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模拟专题汇编之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b5f49534cfc789eb162dc817.png)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 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 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 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完成下列各题。
• 3.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绿化带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②绿化带面积过大,不易发生城市内涝 ③裸露地面铺设砂石不容易造成扬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 管道 ④下凹式绿化带易造成城市内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4.“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①调节地表径流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C D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滞:其主要作用是 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可以通过微地形、林 草等调节,减缓雨水汇集的速度,用 时间换空间。通过“滞”,可以延缓 形成径流的高峰。
• 净:通过土壤的渗透,通过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都能对水质产生 净 化作用。把蓄起来的水,经过净化处理,然后回用到城市中。
பைடு நூலகம்
• 用:经过土壤渗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多层净化之后的雨水要尽 可能被利用,不管是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都应该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利用。 比如可以养育湿地、浇灌绿地、洗车等。
• “海绵城市”的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即城市开发 对自然要干扰最少。它能够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 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 保护。也有人形容海绵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 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 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下图是“海绵城市模型图”,读图回答5~7题。
2020国考申论范文:让“海绵”成为中国城市的标配
![2020国考申论范文:让“海绵”成为中国城市的标配](https://img.taocdn.com/s3/m/368db9971a37f111f0855b0a.png)
打造海绵城市,才能让城市拥有生态之美的“面子”。现代城市的“美”是经不起“推敲”和“考验”的。下雨前,城市的柏油马路、高楼大厦、硬化地面是城市的“美”。可一下雨,城市的“虚伪假面”就被雨水“卸了妆”:积水满地,污水翻涌、地下脏水倒灌、垃圾随水飘零……这样的城市之“美”是虚假的。真正的城市之“美”则是如贵安新区一样。贵安新区通过充分发挥“海绵”的功效,新建道路的绿化隔离带和两侧绿化带要因地制宜采用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形式,增加道路绿地雨水吸纳能力。可见,“海绵”让城市拥有了“生态”之“美”。
一下雨城市变“大海”,不下雨城市似“沙海”,一句话说出了当前城市生态的“尴尬”局面。中国城市建设的脚步的确在加快,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霓虹路灯鳞次栉比,柏油马路坦途千里,但现代化走得“太快了”,生态“跟不上了”。而解决当前城市建设困境,我们或许要从“海绵城市”中借鉴智慧。打造海绵城市,让“海绵”成为中国城市的标配。
2020国考申论范文:让“海绵”成为中国城市的标配
公务员考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当前公务员考试申论呈现出灵活性、科学性、具体性的特点,对于广大考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掌握方法,方能应对新形势。
城市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一个城市若是既无“面子”之“美”,也无“里子”之“福”,有怎能称得上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打造海绵城市,是让城市焕发美丽生机的“灵犀一指”,是让城市赢得百姓称赞的“点睛之笔”。打造海绵城市,让“海绵”成为城市的标配,才能让美丽成为所有城市的“标配”,才能让幸福成为所有市民的“标配”。
海绵城市作文申论
![海绵城市作文申论](https://img.taocdn.com/s3/m/5df58c4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c.png)
海绵城市作文申论海绵城市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城市规划理念,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海绵化的理念,以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诸多挑战。
海绵城市的核心思想是模仿自然的水循环过程,将雨水保留在城市中,通过调蓄、渗透、净化等一系列措施,最终达到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的目的。
首先,海绵城市能够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缺乏的问题。
在传统城市建设中,大量的地面铺设混凝土或沥青等建筑材料,导致降水无法渗入地下,使得地下水资源无法得到有效补充。
而在海绵城市中,通过建设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人工湿地等设施,将雨水收集并储备在城市中,使得雨水能够渗入地下,为地下水补充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
其次,海绵城市能够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和水生态。
在传统城市中,由于缺乏针对雨水的处理措施,导致雨水中的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造成水质污染。
而在海绵城市中,通过建设雨水湿地、植物滞留带等设施,可以对雨水进行自然净化,过滤掉其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同时,海绵城市中的湿地和花园等绿色空间也为城市增添了生态价值,吸引了众多鸟类、昆虫等生物的栖息和繁衍。
此外,海绵城市还能够有效减轻城市的水灾风险。
在传统城市中,雨水难以迅速排除,往往造成城市内涝现象,带来交通拥堵、水logging等问题。
而在海绵城市中,通过建设蓄洪区域、绿色屋顶等设施,能够增强城市对洪水的抵御能力,降低水灾风险。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是一种适应城市化进程的新型城市规划理念,它通过模仿自然的水循环过程来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
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水资源状况,还能提高水质、改善水生态,并减轻城市的水灾风险。
因此,海绵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高考地理小专题——海绵城市
![高考地理小专题——海绵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3bd7204f0912a21615792921.png)
高考地理小专题——海绵城市典型例题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Ⅰ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Ⅱ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
(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
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临河用水方便。
