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

(1~4题21分)

1.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8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2)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3)________________,立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______。”孟子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

【答案】(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3)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大道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天涯”“居”“大道”“寓”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平时教学时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章鱼是一种海洋肉食性动物,以捕食鱼虾为生,由于没有脊锥,章鱼的身体异常柔软,可以灵活地变形,为它的捕食活动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在发现猎物时,章鱼会伪妆成一块长满苔藓的石头藏身在珊瑚的缝隙间,或者把自己塞进海螺壳里潜伏

..起来,等猎物靠近后,

就迅速扑过去,用布满吸盘的触手缠住猎物,注入毒液使其麻痹

..,然后美美地享用一餐。(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②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2)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潜伏()②麻痹()

【答案】(1)①锥椎②妆装①qián fú②má bì

【解析】▲脊椎:jǐzhuī,1.脊柱:~动物。2.椎骨。▲伪装:读作wěi zhuāng。意思是假装;采取措施隐蔽真相。▲潜伏:qián fú。详细解释:1、《逸周书·时训》:“苦菜不秀,贤人潜伏;靡草不死,国纵盗贼。”2、《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以大兵潜伏於阜陵俟之,凌觉而走。”3、《北史·拓跋顺传》:“长子朗,时年十七,枕戈潜伏积年,乃手刃康奴,以首祭顺墓,然后诣阙请罪。”4、杨朔《万古青春》:“天一黑,部队便在预定的潜伏地带移动。”5、明施耐庵《水浒》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两个来到了山

下东路林子里潜伏等候。看着日头中了,又没一人来。▲麻痹:mábì。身体某部分的感觉或运动功能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患麻痹之症。生活颇为艰难,也指马虎不经心,缺乏警惕性:麻痹大意思想麻痹。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

C.“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D.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

【答案】D

【解析】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4.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书画作品《松鹤延年》,回答问题。(共6分)

(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图画画面内容。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对联“东海白鹤千秋寿,南岭青松万古春”。

【答案】(1)示例:整幅《松鹤延年》的画面是由图案和文字构成的,画面的主体是中间的图案部分,从近及远分别是是仙鹤,青松和高山。画面的两侧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东海白鹤千秋寿”,下联是“南岭青松万古春”。画面的最左侧有作画时间和作者。

(2)示例:对联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东海”对“南岭”,“白鹤”对“青松”,“千秋寿”对“万古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表达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盼和祝愿。

【解析】(1)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仔细观察图画上的内容,各个部分都是什么内容,然后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即可。注意在介绍图画内容时要求观察仔细,不能漏掉图画的一些小细节,表述要准确明了。

(2)考查对修辞的赏析能力。首先根据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去赏析,接着“千秋”和“万古”也都表示长久的意思,这些一般用于对老人的祝福之中,因此这幅对联表达的是对人们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第二部分

(5~20题49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6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6.这首词中画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答案】5.C

6.示例: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

【解析】5.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想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6.考查对名句的赏析能力。这两句写了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连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而且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词人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的精神境界,表现了词人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题。(14分)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少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③,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⑧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⑩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我愿汝曹⑪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⑫,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⑬,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⑭。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⑮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⑯枵腹⑰无异。汝辈于此,极⑱宜猛省。

(选文有删节)

①迥异:相差根远。②开:开导,启发。③古奥:古指深奥,不容易理解。④倍蓰(xǐ):数倍。⑤影响:影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⑥时文:当时适行的文体,多指利学应试之文。⑦华: 花。⑧诡辩:荒谬邪僻。⑨《左》《国》:《左传》《国语》。⑩华腴(yú):丰美有文采。⑪曹:辈。⑫拱璧:大壁,泛指珍宝。⑬义蕴:内在的意义。⑭发越:散播。⑮举:举出。⑯去:距。⑰枵腹:腹中空虚。⑱极:通“亟”,急。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时文固.不可不读固:

(2)若.朝华夕落若:

(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