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实录
课堂实录(范文5篇)
![课堂实录(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85cee0dd36a32d737581fe.png)
课堂实录(范文5篇)课堂实录(范文5篇)课堂实录(一):《老王》课堂实录地点:xx学校时间:20xx年4月上课班级:初二(xx)班执教者:xx师:同学们,我们今日一齐学习《老王》,请同学们将课本打开。
我先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读书的情景。
我的要求是用一个字概括老王的生活境遇,并说说你这样概括的理由。
比如说,我用的一个字是”穷”,我的理由是老王仅有一辆三轮车赖以活命,并且生意也不好,只能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
生:我觉得能够用”惨”字来概括老王的生活境遇。
第一个原因是他无亲无故,他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肯定不会照顾他了。
还有是因为他是一个人力三轮车夫,眼睛不好,有一只眼睛瞎了,晚上看不见,别人也不爱坐他的车,所以我觉得他十分的”惨”。
师:好,请坐。
其实这个”惨”字能够概括出老王整个的生活境遇。
他刚才说到”老王瞎了一只眼”,我们能够用哪一个字更准确地来概括呢?生:不幸。
师:用一个字概括。
生:苦。
师:我用的一个字是”残”。
”残废”的”残”,你认为是不是能够?还有同学来说吗?生:我用的是”苦”字。
课文第三段讲到”老王仅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从那里能够看出他瞎了一只眼睛,这给他造成了谋生的困难。
还有76页第6行,”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从那里能够看出他营养不良,瞎了一只眼睛。
从他的身世无人知晓,不被人重视,也能够看出他的”苦”。
师:把你的话概括一下,就是生活没有着落。
是不是?生:对。
生:我也想用”苦”字。
因为这个”苦”字能够代表艰苦,他生活中的艰苦。
它还能够代表另一种”苦”,就是”心苦”。
你看那里的第3自然段,”仅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从那里就能够看得出来,他工作的时候是十分艰苦的,并且其他人也不愿坐他的车。
老王优质课课堂实录
![老王优质课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4e7d9f0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d.png)
老王优质课课堂实录老王优质课课堂实录篇一:老王教学实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老王》教学实录该课获2014年全国新课程中学课堂教学展示观摩活动特等奖师:同学们,我们喜欢关注明星,因为他们有着耀眼的光环;我们愿意关注伟人,因为他们做出了非凡的成就;我们关注家人,因为血浓于水。
然而生活中有很多和我们非亲非故、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做出非凡的成就,却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杨绛先生的一篇文章———《老王》,来共同关注这类被遗忘的边缘人。
下面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掌握字词的情况。
(屏显生字词。
)师:我们找第一组的同学来读。
(生很紧张,误读“伛”,师纠正。
)师:你看,你已经战胜了自己。
如果我们有充分的预习时间,或者养成随时带字典的习惯解决这样的问题会很容易的。
大家通过读课文,了解到老王的身份是什么呢?生(齐):三轮车夫。
师: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为这个车夫撰文的呢?生(众):惭愧。
师:你们是从哪里读出来的?生1:我是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知道的。
师:你能为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是愧怍吗?生1:应该是惭愧吧。
师:对,惭愧是愧怍的近义词。
找近义词也是释词的一种方法。
作者怎么会对一个蹬三轮的心怀愧怍呢?下面我们就走进文本来一探究竟吧!读了文章,大家认为最后这句话中“幸运的人”指谁?“不幸者”指谁生2:“幸运的人”指杨绛一家“,不幸者”指老王。
师:为什么说老王是不幸者?你从文章中读出了老王的哪些不幸?(板书“:不幸”。
)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提取信息。
(生读课文。
)生1:老王没什么亲人,有一个哥哥死了,侄儿也没出息。
而且老王的眼睛也不好,一只是瞎的,一只到晚上也看不清。
师:你介绍了老王两个方面的情况。
没有亲人是说他的家庭情况,他无依无靠。
眼睛不好是说他的身体情况,有眼疾。
生2:我从第 4 段的叙述中还知道老王住的条件不好,生活贫困。
师:大家提取信息的能力非常强。
那么,这样不幸的一个人,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呢?生3:老实、善良。
《老王》教学课堂实录完美版
![《老王》教学课堂实录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25a1b084868762caaed590.png)
《老王》教学课堂实录鄢家河中学胡晓岚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老王》,作者杨绛。
请大家读课题及作者两遍。
学生读。
师:杨绛何许人也?让我们来熟悉她。
大屏幕出示杨绛及钱钟书的相关资料,学生读。
师:通过读资料,大家知道了夫妇二人有哪些作品?生:杨绛翻译了《堂·吉诃德》,写有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
钱钟书写有小说《围城》,文艺著作《管锥篇》等。
师: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这几部作品享誉国内外,是大家之作。
若大家以后有幸遇到这些书,请一定阅读。
师: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一为积累本课字词;二为在四读模式的基础上学习一种读书法:读薄读厚法。
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我来检阅一下。
大屏幕出示本课字词,学生读、理解、识记。
师:大家找出“伛”所在的句子。
“伛”在这个句子里是以单音节形式出现的,你能借助工具书,为它组词吗?学生查工具书,为“伛”组词,并明其义。
师:请再联“塌”的形近字。
生:蹋,踏。
师:为“取缔”、“愧怍”找近义词。
生:取消,惭愧。
师:好!下面我们就走近杨绛先生笔下的老王,请大家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大屏幕出示的思考题。
学生读,思考。
师:大家又读过课文了。
那么大家能用两个词概括老王的一生吗?生:(浏览课文后)苦、善。
师:老王的日子苦,表现在哪些方面?生:有失群落伍的惶恐。
生: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三轮车。
生: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
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更简洁的概括为什么?生:孤苦伶仃。
生:无依无靠。
师:对,孤苦无依。
这是一种更大的苦。
生:还有老王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里,居住条件极为恶劣。
师:可见,老王确实是个苦命人,属于弱势群体。
可老王又是个善良人,他的善良表现在哪些方面?生:老王给我们家带送冰,车费减半。
师:从中看出老王的什么品质?生:忠厚老实。
生:送钱先生看病,不要车费钱。
生:在临死前一日,还给我们送来鸡蛋与香油。
师:老王为什么要送鸡蛋、香油给我们?生:感谢杨绛一家对他的体贴照顾。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9篇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9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16e19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c.png)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老王教学实录9篇老王教学实录 111月8日,我参加了组里的上公开课活动,我上了一堂公开课《老王》。