(2)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面径流污染。
(3)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
典型例题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城市涝灾(内涝)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
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能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
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1)分析说明雨水花园建设的主要作用。
(2)分析我国城市内涝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
(3)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参考答案:(1)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改善城市小气候,气温降低,湿度增大,气温日较差减小。
高考地理小专题——海绵城市
![高考地理小专题——海绵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3bd7204f0912a21615792921.png)
高考地理小专题——海绵城市典型例题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Ⅰ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Ⅱ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
(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
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临河用水方便。
(2)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面径流污染。
(3)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
典型例题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城市涝灾(内涝)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
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能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
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1)分析说明雨水花园建设的主要作用。
(2)分析我国城市内涝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
(3)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参考答案:(1)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改善城市小气候,气温降低,湿度增大,气温日较差减小。
海绵城市案例
![海绵城市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13034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a.png)
海绵城市案例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利用自然系统和人工设施,模拟海绵的原理,实现雨水的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达到减少水资源浪费、防洪排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下面以中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为例,介绍一下海绵城市的实践案例。
珠海市香洲区是中国最早提出并实施海绵城市概念的地区之一,该区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注重通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来应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
香洲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水资源浪费、防止城市内涝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
首先,在城市规划方面,香洲区注重融入生态要素,将绿地、湿地、水体等自然要素纳入城市规划。
在新建项目中,要求设立有效的雨水收集系统,以便有效利用雨水资源。
同时,在城市绿化中,选择耐旱、适应性强的植物,减少水的使用。
其次,在城市建设方面,香洲区注重增加绿地和湿地面积,增加土地的自然渗透能力。
将雨水收集装置和雨水花园纳入建筑物中,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此外,还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了改造和升级,提高了排水能力,防止城市发生内涝。
最后,在城市管理方面,香洲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海绵城市管理体系,包括对雨水收集设施的有效管理、对城市水环境的监测和治理。
区内的小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共同维护好海绵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
通过以上措施,珠海市香洲区成功实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
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要素的融入,保护了自然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增加了绿地和湿地面积,提高了城市的水源涵养能力;在城市管理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促使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结来说,珠海市香洲区的海绵城市实践案例证明了海绵城市建设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不仅能够减少水资源浪费和防止城市内涝,还能够增加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希望珠海市香洲区的经验能够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0年国考面试热点:海绵城市
![2020年国考面试热点:海绵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a4299e9faa00b52acec7ca3a.png)
2020年国考面试热点:海绵城市面试热点相关背景最近这段时间,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不少地方都在下大雨,有人担心会不会重现城市“看海”的状况。
前不久,福建厦门就经历了超强降雨,可是厦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几个核心区域,铺着透水砖的人行道很快就干了,建设效果显现。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自然变化方面充满“弹性”。
具体做法是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考点预测题:某市打算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在一次座谈会上领导邀请你谈一下对城市实施海绵城市的打算,假如你住建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将重点汇报那些内容?面试热点解析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有效的应对城市的旱涝灾害,能够尽可能的降低暴雨等灾害对城市的威胁,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一张利国利民的好事,因此我们必须坚定的贯彻实施。
首先,我们要在全是范围内营造海绵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宣传,从而让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有利于人民群众理解政府工作,同时还能够带动群众共同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来。
