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及常见典故
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b90e7d8d5bbfd0a79567374.png)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解答提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 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要求: 1.描绘诗中的画面(优美); 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 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 可,例如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 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 么而“感伤”。
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 的秋意,深切的思念。
意象: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 亲人。
意境:
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 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 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这 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传 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
【例】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 春雨初霁》)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 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 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 心境)。
请记住:任何鉴赏题的答案中应该有适 度的引号。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 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 (步骤一),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步 骤二),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步骤三)。
诗歌鉴赏典故的作用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典故的作用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256119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c.png)
诗歌鉴赏典故的作用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典故的作用答题模板:
1. 点明诗歌意境:典故可以提供一种历史的背景或情境,使诗歌的意境更加鲜明。
2. 丰富诗歌内容:典故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故事或历史事件,使用典故可以增加诗歌的内涵和深度。
3. 表达情感:典故中的故事或人物往往承载着特定的情感,使用典故可以间接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4. 深化主题:典故可以提供一种视角或思考方式,帮助诗人深化诗歌的主题。
5. 突出诗人观点:通过使用典故,诗人可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使诗歌更具有说服力。
6. 形成对比: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典故可以与现实形成对比,从而突出诗人的批判或赞美之意。
7. 增加语言美感:典故的使用可以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诗歌的艺术美感。
以上就是诗歌鉴赏中典故作用的基本答题模板。
请注意,虽然这个模板提供了一些常见的答题方向,但在实际答题时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和语境进行分析。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e4596b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8.png)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表达方式和作用,点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思想感情,主要通过…(具体表达方式)来表达,如…(举例),表现出诗人对…(主题)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整首诗的主旨是…(简要概括),既有…(正面意义),也有…(负面意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但是有些段落表述不够清晰或者重复,需要进行删减和改写。
1.诗歌意境分析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的意境,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这种意境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宝贵,启发了人们珍惜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字词推敲在这首诗中,有许多生动传神的字眼,比如“碧空如洗”、“山色迤逦”、“流水潺潺”等等。
这些字眼通过形象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珍贵。
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修辞手法,比如拟人、比喻、夸张等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诗眼赏析这首诗的诗眼是“流水潺潺”,这个诗眼通过形象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流水的清澈和悠扬,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流动和不息。
这个诗眼贯穿全诗,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让整首诗更加生动有力。
4.人物形象这首诗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但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比如“碧空如洗”、“山色迤逦”、“流水潺潺”等等,这些形象都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宝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塑造了一种自然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诗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按照以下层次进行解答: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意境体味及效果。
在具体分析时,需要从描写内容和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等方面入手。
例如,这首诗描写了某个特定环境或氛围下的一个具有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
通过对诗歌表达方式、语言特点和意境的体味,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效果和意义。
在分析时,需要注意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避免影响文章的整体质量。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模板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9bb421914791711cc7917bd.png)
对诗歌主旨有何作用。
七、分析主旨和思想感情型(三步)
1.找出诗歌意象,归纳其特点和所营造的 意境。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意象和诗歌主旨的 关系。
3.明确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八、对比鉴赏阅读型(二步)
1.找出相关的比较点,通过研读两首诗歌, 比较异同。
2.根据题目要求,扣住诗歌中的字、词、 句加以分析阐述,分条作答。
2.举例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3.点效果。指明这种风格或特色的表达效果。
五、分析表达技巧型(三步) 1.明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2.释用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技巧运用。 3.析作用。对思想感情、诗歌主旨的作用。 六、分析形象型(三步) 1.点特色。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
忧国忧民、壮志未酬、寄情山水 2.做分析。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点明为什么。 3.明作用。抒发了作者何种感情,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分析句意及作用型(三步)
1.指出该句的基本含义。 2.指出全诗围绕该句子写了哪些内容。 3.指明该句子对主旨的表达以及在结构上的作 用。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三步)
1.明特色。口语色彩浓厚、朴素自然、豪迈雄 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委婉细腻、清新明 丽、幽默讽刺、反语、白描手法等。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模板
一、炼字炼词型(四步) 1.释词义——在诗句中的意思 2.明手法——比喻、拟人、夸张、衬托 3.绘景象——情景再现 4.点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分析意境型(三步)
1.描绘诗歌中展现的画面。
描绘时抓住主要景物再现画面,在忠于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及常见典故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及常见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f84e313a0b4c2e3f57276358.png)
