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及展望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型钢混凝⼟(SteelReinforcedConcrete,以下简称SRC)结构是指在型钢周围布置钢筋,并浇筑混凝⼟的结构。
型钢分为实腹式和空腹式。
实腹式SRC构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空腹式SRC构件的抗震性能与普通混凝⼟(ReinforcedConcrete,以下简称RC)构件基本相同。
因此,⽬前在抗震结构中多采⽤实腹式SRC构件。
实腹式型钢可由钢板焊接拼制⽽成或直接采⽤轧制型钢。
SRC构件的内部型钢与外包混凝⼟形成整体、共同受⼒,其受⼒性能优于这两种结构的简单叠加。
与钢结构相⽐,SRC 构件的外包混凝⼟可以防⽌钢构件的局部屈曲,并能提⾼钢构件的整体刚度,显著改善钢构件的平⾯扭转屈曲性能,使钢材的强度得以充分发挥。
此外,外包混凝⼟增加了结构的耐久性和耐⽕性。
与RC结构相⽐,由于配置了型钢,⼤⼤提⾼了构件的承载⼒,尤其是采⽤实腹型钢的SRC构件,其抗剪承载⼒有很⼤提⾼,并⼤⼤改善了受剪破坏时的脆性性质,提⾼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1 国外的研究 1.1 欧美地区SRC结构的应⽤与研究 20世纪初,欧美就开始对SRC柱进⾏了研究。
1908年Burr做了空腹式SRC柱的试验,发现混凝⼟的外壳能使柱的强度和刚度明显提⾼。
1923年加拿⼤开始做空腹式配钢的SRC梁的试验。
在1989年的美国钢筋混凝⼟设计规范ACI2318中,将型钢视为等值的钢筋,然后再以RC结构的设计⽅法进⾏SRC构件设计,这种⽅法的优点在于对SRC结构设计时考虑了构件的“变形协调”和“内⼒平衡”,但没有考虑型钢材料本⾝的残余应⼒和初始位移。
在1993年的钢结构设计规范C2LRFD中,采⽤极限强度设计法来设计SRC结构,将RC部分转换为等值型钢,再以纯钢结构的设计⽅法进⾏组合结构设计,并考虑了残余应⼒和初始位移。
英国在理论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于1969年将建筑中的SRC柱列⼊英国钢结构规范BS449的第三部分,随后将桥梁中的SRC柱列⼊英国标准BS5400的第五部分。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发展趋势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发展趋势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周平谢子洋摘要:目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土木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建设工程项目大多都离不开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所以必须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控制。
本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定义、技术的优缺点、技术质量要求以及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提出必要的防治措施和改正。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优缺点;防治措施。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定义。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泥、砂子、石子和水,及掺和材料、外加剂等按一定的比例拌和而成。
凝固后坚硬如石,受压能力好,但受拉能力差,容易因受拉而断裂。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能力,常在混凝土受拉区域内或相应部位加入一定数量的钢筋,使两种材料粘结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外力。
这种配有钢筋的混凝土,称为钢筋混凝土。
1、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作的原理。
混凝土和钢筋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能有效的共同工作承担压力和拉力,第一是因为由混凝土硬化后与钢筋之间存在着足够的粘结力,使钢筋和混凝土两者能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同时,钢筋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粘结力主要由胶粘力、摩擦阻力和机械咬合力三部分组成,其中在这三部分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机械咬合力,约占总粘结力的一半以上,将光面钢筋的端部做成弯钩,将钢筋冷轧或者热轧、冷拉处理以后,使钢筋表面上带有凹凸形状或者压痕的粗糙表面,以及将钢筋焊接成钢筋骨架和网片等等,均可增强混凝土和钢筋两者之间的粘结力,为保证纲纪和混凝土之间的可靠粘结和防止钢筋锈蚀,钢筋周围必须具有(15-30)mm厚的混凝土保护层。
其次混凝土与钢筋有着相近的温度膨胀系数,这样,当外界温度变化产生热胀冷缩时,不会因为两种材料涨缩不一样,而破坏两者之间的粘结力,这也是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可以结合成一体使用的基础条件。
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之所以在各种土木建筑工程中有极其广泛的使用,因为其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取材容易:混凝土和钢筋两种材料所涉及的资源丰富而且医德,混凝土所用的砂、石一般可就地取材,还可利工业材料(如矿渣、粉煤等),制成人造骨料,用于混凝土中,且价格比较便宜。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其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施工技术: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率和质量有了大幅提升。
现代的施工技术包括模板支撑系统、自动化混凝土搅拌和运输设备、精密激光测量等,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安全性能。
2. 材料技术: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使用的混凝土和钢筋等材料也逐渐得到优化和改进。
新型混凝土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通过改变混凝土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提高了材料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能。
同时,高强度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使用也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
3. 结构设计:随着结构分析软件的普及和发展,结构设计的计算和优化越来越精确和高效。
同时,新的设计理念如BIM技