在这堂课上我坚持两个原则。
1、体现洋思的理念。
2、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前后知识联系,适当地进行德育渗透。
一、课堂45分钟内容环环相扣,十分紧凑。
同学们充分利用时间思考、回答,学生情绪高涨,气氛十分活跃。
一堂课紧张而有序。
下课后同学们反映收获很大。
无论是洋思也好、新课标也好,不管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其实都要体现“懂”、“会”、“用”三个层次。
二、在备课和设计课时贴近学生的实际非常重要。
这样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无论生活中的实例还是我们所学的课文内容俯拾皆是。
如:1、课前的导入环节,我请了两位同学,(其中一位是德育委员)小结上周加入红十字会和为奎屯市三中丁俊同学捐款情况,学生很自然地归结到人道主义和关爱不幸者,这一主题上。
2、延伸拓展部分让学生谈一谈你是怎样对待不幸者的。
3小结引用前面所学的课文〈〈大道之行也〉〉中的句子,“矜、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让我们共创和谐社会。
三、这节课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同时也提出了不足之处:写作背景不宜千篇一律全在进行新课前进行,若在课文精彩片断也是最感人的场面,老王在临终前给作者杨绛送香油和大鸡蛋。
如果在这里介绍文革的背景,知道那个时代香油和鸡蛋的珍贵,才能理解作者愧疚的原因。
在如学生归纳问题时,必须指出在第几页、哪一行,让全班同学都掌握。
老王教学实录 2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层次,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取材于日常生活琐事的艺术手法。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4.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层次,理解文章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1.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
《老王》课堂实录
![《老王》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0302d1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0.png)
《老王》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学习《老王》。
刚刚听到有的同学咱们班已经学过。
老师教过很多遍,还常常问自己:我读懂了吗?同学们你真读懂《老王》了吗?到今天,我还不敢说完全读懂了。
对老王,杨绛用几年时间才逐步明白。
同学们,看看杨绛明白了什么?生:“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
师:“幸运者”是谁?“不幸者”又是谁?生:杨绛、老王。
师:“那”又是指什么?生:她内心感到不安。
二、初读感知师:幸运者的幸运文中没有正面提及,不幸者的不幸倒是描写了很多,表现在哪里?请在文中找出最能表达老王不幸的几个关键词。
生:失群落伍。
生:单干户。
(板书“单干户”)生:没亲人。
生:老光棍。
师:能不能把“有人说”这句话读一读?(学生语气平平,教师范读。
)师:“老光棍”是口头语,我们将老而无妻的人称之为——生:鳏。
师:对,我们称之为“鳏身”。
(板书“鳏身”)生:一只眼是田螺眼,另一只眼瞎了,看不清。
(板书“瞎眼”)三、细部研读师:一个幸运的大学教授,一个不幸的三轮车夫,会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关系?生:杨绛是他的客户。
生:主人与佣人。
师:我们可叫做雇佣关系。
(板书“雇佣”)表达在何处?生:给我家送冰。
生:他没看出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
生: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师:仅仅是雇佣关系吗?生:还理应是朋友关系。
(师板书“朋友”)师:验证一下。
生:“我常问,老王,你好些了吗?”说明杨绛很关心他。
生:杨绛“烦老王送他上医院。
”从这个“烦”字能够看出来,有请朋友协助的意思。
生:老王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也能看出老王是把杨绛一家当朋友看。
生:“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从中可看出他们经常闲聊,这是朋友关系的表达。
生:“我”女儿送老王鱼肝油。
师:老王有没有送什么给我们?生:香油和鸡蛋。
师:他们之间有互赠,所以不应该是单纯的雇佣关系。
师:“我”经常照顾老王的生意,送他鱼肝油,从很多车钱,所以“我”心里怎样?生:心安理得。
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d806e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4.png)
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老王》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同理心和包容心。
1.2 教学内容课文《老王》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讨论课文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课文导入与阅读理解2.1 导入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课文,引发对《老王》的兴趣。
向学生介绍作者韩军的背景和教学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老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章:重点句子与修辞手法分析3.1 分析重点句子教师选取几个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分析其含义和作用。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2 修辞手法分析教师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效果。
第四章:课文主题与作者观点讨论4.1 课文主题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如友情、成长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4.2 作者观点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课文中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学生总结学生自主总结在本次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2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改进措施。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教学相长。
第六章:案例分析与讨论6.1 案例选取教师展示与《老王》相关的案例,如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类似情节。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51bb772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4.png)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老王》课堂教学实录《老王》课堂教学实录5篇《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
老王优质课实录四篇
![老王优质课实录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e532c684254b35effd3407.png)
