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义

合集下载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套路名称及部分讲解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套路名称及部分讲解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套路名称及部分讲解1、太极起式4、六封四闭7、白鹤亮翅10、"拗步13、"拗步16、"撇身锤19、"肘底看拳22、"斜形25、"六封四闭28、"高捋马29、"右擦脚32、"前趟拗步35、"护心拳38、"掩手肱拳39、"小擒拿42、"单鞭45、"野马分鬃48、"玉女穿梭51、"单鞭54、"金鸡独立57、"斜形60、"六封四闭63、"高捋马64、"十字脚步67、"单鞭70、"下步跨肱73、"金刚捣椎第一部分2、金刚捣椎5、单鞭8、斜形11、"斜形14、"掩手肱拳第二部分17、"青龙出水20、"倒卷肱23、"闪通背26、"单鞭第三部分30、"左擦脚33、"击地锤36、"旋风脚第四部分40、"抱头推山43、"前招46、"六封四闭第五部分49、"懒扎衣52、"云手55、"倒卷肱68、"闪背通61、"单鞭第六部分65、"指铛捶68、"雀地龙71、"转身双摆莲74、"收式3、"懒扎衣6、金刚捣椎9、搂膝12、"搂膝15、"金刚捣椎18、"双推手21、"白鹤亮翅24、"掩手肱拳27、"云手31、"左蹬一跟34、"踢二起37、"右蹬一跟41、"六封四闭44、"后招47、"单鞭50、"六封四闭53、"摆脚跌岔56、"白鹤亮翅59、"掩手肱拳62、"云手66、"猿猴献身69、"上步七星72、"当头炮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说明第一式:预备式身体自然直立,两足距离比肩略宽,两足尖微向外撇;两肩松开,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向前平视,面向南。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招式名称和讲解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招式名称和讲解

