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带传动实验

合集下载

实验一 三角胶带传动实验报告(1)

实验一  三角胶带传动实验报告(1)

实验一三角胶带传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打滑现象。

2、测出带传动弹性滑动系数、效率和负载的关系 绘出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3、掌握转速、转速差和转矩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内容1、效率测量:,2、滑动系数测量:带传动时由于有弹性滑动,所以从动轮的圆周速度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故弹性滑动系数:3、绘制曲线图三、实验原理及方法(包括实验系统框图)工作时电动机通过V带传动把动力传给发电机,发电机把所得到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使作为负载的发热丝绕组升温。

若改变发热丝的电流强度,即可改变负载大小。

载荷不同带传动的弹性滑动程度也不同,由装在发电机端部测转差盘上的光轴(由五个发光二极管沿径向排列而成)发转速度之快慢显示出来。

根据光轴逆转速度和电动机转速之比即可求得滑动系数。

发电机工作时对电动机产生阻转矩T2,它与其角速度之积为发电机的输出功率P2,而P2与由电动机输出的功率P1之比值就是带传动的效率。

1. 动力及传动系统电动机拖动发电机靠V带传动。

主动轮装在电动机轴上,从动轮装在发电机轴上,主、从动轮直径相等,V带一根,它的张紧是靠砝码力拉紧钢丝绳,使电动机及其支撑罩沿滚珠导轨移动来实现。

2. 负载调节发电机之激磁绕组两端接在外界直流电源上,电路接通后,激磁绕组获得0-2.5A的可调电流,改变激磁电流可使发电机的发热丝负载盘电流获得调节,从而实现负载值改变。

3. 弹性滑动显示装置装在电动机主轴另一端的圆盘周边上鋃有一颗磁钢,正对该圆盘的下方在实验台机座上装有一个舌簧管,装在发电机主轴另一端的测转差盘沿径向排列了五个高频发光二管迅即闭合五个二极管同时发光,形成“一”字形光轴。

当磁钢转离舌簧管上方,电路断开,光轴熄灭。

就这样主动轮每转一周,舌簧管闭合一次,光轴亮一次。

由于带传动有弹性滑动,当磁钢第二次到达舌簧管正上方时,光轴则滞后于先前位置发光,每转都这样滞后某一角度。

高速运转时,由于视觉暂留所致,观察者会看到光轴是连续地向后飘移,其逆转速度快慢显示了带的弹性滑动程度。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实验一 带传动性能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转矩、转速、转速差的测量方法,熟悉其操作步骤。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4、了解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测试带传动转速n 1、n 2和扭矩T 1、T 2。

2、计算输入功率P 1、输出功率P 2、滑动率ε、效率η。

3、绘制滑动率曲线ε—P 2和效率曲线η—P 2。

三、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传动实验台是由机械部分、负载和测量系统三部分组成。

如图1-1所示。

1直流电机 2主动带轮 3、7力传感器 4轨道 5砝码 6灯泡8从动轮 9 直流发电机 10皮带 图1-1 带传动实验台结构图1、机械部分带传动实验台是一个装有平带的传动装置。

主电机1是直流电动机,装在滑座上,可沿滑座滑动,电机轴上装有主动轮2,通过平带10带动从动轮8,从动轮装在直流发电机9的轴上,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接了八个灯泡,每个40瓦,作为发电机的负载。

砝码通过尼龙绳、定滑轮拉紧滑座,从而使带张紧,并保证一定的预拉力。

随着负载增大,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步增加。

当带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有效圆周力时,带开始打滑,当负载继续增加时则完全打滑。

2、测量系统测量系统由转速测定装置和扭矩测量装置两部分组成。

(1)转速测定装置用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转动操纵面板上“调速”旋钮,即可实现无级调速,电动机无级调速范围为0~1500r/min ;两电机转速由光电测速装置测出,将转速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U ”形糟中,由此可获得转速信号,经电路处理即可得到主、从动轮上的转速n 1、n 2。

(2)扭矩测量装置电动机输出转矩1T (主动轮转矩)、和发电机输入转矩2T (从动轮转矩)采用平衡电机外壳(定子)的方法来测定。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外壳支承在支座的滚动轴承中,并可绕转子的轴线摆动。

带传动设计实验报告

带传动设计实验报告

带传动设计实验报告1. 引言带传动是一种用于传递动力的重要机械元件,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制作带传动装置来加深对带传动原理的理解,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设计的可行性。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设计方案、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2. 设计方案2.1 实验目标本实验的目标是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带传动装置,实现两个主工作轴的动力传递。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本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包括带轮、皮带、传动装置、电动机和测量工具等。

2.3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目标,确定传动比和传动方式。

2. 选择合适的带轮和皮带,确定传动轴的位置和布局。

3. 安装传动装置和电动机,并调整传动装置的位置和紧度。

4. 运行电动机,测试带传动的性能,如传递效率和传动功率。

3. 实验过程3.1 设计传动比和传动方式根据实验要求,本实验选择使用直线传动方式,并确定传动比为2:1,即带轮1转2圈时,带轮2转1圈。

3.2 选择带轮和皮带根据传动比和轴的转速要求,选择合适的带轮和皮带。

经过计算和比较,我们选择了带轮1的直径为20cm,带轮2的直径为10cm,并选择了适当的皮带。

3.3 安装传动装置和电动机在实验装置上安装和调整传动装置和电动机,确保传动装置和皮带的正常运转。

根据带传动的紧度要求,调节皮带的紧度。

3.4 测试传动性能运行电动机,测试带传动的性能。

使用测量工具测量传动轴的转速,并计算传递效率和传动功率。

4. 结果分析4.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带轮1的转速为1200rpm,带轮2的转速为600rpm。

