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材料和集成电路平面工艺基础(57页)
集成电路工程基础PPT课件
超增益晶体管(续)
• (2)扩散穿通型超增益管 采用后两种途径,形成两种结构 • 双磷扩散结构:增加一次N+发射区扩散 • 发射区结深更深,基区宽度变小,内基区杂质浓度变低,增益大大提高 • 双硼扩散结构:增加一次P+基区扩散 • 比普通管基区扩散的结深浅,浓度低,增益大大提高 • 基区接触孔处及外基区周围与普通管基区同时进行扩散,,以减小基极串联电阻
集成晶体管和分立晶体管一样,从基极接触
孔到有效基区之间存在相当大的串联电阻,
由于集成晶体管的各电极都由表面引出,所
以其基极内基电区流电阻平行外于基区发电射阻,结两部和分集组成电结之间,
是横向流动的。
rB=rB1+ rB2=R3+R2+R1
基极串联电阻引起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
R3 RR1
2
还影响高频增益和
区
C(B) S(C)
VBC<0(VBE>0),VSC<0(VBC >0)
E(N+)
衬底始终接最低电位,寄生 B(P)
反偏
正偏
PNP晶体管截止,等效为寄生
电容
NPN
CJS C(N)
5
第5页/共85页
(2)NPN晶体管饱和或反向有源时
VBC>0(VBE<0),VSC<0 (VBC>0)
寄生PNP晶体管正向有源导通。有电流流向衬 底,影响NPN晶体管的正常工作。 E(N+)
23
第23页/共85页
超增益晶体管(续)
• (3)扩散穿通型超增益管的特点 ①采用圆形发射区,以获得最小周长 ②应用时BC结偏置限制在0V左右,以减小基区宽度调制的影响
24
半导体器件平面工艺实验讲义
半导体器件平⾯⼯艺实验讲义微电⼦器件制备与测试分析系列讲义之半导体平⾯⼯艺哈尔滨理⼯⼤学应⽤物理系⽬录半导体平⾯⼯艺 (1)化学清洗与安全知识 (6)实验⼀热氧化法制备SiO2 (11)实验⼆固态氮化硼扩散 (20)实验三光刻⼯艺 (27)实验四蒸发⼯艺 (32)实验五制版⼯艺 (38)实验六扩散深度的测量 (45)半导体平⾯⼯艺关于平⾯⼯艺以及⽤这种⼯艺制造的半导体器件的介绍始于1960年,从此,平⾯⼯艺就成为制造半导体器件合集成电路的主要⽅法,它对半导体器件迅速取代⼀些较⽼的电⼦学元件,并深⼊到电⼦学应⽤的崭新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像⼤多数重要的⼯艺进展⼀样,平⾯⼯艺也是从前⼏代⼯艺中脱胎出来的。
因此,叙述平⾯⼯艺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原理的最好⽅法是将它和两种最重要的早期半导体器件制造⽅法--⽣长结⽅法和合⾦⽅法作⼀个⽐较。
1.⽣长结⽅法半导体单晶是由掺有某种杂质的半导体熔液⽣长出来的(例如P型)。
在⽣长过程中的某⼀时刻,突然改变熔液的导电类型。
(例如,投⼊⼀颗含有施主杂质的⼩球,结果,单晶的其余部分长成N型的。
)⽣长完成以后,把晶体切成含有P-N 结的⼩条。
结型晶体管发明之后的头⼏年,这个⽅法是极其重要的,但从⼤批量⽣产的⾓度来看,⽣长结⽅法还不如早期半导体器件⼯艺中提出的另⼀种⽅法——合⾦结⽅法。
图1 ⽣长结⽅法⽰意图2.合⾦结⽅法1将⼀个含有受主型杂质(以此为例)的⼩球放在⼀个n型半导体⽚⼦上。
然后将它们⼀起加热到⾜够⾼的温度,使⼩球以融解或合⾦的形式掺⼊半导体⽚⼦,晶体冷却之后,⼩球下⾯形成⼀个受主型杂质饱和的再分布结晶区,这样就得到了⼀个P-N 结。
这种⽅法过去是,⽽且现在仍然是⼆极管和晶体管(主要是锗器件)的⼤批量⽣产中使⽤的⼀种成功的⽅法。
然⽽,随着半导体器件的应⽤范围愈来愈⼴泛,对其性能的要求也⼤⼤提⾼了。
在这些⽇益提⾼的要求⾯前,合⾦⽅法很快就暴露了其固有的局限性。
例如,结的位置总是难以控制的图2 合⾦结⽅法⽰意图3.平⾯⼯艺为了探索⼀种能够精确控制P-N结位置的⽅法,导致了扩散结的发展。
半导体材料和集成电路平面工艺基础
1、衬底制备,2、外延生长,
3、一次氧化,4、一次光刻,
5、基区扩散,6、二次氧化,
7、二次光刻,8、发射区扩散, n+
E
B
9、三次氧化,10、三次光刻, p
11、金属镀膜,12、反刻金属膜 n
13、背面镀膜,14、合金化 n+
C
一次光刻(基区)、二次光刻(发射区)、三次光刻(引线孔)、四次光刻(反刻引线) (负性光刻胶)
39
Moore’s Low
Moore’s Low
World Semiconductor Trade System
器件生产基本过程
器件(电路)设计 测试与验证
版图设计与制造 芯片制造
测试封装测试
SoC—— System on Chip 芯片系统集成
MEMS—— Micro-Electronic Mechanic System
3、基本工艺流程举例
• 几种二极管的基本结构
合金
平面 生长(异质)
• 几种晶体管的基本结构
台面
Schottky
合金 生长(异质) 平面1
平面2
MOS
1)、简单的Bipolar IC 结构 隔离、基区、发射区、钨塞、集电区
1~10 m 300~500 m
介质膜 Al电极 SiO2膜 外延层 埋层 衬底
ILD-3 ILD-2
M-1 10
Via
9