太极拳基本动作一、起势1、屈膝松胯2、点起左脚尖3、开步与肩同宽4、落地移重心到两腿中间5、双手抬起与肩同高6、往下按至小腹7、手往左重心往右、左掌推右掌托8、翻掌转身摆脚尖9、落地提腿开步二、金刚捣锤1、向后翻掌2、左手前、右手后、移重心到左,摆脚尖3、上步合手4、捏拳5、把拳放到掌心里、提腿冲拳、震脚三、懒扎衣1,穿掌,重心左腿2、分手重心右腿3、走半拍重心左腿4、再走半拍收步5、合手开步6、左转腰翻左右掌7、移重心至右,右手打开,左手滑到腹部、叉腰下沉四、六封四闭1、左手引右手2、翻掌下搏移重心3、转腰翻掌4、收手移重心5、收腿,推举五、单鞭1、翻掌,左手出右手回2、勾手出掌,左手回腹部3、提腿开步4,穿掌、翻掌、移重心、扣右脚尖、打开、下沉六、金刚捣锤1、右手引左手2、翻掌上朋移重心3、向后翻掌4、左手前,右手后,移重心,摆左脚尖5、上步合手、捏拳、把拳放在掌心里、提腿冲拳、震脚七、白鹤亮翅1,穿掌,重心左腿2、分手,重心右腿3、走半拍,重心左腿4、再走半拍收步5、合手倒步6、左转腰翻右掌7、扣右脚尖8、移重心收步撑开八、斜行1、左转腰拨掌2、右转腰回来换手拨掌3、提腿开步4、向后转腰翻掌5、移重心收手6、左手下滑转腰勾手起来、右掌推到胸前7、推掌打开下沉九、搂膝1、下沉抱腿2、移重心3、往上提手、收步、提腿4、落地下沉、立掌十、拗步1、下抨2、翻掌3、左手左脚出去4、摆左脚尖蹬重心收手收步5、开步推掌6、左转腰拨掌7、回来换手、收手、收步8、开步推掌十一、斜行1、向后转耀翻掌2、移重心收手3、左手下滑转腰勾手起来、右掌推到胸前4、推掌打开下沉十二、搂膝1、下沉抱腿2、移重心3、往上提手、收步、提腿4、落地下沉、立掌十三、拗步1、下搏2、翻掌3、左手左脚出去4、摆左脚尖蹬重心收手收步5、开步推掌6、翻右掌、摆右脚尖,上步合手十四、掩手胧拳1、下分移重心2、翻掌捏拳拉回来再移重心3、打拳移重心十五、金刚捣雄1、分手移重心2、合手移重心3、分手移重心4、扣左脚尖移重心5、转身扫腿合手6、捏拳、把拳放在掌心里,提腿冲拳,震脚十六、撇身锤1、下分上合2、往左推掌分手开步3,村掌立掌移重心到右4、再俯掌立掌移重心到左5、捏拳,左拳叉腰,右拳旋转拉到头的右上方,目视左脚尖十七、青龙出水1、左拳变掌、右拳拉到腰间移重心2、打拳移重心十八、双推掌1、出手2、翻掌3、摆左脚尖上步平扫4、接着往后扫5、翻掌6、捏脚尖、收手、推正十九、肘底看拳1、推拉2.穿掌、分手、左转腰3、捏拳上下合二十、倒卷耽耽1、推拉2、翻掌3、收手4、倒步5、移重心扣脚尖对拉二十一、白鹤亮翅1、分手收步2、合手倒步3、左转腰翻右掌4、扣右脚尖5、移重心收步撑开二十二、斜行1、左转腰拨掌2、右转腰回来换手拨掌3、提腿开步4、向后转腰翻掌5、移重心收手6、左手下划转腰勾手起来、右掌推到胸前7、推掌打开下沉二十三、闪通背1、平合2、左转腰翻左掌3.翻掌收步打开4、右转腰翻左掌、上撩下撩5、收手提腿6、开步穿掌二十四、掩手耽拳1、移重心扣左脚尖捏拳转身2、提腿发力3、震脚合手4、开步5、下分移重心6、翻掌拉回来再移重心7、打拳移重心二十五、六封四闭1、出手移重心2、翻掌3、摆左脚尖上步下抨4、翻掌5、收手移重心6、收步推掌二十六、单鞭1、翻掌左手出右手回2、勾手出掌回腹部3、提腿开步4.穿掌、翻掌、移重心、扣右脚尖、打开二十七、云手1、合手移重心2、俯掌立掌移重心3.翻掌收左步4、开步5、掏步换手6、开步换手7、掏步再换手8、开步再换手1、左手下划移重心摆左脚尖2、上步合手3、旋转立掌开步4、分手移重心5、翻掌移重心6.收手扣脚尖7、移重心转身推拉二十九、右擦脚1、左手引右手2、下抨3、起手起脚4.合手盘腿翻掌下蹲5、拍脚三十、左擦脚1、合手盘腿2、翻掌下蹲3、拍脚三十一、左蹬一跟1.转身合手2、提腿立掌3,蹬腿三十二、前趟拗步1、左手下划2、翻掌左手左脚出去3、摆左脚尖移重心收手收步4、开步推掌5、左转腰拔掌6、回来换手收手收步7、开步推掌三十三、击地锤1、向后转腰捏拳2、左拳下右拳上耳朵后3、移重心左拳上头的左上方右拳下三十四、踢二起1、合拳2、对拉移重心扣左脚尖3、转身收步换掌4、跳起拍脚三十五、护心拳1、双手下落2.往左云手3、往右云手开左步4、往左云手跟右步5、捏拳开步6.俯掌立拳移重心7、掏拳移重心8、打拳移重心三十六、旋风脚1.出手2、下抨移重心起手起脚3、合手盘腿4、翻掌外撑5、拍脚转身三十七、右蹬一跟1、合手收步2、提腿立掌3,蹬脚三十八、掩手耽拳1、捏拳转身2提腿发力3、震脚合手4、开步5、下分移重心6、翻掌拉回来再移重心7、打拳移重心三十九、小擒打1、分手移重心2、摆脚尖上步合手3、往左旋转4、翻掌落地提腿5、开步分手6、右手引左手移重心7、翻掌上朋移重心8、推掌移重心四十、抱头推山1、合手移重心扣脚尖2、收步分手3、提腿抱头4、落地推掌四十一、六封四闭1、下抨移重心2、翻掌3、收手移重心4、收步推掌四十二、单鞭1、翻掌左手出右手回2、勾手出掌回腹部3、提腿开步4,穿掌、翻掌、移重心、扣右脚尖、打开四十三、前招1、合手移重心2、俯掌立掌移重心3、摆右脚尖翻掌收步4、开步5.换手跟步四十四、后招1、左转2、右转换手1、左转换手开步2、再换手右转身一大步四十六、六封四闭1、左手引右手2、上朋移重心3、下抨移重心4、翻掌摆左脚尖上步下抨5、翻掌6、移重心收手7、收步推掌四十七、单鞭1、翻掌左手出右手回2、勾手出掌回腹部3、提腿开步4,穿掌、翻掌、移重心、扣右脚尖、打开四十八、玉女穿梭1、合手移重心2、分手移重心3、合手收步4.翻掌转身5、起跳6、提腿蹬脚推掌7、上步推掌8、上步合手9、分手转身四十九、懒扎衣1、分手重心右腿2、走半拍重心左腿3、再走半拍收步4.合手开步5、左转腰翻掌6、移重心右手打开、左手划到腹部、叉腰下沉五十、六封四闭1、左手引右手2、翻掌下抨移重心3、转腰翻掌4、收手移重心5、收步推掌五十一、单鞭1、翻掌左手出右手回2、右勾手出,左掌回腹部3、提腿开步4,穿掌、翻掌、移重心、扣右脚尖、打开五十二、云手1、合手移重心2.俯掌立掌移重心3、翻掌收左步4、开步5、掏步换手6、开步换手7、掏步再换手8、开步再换手五十三、摆脚跌岔1、换手移重心2、提腿拍脚手打开3、震脚合手4、往左旋转5、翻掌打开下跌岔五十四、金鸡独立1、上步收手2、提腿托手3、震脚劈掌4.往右划圆5、往左划圆6、开步、翻左掌、收步7、托掌提腿五十五、倒卷胧1、翻掌、收手、倒步2、移重心扣脚尖对拉五十六、白鹤亮翅1、分手收步2、合手倒步3、左转腰翻右掌4、扣右脚尖5、移重心收步撑开五十七、斜行1、左转腰拨掌2、右转腰回来换手拨掌3、提腿开步4、向后转腰翻掌5、移重心收手6、左手下划转腰勾手起来,右掌推到胸前7、推掌打开下沉五十八、闪通背1、平合2、左转腰翻左掌3.翻掌收步打开4.右转腰翻左掌、上撩下撩5、收手提腿6、开步穿掌五十九、掩手耽拳1、移重心扣左脚尖捏拳转身2、提腿发力3、震脚合手4、开步5、下分移重心6、翻掌拉回来再移重心7、打拳移重心六十、六封四闭1、出手移重心2、翻掌3、摆左脚尖上步下抨4、翻掌5、收手移重心6、收步推掌六十一、单鞭1、翻掌左手出右手回2、勾手出掌回腹部3、提腿开步4,穿掌、翻掌、移重心、扣右脚尖、打开六十二、云手1、合手移重心2、俯掌立掌移重心3、翻掌收左步4、开步5,掏步换手6、开步换手7、掏步再换手8、开步再换手六十三、高探马.1、左手下划移重心摆左脚尖2、上步合手3、旋转立掌开步4、分手移重心5、翻掌移重心6、收手扣脚尖7、移重心转身推拉六十四、十字脚1、左手引右手2、下抨3、合手4、往左旋转5、翻掌转脚尖、落地再转脚后跟、再落地提腿6、开步分手7、合手移重心六十五、指档锤1、收步2、拍掌转身捏拳3、提腿发力4、震脚合手5、开步6、分手移重心7、翻掌拉回来再移重心8、打拳移重心六十六、白猿献果1、翻拳移重心2、摆脚尖提腿冲拳3、落地分手4、转腰收手5、收步推掌六十七、单鞭1、翻掌左手出右手回2、勾手出掌回腹部3、提腿开步4,穿掌、翻掌、移重心、扣右脚尖、打开六十八、雀地龙1、捏拳(左拳端、右拳到头顶)2、合拳移重心3、分拳打开下六十九、上步七星1、摆脚尖2、上步冲拳七十、下步跨耽1、转圈变掌2、倒步分手3、移重心扣左脚尖、合手收步七十一、转身双摆莲1,穿掌、翻掌2、转脚尖落地再转脚后跟、再落地提腿撩手3、开步4、向后翻掌移重心5、提腿拍脚七十二、当头炮1、捏拳拉到腰间移重心2、打拳七十三、金刚捣雄1、上朋移重心2、向后翻掌3、左手前右手后移重心到左摆脚尖4、上步合手5,捏拳6、把拳放到掌心里,提腿冲拳、震脚七十四、收势。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图文详解超经典)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图文详解超经典)