根据传动比的设计,带轮2应该为带轮1转速的一半。

实验结果与设计值吻合,验证了传动装置的设计可行性。

4.2 计算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和测量值,计算得到传递效率为80%。

通过测量电动机的功率和传动装置的转速,计算得到传动功率为6kW。

5.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和制作了一个带传动装置,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实验结果表明,带传动装置具有较高的传递效率和传动功率,适用于许多实际应用场景。

带传动测试实验标准报告

带传动测试实验标准报告

《带传动测试实验》参考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

2.测试带传动的传动效率和滑差率。

3.了解测试转速和转矩的方法。

实验仪器DCS-II 型带传动实验台。

实验步骤1.将随机携带的通讯线一端接到实验机构 RS232 插座,另一端接到计算机串行输出口。

2.2.将实验台粗、细调速电位器逆时针转到底。

打开实验机构电源,按“清零”键,几秒钟后数码管显示“0”,自动校零完成。

3.打开计算机,运行带传动实验系统,正确选择端口,然后点击 “数据采集”菜单,等待数据输入。

4.顺时针转动粗调电位器,使主动轮转速稳定在工作转速(一般取1200—1300rpm 左右), 按下“加载”键再调整主动轮转速(用细调电位器),使其仍保持在工作转速范围内,待转速稳定(一般需2-3个显示周期)后,再按“加载”键,以此往复,直至实验机构面板上的八个发光管指示灯全亮为止。

5.当实验机构全部显“8888”时,计算机屏幕将显示所采集的全部八组主、被动轮的转速和转矩,正确记录数据,并填入表格,然后将此时应将电机粗、细调速电位器逆时针转到底,使“开关”断开。

6.移动鼠标,选择“数据分析”功能,屏幕将显示本次实验的曲线和数据。

7.实验结束后, 将实验台电机调速电位器开关关断,关闭实验机构的电源,用鼠标点击“退出”。

退出后应及时关闭计算机。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1.带传动的传动效率 η=112212n T n T P P式中 P 1、P 2—为主、从动轮功率(KW )n 1、、n 2—为主、从动轮转速(rp m ) 2.滑动系数的测量由于带传动存在着弹性滑动,因此n 2< n 1、滑动系数为:ε=v v v D D nn 12121211-=-⨯当主、从动轮直径相同时,即 D 1=D 2则 ε=121-n n利用描点法绘制 ε —T 2 滑动率曲线, η—T 2效率曲线。

实验中的注意问题1.无论连线或拆线,都应先关闭计算机和实验机构电源,以免烧坏接口元件。

带传动实验

带传动实验

带传动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以及它们与带传递的载荷之间的关系;2)测定弹性滑动率与所受的载荷和带传动效率之间的关系,绘制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3)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工作原理与扭矩、转速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设备:PC-A 型、PC-B 型试验台(这里仅介绍PC-A 型试验台)PC-A 型:D 1=D 2(Α1=Α2) L 1=L 2=120MM (测力杆长度) K 1=K 2=0.217N/格 电动机功率355W 发电机负载0~305 W (40W 灯泡7只25W 灯泡1只)三、试验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由于弹性滑动率Ε之值与打滑现象的出现以及带传动的效率Η都与带传递的载荷大小有密切的关系,本试验台用灯泡作负载。

试验台由主机和测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 电机滑动底板2 砝码3 百分表4 测力杆及测力装置5 电动机及主动带轮6 平带7 光电测速装置8 发电机及从动带轮9 负载灯泡 10 负载开关 11 电源开关 12 调速开关1)主机1)主机是一个装有平带的传动装置。

主电机是装在滑座上的直流电动机,可沿滑座滑动,电机轴上装有主动轮,通过平带带动从动轮,从动轮装在直流发电机的轴上。

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联了八个灯泡(即图1上的负载灯泡),作为带传动的加载装置。

砝码通过钢丝绳、定滑轮拉紧滑座,从而使带张紧,并保证一定的初拉力。

开启灯泡以改变发电机的负载电阻,随着开启灯泡数量的增多,发电机的负载增大,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相应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步增加。

当带所传递的载荷刚好达到带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时,传动带开始打滑,当负载继续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则带在带轮上完全打滑。

2)测量系统PC-A 型3 4 5 6 7 8 9测量系统由转速测定装置和电机的测扭矩装置两部分组成。

A.光电测速装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轴上分别安装有一同步转盘,在转盘的同一半径上钻有一小孔,在小孔一侧固定有光电传感器,并使传感器的测头正对小孔。

带传动_实验报告

带传动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带传动的原理和结构。

2. 掌握带传动实验台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 学习测量转矩、转速、转速差等参数的方法。

