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电和磁》教学设计
3.1《电和磁》(一)教材分析《电和磁》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的安排是“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
主要围绕两个活动展开: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
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
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产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埋下伏笔。
同时,本课作为《能量》单元的起始课,要求适当渗透能量转换的思想,为本单元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此课之前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对电路知识和磁铁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些都为学生本课研究电和磁现象奠定了基础。
多角度地了解电流产生了磁性,学生会有一种强烈的探究愿望。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第一组:学生电源、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3根、指南针第二组:长约150厘米的绝缘导线。
教学过程:一、影响指南针偏转的因素1、引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什么?(投影仪出示指南针)说明:当它静止的时,指南针能够指示南北方向。
因为指南针里面其实是一枚磁铁,可以叫它小磁针。
如果不用手碰它,你会发现小磁针不偏转。
2、讨论:不碰指南针,你有什么办法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吗?(1)根据学生的想法师演示验证:①出示一枚铁钉:把铁钉的两端分别靠近指南针的一端。
②出示一块磁铁:把磁铁的两端分别靠近指南针的一端。
(2)思考:我们发现铁和磁铁都能使小磁针偏转,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3、归纳:磁铁和铁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但是偏转的情况还是不同的。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本章内容包括电流的形成、电磁铁、磁场的分布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初步认识电和磁,并在生活中发现和理解电和磁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实验现象来理解科学道理。
同时,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同时,学生对电和磁的概念理解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现象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流的形成,知道电磁铁的原理,能够制作简单的电磁铁。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磁场的分布,能够用磁场线来描述磁场。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流的形成和电磁铁的原理。
2.磁场的分布和磁场线的画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电和磁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池、导线、铁钉、磁铁、铁屑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教学课件和教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电流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的形成,引发学生对电流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电磁铁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电磁铁是如何产生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动手制作电磁铁,并观察电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电磁铁的知识,让学生回答,以巩固学生对电磁铁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磁场的分布,让学生了解磁场线的作用,并引导学生用磁场线来描述磁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掌握电流的形成、电磁铁的原理以及磁场的分布。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电和磁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理解电和磁的应用。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电和磁》教案
过渡:为什么用通电线圈靠近指南针,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
任务2:探究线圈的摆放位置与指南针偏转角度关系
核心问题:线圈如何放置,才能使指南针偏转角度最大?
要求:认真观察,及时记录
小结:线圈竖着套进指南针,偏转角度最大。
师:为什么增大电流,小磁针转动角度会更大呢?
总结:是的,电能产生磁,电流增加,磁性就变大了。奥斯特在发现通电导线能让指南针发生偏转后,又进行了长达三个多月的研究,反复做了几十次实验,终于发现电和磁的关系,这位人类广泛使用电能打开了大门。希望同学们能学习奥斯特这样不断求证、善于思考的精神,去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环节3:让通电线圈靠近指南针
任务1:使指南针偏转角度变大
过渡:刚刚这位同学想的是增加导线数目,实验操作上比较麻烦,为了方便,老师这里提供一种方法,可以把导线绕成这样的线圈(展示),这样就能保证有多根导线。
核心问题:通电线圈是否能使指南针偏转角度变大
要求:1.按照南针;
课题
4.3《电和磁》
年级
6
设计者
内容
分析
课标
分析
学生
分析
(1)知道磁铁和铁能使磁针发生偏转,但对于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是陌生的,即对电和磁之间的转换关系是陌生的;
(2)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初步具备抽象思维,但思维活动需要依托具体内容,而电和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需要借助直观的现象帮助思考;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解释(得出结论、协调证据与理论的能力)
以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为解释,不能区分结论和证据。
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但所给解释为不含推理和分析过程的猜测,不能根据研究问题提取和识别现象与证据
《电和磁》教学设计(精选3篇)
《电和磁》教学设计(精选3篇)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电和磁》,课程内容包括电的特性和行为,磁的有关概念,电磁学等。
让学生了解电、磁的本质和有关规律,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研究活动的热情,为未来深入研究物理相关理论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电物理量和电动势的概念;2. 了解电流、电阻、电动势和电流密度的具体内容;3. 提升电磁学中相关量的理解能力;4. 理解磁场对空间物体形势的影响;5. 探究电动势、磁场和磁源之间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1. 能够从物理性质出发,分析和解决物理实验现象;2. 能够利用实验数据,建立电学和磁学理论;3. 能够运用电学和磁学模型,阐述空间物体的运动;4. 夯实电磁学基础,培养科学研究思维。
三、教学方法(一)理论讲授法:如果仅仅使用一般的理论概念作为教学起点,就会给学生造成负担。
因此,需要充分论证各个理论概念的实际运用效果,从而为学生构建一条理解理论的历程,带给学生理论认识的深刻体验。