术(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也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更加全面和可靠。
4. 结构形式:在结构形式方面,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在不断创新和优化。
传统的框架结构、梁柱结构逐渐发展为组合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以适应不同的建筑需求和设计要求。
总体来说,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技术、材料技术、结构设计和结构形式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突破,能够有效满足不同类型建筑的需求,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持续
性。
不过,也需要不断关注和研究新的技术和材料,推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发展现状202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发展现状2022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目前多层和高层建筑逐渐增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其主要形式,虽说它的钢筋及水泥用量都比较大,造价也比混合结构高,但它具有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和围护的作用,房间布置比较灵活,门窗开置的大小、形状都较为自由的特点。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充分利用其使用空间,满足了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同要求。
因此,框架结构房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
主梁、柱和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联系梁连接起来而形成框架体系。
框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建筑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应用范围很广。
这种结构形式虽然出现较早,但直到钢和钢筋混凝土出现后才得以迅速发展。
根据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及纵横双向布置三种。
横向布置是主梁沿建筑的横向布置,楼板和连系梁沿纵向布置,具有结构横向刚度好的优点,实际采用较多。
纵向布置同横向布置相反,横向刚度较差,应用较少。
纵横双向布置是建筑的纵横向都布置承重框架,建筑的整体刚度好,是地震设防区采用的主要方案之一。
混凝土结构发展展望 兰祥勇
混凝土结构发展展望兰祥勇摘要:混凝土结构与其他结构相比,发展历史相对较短,但自19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后,由于钢筋和混凝土材料性能的不断提升,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迅速发展,未来的世界将需要更加优质性能的混凝土。
关键词:混凝土;智能混凝土;历史;发展展望一.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及分类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为主制作的结构,包括素混凝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泥)、水和粗、细骨料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制成拌合物,经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
普通的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1900~2500kg/m3,是由天然砂、石作骨料制成的。
当构件的配筋率小于混钢筋凝土中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时,则视为素混凝土结构。
当在混凝土中配以适量的钢筋,则为钢筋混凝土。
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物理、力学性能差异很大的材料之所以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主要靠两者之间存在粘结力,受荷后协调变形。
预应力混凝土是在混凝土结构构件承受荷载之前,利用张拉配在混凝土中的高强度预应力钢筋而使混凝土受到挤压,所产生的预压应力可以抵消外荷载所引起的大部份甚至全部拉应力,也就提高了结构构件的抗裂度。
二.混凝土结构的历史发展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石子和水按一定的比例拌和而成。
凝固后坚硬如石,受压能力好,但受拉能力差,容易因受拉而断裂。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能力,常在混凝土受拉区域内或相应部位加入一定数量的钢筋,使两种材料粘结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外力。
钢筋混凝土至今仅有160多年的历史。
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1]:第一阶段:钢筋混凝土小构件的应用设计,计算依据弹性理论方法。
第二阶段: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大量应用,设计计算依据材料的破损阶段方法。
第三阶段:为工业化生产构件与施工,结构体系应用范围扩大,设计计算按极限状态方法。
第四阶段:由于近代钢筋混凝土力学这一新的学科的科学分支逐渐形成,以统计教学为基础的结构可靠性理论已逐渐进入工程实用阶段。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混凝土材料在工程设计中的工作性能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
模性、耐久性以及耐火性等。再加上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
体性好,大量的钢混结构被广泛的应该用到了现代社会工程建
设中。混凝土结构也有其有待改善的弊端,混凝土的极限拉应
变与极限压应变的差距巨大,后者是前者的将近20倍,这就使
其具有了抗拉强度低,抗裂性较差等不足
4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概述 预制混凝土施工则可在加工厂内完成主要的生产环节,批
量且可降低成本及劳动强度,缩短工期以及增加机械化程度等 优点,但是在现场施工时对大型起重设备要求较高。所以在现 代施工工程中,尤其国家典型高难度发杂施工项目中,二者通 常结合应用于施工作业。
5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概述
13
2)、关于混凝土伸缩缝的处理 在专家王铁梦的帮助下, 北京从 2000 年以来大力推广应用了 这项新技术, 先后在梅兰芳剧场、 蓝色港湾等工程中应用效果 显著, 如蓝色港湾工程长宽都超过 150m 的基础底板, 采用 “分仓法” 施工, 分成十几个仓, 经半年多时间观察未发现裂 缝, 目前在北京已较普遍推广应用。
