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污染控制-第三章-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合集下载

(完整版)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解析第三章

(完整版)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解析第三章

(完整版)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解析第三章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第三章振动污染及其控制1.什么是振动污染?振动污染具有什么特征?答:振动污染:振动超过⼀定的界限,从⽽对⼈体的健康和设施产⽣损害,对⼈的⽣活和⼯作环境形成⼲扰,或使机器、设备和仪表不能正常⼯作振动污染的特点主观性:是⼀种危害⼈体健康的感觉公害。

局部性:仅涉及振动源邻近的地区。

瞬时性:是瞬时性能量污染,在环境中⽆残余污染物,不积累。

振源停⽌,污染即消失。

2. 振动污染的来源及其影响答:振动污染的来源于⾃然振动和⼈为振动⾃然振源由地震、⽕⼭爆发等⾃然现象引起。

⾃然振动带来的灾害难以避免,只能加强预报减少损失。

⼈为振源主要包括(⼀)⼯⼚振动源(⼆)⼯程振动源(三)道路交通振动源(四)低频空⽓振动源。

振动对⽣理的影响主要是损伤⼈的机体;振动对⼼理的影响主要是⼼理上会产⽣不愉快、烦躁、不可忍受等各种反应;振动对⼯作效率的影响主要是振动可使视⼒减退,使⼈反应滞后,影响语⾔交谈,复杂⼯作的错误率上升等;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主要是振动导致构筑物破坏。

3. 简谐振动系统具有哪些性质?答:简谐振动是最简单的周期振动定义:某个物理量(位移、速度或加速度)按时间的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

简谐振动系统性质:(⼀)⾃由振动(⼆)受迫振动(三)振动体与共振4. 共振现象是怎样产⽣的?有何危害?如何防⽌?答:共振现象产⽣是激振⼒受到过滤乃⾄变形,某些成分被突出、扩⼤后传递,⼤多数场合存在若⼲种形式的共振现象。

危害是共振引起的扩⼤。

共振现象的主要形式有4种(1)包括基础在内的机器质量和⽀承基础的⽀承弹簧引发的⼒的传递即为共振。

(2)激振⼒传递过程中,可能发⽣因地质构造引起地基共振的现象。

(3)从受振(即受损⽅)还须考虑与振源同样的机械或建筑及其⽀承引起的共振。

(4)当机械或建筑的部分或部件的固有频率与传递来的激振⼒频率⼀致时,就会强烈共振。

防⽌共振主要⽅法:(1)改变机器的转速或改换机型来改变振动的频率;(2)将振动源安装在⾮刚性的基础上以降低共振响应;(3)⽤粘贴弹性⾼阻尼结构材料来增加⼀些波壳机体或仪器仪表的阻尼,以增加能量散逸,降低其振幅;(4)改变设施的结构和总体尺⼨或采取局部加强法来改变结构的固有频率。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大纲习题要点:声压级、声功率级的计算;声压级的叠加;声压级的衰减计算。

第三节噪声的评价与标准1. 噪声的评价量2. 环境噪声评价标准和法规习题要点:响度级、等效连续A声级、噪声暴露率和噪声评价数的计算第四节噪声控制技术概述1. 噪声控制基本原理和原则2. 噪声源分析3. 城市环境噪声控制第五节吸声与室内声场1. 材料的声学分类和吸收特性2. 多孔性吸声材料3. 共振吸声结构4. 室内声场和吸声降噪5. 吸声降噪设计实例习题要点:吸声系数、混响时间和吸声量计算;吸声降噪设计计算第六节隔声技术(4学时)1. 隔声的评价2. 单层均质密实墙的隔声3. 双层隔声结构4. 隔声间5. 隔声罩6. 隔声屏7. 隔声设计实例习题要点:平均隔声量、临界吻合频率和插入损失的计算;隔声间、隔声罩和隔声屏的设计计算。

第七节消声器1. 消声器的分类、评价和设计程序2. 阻性消声器4. 阻抗复合式消声器5. 微穿孔板消声器6. 扩散消声器7. 消声器设计实例习题要点:消声量的计算;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的设计计算。

本章重点、难点:噪声的评价量;噪声的衰减;吸声、隔声和消声器的降噪原理及降噪量的计算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噪声的来源与危害;理解噪声的传播规律;掌握声压级、A 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噪声评价数等噪声评价量的含义;掌握噪声级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规律;理解噪声的控制方法和策略;掌握噪声在室内传播规律以及吸声降噪的降噪原理及其适用范围;掌握隔声间、隔声屏、隔声罩的隔声原理及隔声计算;掌握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型消声器的消声原理及消声计算;了解吸声材料的种类和特性。

第三章振动污染及其控制第一节振动及其危害1. 振动的基本概念2. 振动的危害第二节振动的评价与标准1. 振动的评价量2. 振动标准习题要点:加速度级和振动级的计算第三节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1. 振动的传播规律2. 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第四节隔振原理1. 振动的传递与隔离2. 隔振的力传递率第五节隔振元件1. 金属弹簧减振器3. 橡胶隔振垫4. 其他隔振元件5. 隔振设计实例习题要点:金属弹簧减振器和橡胶隔振垫的设计计算第六节阻尼减振1. 阻尼减振原理2. 阻尼材料3. 阻尼减振措施本章重点、难点:振动的评价;振动的传递;隔振原理及计算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振动的危害;熟悉振动的传播规律和控制方法;掌握隔振的基本原理,会进行常见金属弹簧减振器、橡胶隔振垫等隔振元件的设计;熟悉阻尼减振的措施。

物理性污染第三章简答题

物理性污染第三章简答题

一,振动给人类带来的影响1.振动对生理的影响;振动的生理影响主要是损伤人的机体,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代谢系统、感官的各种病症,损伤脑、肺、心、消化器官、肝、肾、脊髓、关节等。

2.振动对心理的影响;人们在感受到振动时,心理上会产生不愉快、烦躁、不可忍受等各种反应。

3.振动对工作影响;振动引起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从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4.振动对建构筑物的影响;从振源发出的振动可通过地基传递到房屋等构筑物,导致构筑物破坏,如构筑物基础和墙壁的龟裂、墙皮的菠萝,地基变形,下沉,门窗翘曲变形等,严重者可使扣住唔坍塌,影响程度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强度。