4. 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5. 研究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带传动是一种利用柔性传动带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传动方式。

它主要由主动轮、从动轮、传动带和支承装置组成。

传动带通过紧绷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将动力传递给从动轮,实现机械传动。

三、实验设备1. 带传动实验台2. 带传动系统3. 加力传感器4. 计时器5. 数据采集器6. 计算机四、实验步骤1. 观察实验台结构,了解各部分功能。

2. 将实验台连接好,确保各部分连接牢固。

3. 启动实验台,观察传动带运行情况。

4. 使用加力传感器,逐渐增加负载,观察传动带的变化。

5. 使用计时器测量传动带在单位时间内的转速。

6. 使用数据采集器采集转矩、转速、转速差等参数。

7. 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负载的增加,传动带的转速逐渐降低,转矩逐渐增大。

2. 实验观察到,当负载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传动带开始出现弹性滑动现象。

3. 当负载继续增加,传动带发生打滑现象,传动效率下降。

4. 实验发现,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有显著影响。

适当增加预紧力可以提高传动带的传动效率,降低打滑现象。

六、实验结论1. 带传动是一种有效的动力传递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维护方便等优点。

2. 带传动实验台能够有效地模拟实际传动过程中的各种情况,为研究带传动性能提供实验依据。

3. 通过实验,掌握了测量转矩、转速、转速差等参数的方法,了解了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4. 为今后设计、使用和维护带传动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传动带出现打滑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2. 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有何影响?如何确定合适的预紧力?3. 带传动实验台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局限性?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对带传动原理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带传动实验台的使用方法,为今后学习和研究带传动系统奠定了基础。

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报告机械设计实验报告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3)、了解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4)、掌握转矩转速的基本测量方法。

(5)、绘制带传动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二、实验操作步骤(1)、检查控制面板上的调速旋钮,并将其逆时针旋转到底,即电动机转速为零的状态。

(2)、接通试验台电,打开电开关。

(3)、调整张紧力,使得(4)、顺时针慢慢旋转调速旋钮,使电动机转速由低到高,直到电动机转速显示(5)、加负载,打开一个灯泡,测试并记录这一工作情况下的的值,同时保证好(6)、逐次加载,每次均打开一个灯泡,重复上次实验内容。

三、实验数据处理分析^p1、已知条件(1)、传动带类型:平行带,断面面积为(2)、初拉力(3)、带张紧力:自动张紧(4)、带轮直径:(5)、包角:2、计算公式根据转矩和速度计算功率:转差率计算公式:根据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计算效率:3、数据表加载项110010980.180.18250.108750.02100.012559.485110010980.180.333750.256250.03840.029576.6410110010980.46875 0.395 0.0540 0.0454 84.11 15 1100 1096 0.36 0.57125 0.4975 0.0658 0.0571 86.77 20 110210.09 0.65125 0.57125 0.0752 0.0659 87.64 25 1100 1097 0.270.65125 0.0852 0.0748 87.77 30 1098 1094 0.36 0.805 0.7175 0.0926 0.0822 88.81 35 1100 1095 0.45 0.88625 0.78375 0.1021 0.0899 88.03 40 1098 1091 0.64 0.9450.1087 0.0978 90.03 45 1103 10960.631.00375 0.915 0.1159 0.1050 90.58 50 1102 1089 1.18 1.07 0.975 0.1235 0.1112 90.05 55 1102 1047 4.99 1.09125 1.011250.110988.043、绘制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四、实验思考题1、为什么带传动要以滑动特性曲线为设计依据而不按抗拉强度计算?试阐述其合理性。

带传动特性实验报告

带传动特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带传动的原理和结构特点。

2. 通过实验验证带传动的传动效率、滑动率、张紧力等特性。

3. 掌握带传动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带传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主要由主动轮、从动轮、传动带和带轮组成。

传动带将主动轮的旋转运动传递给从动轮,实现动力传递。

本实验主要研究带传动的传动效率、滑动率、张紧力等特性。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带传动实验台2. 转速表3. 功率表4. 弹簧测力计5. 计时器6.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组装实验台:按照实验台说明书,将主动轮、从动轮、传动带和带轮组装好。

2. 调整张紧力:将弹簧测力计挂在传动带上,调整张紧力至规定值。

3. 测量转速:使用转速表分别测量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速。

4. 测量功率:使用功率表测量传动过程中的功率。

5. 记录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各参数的数值。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计算传动效率: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传动效率η = (P出 / P入) × 100%,其中 P出为从动轮的功率,P入为主动轮的功率。

2. 计算滑动率: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滑动率λ = (n2 - n1) / n1 × 100%,其中 n1 为主动轮转速,n2 为从动轮转速。

3. 分析张紧力对传动效率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张紧力对传动效率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传动效率:实验结果显示,带传动的传动效率在 95% 左右,说明带传动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

2. 滑动率:实验结果显示,带传动的滑动率在 2% 左右,说明带传动具有较小的滑动率。

3. 张紧力对传动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张紧力的增加,传动效率逐渐提高,但当张紧力过大时,传动效率反而下降。

七、结论1. 带传动是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传动平稳的机械传动方式,在机械传动领域应用广泛。