ILD-1
8 LI metal
Poly gate 5 LI oxide 3
n+ 2
p+
4
p+
STI
n+
n+
6
02微电子工艺基础半导体材料和晶圆制备
C:GaAs是半绝缘 的。使临近器件的 漏电最小化,允许 更高的封装密度。
16
第2章 半导体材料和晶圆制备 一、半导体材料
3、半导体材料
(2)砷化镓 砷化镓不会取代硅成为主流的半导体材料。原因: A: 大多数产品不 必太快。 B:砷化镓同Ge一样 C:GaAs含有对人 没有天然的氧化物, 类有害的砷元素, 必须淀积多层绝缘 处理增加成本。 层工艺时间加长。
(或米勒指数)。
微电子工艺基础
关于米勒指数的一些其他规定: ( h kl):代表在x轴上截距为负的平面,如 ( 1 00) {hkl} :代表相对称的平面群,如在立方对称平面中,可用 (00 1 )六个平面。 (0 1 0), ( 1 00), {100}表示(100),(010),(001), [hkl]:代表一晶体的方向,如 [100]方向定义为垂直于 (100) 平 面的方向,即表示 x 轴方向。而 [111] 则表示垂直于 (111) 平面的 方向。 <hkl> :代表等效方向的所有方向组,如 <100> 代表 [100] 、 [010]、[001]、 [ 1 00]、 [0 1 0]、 [00 1 ] 六个等效方向的族群。
微电子工艺基础
晶体内部的空隙
例题: 假使将圆球放入一体心立方 晶格中,并使中心圆球与立方体八 个角落的圆球紧密接触,试计算出 这些圆球占此体心立方晶胞的空间 比率。 圆球半径定义为晶体中最小 原子间距的一半,即 3a / 8 。
3 4 r 解:球的体积为: Si 3
B A
z
C
D
a3 8
y
x
每个硅原子在晶体内所占的空间体积为: a 3 / 8
3、半导体材料
(1)硅和锗(两种重要的半导体) 虽然第一个晶体管使用Ge材料,但是Ge材料在工艺和性 能上有一定的问题: A:熔点相对比较 B:缺少自然形成 低,937℃的熔点限 的氧化物,易漏电 制了某些高温工艺 Si材料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A:熔点1415℃, 允许更高温工艺
半导体工艺与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目录分析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半导体工艺与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信息社会 的核心技术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半导体工艺与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这本书的目录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这本书的目录是按照半导体工艺与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不同方面进行组织的, 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本全面、系统的教材,以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半导体工艺与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各个方面。
半导体工艺与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半导体
集成电路 半导体
材料 可以
工艺
通过
制造
集成电路
制造 技术
读者
技术
封装
介绍
测试
阅读
设计
部分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半导体工艺与集成电路制造技术》是一本全面介绍半导体工艺和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书籍。本 书涵盖了从半导体材料的基本性质,到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的全过程。对于从事半 导体工艺和集成电路制造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来说,本书是一本宝贵的参考书。 本书首先介绍了半导体的基本性质和制造工艺,包括半导体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半导体器件 的工作原理,以及半导体制造工艺流程等。这部分内容为读者提供了半导体工艺和集成电路制造 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接下来,本书深入探讨了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这部分内容涵盖了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 制造工艺流程、制造材料以及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读者可以了解到集成电路制造过程 中的关键技术和细节,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设计和制造工艺来提高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书还详细介绍了封装和测试技术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