二,共振现象的主要形式举列如下1.包括基础在内的机器质量和支承基础的支承弹簧引起的力的传递即为共振。

一般为多自由度共振,除上下的直接振动外,还有因回转振动而引发的共振。

2.激振力传递过程中,肯呢过发生因地质构造引起地基共振的现象。

在进行公害振动测量时很难将其分离预知,一般也不能控制。

3.从受振即受损方还须考虑与振源方同样的机械或建筑及其支承引起的共振。

4.当机械或建筑的部分或部件的固有频率与传递来的激振力频率一致时,就会强烈共振,使激振力扩大。

三,简述地铁振动污染的防振对策。

1.线路走向尽量与城市高速路、主干道或次干道相重合。

这样一方面地铁线路在道路下面选线布局有较大的余地,能尽量减少对地表敏感建筑物的影响;另一方面,上述道路两侧商业、公共福利性建筑较多,基础好的建筑多,不易产生振动环境影响问题。

2.合理控制地铁线路两侧建筑类型和建设距离,同时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预留相应的防护距离,并加强建筑物的抗振性能。

3.在轨道交通规划布局中,应充分利用振动波的天然屏障,如河流、高大建筑物等,来阻隔振动的影响。

四,人为振动源有哪几类,振动污染源按其形式分又分为几类,1)工厂振动源 2)工程振动源3)、道路交通振动源4)、农业机械 5)、低频空气振动源1.固定式单个振动源2.集合振动源。

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波动产生的机理:激振力的作用。 由往复、旋转之类周期性运动产生的激振力直
接作用于媒介物,就会发生振动。
振动往往以波动的的形式迁移,或将周期性作
用力施加到其它部件或基座上,形成振源。
典型的振源:压缩机、破碎机、自动织布机、各
种风钻、振动输送机等。
(二)共振引起的扩大
共振现象的主要形式有4种
1.
无阻尼受迫振动
2.
有阻尼受迫振动
图3-11
受迫振动
(三)振动体与共振
1. 固有频率 2. 共振发生的频率
3.
共振烈度的表示
4. 振动体与共振频率
1. 固有频率(也称共振频率)
单自由度振动系的固有频率与质量、劲度常数及衰
减系数相关。
激振力的频率与机械或构筑物的固有频率一致时,
就会发生共振。
(二) 振动对心理的影响
人们在感受到振动时,心理上会产生不愉快、烦躁、
不可忍受等各种反应。
除振动感受器官感受到振动外,有时也会看到电灯
摇动或水面晃动,听到门、窗发出的声响,从而判断 房屋在振动。
人对振动的感受很复杂,往往是包括若干其他感受
在内的综合性感受。
(三) 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振动引起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导致工
1
2 3 4

三、振动的影响
(一) 振动对生理的影响 (二) 振动对心理的影响
(三) 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四) 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
(一) 振动对生理的影响
振动的生理影响主要是损伤人的机体,
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 经系统、代谢系统、感官的各种病症,损 关节等
伤脑、肺、心、消化器官、肝、肾、脊髓、

《物理性污染与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性污染与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性污染与防治Physical Pollution and Prevention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 学分课程总学时:32 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实验:0 学时,上机:0学时,实习0学时,课外:0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6学期先修课程:环境工程原理适用专业:环境工程教材:《物理性污染控制》,高等教育出版社,陈杰瑢,2007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课程主要介绍几种物理性污染,包括噪声污染、振动污染、电磁污染、放射性污染、热污染、光污染的产生、危害、评价方法和防治措施。

通过教学使学生一方面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根据工程实际进行污染控制方案的设计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学(0.5学时)(1)了解物理环境的基本概念(2)理解环境物理学及产生、发展和研究特点(3)掌握环境物理学的学科体系第二节物理性污染及其研究内容(0.5学时)(1)理解物理学污染及其特点(2)掌握物理性污染的研究内容2.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第一节概述(1学时)(1)了解声音和噪声(2)理解噪声的特点与影响(3)掌握噪声控制的程序和主要方法重点:噪声控制的程序和主要方法难点:噪声控制的程序和主要方法第二节声学基础(3学时)(1)了解声波的形成和基本物理量(2)理解声音的频谱和波动方程(3)掌握声压级的计算和声波的传播特性重点:声压级的计算和声波的传播特性难点:声压级的计算和声波的传播特性第三节噪声的评价和标准(2学时)(1)了解噪声的标准(2)掌握噪声的测量和评价方法重点:噪声的测量和评价方法难点:噪声的测量和评价方法第四节吸声(3学时)(1)了解吸声降噪的基本程序(2)理解材料吸声和结构吸声的原理(3)掌握室内吸声降噪的方法重点:室内吸声降噪的方法第五节隔声(3学时)(1)了解隔声降噪的基本程序(2)理解单层匀质墙的隔声原理(3)掌握隔声罩、隔声间和隔声屏的隔声方法重点:隔声罩、隔声间和隔声屏的隔声方法第六节消声(3学时)(1)了解消声降噪的评价指标(2)理解阻性消声和抗性消声的原理(3)掌握消声器的设计方法重点:消声器的设计方法第七节有源噪声控制简介(1学时)(1)了解有源噪声控制的工程应用(2)理解有源噪声控制的原理3.第三章振动污染及其控制(3学时)(1)了解振动的基本特性(2)理解振动的评价与标准(3)掌握振动控制技术及其应用重点:振动控制技术及其应用4.第四章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3学时)(1)了解电磁辐射的污染及危害(2)理解电磁辐射防护标准(3)掌握电磁辐射的防护基本原则和防治技术5.第五章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3学时)(1)了解放射性辐射剂量学基础(2)熟悉放射性废物及防护标准(3)掌握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技术和放射性污染去污技术6.第六章热污染及其控制(3学时)(1)了解热污染和热环境对人类的影响(2)熟悉水体热污染和大气热污染的影响(3)掌握热污染控制技术7.第七章光污染及其控制(3学时)(1)了解光环境和光量度(3)理解光环境评价与质量标准(3)掌握光污染的防治措施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6次;(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1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70%五、参考书目1、《物理性污染与防治》,化学工业出版社,陈亢利,20062、《物理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孙颖,2008。

