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机械原理大作业-V8发动机自制版

合集下载

自制涡轮发动机

自制涡轮发动机

蓝天的向往——航模涡轮喷气发动机完全制作手册来源:王中扬的日志1.发动机如何自己设计?到哪里找材料,价钱如何?Small gas turbines are not scaled down large engines. Any attempt to do so is likely to fail. Kurt Schreckling is to becommended for his original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small engines as set out in his book on the FD3 64.He carried out thetherorec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 simple radial compressor and turbine wheel with a singleannular combustion chamber would produce the best results. His views have been confirmed by the rapid progress in refiningthe designs and extracting more power from the same basic size. Spreadsheets have been developed by a number of peoplebased on the Formulas in the Schreckling and Kamps books that model the processes that go on in the engine. The GTBA hasalso commissioned burst analysis of the turbine wheel.小型燃气涡轮机不是比例缩减大型引擎。

北航涡轮泵大作业

北航涡轮泵大作业

学号姓名成绩《冲击式涡轮和反力式涡轮的设计计算》总结:对冲击式涡轮和反力式涡轮进行设计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具体见表1和表2。

表1 反力式涡轮的计算结果表2 冲击式涡轮的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对比可以得到冲击式涡轮和反力式涡轮的相同点 是:冲击式涡轮和反力式涡轮在计算功率时,均由泵的功率决定,由T P N N =∑计算。

不同点具体见表3.表3 反力式涡轮和冲击式涡轮的比较1. 冲击式涡轮出口压力值取决于涡轮排气是直接排入周围环境还是导入辅助喷管,但两种情况下出口压强和反力式相比均很小。

而反力式涡轮通常用于补燃式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中的涡轮泵中,所以在不记喷注器压降的条件下,涡轮的出口压力等于燃烧室的压力。

2.在计算反力式涡轮的参数时,由于反力度容易确定,在分析过程中广泛采用热力反力度。

反力式涡轮的设计计算一.反力式涡轮参数的选择在具有冲击式涡轮的供应系统(无补燃发动机系统)中,由燃气发生器产生的富燃燃气驱动涡轮,涡轮不冷却,富燃燃气的温度在1000~1200K 的范围内,比富氧燃气的允许温度(600~800K)高得多。

另外,富燃燃气的气体常数比富氧燃气的气体常数大一些,这些都有利于减小需通过涡轮的燃气流量。

涡轮流量m t q 是具有冲击式涡轮的供应系统的主要参数之一。

m t q 值越小,发动机的比冲就越高。

涡轮流量m t q 可由泵和涡轮的功率平衡:T Pf Po N N N =+泵的需用功率降低,可减小通过涡轮的燃气流量,因此应尽量提高泵的效率。

选定泵的结构并确定其效率后,可根据功率平衡求出所需的涡轮燃气流量,由此确定涡轮的效率。

涡轮入口压力(燃气发生器压力)取决于氧化剂泵的出口压力。

当用燃料冷却推力室时,燃料泵出口压力比氧化剂泵的出口压力高。

涡轮出口压力之值取决于涡轮排气是直接排入周围环境还是导入辅助喷管。

冲击式涡轮计算的原始数据为:(1)涡轮的设计功率:涡轮功率T N 由泵所需的功率决定,由涡轮泵装置设计任务给定:其中,T N —涡轮的设计功率,又称涡轮的轴功率;Pf N —燃料泵的轴功率; Pf N —氧化剂泵的轴功率。

北航汽车发动机原理课件

北航汽车发动机原理课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
汽车发动机原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系 主讲:徐 斌
主要内容
•绪论
(3学时)
•第1章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 (4学时)
•第2章发动机工作循环 (4学时)
•第3章发动机燃料特性 (2学时)
•第4章换气过程
(5学时)
•第5章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8学时)
•第6章燃料供给与调节 (4学时)
01:46
汽车发动机原理---绪论
汽车工程系 7
§0-1内燃机发展概况
• 1890年:第一台二冲程发动机, Clerk,Benz等 • 1892年:压燃式发动机理论形成, 1897第一台柴油发动机,Diesel
为产生雾化微粒使用压缩空气喷射, 发动机体机重量很大。
笨重的第一台柴油机
01:46
汽车发动机原理---绪论
•电喷技术的广泛应 用:
类型----机械式喷 射、电控喷射。多点 喷射、单点喷射等
01:46
汽车发动机原理---绪论
汽车工程系 19
§0-1内燃机发展概况
2.柴油机技术—高功率、高寿命、低油耗、 低排放
•Diesel于1897年研制了第一台柴油机。 •1910年Mckechnie完成了燃油高压喷射系统 研制,为康明斯发动机原型。
产生的原因:Nox取决于燃烧最高温度、燃烧室氧气浓度和生成Nox反 应滞留时间。
因而推迟点火和降低燃烧室高温是主要的手段。补燃增加、排烟增加经 济性下降。
微粒排放两类:液态微粒—燃油和润滑油,冷启动、怠速低负荷时产生。 固态微粒—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烟,产生于大负荷。
01:46
汽车发动机原理---绪论
图为一台二冲程风冷发动机, 升功率高于四冲程机,存在扫 气损失,采用混合燃油,存在 烧机油,且HC排放高,油耗高。

北航-发动机原理(第4章)

北航-发动机原理(第4章)

