单词重复、语法结构等条件后,再仔细检查整篇文章,提高学生的语言功底和写作水平。

四、教学要点1. 着重强调咬文嚼字这一重要环节2. 关注单词拼写、词义辨析、句子结构掌握3. 联系实际生活,练习学过的知识四、小结通过采用教材《咬文嚼字》来课堂上讲解,可以提高学生对词汇、句型等语言元素的掌握,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在英语写作中加入更多的语言成分,让文章更加清晰、流畅总之,教育教学中的语言组成要素是非常重要的。

《咬文嚼字》一课一练+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咬文嚼字》一课一练+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高中语文一课一练《咬文嚼字》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的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咬文嚼字》(有删减)朱光潜①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

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古今人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

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他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

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

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

“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

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人情。

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

就上句“鸟宿池边树”来看,“推”似乎比“敲”更调和些。

“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

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所以问题不在“推”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②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

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远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咬文嚼字》教学实录-精选文档

《咬文嚼字》教学实录-精选文档

《咬文嚼字》教学实录以下这篇《咬文嚼字》教学实录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发布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一、分析评价课文观点二、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教学过程:一、导入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这里,我想搞个小调查:我们班里大家公认的读书最多的是谁?学生推举XX。

那么,我想问你,你读书有什么秘诀没有?是不是读书读到“咬文嚼字”的程度?生:不是。

那么,你读书就是像陶渊明所倡导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的这种境界了。

有没有较起真来,求得“咬文嚼字”程度的时候?生:也有,师:这是读书,那么,我还要搞一个小问卷调查:这次是有关写作方面的。

每次作文经教师“朱批”之后,下发到你的手里,大家的习惯当然是首先看教师给的分数,看完分数之后呢?有没有谁还会认真看一看教师改过的地方,想一想教师为什么会在这地方划出一道线,或者划出一些圈,有没有谁会在老师指出的有毛病的地方进行一番修改呢?也就是说,自己的文章被老师批阅之后,还有没有兴趣或者习惯进行一番咬文嚼字呢?有没有这样的同学?没有啊,那太不好了。

打一个比方,建筑工人把房子盖好以后,如果你住进去,你一般要经过一道什么程序?生:装修。

师:对,装修。

装修的目的是什么?生:美观,实用。

师:如果原先的设计不太合理,还应该怎么办?生:改造一下。

师:对,改造一下,让房屋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有居住者的个性要求。

师:明白我这个比方的意思了吗?生:明白了,写文章要咬文嚼字。

师:不单是写文章要咬文嚼字,读文章也要咬文嚼字。

读文章,这里主要是精读文章,如果没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就可能读不透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写文章如果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写的文章就可能流于肤浅,缺乏深意。

大家说,咬文嚼字重不重要?生:重要。

师:以后在学习语文中,是不是应该大大提倡这种咬文嚼字的精神呢?生:应该。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初步认识文艺评论说理的特点。

2.深入领会“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咬文嚼字”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1.咀嚼玩味文中的实例,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

2.深入理解“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进而能够有意识地选择恰当的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美学家朱光潜的《咬文嚼字》,这是一篇文艺评论。

(板书“咬文嚼字”“文艺评论”)说到这里,首先希望大家不要对“美学家、文艺评论”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

“美”就在我们身边,“文艺评论”也不应当只属于专家学者,它应该属于每一个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者。

“文艺评论”,顾名思义,评论的对象是文艺作品,针对文艺作品、文艺现象等阐述自己的见解。

既然是说理的文章,那我们首先来找一找作者的基本观点。

具体要求有三点:1.采用浏览式默读的方式,时间为5分钟;2.标出文章的段落序号;3.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所举的实例,在文章相应的位置标注“观点、实例”。

(板书“观点、实例”)(学生默读5分钟,老师观察阅读情况,指导个别学生在原文中圈点勾画。

)师:好,哪位同学说一说文中哪些语段比较集中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生(男):第3段。

师:嗯,读一下你在第3段中划出的句子。

生: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老师投影第一张幻灯片(第3段)师:很好,找到这段话,说明这位同学基本了解了文章题目的含义。