《老王》课例赏鉴——该课例获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优秀课评比活动高中组一等奖第三名(宿迁)执教/颜敏观察/朱芒芒【课例实录】第一环节:检查预习,聚焦讨论的核心话题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准确地讲,是一起研究同学们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这篇文章我读了很多遍,越读越不敢说自己读懂了课前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让我很惊讶,就是蔡珊珊同学提出的问题,她说“这篇文章真的是杨绛先生在那个时代写出了人性的缺点和社会的缺点吗?如果这样考我,我有点想撒谎”我不想去深究小蔡同学怎么想去撒谎,我想到的问题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不是也存在一些虚假?今天,我们约定,遵从内心,诚实地面对老王同学们提得最多的问题集中在文章的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什么意思?(生答:惭愧)这是一个书面语,课本中没有注音,你能在预习中查字典了解,非常好这个问题王谦等十二位同学感到不解,我觉得抓得非常好我们就以这个“不解”人数最多的问题作为解答本文的突破口师:“幸运的人”是谁?这似乎没有什么疑问幸运者是——生:杨绛师:那么“不幸者”呢?生:老王第二环节:讨论不幸者老王“更深的不幸”师:先看不幸者的不幸文章14节写得很明白这里有一个问题,也是王重等几个同学提出来的,第三节最后一句“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师:王重,你好我问一下,你不理解什么?生:为什么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师:为什么?我也问一下你有没有注意,这句话中的“后者”指什么?生:得了恶病师:谁讲老王得了恶病?生:别人说的师:谁?他怎么说的?生:“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师:是这么说的吗?把语气读出来,你觉得应该怎么说?模仿一下生(平淡地读):害了什么恶病……师:这个人说话的语气你揣摩一下,应该怎么来表达它?生:有人说,这老光棍……师:比刚才好多了,我继续问你“大约”在这里意味着什么?生:猜测师:老王不老实吗?文中怎么讲?生:很老实师:是“最老实”老王害了什么病?生:不知道师:不知道老王害了什么病,又猜疑老王不老实,这人说话有没有依据?生:没有师:没有依据,他凭什么污蔑老王?生:老王外貌师:仅仅因为外貌吗?生:老王是一个很老实的人,是个弱者师:丑陋、老实、地位卑微,所以被欺负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可以得出结论:因为老王的长相、老王的地位,就有人断定老王是一个品行不端的人现在能否理解:更深的不幸是由于什么?是生活的不幸吗?生:老王这个人很老实,但别人还是因为他的相貌和地位而鄙夷他师:“更深的不幸”就是被人鄙视和污蔑、凌辱师:课文中有没有介绍老王的外貌?在哪里?请看大屏幕,读一读(大屏幕出示老王外貌描写片段)师:留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生:很恐怖,很可怕师:如果在沭阳街头遇到这样的车夫,问你坐不坐车,你怎么办?生:我只会摆摆手,克制住自己的恐惧慢慢走开师:你很坦诚请问:你有爱心吗?生:我啊?我,我不太明白了师:不不,不要作自我检讨(生笑)你有点不太肯定,我相信你有爱心我们都以为仁者爱人很容易,其实不然爱父母爱朋友爱亲人是不是容易些?可是爱穷人,爱丑陋的人,爱被生活折磨得不像人形的人,肯定比较难我们刚刚批评以貌取人的人,可是到了自己走近老王时,才发现想说爱他比较难同学们,读课文一定要把自己读进去,当我们读进去之后就会有对比,有触动,有反省有的人歧视老王,以貌取人,我们同学看到这样的穷人,社会底层卑微的生命,第一个反应也是想跑可是,在有人歧视、有人逃离的时候,杨绛先生只是做了一件简单的事,那就是文章第一段第一句,大家一起读一下生(齐):“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师:“我常坐”,一个“常”,平平常常,现在听来,是不是有点振聋发聩?我们跑了,杨先生稳稳当当、气定神闲地坐下了,在座的同学是不是有点坐不住了?如果把自己带进去,是不是发现:杨先生的散文,外表很平静,但是文中有刺,刺得人隐隐作痛大家不要太沉重,这个故事就让它到此结束我们看得出,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幸运的杨绛对不幸者老王很关心我们再来看看幸运的人——杨绛第三环节:讨论幸运者杨绛的“幸运”师:李星同学提了一个问题,刚才我没说,他说他看不明白最后谁是幸运的,谁是不幸的李星同学你说一下,你为什么看不明白,别人可是一眼都能看穿的生:我觉得老王和杨绛都是不幸的人师:你为什么觉得杨绛也不幸?生:她明明是一个大知识分子,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到干校去劳改了生:她的丈夫生病了,还有她自己生病了,以及后悔自己没有给老王更多的关爱师:杨绛在散文《丙午丁未年纪事》中有详细的介绍他们夫妇二人被打成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受尽凌辱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杨绛的不幸?生:从第六段老王他决不收杨绛的钱,但是后来杨绛一定要给他钱,他哑了嗓子悄悄问:“你还有钱吗?”然后他拿了钱去还不大放心,从这里可以看出杨绛还是比较贫困的师: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同情一般来说是幸运者对不幸者发出的,第二个故事中我们发现,老王居然也可以同情幸运的人同学们,老王同情杨绛,坦然地帮助地位比他高的杨绛的举动总让我有点感动为什么?我觉得老王真是个人物老王在关心杨绛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她是个大知识分子?如果想到,他会不会有点紧张、局促?而这些毛病,我活了四十多年都没改掉我为什么就不能以平常心对人对事呢?你再看老王,赤子之心,毫无自卑、怯意!他那么不幸还去关心人,多真诚!我对老王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第四环节:讨论两个“好故事”与社会责任师(结合板书):幸运的人关心不幸的人,不幸的人反过来又同情幸运的人第一个好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善良的教授关心着一个贫穷的人;第二个好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不幸者关心着一个政治上斯文扫地的落魄者这两个好故事叠加在一起,我们有的人就这么理解了:原来杨绛讴歌了善良回馈善良,信任回馈信任,他们在那个不幸的时代,那个人妖颠倒的时代,两个落魄的人在寒冷的岁月中抱团取暖,用他们的良知守护着我们社会的公平法则大家满意这样的答案吗?(生沉默不语)师:我们再来看一看课文,不幸者对幸运者关心的这样一个好故事,我们愿意它发生吗?生:不愿意师:为什么?只有杨绛不幸了,老王才可能来关心她,这样的事情你愿意它发生吗?看来,第二个好故事肯定不愿意它发生那第一个呢?第一个故事我们太熟悉了,有钱人关心帮助穷人,多么温暖动人的故事!第一个故事你愿意它发生吗?生(部分学生小声地):愿意师:愿意的话就等于承认老王的不幸是天然的,公正的,是应当的我,不愿意但是这个故事一直有,假设没有杨绛,有人歧视,有人逃离,那是不是老王就只有死路一条,谁有责任关心老王?生:没有杨绛,还应该有其他人师:说得也是,没有杨绛还有李绛,可能还有其他善良的人……生:我觉得应该由国家和政府来关心师:大家不要笑,有没有道理?生(部分学生回答):有道理师:社会应当给予他们公正,如果像老王这样勤劳善良的人都不给他活路,那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耻辱第五环节:讨论杨绛的愧怍师:有人要问,既然造成杨绛不幸是时代的原因,造成老王不幸是社会的因素,杨绛何愧之有呢?这个问题不太容易回答我们看课文最后一段杨绛为这件事情想了多长时间?生:“几年”师:怎么明白的?生:“渐渐明白”的师: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想了几年才渐渐明白,说明思考得艰难再往前看看,她为什么想这件事呢?“我”一再想老王和“我”对答的话,老王又和她对答了些什么?再往前看1114节(生默读)师:“我不是要钱”,这是老王说的,老王不是要钱,老王要什么?(生沉默)师:老王和杨绛一家的交往,课文中共有几次?生:三次师:送冰,送钱先生看病,送香油、鸡蛋,最后都得到了什么?三次都是钱怎么杨绛对他的帮助最后都是钱呢?给钱好不好?生:好师:所以我们喜欢捐款,十块八块,捐上去以后很省力很简便但是我要问:穷人最缺的是什么呢?就是钱吗?联系老王,老王最缺的是什么?老王最大的不幸是什么?