2 V91 V02
2 Y 0
2 V92 V02 (1 Y )( ) 2
推力
V92 V91 F1 qma 1 (V91 V0 ) F2 qma 2 (V92 V0 ) qmaI (1 Y )(V92 V0 ) F2 F1 F2 F1 V91 V0 V92 V0 1Y 1
耗油率
02 01
1
推进效率比较
结论
涡扇发动机将从热机中获取的机械能分
配给了更多的工作介质,参与产生推力 工质增多,因此推力增大; 相同热效率条件下降低了排气速度,减 小了余速损失,提高了推进效率,提高 了总效率,降低了耗油率。 涵道比越大,推力越大,耗油率越低。
– 提高压气机效率
• 改进叶型 • 严格控制叶尖间隙
部件特点
三、燃烧室 – 短环型火焰筒 – 喷油喷嘴 – 低排放污染
• 分区供油 • 间歇喷油
部件特点
四、涡论 – 采用耐高温材料(定向结晶、单晶 精密铸造); – 冷却技术(冷却气、高温涂层); – 为提高效率,采用主动径向间隙控 制技术,可使巡航耗油率降低1%。
低压转速(如G.E.) 发动机压比(如PW)
混排涡扇发动机
调节中介:燃油、A8 调节参数:
组合控制规律
-31:最大状态调节规律
在各种飞行条件下产生尽可能大的推力 进气总温 < 255K
等相似转速调节
255K<进气总温 < 288K
等低压转速调节
288K<进气总温 < 373K
内涵喷管出
口动能
EK=V92/2
质量附加原理
作为热机,当在发动机中获得的机械能

北航机械原理大作业-V8发动机自制版

北航机械原理大作业-V8发动机自制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 E I H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机械原理课程机构设计实验报告题目:八缸发动机的设计与分析成员:班级: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2013年06月八缸发动机的设计与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市102206)摘要:本文先是列举了几种典型的发动机,然后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得到了多缸发动机设计的基本经验。

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八缸发动机,通过对该发动机的理论分析和ADAMS仿真,表明该八缸发动机不仅可以实现正常驱动的功能,而且结构紧凑,效率高,极具有实用性。

关键字:机构分析;Adams仿真;SolidWorks建模,八缸发动机目录1.设计要求 (2)2.现状调研 (2)2.1 V型发动机 (3)2.2 L型发动机 (3)2.3 H型发动机 (4)3.发动机工作原理分析 (5)4.八缸发动机设计与分析 (6)4.1活塞缸体设计 (7)4.2进气排气系统 (7)5.八缸发动机的设计验证 (10)5.1创建模型 (11)5.2功能仿真 (11)6.结论 (15)参考文献 (15)1.设计要求此八缸发动机根据技术任务书要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选择内燃机的型式,确定主要结构参数,选定主要零部件与辅助系统的结构型式,进行确定一种总体方案图,如下图1.1按照4*2的方式排列发动机可以使八个缸体的动力同时输出又不会相互干扰,能满足动力的叠加,极具合理性。

设计要求如下:⑴根据初步确定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型式及轮廓尺寸进行布置,绘制纵横剖面图和一些必要的局部视图,以及运动轨迹图等,借以发现它们之间在尺寸,空间位置,拆装和运动轨迹方面所出现的干涉,并给予合理解决⑵根据初步选定的辅助系统型式及主要几件轮廓尺寸,确定它们在内燃机中的合适位置和安装方式,检验它们之间是否相互干涉,拆装和维修是否方便。

⑶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确定内燃机零部件,系统及其机件的布置和外形尺寸,制作一套完整的SolidWorks内燃机仿真零件⑷将文件导入Adams进行分析仿真,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制作仿真视频。