(二)讨论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发表个人意见的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同伴伙伴讨论中互相尊重,进行理论建构和改变。
(三)实验法:将实验作为物理学家学习、探索和使用电和磁定律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通过量测和数据收集,观察实验现象,探究数据规律,从而推导出物理定律。
四、教学过程(一)教师布置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与体验通过描述实验现象,让学生尝试认识、搞清楚助磁器在空调机器运行时存在的特殊作用,借此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探究、讲解和讨论物理概念通过具体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讲解和讨论物理概念,学习电动势和电流、磁场和磁感应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电和磁的物理内容。
(三)学生自主实验通过翻阅书籍、普及物理知识和学习实验课本,学生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各项实验,获得实验成果,从而形成对物理实验结果的客观认知,以及对电和磁相关知识的认知。
(四)教师评价和反馈根据学生实验结果,教师可以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反馈,来总结运用物理概念的效率,帮助学生调整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激励学生认知物理模型的能力。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电和磁》教学设计(新版)4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电和磁》教学设计(新版)4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电和磁》的第3课,主要内容有: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的制作原理,电动机的制作原理,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等。
本课内容是电与磁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理解电与磁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基础知识,对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制作原理等知识,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制作原理。
2.学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掌握基本的电学测量方法。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制作原理的理解。
3.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发电机、电动机、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池等。
2.教学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3.学习材料:教材、实验指导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如“魔术般的电磁感应”,引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电磁感应现象,介绍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制作原理,并通过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选择题等形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等。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电和磁》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发电机四部分内容。
这些内容都是电和磁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认识电和磁现象的基础。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掌握一些基本的电和磁现象,为深入学习电和磁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科学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是,对于电和磁这一抽象的科学领域,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索电和磁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发电机等基本电和磁现象,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发电机等基本电和磁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2.难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现象的内在联系以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和磁的奥秘。
2.实验教学: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和磁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练掌握电和磁的相关知识,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电和磁的相关知识,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电流磁效应的实验,如指南针放入通电螺线管附近实验,引发学生对电和磁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
电和磁一、聚焦(3分钟)1.激活前概念:(1)接通简单电路,点亮小灯泡。
问:有几种能量形式存在?他们之间有关系吗?(引导回顾:电是一种能量形式。
电可以转化成光能、热能、动能等。
电还可以转换成其他能量:风能、动能等。
)(2)拿出磁铁,演示吸引铁质制物体,是磁能。
2.聚焦:电能转化为很多的能量形式,那与磁能有关系吗?3.简单介绍奥斯特,激发探究兴趣。
课件出题:“电和磁”二、探究活动(20)1.明确探究主体:电和磁有关系吗?2.出示材料:出示指南针,问利用这些材料怎么研究?独立思考——指明简单交流——师随机引导(思考:何时通电?导线和磁针位置?)3.实验要求:探究活动要求:(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导线靠近静止的指南针,然后通电观察指南针。
(2)反复实验,仔细观察,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准确记录现象。
(3)小组合作,有问题一起商量解决思考:1.有办法让现象更明显吗? 2.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尝试解释。
4.学生实验(1)探究活动(一)材料:一节电池、开关、小灯泡、3根导线、指南针学生领取材料——合作实验:多种方式让导线靠近指南针——记录观察到的现象(2)探究活动(二)材料:增加2节电池(或者短路)学生领取材料——合作实验:多种方式让导线靠近指南针——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三、交流研讨1.指名小组代表展示,交流2.补充交流3.梳理共识,整理出差异4.引发思考,提出问题5.补充验证实验(短路、线圈等)6.引导思考:这些实验现象有共同特点吗?通电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小磁针回复原来状态。
7.形成初步共识:小磁针发生偏转很可能与电有关系。
8.补充实验:用磁感应强度测试仪测量导线周围的磁场(1)小组实验:用磁感应强度测试仪测量通电导线周围磁场(2)交流发现四、拓展1.补充奥斯特实验史料,提升认知2.拓展:电磁效应打开了广泛用电的大门,标志着电器时代的到来。
学生励志寄语: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明白什么道理?时间就像日历一样,撕掉一张就不会再回来。
电和磁教学设计(共5篇)
电和磁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电和磁教学设计电和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电和磁》教学设计六年级廉美娟教材分析“电和磁〞是六上《科学》“能量〞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