第37式 右蹬一跟
• 假如右敌来攻我, • 巧挪半步将身裹, • 挪时我已蓄好力, • 这时只须右蹬根。
第38式 掩手肱拳
• 掩手肱拳力在拳, • 劲出腰发肩肘间, • 虚实蓄发稍守势, • 右拳猛击心胸处。
第39式 小擒打
• 太极独有小擒打,
• 左脚凌空最为佳,
• 虚扫一脚稍定势,
• 有蓄有发才到家。
第42式 单鞭
• 再次又用单鞭势,
• 右擒左击将敌制,
• 蓄到肩肘用肘击,
• 运到胯时传四肢。
• 歌诀: 声东击西势最强,此势 平日善用方。 转身靠肘按变挤,一字 长蛇应八方。
第43式 前招
• 前招一势君常用,
• 千遍成遍妙无穷,
• 引架左臂击下肋,
• 劲贯掌根将敌攻。
• 歌诀: 眼顾左手是前招,上掤 下打肘藏靠。 浑身柔软若无骨。才能 识破其中妙。
第46式 六封四闭
• 六封四闭再次用,
• 这次只为右前冲,
• 遇敌顶劲不要急,
• 心平气和将肩松。
• 歌诀: 劲发财略向右转,掤住 左转变闭封。 闭后左转退步捋,立即 变换跟步卦。
第47式 单鞭
• 要说单鞭最难用, • 关键都在肩肘中, • 如若肩肘不够活, • 遇着强敌难落空。
第48式 玉女穿梭
• 引动四两拨千斤。
• 歌诀
•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 长蛇互西东。 右挤左化左步靠,肘打 按挤法更巧。
第06式 金刚捣碓
• 接着又来二捣碓,
• 以左带右巧换位,
• 肘膝松合猛震足,
• 力点平稳不伤根。
• 歌诀:
• 左转捣碓先引掤,转身 化拿兼膝攻。 妙在有形似无形,抱捶 震脚势沉雄。
第07式 白鹤这翅

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引言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其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平衡能力以及内力的培养。

在众多太极拳派系中,陈式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内外结合、缓慢流畅的动作而著称。

其中,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被认为是陈氏太极拳中最经典、最基础的套路之一。

本文将介绍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基本内容、特点以及练习方法。

一、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基本内容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是一套由74个动作构成的长套路。

整个套路包括起势、落势、八卦、单鞭、云手、宿掌、金刚、倒卷肱等多个动作。

这些动作通过缓慢流畅的连贯动作串起来,要求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二、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特点1. 以内气功为核心: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注重内气功的培养与运用。

练习者通过调整呼吸、腹式呼吸,以及配合动作的练习,逐渐增强内气功的修炼,提高身体的内在能量。

2. 动作缓慢流畅:与其他太极拳套路相比,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动作节奏更为缓慢。

动作之间没有明显的停顿,呈现出一种连贯流畅的形态。

通过缓慢的动作,练习者能够更好地感觉身体各部位的力量变化,使身体达到更高程度的协调性。

3. 动静结合: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强调动静结合,即在动作中又有许多静态的姿势。

这种动静结合的练习方式,可以帮助练习者更好地感受身体的动静变化,培养身体的平衡感和自控力。

三、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练习方法1. 准备工作:练习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前,需要先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找到一个宽敞、平坦的场地进行练习。

其次,正确穿着舒适的太极拳服,并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姿态。

2. 分段练习:由于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动作较多,初学者可以将整个套路分为几个段落进行练习,逐渐熟悉每个动作的细节和顺序。

随着练习的深入,可以逐渐将各段落串联起来,完成整个套路的练习。

3. 注重身体的协调性:在练习7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时,注重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是非常重要的。

要保持正确的站姿、脚步移动和手臂的协调运动,通过身体的协调性来发挥出太极拳的内外结合的特点。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讲解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讲解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第一式太极起势两脚立正站立,两臂自然下坠,头要自然正,二目平视,牙齿嘴唇微合,舌尖抵住上颚,呼吸要自然,首先要做到意念集中,思想清静,抛弃一切思想杂念,然后,屈膝松胯,提左腿向左开半步,然后移重心,放松下沉,然后两手徐徐上升与肩平。

在上升的同时,注意不要挑肩架肘,然后,再随着身体下降两手下按于小腹前,这叫太极起势。

第二式金刚捣碓势名考释: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

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

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记忆。

亦可证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不实。

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命名。

其他流派太极拳均无此名。

要领:陈式太极拳一路共4个金刚捣碓,而动作连接不同。

第一势共7个动作。

眼法以正前方为主。

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

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

手法包括前掤、引掤,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裆,震脚等法。

歌诀: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

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

动作: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向左上方掤,现在重心偏于右腿.动作二,两手坐腕翻掌向外加掤劲,左手变顺缠右手变逆缠,然后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左移,右脚尖外摆两手变捋劲,向右后上方捋.动作三,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向左前方开步,脚尖上翘,脚跟铲地滑出.动作四,身体下沉,走下弧线,向前移重心,两手向前掤划弧,左手掤于胸前,右手掤在右膝上方,然后左手向前带,然后再与右手相合,右手领着右腿上步,右脚虚脚点地,然后右手变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再提右腿,震脚落地,金刚捣碓在震脚的时候,注意不要把重心移在右腿,要重心在左腿,用右腿的弹力来震脚。

第三式懒扎衣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作用的。

陈式原名揽擦衣。

洪师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

截拦来劲,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故改为拦擦衣。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图解ppt课件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图解ppt课件

第二十四式 六封四闭
• 六封四闭注意肘, • 不丢不顶劲贯手, • 切记头顶端又正, • 百会二阴上下通。
第二十五式 单鞭
• 单鞭要点在换位, • 有肩有肘才为对, • 重心左移左臂扫, • 一节一节劲要脆。
第二十六式 云手
• 云手一式气势大, • 遇敌百十不用怕, • 合二开二交叉步, • 左右来敌奈吾何。
第四十二式 单鞭
• 再次又用单鞭势, • 右擒左击将敌制, • 蓄到肩肘用肘击, • 运到胯时传四肢。 • 歌诀:
• 揽插衣, • 招式奇, • 双手互转重心移, • 忽灵右足右横上, • 右臂横扫敌难当。 • 歌诀: • 揽擦衣先右下掤,右
采左按进靠攻。 随势肘按螺旋挤,体 松气顺神要凝。
第三式 六封四闭
• 六封之闭须放松, • 肩肘腕手尽显柔, • 肩靠肘击都用上, • 占敌位前吾为雄。 • 歌诀 • 六封四闭捋采变,顺
第三十六式 旋风脚
第三十七式 右蹬一跟
• 假如右敌来攻我, • 巧挪半步将身裹, • 挪时我已蓄好力, • 这时只须右蹬根。
第三十八式 掩手肱拳
• 掩手肱拳力在拳, • 劲出腰发肩肘间, • 虚实蓄发稍守势, • 右拳猛击心胸处。
第三十九式 小擒打
• 太极独有小擒打, • 左脚凌空最为佳, • 虚扫一脚稍定势, • 有蓄有发才到家。 • 歌诀:
陈式太极拳
---------老架一路
预备式 起式
第一式 金刚捣碓
• 金刚捣碓双手起, • 重心右移往后捋, • 重心右移左脚上, • 双手转前向左挤, • 重心左移右足上, • 拳击面门膝击裆。 • 歌诀: • 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
按学用精。 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 丝如游龙。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述语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述语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述语《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分解动作教学述语第一部分陈式太极拳基本动作规格一、手型1、拳:五指卷屈,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自然握拳,不可太紧或太松,拳面要平。