半导体制造工艺培训课程(56页)
13
1.2 基本半导体元器件结构
图1-10 MOS场效应晶体管电容结构
14
1.2 基本半导体元器件结构
1.2.2 有源器件结构 有源器件,如二极管和晶体管与无源元件在电子控制方式上
有很大差别,可以用于控制电流方向,放大小的信号,构成复杂的 电路。这些器件与电源相连时需要确定电极(+或-)。工作时利用 了电子和空穴的流动。 1.二极管的结构
4. CMOS结构
图1-15 CMOS反相器电路的电路图、顶视图和剖面图
19
1.3 半导体器件工艺的发展历史
图1-16 生长型晶体管生长示意图
20
1.3 半导体器件工艺的发展历史
图1-17 合金结结型晶体管示意图
21
1.3 半导体器件工艺的发展历史
图1-18 台面型结型晶体管示意图
22
1.3 半导体器件工艺的发展历史
50
1.8 芯片制造的生产环境
1.8.1 净化间沾污类型 净化间沾污类型可以分为5大类:颗粒、金属杂质、有机物沾污、
自然氧化层和静电释放。 1.颗粒
图1-30 颗粒引起的缺陷
51
1.8 芯片制造的生产环境
2.金属杂质 3.有机物沾污 4.自然氧化层 5.静电释放 1.8.2 污染源与控制
应严格控制硅片加工生产厂房里的各种沾污,以减小对芯片的 危害。作为硅片生产厂房的净化间其主要污染源有这几种:空气、 人、厂房、水、工艺用化学品、工艺气体和生产设备。 1.空气
30
1.4 集成电路制造阶段
表1-2 1μm以下产业的技术节点列表
(2)提高芯片的可靠性 芯片的可靠性主要指芯片寿命。 (3)降低芯片的成本 半导体芯片的价格一直持续下降。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
N (x,t) J (x,t)
t
x
( 2-6 )
将(2-5)代入(2-6)即得:
N (x,t) 2 J (x,t)
t
x 2
( 2-7 )
式(2-7)即为扩散方程。扩散方程描述了在杂质的
扩散过程中,硅片中各点处杂质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变。 初始条件:在扩散开始的时候,硅片内没有杂质。
将两条件代入扩散方程(2-7),可以得到杂质在硅 片内的浓度与扩散时间和位置的关系:
N(x,t) N 2 d 2 N erfc x (2-8)
s
x
2 Dt
s 2 Dt
其中,erfc 2
x Dt
2
x
2 d
2 Dt
是余误差函数,其值可由余
SiH4+2O2 SiO2 + 2H2O
( 2-4 )
用化学气相淀积法生成的SiO2薄膜,主要是将硅浣 (SiH4)与氧按(2-4)式反应,或用浣氧基硅浣 分解生成SiO2。
2.2.2 掺杂工艺
集成电路生产过程中要对半 导体基片的一定区域掺入一定浓 度的杂质元素,形成不同类型的 半导体层,来制作各种器件,这 就是掺杂工艺。分为扩散工艺和 离子注入工艺两种。
当扩散时间一定时,杂质的分布就定下来了,这个
分布可由求解扩散方程而得到。这样,在杂质的分
布达到要求时迅速将温度降至室温,这时扩散系数
很小,可认为扩散已经停止,则高温时形成的结果
被固定下来,这就是扩散的基本原理。
2) 两种表面源的扩散分布
(1)恒定表面源扩散 边界条件:硅片表面的扩散源的浓度始终保持不
扩散方程的解:N (x,t) Q x2 (4Dt )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精讲 书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精讲书一、引言半导体制造工艺是指将半导体材料加工成电子器件的过程。
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如计算机、手机、电视等,并且在科技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进行精讲,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基础概念和流程。
二、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材料是指在温度较高时具有较好导电性,而在较低温度下具有较好绝缘性的材料。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Si)和砷化镓(GaAs)等。
硅是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因其丰富的资源和成熟的制造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半导体器件中。