物理性污染控制知识点

物理性污染控制知识点

物理性污染控制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物理性污染?答: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2、物理性污染与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相比有何不同?答: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是有害物质和生物输入环境.或者是环境中的某些物质超过正常含量所致.而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放射性、电磁辐射等在环境中是永远存在的,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强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危害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或异常.3、物理性污染与化学性、生物性污染相比有何不同?答:物理性污染一般是局部性的,在环境中不残留,一旦污染源消除,物理性污染即消失.4、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答: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物理性污染机理及规律;(2)物理性污染评价和标准;(3)物理性污染测试和监测(4)物理性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5)物理性污染控制基本方法和技术.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噪声的定义:(心理学上)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物理学上)噪声是由许多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则地杂乱无章组合而成.2、噪声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3、简述噪声的特点.答:(1)噪声只会造成局部性污染,一般不会造成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2)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3)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4)噪声的声能是噪声源能量中很小的部分,一般认为再利用的价值不大,故声能的回收尚未被重视.4、听阈迁移(听觉疲劳):耳鸣持续时间不长,只要在安静的环境里停一段时间,听觉就会恢复原状.5、噪声性耳聋: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内耳听觉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听觉疲劳就会固定下来,造成听力损失,成为永久性的听阈迁移.6、暴振性耳聋:高强噪声(超过140dB)使得内耳骨膜破裂,导致双耳完全失聪,成为永久性耳聋.7、噪声的危害:(1)噪声对听力的影响;(2)噪声诱发疾病;(3)噪声妨碍语言交谈和通讯联络;(4)噪声对睡眠的干扰;(5)噪声损害设备和建筑物.8、噪声控制的途径:(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3)在接收点进行防护.9、声波:压缩、膨胀交替运动由近及远向前推进的空气振动.10、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包括:(1)声波频率:指一秒钟内介质质点振动的次数;(2)波长:振动经过一个周期声波传播的距离;(3)声速: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11、频程:把人耳可以听到声音的频率变化范围(20Hz-20KHz)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段落.12、频谱:指组成声音的各种频率的分布图形.13、频谱的形状大致可分为三种:(1)线状谱:由一些频率离散的单音形成的谱,在频谱图上是一系列竖直线段;(2)连续谱:指频率在频谱范围内是连续的.大部分噪声属于连续谱.(3)复合谱:连续频率和离散频率组合而成的频谱,有调噪声的频谱为复合谱.14、波阵面: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轨迹称为波阵面.15、声压:由于声波引起的压强变化,称为声压.16、有效声压的计算公式:P e=A2(Pa)17、质点振动速度有效值的计算公式:u e=A2(m/s),其中质点振动速度幅值u A=±P Aρ0c,±号取决于声波的传播方向.18、声抗阻率的计算公式:Z s= pu或Z s=ρ0c声抗阻率与声波频率、幅值等无关,仅与介质密度和声速有关,是介质固有的一个常数.19、声能密度:单位体积介质所含的声波能量称为声能密度,用D表示.22、声强的计算公式:I = ?DVS ?t = ?Dc =p e 2ρ0c 23、声功率: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声能量. 24、声功率的计算公式:W = SI = S p e 2ρ0c = S p e u e = S ρ0c u e 225、级:选定基准量(物理量),然后对被量度量与基准量的比值求对数,所得的对数值称为被量度量的级.26、声压级:声音的有效声压与基准声压(2×10?5Pa )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27、声压级的计算公式:L p= 20lg P e P 0,将基准声压P 0=2×10?5Pa 代入,得L p = 20lg P e + 9428、声强级的计算公式:L I = 10lg I I 0,将基准声强I 0=10?12W/m 2代入,得L I= 10lg I + 120 29、声功率级的计算公式:L W = 10lg WW 0,基准声功率W 0=10?12W30、点声源:当声源的几何尺寸比声波的波长小很多,或者测量点离声源相当远时,则可将该声源视为一点,该声源称为点声源.31、球面声波振动速度的幅值计算公式:u A= A ρ0cr ,其中A 为声源辐射声波能力的常数. 32、声压级相加计算公式:L P = 10lg 100.1L pi n i =133、声压级相减计算公式:L Ps = 10lg[100.1L p ?100.1L pB ],L pB 为背景噪声,L Ps 为被测对象的声压级.34、相干波发生的条件:(1)频率相同;(2)有恒定的相位差;(3)在叠加处振动方向相同.35、扩散衰减:由于波阵面扩展,而引起声强减弱的现象.36、三种声源辐射的扩散衰减计算公式:(1)点声源辐射:L p2 = L p1- 20lg r 2r 1 (2)无限长线声源辐射(r 0≤l/π):L p2 = L p1-10lg r2r 1 当r 0>l/π时按照点声源辐射处理.(3)矩形面声源(a <b 且测点D 距声源中心距离为r 0):当r 0≤a/π时,声压级衰减值为0dB ;当a/π≤r 0<b/π时,按照无限长线声源处理;当r 0≥b/π时,按照点声源处理.37、城市绿地降噪计算公式:衰减量A g1 = (0.18lg f –0.31r)38、常用的环境噪声的评价量有:(1)响度、等响曲线和响度级;(2)A 声级和等效连续A 声级;(3)昼夜等效声级;(4)统计声级(累计百分声级);(5)更佳噪声标准(PNC )曲线;(6)噪声评价数(NR )曲线.39、响度: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量,其单位是“宋(sone )”,定义1000Hz 纯音声压级为40dB 的响度为1sone.40、响度级:当某一频率的纯音与1000Hz 的纯音听起来同样响时,这时1000Hz 纯音的声压级就定义为该声音的响度级41、连续等效A 声级:等效于在相同的时间间隔T 内与不稳定噪声能量相等的连续稳定噪声的A 声级.42、连续等效A 声级的计算公式:(1)L eq = 10lg 1T 100.1L A dt t 0;t 为噪声暴露时间,L A 为时间t 内的A 声级. (2)L A 是非连续离散值时:L eq = 10lg[1t i i ( 100.1L Ai t i i )],t i 为第i 段时间,L Ai 为时间t 内的A 声级.43、昼夜等效声级:表示一昼夜24h 噪声的等效作用,用来评价区域环境噪声.44、昼夜等效声级的计算公式:L dn = 10lg[23×100.1L d + 13×100.1(L n +10)] 45、噪声掩蔽:由于噪声的存在,降低了人耳对另一种声音听觉的灵敏度,使听阈发生迁移的现象.46、为什么声音在晚上要比晴朗的白天传播的远一点?答:因为在夜晚,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升高,声速也随高度增高而增大,声波传播方向将向地面弯曲;而在晴朗的白天,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声速将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声线向上空弯曲,声源辐射的噪声在距离声源一定距离的地面上掠过,在较远处形成声影区,即声线不能到达的区域.47、为什么逆风传播的声音难以听清?答:当有风时,声速应叠加上风速,叠加效果使声速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声线将向上空弯曲,距离声源一定距离处形成声影区,所以较难听清.第三章振动控制技术1、振动污染:即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从而对人体的健康和设施产生损害,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或使机器、设备和仪表不能正常工作.2 、振动的评价评价指标:(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振动级.评价标准:(1)振动的“感觉阈”;(2)振动的“不舒服阈”;(3)振动的“疲劳阈”;(4)振动的“危险阈”.3、振动控制方法包括:(1)隔振;(2)吸振;(3)阻振;(4)消振;(5)结构修改等.4、简述常用的振动控制技术答:一.振动源控制:改进振动设备的设计和提高制造加工装配精度,使其振动减小.二.机械振动控制:(1)降低机械的振动加速度;(2)利用支承台架质量的减振措施;(3)利用动力吸振的减振措施.三.弹性减振:利用弹性材料支承机械,使传递到基础的激振力减少.常用的弹性减振方法有积极隔振和消极隔振.四.阻尼减振:对于薄板类结构振动及其辐射噪声,在其结构或部件表面涂贴阻尼材料能达到明显的减振降噪效果.五.冲击减振:与周期性激励力的振动隔离相似,对脉冲冲击的隔离减振也分为积极冲击隔离和消极冲击隔离两类.六.传播途径的减振对策:(1)增大距离,使受影响对象远离振源;(2)采用防振沟和隔墙.七.振动衰减:从振源传播经过地面的波动随距离而衰减,因而可将振源和可能出现问题之处的距离拉开,以确保机械安装场所和用地.5、振动:任一物理量围绕一定的平衡值作周期性的变化均称为振动.6、机械振动: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运动.7、简谐振动:物体运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或角位移)按余弦(或正弦)规律随时间变化.8、振动污染的特点:(1)主观性;(2)局部性;(3)瞬时性.9、环境振动污染的主要来源:(1)自然振动;(2)人为振动10、人为振动污染源主要包括:(1)工厂振动源;(2)工程振动源;(3)道路交通振动源;(4)低频空气振动源等.11、简述振动的影响答:(一)振动对生理的影响:主要是损伤人的机体,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代谢系统、感官的各种病症,损伤脑、肺、心、消化器官、肝、肾、脊髓、关节等.(二)振动对心理的影响:人们在感受到振动时,心理上会产生不愉快、烦躁、不可忍受等各种反应.(三)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振动引起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从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四)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从振源发出的振动可通过地基传递到房屋等构筑物,导致构筑物破坏,影响程度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强度.第四章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2、电磁辐射污染按场源可分为:(1)自然电磁场源污染;人工电磁场源污染.3、论述电磁辐射防治的基本方法答:(一)屏蔽:指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将电磁辐射的作用和影响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二)接地技术:射频接地是将场源屏蔽体或屏蔽体部件内感应电流加以迅速的引流以形成等电势分布,避免屏蔽体产生二次辐射所采取的措施.(三)滤波:即在电磁波的所有频谱中分离出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有用波段.(四)其他措施:(1)采取电磁辐射阻波抑制器,通过反作用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无用的电磁辐射;(2)新产品和新设备的设计制造时,尽可能使用低辐射产品;(3)从规划着手,对各种电磁辐射设备进行合理安排和布局,并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作业,减少作业人员直接进入强电磁辐射区的次数或工作时间.第五章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1、放射性污染:指沉积在材料、结构物或设备表面的放射性物质.2、简述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答:(一)固化技术:(1)水泥固化:基于水泥的水合和水硬胶凝作用而对废物经行固化处理.(2)沥青固化:在一定的碱度、配料比、温度和搅拌速度下,放射性废液与沥青发生皂化反应,冷却后得含盐量可高达60%的均匀混合物.(3)塑料固化:将放射性废物浓缩物掺入有机聚合物而固化.(4)玻璃固化:以玻璃原料为固化剂与高放废物以一定配料比混合后,在高温(900-1200℃)下蒸发、煅烧、熔炼、烧结,废液中的所有固体组分都在高温下结合入硼硅酸盐玻璃基质中,装桶后经退火处理就成为稳定的玻璃固化体.(二)减容技术:(1)压缩:依靠机械力作用,使废物密实化。