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总述 混凝土结构工程在建筑施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对整个工 程施工的工期、成本、质量都有极大的影响。混凝土结构工 程主要由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和混凝土工程三部分组成,施 工中三者之间要紧密配合,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1
(2)、钢筋混凝土混凝土结构的特点概述
2)、混凝土施工工艺
泵送混凝土已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大大加快了混凝土施工速度,
减轻了塔式起重机的负担, 提高了劳动效率、 加快了整体工程
进度。对现场文明施工、 绿色施工都起到了较显著的作用, 不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趋势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趋势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阶段实际上是一个部分完成的结构和模板支撑系统构成的时变结构,那么你想知道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吗?下面就由店铺为你带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趋势,希望你喜欢。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趋势篇【1】摘要: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出现在近代,通常为人认为发明于1848年。
1868年一个法国园丁,获得了包括钢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紧随其后应用于公路护栏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的专利。
1872年,世界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美国纽约落成,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崭新的纪元从此开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1900年之后在工程界方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
1928年,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出现,并于二次世界大战后亦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以及19世纪中叶钢材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使高层建筑与大跨度桥梁的建造成为可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正文:1、钢筋混凝土发展经历阶段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相比,历史不长,但自19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后,由于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桥梁、隧道、矿井以及水利、海港等土木工程领域。
建筑用混凝土的发展简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甚至可能在更早的古代文明中已经使用了混凝土及其胶结材料。
但直到1824年波特兰水泥的发明才为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开创了新纪元。
至今仅有160多年的历史。
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钢筋混凝土小构件的应用,设计计算依据弹性理论方法。
1801年考格涅特发表了有关建筑原理的论著,指出了混凝土这种材料抗拉性能较差,到1850年法国的兰博特首先建造了一艘小型水泥船,并于1855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
接着法国的花匠莫尼尔在1867年制作了以金属骨架作配筋的混凝土花盆并以此获得专利。
后来康纳于1886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混凝土结构的理论与设计手稿。
浅析国内外钢筋混凝土的发展现状修改
浅析国内外钢筋混凝⼟的发展现状修改浅析国内外钢筋混凝⼟的发展现状摘要:19世纪中叶,钢筋混凝⼟开始被逐渐的采⽤,到⽬前为⽌,也不过经历了⼀百多年⽽已。
但是,钢筋混凝⼟的发展极为迅猛,并且已经成为现代的⼯程结构中使⽤最为⼴泛和⼤量的材料。
钢筋混凝⼟由钢筋和混凝⼟两种材料共同组成,并且,在使⽤过程中,钢筋和混凝⼟两者也是共同受⼒。
虽然钢筋混凝⼟的出现到今天只是短短⼀百年,但是钢筋混凝⼟结构在材料制造、计算理论以及施⼯技术等⽅⾯都已经得到飞速的发展,并且还将继续快速发展下去。
在很多建筑中,钢筋混凝⼟都充当主要的受⼒材料。
关键词:钢筋混凝⼟国内外发展⼀、钢筋混凝⼟的结构的发展历史简介在我国,第⼀包⽔泥下线的时间是1876年,之后才逐渐有建筑开始采取钢筋混凝⼟结构。
早在2002年我国混凝⼟的年产量就达到了15亿⽴⽅⽶,⽽建筑⽤钢材的产量也达到了0.3亿吨,⽆论是我国混凝⼟总产量还是建筑⽤钢材的产量,在世界中都已经位列第⼀了。
例如已经建成使⽤的上海⾦茂⼤厦,低下3层,地上88层,建筑⾼度为420.5⽶;还有采⽤预应⼒混凝⼟结构的上海电视塔,其塔⾼为468⽶,主体结构为350⽶;再加上全长为7658⽶,主桥跨径为602⽶的采⽤双塔双索⾯钢筋混凝⼟和钢叠合斜拉桥结构的上海杨浦⼤桥;以及全长125⽶、墩墙⾼44⽶、号称全世界最⼤的预应⼒混凝⼟坞式结构的三峡升船机上闸⾸。
这些都是钢筋混凝⼟结构的代表性产品。
短暂的⼀百多年中,钢筋混凝⼟在材料制造、计算理论和施⼯技术⽅⾯的发展都相当迅猛,并且还在继续的快速发展中。
⼆、混凝⼟⾏业的现状中国混凝⼟⾏业的发展阶段分析在中国,混凝⼟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关系密切,⼤致上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这个阶段是1949-1978,这个阶段之所以会开始逐渐发展,主要是因为建国初期,我国制定的是以重⼯业为主导地位的计划经济时代。
只不过1949年整个年度全国的国内⽣产总值也不过466亿元,太过薄弱的经济实⼒导致国家对于基础建设的投资较少,所以对混凝⼟⾏业基本产⽣不了拉动作⽤,⽽且,那时候的混凝⼟还仅限于企业内部使⽤,并未完全的进⼊社会,所以也不算是商品。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创新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创新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常见但重要的建筑结构形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创新。
随着科技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设计、建造和维护方面都迎来了许多创新。