2. 带传动的传动效率较高,滑动率较小,具有良好的动力传递性能。

3. 张紧力对传动效率有较大影响,应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张紧力。

带传动 实验报告

带传动 实验报告

带传动实验报告带传动实验报告引言:带传动作为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探究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以及对比不同参数下的传动效果,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带传动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目的:1. 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结构;2. 掌握带传动的传动比计算方法;3. 分析不同参数下的带传动性能特点。

实验器材:1. 实验台架:用于固定实验装置,保证实验的稳定性;2. 电动机:提供动力源,驱动带传动装置;3. 带传动装置:包括两个带轮和传动带,用于实现转速传递和力的传递;4. 载荷箱:用于调节传动装置的载荷,模拟实际工作环境。

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装置:将实验台架固定在水平台面上,并安装电动机、带传动装置和载荷箱;2. 测量带传动装置的参数:测量带轮的直径和中心距,并记录下来;3. 设置不同的传动比:通过调整带轮的直径比例,设置不同的传动比;4. 测量带传动的转速:使用转速计分别测量电动机和从动轴的转速,并记录下来;5. 测量带传动的功率:使用功率计分别测量电动机和从动轴的功率,并记录下来;6. 调节载荷箱的负载:通过调节载荷箱的重量,模拟不同工作负载下的带传动性能;7. 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传动比、效率等参数,并分析不同参数下的传动性能特点。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带传动的传动比与带轮的直径比例成正比关系,传动比越大,从动轴的转速越低;2. 带传动的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传动比、带轮摩擦系数、带轮直径等,需要综合考虑;3. 在相同传动比下,带传动的效率随着载荷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增加的载荷导致带轮和传动带之间的摩擦增加,能量损失增加;4. 带传动在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需要传递大扭矩和平稳传动的场合,其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一.带传动实验

实验一.带传动实验

实验二带传动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以及它们与带传递的载荷之间的关系。

2、了解预紧力及从动轮负载的改变对带传动的影响,测绘出弹性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3、了解试验机的工作原理与扭矩、转速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1.观察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

2.测量数值并绘制滑动曲线及效率曲线三、实验设备和工具CPQ―A带传动试验机,其示意图如图:1.砝码30N、2.砝码20N、3.滑轮、4.发电机紧固螺栓、5.发电机、6.发电机带轮、7.试验带、8.测力环支座、9.百分表、10. 测力环、11.杠杆、12.电动机、13.电动机带轮、14.加载旋钮、15.数码管、16.电压表、17.电流表、18.启动开关、19.调速旋钮、20.复零按钮、21.电源指示灯、22.数显开关、23.停止开关。

图一××―××带传动试验示意图主动带轮13装在电动机12的转子轴上,从动带轮6装在发电机5 的转子轴上,实验用的传动带(V带或平型带)7套装在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上。

利用砝码1与2对带产生拉力,砝码的重力经过导向滑轮3,拖动发电机支座沿滚动导轨水平移动,以实现传动带的张紧。

四、实验原理1、调速与加载调速与稳速是由可控硅半控桥式整流,触发电路及速度、电流两个调整环节组成。

转动面板上的“调速”旋钮19,即可实现调速;电动机的转速值由数码管显示。

在电动机轴的后端,装有检测元件,它不断检测转速,反馈到输入端,与给定值比较,并有自动调节,以保证恒转速。

加载与控制负载大小,是通过开启灯泡来实现的。

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接了八个灯泡,每个40瓦,作为带传动的加载装置。

开启灯泡,以改变发电机的负载电阻,随着开启灯泡的增多,发电机的负载增大,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步增加。

当带断传递的载荷刚好达到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时,带开始打滑,当负载继续增加时则全面打滑。

一、带传动实验指导及实验报告

一、带传动实验指导及实验报告

带传动实验一、实验目的(1)、在不同负载的情况下,手工抄录主动轮转速、主动轮转矩、被动轮转速、被动轮转矩,然后根据此数据计算并绘出弹性滑动曲线和传动效率曲线。

(2)、随着带传动负载逐级增加,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并输出滑动曲线、效率曲线和所有实验数据。

二、实验内容和设备1、实验系统的组成图12、主要技术参数:直流电机功率50W 、主动电机调速范围0~1800转/分、额定转矩T=2450g ·cm 、电源220V/50Hz3、实验机结构特点 (1)机械部分本实验台机械部分,主要由两台直流电机组成,如图2所示。

其中一台作为原动机,另一台则为负载的发电机。

1、从动直流发电机2、从动带轮3、传动带4、主动带轮5、主动直流发电机1、从动直流发电机2、从动带轮3、传动带4、主动带轮5、主动直流发电机6、牵引绳7、滑轮8、砝码9、拉簧10、浮动支座11、固定支座12、电测箱13、拉力传感器图2 14、标定杆原动机是由可控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

发电机由每按一下“加载”就并上一个负载电阻,使发电机负载逐步增加,电枢电流增大,随之电磁转矩也增大,既发电机的负载增大,实现了负载的改变。

两台电机均为悬挂支承,当传递载荷时,作用于电机定子上的力矩T1、T2迫使拉钩作用于拉力传感器,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正比于T1、T2的原始信号。