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
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根底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伏笔。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研究过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铁的磁性能使放入磁场的磁针发生偏转;而在四年级下册《电》单元的学习,对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有一定的认识。
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经验。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是展现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探究通电导线和小磁针的关系。
另一条主线是探究通电线圈与小磁针的关系。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电和磁教学设计在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及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
教学器材准备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短导线3根、指南针、长导线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片段提问:军队行军过程中利用什么指引方向?〔指明学生答复〕用了指南车还是走错了方向,为什么?总结:磁铁的磁性吸引指南针,使指针偏转。
〔板书:磁〕[设计意图:上课之初,利用观看电视剧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中。
接着有针对性的提问,将学生从视频引入新课的教学中,为后续讨论“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现象的原因〞奠定理论根底,便于理清思路。
3.电和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 请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生原理。
(3)应用题:
假设你有一个条形磁铁,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磁铁的两极(N极和S极)是否存在。
八、重点题型整理
1. 填空题:
1. 电荷的两种类型是____和____。
2. 电流的形成可以由____、____和____等方式。
3.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铁会产生____和____两种作用。
2. 当堂检测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当堂检测:
(1)选择题:
1. 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是:
A.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B.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 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2. 电流的形成是由:
A. 电荷的移动
B. 电荷的堆积
C. 电荷的排斥
D. 电荷的吸引
(2)简答题:
2. 判断题:
1. 对
2. 对
3. 对
3. 简答题:
1. 磁铁的两极(N极和S极)会对铁屑产生不同的吸引力,是因为磁铁的N极和S极分别具有不同的磁性,N极会吸引铁屑,而S极会排斥铁屑。
2. 闭合电路中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将导体放入磁场中,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导致导体受到磁力的作用,产生运动。观察到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总的来说,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相当不错的。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提问,课堂氛围活跃。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实验操作部分,我发现一些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不太熟悉,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完成实验。其次,在讨论部分,我发现一些学生可能没有充分理解案例的背景和特点,导致他们的讨论不够深入。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案例的讲解和分析,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案例的背景和特点。最后,在课堂小结部分,我发现一些学生可能没有完全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导致他们对电和磁的重要性和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刻。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回顾和强调,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电和磁的重要性和意义。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3《电和磁》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3《电和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究电和磁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电生磁和磁生电的现象,为后续学习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电磁铁的原理、电生磁的实验、磁生电的实验、电磁铁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活中的一些电磁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电磁铁的原理、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实验过程及原理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较强,但在总结规律和分析问题方面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原理,能设计简单的电磁铁。
2.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生磁和磁生电的现象,理解其原理。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4.激发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铁的原理及制作。
2.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实验现象及原理。
3.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的原理和制作。
2.运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生磁和磁生电的现象。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运用讲解法,讲解实验原理和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实验器材:电磁铁、铁钉、电线、电源、磁体等。
2.教师准备实验演示器材:电磁铁、铁钉、电线、电源、磁体等。
3.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4.安全防护用品:绝缘手套、绝缘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电磁铁的日常生活应用,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引发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电磁铁的原理,展示电磁铁的制作过程,并提问学生关于电磁铁的制作方法和原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总结电磁铁的原理。