其次,我们要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我们的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要注重对洪涝灾害的治理,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于旱灾的预防,要预留出管道,以确保能够面对旱涝灾害。
然后我们还要注重因地制宜的实施改造,对于部分老城区,我们要尽可能的按照相关标准实施升级改造政策,要疏通原有的管道,必须确保在遇到洪涝灾害时,能够及时排涝,在新规划的城区应当严格按照海绵城市标准进行建设,从而真正发挥海绵城市的优点。
最后我们还应该完善海绵城市建设制度,要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明确相关的责任部门,完善相关的建设标准,探索运作模式,多途径的筹集资金,从而更好的提升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word完整版)海绵城市
![(word完整版)海绵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8b6234c167ec102de3bd8937.png)
海绵城市什么是“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有什么作用呢?“海绵城市",即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是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强调通过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设施,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缓解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径流系数增大、面源污染负荷加重等城市问题。
“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
“海绵城市”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更具生态魅力。
海绵城市水的循环收集与释放示意图好处一:吸住集中降水,告别“城中看海”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排出。
强降雨一来,大家就感觉修多粗的下水管道都不够用。
许多严重缺水的城市,就让约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
建设海绵城市,在暴雨来袭时,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将雨水储存起来;暴雨过后,再让雨水缓慢地流出,从而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雨水带来城市内涝问题。
好处二:雨洪利用,节约水资源当城市成为“海绵”时,降雨时城市吸饱了水,而在干旱缺水时,就可以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损有余而补不足”,让城市将本就珍贵的水资源运用得更加平衡.以北京为例,自打造“海绵城市”以来,仅2014年就累计收集利用雨水量2781万方,相当于14个昆明湖。
好处三:生态与经济并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保护河、湖、池塘等水系,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缺水和热岛效应。
调蓄设施又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相结合,“净增成本"比较低,还能大幅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
另外,“海绵城市”建设大大减少了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经济效应可观。
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城市内涝与海绵城市建设(含解析)
![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城市内涝与海绵城市建设(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75572a561252d380eb6ed8.png)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城市内涝与海绵城市建设一、选择题为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水方面问题,某城市某小区采用了雨水开发应用模式。
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城市规模的扩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量减少C.降水量增加D.雨季地表径流量减少答案 B解析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地表硬化面积增大,城市水域及植被覆盖面积减少,城市实际蒸发量减少,城市空气中的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A、C两项错误;在雨季时,城市地表硬化使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B项正确,D项错误。
2.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的优势是(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解决城市洪灾③增加下渗量④补充地下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C解析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洪灾的危害,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③④正确。
3.此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最适宜应用的城市是( )A.海口B.乌鲁木齐C.天津D.拉萨答案 C解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所以此模式适用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水资源紧张的城市。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即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据此完成4~5题。
4.海绵城市的建设将减少( )A.地表径流B.蒸发C.地下径流D.下渗答案 A解析海绵城市通过增加雨水的下渗而减少了地表径流,A项正确,D项错误;增加了地下径流,C项错误;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地表蒸发关系不大,B项错误。
5.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 )A.防治水污染B.补充地下水C.缩短径流汇集时间D.解决城市内涝答案 B解析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水,促进雨水资源利用,缓解城市内涝,故B项正确。
329张俊才 海绵城市
![329张俊才 海绵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f9707433f78a6529647d53c6.png)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国内外案例分析
韩国首尔:提高渗透性重塑水环境
韩国的首尔在过去60年间经历了急速的城市化进程,在跨入国际一流大都市行列 的同时,也染上了区域性水循环恶化等“都市病”在这一时期,首尔地区的地表不透水率 增长了6倍,降水排水越来越多地依赖人工排水设施,削弱了自然水循环能力。为改变这 种局面,首尔市政府于2013年19月底发布了《建设健康的水循环城市综合发展规划》从提 高地表的渗透性入手,提升土地自身的蓄水能力,将首尔市打造成“让水可以呼吸的绿色 城市”。为此,首尔市提出了五方面的解决方案:一是以政府机关为先导,改善地表透水 状况。首先在沥青,花岗岩覆盖的道路两侧修建绿化带,同时使道路地形便于雨水的自然 渗入,分阶段地将路边人行道和停车场的不透水地砖更换为透水地砖。二是引导城市拆迁 改造工程优先考虑水循环恢复。首尔市规定,未来针对老旧小区的拆迁改造工程在设计审 核阶段,主管部门必须首先和水循环管理部门对方案进行事先商议,有效降低城市开发对 自然水循环影响。三是扩大雨水利用设施的普及率。首尔市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积极通 过媒体宣传雨水的利用价值,引导市民提高水循环意思,提高雨水在城市农业和景观中的 使用率。四是引导市民积极参与水循环城市建设。首尔市选定几个生活小区进行水循环改 造,包括铺设透水地砖,建造雨水花坛,设置雨水收储设施。五是加强水循环技术研究和 制度建设。包括水循环的实地监测体系,水循环技术和改造模型的研究。
海绵城市
什么是海绵城市?