三、半导体工艺流程半导体制造工艺包括多个步骤,以下为典型的半导体工艺流程:1. 晶圆制备:晶圆是指平整且纯净的半导体片,常用硅晶圆。
制备晶圆的过程包括多个步骤,如去除杂质、生长单晶、切割晶圆等。
2. 清洗和清理:将晶圆进行清洗和清理,以去除表面的污染物和氧化层。
3. 沉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在晶圆表面沉积一层薄膜,用于制造电子器件的结构或保护层。
常见的沉积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等。
4. 光刻:利用光刻胶和光刻机,将图形投影到晶圆上,形成所需的器件结构。
光刻是制造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决定了器件的尺寸和形状。
5. 蚀刻:使用化学物质将晶圆上未被光刻胶保护的部分溶解掉,形成所需的器件结构。
6. 掺杂:通过掺入其他物质改变材料的导电性能。
常见的掺杂方法有离子注入和扩散等。
7. 导电层制备:制备导电层,如金属线或导电膜,用于连接器件的不同部分。
8. 封装测试:将芯片封装成最终的半导体器件,并进行测试和质量检验。
四、半导体制造工艺控制半导体制造工艺的控制对于保证器件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艺控制方法:1. 温度控制: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以确保材料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气氛控制:在某些工艺步骤中,需要控制反应环境中的气氛成分和浓度,以保证反应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时间控制:不同的工艺步骤需要控制不同的时间参数,以确保工艺的完成度和一致性。
半导体工艺基础集成电路
扩散系数D与温度T(K)之间有如下指数关系: D = D∞e —ΔE/kT
2020/9/27
(二)、费克第二定律——扩散方程
S
x xx
体积元内杂质变化量:
N x , t t N x , t S x j x x , t j x , t S x
浓度的差别越大,扩散越快;温度越高,扩散也越快。
2020/9/27
§1.2 扩散机构
间隙式杂质
(杂质原子半径较小)
替位式杂质
(杂质原子与本体原子电子壳层和价电子数接近, 半径大小相当)
2020/9/27
半径较小的杂质原子从半导体晶格的间隙中挤进去,即所 谓 “间隙式” 扩散;半径较大的杂质原子代替半导体原子而占 据格点的位置,再依靠周围空的格点(即空位)来进行扩散, 即所谓 “替位式” 扩散。
Dt 称为 “ 扩散长度 ”
2020/9/27
(4)杂质浓度梯度:
对公式求导,可得出浓度梯度为:
N(x,t) Ns
x2
e 4Dt
x
Dt
将公式代入,可得结深处的杂质浓度梯度为:
结 N 论 (:x x,t)x xjx 2 jN s er 1fN N B c sex e pr 2fN N c B s
2020/9/27
表3.1 硅中离子注入能量(KeV)与射程(Å)的对应关系
入射能量
杂质
B
RP
20 714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1413 2074 2695 3275 3802 4284 4745 5177
RP
276
443 562 653 726 713 855 910 959
半导体工艺基础
无规则运动
无规则运动
真性半导体:完全不含 外因性半导体:含Ⅲ族或 杂质原子的半导体 Ⅴ族杂质元素的半导体
低温 原子的振动
电子无规则运动
结果,载流子的移动度 变小,电阻上升
共价电子逸出晶体的同时产生 了电子-空穴对,既载流子。
本征半导体的电子密度n等于空 穴密度p
n=p=ni (ni:本征载流子密度)
11
《半导体制造》
掺杂P,就多出 一个电子,即 传导电子,此 时的P称为施主 杂质。
掺杂B,就缺少 一个电子,可 以等同于产生 一个空穴,此 时的B称为受主 杂质。
12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Basic
扩散 注入
载流子的产生
跳跃
可移动的领域 矮墙
高墙
阶梯
自己的房间
49
ALD (原子层沉积)
薄膜、高介电膜的形成技术
原料气体 惰性气体 氧化气体 惰性气体
表面上吸附原料 气体
生 由惰性气体替换 成 不要的原料气体 单
层 原料原子的氧化 膜
由惰性气体替换 氧化气体
可以利用重叠的方式来控制原子层, 从而成膜
可以实现不同膜的重叠
50
扩散
扩散就是由于浓度梯度的驱动,形成的原子移动
洗净 CMP
刻蚀 干刻 湿刻 去胶机
离子注入
掩膜版20张
光刻
涂胶 显影 溅射 SEM
光刻胶
5
6
《半导体制造》
第二章
扩散 注入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Basic
扩散 注入
半导体是什么?