140120231 周生森 机械原理大作业(一)手写板

140120231 周生森 机械原理大作业(一)手写板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设计题目:连杆机构运动分析院系:汽车工程学院班级:车辆二班设计者:周生森学号:140120231指导教师:王瑞&姜雪日期:2015.051.运动分析题目2.连杆机构运动分析要求(1)按比例画出机构运动简图;(2)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找出组成机构的基本杆组;(3)机构自由度的分析 3.建立坐标系;y4.各基本杆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5.MATHLAB编程5.1 构件5的角位移xa=0;ya=0;xd=300;yd=-500;xg=-430;yg=210;fe=265;ab=100;gf=670;be=460;bc=460;cd=250; a7=pi/6;ec=2*bc*sin(a7/2);a1=0:0.001:2*pi;t=a1./10;xb=ab.*cos(a1);yb=ab.*sin(a1);a2=atan((yd-yb)./(xd-xb))+pi;bd=sqrt(((yb-yd).*(yb-yd))+((xb-xd).* (xb-xd)));a3=acos((bd.*bd+cd.*cd-bc.*bc)./(2*bd .*cd));xc=xd-cd.*sin(a2+a3-pi/2);yc=yd+cd.*cos(a2+a3-pi/2);fori=1:length(a1)ifatan((yc(i)-yb(i))./(xc(i)-xb(i)))> 0a4(i)=atan((yc(i)-yb(i))./(xc(i)-xb(i )));elsea4(i)=atan((yc(i)-yb(i))./(xc(i)-xb(i )))+pi;endendfori=1:length(a1)if a4(i)+5*pi/12<piye(i)=yc(i)+ec.*cos(a4(i)-1/12*pi); xe(i)=xc(i)-ec.*sin(a4(i)-1/12*pi); elseye(i)=yc(i)-ec.*sin(a4(i)-7*pi/12); xe(i)=xc(i)-ec.*cos(a4(i)-7*pi/12); endendfori=1:length(a1)ifatan((ye(i)-yg)./(xe(i)-xg))>0a5(i)=atan((ye(i)-yg)./(xe(i)-xg)); elsea5(i)=atan((ye(i)-yg)./(xe(i)-xg))+pi ;endendge=sqrt((ye-yg).*(ye-yg)+(xe-xg).*(xe -xg));a6=acos((ge.*ge+fe.*fe-gf.*gf)./(2*ge .*fe));xf=xe-fe.*cos(a5+a6-pi);yf=ye-fe.*sin(a5+a6-pi);a10=acos((ge.*ge+gf*gf-fe*fe)./(2*gf. *ge));plot(t,a5-a10); >> title('构件5的角位移');xlabel('t/s');ylabel('角度rad');grid on;5.2构件5的角速度xa=0;ya=0;xd=300;yd=-500;xg=-430;yg=210;fe=265;ab=100;gf=670;be=460;bc=460;cd=250;a7=pi/6;ec=2*bc*sin(a7/2);a1=0:0.001:2*pi;t=a1./10;xb=ab.*cos(a1);yb=ab.*sin(a1);a2=atan((yd-yb)./(xd-xb))+pi;bd=sqrt(((yb-yd).*(yb-yd))+((xb-xd).* (xb-xd)));a3=acos((bd.*bd+cd.*cd-bc.*bc)./(2*bd .*cd));xc=xd-cd.*sin(a2+a3-pi/2);yc=yd+cd.*cos(a2+a3-pi/2);fori=1:length(a1)ifatan((yc(i)-yb(i))./(xc(i)-xb(i)))> 0a4(i)=atan((yc(i)-yb(i))./(xc(i)-xb(i )));elsea4(i)=atan((yc(i)-yb(i))./(xc(i)-xb(i )))+pi;endendfori=1:length(a1)if a4(i)+5*pi/12<piye(i)=yc(i)+ec.*cos(a4(i)-1/12*pi); xe(i)=xc(i)-ec.*sin(a4(i)-1/12*pi); elseye(i)=yc(i)-ec.*sin(a4(i)-7*pi/12); xe(i)=xc(i)-ec.*cos(a4(i)-7*pi/12); endendfori=1:length(a1)ifatan((ye(i)-yg)./(xe(i)-xg))>0a5(i)=atan((ye(i)-yg)./(xe(i)-xg)); elsea5(i)=atan((ye(i)-yg)./(xe(i)-xg))+pi ;endendge=sqrt((ye-yg).*(ye-yg)+(xe-xg).*(xe -xg));a6=acos((ge.*ge+fe.*fe-gf.*gf)./(2*ge .*fe));xf=xe-fe.*cos(a5+a6-pi);yf=ye-fe.*sin(a5+a6-pi);a10=acos((ge.*ge+gf*gf-fe*fe)./(2*gf. *ge));plot(t(1:6283),diff(a5-a10)./diff(t)) ;title('构件5的角速度');xlabel('t/s');ylabel('角速度rad/s');grid on;5.3 构件5的角加速度xa=0;ya=0; xd=300;yd=-500;xg=-430;yg=210;fe=265;ab=100;gf=670;be=460;bc=460;cd=250;a7=pi/6;ec=2*bc*sin(a7/2);a1=0:0.001:2*pi;t=a1./10;xb=ab.*cos(a1);yb=ab.*sin(a1);a2=atan((yd-yb)./(xd-xb))+pi;bd=sqrt(((yb-yd).*(yb-yd))+((xb-xd).* (xb-xd)));a3=acos((bd.*bd+cd.*cd-bc.*bc)./(2*bd .*cd));xc=xd-cd.*sin(a2+a3-pi/2);yc=yd+cd.*cos(a2+a3-pi/2);fori=1:length(a1)ifatan((yc(i)-yb(i))./(xc(i)-xb(i)))> 0a4(i)=atan((yc(i)-yb(i))./(xc(i)-xb(i )));elsea4(i)=atan((yc(i)-yb(i))./(xc(i)-xb(i )))+pi;endendfori=1:length(a1)if a4(i)+5*pi/12<piye(i)=yc(i)+ec.*cos(a4(i)-1/12*pi);xe(i)=xc(i)-ec.*sin(a4(i)-1/12*pi);elseye(i)=yc(i)-ec.*sin(a4(i)-7*pi/12);xe(i)=xc(i)-ec.*cos(a4(i)-7*pi/12);endendfori=1:length(a1)ifatan((ye(i)-yg)./(xe(i)-xg))>0a5(i)=atan((ye(i)-yg)./(xe(i)-xg));elsea5(i)=atan((ye(i)-yg)./(xe(i)-xg))+pi ; endendge=sqrt((ye-yg).*(ye-yg)+(xe-xg).*(xe -xg));a6=acos((ge.*ge+fe.*fe-gf.*gf)./(2*ge .*fe));xf=xe-fe.*cos(a5+a6-pi);yf=ye-fe.*sin(a5+a6-pi);a10=acos((ge.*ge+gf*gf-fe*fe)./(2*gf. *ge));yv=diff(a5-a10)./diff(t);plot(t(1:length(diff(yv)./diff(t(1:62 83)))),diff(yv)./diff(t(1:6283))); title('构件5的角加速度');xlabel('t/s');ylabel('角加速度rad/s*s');grid on;6.程序运行结果\7.结果分析。