2、掌:大拇指相合向小指,指尖后仰,其余四指依次向手背方向舒展错开。

3、钩:五指指尖自然捏拢。

二、手法1、冲拳:拳经胸前- 1 -21、靠:通过肩、背、胯、胸等身体部位向外发放的挤推之劲。

三、步型1、弓步:前腿全脚着地,屈膝前弓,膝部不得超过脚尖。

另一腿自然伸直,脚尖内扣,不可掀脚拔跟。

2、虚步:一脚屈膝半蹲,全脚着地,脚尖斜向前,另一腿微屈,脚前掌或脚,跟着地。

3、偏马步:两脚开立下蹲,肩距约2,3脚宽。

两脚微外瞥,重心偏右或偏左。

4、仆步:一腿屈膝前蹲,膝与脚尖稍外撇,另一腿自然伸直,平铺接近地面,脚尖内扣,一,从脚着地,不可掀脚拔跟。

5、歇步: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脚脚尖钼撇,全脚着地,后脚脚尖向前,脚跟离地,臀部接近脚跟。

6、平行步:两脚分开,脚尖朝前,屈膝下蹲或自然直立,两脚外缘同肩宽。

7、独立步:一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屈膝提起,大腿高于水平,小腿及脚尖自然下垂。

上体保持中正,头领气沉。

8、丁步:一腿屈膝半蹲中,重心在屈膝腿上。

另一脚以前脚前掌点于支撑脚内侧。

9、跌叉:前腿伸直平铺地面,脚尖上翘。

后脚屈膝,膝关节内侧着地。

四、步法1、上步:一腿支撑,另一腿提起,经支撑腿内侧向前上步,脚尖先着地,随着重心前移,全脚着地。

2、退步:后退之脚经支撑腿内侧以脚前掌擦地弧形后退,随着重心后移,全脚着地。

3、侧行步:一腿支撑,另一腿侧侧向开步。

4、横开步:一腿支撑中,另一腿提起,以脚跟内侧横向擦地而出。

随着重心横移,全脚着地。

5、跟步:?、重心前移,后脚向前跟进半步,脚前掌着地。

、重心前移,后脚向前跟进半步,后脚震脚踏地前跟。

6、碾步: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撇或内扣或以脚前掌为轴,脚跟外展内收。

7、侧行步:一腿支撑,另一腿侧向开步,脚跟先着地,随着重心横移,全脚着地过渡为支撑脚,另一腿随即提起,经支撑腿的后向异侧插步,先以脚前掌着地,随着重心横移,全脚着地过渡为支撑脚。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图解ppt课件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图解ppt课件
采左按进靠攻。 随势肘按螺旋挤,体 松气顺神要凝。
4
六封之闭须放松, 肩肘腕手尽显柔, 肩靠肘击都用上, 占敌位前吾为雄。 歌诀 六封四闭捋采变,顺
势左捋塌外碾。 上引下松随敌意,跟 步双按闭中封。
5
单鞭一势最为雄, 左像箭来右似弓, 要彼使劲来打吾, 引动四两拨千斤。 歌诀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
11
这次斜形不一样, 遇敌出拳吾旋裆, 左臂内弧横截击, 迎手劈掌最为上。
12
忽然弹抖用搂膝, 身体下沉抱腿走, 要想攻下先守上, 要点就在肩不僵。
13
这个三步与前同, 后要用力前要弓, 切记领劲首要正, 否则人在云雾中。
14
这与上招紧相连, 先掩敌手再出拳, 蓄而后发劲贯足, 敌命打击心胸间。
46
前招用过用后招, 关键在于右臂抄, 让过敌来强劲力, 左掌猛击右下肋。 歌诀:
前招后招转无痕,车 轮飞转度金针。 出手描出太极图,一 开一合在我身。
47
野马分鬃要常用, 偶尔遇敌才从容, 由左向右大捋势, 猛然肘击敌心胸。 歌诀:
手下按步含攻。 退步右采拴身靠,眼 光四射顾盼定。
8
除了单鞭是斜形, 先左后右往下拧, 上擒下铲似进步, 关键在于不丢顶。
9
搂膝只在弹抖中, 忽然下沉敌落空, 快速弓身抱他膝, 前假后真要从容。
10
紧跟三步进敌身, 步活裆园劲要真, 右来左挡我右击, 要点打击敌首根。
字长蛇互西东。 右挤左化左步靠,肘 打按挤法更巧。
6
接着又来二捣碓, 以左带右巧换位, 肘膝松合猛震足, 力点平稳不伤根。 歌诀: 左转捣碓先引掤,转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解》 步法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解》 步法
举例说明:
1.有上即有下。举例:当提膝时,提膝侧身体上起,那么就意念身体支撑腿侧向下,形成上下对称平衡。当伸腿时,头虚上领劲不可丢,支撑腿意念向下扎根形成上下对称拔长。
2.有左即有右。举例:如开左腿时,左腿向左伸出,则双手随腰向右抨出,形成左右对称平衡。
3.有前即有后。举例:当腿伸出,双手有前抨之意,则后背和腰与手有向后对拔之意,形成前后对称平衡。
2.偷步时,虽然两大腿交叉,但一定注意要有圆裆开裆之意。
九.仆步
动作提示:一腿支撑身体重心,屈膝松胯下蹲,另一脚提膝后擦地铲出,方向仍是在支撑脚内侧垂直平分线上,脚跟内侧先着地,脚尖上翘内扣,同时腰胯向出腿的反方向旋转保持身体重心平衡,随腰旋转出腿脚平踏地。
要点:
1.仆出腿的脚必平踏地,膝关节不可僵直。
[转]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解》 步法 2014-7-4 20:56 阅读(1) 转载自耀武太极养生
赞(3)评论转载(21)分享复制地址收藏夹按钮收藏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最步、歇步、坐盘步、偷步、仆步、跌岔步、提膝独立步、动步缠丝
说明:拳论有“手领身随步法活”,所以步法锻炼犹为重要,学练者应多加体会。不管为何步法,都不仅仅是出腿落脚的问题,还要注意与身体躯干和手臂的配合。
开步要点:
1. 注意体会身体立身中正,支撑重心腿的胯、膝、踝、脚尖要在一个面上。
2. 体会在出腿过程中上下、左右、前后的对称平衡。
3. 提膝时,重心高低要保持平稳,但意念重心下沉,这样和提膝有一个意识上的对称劲,并不要做出提膝时身体重心真的下沉或身体重心上起。开步时,支撑腿继续屈膝松胯,降低身体重心,然后开步,这样开步才能轻灵稳健,虚实分明。
七.坐盘步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义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义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义陈氏太极拳老架(亦称大架)是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创。

