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表(授导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出示文字
演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再次展示风景图片,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习通过对比,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从而学习“读书应多揣摩,
多思考,才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的读书方法。
课堂教学流程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况地说。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自学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教学设计表
学科语文授课年级4学校扶余县弓棚子镇第二中心小学教师姓名刘廷举
章节名称
《桂林山水》一课
计划课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桂林山水》是长春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
(板书:奇、秀、险)
(读写结合。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五、以读代讲突出特点(学习第四节)
1、再次演示风景图,听朗读录音。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画是谁画的?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美如画)
这种感觉美不美呀?(生答)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聆听一下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桂林山水歌》
(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品评欣赏,延伸课外。
1、桂林的水如诗如画,下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赞美桂林山水的诗歌《桂林山水歌》,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我们一起听一下诗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及解决措施
理解描写桂林山水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层次清晰,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悠扬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1、课前欣赏,激发情感。2、声像结合,感知课文。3、图文并茂,赏析课文。4、展示情境,复述课文。5、拓展情境,爱国教育。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堂课,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思和习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境地。上得活泼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完了课文。
2、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重视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人文的对话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在教后的反思中,觉得以下几个方面仍有不足:
1、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因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这一点做的不好。
2、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有一部分学生虽然也好奇、兴奋,但那种主动的意识没有被激发出来,没有参与进去,而只是站在了旁观者的位置上。
依据的理论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情境促读,读中悟情。
教学准备
1、全面分析课文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2、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风光图片、地图、音像。录制朗读磁带;
3、搜集介绍桂林山水的资料。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即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
学习作者的说明、描述的手法。
学会8个生字,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多媒体图片及音乐
教师演示操作
引导学生观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堂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
值得探讨之处;
1、怎样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又怎样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还有待于探讨。
2、怎样才能在教学中体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大变化,怎样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值得研究。
教学反思
3、怎样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向重情感教学,重习惯培养,重学法指导,重思维训练。还得摸索。
总之,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课虽然没有完全按照教案上,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对本文的写作特点感受很深,而且对文中所描写的六个特点也了解透彻。从这堂课的教学中可以看到,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像这样的课,教师必须要驾驭好课堂,不要一味地让学生活动而忽略了教学目的。
(板书:静、清、绿)
(“读进去、跳出来”是一个良好的读书方法的两个不同层面。因此要顺势点拨)
3、从句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1)出示文字:
(演示)
来自百度文库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师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堂教学流程
播放诗歌录音。(让学生通过听诗歌感受诗中描桂林山水的美)
2、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3、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七、总结回顾,加深印象。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结束本节课
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优美文章,语句精悍,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观赏、聆听中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壮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演示)
专家点评
3、注意词句,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帮助学生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
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欣赏课文。(播放朗读录音,演示桂林山水图片)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情。(精读第二节)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给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机会。同时,将语文课和作文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使学生知道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虽然不是每个学生能在一堂课里掌握很好,但长期坚持,定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4、正确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这一堂课既注重了语言的积累,也注重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它不仅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的好教材。
学习者分析
学生具备独立的识字能力和朗读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8个生字,说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
读读:读第三节。
课堂教学流程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朗读比赛。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气氛瞬间进入了高潮。与老师或同学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培养孩子待人接物、语言交际、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学生不但读得有滋有味,更可贵的是能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