北航航空发动机原理大作业

北航航空发动机原理大作业

北航航空发动机原理大作业航空发动机是飞机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它负责提供动力以便飞机能够在空中顺利飞行。

北航航空发动机原理大作业旨在深入研究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结构、工作循环、燃烧过程以及相关技术等方面。

本文将围绕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航空发动机的结构一般包括压缩机、燃烧室、涡轮和喷管等组成部分。

首先,压缩机负责将来自外界的空气加压,使其增加密度,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然后,在燃烧室中燃烧燃料与氧气的混合物,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

接着,燃气驱动涡轮旋转,通过轴向流动推动涡轮转子。

最后,高速的喷气流通过喷管喷出,产生向后的推力,推动飞机向前飞行。

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循环一般采用布雷顿循环。

该循环由四个过程组成: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在进气过程中,空气被压缩机压缩,增加了密度和温度。

接着,燃料被喷射到燃烧室中,与压缩空气混合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然后,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驱动涡轮旋转,将一部分动能转化为机械功,用于驱动压缩机和其他系统工作。

最后,燃烧产物通过喷口排出,形成喷气流,产生推力。

航空发动机的燃烧过程是发动机组成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燃烧室是燃烧过程的主要场所,其中燃料与空气发生充分混合和燃烧。

燃烧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

为了实现燃烧的充分,燃烧室通常具有特殊的结构设计,如喷嘴、涡流室和火花塞等。

喷嘴的作用是将燃料细小雾化,并与空气充分混合,以促进燃烧。

涡流室则通过旋转气流的方式,使燃料和氧气更好地混合,并提高燃烧效率。

火花塞则在适当的时间点产生火花,引燃燃料,使燃烧开始。

航空发动机还涉及到多种相关技术。

例如,超音速进气技术可以通过进气道中的激波冷却进气空气并提高压力,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燃烧室冷却技术可以通过将冷却剂喷射到燃烧室壁面,降低燃烧室温度,延长发动机寿命。

另外,航空发动机还涉及到调节和控制系统,如油门控制、温度控制和故障监测等,以确保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制作简单航空发动机原理

制作简单航空发动机原理

制作简单航空发动机原理
航空发动机是一种转换化学能为机械能的装置,利用燃烧燃油和空气
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驱动涡轮转动,使飞机产生推力前进。

以下是制作简
单航空发动机的原理步骤:
材料:
-一个塑料瓶。

-一根小管子。

-一张不易燃的纸片。

-一些打火机气体。

步骤:
1.使用刀子在瓶盖上面切一个直径稍小于小管子的孔。

2.将小管子插入瓶盖上的孔中,并用胶水封紧。

3.将纸片卷成一个小锥形,放在小管子的末端,并用胶水封紧。

4.将瓶子装满打火机气体。

5.轻轻地旋转瓶盖,使小管子朝上。

6.用打火机点燃纸片,引燃小管子内的气体。

7.当气体燃烧时,产生热量和气体压力,使小管子内的气体向外喷射,形成推力。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航空发动机制作原理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制作过程需要谨慎操作,避免引起意外。

使用时应该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并且离开易燃物品。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大作业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大作业


总压 Pt 5
Pt 45 [1 (1
Tt 5 ) / TL ] ] kg 1 Tt 4c
kg
8).混合室出口参数
外涵流量 W52
B W , C p6 1 B
C pg
W52 Cp W5 W 1 52 W5 Pt 5 W52 Pt 22 W5 W 1 52 W5
kg 1 kg
1] , T9 Tt 9 (1
kg 1 Ma9 2 )1 2
出口速度 C9 Ma9 kg R T9 出口面积 A9
W9 Tt 9 , ( K 0.0397) ,喉道面积 A8 A9 q(9 ) K P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 q(9 )
Tt 4 a C p W3 1 Tt 3 C pg W4 Tt 4 C pg W45 C p W3 (Tt 3 Tt 22 ) C pg W45 mH
总温 Tt 45 Tt 4 a
,总压 Pt 45
Pt 4 a
T [1 (1 t 45 ) / TH ] kg 1 Tt 4 a
涵道比: B 0.42 , 压气机增压比: CH 6.0 涡轮前燃气温度: Tt 4 1658K 风扇效率:CL 0.88[1] 燃烧室恢复系数: b 0.98[3] 高压涡轮效率:TH 0.89[5] 风扇增压比: CL 4.3 总增压比: c 25.8 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 i 0.97 压气机效率:CH 0.89[2] 燃烧效率:b 0.99[4] 低压涡轮效率:TL 0.90[6]
3600 W f W9 C9 ,耗油率 sfc Fs W
10).总体性能参数 燃油量 W f W3a f , 单位推力 Fs

微型8缸发动机制作全过程

微型8缸发动机制作全过程

微型8缸发动机制作全过程
微型8缸发动机制作全过程
第1步:
向乔布斯致敬,向工匠情怀致敬,向耗时2年零5个月手工打造微型8缸发动机的大叔致敬!这款发动机大小只有常规发动机的1/4,但样子非常漂亮,其制作过程甚是坎坷和曲折,想必也只有工匠本身才体会的到。