建设意义
1、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水资 源短缺。 2、修复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和雨岛效应,构建绿色、 和谐、生态、安全的城市居住环境。 3、增加城市绿化,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4、逐渐建成一个绿色生态的水循环系统,解决当前城市的内涝, 水污染,硬化路面等城市问题。
海绵城市介绍PPT课件
![海绵城市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a83a9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a.png)
海绵城市被正式纳入“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建设 重大工程、中国国家战略百大工程项目。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进展情况须每月上报
城市管网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地下综 合管廊试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海绵城市建设 试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相关工作分别进行 打分评价,以确认是否合格。量化评分,评分 等级和下一年的资金拨付直接挂钩。
2015.7
2015.10
2016.3
2016.3 2016.4 2016.4
住建部印发关于《海绵 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 核办法(试行)》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 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 指导意见》
住建部印发关于《海绵 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 规定》
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
住建部通知
财政部、住房部城乡建 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管 网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 行办法的通知》
二、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向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 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 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第4页/共14页
营运管理总部
二、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与传统 城市对比
海绵城市与传统 模式排放比对
第5页/共14页
营运管理总部
➢ 公司并购危废处理相关立业,危废业务稳定增长; ➢ 已经获得了 400 亿的 PPP 项目订单,部分项目已经开始落地,预期未来
更多项目落地后将带来主营业务的稳健增长。
第11页/共14页
营运管理总部
四、相关标的
4.2 华控赛格000068
➢ 收购北京清控人居,清控人居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企业,参与了 第一批海绵城市中迁安市,萍乡市以及贵安新区的海绵城市试点的申报 过程,设计了整个海绵城市方案,后续能带来拿项目的优势;
题库五海绵城市相关知识40题
![题库五海绵城市相关知识40题](https://img.taocdn.com/s3/m/789ba01e0242a8956aece49b.png)
题库五:海绵城市相关知识(40题)一、【问答题】(20题)1.海绵城市是新一代概念,是指()。
答:城市在适应转变和应付雨水带来的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2.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那么,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方法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平安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增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
答:生态环境爱惜3.建设“海绵城市”并非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
答:传统排水系统4.在海绵城市建设进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的系统性,和谐给水、排水等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答:地下水5.建设海绵城市,第一要扭转观念。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
每逢大雨,要紧依托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和()操纵为要紧计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
答:“快速排除”和“结尾集中”6.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
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水池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如此的城市配套设施。
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份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的压力。
答:城市7.建设海绵城市,关键在于不断提高()的规模和质量。
答:“海绵体”年12月12日,总书记在《》的发言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
答:海绵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海绵城市的进展方向,让海绵城市建设不单单限于试点城市,而是所有城市都应该重视这项“()工程”。
答:里子10.《关于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进展环境。