其他同学还有吗?生(女):还有最后一段。

师:综合这两段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朱光潜的《咬文嚼字》说的是一种阅读或写作的方法、习惯,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对语言文字要留心玩索”,要有“一字都不肯放松的谨严”。

师:这么看来,我们刚才的浏览式默读只是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大概。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一、选中教学切入点,化繁为简师:写一个人很有学问都用哪些词呢?生1: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饱读诗书,学贯中西……师:你说的这些词,都是你烂熟于心的,也是人们常会在形容一个人很有学问时想到的一些套语滥调,这种现象在课文中说近代文艺心理学家称它为……生(齐):套版反应。

师:作者对这种“反应”所持的态度是……生(齐):反对。

师:那么作者赞成什么呢?生(部分):咬文嚼字。

师:有些同学好像有疑惑。

你来说说你的困惑之处。

生2:我查了工具书,咬文嚼字是一个贬义词,作者怎么会赞成呢?师:做学问得有这种“咬文嚼字”的精神,我们为他鼓掌。

哪位同学能解除他的困惑?生3:从文章最后一段看,作者认为咬文嚼字是有道理的,并且说是运用文字应有的一种谨严精神,所以我想在这篇文章中“咬文嚼字”不是一个贬义词,作者赋予了它新的含义。

师:你的分析很有见地!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是贬词褒用,“贬词褒用”虽不常见,但却更具表现力。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是如何咬文嚼字的。

(PPT展示)阅读课文前五段,看看美学大师朱光潜是如何咬文嚼字的?具体要求:①找出文中所举的例子;②思考这些例子的作用(或说明了什么道理);③时间8分钟(独立思考4分钟,小组合作交流4分钟)。

师:时间到。

第一、第二小组展示一下你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成果。

(略)师:两个小组都概括得不错,可若是我们“咬文嚼字”一番,比一比高低呢?生4:我认为第二小组更胜出一筹。

从实例的概括来看,第二小组更为简洁精炼,从说明的道理来看,“简繁”“字眼”与“字数”“用字”相比,更有语言的韵味。

师:看来同学们也开始学着咬文嚼字了!(生笑)那好,学以致用嘛,现在就让我们也试着“咬一咬”“嚼一嚼”!二、选中教学延练点,提升能力师PPT展示:1轻风(摇/舞/扶)细柳,淡月(映/隐/失)梅花。

你更喜欢用哪一个字?说说喜欢的理由。

2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

――齐己《早梅》你认为填入哪个字能准确地体现诗题中的“早”字?(一、数)3(林冲)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docx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docx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咬文嚼字》堂教学[教学背景]文文和随笔是高中文教学的点。

作者介—梳理字—整体感知—揣摩重点段,教的种“套板反”会学生听得打哈欠。

面面俱到的果往往是面面不到。

不妨另辟蹊径,找准一个突破点,化繁。

上《咬文嚼字》篇文,笔者抓住两个短——“咬文嚼字”和“套板反” ,串珠,引学生探究,理解文章的精神,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新思,不失一种新的。

[教学情景描述]一、“嚼”——咬文嚼字:大家好,哪位同学来“咬文嚼字”的含?(板)即工具上的含,另外注意一下“嚼”字的音( ji áo)。

生:典上,咬文嚼字是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字眼而不会精神。

:从感情色彩上看,个向于——。

(学生集体回答):那么大家合文看看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是怎么予“咬文嚼字” 新的含的。

生:(迅速地)在第三段,“咬文嚼字有是一个坏⋯⋯但在文学,无或写作,我必有一字不肯放松的”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上就是整思想和情感” 。

:文很熟悉,相关句找得也比准确。

能不能用自己的概括一下?生:咬文嚼字就是慎地运用言文字,以便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

:很好。

作者是从咬文嚼字的好个角度来的。

从全文来看,作者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咬文嚼字”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板书)选取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生: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师:对。