不管怎样,这些困难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朵小浪花,教会了我们成长的同时留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工具:
★一台老旧的普通机床(数控机床虽好,但是我没有啊TT)
★电钻
★简易的阳极处理“工厂”:2个塑料通和1个电池充电器。

制作这个工具主要是电镀零部件表面,以便达到我想要的颜色效果。

★还有一些曾经使用到的工具
材料:仓库废旧物
特别提醒:在动手之前一定要有机加工和材料常识,了解金属、火灾、爆炸原理等安全知识。

切记,安全第一。

制作发动机零件的过程中,很多都是穿插进行的,为了小伙伴方便阅读,笔者将其分类整理,现在我们开始吧。

第2步:
首先花了6周完成了曲轴、连杆和瓦轴。

第3步:
第4步:。

北航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北航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分析方法;2.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技能;3. 通过实验验证机械原理的相关理论,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设计方法的一门学科。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运动学: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运动学参数;2. 机械动力学:研究机械系统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等;3. 机械设计:研究机械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机构设计、结构设计和控制设计等。

三、实验器材1. 机械原理实验台;2. 机械原理实验手册;3. 秒表;4. 直尺;5. 针孔相机;6. 计算器。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机械运动学实验(1)观察机械原理实验台上的机械装置,了解其运动规律;(2)根据实验手册,测量机械装置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运动学参数;(3)利用秒表、直尺和针孔相机等工具,记录实验数据;(4)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验证机械运动学原理。

2. 实验二:机械动力学实验(1)观察机械原理实验台上的机械装置,了解其受力情况;(2)根据实验手册,测量机械装置的受力、力矩和运动状态等动力学参数;(3)利用秒表、直尺和针孔相机等工具,记录实验数据;(4)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验证机械动力学原理。

3. 实验三:机械设计实验(1)观察机械原理实验台上的机械装置,了解其设计方法;(2)根据实验手册,设计一个新的机械装置;(3)利用实验台上的工具和材料,制作新设计的机械装置;(4)测试新设计的机械装置的性能,验证其设计合理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机械运动学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机械运动学原理,如牛顿第二定律、匀加速直线运动等。

实验结果表明,机械装置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密切相关。

2. 实验二:机械动力学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机械动力学原理,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

机械原理第八版答案与解析

机械原理第八版答案与解析

机械原理 第八版 西北工业大学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如图a 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 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 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将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

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各尺寸由图上量取),分析其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案。

解 1)取比例尺l μ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图b )。

2)分析其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

图 a ) 由图b 可知,3=n ,4=l p ,1=h p ,0='p ,0='F 故:00)0142(33)2(3=--+⨯-⨯='-'-+-=F p p p n F h l因此,此简单冲床根本不能运动(即由构件3、4与机架5和运动副B 、C 、D 组成不能运动的刚性桁架),故需要增加机构的自由度。

图 b )3)提出修改方案(图c )。

为了使此机构能运动,应增加机构的自由度(其方法是:可以在机构的适当位置增加一个活动构件和一个低副,或者用一个高副去代替一个低副,其修改方案很多,图c 给出了其中两种方案)。

图 c1) 图 c2)2、试画出图示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图a )解:3=n ,4=l p ,0=h p ,123=--=h l p p n F图 b )解:4=n ,5=l p ,1=h p ,123=--=h l p p n F3、计算图示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将其中的高副化为低副。

机构中的原动件用圆弧箭头表示。

3-1解3-1:7=n ,10=l p ,0=h p ,123=--=h l p p n F ,C 、E 复合铰链。

3-2解3-2:8=n ,11=l p ,1=h p ,123=--=h l p p n F ,局部自由度3-3 解3-3:9=n ,12=l p ,2=h p ,123=--=h l p p n F4、试计算图示精压机的自由度解:10=n ,15=l p ,0=h p 解:11=n ,17=l p ,0=h p13305232=⨯-+⨯='-'+'='n p p p h l 26310232=⨯-⨯='-'+'='n p p p h l0='F 0='FF p p p n F h l '-'-+-=)2(3 F p p p n F h l '-'-+-=)2(310)10152(103=--+⨯-⨯= 10)20172(113=--+⨯-⨯=(其中E 、D 及H 均为复合铰链) (其中C 、F 、K 均为复合铰链)5、图示为一内燃机的机构简图,试计算其自由度,并分析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

大学生 自己制作 遄达XWB发动机结构分析

大学生 自己制作  遄达XWB发动机结构分析

冠上不仅有叶尖封严用的蓖齿,还沿轴向有回收冷却空气能量的肋条。肋条做成涡
轮叶形, 2个叶冠的肋条组 成一个收敛通道,冷却叶片后的冷却空气由叶冠上的小 孔流到该通道,经转变、膨胀加速向尾缘流出,同时产生一个推动叶片转动的力可
回收冷却空气的一部分能量。叶片充分利用冷却空气能量的措施。
发展历程
总体特点
创新技术
370KN
3M
10.9
10.5
1.8M
XWB
LEAP-X
130KN
推力
风扇直径
涵道比
总结思考
The Summering Thinking
动力与能源 学院
小组成员
(ppt制作)(ppt校对) (资料收集)(资料整理)
(ppt制作)
(资料收集)(资料整理)
参考文献
1.遄达XWB发动机的创新性技术/李杰 2.遄达XWB发动机发展与设计特点/陈光
374、 430kN。
发展历程
总体特点
创新技术
对比讨论
总结思考
RR决定研发遄
2005 达XWB 发动机
进行第一次试 车与飞行试验 2010.6 —2012.2
首架配备XWB发
推力最大型号XWB-97
进行了试车,计划
2016年进行试验
2014.7
动机的客机开
2013.6 始飞行试验
正式启动了遄达 2006 XWB
1.5%。
遄达XWB发动机使用了新的轴承 系统,利用更大的轴承来提高载荷 能力,进而节约燃油消耗。
风扇后支点处采用大直径滚珠轴承。
对比讨论
The Compare Discussion
发展历程
总体特点
创新技术