本文将探讨一些当前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领域中的创新,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型材料的应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依赖于水泥、砂石和钢筋等材料的使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型材料的应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得到了积极推广。
例如,高性能混凝土、纳米材料和碳纤维等,在提高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同时,也减轻了结构的重量和施工负担。
这些新型材料的应用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更加耐久、轻便且更具创新性。
二、结构形式的创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创新不仅限于材料的应用,还涉及到结构形式的创新。
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主要包括框架结构、梁柱结构和板柱结构等。
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结构形式,如空心板、壳体结构和网壳结构等。
这些新的结构形式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空间利用效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带来了更多创新的可能性。
三、施工技术的创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创新还涉及到施工技术的创新。
传统的施工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现在,随着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的进步,一些新的施工技术被引入,如3D打印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和机器人施工等。
这些创新的施工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质量和安全性,降低成本,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结构性能监测与维护的创新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日益复杂化,对结构性能监测与维护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的结构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巡视和传感器监测。
现在,结合无线通信和物联网技术,出现了一些新的结构性能监测与维护的创新方法,如无人机监测、智能传感器网络和远程监测等。
这些创新方法可以实时、准确地监测结构的性能,并提供及时的维修和保养建议,从而延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未来展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创新还有许多未来发展的空间。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引言概述: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土地资源的有限化,高层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沿发展方向。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现状1.1 现有高层建筑结构类型现有的高层建筑结构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混合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低层和中层高层建筑,钢结构主要用于超高层建筑,而混合结构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结合,用于特殊高层建筑。
1.2 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越来越趋向于轻量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新型结构材料的应用、结构系统的创新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应用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1.3 结构安全性与抗震性的提升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和抗震性是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现代结构设计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技术,如基础抗震设计、结构减震设计和振动控制技术等,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和结构安全性。
二、高层建筑结构的前沿发展方向2.1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土地资源的稀缺,超高层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建造更高、更稳定、更经济、更环保的超高层建筑。
新型结构材料的应用、结构系统的创新和智能化技术的引入将推动超高层建筑的发展。
2.2 绿色建筑的应用绿色建筑是未来高层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节能材料和环保技术,高层建筑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绿色建筑还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提供更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2.3 新型结构材料的应用新型结构材料的应用将推动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
例如,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材和纳米材料等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
此外,新型材料的轻量化特性还可以减轻建筑自重,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三、结论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现状是多样化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混合结构等。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