生:被人欺负凌辱师:既然如此,老王最需要什么?生:尊严师:他最后一天到杨绛那里去,是希望——生:是希望证明他也可以关心人,他也有这个能力师:他怎么说的?生:他说“我不吃”,还有“我不是要钱”师:他要证明他是能关心人的,而最后从杨绛那得到的依然是什么?生:钱师:想一想,赤子之心的老王,抱着报答之心的老王最后到杨绛那儿,得到的依然是钱,而不是自己想要的尊严而这最后一次给钱,也许造成了老王致命的不幸为什么?别人的诋毁我们可以接受,最亲的人总是——流行的那句话怎么说的?生:伤我最深师:杨绛可以说是老王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了,然而给予他的还是钱(叹息一声)杨绛愧怍,她为什么愧怍,愧怍什么?生:没有给老王以做人的尊严师:她没有关心老王的尊严和精神需求,这就是她的愧怍当然,我也要和同学们帮杨绛辩解几句:人永远生活在自己的阶层中,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有着天然的鸿沟杨绛是个大知识分子,在对老王的关心中,更多给予的是同情和物质上的支持,偏偏缺少的就是对一个穷人尊严的这样一种尊重所以杨绛愧怍杨绛的愧怍其实就如我们刚才讨论的,应当更多的是社会的责任,而杨绛先生用她柔软的心和柔弱的双肩,负起了社会的责任所以我要说:杨绛的愧怍代表了中国的良心师:文章学到这儿,我们再讨论一个问题课前我布置一个作业:老王死了,最后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有没有同学查到缠了多少尺?生:我上网查到,回民有一句谚语,“无论穷,无论富,都是三丈六尺布”师:人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但有了区别,比如老王和杨绛,有了幸运的人和不幸的人如果我们把定语去掉,只剩下了人(板书:人)人与人之间是应该是什么关系?生:是平等的关系师:(板书:人=人)这可能才是杨绛最终要告诉我们的老王死了,最后终于得到了一次平等的待遇我要问,对于穷人而言,难道死亡才是最大的公正吗?(生集体沉默、思索)师:杨绛的散文,看上去不动声色,但每每读完,总有一种浓浓的悲凉从心底弥漫上来杨绛用她高贵的笔在拷问着我们每一位同学的灵魂师:学完本课,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一下你的感受(生表达感受,略)师:最后我想说,我在沭阳中学和大家分享了这样一节课,我想和大家一起读这样一句话——(出示沭阳高级中学核心价值观:万物人至上)生(群情激越,高声齐读):万物人至上!师:相信大家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新的体验和认识下课【执教感言】我认为用道德的感人故事遮蔽真实,泛抒情、泛道德,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种浅薄的人文价值标杆杨绛先生的散文往往平易其外,幽邃其中,于不动声色中传达出对人生世相的洞察与彻悟高中学生除了感知并理解“老王”的善良本性和底层光芒外,还应当达到更深层次的人性领悟与社会思考如何开掘文本的人文价值?首先应杜绝“瞒和骗”,要让学生放出眼光,直面真实人生“拷问”是一种把学生一下子推至风口浪尖的强迫性教学策略,让学生突然置身锋利尖锐的真实情境中,感受刺痛,产生困惑,催发顿悟,袒露心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呼唤理性的力量和思想的重量,呼唤建构基于塑造国民人格、促进精神发育的人文尺度,并以此丈量我们的人性高度,耐心地打捞光明(颜敏江苏海安县教育局教研室;226600)【名师观察】追问直抵心灵本节课可圈可点之处颇多,这里提三个要点略作诠释一、以学导教,于不明白处着手学生善于提问,学会学习是语文课堂学习的追求,是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便基于此点预习环节和教者对问题的梳理归类,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厚实基础,它保证了师生能够共同诚实地面对文本进行深度沟通开课伊始确定了学习目标后,师生均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和“智慧联合体”,最终通过讨论,达成了大家都由衷认同的观点语文是一门很容易使师生迷失的学科,往往稍不留意就会迷失于微观教学内容,陷入“见木不见林”的境地本课始终聚焦讨论的核心话题,预习中学生已经自主构建了对文本的理解和疑惑,教者以学定教、顺势导学,不蔓不枝,抓住学生的疑惑处引导他们进行思维的冲撞和重组,真正解决了“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二、反复追问,直抵心灵最深处本节课教者的意图很明显:学生除了感知并理解“老王”的善良本性和底层光芒外,还应当达到更深层次的人性领悟与社会思考如何达成这个目标?追问是有效策略之一,它是对前次提问的紧承型后续,直接指向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过程把握追问的时机很重要,如在表象的矛盾处、内容的比较处、知识的生长处或思维的盲点处等进行追问,往往效果最好本节课中教者的追问便给听课老师和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环节“讨论不幸者老王的不幸”时,教者追着那个处于思维盲点处的学生问了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谁讲老王得了恶病?是怎么说的?语气如何?“大约”又是什么意思?说话有依据吗?凭什么污蔑他?更深的不幸究竟是什么?直到学生自己答出“老王更深的不幸是因为相貌和地位而遭到鄙夷和凌辱”时,方告一段落追问到此时,本来似懂非懂、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的学生恍然大悟而追问之中的“拷问”更是在表象的矛盾处挑战学生,逼迫他们读出自我,此种情境下学生不得不直面自己,实现从“跪着读书”到“站着读书”的转变同样在第二环节,学生说如果是她碰到老王这样的人,也会摆手拒绝他的邀请,然后克服住恐惧心理慢慢走开教师问:“你有爱心吗?”这一拷问,让学生难以自圆其说,一时都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爱心教者随后肯定了学生的爱心,提出“我们都以为仁者爱人很容易,其实不然”这一观点这是言语细节的拷问,而对真情爱心、世态人心、道义良心的拷问其实一直贯穿本课始终三、紧扣文本,细微之言见真义教师在开课伊始跟学生坦诚地说:“这篇文章我读了很多遍,越读越不敢说自己读懂了”这里涉及到文本细读的问题文本细读的前提是多读,教材需反复读,较之于文本解读,更强调“充分阅读”,要求教师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进行充分发掘在细读的视野中,文本逐渐变得饱胀立体起来,琢磨其中的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或一个标点,都能够达到“窥一斑以见全豹”的效果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有“故事好找,细节难求”的困惑,而本节课教者却抓了比较关键的四句话:“我常坐老王的三轮”“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我不是要钱”“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尤其抓住了“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作为课堂教学的原点,带领学生在字里行间走了个来回紧扣文本,从细微之言中读出深意,这亦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手法,不同的是本课中并没有滥用这种手法,点到即止,留有余地“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中的“常”,“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中的“几年”和“渐渐”,都只是恰到好处地点拨和渲染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教同样是为了不教,在阅读时能够适当为一些朴实有味的词句作些停留和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将很多听课老师在现场共有的困惑提出来请大家思考毫无疑义,追问乃至于拷问是这节课最大的特色之一,有几个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经历了“话筒拿起后就放不下”的过程我不清楚这些学生的感受,但这样穷追不舍的“拷问”有可能使学生陷入紧张、尴尬的状态,以致难以真正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或者让其他学生想回答问题也不敢举手,因为他很有可能回答问题后就坐不下来了,被老师一连串地追着问直面惨淡的人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语文课引领学生直面现实、思考真实、剖析自己也需要相当的魄力,如何让追问和拷问成为教学中引发学生思考的有效策略,而又不至于让学生退缩回避或者害怕,我们还可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朱芒芒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文科部主任,中学语文教研员)“活”出高贵的生“命”──《老王》课堂教学实录授课/王君(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抄写诵读字词,自由选择词语造句)第一部分:感受老王的“活命”状态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3efc2ee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1.png)