物理性污染控制之振动污染及其控制概述

物理性污染控制之振动污染及其控制概述

2、振动对构建物的危害
振动通过地基传递到房屋等构建物,导致构 建物破坏,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强度 。 共振的放大作用会带来更严重的破坏的危害。
载重车辆对道路两侧建筑物产生共振,发生 地面晃动和门窗抖动。
振动可能引起结构的大变形破坏,有的桥梁曾 因振动而坍毁——塔科马大桥
2010年5月22日,欧洲最长大桥——俄罗斯境 内长达7公里的伏尔加河大桥发生离奇晃动
2 、振动评价标准
按劳动保护标准,振动强弱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为 四种情况:
(1) 振动的“感觉阈”,人体刚能感觉到振动,对 人体无影响;
(2) 振动的“不舒服阈”,振动会使人感到不舒服; (3) 振动的“疲劳阈”,使人感到疲劳,工作效率降
低,实际生活中以该阈为标准,超过者被认为 有振动污染; (4) 振动的“危险阈”,此时振动使人产生病变。
1、无阻尼受迫振动
(1)振动微分方程 振动微分方程
F x
m
x
O
Fk
微分方程解: 将 x2 代入微分方程
解得
(2)受迫振动的振幅
幅 频 特 性 曲 线
(3)共振现象
当 =0 时,激振力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振幅 趋于无穷大,这种现象称为共振。
无阻尼系统发生共振时,振幅随时间无限增大。
2、有阻尼受迫振动
,曲线密集,阻尼影响不大。
2、 >>1区域(高频或惯性控制区), →0, → ,响应
与激励反相;阻尼影响也不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
3、 =1附近区域(共振区), 急剧增大。通常将 =1, 即 = 0 称为共振频率。阻尼影响显著,阻尼愈小,
幅频响应曲线愈陡峭。

