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知识点教师版

合集下载

伶官传序知识点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总结

伶官传序知识点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总结

伶官传序知识点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总结《伶官传序》文言基础知识点姓名一、重点词语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举.天下之豪杰抑本..其成败之迹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何其..衰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之世言晋王之.将终也盛衰之.理以以.三矢赐庄宗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俟君子二、词类活用函.梁君臣之首契丹与吾约.为兄弟抑本..其成败之迹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负而前.驱仓皇东.出一夫夜.呼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三、古今异义1.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2.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省略句,补出省略成分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请其矢,盛以锦囊岂独伶人也哉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4.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五第一文库网、翻译句子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文言基础知世言晋王之.将终也识点答案助词,主谓之间一、重点词语盛衰之理结构助.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词,的推究/表原因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以.三矢赐庄宗通“尔”,你举.天下之豪杰所有的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

本,推究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绳索其何其..衰也多么,副词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千万,一定,副词,表祈使语气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他,代词之.把,介词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用,介词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毋吾以也认为,动词以俟君子来,连词,相当于“而”二、词类活用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名词作动词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名词作动词庙抑.本.其成败之迹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本:推究,名词作动词类官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名词作动词负而前.驱前:向前,名词作状语仓皇东.出东:向东,名词作状语一夫夜.呼夜:在夜里,名词作状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动词的使动用法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细小的事情,形容词作名词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形容词作名词三、古今异义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2.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状语后置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省略句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请其矢,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4.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五、翻译句子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梳理(2021最新汇编)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梳理(2021最新汇编)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词语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③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人④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2、一词多义(1)盛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②请其矢,盛以锦囊(读chéng,装)③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振作、豪迈)④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2)告①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②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3)归①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附)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到)(4)其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③故方其盛也(代词,他)3、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①函梁君臣之首函:用匣子装②誓天断发,泣下沾襟泣:眼泪(2)名词活用为状语①负而前驱前:向前②仓皇东出东:向东③一夫夜呼夜:在夜里④乱者四应四:在四面(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微小的事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智勇:智勇兼备的人溺:溺爱的事物(4)使动用法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②数十伶人困之困:使……陷入困境4、古今异义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职名;今义:干某事)②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人情事理,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等工作)5、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梁,吾仇也(梁,(是)吾仇也)②燕王,吾所立(燕王,(是)吾所立)③此三者,吾遗恨也(此三者,(是)吾遗恨也)④自然之理也((这是)自然之理也)(2)省略句①请其矢,盛以锦囊(省略主语、宾语,(庄宗)请其矢,盛(之)以锦囊)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省略主语、介词、宾语,(庄宗)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③乱者四应,仓皇东出(省略主语,(庄宗)仓皇东出)④岂独伶人也哉(省略主谓短语,岂独(庄宗溺爱)伶人也哉)(3)被动句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被)②智勇多困于所溺(于,被)(4)状语后置句①请其矢,盛以锦囊(以锦囊盛)②而告以成功(而以成功告)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方其以组系燕父子)④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而智勇多于所溺困)。

五代史伶官传序知识点

五代史伶官传序知识点

五代史伶官传序知识点一、重点实词(一)通假字: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及仇雠已灭()(二)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古义(语境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三)词类活用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

