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法试题集(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 5、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出发点,主要存在着三对矛盾即: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和 学生与教法与 教学手段之间的矛盾。 6、历史的表象有:时间表象、地点表象、人物表象和 事件表象。 7、在课堂上,讲课艺术主要表现为语言艺术和管理艺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全人发展 2、课程资源 3、史论结合原则 4、实例论证法 5、 实物直观 三、问答题(共 35 分) 1、怎样理解新课程的基本取向?(10 分) 2、评价历史人物有哪些基本要求?(10 分) 3、简述备课的意义、要求和方式。(15 分) 四、案例分析题(20 分)
备课时必须加强计划。
第三、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个教师的文化
素养和教学风格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上课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
照搬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而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四、要有针对性。教师要了解学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
行备课,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
课的先决条件。其次,备课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再次,
备课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备课的基本要求有:
第一、要充分全面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和教学方法,还要备学
生。只有在课前全面周密计划每个教学环节,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要有计划性。历史教学的任务和三维目标不可能在一堂课
内就能完成和实现的,而要贯穿于整个中学历史教学过程。因此,在
《初中历史教学法》模拟试题库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题 A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 1、《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 2、1986 年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 中学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是:传授基础的历史知识、 培养能力 和 思 想教育。 3 行为目标的表述有四个基本要求:行为主体、 行为动词、行为条件 和 表现程度。 4、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贯彻少而精的原
成利用图示、表格、书面语言表达历史问题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身边的历史,通过收集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及百
家争鸣的资料,构建论据,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备课有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方式。
四、案例分析题(共 20 分)
下面是《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的教学目标。请分析它是否符合
新课程理念。为什么?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诸子百家简表、私学兴盛与
百家争鸣关系图和写出“遏制校园内不良倾向的方法”的建议书,形
下面是《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的教学目标。请分析它是否Fra Baidu bibliotek符合新课程理念。为什么?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诸子百家简表、私学兴盛与 百家争鸣关系图和写出“遏制校园内不良倾向的方法”的建议书,形 成利用图示、表格、书面语言表达历史问题的基本能力。
5、实物直观:是依赖演习实物、模型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包括历史实物和模型直观。实物直观在教学中能给学生以历史的真 实感,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极大兴趣,能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 表象和历史概念。 三、问答题(共 35 分) 1、怎样理解新课程的基本取向?(10 分)
答:“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是课改的基本 精神和灵魂,是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它主要有三层含义: 第一、 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第二、课程要面向每位学生;第三、课程 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2、评价历史人物有哪些基本要求?(10 分)
3、史论结合原则:这是历史教学的一条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则。 “史”指具体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等基本史实。 “论”指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对基本史实进行正确的解析,从 中得出科学的结论。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所言的史论结合。
4、实例论证法:即先提出命题,再以具体史实加以解释说明来 明确历史概念的方法。
1、全人发展:在课程目标上体现为使学生发展为全面发展的人。 “全人”包括两层含义:“人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完整性”。人的 完整性是指人的智力与人格的和谐发展;生活的完整性是指人与自 然、社会的有机交融和和谐发展。
2、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 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狭义的课程 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通常所说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是从广义的角度而言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身边的历史,通过收集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及百 家争鸣的资料,构建论据,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儒、法、道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 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卷(A)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答:评价历史人物有以下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 下去认识和分析,看其活动对历史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是阻碍作用, 给予正确的评价。 第二、要坚持辨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不能着眼于一点,以偏概全。 第三、要坚持阶级分析的观点,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和阶级分 析的方法去评价历史人物。 第四、要注意恢复一些被文学艺术作品所歪曲的历史人物的真实 面目。 3、简述备课的意义、要求和方式。(15 分) 答:备课是中学历史教师为了进行课堂教学而进行的一切准备活 动,它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备好课是上好
1、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传授基础 的历史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3、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
1
条件、表现程度。4、少而精。5、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学生与教 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学生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之间的矛盾。6、时 间表象、地点表象、人物表象、事件表象。7、语言艺术、管理艺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备课时必须加强计划。
第三、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个教师的文化
素养和教学风格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上课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
照搬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而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四、要有针对性。教师要了解学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
行备课,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
课的先决条件。其次,备课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再次,
备课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备课的基本要求有:
第一、要充分全面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和教学方法,还要备学
生。只有在课前全面周密计划每个教学环节,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要有计划性。历史教学的任务和三维目标不可能在一堂课
内就能完成和实现的,而要贯穿于整个中学历史教学过程。因此,在
《初中历史教学法》模拟试题库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题 A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 1、《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 2、1986 年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 中学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是:传授基础的历史知识、 培养能力 和 思 想教育。 3 行为目标的表述有四个基本要求:行为主体、 行为动词、行为条件 和 表现程度。 4、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贯彻少而精的原
成利用图示、表格、书面语言表达历史问题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身边的历史,通过收集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及百
家争鸣的资料,构建论据,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备课有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方式。
四、案例分析题(共 20 分)
下面是《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的教学目标。请分析它是否符合
新课程理念。为什么?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诸子百家简表、私学兴盛与
百家争鸣关系图和写出“遏制校园内不良倾向的方法”的建议书,形
下面是《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的教学目标。请分析它是否Fra Baidu bibliotek符合新课程理念。为什么?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诸子百家简表、私学兴盛与 百家争鸣关系图和写出“遏制校园内不良倾向的方法”的建议书,形 成利用图示、表格、书面语言表达历史问题的基本能力。
5、实物直观:是依赖演习实物、模型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包括历史实物和模型直观。实物直观在教学中能给学生以历史的真 实感,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极大兴趣,能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 表象和历史概念。 三、问答题(共 35 分) 1、怎样理解新课程的基本取向?(10 分)
答:“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是课改的基本 精神和灵魂,是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它主要有三层含义: 第一、 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第二、课程要面向每位学生;第三、课程 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2、评价历史人物有哪些基本要求?(10 分)
3、史论结合原则:这是历史教学的一条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则。 “史”指具体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等基本史实。 “论”指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对基本史实进行正确的解析,从 中得出科学的结论。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所言的史论结合。
4、实例论证法:即先提出命题,再以具体史实加以解释说明来 明确历史概念的方法。
1、全人发展:在课程目标上体现为使学生发展为全面发展的人。 “全人”包括两层含义:“人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完整性”。人的 完整性是指人的智力与人格的和谐发展;生活的完整性是指人与自 然、社会的有机交融和和谐发展。
2、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 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狭义的课程 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通常所说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是从广义的角度而言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身边的历史,通过收集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及百 家争鸣的资料,构建论据,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儒、法、道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 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卷(A)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答:评价历史人物有以下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 下去认识和分析,看其活动对历史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是阻碍作用, 给予正确的评价。 第二、要坚持辨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不能着眼于一点,以偏概全。 第三、要坚持阶级分析的观点,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和阶级分 析的方法去评价历史人物。 第四、要注意恢复一些被文学艺术作品所歪曲的历史人物的真实 面目。 3、简述备课的意义、要求和方式。(15 分) 答:备课是中学历史教师为了进行课堂教学而进行的一切准备活 动,它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备好课是上好
1、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传授基础 的历史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3、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
1
条件、表现程度。4、少而精。5、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学生与教 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学生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之间的矛盾。6、时 间表象、地点表象、人物表象、事件表象。7、语言艺术、管理艺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