(一)有关诗歌鉴赏的答题模版浓缩~一、分析意境型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分析技巧型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怎样使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分析语言特色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炼字型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五、情感、主旨型①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②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③抒发什么情感六、比较评价题型①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②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二)科普一下诗歌鉴赏中的意向与典故~1、武陵——武陵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指世外桃源。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裴迪2、龙城飞将——“龙城”指奇袭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飞将军李广。
可借代众多抗匈名将。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3、关山月——古乐府名,多以反映边疆离别之情为内容。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王昌龄。
4、露井桃——生在井边的桃树。
出自“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
”的典。
可以指兄弟之情的破坏,也可以指桃代李僵的计策。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殿前月轮高。
”——王昌龄。
5、团扇——汉代班婕妤曾写《怨歌行》,以团扇自比,“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后人常借团扇指代被背弃的哀怨之情,多用于闺怨诗。
“且将团扇共徘徊。
”——王昌龄。
6、幽篁——竹林。
“独坐幽篁里。
”——王维。
7、劳劳亭——古代送别之地,代指送别之地。
“劳劳送客亭。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常考意象、典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常考意象、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70428e45f7ec4afe04a1df95.png)
【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常考意象、典故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该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分析它凸显的形象;④点出该字烘托的意境。
表达了什么感情(有时需从结构上考虑)。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缺一不可。
4、答题模式: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注意要能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三、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54deac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8.png)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一、诗歌基本信息。
1. 诗歌名称:
2. 作者:
3. 朝代:
4. 体裁:
5. 题材:
6. 内容概要:
二、诗歌主题。
1. 诗歌主题是什么?
2. 诗人通过怎样的手法表达主题?
3. 诗歌中有哪些具体的描写和意象支撑主题?
三、诗歌语言特色。
1. 诗歌中有哪些典故、比喻、修辞手法?
2. 诗歌的语言特色如何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
3. 诗歌语言的音韵、节奏和韵律有何特点?
四、诗歌艺术特色。
1. 诗歌的整体结构如何?
2. 诗歌的节奏、押韵、排比等修辞手法如何运用?
3. 诗歌的艺术特色给人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五、诗歌与当时社会背景。
1. 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哪些社会现象和人文风貌?
2. 诗歌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何关联?
3. 诗歌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
六、诗歌鉴赏。
1. 你对这首诗的整体印象如何?
2. 诗歌中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
3. 你觉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如何?
七、诗歌赏析。
1. 你认为这首诗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2. 你觉得诗歌对当今社会还有何启示和警示?
3. 你对这首诗的最终评价是什么?
以上是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希望对你的诗歌鉴赏有所帮助。
古诗鉴赏常规答题模式
![古诗鉴赏常规答题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e4e3ad8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6.png)
古诗鉴赏常规答题模式古诗鉴赏常规答题模式教学内容:一、修辞手法(一)设问示例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二)答题步骤1.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2.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3.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三)答题范式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四)考题直击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解析: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二、描写手法(一)设问示例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二)答题步骤1.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2.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3.再作用分析(三)答题范式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四)考题直击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答案解析: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写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写尽了行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
古代诗歌鉴赏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简答题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ba94d0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a.png)
古代诗歌鉴赏简答题的答题技巧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
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
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相互衬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
绘写出了山中寂寥的景象,衬写出了作者本身孤寂的心境。
二、由典故入手。
古代诗歌是以凝练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用一个典故就可以省去许多文字。
因此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典故的类别1.引用前人语句。
①直引:直接引用前人的诗文句子作为自己的诗词中的句子。
例: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引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流。
”②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
(杜甫)——化用《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
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白居易《放言》)②暗引:功名图麒麟。
(杜甫《前出塞》)——宣汉帝把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像画于麒麟阁。
③反引: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分析典故的方法1.体会诗人用典的目的。
了解典故重要的不是了解典故内容的本身,而是要理解诗人用典的目的,因为它和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2.体会诗人用典的用典意图。
诗人对往事的重提,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
也就是说,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
只用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所在。
(三)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一、语言艺术鉴赏语言的风格1.朴素与绮丽绮丽诗风的语言特点:绮错、婉媚、浮华、艳丽、纤巧。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262a708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f.png)
•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 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 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 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 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 (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 诗歌赏析的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 “叙” 即概括地引述原句; “析” 就是写作过程的简析; “评” 就是旗帜鲜明的亮出观
点。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例析
• 第一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 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 情感的?