电阻
良导体(金属) 柔软、不透明、重
第2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第二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制造掩膜版
制作掩膜版首先必须有版图。所谓版图就是根据电路、 器件参数所需要的几何形状与尺寸,依据生产集成电 路的工艺所确定的设计规则,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设计出的生产上所要求 的掩膜图案。
设计规则是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同一层几何图形之间 的关系;不同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IC制造厂与IC 设计者之间的一个约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
第二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制造掩膜版
对于每一层版图,版图设计规则将决定允许 的最小特征尺寸、最小间隔、该层图形与其 它层图形的最小覆盖,与它下面层图形的最 小间隔等。如果遵照这些设计规则,那么IC 制造厂就应保证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集成 电路芯片。
第二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IC制造——清洗
第二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IC制造——化学气相沉积(CVD)
化学气相沉积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依靠反应气体 与芯片表面处的浓度差,以扩散方式,被芯片表面吸 收,并沉积出薄膜。 CVD被使用来在硅片上沉积氧化硅、氮化硅和多晶硅 等半导体器件材料,是在300-900℃的温度下通过化学 反应产生以上物质的过程。 化学气相沉积根据CVD反应的气氛和气压可分为低压 CVD(LPCVD)、常压CVD(APCVD)和离子增强 CVD(PECVD)等。
刻蚀气氛通常含有F等离子体或碳等离子体,因此刻 蚀气体通常使用CF4这一类的气体。
第二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IC制造——扩散
扩散是在硅表面掺入纯杂质原子的过程。通常是使用
乙硼烷(B2H6)作为N-源和磷烷(PH3)作为P+源。 工艺生产过程中通常分为沉积源和驱赶两步,典型的 化学反应为:掺杂区P/N-Si片P/N-Si片阻挡层 2PH3 → 2P + 3H2
半导体制造工艺培训教材PPT(共 57张)
在真空中加温,时间为1~2h,以去除石墨 中的杂质;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蒸铝过程
学习情景三
打开机械泵放气阀门。打开电源开关和机 械泵开关及真空室放气阀门,开启钟罩;
将处理好的铝丝挂好,放好硅片,降下钟 罩,关闭真空室放气阀门;
体(粒子靶)进行轰击,使气相等离子体 内具有被溅镀物体的粒子,这些粒子淀积 到硅晶片上形成溅射薄膜;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习情景三
溅射系统示意图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热丝蒸发
学习情景三
分类:真空钨丝蒸发和电子束蒸发
真空钨丝蒸发 真空知识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0Torr
1mmHg=1Torr=133Pa 粗真空:760~10Torr 低真空:10~10-3Torr 中真空:10-3~10-5Torr 高真空:10-5~10-8Torr 超高真空:10-8Torr以上
学习情景三
学习情景三: 薄膜制备
子情景4: 物理气相淀积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习情景三
半导体制造工艺 第2版
• 书名:半导体制造工 艺 第2版