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第一篇: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完整)师:今天学《老王》。
先学字词。
生:愧怍翳生:镶嵌生:骷髅攥师:伛,yú。
师:杨绛有两段话。
(幻灯展示)生:(读)“生死有命是老话。
人生的穷通寿夭确是有命。
一般人都知道人生有命,命运是不容否定的。
杨绛” 师:人有命运吗?生:有。
师:老奶奶是清华、北大教授,连她都说人有命运。
师:杨绛又说了一段话。
生:(读)“ 每个人的出身和遭遇、天赋的资质才能,却远不平等。
有富贵的,有贫贱的,有天才,有低能,有美人,有丑八怪。
凭什么呢?人各有‘命’。
‘命’是全不讲理的。
杨绛” 师:她是不是迷信啊?生:不是。
师:请在课文中找出一句最重要的话。
生:“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运的人的愧怍。
” 师:不幸的人是谁?生:老王。
师:(故意说错)“是一个幸“福”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
老师说对了吗?生:不对。
生:是幸“运”不是幸“福”。
师:哦!那杨绛老奶奶为什么不写幸“福”呢?(幻灯片,一个大大的“运”字。
)生:“运”。
师:“运”字,是《老王》的核心字!运,强调时机、机遇、运气。
“福”,强调跟物质生活和享受相连的状态,充足、充裕、美好、齐备、顺利等等,就是‘福’。
杨绛在《老王》中强调运,时机、命运。
如果把“幸运”分成十大要素,大体就是“身份的运、婚姻的运、工作的运、住房的运、亲人的运、层次的运、身体的运、寿命的运、族群的运、时代的运”。
具体看老王如何不幸运?先看他的“身份”。
他是干什么的?生:蹬三轮的。
师:他是个体户,还是属于国营、集体单位的呢?生:个体户。
师:相对国营、集体来说,那他是不幸运的。
他为什么没有加入国营、集体呢?生:“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
”师:脑袋慢,没抓住时机,运气差,这是“时运”!他身体是否很棒、很健全?生:不。
老王有一只田螺眼。
生:“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 师: 他住的房子很华美吗?生:(读课文)“在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第11课《老王》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1课《老王》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19f9e2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d.png)
《老王》课堂实录一、名言导入:(多媒体显示)年轻人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杨绛师:杨绛先生曾经在回答青年的信中说:“年轻人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没错,在浮躁的当今社会,我们的确需要静下心来好好读些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杨绛先生的《老王》,学些读书的好方法。
(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63页)师:那杨绛是何许人也?(多媒体显示杨绛的生平资料,学生齐读)师:了解了这位清华才女,那我们来看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自由读学习目标)师:本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熟读精思,在老王不幸与善良中,感受平凡人身上的优秀品格。
2.抓关键语句,在字里行间,体会杨绛“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的语言风格。
3.启迪心灵,让学生明白做善良之人,常关爱他人,方可问心无愧。
(学生在课本上做笔记)二、认识老王:师:我们读一篇文,知一个人的时候,这人、这文会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打下烙印。
师:首先,让我们来认识老王:请同学们学生精读1—4段,从职业现状、家庭成员、身体状况、住宿条件,概括老王的处境与现状。
我们的方法是:圈点勾画做批注,仔细品读,概括老王的处境与现状。
,给大家的时间是2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巡查指导)师:同学双色笔、三色笔做批注的习惯非常好,大家可以向他们学习。
(学生个别询问老师)师:完成之后举手示意。
师:好的,同学们,请坐起来!我看到许多同学杨绛完成了,那咱们来说一说老王的职业是什么?生1:老王是单干的三轮车夫师:你从课文哪里读出来的,请给大家读一读。
生1: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师:你刚才读到一个词“惶恐”,它的意思是从心里感到害怕,竖心旁,是形声字,左形右声,读二声,我们一定要记准读音和字形。
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b0d58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e.png)
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老王》,使学生了解老王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以及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老王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 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
3. 领悟作者对老王命运的关注和人道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2.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深刻领悟文本内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老王》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快速阅读: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3.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讨论老王的性格特点。
4. 关系探讨: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关系,探讨作者塑造这些人物的目的。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文本中的情感。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文本,深入挖掘内涵。