电和磁教学设计3篇
电和磁教学设计5【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的起始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性。
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
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伏笔。
通过两个活动以及教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经历发现现象,联系已有的知识对现象作出合理的假设或推测,通过实验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的过程。
要帮助学生真正建构电流产生磁性的概念。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这种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电池盒,电池、导线、小灯泡、小灯座、开关、指南针、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小组实验材料一份、课件、磁铁、铁、指南针。
教学过程:一、导入1.不碰指南针你能使小磁针转动起来吗?为什么小磁针会发生转动?(根据学生的想法师演示验证)2.归纳:磁铁和铁能影响指南针,使它发生偏转。
二、发现通电导线可以让指南针发生偏转1、除了上面的磁铁和铁,有没有其它什么方法不碰指南针也让指针发生偏转?2:请学生回忆四年级的知识点亮小灯泡,并用老师给的材料完成点亮小灯泡。
3、学生按要求做通电导线能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
操作:将指南针水平放在桌子上,等磁针静止后,把我们刚才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注意与磁针方向完全一致。
观察:①接通电路之前,小磁针有什么变化?②接通电路后,小磁针有什么变化?③断开电路(打开开关)后,小磁针又会有什么变化?④试试将导线放在不同的地方,小磁针有什么不同?4、交流并分析小磁针偏转现象产生的原因。
第3课:《电和磁》(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第3课:《电和磁》(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一、文本分析本课主要内容为电和磁的相关知识。
通过引入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电的种类和电路的搭建,以及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和磁场的概念。
同时,本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学习内容既涉及到实物观察、实验操作,又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受众面较广,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
学生的基础知识主要涉及到磁性物质和电的概念,对于电路和磁场的概念和应用的了解还需要加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内容。
三、教学目标1.了解电的种类和电路的搭建方法。
2.理解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和磁场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搭建方法。
2.使学生掌握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哪些电器,它们都是如何使用的。
2.教师引入本课的重点——电和磁,带领学生探究电和磁的联系与区别。
二、讲授新知(35分钟)1.电的种类(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直流电和交流电的概念和区别。
并让学生参与实验,自己搭建简单的直流电路。
2.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例和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以及针对不同磁性物质的情况,磁铁吸引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3.磁场的概念(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磁场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实践操作磁铁在不同位置下所吸引的铁粉情况,感受磁场的存在和作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针对本课的重点难点,布置相应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四、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体验所遇到的问题,看看是否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电的种类:—直流电—交流电2.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3.磁场的概念———————这里划线部分是可以电脑输入的,其它部分建议手写。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
【教材简析】《电和磁》是六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为落实“电流可以产生磁性”这一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实验,第一个是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的实验,第二个是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
通过实验让学生重复奥斯特当年发现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的过程,懂得“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本课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电流可以产生磁性”这一科学概念,体现现行科学课堂教学所提倡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活动成双螺旋结构协调发展”的理念。
【学情分析】电与磁的内容在四年级学生都已接触过,通过复习电路,电能让小灯泡发亮,以及复习指南针的制作性质,引出课题《电和磁》,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电和磁有关系吗?这里设计用磁铁、小铁钉、导线靠近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变化为下面的实验解释打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性,初步感知电流越强、线圈越多,磁性越大,线圈可以检测到微弱的电流。
科学探究目标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1.对电和磁之间产生的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2.意识到科学探究活动中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了解重大科学发现的价值所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使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明显实验讨论和设计(短路;用通电线圈代替通电直导线)。
2.教学难点: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
【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小灯泡、灯座、导线、好电池(两节)、废电池一节、电池盒、指南针、线圈。
教师准备:除与学生一样的材料外,还要准备:小铁钉,一块磁铁、指南针。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提问:老师第一次来这上课,搞不清方向,哪里是南边?要准确辨认方向可以借用?指南针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指向哪里?以你们过去所学的知识,如果不接触指南针,怎样可以让磁针的角度发生偏转?教师演示。
让磁针偏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遇到了带有磁性的物质,还有一种是遇到铁一类的物质。