• 书号:978-7-11150757-4
• 作者:张渊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
版社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物理气相淀积
学习情景三
概念:物理气相淀积,简称PV喷射出 来。系统中的气体分子不断作扩散运动, 一旦与油蒸汽分子相撞,就被油蒸汽分子 带走。因为油蒸汽分子的质量大,并且作 定向运动,所以气体分子就会被油蒸汽分 子带到前方;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习情景三
蒸发设备
真空蒸发设备又叫真空镀膜机;
半导体器件与工艺基础
PNP
NPN
双极的含义:两种载流子导电。
半导体器件与工艺基础 (李翔宇) 32
BJT的典型应用
基区中的载流 子复合
与WB成反比
半导体器件与工艺基础 (李翔宇)
33
BJT特点
有与MOSFET类似的静态和动态行为 功耗高——有静态电流(基极电流) 尺寸缩小困难——主要性能有基区宽度 决定,但很难控制 输出功率高,驱动能力强 速度快,截止频率高
半导体器件与工艺基础 (李翔宇) 11
常见半导体
单质半导体:IV族元素 (硅、锗) 化合物半导体:GaAs,SiGe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
-
Si
产生电子-空穴对
Si Si
Si Si
半导体器件与工艺基础 (李翔宇)
12
载流子
自由电子和空穴在电场的作用下运动,形成电流 载流子(carrier):形成电流的自由电荷(电子、空 穴)
集成电路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 • • • • • • 器件技术 工艺技术 电路技术 系统设计技术 封装技术 测试技术 设计自动化技术
主要指标
• 速度、功耗、可靠性、经济成本
半导体器件与工艺基础 (李翔宇) 9
•导体-半导体-绝缘体 •本征半导体和掺杂半导体
第二节
半导体
半导体器件与工艺基础 (李翔宇)
• • 电子运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空穴运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
E -- - - - - - - - +++++++++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
chip
半导体产业向前发展的两大启动点:不断扩大 晶圆尺寸和缩小芯片特征尺寸 12英寸晶圆所容裸芯片数是8英寸晶圆的 2.5倍,所以12英寸晶圆比8英寸晶圆节 省30%成本,采用12英寸晶圆的每个芯 片所耗能量、水量比8英寸少40%。
半导体产业向前发展的两大启动点:不断扩大 晶圆尺寸和缩小芯片特征尺寸
系 统 需 求
设计
掩膜版
芯片制 造过程
单晶、外 延材料
芯片检测
封装
测试
芯片制造过程
—制造业—
工艺类型简介
根据工序的不同, 可以把工艺分成三类: 前工序、 后工序及辅助工序。 1) 前工序 前工序包括从晶片开始加工到中间测试之前的所有 工序。 前工序结束时, 半导体器件的核心部分—— 管芯就形成了。 前工序中包括以下三类工艺: (1) 薄膜制备工艺: 包括氧化、 外延、 化学气 相淀积、 蒸发、 溅射等。 (2) 掺杂工艺: 包括离子注入和扩散。 (3) 图形加工技术: 包括制版和光刻。
二通 O2 流量控制 滤气球 硅片 石英管 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
氧化炉
热氧化示意图
根据氧化环境的不同,又可把热氧化分为干氧 法和湿氧法两种。 干氧法:如果氧化环境是纯氧气, 这种生成 SiO2薄膜的方法就称为干氧法。 机理: 氧气与硅表面的硅原子在高温下以 Si+O2=SiO2 式反应, 生成SiO2薄膜。 优点:SiO2 薄膜结构致密, 排列均匀, 重复性好, 不仅掩蔽能力强, 钝化效果好, 而且在光刻时与光 刻胶接触良好, 不宜浮胶。 缺点:生长速度太慢。
2. 热氧化原理与方法
二通 O2 流量控制 滤气球 硅片 石英管 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
氧化炉
半导体材料和集成电路平面工艺基础
半导体材料和集成电路平面工艺基础
一、半导体材料