2019-2020年高三地理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9-2020年高三地理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dfc1448f242336c1fb95e0a.png)
2019-2020年高三地理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海绵城市(图1)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事物主要作用A .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B .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C .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D .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2.建设城市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主要作用是 A .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 B .降低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 C .减轻土壤的盐渍化现象 D .加强生物和环境多样化“一带一路”将“中国梦”带到了南亚的尼泊尔,这个与中国有喜马拉雅山一山之隔、具有60年交情的“老伙伴”。
如今,青藏铁路通往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的支线已经完工,成为世界屋脊上一条蜿蜒百里的巨龙。
目前,中尼正计划将这条支线延伸至尼泊尔边境,为这条卧居雪域的“巨龙”添上新翼。
3.青藏铁路大量"以桥代路"的主要原因是( )图1A.为了解决高原冻土施工难题B.为了避免线路被风沙掩盖C.为了线路的平直和平顺D.为了节省土地4.能够实现青藏铁路通达尼泊尔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D.技术因素气候指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降水量,大气粒子数及众多其他气象要素在很长时期及特定区域内的统计数据。
我们可用各种数据判断某地的气候特点。
读图表回答5~6。
5.请根据下列气温及降水数据判断最可能的城市()A.北京B.东京C.纽约D.伦敦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平均气温-0.4 0.5 5.0 10.3 15.6 20.8 24.2 23.7 19.8 13.9 8.4 2.6 降雨量80.5 76.7 91.2 99.1 96.5 92.7 96.5 86.6 83.8 73.2 92.7 86.9国家统计局数据:199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2.106%,死亡率为0.667%;201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21%,死亡率为0.715%。
建设海绵城市专题习题汇总
![建设海绵城市专题习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649edbabe1e650e53ea9943.png)
海绵城市建设1、20XX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12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
2015年4月,从130多个申请城市中选出试点城市〔〕座。
162、最早提出LID理念与绿色基础建设,要求在源头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强调还原开发前水文循环的国家是〔〕。
美国3、由于水多,强调排水,并利用源头管理方法对径流和污染物进行控制,“排〞的过程中体现可持续性的国家是〔〕。
英国4、由于水少,采用水敏感城市设计,通过雨水源头控制,减少了暴雨径流,同时也增加供水的国家是〔〕。
澳大利亚5、城市发展带来许多城市水问题,下面的选项中正确的是〔〕。
ABDE6、由降雨径流给城市水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有〔〕。
Ac7、国家提出“以水定城〞战略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灰色基础设施建设容易给城市带来内涝等灾害,从而给国家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错8、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据此,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环节是〔〕。
降低地表仅流量9、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要求将多少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0.710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径流总量控制一般采用什么指标作为控制目标〔〕。
D11径流污染问题较严重的城市或地区,其海绵城市规划控制目标可结合当地水环境容量与径流污染控制要求,确定什么指标作为径流污染物控制目标〔〕。
A12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规划引领、生态优先以与〔〕。
BCE13低影响开发是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
〔〕对14鉴于径流污染控制目标、雨水资源化利用目标大多可通过径流总量控制实现,各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可选择径流总量控制作为首要的规划控制目标。
高考热点复习---海绵城市专题
![高考热点复习---海绵城市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eb46a2cc8762caaedc33d41c.png)
海绵城市专题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①缓解城市缺水②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③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④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⑤缓解城市内涝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2.“建筑雨水利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A.调节地表径流 B.调节水汽输送C.增加大气降水 D.增加水循环中的蒸腾读图,回答3~5题。