高层建造结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一、引言高层建造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不仅给城市带来了独特的风貌,还提供了大量的办公、商业和居住空间。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造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对高层建造结构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前沿发展方向。
二、高层建造结构发展现状1. 钢结构钢结构是目前高层建造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
其优点包括强度高、刚度好、施工速度快等。
在高层建造中,钢结构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钢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耐火性能较差,需要进行防火处理。
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另一种常见的高层建造结构形式。
通过在混凝土中引入预应力钢筋,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能力,从而增加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和抗震性能,但施工难度较大,需要精确的计算和施工工艺。
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结合了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形式。
它利用钢筋混凝土的双重优势,既具有钢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又具有混凝土结构的耐火性能和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高层建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需要注意施工工艺和细节处理。
4. 新型结构材料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结构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推进。
例如,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和耐腐蚀性等优点,已经开始在高层建造中得到应用。
此外,纳米材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等也有望成为未来高层建造结构的发展方向。
三、高层建造结构的前沿发展方向1. 绿色建造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建造成为了发展的趋势。
在高层建造结构中,可以采用可再生材料、节能设计和智能化控制等手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造的可持续性。
2. 智能化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设计在高层建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引入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建造结构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建造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 高效施工技术高层建造的施工难度较大,传统的施工方法效率低下。
多层工业建筑结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多层工业建筑结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1.国内现状:目前,国内多层工业建筑结构主要以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
钢结构多层工业建筑在国内发展较快,具有自重轻、施工速度快、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厂、仓储等领域。
混凝土结构主要用于工矿企业的电厂、化工厂等建筑。
钢筋混凝土结构则是综合运用了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应用范围较广。
2.国际现状:国际上,多层工业建筑结构发展更为成熟。
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多层工业建筑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在这些国家,工业建筑结构的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有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并且逐渐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发展趋势:1.高效、节能: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成本的上升,多层工业建筑结构将趋向于高效节能。
通过优化结构设计、选用高性能材料以及应用节能技术,实现建筑的能耗降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智能化: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多层工业建筑将更加智能化。
通过应用物联网、传感器、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实现对建筑各个环节的监测与控制,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3.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多层工业建筑结构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4.绿色建筑:多层工业建筑将趋向于绿色建筑。
通过采用可再生材料、节水措施、自然通风等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升建筑的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5.工业化建造:工业化建造是多层工业建筑结构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将建筑制造工艺工业化,实现生产线化、标准化和模块化,提高建筑质量、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
总之,多层工业建筑结构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是高效节能、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和工业化建造。
这些趋势将推动行业不断创新,提高建筑的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工业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钢筋混凝土结构进展概况及现状