1、半导体材料的分类
(1)半导体基体材料
半导体基体材料是指能够实现电子和空穴仿真运动的材料,其中主要
包括硅、碲、镓、砷、磷等几种半导体元素和其衍生物,以及其他几种族
石墨烯和2D材料等。
(2)半导体掺杂剂材料
半导体掺杂剂材料是指将少量的元素掺入半导体基体材料中,以影响
半导体材料结构和性能的材料,主要包括结构性掺杂剂和非结构性掺杂剂。
(3)半导体添加剂材料
半导体添加剂材料是指为改善半导体材料的可操作性和特性而添加的
材料,常用的半导体添加剂材料有烯烃、氯乙烯、苯乙烯、蒽醌、芴醚等。
二、集成电路平面工艺
1、集成电路平面制程
集成电路的平面制程由材料清洗、半导体处理、沉积、蚀刻和清洗等
几个步骤组成,每一步都是精密的。
(1)材料清洗
材料清洗是为了保证集成电路工艺质量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一般包
括化学清洗、物理清洗和光照清洗等几种。
(2)半导体处理
半导体处理一般包括氮化处理、载流子分布处理、阳极处理、退火处理等几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Kilby Texas Instrum. (TI) 1959 Feb. Ge mesa transistors Patent No. 3138743
出现
30
•
Noyce
Fairchild
1959 July
Si planar IC
2981877
新结构器件(应变硅、纳电子技术、高k介质。。。)
超纯环境和材料(半导体材料、介质材料、试剂)、新测 试和封装技术
单项技术(压印光刻技术等
55
3)新领域: MEMS:多样化、小型化、与控制电路集成 纳电子:量子线/点微结构、集成化、工作温度 新材料电子器件:有机分子电路、自旋器件 光子晶体:短波长、局域生长、三维材料、
– 第一单元:热处理和局域掺杂技术
• 第二章:扩散掺杂技术(Ch3) • 第三章:热氧化技术(Ch4) • 第四章:离子注入技术(Ch5) • 第五章:快速热处理技术(Ch6)
– 第二单元:图形加工技术
• 第六章:图形转移技术(光刻技术)(Ch7~9) • 第七章:图形刻蚀技术(Ch10~)
5
– 第三单元:薄膜技术
MEMS—— Micro-Electronic Mechanic System
微电子机械系统 OEIC——Optoelectronic Integrated Circuit
光电子集成系统 MOMES
44
• 1)、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
– 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技术相结合,将微型 传感器(力、热、光、电、磁、声)、微型 执行器(如:机械)、信号处理与控制电路、 接口电路、通信系统以及电源集成一体。
集成电路芯片?
7
集成电路芯片?
Passivation lIaLyDe-r6
14
Bonding pad metal
M-4 13
M-3
ILD-5 ILD-4
12
M-2
11
ILD-3 ILD-2
M-1 10
Via
9
ILD-1
8 LI metal
Poly gate 5 LI oxide 3
n+ 2
p+
4
p+
一次氧化、一次光刻(基区光刻)、硼扩散(基区扩散)、基区再分布(二次氧化)
二次光刻(发射区光刻)、磷扩散(发射区扩散+三次氧化)、三次光刻(引线孔光 刻)、金属镀膜、反刻引线。
氧化台阶、套刻
19
电阻:
电容: MOS PN Junction
20
元器件的平面结构
21
22
Vin
VDD
Ground
Vout
2
• References:(Processing)
1.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By Stephen A. Campbell, (Oxford, 2nd Edition, 2001)
2. Silicon VLSI Technology—Fundamentals, Practice and Modeling, By Lame D. Plummer et al, (Pearson Education, , 2000)
STI
n+
n+
6
p+
7
n-well
p-well
1
p- Epitaxial layer
8
p+ Silicon substrate
集成电路芯片?
9
集成电路芯片?