甲图乙图3.乙图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甲图中哪些环节引起的①a 增加②b 减少③c 增加④d 减少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4.上述水循环环节的改变还让城市容易发生内涝,据统计2012年我国有184座城市发生内涝,2013年234座城市内涝,2014年125座城市内涝,有关城市内涝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①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导致地表径流增加②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易导致降水强度增大③城市建设导致市区蒸发量减少④城市排水管网不完善,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频繁问题,我国打造海绵型城市(海绵型城市,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
下图中城市绿地建设,符合海绵型城市要求的是“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图是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图片。
读图,完成6~7题。
6.4幅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A.图a B.图b C.图c D.图d7.“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④缓解城市内涝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华北平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采地下水,破坏了地下水的平衡,下表为华北平原某些城市采用地下水数量统计,读表,完成8~9题。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7e34c90e866fb84ae45c8d5f.png)
据媒体报道,中国的地下水源的污染和长期困扰北京等大城市的缺水问题,正让 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风险。对此,政府正兴建各类大型水利基础设施。与此同时, 中国官员也在竭力通过更严格的新法律惩治污染者。 在联合国设立并倡导为世界各地人们提供清洁饮用水的世界水日(3月22日),我 们对中国用来帮助解决其水危机的3种主要途径进行了深入了解。 一、“搬迁”河流。“南水北调”作为一项国家决策,意在让南方的水流向北方。 据官方网站显示,截至2016年11月,该决策的东线工程已为北方输水60.9亿立 方米。 二、改变城市。对中国北方的城市中心来说,极度缺水并非总是问题。快速城市 化和乏善可陈的城市设计导致北京等城市容易遭受洪灾、重要的雨水资源被浪费 甚至有时变得危险。中国正通过打造“海绵”城市来“俘获”并重新利用此前流 入下水道的雨水。前年,政府宣布试点建设16个“海绵”城市,旨在使70%的 降雨就地吸纳和利用。 三、清洁“沼计划》。这主要针对特定污染行业,为全国水质量未来需要达 到的目标做出明确规定,以清洁中国的水源。 今年,摄影记者霍岱珊表示,他发现淮河(水质)已明显改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主任马军也表示,政府确实已决定加大(治污)力度。公众也在通过手机APP举报 违反环保规定的企业等方式积极地保护水资源。
D
C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 一样,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 水;当需要时,又可以将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为某海绵城市 的道路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回答第1、2题。
C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路面相比,雨水口一定要下沉 B.可将路面雨 水引入树池进行消纳 C.绿化带与两侧路面高程保持一致 D.人行道要尽可能的采用透水铺装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 有良好的“海绵性”,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 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完成1~3题。
高考仿真模拟训练二十二
![高考仿真模拟训练二十二](https://img.taocdn.com/s3/m/b024abe527d3240c8447efd7.png)
高考模拟仿真训练(二十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错误!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出现了“一雨即涝”的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我国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对策。
通过增加城市“海绵体”,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回答1~3题。
1.我国最需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D.青藏地区2.不属于造成城市“一雨即涝”的人为原因是()A.城市用地改变了土地性质B.城市扩展破坏了原有的水系C.城市发展减少生物的种类D.城市建筑改变了原有的地貌3.下列活动不属于建设城市“海绵体”的是()A.扩大城市绿地B.铺设透水路面C.建设地下雨水收集和储存系统D.扩建下水管道中国经济网北京2016年2月29日讯,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数据显示,2015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7 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7 1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0%,比上年末提高1.33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 655万人,出生率为12.07‰;死亡人口975万人,死亡率为7.11‰;自然增长率为4.96‰。
基于我国人口现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据此回答4~5题。