物理性污染控制_第三章_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物理性污染控制_第三章_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当振动物体不受任何阻力的影响,只在回复力作用 下作振动时,称为无阻尼自由振动。
当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而反向时,所作的无阻尼自 由振动才是简谐振动,这时,振动周期和频率完全取 决于振动系统本身的各个参量,称为固有周期和固有 频率
l0——弹簧原长; k——弹簧刚性系数;
st——弹簧的静变形;
l0 k
l0
W ks t s tW /k m
st
x
取静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x 向下为正
m d d22 xtW FW k(xs)tkx
当t=0,x=x0时求解得 xx0co0ts
k F
O
W x
式中ω0 为固有圆频率: 0 k m
ω0 还可表示为: 02 f0
f0 为固有频率,与位移和振幅无关:
f0
振动的利用:
琴弦振动;振动沉桩、振动拔桩以及振动捣固; 振动检测;振动传输、筛选、研磨、抛光; 振动压路机、振动给料机和振动成型机等。
2、振动污染
振动污染: 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轻则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 境形成干扰,降低机器及仪表的精度;重则危害 人体健康、引起机械设备及土木结构的破坏。
振动污染特点:

( 3 )若 0 振 b 幅 随 频 频特率 增 大 而 , 减,小 b0 性
曲 线
(3)共振现象
当 =0 时,激振力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振幅 趋于无穷大,这种现象称为共振。
无阻尼系统发生共振时,振幅随时间无限增大。
2、有阻尼受迫振动
FH si n t 简谐激振 kc
Ff
c
vcdx dt
C为阻尼系数
弹簧振子受力:弹性恢复力—kx,阻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f
运动方程:

(完整版)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第三章

(完整版)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第三章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第三章振动污染及其控制1.什么是振动污染?振动污染具有什么特征?答:振动污染: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从而对人体的健康和设施产生损害,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或使机器、设备和仪表不能正常工作振动污染的特点主观性: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感觉公害。

局部性:仅涉及振动源邻近的地区。

瞬时性:是瞬时性能量污染,在环境中无残余污染物,不积累。

振源停止,污染即消失。

2.振动污染的来源及其影响答:振动污染的来源于自然振动和人为振动自然振源由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引起。

自然振动带来的灾害难以避免,只能加强预报减少损失。

人为振源主要包括(一)工厂振动源(二)工程振动源(三)道路交通振动源(四)低频空气振动源。

振动对生理的影响主要是损伤人的机体;振动对心理的影响主要是心理上会产生不愉快、烦躁、不可忍受等各种反应;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主要是振动可使视力减退,使人反应滞后,影响语言交谈,复杂工作的错误率上升等;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主要是振动导致构筑物破坏。

3. 简谐振动系统具有哪些性质?答:简谐振动是最简单的周期振动定义:某个物理量(位移、速度或加速度)按时间的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

简谐振动系统性质:(一)自由振动(二)受迫振动(三)振动体与共振4. 共振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危害?如何防止?答:共振现象产生是激振力受到过滤乃至变形,某些成分被突出、扩大后传递,大多数场合存在若干种形式的共振现象。

危害是共振引起的扩大。

共振现象的主要形式有4种(1)包括基础在内的机器质量和支承基础的支承弹簧引发的力的传递即为共振。

(2)激振力传递过程中,可能发生因地质构造引起地基共振的现象。

(3)从受振(即受损方)还须考虑与振源同样的机械或建筑及其支承引起的共振。

(4)当机械或建筑的部分或部件的固有频率与传递来的激振力频率一致时,就会强烈共振。

防止共振主要方法:(1)改变机器的转速或改换机型来改变振动的频率;(2)将振动源安装在非刚性的基础上以降低共振响应;(3)用粘贴弹性高阻尼结构材料来增加一些波壳机体或仪器仪表的阻尼,以增加能量散逸,降低其振幅;(4)改变设施的结构和总体尺寸或采取局部加强法来改变结构的固有频率。

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大纲

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大纲

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大纲01.教学单位名称:环境与资源学院02.课程代码:64203303.课程名称:物理性污染控制04.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Pollution Control05.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06.课程性质:选修(限选)07.课程学时:32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08.课程学分:209.授课对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10.开课学期:4学期(春季)11.选用教材:《物理性污染控制》,陈杰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12. 主要参考书:[1]陈亢利、钱先友、许浩瀚编,《物理性污染与防治》,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2]张宝杰,乔秀杰,赵志伟主编,《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3]洪宗辉,潘仲麟主编,《环境噪声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4]周新祥编著,《噪声控制及应用实例》,海洋出版社,1999年。

[5]刘树杰等主编,《环境物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6]周律,张孟青编著,《环境物理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

13. 大纲执笔人:14. 课程中文简介:《物理性污染控制》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是高等环境工程专业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

物理性污染具有不同于化学及生物性污染的特征,是从事环保工作的人员经常遇到的环境问题,物理性污染控制主要研究声、光、热、电磁、振动及放射性等物理因子污染发生的机理与防治方法。

由于物理环境是人们生存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物理性污染控制不仅研究如何消除污染,也研究适宜于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声、光、热、电磁等物理环境,因而课程内容会包含各种物理性污染的发生机理、定量表征、评价方法和标准以及消除该种污染的基本途径及方法。