钢筋混凝土结构进展概况及现状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结合成整体一起受力的工程结构。
繁重的要紧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
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结构及利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
钢筋经受拉力,混凝土经受压力。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石子和水按必然的比例拌和而成。
凝固后坚硬如石,受压能力好,但受拉能力差,容易因受拉而断裂。
为了解决那个矛盾,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能力,常在混凝土受拉区域内或相应部位加入必然数量的钢筋,使两种材料粘结成一个整体,一起经受外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按层数或建筑高度能够分为:单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按结构形式分: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大跨框架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筒体结构、多层砖砌体结构、多层砌块结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那个是混合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势:1.取材容易:混凝土所用的砂、石一样易于当场取材。
另外,还可有效利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
2. 合理用材:钢筋混凝土结构合理地发挥了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性能,与钢结构相较,能够降低造价。
3. 耐久性:密实的混凝土有较高的强度,同时由于钢筋被混凝土包裹,不易锈蚀,维修费用也很少,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比较好。
4. 耐火性:混凝土包裹在钢筋外面,火灾时钢筋可不能专门快达到软化温度而致使结构整体破坏。
与袒露的木结构、钢结构相较耐火性要好。
5. 可模性:依照需要,能够较容易地浇筑成各类形状和尺寸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6. 整体性:整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专门好的整体性,有利于抗震、抗击振动和爆炸冲击波。
缺点:1.自重大。
钢筋混凝土的重力密度约为25kN/m^3,比砌体和木材的重度都大。
尽管比钢材的重度小,但结构的截面尺寸较大,因此其自重远远超过相同跨度或高度的钢结构的重量。
2.抗裂性差。
如前所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超级低,因此,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常常带裂痕工作。
钢筋混凝土的发展及其现状
钢筋混凝土的发展及其现状长沙理工大学摘要:钢筋混凝土从19世纪中叶开始采用以来,至今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发展极为迅速。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共同受力的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制造、计算理论及施工技术等方面都已经历了很大的发展并且还在继续向前发展。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水利水电工程中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裂缝,腐蚀,试验技术。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史我国在1876年开始生产水泥,逐渐有了钢筋混凝土建筑物。
全国的混凝土年产量据2002年统计就已达到了15亿立方米,建筑用钢材达3000万t,占世界的首位。
已建成的上海金茂大厦,地上88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420.5m;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上海电视塔,主体结构高350m,塔高468m;外形美丽的上海杨浦大桥,全长7658m,主桥为双塔双锁面钢筋混凝土与钢叠合斜拉桥结构,主桥跨径602m;三峡升船机上闸首结构全长125m,墩墙高44m,航槽宽18m,设计水头34m,校核水头39.4m,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坞式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制造、计算理论及施工技术等方面都已经经历了很大的发展,并且还在继续向前发展。
在材料研究方面,主要向高强、高流动性、自密实、轻质、耐久及具备特意性能方面的混凝土发展。
目前轻骨料混凝土已在工程上应用。
各种轻质混凝土、绿色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耐腐蚀混凝土、微膨胀混凝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以及品种繁多的外加剂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已使大跨度结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具备某种特殊性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造成为现实。
另外,有专家预计,到21世纪末纤维混凝土的性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采用高强度的材料,是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途径。
目前我国建筑结构安全度总体上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材料用量并没有相应降低。
这是因为就全国而言,我国建筑工程上采用的钢筋和混凝土平均强度等级,均低于欧美发达国家。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Q= 一= + 一 一 一 孚= 。
5l q 8
型
5 6
A
图 5 N 图
图 4 Q 图
作轴力 图时 , 以考虑结点 的平衡 , 由 c结点 平衡可 以求 可 先
( 上 ) ; 由 D 向 )再
C D杆 : 杆上无均 布荷 载作用 , 力图为 平行 于杆 轴线 的直 得 : 。=0 也 可 以 求 出 C 支 座 反 力 Y 剪 ( c= 线 , 因杆上有集中荷载 的作用 , 但 其剪 力图会在 E截 面处 发生突 结点平衡 , 得 : 求 = , ‰ 一 。 变 , 分为 C 杆和D 杆两部分 , 可 E E 分别 作 其 剪 力 图 。
区, 历次地震都不同程度地对建筑物造成 损坏。2 我国在二 ’ 1 混凝 土结构 补强加 固的 目的和特征 ) f J
世 纪 五 六 十年 代 修 建 的 大 批 工 业 厂 房 、 用 建 筑 和 民 用 建 筑 , 1 1 补 强 加 固 的 目 的 公 已
.