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3.抑本其成败之迹()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2.仓皇东出()3.一夫夜呼()4.乱者四应()动词作名词1.而告以成功()2.泣下沾襟()使动用法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及凯旋而纳之()形容词作动词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形容词作名词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四)一词多义1.盛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⑵请其矢,盛以锦囊( )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⑷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2.困⑴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⑵智勇多困于所溺( )⑶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⑷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3.告⑴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⑵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4.微⑴祸患常积于忽微( )⑵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⑶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⑷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指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其⑴与其所以失之者 ( )⑵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⑶其后用兵 ()2.以⑴以三矢赐庄宗 ()⑵而皆背晋以归梁 ( )⑶盛以锦囊 ()⑷而告以成功 ()三、特殊句式(固定格式)判断句式类型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完整版)8《伶官传序》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8《伶官传序》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伶官传序》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人的所作所为推究……的原因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的原因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把箭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归附给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匚一定你的官员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羊、猪各一背着胜利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正捆绑绳子用匣子装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L者四应, 急急忙忙的样子看直到仇敌在夜里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口知所归,至于誓天断急急忙忙的样子看直到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多么推究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忧患辛劳使.... 兴盛安逸享乐使 ..... 灭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全没有谁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被从被溺爱的东西哉?【知识点】通假字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2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人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匣子装2•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探求,考察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刖:向前2•仓皇东出东: 向东3.夫夜呼夜: 在夜里4•乱者四应四: 在四面动词作名词1•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2. 泣下沾襟泣:泪水使动用法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形容词作动词•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舌L:作乱形容词作名词••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数词活用作名词•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细小的事情⑷古今异义•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2•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3.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⑸(今义)最初的;本来4. 系燕父子以组组:(古义)丝带,这里指绳索(今义)结合,构成;量词;合成一体;小单位重点实词•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缚;组:泛指绳索3•抑本其成败之际抑:或者4.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所有的5•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乐,指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重点虚词•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应当”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代词,他,代庄宗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副词,加强语气,不译2. ............................................................................................................................ 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 的原因”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文言句式•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请其矢,盛以锦囊(以锦囊盛)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省略句(庄宗)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庄宗)请其矢,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4.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5.固定句式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一词多义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4、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5、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揣测语气)【寓意/主旨】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决定的道理。

伶官传序知识点总结

伶官传序知识点总结

伶官传序一、通假字1. 及仇雠已灭 “雠”同“仇”,仇敌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二、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八 t F ,、八 2.仓皇东出东:向东 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动词作名词1. 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使动用法1.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使动形容词作动词1.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 乱:作乱三、古今异义1. 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 :表示不好的结果 , 相当于 “以致”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2.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 官 名 今义:动词 ,投身到(事业中去 )3. 虽曰天命 , 岂非人事哉 古义 : 指政治上的得 失 今义:人情事理四、一词多义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4.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1. 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 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2. 状语后置请其矢, 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 省略句还矢(于)先王, 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请其矢, 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4. 被动句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六、翻译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翻译: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

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

二十四xx官传序一、知识要点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

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

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是《伶官传》前的序论,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论。

《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

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

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

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二、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5、xx之所以得天下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6、xx之所以得天下古义:推究今义:原来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古义: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今义:结合,构成三、一词多义1、归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顺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2、告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具告以事告诉告之于帝禀告3、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4、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5、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6、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肯定语气,一定)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7、而而皆背晋以归梁但,表转折及凯旋而纳之表顺接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表递进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表顺接8、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而皆背晋以归梁相当于“而”,表顺接盛以锦囊用,介词9、与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跟,介词与尔三矢给,动词四、通假字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探求、考察(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5)泣下沾襟下:掉下2、形容词作动词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3、形容词作名词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智勇的人4、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前:向前(2)仓皇东出东:向东(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4).乱者四应四:在四面5、动词作名词而告以成功:成功的消息6、使动用法(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2)凯旋而纳之纳:(3)至于誓天断发使……断六:文言句式1、判断句(1)“……者,……也”此三者,吾遗恨也(2)“……也”式A、梁,吾仇也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无标志式燕王,吾所立2、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倒装句(1)定语后置其意气之盛(2)介词结构后置A、盛以锦囊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C、而告以成功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E、庄宗受而藏之于庙4、省略句A、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B、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C、请其矢,盛(之)以锦囊D、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E、(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5、.固定句式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啊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难道……吗6、翻译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伶官传序知识点