4.与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无关的是()A.老龄化问题突出B.男女性别比例失调C.城市化发展速度快D.社会养老负担加重5.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近期产生的有利影响是()A.增加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B.拉动婴幼儿产业的发展C.增加医疗、教育等的压力D.造成粮食、能源供应的紧张固态降水率是指雪、雹等固态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下图为北欧固态降水率分布图。
据此完成6~8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三模拟专题汇编之海绵城市(2020·北京高三月考)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绵城市建设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下渗D.蒸发2.下列行为不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是( )A.扩绿化带B.建人工湖C.铺渗水砖D.硬化路面3.海绵城市对城市生态最大的好处是( )A.减轻城市内涝B.提高雨水利用效率C.减少交通拥堵D.减少城市环境污染(2020·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高三期末)透水砖以尾矿废料、粉煤灰、建筑垃圾等为原材料制作而成。
目前,透水砖正取代不透水砖成为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主要材料。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高效益,生产透水砖的工厂适宜布局在()A.食品加工厂附近B.棉纺织工厂附近C.建筑工地附近D.钢铁厂附近5.目前,我国城市将透水砖作为道路建设材料的主要目的是()A.美化城市道路B.节省筑路成本C.储存雨水资源D.缓解城市内涝6.透水砖铺设的道路对城市交通带来的影响是()A.解决交通拥堵问题B.降低粉尘污染C.利于交通安全D.缩短交通时间(2020·辽宁高三月考)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城市建设雨水花园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降水量B.美化城市环境C.净化城市水质D.调蓄和利用雨水8.雨水花园在选择植物时,通常①优先选择本土植被②优先选择观赏性强的花卉植物③选用耐涝水生植物④选用多种可搭配植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9.种植土壤层与砾石层之间有一个砂层,主要作用是A.为深根植物提供养分B.防止土壤颗粒堵塞穿孔排水管C.保持土壤湿度D.加速水的下渗速度(2020·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高三月考)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地区中,适宜建设海绵城市的是()A.塔里木盆地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1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有()A.蒸发减弱B.下渗增强C.地下径流减弱D.地表径流增强(2020·惠东县惠东中学高三月考)“海绵城市”建设通过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2018年9月,北京城市通州区海绵城市改造不断加速,全面启动20余个改造项目,2018年末改造项目75%的雨水径流就地消纳和利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不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措施是A.增加城市湿地B.增加城市绿地C.建设雨水污染处理厂D.硬化城市地表13.通州区“海绵城市”改造完成后,会导致A.雨期时当地地表径流比过去减少B.雨期时当地地表径流比过去增加C.当地地下径流量比过去减少D.当地降水量大大减少(2020·河南高三月考)“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通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及时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铺设砾石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净化雨水B.防止水土流失C.增强雨水渗漏D.保持土壤水分15.西欧对“海绵城市”的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从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不可能是A.靠近海洋,不易形成洪涝B.河网密布,蓄水能力强C.植被覆盖率高,调蓄供水能力强D.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2020·山东济南一中高三期末)“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储蓄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与路面相比,雨水口一定要下沉B.可将路面雨水引入树池进行消纳C.绿化带与两侧路面高程保持一致D.人行道要尽可能的采用透水铺装17.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①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②削减各季节城市河流流量③修复城市的生态环境④破解雨天“城中看海”现象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参考答案:答案1.C2.D3.A解析1.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影响最突出的环节是下渗,增加了雨水下渗,是将水储存起来加以利用;虽然增加了地下径流,但目的是利用而不是让其以地下径流的形式流走;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蒸发量。
C正确。
ABD错误。
故选C。
2.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扩绿化带可以增加下渗,建人工湖利于蓄水、渗水,铺渗水砖利于渗水,ABC不符合题意。
硬化路面不利于下渗,D符合题意。
故选D。
3.海绵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能将雨水收集,有利于减轻城市内涝,A说法是海绵城市对城市生态的好处之一;有利于提高雨水利用效率,B说法是海绵城市对城市生态的好处之一;海绵城市不能减少交通拥堵,C说法错误。