就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表达得很明确。

以上我们谈的是朱光潜先生对“咬文嚼字”的看法。

大家有没有自己的看法?(板书)生 1:我赞成朱光潜的看法。

(学生笑)生 2:我认为词典上的含义也有道理,过分地咬文嚼字钻牛角尖不好。

生 3:应该全面地看问题。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 44 页,看课后练习二。

许多名家读书时都“观其大略”不咬文嚼字,这个“咬文嚼字”用的就是词典中的含义:不死抠字眼,不因小失大,要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

用咬文嚼字的方式学《咬文嚼字》(精彩课堂实录片断)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用咬文嚼字的方式学《咬文嚼字》(精彩课堂实录片断)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用咬文嚼字的方式学《咬文嚼字》(精彩课堂实录片断)(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江苏省江阴市青阳中学范丙军师:我们对文章的内容已经做了整体上的初步梳理。

请问,“咬文嚼字”,作为一个成语和作为本文的标题,其含义有什么不同?生:作为一个成语,好像从感情色彩来看,是属于贬义的,是说过分地斟酌字句。

师:这个解释中,哪个词导致了其贬义色彩?生:“过分地”,这个表示程度的词。

过犹不及嘛。

生:标题中的“咬文嚼字”主要是指“炼字”。

生:正如文中所说的,阅读、写作时“斟酌文字”,“调整思想和情感”。

师:也就是说在阅读或写作时追求一种什么样的习惯和态度?生:严谨。

师:哦?作者怎么说的?生:谨严。

师:顺序有差别哦。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可见,我们脱口而出的“严谨”和作者选取的“谨严”,细微差别,我们也得去琢磨一下。

生:我感觉“谨严”更在于“严”,比如,我们说“作风谨严”,很少说“作风严谨”。

生:我觉得看具体情况,有时二者差不多,有时差异明显。

比如,本文最后一段“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我们很少说“严谨精神”。

……师:好,下面大家能否仿照作者的品析结合具体例子谈谈自己对语言的感受呢?或者说如果你给文章再补充一个例子,你会怎么写?请大家结合预习时的批注来交流。

生:我以本文一句话为例。

第3段作者在叙述了王若虚改《史记》相关文字之后的评价: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

这个意思如果让我表述可能就是:改得倒是简洁了,但好像不如原文。

1师:那有什么不同呢?生:我对“简洁”这个词理解不到位,“简洁”是指写文章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不繁琐。

我改的只是“简”了,文字少了,但韵味也失去了,所以不能说“简洁”,正因为此,作者才用了一个“似乎”,“似乎简洁”,而并非真简洁。

还有,“好像不如原文”,我用了一个“好像”,说明我的不自信,不敢对王若虚的改动做出判断,有点模棱两可。

《咬文嚼字》教学实录

《咬文嚼字》教学实录

高中语文创新性实验教学实录课题:《咬文嚼字》课型:文言文鉴赏课执教:符书梅教学过程上课:师生问好。

第一阶段:导学(师导,创设情境,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接触了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论著《咬文嚼字》(教师板书课题、作者),阅读了课文,并划定了重点词语。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纸笔,听写这些词语。

(学生拿出纸笔,准备听写。

)师:婵娟锤炼锻炼品茗憎恶下乘不即不离玩索索然拘礼词藻援例岑寂罗嗦付梓游离斟酌斩钉截铁鲁莽尺牍蕴藉剥啄陈词滥调咬文嚼字变化莫测自鸣得意清沁肺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师:听写结束,下面同座同学互相交换练习本,进行检查。

(同学互相交换练习本,进行检查;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同学书写情况。

)师:由听写情况可知,同学课下复习做得很好。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咬文嚼字》这篇课文。

学习时,重点理解把握作者的观点,并学习运用这些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第二阶段:悟学,学生自学自悟。

师:在上节课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在文中所举的关于文字修改方面的具体事例,并思考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观点?(学生阅读教材并勾划,教师巡视。