六年级科学电和磁教案(通用11篇)
六年级科学电和磁教案六年级科学电和磁教案(通用11篇)六年级科学电和磁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知道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重、难点:1、试验探究电流的磁效应的规律。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规律。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磁体、小磁针、电源、导线教学课时:2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静止后的磁针指南的一端叫极,又叫极,指北的一端叫极,又叫极。
2、同名磁极相互,异名磁极相互;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发生的。
3、磁场的方向是这样规定的:小磁针静止时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可以利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
4、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
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试验“猜一猜”利用隐蔽的通电螺线管吸引小铁钉,让学生猜是什么物体?磁体对进入磁场的物体会发生作用,能否利用人工作用产生磁场、控制磁场?进行新课:1、电流的磁效应:试验:53页图8.2-2示,结果结论: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这试验叫奥斯特试验)思考:为什么手电筒、普通电线通电时吸引力好像不存在?……如何增强磁场?(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如……开始的试验)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猜想:通电螺线管能否产生磁场,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相似?(1)试验:54页图8.2-4示(对比条形磁体)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磁体的磁场相似。
指出N极、S 极猜想:改变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会不会变化?(2)试验:54页图8.2-4示,但电流方向相反结果:结论:指出图8.2-5中的N极、S极讨论:能否利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普遍性的规律?(参考55页提示)(3)安培定则: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电和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组准备2节1号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3根、长导线一个、胶带纸、小刀、指南针。
教师准备:条形磁铁一个,大指南针一个。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出示指南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指南针)师:指南针的指针是用什么做的?(磁铁)指针指向什么方向?师:在不用手碰指南针的情况下,你能用什么办法是指南针动起来?同学上讲台验证。
2、师:条形磁铁有南北极吗?你有办法知道这个条形磁铁的南北极吗?学生回答并上台验证。
并引出磁铁的性质。
3、归纳:磁铁的磁性能影响指南针,使它发生偏转。
刚才的小实验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磁现象。
(板书:磁)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就是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奥斯特到底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他到底发现了什么呢?大家想知道吗?我们也来做一做这个实验好吗?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1、大家看老师手上的小灯泡,你能用手中的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吗?介绍所需的材料。
请两位学生到展示台,其余小组进行组装,教师巡视。
2、请同学说一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是什么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板书:电)3、介绍实验方法:奥斯特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电路中双手拿住长一些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你想知道奥斯特发现了什么吗?同学们也来试一试。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
【教材简析】《电和磁》是六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为落实“电流可以产生磁性”这一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实验,第一个是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的实验,第二个是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
通过实验让学生重复奥斯特当年发现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的过程,懂得“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本课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电流可以产生磁性”这一科学概念,体现现行科学课堂教学所提倡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活动成双螺旋结构协调发展”的理念。
【学情分析】电与磁的内容在四年级学生都已接触过,通过复习电路,电能让小灯泡发亮,以及复习指南针的制作性质,引出课题《电和磁》,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电和磁有关系吗?这里设计用磁铁、小铁钉、导线靠近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变化为下面的实验解释打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性,初步感知电流越强、线圈越多,磁性越大,线圈可以检测到微弱的电流。
科学探究目标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1.对电和磁之间产生的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2.意识到科学探究活动中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了解重大科学发现的价值所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使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明显实验讨论和设计(短路;用通电线圈代替通电直导线)。
2.教学难点: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
【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小灯泡、灯座、导线、好电池(两节)、废电池一节、电池盒、指南针、线圈。
教师准备:除与学生一样的材料外,还要准备:小铁钉,一块磁铁、指南针。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提问:老师第一次来这上课,搞不清方向,哪里是南边?要准确辨认方向可以借用?指南针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指向哪里?以你们过去所学的知识,如果不接触指南针,怎样可以让磁针的角度发生偏转?教师演示。
让磁针偏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遇到了带有磁性的物质,还有一种是遇到铁一类的物质。
六年级科学电和磁教案