航空发动机原理大作业.(DOC)

航空发动机原理大作业.(DOC)

航空发动机原理大作业某涡轮喷气发动机参数设计班级:0207102姓名:吴吉昌学号:0207102132010年12月20日作业题目:在海平面、静止状态、标准大气条件、最大工作状态时,对有关涡喷发动机的F,SFC的要求如下表所示,它们均采用收敛喷管,Vcol为压气机出口处的相对引气量,Vr为涡轮中的相对回气量。

试选择有关参数,计算并画出Fs,SFC及Qma随兀k*(或T3*)的变化曲线,并确定满足性能要MATLAB源程序:function [Fs,SFC,Qma,f]=LIANXI2(Pk*)T0=288.2;P0=1.0133e5;C0=0;F=7000;C=340.3;Hn=42900000;di=1;nm=0.99;Vcol=0;Vr=0;sb=0.97;dt=0.98;db=0.96;nt*=0.93;nk*=0.83;k=1.4;R=287.3;k’=1.33;R’=288;Cp=k*R/(k-1);Cp’=k’*R’/(k’-1);XH=(1250:10:1550);YH=[3137.5 3172.0 3206.8 3241.6 3276.8 3311.8 3346.9 3382.1 3417.5 3453.0 3488.7 3524.2 3560.0 3595.9 3632.0 3668.1 3704.2 3740.5 3777.0 3813.5 3850.2 3886.8 3923.5 3960.8 3997.4 4034.5 4071.3 4108.2 4245.2 4282.5 4219.7];Xh2=(350:10:850);Yh2=[350.5 360.6 370.7 380.8 390.9 401.4 411.1 421.3 431.5 441.7 451.9 462.1 472.3 482.6 492.9 503.2 513.5 523.8 534.1 544.5 554.9 565.3 575.7 586.2 596.6 607.1 617.6 628.2 638.8 649.3 660.0 670.6 681.3 692.0 702.7 713.4 724.2 735.0 745.9 756.7 767.6 778.5 789.4 800.3 811.6 822.2 833.2 844.2 855.2 866.2 877.2];Xh3=(1250:10:1550);Yh3=[1336.6 1348.4 1360.2 1372.1 1383.9 1395.8 1407.7 1419.6 1431.6 1443.5 1455.5 1467.4 1479.4 1491.3 1503.3 1515.3 1527.3 1539.2 1551.3 1563.2 1575.3 1587.2 1599.1 1611.0 1623.0 1635.0 1647.3 1659.5 1671.8 1684.1 1696.5];T3*=(1250:5:1550);M0=C0/C;T0*=T0*(1+(k-1)*M0^2/2);P1*=di*P0*(1+(k-1)*M0^2/2)^(k/(k-1));T1*=T0_;VTk*=T1**(Pk*^((k-1)/k)-1)/nk*;T2*=T1*+VTk*;P2*=P1**Pk*;P3*=P2**db;h3a*=interp1(Xh3,Yh3,T3*)*1000;h2a*=interp1(Xh2,Yh2,T2*)*1000;H3*=interp1(XH,YH,T3*)*1000;f=(h3a*-h2a*)./(sb.*Hn-H3*+h2a*);VTt*=Cp*VTk*./(Cp**(1-Vcol+f)*nm);T4*=T3*-VTt*;Pt*=(1-VTt*./(T3**nt*)).^(-k*/(k*-1));P4*=P3*./Pt*;P9*=P4**dt;a=P9*/P0;if(a>=1.85)P9=P9*./1.85;C9=(2*k’*R’*T4*./(k’+1)).^0.5;elseP9=P0;C9=(2*Cp’*T4**(1-P0./P9*).^((k’-1)/k’)).^0.5;endT9=T4*-C9.^2/2/Cp’;Fs=(1-Vcol+f+Vr).*(C9-C0./(1-Vcol+f+Vr)+R’*T9/C9*(1-P0./P9)); SFC=3600*f*(1-Vcol)./Fs;Qma=F./Fs;[a1,b1,c1,d1]=LIANXI2(9);[a2,b2,c2,d2]=LIANXI2(10);[a3,b3,c3,d3]=LIANXI2(11);T3*=(1250:5:1550);figure(1)plot(T3*,a1,'g*',T3*,a2,'ko',T3*,a3,'bx');xlabel('T3*');ylabel('Fs');title('涡喷发动机性能参数Fs在Pk*一定时随T3*的变化情况');figure(2)plot(T3*,b1,'g*',T3*,b2,'ko',T3*,b3,'bx');xlabel('T3*');ylabel('SFC');title('涡喷发动机性能参数SFC在Pk*一定时随T3*的变化情况');figure(3)plot(T3*,c1,'g*',T3*,c2,'ko',T3*,c3,'bx');xlabel('T3*');ylabel('Qma');title('涡喷发动机性能参数Qma在Pk*一定时随T3*的变化情况');figure(4)plot(T3*,d1,'g*',T3*,d2,'ko',T3*,d3,'bx');xlabel('T3*');ylabel('f');title('涡喷发动机性能参数f在Pk*一定时随T3*的变化情况');运行结果如下附图:飞行条件下兀k*、T3*对F s、SFC的影响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图表,可以看出当压气机增压比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涡轮前温度的提高,单位推力和耗油率也随之提高,而空气流量随之降低,涡喷发动机的性能随着T3*的提高不断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 E I H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机械原理课程机构设计实验报告题目:八缸发动机的设计与分析成员:班级: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2013年06月八缸发动机的设计与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市102206)摘要:本文先是列举了几种典型的发动机,然后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得到了多缸发动机设计的基本经验。