)师:找到那些例子了吗?生:(齐答)找到了。

师:很好。

那么,哪一位同学来回答?生:第一个例子是郭沫若对自己两部作品的两处修改。

这两处修改,作者认为一处改得好,一处改得不好。

作者运用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修改文字应当以更准确地传达感情为准,不能一味套用成功的经验,否则往往会失败。

(教师板书:文字要准确传达感情)师:说得不错。

哪位同学继续回答?生:第二个例子是王若虚修改《史记》中李广射虎片断。

师:是《史记》原文好,还是王若虚修改后的文章好?生:还是原文好。

师:为什么?生:因为修改之后的文字没有了原文的那种意味,也就是丧失了原文丰富的意蕴。

师:对。

即作者所说:“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教师板书:改一字则意味全变)师:最后一个例子是什么?哪位同学回答?生:是大家熟知的“推敲”的故事。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陈畅贵阳一中高二语文备课组【三维目标】1. 知识与能力:总体把握课文,了解相关字词知识;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文章的能力,总结课文的实例,分析作者的主要观点;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并体会汉语言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观点①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拎出观点。

②确定课文的中心论点。

③评价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①学习实例引入,中间才牵出中心论点的写法,以打破中学生写议论文总爱在开头揭旨的俗套。

②学习透辟例析的方法,以克服中学生议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的流弊。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我来考考各位一个歇后语: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

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当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我们也可以成为一只很有品味的小老鼠!例子一:展示四个字:“中”“国”“在”“吃”。

请各位调整字词顺序,表达以下三种意思:1、食文化在中国,中国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吃在中国2、想吃美食,到中国去!在中国,是品尝美食的-----在中国吃3、讽刺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意挥霍国家财富,吃穷了中国!是国家的蛀虫 ---在吃中国同样四个字,短语变序,就产生了不同的含义,在中文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子二:贵州人、湖南人、四川人的饮食习惯,都比较喜欢哪种口味?辣,那到底谁是最重口味的,咱们可以通过每个省份的描述可知:湖南人自诩:辣不怕;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怕不辣。

请各位判断一下,哪个省份的口味最重?贵州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没有辣椒,嗜辣如命,哪天没有辣椒,可能就会心慌意乱、形容枯槁。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见,有时候,文字的排列组合不同,句子的意义不同;有时候,同一句话,句式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也不尽相同,因此,写作时,要学会字斟句酌,这便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咬文嚼字”!二、作家作品。

1首先知人论世,了解一些作家作品,朱光潜,听说过没?上学期名著导读?《谈美》,回顾一下,《谈美》是以书信的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政治等问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三维目标:1、分析和推敲关键字词的妙处,体会关键字词在语句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语句的推敲和使用体会情感态度的不同。

3、指导学生在语句使用中能够更加精细化,反复斟酌。

达到更好的写作和表达的目的。

4、指导学生在语言运用中有创新精神,不落窠臼。

注:在教学本课中不必让学生预习,因为教材中作者通过实例的分析摆出的很多观点都是作者自己个性化的认识,我们不必让学生受其影响,如果提前预习,难免有先入为主的影响,这样反而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挥。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完全脱离课本可能效果更好,教材内容可作为学生学习后的参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几幅“找茬”的图片,让学生找类似的两幅图片有何不同。

比较了图片,我们接着比较语句:二、出示下列几组语句,让学生思考不同:(这些语句有些是教师从电视剧的台词中找的,有的是教材中的句子)1、林冲骂陆谦:你这个黑心烂肺的鸟人!你是个黑心烂肺的鸟人!(电视剧《水浒》的台词)2、婵娟骂宋玉:你这个没有骨气的文人!你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屈原》)3、茗烟骂金荣: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你这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红楼梦》)4、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5、林冲对店小二你是个好人。

你这个好人。

电视剧《水浒》台词思考:由以上句子的比较可以得出什么规律?三、学生讨论总结:1、“这”在否定和批评句中表达感情比“是”更强烈,后者只表判断,而前者更多地表达强烈的批评语气。