2作 轴力 图( ) 如图 5所示 ) 。
钢 筋 混 凝 土 结 构 加 固 的 发 展 与 研 究 现 状
贺 志 勇
摘 要: 首先论述 了我国建筑 物鉴定 与加 固的必 要性 , 其次简述 了混凝 土结构补强加 固的 目的和特征, 并对混凝土结构
的研 究 现 状进 行 了叙 述 , 最后 介 绍 了我 国建 筑 结构 抗 震 加 固技 术 的发 展 与工 程 实 践 。 关键 词 : 凝 土 结构 , 固, 震 混 加 抗 中 图 分类 号 : U7 6 3 T 4 . 文献 标 识 码 : A
第3 6卷 第 2期
・
14 ・ 0
20 10年 1月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及展望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及展望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的结构形式,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本文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现状自20世纪初以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不断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桥梁、水利工程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应用。
以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1.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建筑工程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检测技术不断更新和完善。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结构设计更加精确和高效;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使得结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 结构形式多样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梁、柱、板、墙等构件形式外,还出现了各种新型的结构形式,如空心楼板、空心墙板、钢筋混凝土悬索桥等。
这些新型结构形式的出现,不仅满足了建筑设计的多样性需求,还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和使用效果。
3. 结构优化与节能减排: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节能减排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和新型材料的应用,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量,提高结构的力学性能,降低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
4. 结构监测与维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监测与维护是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环节。
现代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结构的变形和损伤情况,及时采取维修和加固措施,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展望未来,钢筋混凝土结构仍然是建筑领域的重要结构形式,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展:1. 结构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将会进一步提升。
新型高性能混凝土、纳米材料、增强材料等的应用,将使得结构的强度、刚度、耐久性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改善。
2. 结构的轻量化和高效化:在建筑领域,追求轻量化和高效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随着综合多功能建筑应运而生,钢筋混凝土转换结构不断涌现,那么你想知道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吗?下面由店铺向你推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希望你满意。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篇【1】钢筋混凝土从19世纪开始采用以来,至今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虽然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相比历史不长,但由于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使其发展极为迅速。
如今,钢筋混凝土结构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广的结构形式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针对这种现状,对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加固设计等等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
对钢筋混凝土加固设计主要通过对碳纤维材料的特性的利用,用专门配制的环氧树脂将纤维片材贴在结构受拉面,待树脂固化后,碳纤维片即可与原结构形成新的受力复合体与钢筋共同受力。
这样一来,与普通钢相比,碳纤维布抗拉强度高10-15倍;施工便捷耐久性和耐腐蚀性好,且加固层很薄,基本不增加自重和不改变外形尺寸。
而经碳纤维加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也得到显著改善,能减少结构的变形,降低原有结构应力,减消裂缝;改变结构的体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配筋不足,构建截面不足等问题。
用碳纤维加固材料修复补强混凝土结构,与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体共同工作,对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具有显著作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已是当今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其中钢筋锈蚀导致结构的过早破坏,更是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选用混凝土外加剂中钢筋阻锈剂,专用于阻止活减缓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提高结构物得耐久性。
钢筋阻锈剂对钢筋有很强的钝化作用,能抑制锈蚀的产生和发展;其次,在不改变混凝土的基本性能下,能有效的提高与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且在碱性或中性的条件下,能保持长期有效,经济实惠;对人和环境基本无害。
目前,大力发展和推广钢筋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和应用是促进建筑业等科学进步的重要途径。
国内外钢混组合结构发展现状
国内外钢混组合结构发展现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对新型、高效、可持续的建筑结构的需求日益增长。
钢混组合结构因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良好的抗震性能及可塑性等优点,成为现代建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角度出发,全面探讨钢混组合结构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挑战与前景。
二、国内钢混组合结构发展现状2.1 国内钢混组合结构的起步和发展•2000年以前,国内钢混组合结构的应用较为有限。