伶官传序知识点

伶官传序知识点一、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推究今义:原来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古义: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今义:结合,构成二、一词多义1、归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顺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2、告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具告以事告诉告之于帝禀告3、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4、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5、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6、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一定)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多么)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副词)7、而而皆背晋以归梁但,表转折及凯旋而纳之表顺接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表递进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表顺接8、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而皆背晋以归梁相当于“而”,表顺接盛以锦囊用,介词9、与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跟,介词与尔三矢给,动词三、通假字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探求、考察(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5)泣下沾襟下:掉下2、形容词作动词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3、形容词作名词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智勇的人4、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前:向前(2)仓皇东出东:向东(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4).乱者四应四:在四面5、动词作名词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6、使动用法(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2)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3)至于誓天断发使……断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者,……也”此三者,吾遗恨也(2)“……也”式A、梁,吾仇也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无标志式燕王,吾所立2、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倒装句(1)定语后置其意气之盛(2)介词结构后置A、盛以锦囊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C、而告以成功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E、庄宗受而藏之于庙4、省略句A、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B、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C、请其矢,盛(之)以锦囊D、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E、(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5、.固定句式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啊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难道……吗。

伶官传序知识点梳理 (2)

伶官传序知识点梳理 (2)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点梳理(教师版)一、词类活用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名词作动词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名词作动词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名词作动词3.负而前驱前:向前名词作状语5.仓皇东出东:向东名词作状语6.一夫夜呼夜:在夜里名词作状语7.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动词作名词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使…兴盛、使…灭亡9.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形容词作动词10.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形容词作名词,细小的事情智勇:形容词作名词,有勇有谋的人物二、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其:给他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至于:相当于“以至于”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人事:指政治上的得失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今一般用于名词“原则”,副词“原来”等。

所以:……的原因。

今一般用于因果关系的连词。

6.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今常用动词“抑制”等三、通假字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四、一词多义衰:何其衰也衰落,动词/盛衰之理衰亡盛:其意气之盛昂扬,形容词/盛以锦囊装着,动词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的原因”/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五、其他重要实词: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2.尔其勿忘乃父之至其:一定3.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4.智勇多困于所溺困:困扰六、重要虚词:1.虽曰天命虽:虽然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之:取独3.以以三矢赐庄宗以:介词,把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以:用盛以锦囊以:用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以:介词,把七、文言句式:1.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状语后置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省略句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请其矢,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4.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而智勇多困于所溺5.固定句式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高中语文 19 伶官传序知识归纳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高中语文 19 伶官传序知识归纳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19 伶官传序知识梳理1字音字形李存勖.ù 请其矢.h ǐ皆自于人欤.ú 伶.官ín ɡ 盛.以锦囊ch én ɡ 誓天断发.f à抑.本其成败之迹ì 仓皇.东出hu án ɡ 乱者四应.ìn ɡ 遗.恨í 困于所溺.n ì 泣下沾襟.īn 2古今异义词(1)原⎩⎨⎧.;,:.:宽阔平坦的地方本来最初的今义推求理由古义 (2)乃⎩⎨⎧.,:.,:才于是今义你的你古义 (3)组⎩⎨⎧.:.:的单位组织或由不多的人组成今义绳索古义 (4)意气⎩⎨⎧.,:.,:缺乏理智指凭感情用事今义气势心情古义3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状语①负而前.驱。

②仓皇东.出。

③一夫夜.呼。

(2)名词活用作动词①函.梁君臣之首。

②抑本.其成败之迹。

(3)使动用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一词多义(2)与⎪⎪⎩⎪⎪⎨⎧•••),,,,(,),,(),(,介词表动作对象跟同和之争与莫能举天下之豪杰动词给予给尔三矢与连词和其所以失之者与庄宗之所以得天下(3)告⎪⎪⎩⎪⎪⎨⎧•••),(),(),(动词报告以成功告而动词祷告庙告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动词告诉之曰告以三矢赐庄宗而(4)归⎪⎩⎪⎨⎧••),,(),,(动词投奔返回归不知所动词归顺归附梁归而皆背晋以 (5)及⎪⎩⎪⎨⎧••),,(),(动词赶得上赶上见贼而士卒离散及未介词等到凯旋而纳之及 5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梁,吾仇也。

②此三者,吾遗恨也。

(2)被动句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介宾结构后置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②盛以锦囊。

(4)省略句①还矢先王。

②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6文学常识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天圣进士。

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

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点归纳:多义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文言句式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点归纳:多义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文言句式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点归纳:多义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文言句式《伶官传序》文言知识点归纳:多义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文言句式《伶官传序》文言基础知识点一、一字多义与1.给。