处理后进行合理利用,有利于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减少城市环境污染,D说法是海绵城市对城市生态的好处之一。
相对而言,城市内涝会对城市卫生环境、水质、生物产生较大影响,城市内涝的减轻对城市生态的生态效益最大,A正确。
故选A。
答案4.D5.D6.C解析4.水砖以尾矿废料、粉煤灰、建筑垃圾等为原材料制作而成。
目前,透水砖正取代不透水砖成为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主要材料,现在得到推广。
根据材料,透水砖的主要原料为尾矿废料、粉煤灰、建筑垃圾等。
食品加工厂、棉纺织工厂此类原料少A、B错误。
建筑工地附近的建筑垃圾量与钢铁厂附近的尾矿废料、粉煤灰相比,产生量较小,且随着建筑工程的结束,将不再有建筑垃圾供应,C错误,D正确。
故选D。
5.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变化最大的地区。
由于部分地区城市发展不合理,出现了:①土地被占,耕地减少②地面下沉,水质恶化③环境污染④就业困难,秩序混乱⑤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透水砖作为道路建设材料可以增加地表水下渗,地表径流减少,因此,我国城市将透水砖作为道路建设材料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城市内涝。
故选D。
6.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貌)改变原有下垫面性质;(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植被)破坏原有环境生态;(气候)改变小气候;(土壤)混凝土全面取代天然表土等。
产生了大气、水、生态等方面的环境问题。
由题,透水砖在构建生态城市中对城市水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是颇为显著的,由于城市中的不透水路面不能及时地将雨水渗入地下,因此,城市中常常出现雨水蓄积和漫流现象,透水砖由于自身良好的透水性能,能有效地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泄洪压力,利于交通安全。
故选C。
答案7.D8.B9.B解析7.雨水花园增加降水量效果不明显,A错误。
美化城市环境和净化水质并非建设雨水花园的主要目的,B、C错误。
由题干信息“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雨水”可知,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收集雨水,充分合理利用雨水,调蓄和利用雨水,D正确。
故选D。
8.优先选用本土植物,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周边环境适应能力强,①对;选择可相互搭配种植的植物,提高去污性和观赏性,不同植物的合理搭配可提高对水体的净化能力,④对;选用既可耐涝又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因雨水花园中的水量与降雨息息相关,存在满水期与枯水期交替出现的现象,因此种植的植物既要适应水生环境又要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③错;观赏性不是雨水花园选择植物时的主要考虑,②错,①④对。
故选B。
9.在雨水花园结构图中,为深根植物提供养分的是种植土壤层,A错误。
上部的覆盖层可以有效的保持土壤湿度,C错误。
底部铺设砾石层,利于让经过上层土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并把渗下的雨水导出流走,D错误。
而在种植土层与砾石层之间加有一层砂层,目的是防止雨水下渗时,土壤颗粒随之进入砾石层而引起穿孔管的堵塞,B正确。
故选B。
答案10.C11.B解析10.塔里木盆地和内蒙古高原以温带大陆性为主,年降水量少,蓄存的水量有限,不适合建设海绵城市,故A、B错误。
华北平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变率大,降水量的时间分布不均,且华北平原是我国人口、工业密集的区域,需水量大,建设海绵城市可以缓解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故C正确。
青藏高原地处高寒地区,气温低,冻土发育,不利于雨水下渗,不适合建设海绵城市,故D错误。
故选C。
11.海绵城市建设会增加当地的地下水储量,有利于蒸发量的增加,故A错误。
海绵城市有渗水的功能,有利于下渗的增加,故B正确。
地表水下渗增加可以增加地下径流流量,故C错误。
地表水下渗增加可以减少地表径流,故D错误。
故选B。
答案12.D13.A解析12.从材料中对海绵城市作用的描述“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可知其主要措施是通过增加下渗地表、绿地、湿地等措施使城市的蓄水功能增强,从而减少城市内涝及水污染等问题。
而硬化城市地表会导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与海绵城市理念相悖,选择D。
13.海绵城市是对城市地面进行改造,增加蓄水面积可能会增加当地降水量,D错误。
由于透水地面增加,会导致下渗量增加,从而加大地下径流,C错误。
下渗增加会使地表径流减少,B错误,A正确。
答案14.C15.A解析14.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材料“海绵城市”能够吸收滞留水分,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调节地表径流,增加下渗。
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沙较大,因此在裸露的地面铺设砾石不易被风吹起,也不易被地表径流带走,能够增加地表的摩擦力,减小水流速度,从而增加雨水的下渗,故C正确。
故选C。
1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由题,“海绵城市”主要是针对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区域即易出现城市内涝的地区。
而西欧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D可能;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不易形成洪涝,B可能;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从而没有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C可能;而该地靠近海洋,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可能更易形成洪涝灾害,更需要“海绵城市”的推广,故不是西欧“海绵城市”推广较慢的原因,A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