正确解答: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 技巧(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变换抒情角度、 描写手法等)+作用(主旨情感)
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
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 含义(即解释诗句) 2、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 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3、诗歌形象:身份+性格 4、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 (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 (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 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 意+文意+主旨情感)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 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 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 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 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 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 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之分析典故运用题解题模式
![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之分析典故运用题解题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5da153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4.png)
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之分析典故运用题解题模式
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之分析典故运用题解题模式
分析典故运用题解题模式?
1 设问方法:这首诗歌运用了什么典故7有什么表达作用?
2 设问变式:请谈谈这首诗(词)运用典故的表达作用。
3 解答提示:运用典故型即评析诗中所用典故的作用。
它在题型设计上多以考查作用为主。
考生在做此类题时须博闻强记,了解典故的.来源、出处,诗人运用典故的用意目的等,才方便答题。
4 答题模式:(1)点明典故出处。
(2)简要说明典故的作用。
(3)点明运用典故的表达效果。
5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请谈谈本词运用典故的表达作用。
答案:本诗最后一句运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借武陵人的归隐生活,表达了作者超越世俗、高洁的情操,隐约带有欲归隐山林的意味。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答题模板汇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答题模板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283777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9.png)
诗歌鉴赏知识点+答题模板汇总一、中心词后置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应该是“晴川汉阳树历历,芳草鹦鹉洲萋萋”。
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应该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二、宾语前置①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应为香雾湿云鬓,清辉寒玉臂。
②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应为怜新雨后竹,爱夕阳时山。
三、主宾换位①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应为林暗风惊草。
②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应为可怜门户生光彩。
③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剩下的香稻粒,是鹦鹉吃剩下的,即使碧梧枝老,也是凤凰所栖)。
④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应为黄花报霜信。
四、定语后置①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应为锦官城花重。
②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应为一月夜飞度镜湖。
③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应为夕贬潮州八千路。
五、省略句同时介宾短语后置①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应为桃花依旧于春风笑。
②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应为一日江楼于翠微坐。
③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应为永忆江湖于白发归。
六、动词后置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应为黄河流入海。
七、平仄律诗上句尾字为仄声,下句尾字为平声,因为平仄的限制,有时候会调整语序,使诗句既符合平仄,又具有韵味,更加生动别致。
词牌也有自己的词谱,词中的语序也会有调整。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应为目欲穷千里。
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为应笑我多情。
③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应为旧时淮水东边月。
八、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①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软和轻都是使动用法,使一江水软,使九子山轻。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是使动用法,使江南岸绿。
③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惊和泣都是使动用法,使风雨惊骇,使鬼神哭泣。
④叶上初阳干宿雨:干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宿雨变干,引申为晒干。
2.名词作动词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锦帽貂裘指戴锦帽,穿貂裘。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范本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8773b54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b.png)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范本诗歌鉴赏答题模板范本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5、答题示例2007年全国卷II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练习:(08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08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开除。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诗歌鉴赏各类题型答题模式全汇总
![诗歌鉴赏各类题型答题模式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929b11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4.png)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设问角度---思想感情
设问示例 :
➢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题步骤 :
➢ 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 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 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1)这首词的首句有什么作用?(3分)