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八缸发动机,通过对该发动机的理论分析和ADAMS仿真,表明该八缸发动机不仅可以实现正常驱动的功能,而且结构紧凑,效率高,极具有实用性。

关键字:机构分析;Adams仿真;SolidWorks建模,八缸发动机目录1.设计要求 (2)2.现状调研 (2)2.1 V型发动机 (3)2.2 L型发动机 (3)2.3 H型发动机 (4)3.发动机工作原理分析 (5)4.八缸发动机设计与分析 (6)4.1活塞缸体设计 (7)4.2进气排气系统 (7)5.八缸发动机的设计验证 (10)5.1创建模型 (11)5.2功能仿真 (11)6.结论 (15)参考文献 (15)1.设计要求此八缸发动机根据技术任务书要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选择内燃机的型式,确定主要结构参数,选定主要零部件与辅助系统的结构型式,进行确定一种总体方案图,如下图1.1按照4*2的方式排列发动机可以使八个缸体的动力同时输出又不会相互干扰,能满足动力的叠加,极具合理性。

设计要求如下:⑴根据初步确定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型式及轮廓尺寸进行布置,绘制纵横剖面图和一些必要的局部视图,以及运动轨迹图等,借以发现它们之间在尺寸,空间位置,拆装和运动轨迹方面所出现的干涉,并给予合理解决⑵根据初步选定的辅助系统型式及主要几件轮廓尺寸,确定它们在内燃机中的合适位置和安装方式,检验它们之间是否相互干涉,拆装和维修是否方便。

⑶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确定内燃机零部件,系统及其机件的布置和外形尺寸,制作一套完整的SolidWorks内燃机仿真零件⑷将文件导入Adams进行分析仿真,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制作仿真视频。

总结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小组成员的收获。

2.现状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可找出几种典型的发动机,如图2.1所示。

2.1 V型发动机图2.1所示为V型发动机:将所有汽缸分成两组,把相邻汽缸以一定的夹角布置在一起,使两组汽缸形成两个有一个夹角的平面,从侧面看汽缸呈V字形,故称V型发动机。

图2.1优点:V型发动机的高度和长度尺寸小,在汽车上布置起来较为方便。

尤其是现代汽车比较重视空气动力学,要求汽车的迎风面越小越好,也就是要求发动机盖越低越好。

另外,如果将发动机的长度缩短,便能为驾乘舱留出更大的空间,从而提高舒适性。

将汽缸分成两排然后“打斜”,便能缩小发动机的高度和长度,从而迎合车身设计的要求。

由于汽缸之间已相互错开布置,因此在汽缸之间有较大的空间,这样便于通过扩大汽缸直径来提高排量和功率。

V型发动机的气缸均成一角度对向布置,还可以抵消一部分振动。

缺点:V型发动机的缺点是必须使用两个汽缸盖,结构较为复杂。

另外其宽度加大后,发动机两侧空间较小,不易再安排其它装置2.2 L型发动机图2.2 所示为L型发动机又称“直列”(LineEngine)发动机,是指汽缸是按直线排列的,它所有的汽缸均按同一角度肩并肩排成一个平面图2.2优点:稳定,成本低,结构简单,运转平衡性好,体积小稳定性高,低速扭矩特性好,燃料消耗少,尺寸紧凑,应用比较广泛。

缺点:当排气量和汽缸数增加时,发动机的长度将大大增加。

直列4缸发动机,一般广泛运用于2.2升排量以下的发动机中。

直列6缸发动机,目前的佼佼者就是著名的BMW,BMW直列6缸发动机凝聚了当今量产发动机的顶尖技术,堪称直列6缸的巅峰之作。

2.3 H型发动机如图2.3所示为H型发动机又称水平对置发动机,这也是V型发动机的一种,只不过V的夹角变成了180度了,一般为4缸或6缸。

图2.3优点:低重心:产生的横向震动容易被支架吸收、有效将全车较重的发动机重心降低,更容易达到整体平衡。

低振动:活塞运动的平衡良好(180度左右抵消)。

相比直列式,在曲轴方面所需的平衡配重因素减少,有助转速提升。

它能保持650转的低转速,并保证发动机平稳的工作。

同样相比其它发动机行式油耗最低。

缺点:造价高,发动机太宽。

目前世界上只有“保时捷”和“斯巴鲁”两家汽车制造商生产水平对置发动机。

3.发动机工作原理分析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分四个步骤进行:1.进气行程进气行程中,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转动的曲轴带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缸内容积增大,压力降低而形成真空,将可燃混合气吸人气缸。