2.读y ,通欤。

3.为,给,替。

4.和。

5.亲附,亲近。

归1.归附,归依。

2.返回。

3.归还。

4.归聚,汇聚。

易1.容易。

2.轻易。

3.替代。

告1.祭告,祷告。

2.告诉,告知。

3.上报,报告。

4.祭告,祷告。

二、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二)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前:向前2.仓皇东出东:向东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4.乱者四应四:在四面三)动词作名词1.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四)使动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2.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五)形容词作动词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六)形容词作名词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三、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其:(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成的一面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至于:(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省略句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请其矢,盛以锦囊岂独伶人也哉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4.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5.固定句式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规整]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规整]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规整] 《伶官传序》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所著的一部文言小说,以伶官为主要角色,描写了他们的生活和遭遇。

这篇文章主要整理了《伶官传序》中的文言知识,包括常用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等。

一、常用词汇1. 伶官:指古代的戏曲演员,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

2. 传:指传记,记录一个人的生平、事迹的文学体裁。

3. 词:指戏曲中的歌词,一般由伶官演唱。

4. 青衫:指伶官的戏服,一般为青色。

5. 乐府:指古代宫廷音乐机构,也泛指唐代的音乐。

6. 丹青:指绘画。

7. 举子:指参加科举考试的人。

8. 闺阁:指女子的居室。

二、句式1. “一”字句:在《伶官传序》中,常常使用“一”字句来烘托情景或表达作者的感受,如“一朝风雨一朝秋”、“一问一世一百年”等。

2. 排比句:用一系列并列的词语或短语来修饰同一个名词,以增加修辞效果。

如“排演、归家、乐府、丹青,虽不见其所以然,然觉演绎清脆,归家醇和,乐府豁达,丹青浓淡,触目皆真情也。

”3. 倒装句: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以突出某种语气或修辞效果。

如“伶官之谓伶官者,有伶者也。

”4. 修辞句: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如比喻、拟人等。

如“伶官之于戏,若鱼之于水”、“乐府之曲,若温泉之泻”。

三、修辞手法1. 比喻:用具体的形象来说明抽象的概念,以增加表达力。

如“伶官之谓伶官者,有伶者也”。

2. 拟人:将非人物赋予人的特征或行为,以增强表达效果。

如“乐府之曲,若温泉之泻”。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或程度,以产生强烈的修辞效果。

如“百戏之中而莫能不醉者,伶官之谓也”。

4. 对仗:将句子或词语进行对称排列,以增加韵律感和修辞效果。

如“安知伶官之心中,亦有思慕之情”。

5. 暗示:通过暗示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意思,以增加表达的含蓄性和深度。

如“吾闻君子之不取于世,若鱼犹不离水也”。

伶官传序(教案)(教师中心稿)

伶官传序(教案)(教师中心稿)

伶官传序(教案)(教师中心稿)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伶官传序》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欧阳修及其时代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阐述《伶官传序》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序言。

2. 讨论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3. 探讨《伶官传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教学资源:1. 课文前的序言。

2. 关于欧阳修的资料。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效果。

2. 检查学生对作者欧阳修及其时代背景的了解程度。

六章:课文解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伶官传序》的文言文表达。

2. 学生能够解读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

教学内容:1. 分析《伶官传序》的文言文结构和用词。

2. 探讨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象征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韵律。

2.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结构。

3. 小组讨论,识别并解释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资源:1. 课文《伶官传序》。

2. 文言文阅读指南或词典。

评估方式: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

2. 学生对课文词汇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解释能力。

七章:历史背景与文学价值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伶官传序》产生的历史背景。

2. 学生能够评价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价值。

教学内容:1. 探讨《伶官传序》创作时的历史背景。

2. 分析《伶官传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历史背景资料。

2. 教师讲解《伶官传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3. 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伶官传序》的文学贡献。

教学资源:1. 历史背景资料。

2. 相关学术论文或评论。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讨论的历史背景分析。

2. 学生对文学价值的理解和表述。

八章:比较研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将《伶官传序》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