原动机的机座设计成浮动结构,与牵引钢丝绳、定滑轮、砝码一起组成带传动预拉力形成机构,改变砝码大小,即可准确地预定带传动的预拉力F0。

两台电机的转速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环槽中,由此可获得转速信号。

(2)电测系统电测系统装在实验台电测箱内,如图1所示。

附设单片机,承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信息记忆、自动显示等功能。

实时显示带传动过程中主动轮转速、转矩和从动轮转速、转矩值。

通过微机接口外接PC机,显示并打印输出带传动的滑动曲线ε—T2及效率曲线η—T2及相关数据。

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1. 带传动的概念和分类2. 带传动的优缺点3. 带传动的设计要点三、实验器材和方法1. 实验器材清单2. 实验步骤及方法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及图示分析2.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五、结论与建议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机械设计带传动的实践操作,掌握带传动的设计原理和步骤,了解带传动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提高机械设计能力。

二、实验原理1. 带传动的概念和分类带传动是将皮带或链条等柔性元件作为传递力量和运动轴承件,在两个或多个轮辗之间来回运转。

根据不同特点,带传动可分为三类:平面带式传动、凸形带式传动和链条式传动。

2. 带传动的优缺点(1)优点:①可靠性高:由于皮带具有弹性变形能力,因此可以吸收轴的不同位置产生的变形,减小了轴承负荷,从而提高了传动的可靠性。

②维修方便:皮带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弹性,易于安装和拆卸。

③噪音小:由于皮带传动时没有金属齿轮啮合时产生的撞击声,所以噪音比较小。

(2)缺点:①传动效率低:与直接啮合的金属齿轮相比,皮带传动效率较低。

②受环境影响大:皮带材料容易受到温度、湿度、油污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老化或破裂。

3. 带传动的设计要点(1)选用适当的带式传动: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类型、规格和材料等参数进行设计。

(2)确定传动比:根据所需输出转速和输入转速,确定传动比,计算出中心距和带长。

(3)计算张力:根据负载大小、转矩大小、工作环境温度等因素计算张力,并选择适当张力值。

(4)设计轮辗尺寸:根据所选带式、传动比、中心距等参数,计算出轮辗的尺寸和带轮宽度。

(5)确定轴承:根据所选轮辗尺寸和工作转速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轴承。

三、实验器材和方法1. 实验器材清单①带传动实验台②皮带③电机④带轮⑤张力计⑥转速测量仪2. 实验步骤及方法(1)安装实验台:将实验台安装在平稳的工作台上,并调整好水平度。

(2)安装电机和带轮:将电机固定在实验台上,并通过皮带连接到带轮上。

带传动实验报告

带传动实验报告

带传动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是关于带传动的研究和分析。

带传动是应用在工业生产中广泛的一种传动方式。

本实验从理论分析到现场测试,对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优缺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实验目的1.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带传动的计算方法。

2.研究不同类型带传动的适用范围,分析带传动与其他传动方式的比较。

3.通过实际测试,验证理论公式的正确性和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带传动是利用带子的弯曲刚度,将动力从发动机传到轮子上的一种传动方式。

因为带子弯曲刚度很小,因此带传动的传动效率较低,但是它有很多优点,例如传动平稳、噪音小、不会损伤轮胎、易于维修等。

在带传动中,带子受到张力的作用而实现传动,因此正确确定带张力是带传动的一个关键问题。

当确保带张力适当时,带子与轮轴之间必须接触,并且带子必须与轮轴上的套筒相接触。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带传动的传动比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i = (T2/T1)*(Q2/Q1)其中,T1和T2是张力,Q1和Q2是转矩。

前者用公式T=KFTA计算,其中,KF为带传动系数;T为张力;A为受张力面的弧长;F为每单位宽度的带子受力。

后者用公式Q=nπTd/60计算,其中,n为发动机的转速;Td为输出轴的扭矩。

三、实验设备1.带传动试验台2.数字万用表3.磅秤4.滑动支撑5.带子6.调节杆7.定位槽8.润滑器四、实验步骤1.在试验台上安装带传动系统,将带子固定在后轮上,并将磅秤衡量输出轴的扭矩。

2.通过调节杆,调节主轴和后轮之间的距离,确保带子与轮轴上的套筒相接触。

3.用数字万用表检测主轴的转速,并将其记录下来。

4.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测试,包括不同的张力、不同的转速和不同的传动比。

5.通过测试数据计算传动比,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1.测试结果表明,带传动的传动比随着张力的增加而增加,但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趋于稳定。

2.当传动比增加时,输出轴的扭矩也随之增加。

3.与其他传动方式相比,带传动具有传动平稳、噪音小、易于修理等优点,但效率较低。

带传动实验报告

带传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转矩、转速、转速差的测量方法,熟悉其操作步骤。

3. 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4. 了解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带传动是一种利用柔性带作为传动介质的机械传动方式。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摩擦力传递动力。

当主动轮转动时,通过带将动力传递给从动轮,从而实现两轮的同步转动。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带传动试验台2. 直流电机3. 主动带轮4. 从动轮5. 力传感器6. 转速表7. 预紧力计四、实验步骤1. 观察实验台的结构,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2. 将直流电机与主动带轮连接,将力传感器安装在主动轮轴上。