他在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零八势长拳一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编成现在流行的老架一路、二路(亦称炮捶)。

一路拳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二路拳以刚为主,刚中有柔。

两路拳相辅相成,互为其根,直至达到刚柔相济,浑然一圆。

一路拳的特点是: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 2 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一动则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

练习时要求:虚领顶劲,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心气下降,呼吸自然,松胯屈膝,裆劲开圆,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以身领手,以腰为轴,缠绕圆转。

经过练习,逐渐产生一种似柔非柔,似刚非刚,极为沉重而又极为灵活善变的内劲,如棉花裹铁,外柔内刚。

整套拳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断续处,没有凸凹处,没有抽扯之形,没有提拔之意,浑然一圆,方为合格。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解,第一课桩法(一)第一课讲解内容:桩法说明:桩法动作简单,意念如静,练时两脚踏实,立身中正,不仅能增加腿部的支撑力,而且时间长久可以增加内气,它又是老师对学生,也应该是学生自己对自已意识、性格、品德的考验。

桩法为基础,如盖楼之地基,习字之横、撇、竖、捺。

学者不可忽视,应耐心体会,为拳术打下扎实的基础。

开立步桩要求: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或略比肩宽,两脚尖向前微外摆,两脚平踏地,意脚心虚而上提,但不可故意脚趾抓地,屈膝松胯,两膝正对脚尖,但不可超过脚尖,松胯泛臀,开裆贵圆。

上身自然正直,含胸塌腰,腰腹充实,两臂自然环抱于胸前,四指相对,两大指自然向上,从左手中指绕左臂、后背、到右臂、右手中指成一圆形。

头虚领顶劲,自然正直,眼正平视,耳听身后,牙齿嘴唇微合,舌尖轻抵上颚,呼吸自然,心平气和。

要点:1.体会身体的立身中正,体会身体重量由上而下顺应地球之重力平均落于两脚脚心处。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陈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其中一种拳法,由陈王庭创立于清朝嘉庆年间。

陈氏太极拳的特点是动作缓慢、细致,强调内功的培养和自我修炼。

而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是陈氏太极拳中的经典套路之一,也是陈氏太极拳的起源和核心。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是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套路之一,它包含了整套太极拳的核心内容,如身法、步法、手法、腿法等。

学习老架一路对于太极拳的学习和修炼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是太极拳的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套路的基础。

在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教学中,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太极拳注重以柔克刚、以德制敌的原则,强调“沉肩坠肘、含胸驼背、松腰増盆、开胯屈膝”,这种松而有劲的身法是太极拳的基础。

学生需要通过训练,逐渐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动作中。

老架一路的教学通常以分解动作为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

教练会对每个动作的细节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流程。

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对每个动作的理解和记忆。

在老架一路的教学中,学生还会学习太极拳中的一些基本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推手、擒拿、拳法等,通过与伙伴的对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太极拳的实战应用。

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

除了基本技术,老架一路的教学中还强调内功的培养和修炼。

内功是太极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通过呼吸调节、站桩功、打坐等训练方法,培养自己的内力和身体的灵活性。

内功的修炼对于太极拳的发挥和实际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不断的学习和练习,学生会逐渐掌握老架一路的套路,并能够流畅地进行演练。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练会对学生的发力、身法、步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修炼效果。

总之,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教学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过程。

通过学习老架一路,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和理论,还可以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技术,培养自己的内功和身体的灵活性。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图文详解超经典)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图文详解超经典)

第23式闪通背
• 经典招式闪通背,若遇群敌巧换位, • 前面穿掌速制敌,猛然转体肘护身。
第24式 掩手肱拳
• 掩手肱拳要想脆, • 虚实蓄发要到位, • 虚领顶劲头不偏, • 鼓荡内力劲到拳。
第25式 六封四闭
• 六封四闭注意肘, • 不丢不顶劲贯手, • 切记头顶端又正, • 百会二阴上下通。
第11式 斜形
• 这次斜形不一样, • 遇敌出拳吾旋裆, • 左臂内弧横截击, • 迎手劈掌最为上。
第12式 搂膝
• 忽然弹抖用搂膝, • 身体下沉抱腿走, • 要想攻下先守上, • 要点就在肩不僵。
第13式 拗步
• 这个三步与前同, • 后要用力前要弓, • 切记领劲首要正, • 否则人在云雾中。
第54式 金鸡独立
• 金鸡独立身法正,
• 左右平衡象杆秤,
• 中处摆开劲要猛,
• 引带击摔在于拧。
• 歌诀: 随势直上手擎天,左手 下垂待敌变。 一木冲天独立势,不防 右膝暗中悬。
第55式 倒卷肱
• 再次又用倒卷肱,
• 前脚虚来后脚弓,
• 如遇强敌装败势,
• 退步之处反守攻。
• 歌诀: 两手转来似螺纹,一上一下 甚平均。 全凭太极真消息,四两化动 八千斤。
• 歌诀: 左掤右击铺地鸡,下惊 上取君须记。 扑前扫后随敌变,贴地 势行古今稀。
第69式 上步七星
• 上步七星流星捶,
• 上拳紧接下一回,
• 他若挡着我左手,
• 接着吾用右拳追。
• 歌诀: 上步七星拴手变,之前 七星盼顾全。 下采膝打进退变,彬彬 克敌分寸间。
第70式 下步跨虎
• 下步跨虎是败势,
第20式 倒卷肱
• 说二守势倒卷肱, • 前足虚来后足弓, • 双手左右相照应, • 这边引来那边攻。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01 源流与特点大海39.3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02 全套正面演示大海27.3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03 第一段完整演示大海20.7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04 第1式太极起势大海23.0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05 第2式金刚捣碓大海20.3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06 第3式懒扎衣大海17.7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07 第4式六封四闭大海15.5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08 第5式单鞭大海15.1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09 第6式金刚捣碓大海12.3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10 第7式白鹅亮翅大海13.4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11 第8式斜行大海13.3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12 第9式搂膝大海11.3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13 第10式拗步大海11.1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14 第11式斜形大海97,621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15 第12式搂膝大海13.4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16 第13式拗步大海99,792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17 第14式掩手肱拳大海11.8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18 第15式金刚捣碓大海10.8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19 第一段跟我练大海12.5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20 第二段完整演示大海14.9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21 第16式撇身拳大海18.7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22 第17式青龙出水大海12.5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23 第18式双推手大海11.5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24 第19式肘底看拳大海10.7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25 第20式倒卷肱大海11.4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26 第21式白鹅亮翅22式斜形大海10.4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27 第23式闪通背大海12.1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28 第24式掩手肱拳大海93,299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29 第25式六封四闭26式单鞭大海92,518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30 第27式云手大海10.1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31 第28式高探马大海10.9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32 第二段跟我练10.9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33 第三段完整演示大海12.1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34 第29式右擦脚30式左擦脚大海11.9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35 第31式左蹬一跟大海10.2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36 第32式前趟拗步大海99,886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37 第33式击地捶大海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38 第34式踢二起大海10.4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39 第35式护心拳大海12.1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40 第36式旋风脚大海11.1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41 第37式右蹬一跟大海94,168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42 第38式掩手肱拳大海90,177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43 第三段跟我练10.3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44 第四段完整演示大海11.0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45 第39式小擒打大海14.1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46 第40式抱头推山大海97,70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47 第41式六封四闭42式单鞭大海78,648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48 第43式前招44式后招10.3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49 第45式野马分鬃大海98,939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50 第46式六封四闭47式单鞭大海74,056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51 第四段跟我练大海80,975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52 第五段完整演示大海94,451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53 第48式玉女穿梭大海10.3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54 第49式懒扎衣大海70,869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55 第50式六封四闭51式单鞭大海68,946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56 第52式云手大海75,908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57 第53式摆莲跌岔大海94,361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58 第54式金鸡独立大海80,840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59_第55式倒卷肱大海64,32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60 第56式白鹅亮翅57式斜形大海62,013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61 第58式闪通背大海61,516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62 第59式掩手肱拳大海58,486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63 第60式六封四闭61式单鞭大海57,891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64 第62式云手大海65,239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65 第63式高探马大海61,798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66 第五段跟我练大海69,189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67 第六段完整演示大海79,780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68 第64式十字脚大海10.2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69 第65式指裆捶大海80,395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70 第66式猿猴献果大海84,236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71 第67式单鞭大海73,092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72 第68式雀地龙大海81,366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73 第69式上步七星大海75,515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74 第70式下步跨肱大海78,386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75 第71式转身双摆莲大海84,773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76 第72式当头炮大海77,707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77 第73式金刚捣碓大海67,090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78 第74式收势大海66,92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79 第六段跟我练大海71,649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教学80 全套背面领练大海16.1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式详解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式详解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式详解第一势金刚捣碓势名考释: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