7. 分享感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8.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9.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视野。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情感教育:结合文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品质。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内容1. 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老王的性格特点、命运遭遇等。
《老王》课堂实录
![《老王》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3faea82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4.png)
《老王》课堂实录一、导入:看图片,“底层的光芒”,学生谈观后感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苦难,贫穷,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但是他们善良朴实,对待生活坚强乐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人呢?是给予怜悯关心还是鄙视唾弃。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杨绛先生写的《老王》这篇文章,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二、杨绛简介我称呼“杨绛先生”?杨绛是个女性作家,那么,女性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称为“先生”?在很有学问的情况下。
杨绛就是这样一位很有学问的作家。
她饱读诗书,有极高的文学成就。
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是大家课外必读作品。
她的先生钱钟书学问更大,钱钟书字默存,《围城》是他的代表作。
大家有没读过?我把这本书介绍给同学们,这是一本很幽默又很深刻的书。
三、朗读课文下面请一个同学朗读一下老王的故事。
其他同学用心倾听,用情体悟。
思考: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愧怍何意?(惭愧)四、分析课文思考: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1.讨论老王之“苦”:生活艰苦职业——蹬三轮(谋生手段)身体——残疾(生理缺陷,谋生苦难)生活——塌败小屋(居住条件)精神凄苦孤独、无亲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生活和精神的双重不幸者,特别是精神上,那个时代真正同情关心甚至能够怜悯他的人很少。
(现实社会中有太多的自私、冷漠、残酷。
) 2.研读老王之“善”老王的品质:善良朴实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 3.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为什么这件事最让人感动?有这么多的邻居,老王为什么唯独送礼物给我?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知恩图报。
一个生存状态已经亮起了红灯的病人,一个命运如此糟糕而不幸的人,临死前,他还不忘用最朴实最简单而对他而言又是最隆重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杨绛的感谢关心之意。
杨绛所接受的礼物也不仅仅只是鸡蛋和香油了,而是世界上最宝贵最纯粹来自心灵最真实的馈赠。
也让杨绛沐浴到了最灿烂最美丽的人性光芒。
《老王》教学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4925884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9.png)
老王》教学实录精选《老王》教学实录精选课前学生充分预习课文。
上课开始,我在黑板上板书“王老”二字。
同学们看后,异口同声大叫“不是王老,是老王”。
同学们发现了老师的错误,乐呵呵地,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
我说:“写成‘王老'行不行呢?”生:“不行,‘老王'他是个平凡的人,连名字也不被人知道。
‘王老'好似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有点尊敬的味道。
”我说:“巴金老了的时候,我们叫他——巴老,我将来老了你们叫我什么?”学生齐答:“严——老。
”我笑眯眯地说:“谢谢同学们!大家读了课文后,对老王有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们来评说老王。
用‘老王是个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
(学生纷纷发言。
)生:“老王是个不幸的人,表现在他瞎了一只眼,住在破落大院的塌败的小屋里。
”生:“老王是个孤独的人,表现在他没有老婆,没有孩子,精神孤独。
”生:“老王是个勤快、本分的人,表现在他每天跑上三楼给‘我们'送冰,冰比别人大一倍而冰价相等。
”生:“老王是个善良的人,表现在他送‘我'先生看病,坚决不肯收钱。
”生:“我不同意叶龙的表达,应该这样表达:老王是个善良的人,表现在他送‘我'先生看病不收钱,在‘我'非给不可的情况下。
才勉勉强强收了钱。
”生:“老王是个懂得感恩的人,表现在他临死前送鸡蛋和香油给‘我'家。
”(用这样一个句式来评说老王,既训练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又让学生对老王这个人物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根底上,我问学生如果只用两个字来评说老王该怎么评,学生讨论答复后,我板书:苦、善。
我接着说:“同学们,有看电影电视流泪的体验吧?那是感动,是共鸣。
读文章也应如此。
文中哪些句子敲开了你的心扉?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哪些文字让你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哪些场景引起了你对往日某段生活或某个场景的联想?哪些妙语让你对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请你拿起笔在书上做好批注。
然后,我们一齐来交流分享。
《老王》课堂实录三则(王君、黄厚江、肖培东)
![《老王》课堂实录三则(王君、黄厚江、肖培东)](https://img.taocdn.com/s3/m/498c26e304a1b0717fd5dd7b.png)
《老王》课堂实录三则(王君、黄厚江、肖培东)一、《老王》课堂教学实录(王君版)(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抄写诵读字词,自由选择词语造句)第一部分:感受老王的“活命”状态师:这节课呢,是一个研究课。
我们会上45分钟左右。
写完了没有?好,放笔。
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背刚学的《海燕》的第一段。
预备,起!生: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师:停!高傲的飞翔是一种很浪漫的状态,我们每个人都向往。
但是同学啊,生命有时候很遗憾,很无奈,很爱开玩笑,就像《老王》当中,个体的生命状态很多时候不是飞翔的状态。
而是这样的──读这个句子,预备,齐![投影展示]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生读)师:这是老王的状态。
思考,哪一个词语最深刻的告诉了我们老王的生存状态?生:活命。
师:为什么?生:我们平常都拥有很多东西,而他就只靠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所以他生活很艰苦。
师:活命意味着艰苦。
我们平时不是活命,是什么?生:生活。
师:没错!我们是过日子,我们是生活。
但是老王是──生:生存。
师:对,生存状态上的生活。
活命。
什么是活命?这就是活命──[投影展示]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师:一个人以活命的状态走到生命的尽头就是这样的。
来,你来朗读。
注意那个很复杂的字“翳”是读“yì”。
我给你配点乐,慢点,你先酝酿感情。
(师打开音乐。
指示学生开始)(二生诵读)师:你的状态肯定不是“活命”,她的状态也肯定不是“活命”,因为你们都读笑了,你们还不理解文章啊。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活命”。