照应题目,点出“回忆”(1分);写出少年 的豪爽旷达(1分);由此引出对吴江桂花的 回忆(铺垫)(1分)。
设问角度---意境品味
答题步骤 :
➢ ①解说相关诗句,抓住主要意象; ➢ 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 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范式 :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 种…的氛围(意境)
➢设问方式---抒情方式
设问示例:
➢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 句作简要赏析。
➢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 诗句作简要赏析。
➢ 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 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
➢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 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 情;
答题模式: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 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 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 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 人…的感情。
考题直击 :
➢
秋思 张籍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示例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19413d30b4e767f5bcfce9b.png)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示例1、设问示例:①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②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2、答题步骤:①找准意象,描述意象组合的图景;②概括意象营造的意境或氛围;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3、答题模板:本诗用…的意象,描绘了…图景,营造(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4、考题直击鹧鸪天[宋]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答案:诗人用杜鹃的意象,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术语概括作用)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1、设问示例: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答题步骤:①找准意象,描述图景;②概括意象营造的意境;③分析揭示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3、答题模板: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4、考题直击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营造出宁静伤感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别离思聚、望月怀人的乡愁。
1、设问示例:①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②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③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手法。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答题模板:某某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万能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5c06ae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5.png)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万能答题模板一、答题基本方略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1.抒情言志的方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语言方面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
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有关诗歌鉴赏的答题模版浓缩~
一、分析意境型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分析技巧型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怎样使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分析语言特色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炼字型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五、情感、主旨型
①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②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③抒发什么情感六、比较评价题型
①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②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二)科普一下诗歌鉴赏中的意向与典故~
1、武陵——武陵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指世外桃源。
2、“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裴迪
3、龙城飞将——“龙城”指奇袭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飞将军李广。
可借代众多抗匈名将。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5、关山月——古乐府名,多以反映边疆离别之情为内容。
6、“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王昌龄。
7、露井桃——生在井边的桃树。
出自“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
”的典。
可以指兄弟之情的破坏,也可以指桃代李僵的计策。
8、“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殿前月轮高。
”——王昌龄。
9、团扇——汉代班婕妤曾写《怨歌行》,以团扇自比,“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后人常借团扇指代被背弃的哀怨之情,多用于闺怨诗。
10、“且将团扇共徘徊。
”——王昌龄。
11、幽篁——竹林。
12、“独坐幽篁里。
”——王维。
13、劳劳亭——古代送别之地,代指送别之地。
14、“劳劳送客亭。
”——李白。
15、六龙——古代天子之车车驾六马,所以为天子车驾代称。
16、“六龙西幸万人欢。
”——李白。
17、金屋——(这个简单,诸位应该都知道,就带过了。
)汉武帝在陈阿娇小时许诺,“若得阿娇,当作金屋储之。
”后来食言了。
代指曾经美好的诺言,或者冷宫。
“金屋无人见泪痕。
”——刘方平
18、碛——沙漠。
19、“碛中作”——岑参。
20、梁园——即兔园,汉代梁孝王刘武的花园,刘武好宾客,司马相如等曾住在园中,因此出名。
可代指曾今繁华的地方,和招贤纳才之类的地方。
21、“梁园日暮乱飞鸦。
”——岑参。
22、迥——高远。
23、“迥临飞鸟上。
”——畅当
24、啮臂——喻指咬臂诀别,比喻被迫分离的痛苦。
25、“自说二女啮臂时。
”——杜甫。
26、匡庐——庐山。
曾有匡氏兄弟登上此山结庐隐居,因此得名。
27、“匡庐不可登。
”——钱起。
28、六朝僧——东晋著名僧人慧远曾在庐山结社讲道,六朝以来,盛极一时。
泛指讲道修行的人。
29、“犹有六朝僧。
”——钱起
30、周郎与误拂弦——三国时期吴将周瑜。
有“曲有误,周郎顾。
”一说,传说是精通音律的美男子,人奏乐出错,一定要回头看,也可暗喻知音。
31、“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
32、阊门——古代城门。
33、“阊门即事”——张继。
34、带吴钩——吴钩为古时一种兵器,带吴钩可代指从军。
35、“男儿何不带吴钩。
”——李贺。
36、燕歌——即《燕歌行》,可代指思念家乡所唱的歌。
37、“燕歌未断塞鸿飞。
”——李益。
38、貂锦——汉时羽林军所穿的一种衣服。
可泛指将士。
39、“五千貂锦丧胡尘。
”——陈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