2.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点。

(完整版)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

二十四伶官传序一、知识要点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

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

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是《伶官传》前的序论,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论。

《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

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

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

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二、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推究今义:原来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古义: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今义:结合,构成三、一词多义1、归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顺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2、告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具告以事告诉告之于帝禀告3、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4、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5、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6、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肯定语气,一定)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7、而而皆背晋以归梁但,表转折及凯旋而纳之表顺接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表递进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表顺接8、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而皆背晋以归梁相当于“而”,表顺接盛以锦囊用,介词9、与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跟,介词与尔三矢给,动词四、通假字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探求、考察(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5)泣下沾襟下:掉下2、形容词作动词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3、形容词作名词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智勇的人4、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前:向前(2)仓皇东出东:向东(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4).乱者四应四:在四面5、动词作名词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6、使动用法(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2)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3)至于誓天断发使……断六:文言句式1、判断句(1)“……者,……也”此三者,吾遗恨也(2)“……也”式A、梁,吾仇也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无标志式燕王,吾所立2、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倒装句(1)定语后置其意气之盛(2)介词结构后置A、盛以锦囊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C、而告以成功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E、庄宗受而藏之于庙4、省略句A、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B、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C、请其矢,盛(之)以锦囊D、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E、(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5、.固定句式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啊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难道……吗6、翻译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完整版)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

二十四伶官传序一、知识要点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

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

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是《伶官传》前的序论,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论。

《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

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

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

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二、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 ••的原因•“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推究今义:原来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古义: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今义:结合,构成三、一词多义1、归 而皆背晋以 归梁 君臣相顾,不知所 归顺 归 返回2、告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 具告以事 告之于帝 告庙 祭告 告诉 禀告3、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 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 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4、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 困之 (围困 ) 智勇多困于所溺( 困扰)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 困矣 (困厄 )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 困 (困难 )5、微 祸患常积于忽 微 (微小的事)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从数骑出, 微行入古寺 微斯人,吾谁与归 悄悄地) 为隐藏身份而改装 ) 没有) 6、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 其衰也 其 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 其皆出于此乎 ? ( 大概,表揣测语气 ) 副词,表肯定语气,一定) 语气词) 7、而 而 皆背晋以归梁 但,表转折 及凯旋 而 纳之 表顺接以三矢赐庄宗 而 告之曰 数十伶人困之, 而身死国灭 表递进 表顺接8、以 与其所 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 方其系燕父子 以 组 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 介词,凭借 介词,用 的原因”而皆背晋 以归梁 相当于“而” ,表顺接 盛 以锦囊 用,介词 9、与契丹 与 吾约为兄弟 与尔三矢6、使动用法( 1)忧劳可以 兴国,逸豫可以 亡身( 2)凯旋而 纳之 纳:使收藏(3) 至于誓天断发使……断 六:文言句式1、判断句(1) 者, 也”此三者,吾遗恨也(2) 也”式A 、梁,吾仇也跟,介词 给,动词四、通假字及仇雠已灭 雠”同“仇”,仇敌五、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 1) ( 2) ( 3) ( 4) ( 5) 函梁君臣之首 契丹与吾 约为兄弟 抑本其成败之迹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泣下沾襟 下: 函:用木匣子装约:订立盟约本:探求、考察原:推究掉下2、形容词作动词 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 乱:作乱3、形容词作名词夫祸患常积于 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智勇的人1) 负而前驱 前:向前2) 仓皇东出 东:向东3) 一夫夜呼 夜: :在夜里 4) .乱者 四应 四:在四面5、动词作名词而告以 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兴:使……兴盛;亡:使……灭亡4、名词作状语B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无标志式 燕王,吾所立2、被动句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 于所溺 3、倒装句(1)定语后置 其意气 之 盛(2)介词结构后置A 、 盛以锦囊B 、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C 、 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 于忽微,而智勇多困 于所溺 庄宗受而藏之 于 庙 省略句A 、 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B 、 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C 、 请其矢,盛(之)以锦囊D 、 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E 、 (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 (于)庙 5、 .固定句式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多么 …… 啊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难道 吗 6、翻译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