3. 将从动轮与直流发电机连接,并在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接入负载。

4. 调整预紧力计,使带张紧,并保证一定的预拉力。

5. 启动直流电机,观察转速表,记录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速。

6. 改变负载,观察转速表,记录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速。

7. 改变预紧力,观察转速表,记录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速。

8. 测量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矩,记录数据。

9. 计算输入功率、输出功率、滑动率、效率,绘制滑动率曲线和效率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当改变负载时,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速都会发生变化。

随着负载的增加,转速逐渐降低。

2. 当改变预紧力时,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速也会发生变化。

随着预紧力的增加,转速逐渐升高。

3. 通过测量转矩,我们可以计算出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

根据实验数据,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于带传动的能量损失所导致的。

4. 通过计算滑动率和效率,我们可以分析带传动的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当预紧力较小时,滑动率和能量损失较大;当预紧力较大时,滑动率和能量损失较小。

六、实验结论1. 带传动是一种常用的机械传动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运行平稳等优点。

2. 通过改变负载和预紧力,可以调节带传动的转速和传动能力。

《机械设计》实验一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与效率曲线测定

《机械设计》实验一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与效率曲线测定

《机械设计》实验一(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与效率曲线测定)《机械设计》实验一: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与效率曲线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带传动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和效率曲线。

3.掌握如何通过实验数据绘制滑动率曲线和效率曲线。

二、实验原理带传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

带传动的滑动率是指带轮在单位时间内相对于轴线的位移量与带轮周长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带传动的效率是指带轮传递的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带轮的直径、转速、带的材料和预紧力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调整和控制,可以实现对带传动性能的优化。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带传动实验装置、功率计、转速计、游标卡尺、计时器等。

2.将带传动实验装置安装好,确保带轮与轴连接牢固,无松动现象。

3.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带轮的直径和转速,并记录数据。

4.通过功率计和转速计测量输入功率和转速,并记录数据。

5.通过游标卡尺测量带的线速度,并记录数据。

6.按照实验要求,在不同条件下重复以上步骤,获得足够多的数据。

7.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滑动率曲线和效率曲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转速的增加,带的滑动率增加。

这是因为转速增加时,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导致带的相对滑动量增加。

(2)随着带轮直径的增加,带的滑动率增加。

这是因为带轮直径增加时,带的周长增加,摩擦力增大,导致带的相对滑动量增加。

(3)随着带的材料和预紧力的不同,带的滑动率和效率也会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不同材料和预紧力会导致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系数和传递效率发生变化。

2.通过滑动率曲线和效率曲线的绘制,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带传动的性能。

例如,当带的滑动率较高时,带传动的效率较低;而当带的滑动率较低时,带传动的效率较高。

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在某些条件下,带的滑动率和效率存在最优值。

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心得体会篇一: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实验一带传动性能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转矩、转速、转速差的测量方法,熟悉其操作步骤。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4、了解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测试带传动转速n1、n2和扭矩T1、T2。

2、计算输入功率P1、输出功率P2、滑动率?、效率?。

3、绘制滑动率曲线?—P2和效率曲线?—P2。

三、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传动实验台是由机械部分、负载和测量系统三部分组成。

如图1-1所示。

1直流电机 2主动带轮 3、7力传感器 4轨道 5砝码 6灯泡8从动轮 9 直流发电机 10皮带图1-1 带传动实验台结构图1、机械部分带传动实验台是一个装有平带的传动装置。

主电机1是直流电动机,装在滑座上,可沿滑座滑动,电机轴上装有主动轮2,通过平带10带动从动轮8,从动轮装在直流发电机9的轴上,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接了八个灯泡,每个40瓦,作为发电机的负载。

砝码通过尼龙绳、定滑轮拉紧滑座,从而使带张紧,并保证一定的预拉力。

随着负载增大,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步增加。

当带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有效圆周力时,带开始打滑,当负载继续增加时则完全打滑。

2、测量系统测量系统由转速测定装置和扭矩测量装置两部分组成。

(1)转速测定装置用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转动操纵面板上“调速”旋钮,即可实现无级调速,电动机无级调速范围为0~1500r/min;两电机转速由光电测速装置测出,将转速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U”形糟中,由此可获得转速信号,经电路处理即可得到主、从动轮上的转速n1、n2。

(2)扭矩测量装置电动机输出转矩T1 (主动轮转矩)、和发电机输入转矩T2 (从动轮转矩)采用平衡电机外壳(定子)的方法来测定。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外壳支承在支座的滚动轴承中,并可绕转子的轴线摆动。

实验一 pcc带传动实验

实验一 pcc带传动实验

实验一PC-C 带传动实验一、实验目的:(一)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以及它们与带传动传递载荷之间的关系。

(二)比较预紧力大小对传动承载能力的影响。

(三)比较分析平带、V 带和圆带传动的承载能力。

(四)测定并绘制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观察带传动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动画仿真,了解带传动所传递载荷与弹性滑差率及传动效率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一)主动带轮的驱动转矩T 1和从动带轮的负载转矩T 2均是通过电机外壳的反力矩来测定的。