2、上述规律只适合批评和否定句,用于肯定句则不然。

用于肯定句甚至可能会出现反语的效果,这与表达的初衷正好相反了。

四、出示“李广射石”的诗句: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除了诗歌,这首诗也可通过其它形式来表达:1、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史记》原句2、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化套板为跳板--《咬文嚼字》精彩课堂实录片断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化套板为跳板--《咬文嚼字》精彩课堂实录片断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化套板为跳板--《咬文嚼字》精彩课堂实录片断(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浙江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房福建师:“套板反应”都有哪些具体表现啊?我想先请大家来填个空。

(PPT投影)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之类的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

美人都是“ ”“王嫱西施”,才子都是“ ”;谈风景必是“____”,叙离情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 ”,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叫“ ”“ ”。

生:美人多是“柳腰桃面”,才子当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风景常常是“春花秋月”。

生:我知道一般刊印书籍叫“付梓”或“杀青”,我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我们民族使用的竹简和雕版刻书。

师:好。

谁来挑战下后面的几个?想想在历史上以经商闻名的有谁啊?生:我知道范蠡,自称“陶朱公”,好像被人供为“财神”。

(有人笑,小声说“财迷”。

)我想填“陶朱风采”。

生:好像老师讲过子贡做生意也很擅长,且有“端木遗风”之誉。

(掌声)师:如果每个人写作都陷入“套板反应”的俗套,千人一面,人云亦云,还能有什么美感?所以朱光潜先生说:“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这时一生高高举手)生:老师,我不赞同朱光潜先生的说法。

“套板反应”固然俗套,但我觉得我们也离不开,要不古人还要《文料触机》《幼学琼林》干什么,付梓、杀青就很有文化味道,说美人是王嫱西施可以带给人们无穷的联想,这不也是我们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部分吗?师:你说得太精彩了。

(其实我当时大脑一片空白,一下子打乱了原有的教学计划。

我的直觉是回到问题的原点。

)但是你忽略了朱光潜先生说话的语境和概念的内涵。

(于是PPT又返回到“套板反应”。

)大家再来看看这几句话。

(PPT投影)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1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

生:我也觉得朱光潜先生没有完全反对套语,他是说若是“安于”套语,“毫不斟酌地使用”就不行了。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李占民师: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师:朱光潜,是……(文字:教学目标领会“咬文嚼字”的实质;学会“咬文嚼字”的方法。

)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含义?师:调整情感。

生:意义的确立和控制。

生:一个字也不能放松,谨严的精神。

师:要有什么态度?(板书:态度----严)实质是调整思想情感(板书:实质----调)师:作者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呢?(师生讨论五个例子)师:角度一样吗?(师对比范读,体会由于句式不同而表达效果也不同的情况。

“你是(这)没有骨气的文人!”然后找出每个例子的不同角度:有调整句式,增减字数,品味谴词,生发联想。

)文字:例子一郭沫若改台词(调整句式)例子二王若虚改李广射虎(增减字数)例子三韩愈推敲(品味谴词)例子四苏轼“小团月”诗(生发联想)例子五套版反应师:让我们对推敲进行“推敲”。

文字: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无人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为言。

师:有认为“推”好,有人认为“敲”好。

由此分成“推派”和“敲派”两派。

“推派”的同学请大声的喊一下。

(学生喊)“敲派”的同学请大声的喊一下。

(学生喊)。

现在两组分别推荐两个同学到台上表演,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敲派”两个同学表演,然后解释:诗歌讲究意境,“敲”字显的有意境,有艺术。

)(“推派”两个同学表演,然后解释:之所以用“推”字是有道理的。

大家看诗句,“闲居无人并,草径入荒园,”“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些词句都什么人很少,几乎就没有人,可能是僧人独自从寺中走出,又回去,自然应该是轻轻的推开自己走的时候虚掩的门,这更能显出孤寂的“幽居”之意。

)师:结合原诗的意境看,谁赢了?(学生都说自己赢了)师:双赢。

文字:课外拓展《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雾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为谨严--《咬文嚼字》精彩课堂实录片断(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湖南永州市第一中学成少华
总结《咬文嚼字》一文时,有学生要“咬文嚼字”。