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

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记忆。

亦可证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不实。

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命名。

其他流派太极拳均无此名。

要领: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金刚捣碓,而动作连接不同。

第一势共7个动作。

眼法以正前方为主。

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

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

手法包括前掤、引掤,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裆,震脚等法。

歌诀: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

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

第二势揽擦衣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作用的。

陈氏原名揽擦衣。

洪师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

截拦来劲,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故改为拦擦衣。

有人以戚继光拳经为据,妄改陈氏原名为懒扎衣,于陈氏理法不合。

而且戚氏图像为右手高举,眼向左视,左手撩衣于后,与陈氏揽擦衣势不同,故不采用。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揽擦衣,二路(炮捶)只有1个。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

眼法以右前方为主。

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

前两个动作的步法仍为上势金刚捣碓的小正马步,只是由于身体左右旋转,而变换腿部缠法,并未变步型;从第三动作起才变为右扑步,右侧马步,而成右弓蹬步。

手法包括右下掤,右小采,右进步靠、肘、按、挤等法。

当年我学此势时,系左手按于左腰,现今习陈氏新架者,左手多合在腹前左侧,洪师改为合在心口前。

歌诀:揽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进靠攻。

随势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

第三势六封四闭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动作的。

封是封制对方的着法,使之无隙进攻;闭是关闭自己的门户,做到防守紧严。

六封四闭就是既要保全自已,又要严防对方,便于进攻。

当然这种要求,不只限于这一个势子。

陈小旺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小旺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小旺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世祖陈长兴所创,他在陈王庭创编的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零八势长拳一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编排成现在流行的老架一路、二路,一路拳以柔为主,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主,节节贯串,一动则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

招式总揽第一段第一式预备势第二式金刚捣碓第三式懒扎衣第四式六封四闭第五式单鞭第六式金刚捣碓第七式白鹤亮翅第八式斜行第九式搂膝第十式上三步第十一式斜行第十二式搂膝第十三式上三步第十四式掩手肱拳第十五式金刚捣碓第十六式撇身捶第十七式青龙出水第十八式双推掌第一段动作讲解第一式预备势立身中正,两目平视,唇轻闭,齿轻合,身体缓缓下沉,左脚横开与肩同宽,左脚跟落下,重心移至两腿之间,气沉丹田。

第二式金刚捣碓双手缓缓抬起,与肩同高同宽,双手随身体下沉,落于腹前,双手随身微左转,向左前上方,划弧与肩平,重心偏右,身体先微左转,随即向右转,重心左移,右脚尖外摆,同时左手内旋,右手外旋,双手向右运至身体右侧,与肩同高,重心右移,左脚抬起,向左前45度开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左移,身体先右微转再左转,同时左手外旋,右手内旋,左手随身体向左前方运出,右手置右后方,左脚尖外摆,右脚提起,向右前方上步,脚尖点地,左手先上抬后向内下落,右手由后向前,与左手相合,左手于小臂中部,左手内旋下落至腹前,掌心向上,同时右手变拳,放于左掌心内,右脚右拳同时向上提起,左掌略下沉,右脚落地震脚,同时右拳落于左掌心内。

第三式懒扎衣重心右移,双手分开,左手向下划弧,于左侧外,右手向上划弧至右侧,重心左移,左手由下向上,右手由上向下,双手合于胸前,身体略左转,提右脚向右侧开步,脚跟着地,双眼目视右侧,重心由左移至右腿,同时身体右转,左手稍内旋,右手向右上划弧至肩平,左手外旋下按至左肋旁,五指叉腰,右手略下沉,掌心朝右前方。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视频解说词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视频解说词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视频教学解说词古老的黄河孕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是太极文化的发祥地。

在这中原黄河的北岸有一个古老而偏僻的村庄-陈家沟。

她被世界人民喻为"太极圣地"。

太极拳是明末战将,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代陈王廷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术综合性的创造了一套具有阴阳性质,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松活弹抖的特色,以及符合人体生理规律和大自然的运转规律的拳术运动,故为"太极拳"。

起初,太极拳只是在陈氏家族内部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到了陈氏十四代陈长兴时传给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以后在社会上慢慢流传开来,太极拳在长期流传发展中,逐步演化成具有代表性,风格特点又各不相同的杨氏,吴氏,武氏,孙氏四大流派。

自从陈王廷创始太极拳,陈家沟的人练拳是巍然成风,陈家沟老老小小,男男女女,无论多忙在劳作之余,田间地头,村边树下,农家田院,处处可见练拳的身影,处处可闻比武的闹声,"喝口陈沟水,都会翘翘腿",陈氏太极拳除了老架一路、二路,新架一路、二路拳之外,还有刀枪剑棍等十八般兵器。