带传动试验分析界面窗口直接显示主、从动带轮上的转矩力值。

主动带轮上的转矩T 1=Q 1K 1L 1N.m从动带轮上的转矩T 2=Q 2K 2L 2N.m式中:Q 1、Q 2——电机转矩力(面板窗口读取)K 1、K 2——转矩力测杆刚性系数(本实验台K 1=K 1=0.24N/格) L 1、L 1——力臂长,即电机转子中心至力传感器轴心距离(本实验台L 1=L 2=120mm )(二)弹性滑动率ε主从动带轮转速1n 、2n 可从实验台面板直接读出,由于带传动存在弹性滑动,使2n <1n ,滑差率ε表示:121122111%%v v d n d n v d n ε--==当12d d =时:121%n n n ε-= 式中:1d 、2d ——主从动带轮基准直径;1v 、2v ——主从动带轮的圆周转速;1n 、2n ——主从动带轮的转速。

(三)带传动的效率η:222111.%.p T n p T n η== 式中:1p 、2p ——主从动带轮上功率;1T 、2T ——主从动带轮上转矩1n 、2n ——主从动带轮的转速。

(四)绘制带传动的弹性曲线和效率曲线改变带传动的负载,取得一系列不同的数据组,以2T 为横坐标,分别以ε、η为纵坐标,可绘制出弹性曲线和效率曲线。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PC-C 型带传动实验台,电脑一台,实验软件一套(带传动实验台多媒体分析系统)1、电动机移动底板2、砝码及砝码架3、力传感器4、转矩力测杆5、电动机6、试验带7、光电测速装置8、发电机9、负载灯泡组10、机座11、操纵面板(一)实验台说明1.砝码及砝码架2通过尼龙绳与移动底板1相连,用于张紧实验带,增加或减少砝码即可增加或减少实验带的初拉力。

带传动实验

带传动实验

带传动实验(新)一、实验目的1.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2.了解带的初拉力、带速等参数的改变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测绘出弹性滑动曲线;3.掌握转速、扭矩、转速差及带传动效率的测量方法。

4.绘制带的滑动曲线及传动效率曲线图。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台由两台直流电机组成,左边一台是直流电动机,产生主动转矩,通过皮带,带动右边的直流发电机。

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压通过面板的“加载”按键控制电子开关,逐级接通并联的负载电阻(采用电烙铁的内芯电阻),使发电机的输出功率逐级增加,也即改变了皮带传送的功率大小,使主动直流电动机的负载功率逐级增加。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系数:n1-n2ε=- X100%n1带传动的效率:P1 T2n2η= = X100%P2 T1n1式中,P1,P2分别为主、从动轮功率(KW);n1, n2分别为主、从动轮转速(r/min)。

随着负载的改变(F的改变),T1,T2,Δn=n1-n2的值也改变,这样可获得一组ε和η的值,然后可绘出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三、实验操作步骤1、人工记录操作方法(1)设置预拉力不同型号传动带需在不同预拉力F0的条件下进行试验,也可对同一型号传动带,采用不同的预拉力,试验不同预拉力对传动性能的影响。

为了改变预拉力F0,如图2所示,只需改变砝码 8 的大小。

(2)接通电源在接通电源前将开关粗调电位器的电机调速旋钮逆时针转到底,使开关“断开”,细调电位器旋钮逆时针旋到底,按电源开关接通电源,按一下“清零”键,此时主、被动电机转速显示为“0”,力矩显示为“.”,实验系统处于“自动校零”状态。

校零结束后,力矩显示为“0”。

再将粗调调速旋钮顺时针旋转接通“开关”并慢慢向高速方向旋转,电机起动,逐渐增速,同时观察实验台面板上主动轮转速显示屏上的转速数,其上的数字即为当时的电机转速。

当主动电机转速达到预定转速(本实验建议预定转速为1200~1300 转/分左右)时,停止转速调节。

此时从动电机转速也将稳定地显示在显示屏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带传动实验
实验二带传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以及它们与带传递的载荷之间的关系。

2、了解预紧力及从动轮负载的改变对带传动的影响,测绘出弹性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3、了解试验机的工作原理与扭矩、转速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
1.观察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

2.测量数值并绘制滑动曲线及效率曲线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CPQ―A带传
动试验机,其示意
图如图:
1.砝码30N、
2.
砝码20N、
3.滑轮、
4.发电
机紧固螺栓、
5.发电机、
6.发电机带轮、
7.试验带、8.测力环支座、
9.百分表、10. 测力环、

11.杠杆、12.电动机、
13.电动机带轮、14.加载旋钮、
15.数码管、16.电压表、
17.电流表、18.启动开关、
19.调速旋钮、20.复零按钮、
21.电源指示灯、22.数显开关、
23.停止开关。

图一××―××带传动试验示意图主动带轮13装在电动机12的转子轴上,从动带轮6装在发电机5 的转子轴上,实验用的传动带(V带或平型带)7套装在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上。