15. 课程英文简介:《Physical Pollution Control》is a compulsory course and essential education part for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Physical pollution problem has its own characters different from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ollutions which are often faced by environmentalist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s on the generating mechanisms, especially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physical pollutions including voice, light, heat, electromagnetism, vibration and radioactivity pollutions. Physical environments are needed for human exist, thus the Physical Pollution Control studies are on the suitable physical environments such assound, light and heat for human exists as well as the generating mechanism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physical pollutions. The generating mechanisms, measurements, evaluations and standards, the main treatment routes and methods of physical pollutions are involved in this course.16. 课程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验,增强学生对物理性污染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有关声、光、热、电磁、振动及放射性方面的污染及防治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物理性污染控制_第三章_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物理性污染控制_第三章_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为主,常以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的形式出现。表现为 皮肤感觉迟钝、振动觉和痛觉减退,神经传导速度 减慢,反应潜伏期延长等。
心血管系统:血压、心率不稳,手多汗等。 高频率、小振幅振动可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压上升, 甚至引发血管痉挛;低频率、大振率振动则可使血 管扩张和血压下降,心电图异常。
40~300Hz的振动可引起末梢毛细血管形 态和张力发生改变。
2
x
0
2. 规


d2x dt 2
2 x
0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简谐振动中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xAcots()
x xt图
A
T 2π 取 0
v A si n t ()
o
A
A v
T
vt图
o
T
t
t
Acost(π) A
2
a at图
a A 2co t s() A2
o
Tt
A 2cots(π)精品课件A2
3、简谐振动的振幅、周期、频率和相位 (1)振幅: 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的绝对值。
第三章 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第一节 概述
一、振动与振动污染 二、振动污染源 三、振动的影响
精品课件
一、振动与振动污染
1、振动: 广义地讲,任一个物理量在某一定值附近作周期 性的变化均称为振动。
如:地震
声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声带、耳膜)
电磁振动
光的波动
晶体中原子的振动
心脏的搏动
海浪起伏
精品课件
机械振动: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运动。
4、农业机械: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
5、低频空气振动源:指人可听见的100 Hz 左右低频。

第三章 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件

第三章 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件

固定式单个振动源 如,一台冲床或一台 水泵等
集合振动源
如,厂界环境振动、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振 动
按振动源的动态特征又可分成表3-1所示的四类。
表3-1 环境振动污染源动态特征
动态特征
定义
示例
稳态振动 观的测环时境间振内动振级变化不大往 油 机复 机 、运 等 发动 ; 动机 旋 机械 转 、, 机 通如械风空类机压,等机如、发柴电
由于共振的放大作用,其放大倍数可由数倍 至数十倍,因此带来了更严重的振动破坏和 危害。
第二节 振动基础
● 一、振动的基本物理量 ● 二、振动的性质 ● 三、简谐振动系统 ● 四、波动的产生与传播
● 一、振动的基本物理量
频率
周期
位移 基本物理量
速度
加速度
简谐振动是最简单的周期振动。
定义:某个物理量(位移、速度或加速度)
睡眠时间的一半以上,故影响这种睡眠的振动级最令人厌烦; 睡眠深度3度(深睡眠):74dB以上方会觉醒,觉醒几率很低; 睡眠深度REM(异相睡眠,指睡眠多梦期):振动影响介于深度2度和3度之间。
(二) 振动对心理的影响
人们在感受到振动时,心理上会产生不愉快、烦躁、 不可忍受等各种反应。 除振动感受器官感受到振动外,有时也会看到电灯 摇动或水面晃动,听到门、窗发出的声响,从而判断 房屋在振动。 人对振动的感受很复杂,往往是包括若干其他感受 在内的综合性感受。
按时间的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
若正弦振动,则
位移
x x0 sint
速度
dx dt
x0
cost
加速度
d2x dt2
2x0
sint
( x0为振幅、ω为角频率)
(3-1) (3-2) (3-3)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大纲Physical Pollution Controlling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一)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掌握环境四大类污染之一的物理性污染的相关基础知识。

(二)使学生能够对物理性污染的控制提出基本控制方案。

(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逻辑的工科思维模式。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噪声污染、振动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热污染的现象。

— 1 —(二)理解各种环境物理性污染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理解各种物理性污染的产生机理(三)掌握各种物理性污染的危害、评价方法和污染的控制措施。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学时第一节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学1.物理环境2.环境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3.环境物理学的学科体系4.环境物理学的研究特点第二节物理性污染及其研究内容1.物理性污染及其特点2.物理性污染的研究内容本章小结:物理性污染的特点与其它污染不同,研究内容重点在于产生机理评价方法及控制措施重点:环境物理性污染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难点:物理性污染的特点建议教学方法:图解及多媒体教学思考题:1. 天然物理环境有哪些要素组成?2.物理性污染的特点是什么?作业:课后观察自己所在生活环境中存在哪些物理性污染。

建议教学方法:图解及多媒体教学,结合实验掌握部分知识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7学时第一节概述1.声音和噪声2学时2.噪声的危害,对人体的影响— 2 —3.我国噪声污染状况4.噪声控制途径5.噪声的控制程序重点: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特点,噪声的危害,噪声控制途径难点:物理性污染的特点思考题:1.天然物理环境有哪些要素组成?2.噪声的特点?3.噪声的危害有哪些?4.噪声控制途径有哪些?第二节声学基础4学时1.声波的形成2.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3.声波的物理量度声压与声压级、声强与声强级、声功率与声功率级、声能密度、频谱和频程4.声压级的计算声压级的相加,相减5.声波的类型6.噪声在传播中的衰减重点:声压级的相加、相减,声波的衰减难点:噪声度量的各种物理量含义思考题:1.噪声的控制程序。