各具风格。

太极拳总结了前人各种养生术的精华,结合阴阳之理把螺旋缠丝运动溶于轻静之中,把轻静化于螺旋缠丝运动之内,这种动与静的巧妙组合,产生了内气催外形,思维与动作,快与慢,开与放,分与合等动作意气的相互协调。

从而在思想上得以安逸,从形体器官上得以锻炼,元气得升,精气得保,收到祛病健身的效果,它以" 掤、捋、挤、按,采、列、肘、靠"为核心内容,在"沾粘连随"的基础上以螺旋缠丝的内劲为统驭,将抓拿摔滑打跌溶为一炉,内外兼练,成为武坛上最优秀的拳种之一。

本片为陈正雷大师亲自讲解与示范,陈正雷大师,生于1949 年5月,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氏十九世﹑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 现任中国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总教练,国家武术高级教练,河南省武术馆副馆长,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义前言写给喜爱太极拳的武术朋友们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今虽门派繁多,实一脉相承。

太极拳以它神奇的健身与技击作用,逐渐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正是因为历代拳师长期继承、发扬、全身心的投入、倾注的结果。

如今百花齐放,门派林立,拳种繁多,对于一个初练武术之人,真是眼花缭乱,无从入手,然而万事万物难非难,乱非乱,只要清楚其本身的发展规律,认准目标,抓住基础,循序而进,则难即易,乱即平,故喜练太极拳术之人只要明白太极之理,明确大的方向,又能在小的环节上讲方法下功夫,假以时日,必水到渠成。

观天地间之小树,一心向天向地,枝叶繁茂因向天,根基稳固因向地。

如有培育之人能适时培其根,剪其旁杈,施以肥,必能长而成有用之材。

树即如此,人学拳术亦如此,一个人欲学技艺,内因主要,外因重要,如果他有信心,知苦练,但没有明师去指导他,用正确的方法锻炼他,那么他也不会取得成功。

相反,一个不知用心,又没有好的老师培育的人终不能成大事。

树有枝干,术有旁正,然干为一,枝为多,如术正门唯一,旁门甚多。

旁枝盛而主干弱,若倾于一侧任其长,久之则树必倾倒。

人之学术,误入旁门,任下苦功终无成,何能如此?盖因天地间有雷、雨、风、电及春、夏、秋、冬四时之变化,人世间有欺、诈、利、诱之弊。

人非皆圣贤,孰能无惑。

如果小错能及时改之,则无大错之祸。

一个人立身处世如无过错则不知何为正确,一个人接人待物错而不知错,自以为是,旁人无指责,则越错越大,终酿成灾祸。

究其竟,何为对?何为错?以小术论之,求运动于身体者,但凡伤身、伤气、伤血、伤神皆为错,能修身养性为对。

以家庭论之,一家和睦为对,否为错。

以集体论之,团结一心蒸蒸日上为对,以国家论之,一国安定和平为对。

一人处世必三思而行,以利身、利家、利集体、利国家之目的而行事。

然损人利已,损公肥私皆为错。

身体是重要基础,家庭、集体是纽带,国家和平是大事。

家和、国和则天下和。

相反,天下乱则国乱、家乱、人心乱。

以大为重,舍小取义而为对,为大局着眼,既使有小错也为对。

诚实为对,但如果诚实反而致病人于忧患而死,则诚实亦错。

慌言为错,但善意的谎言能使人一心向上,改过自新,则慌言亦为对。

故何为对错?对亦错,错亦对。

所以练习太极拳术是求小技于一身也,其间必有对有错,无足为虑,观名师练拳,形式各有不同,参考而已,但其中必明太极一大道理,各阶段有各阶段的锻炼方式、方法,不能以对定论,也不能以错定论。

学习拳术大致有三个方向:第一消极偏右,自以为是,南辕北辙,此为旁门最多,学者终难问津。

第二积极偏左,贪功图名,此亦为旁门,学者伤身而不自知,欲速而不达。

第三中庸之道,此正门唯一,练者不急不燥,假以时日,水到而渠成。

正门唯一,如两点之间就一直线,世间纷扰,余皆为旁偏,然能左右参半,不离其中,故无大偏,实为正门也。

故拳术要求达到刚柔相济、虚实兼到、快慢相间、健顺参半,实为理想也。

能以此理想定以坐标,则登山求径,涉水求津,不迷惑也。

概学拳求方法,指路靠师父。

师者、生者皆为一理而共进,无高低之分,实先后之别也。

故能师者又怎可以五十步笑百步?本亦不足也!故师生皆应慎之!慎之!再慎之!附拳谱《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陈氏太极拳老架(亦称大架)是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创。

他在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零八势长拳一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编成现在流行的老架一路、二路(亦称炮捶)。

一路拳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二路拳以刚为主,刚中有柔。

两路拳相辅相成,互为其根,直至达到刚柔相济,浑然一圆。

一路拳的特点是: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一动则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

练习时要求:虚领顶劲,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心气下降,呼吸自然,松胯屈膝,裆劲开圆,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以身领手,以腰为轴,缠绕圆转。

经过练习,逐渐产生一种似柔非柔,似刚非刚,极为沉重而又极为灵活善变的内劲,如棉花裹铁,外柔内刚。

整套拳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断续处,没有凸凹处,没有抽扯之形,没有提拔之意,浑然一圆,方为合格。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共六段)第一段一.太极起势二.金刚捣碓三.懒扎衣四.六封四闭五.单鞭六.金刚捣碓七.白鹤亮翅八.斜行九.搂膝十.拗步十一.斜行十二.搂膝十三.拗步十四.掩手肱捶十五.金刚捣碓第二段十六.撇身捶十七.青龙出水十八.双推手十九.肘底捶二十.倒卷肱二十一.白鹤亮翅二十二.斜行二十三.闪通背二十四.掩手肱捶二十五.六封四闭二十六.单鞭二十七.云手二十八.高探马第三段二十九.右擦脚三十. 左擦脚三十一. 左蹬一跟三十二. 前趟拗步三十三. 击地捶三十四. 踢二起三十五. 护心捶三十六. 旋风脚三十七. 右蹬一跟三十八. 掩手肱捶第四段三十九. 小擒打四十. 抱头推山四十一. 六封四闭四十二. 单鞭四十三. 前招四十四. 后招四十五. 野马分鬃四十六. 六封四闭四十七. 单鞭第五段四十八. 玉女穿梭四十九. 懒扎衣五十. 六封四闭五十一. 单鞭五十二. 云手五十三. 摆脚跌岔五十四. 金鸡独立五十五. 倒卷肱五十六. 白鹤亮翅五十七. 斜行五十八. 闪通背五十九. 掩手肱捶六十. 六封四闭六十一. 单鞭六十二. 云手六十三. 高探马第六段六十四. 十字脚六十五. 指裆捶六十六. 猿猴献果六十七. 单鞭六十八. 雀地龙六十九. 上步七星七十. 下步跨虎七十一. 转身双摆莲七十二. 当头炮七十三. 金刚捣碓七十四. 收势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解,第一课桩法(一)第一课讲解内容:桩法说明:桩法动作简单,意念如静,练时两脚踏实,立身中正,不仅能增加腿部的支撑力,而且时间长久可以增加内气,它又是老师对学生,也应该是学生自己对自已意识、性格、品德的考验。