利用砝码1与2对带产生拉力,砝码的重力经过导向滑轮3,拖动发电机支座沿滚动导轨水平移动,以实现传动带的张紧。

四、实验原理
1、调速与加载
调速与稳速是由可控硅半控桥式整流,触发电路及速度、电流两个调整环节组成。

转动面板上的“调速”旋钮19,即可实现调速;电动机的转速值由数码管显示。

在电动机轴的后端,装有检测元件,它不断检测转速,


反馈到输入端,与给定值比较,并有自动调节,以保证恒转速。

加载与控制负载大小,是通过开启灯泡来实现的。

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接了八个灯泡,每个40瓦,作为带传动的加载装置。

开启灯泡,以改变发电机的负载电阻,随着开启灯泡的增多,发电机的负载增大,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步增加。

当带断传递的载荷刚好达到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时,带开始打滑,当负载继续增加时则全面打滑。

2、转矩的测量
由于电动机转子与定子之间,发电机转子与定子之间都存在着磁场相互作用,固定于定子上的杠杆11,受到转子力矩反作用,迫使杠杆压向测力环。

测力环的支反力对定子的反力矩作用,使定子处于平衡状态。

测力环的约束反力:)(N K F
R 111
Δ=,)
(N K F R 222Δ=
式中:2
1
K K 、——测力环的标定值(N /格);2
1
ΔΔ、——百分表的读数(格) 根据力学原理可得, 主动轮上的转矩:m )
(Δ111111
⋅==N L K L F T
R ,从动轮上的转矩:
m )
(Δ222222⋅==N L K L F T R

式中:2
1
L L 、——杠杆力臂长(m )
3、滑动率的测量
主动轮转速1
n 和从动轮转速2
n 的测量,是分别通过装在
电机轴后端的光电传感器获得电脉冲信号,由面板上的数码显示窗口15直接读出。

实验测出了转数1
n 和2
n 后,
可代入滑动率的计算公式。

滑动率为:100%
1
2
1
⨯-=n
n
n ε
4、绘制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根据测得的扭矩2
T (或有效圆周力2
22
2D T F
t =
)和滑动率ε,可
绘出滑动曲线;再根据扭矩2
T (或有效圆周力2
t F )和带传动效率,可绘出效率曲线(见图二所示)。

带传动效率:%1001
12
22
1⨯=
=n T n T P
P
η 式中:1
P ——电动机输出功
率,2
P ——发电机输出功率。

通过试验结果从图二可以看出,在临界点A 以内,传递载荷越大,滑差(2
1
n n
-)越大,
滑动率ε越大,在弹性滑动区
滑动曲线几乎是直线。

带传动的效率η与负载的关系,如

图所示,在临界点A 处,η最高。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1、观察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

图二 带传动的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首先将试验机检查一下。

开车后,调节给定电 压,当转数达到某一值时,在空载下,由于有弹性滑动存在、主动轮转速1
n 略大于2
n ;逐渐加载,可见滑差(2
1
n n
-)
值越来越大,由转速数码管可明显的观察到弹性滑动现象的存在。

当载荷加大到某一值后,可以听到带从轮上滑过的摩擦声,松边明显下垂,这就产生了打滑。

打滑后,如果增加预紧力(加砝码重量)可以减轻和消除打滑。

2、测量数值并绘制滑动曲线及效率曲线
⑴、做好试验准备:检查试验机,使其处于正常状态。

根据预紧力的大小选挂砝码;将各种显示表对准零位,如检查测力环应处于平衡状态,百分表调至零位;本实验中试验机应处于游动状态。

⑵、加砝码kg 3,使带具有N
F
3020
=的预紧力。

⑶、按下“启动”按钮,顺时针缓慢旋动“调速”旋钮,
将转速调到给定值min
1000r运转几分钟;记下发电机与电
/
动机转数
n和2n,记下百分表的读数1∆和2∆。

1
⑷、逐级加载:加载间隔约5~10秒,每次加载,都要记下电机相应的转速和百分表相应的读数;直到做到%3≥ε
附近,带在轮上打滑为止。

再加负载,带传动出现全面打滑。

⑸、关闭全部负载灯泡,将砝码减至kg2,使带具有N
=
2
F20
的预紧力。

⑹、重复步骤⑶、⑷。

⑺、停车,关闭电源,取下砝码。

⑻、整理数据,绘制滑动曲线及效率曲线。

六、实验报告主要内容及格式要求
带传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______班级______姓名____日期_____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步骤方和数据记录


1、已知条件
⑴、带种类:V 带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预紧力:N
F 03 2(1)
0=,N
F 202(2)
0=; ⑶、转速:min
1000)
1(1r/n
=,min
0001 (2)
1r/n
=;
⑷、张紧方式:(自动张紧或固定张紧) ⑸、带轮直径:m m
20121
==D D
,
⑹、测力杠杆臂长度:12m
0.120m m 21
===L L ; ⑺、测力环标定值格/0.24 1
N K =,格
/0.24 2
N K
=
⑻、包角︒
==18021
αα。

2、测量数据记录表

1 N
F 3020=;
m in
10001r/n =

表2 N
F
2020
=; m in 0001 1
r/n
=
3、绘制弹性滑动曲线及效率曲线
4、结论
七、实验注意事项
1、“启动”前和“停车”,必须按操作规程要求。

2、注意人身与设备安全。

3、按预先给定的参数进行实验,不得随便改变实验条件。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