高中语文伶官传序知识点

高中语文伶官传序知识点

伶官传序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其根本)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给;应当,一定;你的)3、从事:则遣从事..以一少近牢告庙(一般属官)4、及凯旋..而纳之(战胜归来)5、至于:至于..誓天断发(以至于)6、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正当)(绳子)7、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8、满招损.,谦得益(损失)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安乐)10、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从)11、举.天下之豪杰(所有的)12、仓皇..东出(仓促慌张)13、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人)14、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所溺爱的事物)15、以一少劳..告庙(少劳:祭祀用猪、羊各一头)16、与其所以..失之者(……的原因)二、一词多义1、与:①与尔三矢(给)②求!无乃尔是过与(通欤语气词吗)③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替)④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给)⑤原庄宗这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得之者,可以知之矣(和)⑥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辅助,结交)2、归:①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秦以归梁(投靠,归顺)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也(投靠,返回)③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专,而其归书也必速(归还)④若水之归下也(会聚)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回家)3、易: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③以乱易整,不武(代替)④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⑤易寡人之璧(交换)⑥其移风易俗(改变)4、告: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祭告)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禀告,报告)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祭告)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前:向前2.仓皇东出东:向东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4.乱者四应四:在四面动词作名词1.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2.泣下沾襟泣:泪水使动用法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2.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形容词作动词 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形容词作名词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四、句式1、盛以锦囊(介宾结构后置)用锦囊来装(它)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宾结构后置)当他用绳子来捆绑燕王刘氏父子3、而告(之)以成功(省略句、状后句)把成功的消息告诉他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然而自己被杀死国家被灭亡,被天下人耻笑5、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然而智慧勇敢的人大多被所溺爱的事所围困五、难句翻译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译:国家兴与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伶官传序(语法整理)(优秀教师必备!)汇编

伶官传序(语法整理)(优秀教师必备!)汇编
古义:到了……结局;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形容词,容易)
易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副词,轻易)
以乱易整,不武
(动词,替代)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形容词,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
(动词,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形容词,旺盛)
方其盛也,
(形容词,强盛)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动词,围困)
而皆背晋以归梁 归附,依附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返回
而其归书也必速
归还
若水之归下也
归聚,汇聚
1、函梁君臣之首。 函:名词活用为动词,装在盒子里。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夜、东:名词作状语。 四:数词作状语。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使动用法,使……兴旺,使……灭亡。 4、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形容词用作名词,细微的事情。 5、智勇多困于所溺 智勇:形容词作名词,有智有勇的人
明确:状语后置,智勇多于所溺困。
1、盛以锦囊。
明确:盛(之)以锦囊。
2、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明确: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3、而告以成功。
明确:而告(之)以成功。
⑴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
⑵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名句积累:
1、“满招损,谦得益。”
释: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释: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 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3、“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释: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 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 事物困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知识点
一、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名词动用推其根本
2.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
3.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4.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二)名词作状语
6.负而前驱前:在前边
7.仓皇东出东:向东
8.一夫夜呼夜:在夜里
9.乱者四应四:在四面
(三)使动
10.忧劳可以兴国,兴:使……兴盛
11.逸豫可以亡身亡:使……灭亡
(四)形容词作动词
1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
(六)形容词作名词
1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
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二、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2)此三者,吾遗恨也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
(4)请其矢,盛以锦囊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6)而告以成功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8)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省略句
(9)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10)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
(11)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12)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13)(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4.被动句
(14)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5)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三、翻译语句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的父亲的愿望。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还是说推究他成功和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四、通假字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
五、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时,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可是他们都背叛了晋而归顺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此后(庄宗)出兵打仗,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打了胜仗回来,再把箭收藏进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首级,进入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把成功的消息向先王禀告时,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个人在夜里呼喊,作乱的人便在四面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见到叛军,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回到哪里去;到了对天发誓,割下头发,流下的眼泪沾湿衣襟(或“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流下的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又是多么衰颓啊。

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还是说推究他成功和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益处。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乐官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

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