[投影展示]“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是指北京解放后,即1956年起全国倡导的“公私合营”,要求把各个行业的人都组织起来,反对私营,反对单干。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1课《老王》教学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1课《老王》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c6cbc65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1.png)
11.《老王》教学实录一、两处闲话读老王课前和学生聊《老王》的阅读情况,理清文章的基本内容。
师:刚才课前我们的对话形式叫什么呢?生:闲聊师:课文中还真的写到了“闲聊”这个词。
对,第四自然段“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
那课文当中还有没有与“闲聊”接近的词?哦,第一段,“说着闲话”。
谁把第一段给大家读一读。
学生读“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师:这篇文章就是从“说闲话”开始的。
文章中具体写两个人说闲话的是哪个段落?读读。
(学生读第二段)师:这其实是作者和老王在路上的闲聊。
那如果这段话改成直接的对话体,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会说什么?老王又会说什么?生:我觉得“我”会说:老王,你怎么就成了单干户?然后老王说,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我“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师:现在我们进入角色,肖老师是杨绛,你就是老王了。
咱俩完成这段闲话。
(师生角色朗读)师:老王,你怎么就成了单干户了?生: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我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说得生硬)师:大家想想,老王会这样说话吗?老王说这句话的时候会说得怎样?生:说得慢,说得伤心。
师生再次对话,学生渐渐说得有感觉了。
师:不错,像这样说就好很多了。
来,我再找一个同学试一下。
“老王,你怎么就成了单干户?”生:哎,我脑袋慢,没绕过来。
师:老王,你都靠什么养活自己?生:只有辆破旧的三轮车。
师:老王,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吗?生: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
(对话效果很好)师:同学们,杨绛如果把第二段写成这样的对话体,在表情达意上是不是更直接?生:我觉得是的,现场感更强。
生:我们还可以加上一些形容词,比如“老王悲愁地说”等等。
师:这样我们一读就明白老王内心的苦痛,但杨绛先生为什么要改成转述的方式“据老王自己讲”?(学生思考)生:可能作者不想太直接吧。
生:因为越直白越苍白。
(笑)师:嗯,有点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教学实录(发散思维课)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在上课前一天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在预习时,按照上课惯例,从三方面做预习工作:一是不解之处;二是精彩之处;三是有误之处。
每个同学至少要有一处发现,准备上课发言。
[教学过程]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79页,这幅图中所画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在平时我们往往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的关注,可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普通人,你是否关注过这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呢?今天我们所要关注的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车夫的故事——老王。
师:相信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
现在我们就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开始提问发言。
请语文科代表做好发言记录。
生1:文中“脑袋慢”、“没绕过来”、“慢了一步”为什么要用引号引起来?生2:引号是为了引用老王说的话。
生3:引号是为了直接引用老王说的话,为下文做铺垫。
师:看来大家对引号的作用掌握的不错,回答的很好。
给提问和回答的同学各加1分。
生4:怎样理解“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是更深的不幸”?生5:第一个不幸是指的从小营养不良,第二个不幸指的是得了恶病。
师:那么由这两个方面来看,可以反映出老王生活的一个侧面,是什么呢?生6:苦!师:头脑真是灵活,给两位同学各加2分。
生7:为什么我自己不敢乘三轮车?师:给这位同学先加2分。
是啊!为什么有三轮车不敢坐,而要去挤公共汽车呢?生8:因为老王的一只眼睛是瞎的。
生9:因为当时是文革时期,社会动荡,所以作者不敢自己独自乘三轮车。
师:能联系文章背景思考问题,说明预习工作做的不错,各加2分。
生10:在老王去给作者送鸡蛋的时候,为什么说“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多的数不完”?生11:因为作者当时被老王的样子吓到了,所以记不清数目了。
生12:因为事情隔了很久,所以作者记不清了。
生13:因为作者很惊讶,老王在这个时候还能亲自给她送鸡蛋。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不错,想的也很全面,做了认真的思考,各加2分。
生14:1、“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的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为什么写他不老实,这个老实是什么意思?师: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先给他加上3分。
大家看看77页的第三段倒数第二句“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此处也有个“老实”,两者对比一下看看两个“老实”的含义如何?生15:第一个“老实”是指老王年轻时不规矩。
第二个“老实”是指老王厚道。
师:要回答这个问题,确实要费些脑子,先给这位同学加上2分,课后我们可以再仔细思考一下,下节课我们再做具体的分析。
生16:怎样理解“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师: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加3分。
结合课文来看,前一个不幸应是指什么?生(齐):从小营养不良师:很好,那么后一个不幸指什么呢?生(齐):害了恶病。
师:那么,如何理解这句话呢?生17:我想可能是因为营养不良说明的是他从小生活环境不好,而害了恶病说明他的生活状况的不好,一直没有得到改变。
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一下,给他加上2分。
再给大家一天的时间思考,我们明天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18:老王吃鱼肝油后,到了晚上真的看得见吗?师:加1分,哪位同学能回答她的这个问题?生19:我想应该是看的见的,因为夜盲症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而鱼肝油中含有这种成分。
师:看来你不仅对文章有研究,对医学也有兴趣。
给你加上2分。
生20:前者是写十个或二十个,后者为什么还要写多得数不完?生21:因为日子长了作者记不清了。
师:给她们各加1分,同学们可以思考看看能否从这个问题中得到什么启发?生22:我笑着说“有钱“,为什么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师:给他加上2分。
我们可以从老王的性格方面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生23:表现了老王的善良。
师:反应很快,加3分。
生24:“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鸡蛋,都给我吃?’”为什么“强笑”?生25:这样表达更为准确。