六年级科学电和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2)掌握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学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流和电压;(4)能够设计简单的电路,并观察电流产生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究电和磁的规律;(3)学会使用科学仪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节:电和磁的基本概念1. 电荷:正电荷、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 磁场: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第2节:摩擦起电1. 摩擦起电的原理;2. 摩擦起电的实验现象;3. 电荷的转移和中和。
第3节:电流的形成和测量1. 电流的形成;2. 电流的方向;3. 电流表的使用。
第4节:电压的认识1. 电压的概念;2. 电压表的使用;3.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第5节:简单电路的设计与实验1. 电路的组成;2. 电路的设计;3. 电流产生的现象观察。
三、教学资源1. 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2.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磁体、电线、灯泡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电和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电和磁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2. 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实验: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并进行相关实验演示;3. 学生自主实验与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电和磁的规律;4. 知识巩固与拓展: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电和磁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2. 学生掌握摩擦起电的原理和实验操作能力;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电路,并观察电流产生的现象;4. 学生对电流、电压关系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 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
质的重要, 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组准备2节1号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3根、长导线一个、胶带纸、小刀、指南针。
教师准备:条形磁铁一个, 大指南针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出示指南针,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指南针)师:指南针的指针是用什么做的?(磁铁)指针指向什么方向?师:在不用手碰指南针的情况下, 你能用什么办法是指南针动起来?同学上讲台验证。
2、师:条形磁铁有南北极吗?你有办法知道这个条形磁铁的南北极吗?学生回答并上台验证。
并引出磁铁的性质。
3、归纳:磁铁的磁性能影响指南针, 使它发生偏转。
刚才的小实验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磁现象。
(板书:磁)1820 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 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就是这个发现, 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奥斯特到底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他到底发现了什么呢?大家想知道吗?我们也来做一做这个实验好吗?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大家看老师手上的小灯泡, 你能用手中的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吗?介绍所需的材料。
请两位学生到展示台,其余小组进行组装, 教师巡视。
2、请同学说一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是什么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板书:电)
3、介绍实验方法:奥斯特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电路中双手拿住长一些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
的上方, 与磁针的方向一致, 你想知道奥斯特发现了什么吗?同学们也来试一试。
(多媒体展示)
(温馨提示)观察:
A接通电流之前,指南针指向什么方向?接通电流时指南针有什么变化?断开电流
后又怎样了?
B试试导线其他不同的放法,观察现象有什么不同?
4、学生分组实验。
5、组织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试一试导线不同的放法,现象有什么不同?
6、讨论总结: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 小磁针发生了偏转现象。
三、分析小磁针偏转现象产生的原因
1、师:是什么原因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呢?
分组讨论。
2、让学生尝试解释, 然后分两个层次分析引导:引导学生什么情况下小磁针会发生偏转?
①排除磁铁的因素。
通电之前磁针没有偏转,而且导线是铜的,磁铁也不会吸引铜,所以磁针
偏转不可能是导线的原因。
②磁针偏转与电流有没有关系,你的理由是什么?(肯定有关)
(导线中有电流就偏转,断开没有电流就复位,说明磁针偏转应该是电流产生磁性。
)板书:电流产生磁性。
四、如何使实验效果更明显㈠利用短路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1、师:实验中小磁针的偏转角度很小,你有办法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一些吗?
预设学生的想法:A.电池多用几节;B.加粗导线;C.去掉绝缘外皮;D.多几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等。
2、从多用几节电池引导到利用电路短路加强电流的方法,并讲解实验方法。
(温馨提示)要点: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所以开关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 时间不能太长)。
3、学生做利用短路使磁针偏转更明显的实验。
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4、小结:加大电流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㈡利用线圈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我们还猜测哪些方法能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呢?
1、把多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指南针的方法, 会不会磁针偏转更明显呢?
2、讲授绕线圈的方法与实验方法。
观察:
A、给线圈通上电流,线圈会产生磁性吗?
B试试线圈的各种放法,怎么放置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提示:上方下方、平放竖起、指南针套在线圈里面等)
C线圈与一根导线相比哪个使指针偏转的角度更大?
3、学生实验。
4、组织汇报。
5、小结:线圈越多小磁针偏转角度越大。
思考:为什么线圈越多小磁针偏转角度越大呢?
五、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
1、出示一块不能让小灯泡发光的电池,问:用完了的废电池,是不是一点电都没有了呢?能用我们的线圈和指南针检测一下吗?
2、让学生说说检测的思路:磁针偏转说明废电池里还有电,磁针不偏转说明废电池里没有电,它们成了检测电流的仪器。
3、学生检测。
六、小结谈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电和磁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电流越大, 磁性越大。
线圈越多, 磁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