物理性污染控制-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物理性污染控制-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ω = 2π ω0
m •f k
机械质量m越大,弹簧劲度k越小,f 越大时,ω/ω0越大 ω/ω0 >1时,m越大,自由振幅倍率随ω/ω0增大而减小; ω/ω0 <1时,m越小,自由振幅倍率随ω/ω0减小而减小
36
三、弹性减振
常用来表征隔振效果的物理量-传振系数(力传递率) 定义:通过隔振元件传递过去的力与激振力之比, 即:
13
振动污染源 按形式分为
固定式单个振动源 如,一台冲床或一台 水泵等
集合振动源 如,厂界环境振动,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振 动
14
按振动源的动态特征又可分成下表所示的四类。
环境振动污染源动态特征
No 动态特征 定 义 示 例 往复运动机械,如空压机、柴 观测时间内振级变化不大 油机等;旋转机械类,如发电 稳态振动 的环境振动 机、发动机通风机等 冲击振动 无规则 振动 铁路振动 具有突发性振级变化的环 建筑施工机械,如打桩机等; 境振动 锻压机械,如冲床,纺锤等 未来任何时刻不能预先确 道路交通振动、居民生活振动。 定振级的环境振动 如房屋施工,室内运动等 列车行驶带来的轨道两侧 铁路机车的运行 30m外的环境振动
1 2 3 4
15

三、振动的影响
(一) 振动对生理的影响 (二) 振动对心理的影响 (三) 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四) 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
16
(一) 振动对生理的影响
振动的生理影响主要是损伤人的机体,
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 经系统、代谢系统、感官的各种病症,损 关节等
17
伤脑、肺、心、消化器官、肝、肾、脊髓、
34
一、振动源控制 振动源引起振动的原因有三种: 一是由突然的作用力或反作用力引起的冲击振动; 二是由旋转机械静平衡力或动平衡力所产生的不 平衡力引起的振动; 三是往复机械由于本身不平衡引起振动。

③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③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冲击振动污染控制 交通振动污染防治

纵波的实测速度在粘土层约为 1100 ~ 1300 米/秒,在砂地层为 1700 ~ 1800 米/秒。
二、横波


横波是弹性介质的剪切形变产生的。 横波的特点是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 方向垂直。 横波的传播速度仅次于纵波,是地震测量当中 第二个记录到的波,所以,常被称为次至波 (Secondary 波) 或 S 波。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单位:dB)
适用地带范围 特殊住宅区 居民、文教区 混合区、商业中心区 工业集中区 交通干线道路两侧 铁路干线两侧 昼
65 70


65 67

75 75 75 80
72 72 72 80
说明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现行的《80dB》标准是根 据我国八十年代铁路状况制定的,并没有考虑 列车提速(≥100km/h)及高速铁路(≥ 200km/h)的情况,因此不适合评价高速铁路 的环境振动影响。为了适应我国铁路跨越式的 发展,必须尽快制定适合评价高速铁路的环境 振动标准。在尚未制定出此标准前,建议采用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建议标准”,即中、高速 旅客列车应不超过90dB,如果按高技术起点设 计,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建议限值为86dB。


(b)本标准适用于连续发生的稳态振动、冲击振动和无规 振动。对于每日发生几次的冲击振动,其最大值昼间不容许 超过标准值10dB,夜间不超过标准值3dB。 (c)适用地带范围的划定。其中“铁路干线两侧”是指距 每日车流量不少于20列铁道外轨30米外两侧的住宅区。其它 地带范围含义同我国的《声环境质量标准》。
4.2 阻尼材料

弹性阻尼材料

如橡胶类、沥青类和塑料类; 包括层压材料以及混合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3-4 正弦波的合成 a (基波和3次谐波的相位影响) 29
(三)冲击波振动
冲击性振动:冲压、锤锻之类的物体碰撞、 下落运动产生的振动。
往往为公害振动!
冲击:指给予系统的激励。
与该系统的固有振动周期相比,这种激励能在很 短时间内终结;
实际发生的冲击波振动时间往往并不很短,而是
经过数个周期的衰减振动形式的过渡激励。
面上加速度级:80~140dB; 振级:60~100dB; 峰值频率:10~125Hz。
a
11
(二)工程振动源
工程振动源:工程施工现场的振动源主要 是打桩机、打夯机、水泥搅拌机、辗压设备、 爆破作业以及各种大型运输机车等。 特征参数:常见工程振源附近
振级:60~100dB。
a
12
(三)道路交通振动源
若以距离x为横坐标,则瞬间振动振幅 可表示为
Asin(tkx)
(3-5)
图3-3 正弦波
a
28
(二)复合正弦波振动
定义:两个以上正弦波 叠加后形成的新波称为 复合正弦波。
振动频率相同的正弦波合 成后仍是以相同频率振动 的简谐振动。
在基波上含有3次谐波(基波的3 倍频波)的波形。 相对于基波分别相差90º相位。 随着波形移动,其峰值(复合波的振幅)也 随之变化。 这种复合波仍是周期波形。
典型的振源:压缩机、破碎机、自动织布机、各
种风钻、振动输送机等。
a
41
(二)共振引起的扩大
共振现象的主要形式有4种
(1)包括基础在内的机器质量和支承基础的支承 弹簧引发的力的传递即为共振。
(2)波动传递过程中,可能发生因地质构造引起 地基共振的现象。
3)从受振(即受损方)还须考虑与振源同样的机 械或建筑及其支承引起的共振。
示例
1
稳态振动 观的测环时境间振内动振级变化不大往 油 机复 机 、运 等 发动 ; 动机 旋 机械转通,机风如械机空类等压,机如、发柴电
2
冲击振动
具有突发性振级变化的环建筑施工机械,如打桩机等;
境振动
锻压机械,如冲床,纺锤等
3
无规则 未来任何时刻不能预先确道路交通振动、居民生活振动。
振动 定振级的环境振动
铁路振源:
频率:一般在20~80Hz范围内; 离铁轨30m处的振动加速度级范围 85~100dB,振动级范围75~90dB内。
公路振源:
频率:一般在2~160Hz范围内,其中 以5~63Hz的频率成分较为集中;
振级:多在65~90dB范围内。
a
1300Hz左右的低频
如房屋施工,室内运动等
4 铁路振动 列30车m行外驶的带环来境的振轨动道两侧铁路机车的运行
a
16
● 三、振动的影响
(一) 振动对生理的影响 (二) 振动对心理的影响
(三) 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四) 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
a
17
(一) 振动对生理的影响
振动的生理影响主要是损伤人的机体, 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 经系统、代谢系统、感官的各种病症,损 伤脑、肺、心、消化器官、肝、肾、脊髓、 关节等
质点运动与波传播方向垂直且水平移动。
a
实体波
(Body Wave)
表面波
(Surface Wave)
43
(三)振动波的种类与形态
在流体场中必须考虑媒介体的体积弹性,因此
空气中只发生纵波。 液体表面发生以重力和表面张力为恢复力的横波。
固体中,体积变化的阻尼产生纵波;形变阻尼导 致横波产生。
在无限大的媒介体中传播的仅为纵波和横波
激振力的频率与机械或构筑物的固有频率一致时, 就会发生共振。
公害振动发生的主频率范围大约为1~100Hz。
长跨度桥、天线、电缆、建筑物等的固有频率在此范围。
设备安装在房屋地板(楼板)上时,为了防止建筑物产生 共振响应,需要对建筑物各构件各自的固有频率进行估算。
a
36
2. 共振发生的频率
无阻尼
在性质完全不同的固体界面或固体与真空、固体 与气体的界面产生表面波。
a
44
(四)波动沿地面的传递特性
1. 波动传递的顺序 2. 波动的空间分布特征
3. 波动随距离的衰减
4. 波动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a
45
1. 波动传递的顺序
图3-15 振动波传递顺序示意图
❖ 桥梁和建筑物在阵风或地震激励下的振动
❖ 飞机和船舶在航行中的振动,
❖ 机床和刀具在加工时的振动,
❖ 各种动力机械的振动,
❖ 控制系统中的自激振动等。 a
6
(二) 振动污染
❖振动污染:
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从而对人体的 健康和设施产生损害,对人的生活和工作 环境形成干扰,或使机器、设备和仪表不 能正常工作。
(二)受迫振动:在外力反复作用下的振动
1. 无阻尼受迫振动
2. 有阻尼受迫振动
图3-11 受迫振a 动
34
(三)振动体与共振
1. 固有频率
2. 共振发生的频率
3. 共振烈度的表示
4. 振动体与共振频率
a
35
1. 固有频率(也称共振频率)
单自由度振动系的固有频率与质量、劲度常数及衰 减系数相关。
由于共振的放大作用,其放大倍数可由数倍
至数十倍,因此带来了更严重的振动破坏和
危害。
a
22
第二节 振动基础
● 一、振动的基本物理量 ● 二、振动的性质 ● 三、简谐振动系统 ● 四、波动的产生与传播
a
23
● 一、振动的基本物理量
频率
周期
位移 基本物理量
速度
加速度
a
24
简谐振动是最简单的周期振动。
a
32
(一)自由振动:无外力作用的振动
3-8
1. 无阻尼自由振动
2. 有阻尼自由振动