生26;这样表达较为含蓄。
生27:更突出作者看到老王病成这个样子还给她送鸡蛋时的难过。
生28:与前文“我害怕的糊涂了相照应”,表达了作者看到老王时的意外。
师:看来这个问题同学们的争议很大,给每位同学各加3分。
我们可以下去再思考一下,明天来解决。
生29:为什么作者每当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的?他哑着嗓子问我:“你还有钱吗?”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不幸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为什么要以这一句结尾,这有什么作用?师:先给这位同学加上3分。
在这句话中,作者称自己是个幸运的人,这个幸运是与谁比较而说的?生(齐):老王师:其实不管是老王还是作者,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而这句中说老王是不幸的人,作者是幸运的人,究竟有什么含义,由于时间关系,就把这个问题留给大家做一个思考的作业。
现在请我们的科代表总结一下发言情况。
科代表:整节课共有20人发言,提问不解之处的9人次,共15分;回答评价的18人次,共36分;提问“精彩的”5人次,共13分;总分为82分。
(其中有同学多次发言)师:今天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有越来越多的精彩。
下课!《老王》课堂实录(幅合思维课)师:上一节课上同学们经过认真的思考,做出了非常精彩的发言。
上一节课我们最后讨论的问题是:为什么作者每当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的?他哑着嗓子问我:“你还有钱吗?”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首先我们明确谁是幸运的人?谁是不幸的人?生(齐):作者是幸运的人,老王是不幸的人。
师:(板书)作者幸运的人老王不幸的人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以这一句结尾,这有什么作用?昨天已经布置了让同学们课后思考,现在就请同学起来说说你的理解是怎样的?生1:作者所说的“幸运”和“不幸运”实际上是指的作者自己和老王生活的一种对比,作者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但是她没能很好的帮助老王,所以作者感到很愧怍生2;老师,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觉得作者一家对老王是很好的,也一直在帮助老王,作者感到愧怍是因为作者觉得对老王的帮助还不够多,老王就去世了生3;我觉得,作者是因为给了老王鸡蛋很香油的钱,觉得这种行为侮辱了老王,所以感到愧怍。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很有道理,那么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为什么作者要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而老王是个“不幸的人”呢?首先我们来看看文中是怎样描写老王的生活的。
请同学们在书上勾画出具体的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
生:(勾画)生4:76页第一段,“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师:老王借以谋生的就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但是即使是这辆破旧的三轮车也是几经波折。
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生5:开始的时候,老王用三轮车拉客人,但是在书上78页,又写到“后来载客的三轮车都取缔了。
老王只好把三轮改为运货的平板三轮。
”师:这两处所写的都是老王的谋生手段,那么对老王生活的描写还有哪些呢?生6:“没有什么亲人”师:从哪里看出他没什么亲人呢?生7:“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师:他这样一为“没什么亲人”的人,住在什么地方呢?生(齐):“几间塌败的小屋里”师:这里说的是老王的居住条件,那么还有对老王生活的描写吗?生8:眼睛是瞎的师:同学们找的都很到位,是仔细阅读课文的结果。
同学们找出课文中对老王生活的描写,正是这些描写体现出了老王生活的一种状态‘苦’。
(展示板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谋生手段“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没什么亲人苦居住条件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 生理缺陷 有一只眼睛是瞎的师:老王是一位很苦的人,但这并没有影响作者与老王之间的交往,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老王与作者交往的片段有哪些?(板书)交往生9:为老王送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生10:送默存去医院生11:不仅是默存上医院,而且还不要钱。
师:不仅不要钱,最后作者把钱交给老王,老王拿了钱后又怎样生(齐):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师:还有与作者交往片段的叙述吗?生11:在生病的时候给我送鸡蛋和香油。
师:同学们找的都很仔细,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从这些交往的片段中,反映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呢?生12:善良生13:老实生14:乐于助人生15:无私生16:讲义气师:同学们总结的都很对,这些就是老王的性格特征。
而老王的这些性格特征,最主要的正是从与作者的交往片段中所体现出来的。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板书展示)①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 老实厚道 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体 现 心地善良 拿了钱还不大放心。
老王性格 纯朴仁义③去世前给作者送香油和鸡知恩必报 蛋,表示感谢。
师:我们刚才说了,老王的生活可以用一个‘苦’字来概括,那么造成这些‘苦’的根原因是什么呢?生17:因为他眼睛是瞎的,而且三轮车被取缔了。
师;很好,那么三轮车为什么会被取缔呢?文章开头说“连登三轮的都组织起来”,为什么要“组织”起来呢?生18:组织起来可能是为了更好做生意,而且安全。
师:既然组织起来很好又安全,又为什么会被“取缔”呢?生:(思考不解)师:我们不妨结合文章的背景来分析。
当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可以说当时的社会处在一种荒唐的状态,三轮车的起起落落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状况,先是组织,再是取缔,像作者和她的丈夫这样杰出的学者,在当时也被认为是“反动学者”。
生19:老师,那为什么作者还说自己是幸运的人呢?师: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这就要从作者的思想观点入手了。
其实幸与不幸包括很多的方面,如:天赋,成长,生理等。
从这些看来,作者显然是比老王幸运的。
我们不妨一起看看作者一家为老王做了哪些事?生20:坐老王的车。
生21:给老王钱生22:送鱼肝油给他师:还有呢?生23:问他能不能生活。
师:对,这些都是作者一家为老王做的事。
同学们还可以再总结。
那么,从这些事情中反映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呢?生(齐):善良的人生24:尊重别人生25:有爱心师:作者同老王一样,都是普通的人(板书)普通人,也是真诚善良的人(板书)真诚善良。
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正是想让所有的人都能关心不幸的人,因为在社会中人人都是平等的,(板书)人人平等。
学了这篇文章后,同学们也可以思考一下,自己应该怎样做。
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请大家下去完成每课三件事:抄写生字词及难写易忘字词;抄评优美精彩段落;写“一课一得”。
下课!板书设计:老王杨绛老王不幸的人体现反映普通人交往真诚善良人人平等作者幸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