钢筋混凝土结构仍然是主流。
•2000年至2010年,国内开始大规模探索钢混组合结构的应用,提出了一系列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2010年至今,国内钢混组合结构在高层建筑、桥梁和特殊结构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2.2 国内钢混组合结构的应用领域•高层建筑:钢混组合结构在高层建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降低建筑自重、提高抗震性能。
•桥梁:钢混组合结构在桥梁工程中广泛应用,可以提高桥梁的跨越能力和承载能力。
2.3 国内钢混组合结构的技术挑战•耐久性:钢材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存在耐久性问题,长期使用后可能出现锈蚀、剥落等现象。
•工程实施:钢混组合结构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好钢与混凝土的配合,确保结构的性能。
•技术人才培养:钢混组合结构需要专业的设计和施工人才,目前国内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
2.4 国内钢混组合结构的发展前景•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钢混组合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将不断创新,解决现有技术难题。
•政策支持:国家对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的政策支持将促进钢混组合结构的发展与推广。
•市场需求: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行业对高效建筑结构的需求将不断增长,钢混组合结构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
三、国外钢混组合结构发展现状3.1 国外钢混组合结构的典型案例•哥伦比亚达纳塔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核芯和钢框架筋维护楼板的组合结构。
•日本东京银座大厦: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抗震性能上表现出色。
3.2 国外钢混组合结构技术的发展方向•新型材料应用:国外开始探索使用新型材料,如高强度钢材和高性能混凝土,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
202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现状
202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现状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技术水平、应用范围和产量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以下是2023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现状:
1. 技术水平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建筑工程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检测技术不断更新和完善。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结构设计更加精确和高效;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也使得结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 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发展:预拌混凝土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总产值已连续四年超过万亿元。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
截至2023年4月,全球每年生产的混凝土超过40亿吨,显示了其在建筑业中作为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房地产和基建中的重要性。
3. 资金和市场需求问题:尽管混凝土产量持续增长,但由于资金不足、市场需求不足以及混凝土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2023年的全国混凝土产量整体有所下降。
4. 钢结构的发展趋势: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在建筑行业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发布的数据,到2025年,全国钢结构用量预计将达到1.4亿吨,占全国粗钢产量比重达15%以上。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在2023年仍然保持着其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地位,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资金短缺和市场竞争。
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材料的研发,预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未来仍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共同受力结构。
它是现代工程的主要材料,所以发展迅速,尺度不断增大,应用范围也日益拓展。
随着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上结构的发展,国外一些国家在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很快从破坏阶段设计法发展成为极限状态设计法。
由于冷轧带肋钢筋的塑性较好,粘结锚固可靠,强度高,近年已被广泛用于混凝土结构中。
同时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结构型式。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发展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冷轧带肋钢筋劲性钢筋混凝土正文:1.混凝土结构发展钢筋混凝土从19世纪中叶开始采用以来,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都比较低,第二阶段强度不断提高,第三阶段出现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泵送商品混凝土等工业化生产技术。
1928年法国工程师弗列西涅利用高强钢丝和混凝土制成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开创了预应力混凝土应用的时代。
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按结构的初始应力状态可分为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无论从地上或地下,乃至海洋,工程构筑物很多用混凝土建造,因为它的耐久性和耐火性都较钢结构优越。
甚至有建议太空站也可采用在月球上烧制水泥和炼钢,在此制作预制构件运至太空装配,较在地球上用航天飞机往返(达45次)运输钢构件为经济。
70年后期,丹麦率先采用掺微硅粉(micro-silica fume,我国习称硅粉)制作高强混凝土。
因为硅粉价格高,我国发展高强度混凝土的途径可能采用双掺技术,即掺部分硅粉和部分粉煤灰。
80年代国外采用碳纤维乱向掺入混凝土内以加强混凝土。
80年代早期在伊拉克首次大规模用碳纤维加强轻混凝土(比重为1.0,蒸压养护)建造纪念馆圆顶和预制用瓦罩面的板材。
同期国外已采用经过催化的乙烯醚树脂浴(catalyzed vinyl ester resin bath)将玻璃丝制成塑料筋(fiberglass reinforced plasticreinforcing bar,FRP)以代替钢筋,已在化学和废水处理厂、海堤、浮船坞以及水下结构中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