10
• 第一章:IC平面工艺及发展概述
– 1、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有源元件) 二极管:
• 按结构和工艺: 金/半接触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点接触二极管) 面结型二极管:合金结二极管、扩散结二极管、 生长结二极管、异质结二极管、等
57
• 场效应晶体管:(P沟、N沟;增强型、耗尽型) MOS场效应晶体管(MOSFET)、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FET)、 肖特基势垒场效应晶体管(SBFET)
12
2、集成电路的分类: – 按功能:
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微波集成电路、 射频集成电路、其它;
– 按工艺:
半导体集成电路(双极型、MOS型、BiCMOS)、 薄/厚膜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
– 硅基材料、光学晶体、光学薄膜
50
51
激光多普勒速度仪(LiNbO3)
52
• 3)、DNA芯片*
– 基本思想是通过施加电场等措施,使一些特 殊的物质能够反映出某种基因的特性。
• 制作高密度的特定的探针阵列性芯片——进行基 因识别和分析
– “生物成分分析芯片” ——LoS(Lab on System)
3. Silicon Processing,By Stanley Wolf and Richard N. Tauber, (Lattice Press,2000)
4. ULSI Technology , By G. Y. Chang and Simon. M. Sze , (MiGraw Hill,1996)
平面 生长(异质)
• 几种晶体管的基本结构
台面
Schottky
合金 生长(异质) 平面1
平面2
MOS
15
16
1)、简单的Bipolar IC 结构 隔离、基区、发射区、钨塞、集电区
1~10 m 300~500 m
介质膜 Al电极 SiO2膜 外延层 埋层 衬底
17
2)、Si双极npn晶体管芯片的工艺流程
5. 半导体制造技术,Michael Quirk, Julian Serda (科学出版社,1999)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Prentice Hall, 2001)
6. 微电子技术工程—材料、工艺与测试,刘玉岭 等,(电子工 业出版社, 2004)
• 按功能和机理: 振荡、放大类:耿氏二极管、雪崩二极管、变容二极管、等 信号控制类:混频二极管、开关二极管、隧道开关二极管、 检波二极管、稳压二极管、阶跃二极管、等 光电类:发光二极管(LED)(半导体激光器)、 光电二极管(探测器)
11
晶体管:
• 双极型晶体管:(NPN、PNP) 合金管、合金扩散管、台面管、外延台面管、 平面管、外延平面管等
1、衬底制备,2、外延生长,
3、一次氧化,4、一次光刻,
5、基区扩散,6、二次氧化,
7、二次光刻,8、发射区扩散, n+
E
B
9、三次氧化,10、三次光刻, p
11、金属镀膜,12、反刻金属膜 n
13、背面镀膜,14、合金化 n+
C
18
一次光刻(基区)、二次光刻(发射区)、三次光刻(引线孔)、四次光刻(反刻引线) (负性光刻胶)
• 第八章:薄膜物理淀积技术(Ch12) • 第九章:薄膜化学汽相淀积(CVD)技术(Ch13) • 第十章:晶体外延生长技术(Ch14)
– 第四单元:集成技术简介
• 第十一章:基本技术(Ch15) • 第十二章:几种IC工艺流程(Ch16) • 第十三章:质量控制简介6Biblioteka 第一章:IC平面工艺及发展概述
实现途径:晶体管尺寸减小;芯片尺寸增大;
38
Moore’s Low
39
Moore’s Low
40
41
World Semiconductor Trade System
From:
42
器件(电路)设计
器 件
测试与验证
生
产
版图设计与制造
基
本
过
芯片制造
程
测试封装测试
43
SoC—— System on Chip 芯片系统集成
&
BasicPrincipleofICPlanarPr ocessing
半导体材料 和
1
• References:(Materials)
1. Silicon Processing,By Stanley Wolf and Richard N. Tauber, (Lattice Press,2000); Ch1, Ch2
23
DRAM
24
25
26
27
– 3)IC的基本制造环节
• 晶片加工 • 外延生长
材料厂
• 介质膜生长
• 图形加工 • 局域掺杂
Foundry
• 金属合金
• 封装、测试
封装厂
28
– 4、发展(历史和现状)
• 出现,IC、 LSI、 VLSI和ULSI,规律,特征尺寸,工业 化方式和SoC趋势
3
• 主要教学内容:
• 第一篇(Overview &Materials)
• 第一章: IC平面工艺及发展概述
• 第二章:半导体材料的基本性质
• 第三章:Si单晶的生长与加工
• 第四章:几种化合物半导体的材料生长与加工
• 小结:
材料 器件
工艺
4
• 第二篇(Unit Process)
• 第一章:IC制造中的超净和硅片清洁技术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s, By Kenneth A. Jackson and Wolfgang Schröter, (Wiley-VCH, 1996); Ch1,Ch2
4. 半导体器件的材料物理学基础,陈治明 等,科技版,1999
5. 微电子技术工程—材料、工艺与测试,刘玉岭 等,(电子工 业出版社, 2004)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