生:我也要咬文嚼字,实际“领略一下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我看,朱光潜先生在谈到文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时,说“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版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我觉得未免言过其实。

师:何以见得?
生:小学生形容时光飞逝,能够说大家用滥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就不能简单地讲他与文艺无缘,应该鼓励他吧。

生:我赞成。

文学缘分都是慢慢培育起来的,模仿是不可避免的。

文学家也都是在模仿、借鉴当中走向创造的。

“根本与文艺无缘”,这样说,会打压人家学习语言运用的积极性。

生:没有继承,一味讲创新就很不现实。

绝大部分学生,如果依照朱光潜先生这样的断语,是否与文学有缘,就被老先生提前判了死刑。

可我们大多数学生不是韩寒、不是郭敬明,正处在构筑自己套版的学习阶段、模仿阶段。

(支持的人越来越多)
生:一些套语恰恰能传达特别的文化氛围,表达浓郁的民族风味,如结婚,我们说的不都是“天作之合,白头偕老,早生贵子,天长地久”这样的祝福语吗?过年过节,我们非得去掉“恭喜发财”“国泰民安”“花好月圆”“富贵吉祥”这样由来已久的套语吗?看似机械地套用,但是激发的气氛不是刻意求新的表述所能达成的。

(掌声)
师:有道理,我们讲过诗词创作中一种意象叫积淀式意象吧。

积淀性意象有文化底蕴,很有民族气质的。

如送行,写折“柳”相送的“柳”;思乡,写迁徙越冬南飞的大雁;励志,用搏击九天的鲲鹏;凄婉,就写杜鹃滴血的杜鹃;旷远,就摹写木叶潇潇的“落木”等等,大家沿袭使用,只要化合自己的情景,文学韵味也是很足的,是不是套版效应呢?一些很富有创造力的大作家就谙熟于此,如辛弃疾就以用典著名,只要不是掉书袋子,妙合无垠到自己创设的情景、意境中,朱光潜先生不会认为是套版效应的。

朱光潜先生应该批评的是机械的套用,形式上的攀附。

(板书:集体无意识攀附)
生:老师,“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版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我还觉得这个句子是一个病句。

师:怎么说呢?
生:关联分句的主语相同,主语可以放在关联词的前面,否则,只能放后面。

所以,应该改成:“如果一个人的心理习惯老是倾向套版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师:嗯,不错的发现。

生:这个句子是病句没有意见,但我觉得这句话并没有言过其实,请大家注意,这是一个假设复句,它前面有一个假设条件:“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版反应”,“老是”不就界定得很清楚、强调得很清楚吗,只有符合“老是”这个条件,朱光潜先生才认为其与文学根本无缘。

刚才大家所列举的都是特别情景之下的,不是“老是”,有的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情景,有的是老师教学阶段的情景,有的是何其相似乃尔的情景下使用积淀式意象的,和朱光潜先生强调文艺上创造不是一回事。

(掌声)
师:说得很有高度,大家是在实践“咬文嚼字”的精神啊。

对,“咬文嚼字”就是要这样看具体的条件,看特定的情景,看定位的对象,看适宜的场合,看表达的目的,最关键是看语言表情达意的真实效果,如果有表情达意的真实效果,有一点套版反应,有一些套版反应,也未尝不可。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造,“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必须“琵琶起舞换新声”,必须“听曲新翻杨柳枝”,喜新厌旧,新陈代谢,往
套版反应的对立面创新的方向走。

这就是朱光潜先生这位美学老人的初心。

请大家理解“咬文嚼字”背后蕴含的谨严精神。

[咬文嚼字为谨严--《咬文嚼字》精彩课堂实录片断(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相关文章:
1.咬文嚼字教案</a>
2.有关咬文嚼字教案</a>
3.人教版必修五英语课件</a>
4.人教版英语必修五第五单元课件</a>
5.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a>
6.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a>
7.人教版必修四数学课件</a>
8.英语必修五第二单元课件</a>
9.必修五化学知识点总结</a>
10.数学必修五教学计划</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