桩法为基础,如盖楼之地基,习字之横、撇、竖、捺。

学者不可忽视,应耐心体会,为拳术打下扎实的基础。

开立步桩要求: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或略比肩宽,两脚尖向前微外摆,两脚平踏地,意脚心虚而上提,但不可故意脚趾抓地,屈膝松胯,两膝正对脚尖,但不可超过脚尖,松胯泛臀,开裆贵圆。

上身自然正直,含胸塌腰,腰腹充实,两臂自然环抱于胸前,四指相对,两大指自然向上,从左手中指绕左臂、后背、到右臂、右手中指成一圆形。

头虚领顶劲,自然正直,眼正平视,耳听身后,牙齿嘴唇微合,舌尖轻抵上颚,呼吸自然,心平气和。

要点:1.体会身体的立身中正,体会身体重量由上而下顺应地球之重力平均落于两脚脚心处。

2.关于裆:要“开”。

大小便之间谓之裆,开裆贵圆,即裆有圆虚之意,两腿开立,如骑马状,前裆、后裆一开俱开,如前裆开,而后裆夹,即使叉步三尺,亦不叫开裆,开裆要注意松胯下沉,即开中有合。

3.关于臀:要“泛”。

陈氏太极拳对于臀的要求是“泛”。

“敛”相对于“突”。

敛臀,则前裆合不住,胯不能松沉向下。

突臀,则腰不放松,心气不能下降。

泛臀处于敛臀与突臀之间,是开裆松胯,立身中正的自然结果。

4.关于胸:要“含”,并不是胸向背后方向凹进,而松沉向下的自然表现。

5.关于背:要“圆”宜松沉向下,忌向后拔而成驼背状。

6.关于腰:要“塌”,即向下松沉之意,忌腰向前挺。

7.关于肩:要“松”,肩不要过于下压,或过于前扣,以自然为好,肩头转动前、后、上、下处处留有余地而不失中正,意松沉向下而使手臂延长。

8.关于腋:要“虚”,腋下不可夹。

9.关于肘:要“坠”,坠肘并不是肘尖向下为坠肘,也是贵在意念松沉向下,肘要护肋但不可贴于肋。

10.关于项:要“直”,后颈部两条大筋为佐气之通道,故不可萎靡。

11.关于颚:要“收”,下颚微收,既护住喉头,亦直起后颈部。

12.关于头:要“顶”,头为一身之主宰,故头不可低,如低头,则全身不知所附,头应自然正,虚领顶劲,头上如顶一棉花团,不可掉。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解,第一课桩法(二)横裆步桩(偏马步桩)1.单鞭桩要求:身体正对镜面(参照面),两脚开立约两肩宽,左脚尖微外摆向前,左腿屈膝松胯,左膝正对左脚尖,右脚尖微内扣向前,右膝与右脚尖关照,不可有跪地之意,右腿伸但不僵直,上身自然正直,身体重量左腿承受约七分,右腿承受约三分。

左手成掌顺基大腿方向伸出,松肩,沉肘,坐腕,手指尖斜朝前、斜朝上,掌心对镜面。

右手成勾手顺右大腿方向伸出,亦松肩、沉肘,腕子放松,勾尖自然向下。

从左手中指起,顺臂,绕背过右臂至右手勾尖成一空间曲线。

两手腕同高,但不可高于肩低于肘。

头自然正直,眼正平视,呼吸自然,心平气和。

要点:体会身体的立身中正,体会身体重量顺应地球重力向下,落于两脚脚心处,体会两脚的虚实,体会步伐大小与身体重心高度的关系,体会两腿的屈与伸,体会两臂的开与合,体会两臂伸中有屈,屈中有伸。

2.懒扎衣桩要求:身体正对镜面,两脚开立约两肩宽,右脚尖微外摆向前,右腿屈膝松胯,右膝正对右脚尖但不可过,左脚尖微内扣向前,左腿伸但不僵直,左膝与左脚尖关照,左膝不可有跪地之意。

上身自然正直,身体重量右腿承载约七分,左腿承载约三分。

右手成掌顺右大腿方向伸出,松肩沉肘坐腕,手指尖斜朝前、斜朝上,手心对镜面,手腕不高于肩不低于肘。

左手叉腰,四指在前,大指在后。

从右手中指起,过腕,顺臂,绕后背到左臂,左肘尖成一空间曲线。

头自然正直,眼正平视,呼吸自然,心平气和。

要点:体会身体的中正,头的中正,眼神的中正。

体会身体重量顺应地球重力落于两脚的脚心处。

体会身体各关节的放松与支撑。

体会两腿的虚与实、伸与屈。

体会两臂的开与合、伸与屈。

体会身体重心的高度与步伐大小的关系。

3.开立步转腰要求: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或略比肩宽,屈膝松胯,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两臂夹肘,两手握拳于胸前,拳心朝下。

身体以脊柱为轴左右旋转。

要点:体会立身中正。

体会身体中轴定于两脚之间,垂直于地面左右旋转。

体会身体中轴旋转时上下同步,中轴不要扭曲。

体会在旋转中头与身合、肩与胯合,膝与脚合。

体会在旋转中腿的屈伸。

误区:转腰不是拧腰,拧腰出现腰脊扭曲,容易出现运动伤害。

转腰是蹬劲起于脚,催于胯,带动腰左右旋转,手领身随,手随身转,这样才能保证上下相合、上下相随。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解,第一课桩法(三)左弓步桩(斜行桩)要求:身体正对镜面,右脚向外撇约45度朝前,左脚向左前45度迈出,脚尖朝前微内扣,两脚之间距离约两肩宽,左腿屈膝松胯,左膝正对左脚尖,但不可过脚尖,左小腿垂直于地面,左小腿肚以不超过脚跟为界,右腿伸但不可僵直,膝盖后窝即委中穴不可软,右膝不可有跪地之意,应与右脚尖关照,上身立身中正,左肩与左胯上下垂直于地面,上身正对于左大腿方向,头自然正直,眼正平视,左手成勾手向身前45度方向伸出,松肩沉肘松腕,勾尖自然下垂,右手成掌向身右前45度方向伸出,松肩沉肘坐腕,指尖斜朝前、斜朝上,掌心朝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