弹 簧 自 由 振 动 示 意 图
在弹性系数为k的弹簧上
加一质量m,使其产生位
移后轻轻放开,则弹簧
作无阻尼自由振动。
a
实际振动系统有弹簧内摩 擦、滑动摩擦、空气或水 的阻力等各种阻尼作用, 是有阻尼自由振动。 33
定义:某个运动量(位移、速度或加速度)
按时间的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
若正弦振动,则
位移
x x0 sint
速度
dx dt
x0
cost
加速度
d2x dt2
2x0
sint
( x0为振幅、ω为角频率)
a
(3-1) (3-2) (3-3)
25
简谐振动(正弦)的相位关系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的相位关系如图所示, 相位差为π/2,则位 移和加速度相位相反。
横波(剪切波):又称二次波(Seco ndary Wave,略作S波)
横波中质点运动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媒 介体体积不发生变化 。
瑞利波(Rayleigh Wave):最具代
表性的表面波,在公害振动中起重要贡献。 质点运动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乐甫波(Love wave):在不同固体表面
层内发生的表面波。
第三章 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a
1
第三章 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振动基础 振动的评价与标准 振动控制技术 减振材料与装置及其应用
a
2
第一节 概述
● 一、振动与振动污染 ● 二、振动污染源 ● 三、振动的影响
a
3
● 一、振动与振动污染
(一) 振动 (二) 振动污染
a
4
(一) 振动
❖定义: ❖(1)当一个物体处于周期性往复运动 的状态,即可说物体在振动。 ❖(2)任何一个可以用时间的周期函数 来描述的物理量,都称之为振动。
a
5
❖ 振动现象
❖ 物理现象:声、光、热等物理现象都包含振动;
❖ 生命和生活:心脏搏动、耳膜和声带的振动是人体
的基本功能。
❖ 工程技术领域:
振动引起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导致工 作效率降低。
振动可使视力减退,用眼工作时所花费的 时间加长。
振动使人反应滞后,妨碍肌肉运动,影响 语言交谈,复杂工作的错误率上升等。
a
21
(四) 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
振动通过地基传递到构筑物,导致构筑物破 坏。如,基础和墙壁龟裂、墙皮剥落,地基 变形、下沉,门窗翘曲变形,构筑物坍塌, 影响程度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强度。
(一)工厂振动源 (二)工程振动源 (三)道路交通振动源 (四)低频空气振动源
a
9
自然振动
火山爆发
察隅地震,整个村庄被抛起
a
10
(一)工厂振动源
工业振动源:旋转机械、往复机械、传动轴系、 管道振动等,如锻压、铸造、切削、风动、破碎、 球磨以及动力等机械和各种输气、液、粉的管道。
特征参数:常见工厂振源附近
3. 共振烈度的表示
共振烈度:振动产生的最大位移振幅。
通常的振动多是 <<1,则最大振幅倍率近似为
x0 x st
max
1
2
共振烈度的强度 Q :
(3-35)
Q 1 f0
2 f2 f1
(3-36)
意义:表示共振点处振幅扩大为静态位移的倍数
例,若Q为10,则共振点处的振幅扩大为静态位移的10倍。
a
7
振动污染的特点
1. 主观性: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感觉公害。
2. 局部性:仅涉及振动源邻近的地区。
3. 瞬时性:是瞬时性能量污染,在环境中无
残余污染物,不积累。振源停止,污染即 消失。
a
8
● 二、振动污染源
振动 污染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