由于进气系统的阻力,进气终了时缸内气体的压力略低于大气压,约为0.075MPa —0.09MPa,温度为370K—400K。

示功图上曲线ra表示进气行程,位于大气压力线之下。

它与大气压力线纵坐标之差,即为活塞在各位置时缸内的真空度图3.12.压缩行程为使吸人缸内的混合气迅速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而使发动机发出大的功率,必须在混合气燃烧前对其进行压缩,使其容积变小、温度升高。

为此,在进气终了时便立即进入压缩行程。

在此行程中,进、排门均关闭,曲轴推动活塞定时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一个行程图3.23.作功行程在压缩行程接近终了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此时进排门仍关闭。

由于混合气的迅速燃烧,使缸内气体的温度和压力迅速升高,最高压力可达5MPa-9MPa,最高温度可达2200K-2800K。

在高温高压气体的作用力推动下,活塞向下止点运动,活塞的下移通过连杆使曲轴旋转运动,产生转矩而作功。

发动机至此完成了一次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过程图3.34.排气行程当作功行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进气门仍关闭,因废气压力高于大气压而自动排出,此外,当活塞越过下止点上移时,还靠活塞的推挤作用强制排气。

活塞到上止点附近时,排气行程结束。

示功图上曲线br表示排气行程图3.44.八缸发动机设计与分析4.1活塞缸体设计根据发动机的设计种类可以知道,只要合理安排发动机的结构,保证输出能够叠加上去,不会出现全部曲柄的顶死现象就能够高效率的工作。

因而,理论只要紧凑安排曲柄的位置,又不影响冷却系统的工作,就可以叠加无数个缸体。

基于此,本文综合出一90度V型八缸发动机,如图4.1.1所示。

图4.1.1图中两排缸体轴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度,两排缸体之间安排排气收集管如图4.1.2所示,图4.1.2这样的结构恰好为一个整体,充分利用空间,合理性强,比L型的发动机消振动能力强,又比H型的更节省空间。

在同一横向平面的两个缸体的曲柄安装在同一个曲轴上,其输出同步,相邻曲柄相位差180度,恰好能满足同步输出,因而,总的输出动力是八个缸体的叠加。

4.2进气排气系统进气系统:如图所示,蓝色部分为排气筒,两侧为凸轮控制的排气阀。

图4.2.1进气道:气缸底部两侧为进气道,当活塞到达底部时进气。

图4.2.2进气冲程:如图所示左侧缸体处于进气冲程,此时排气阀关闭。

图4.2.3压缩冲程:如图左侧缸体处于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如图,右侧缸体处于做功冲程。

排气冲程:左侧气缸处于排气冲程。

图4.2.6综上所述,排气阀一周期关闭两次,故凸轮轴所连小带轮于曲轴主带轮半径之比为1:2。

图4.2.75.八缸发动机的设计验证在完成八缸发动机的设计与理论分析后,下面对设计的发动机进行功能验证和工作空间的验证。

本文使用虚拟样机技术(ADAMS软件)对所设计的发动机进行设计验证。

5.1创建模型考虑到该发动机的杆件较多,且杆件布置较为复杂,可以使用SolidWorks 软件建立三维模型,然后导入到ADAMS软件中。

最终建立的ADAMS模型如图8所示。

图5.1.1 ADAMS仿真模型5.2功能仿真根据气缸内流体动力学数值仿真结果,利用一个工作循环内的缸内压强数据,可以得到气缸内压强曲线(DataSpline)SPLINE_fpiston,如图5所示。

图中自变量X表示时间(单位为毫秒),因变量Y表示气缸内气体压强(单位为105帕)。

活塞所受的总的气体平均压力为活塞上、下两侧空间内的气体压强差与活塞截面积的乘积。

在ADAMS中燃气压力采用Spline函数进行曲线定义,采用AKISPL函数式进行表达。

在曲轴以3000rpm保持匀速时,活塞和连杆的动力学特性曲线完全符合平衡状态下的物理规律。

活塞速度峰值约为3.23m/s,加速度出现两个峰值,分别约为227m/s2和1.475m/s2;连杆的摆角峰值约为±15°,呈正弦曲线变化;当气缸工作在燃烧阶段出现尖峰压力时,内燃机的输出指示转矩也达到最大,在其他时刻有小幅波动。

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活塞的加速度曲线及其往复惯性力曲线、连杆摆角曲线及其动力学特性曲线都是呈周期性变化的。

1.曲轴角速度图5.2.12.活塞位移图5.2.2 3.活塞速度图5.2.3 4.活塞加速度图5.2.4 5.凸轮从动件的位移图5.2.5 6.凸轮从动件的速度图5.2.6 7.凸轮从动件的加速度图5.2.7 8.曲柄轴线和活塞轴线的夹角图5.2.86.结论本文先是针对设计要求,对现有的各类发动机进行调研,列举了几种典型的发动机机构,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透彻的分析,得到了设计多缸体发动机的基本经验。

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V型八缸发动机,通过理论分析和ADAMS 仿真验证,表明该八缸发动机不仅可以同时多动力叠加,而且机构紧凑,结构合理。

相信本文对于多缸体发动机的研究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1] 郭卫东. 虚拟样机技术与ADAMS应用实例教程[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2] 郑相周,唐国元.机械系统虚拟样机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3] 郭卫东,Tutorial of Using ADAMS.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4] 郭卫东,机械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5] 廖汉元,2007.机械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