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教学资料-第3章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合集下载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

3.点立体的作用
(1)通过集聚视线而产生心理张力
(2)引人注意、紧缩空间
(3)产生节奏感和运动感,同时产生空间深 远感,能加强空间变化,起到扩大空间的 效果
泰国Ango灯具创意设计
1. 秩序规则,集聚排列的点产生线和方 向的效果.
2. 面的交界处、顶角产生的点.点虽小,但它通过位置的变化,则可以 产生不同的感觉,变成对整体具有强烈影响的布局。
线的立体构成表现:
攀岩的藤蔓长椅
美国史密森学会Kogod 庭院的“浮云屋顶”。
垂直构成
交叉构成
回旋构成
框架构成
框架构成 是独立线框的刚性空间组合。分为平面线框、立体线框和由 平面线框插成的立体线框。组合方法有重复、渐变(求心、 扩展)、自由组合。
曲线构成
缠绕构成
单元线材的构形—线材的排列 节点构造,相邻两根线材间的上
• 立体构成中的点不仅有位置、方向和形状,而 且有长度、宽度和厚度。
在立体构成中,不可能存在真正几何学 意因点的大小、点的亮度和 点之间的距离不同而产生多样性的变化, 并因此产生不同的效果。
2.点立体的视觉特征
点活泼多变,是构成一切形态的基础, 具有很强的视觉引导和集聚的作用。在造 型活动中,点常用来表现强调和节奏。
• 第一节 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奇妙的自然形态吧, 这是大自然所完成的“立体构成”作业。
(一)来自宝岛台湾的礼物─野柳海岸的女王头像
(二)爱尔兰的“巨人之路”
(三)美国的“波纹岩”
(四)洪都拉斯的“大蓝洞”
二、人工形态
经过人工制造出来的形态,都属于人工形态 。
2、生长感的表现:旺盛的生命力 是由形态的自身生长来体现的。

立体构成教学资料-第3章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教学资料-第3章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综合案例解析
雀巢巧克力博物馆
分析:
从下图可以看出,雀巢巧克力博物馆的形状既像折叠的 纸鸟,抑或像一艘宇宙飞船,根据前来参观者的想象力可以 不断变化,这是雀巢巧克力博物馆的特征也是当时设计师设 计它的设计理念。 以多面体的外部结构所营造出来的视觉空间既在色彩对 比上突出雀巢巧克力的色彩特征,而且形体上的也充满了趣 味和视觉张力。
一、 量 感
同样体量的物体因空间的排列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知识链接
物体的体量美是作品是否有艺术性 的关键。量感是主体对客体的缘于 内心的感受,是使抽象形态具象化 的核心。对于设计者来说,就是通 过物理量感获得美的感受。
过去的很多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多将艺术分为空间的和时间的,这种认 识是片面的,因为空间与时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通过 感觉经验去理解事物的天赋。 人类的空间观念,是各种感官相互协调的后果,是外界事物与人的自身相 互协调之后确定的空间的存在。没有身体运动的经验就谈不上空间的知觉,如 图所示,近大远小的空间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经验下获得的判断。人对空间的 距离、大小的判断,最终无须触觉的介入,凭视觉就能大致解决问题,这是眼 睛运动经验积累的结果,当人们感知到,经过眼睛运动经验的积累,人们能够 很清楚在图中看出空间感。
二、 空 间 感
近大远小的空间感
人们对空间的概念不仅仅局限在三维空间中,而是通过人的意识形态的作 用将空间的概念延续。人们对空间的概念大概分为两类: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物理空间是实际存在的物体的空间,心理空间是指实际不存在但人的思维活动 能够感受到的空间。 心理学证实,视觉形象不是对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 造性把握,它把握道德形象是具有想象力、独创性和敏锐性的美的形象。 对于设计者而言,所创造的视觉形象应该努力留给观赏者发挥想象空间并 进行的暗示、启发、诱导。一件好的作品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和精神的满足, 这种联想是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自然的启示
2、比例 比例可以解释为造型中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
间的关系。
有关比例美的法则,在国际上一致公认为:古希腊时期 所发明的黄金率1∶1.618的比例关系,具有标准美的感 觉。许多造型物体与空间只要近似于这个数字,在视觉 心理上就能产生整体与局部的比例美感。在立体构成中 黄金分割率的应用为2∶3,3∶5,5∶8的近似值比例。
第三节 对比与统一
对比: 强调物体形态的丰富多样性,突出形态之间的差
异性、对抗性因素。如大小、远近、上下、疏密等。这 种现象会在视觉心理中产生刺激的美感。
统一: 要求物体形态应具有的整体协调感。强调物体形
态的共同性、一致性,产生整体和安定感。
自然的启示
自然的启示
自然的启示
第四节 强调性
强调含有夸张的意思,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重 点,让视觉一开始就注意到最主要的部分。运用强调手 法要有节制,只能突出夸张一个重点,不能滥用,否则 会喧宾夺主,以致失去审美价值。
自然的启示
自然的启示
第二节 秩序性
所谓秩序,就是指变化中的统一因素。 变化是事物存在的最根本形式——事物在变化中发展、 改变。在造型上变化是丰富和创新。 秩序是规律和条理,秩序构成和谐。 秩序性的形式法则有:
1、节奏与韵律 节奏——有规律的重复形式的出现。 韵律——在重复中加人不同的组合变化,使它产生 和谐、优美的韵律感。在造型视觉艺术中,线条的疏 密、刚柔、曲直、粗细、长短和体块形状的方、圆、 角、锥、柱的秩序变化、形式感和一致性则意味着 “韵律” 。
自然的启示
发射:即从中心向四周发射,可采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体进行反复组合。
自然的启示
自然的启示
自然的启示
旋转:弧度越大,动感越强。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一、对比与调和对比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以对比方式各自展示其面貌和特点,以“一石激起干层浪”的效果形成视觉上的张力,使原有的个性更加鲜明、更加强烈、同时也增强了形体对人的感官的刺激.造成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效果。

对比是形式美感重要的生动语言,它可改变形怂的呆板,造成富有生气、活泼、动感的造型,在对比中原有的构成要素最大限度地保持要素间的差异性。

可以说,形态构成缺乏对比就没有活力,失去运动感。

对比在立体构成中的各个方面展示自己的表现形式,既有形体、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对比,也有实体与空间的对比等。

调和是与对比相反的概念,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共性的加强及差异性的减弱,以求获得统一。

形态构成一味强调对比,势必走向认识上的绝对化,不可能从全局的角度去控制造型表现,构成的作品从整体上看是杂乱无章、矛盾重重、支离破碎、毫无整体性的,不可能把人的视觉和触觉带到引人入胜的境地。

这就是说,艺术作品的表现不仅需要量,也需要质才能实现形态构成的价值,需要设计师协调统一形态构成的各个要素。

事实上,方体形态的构成往往包含着不同的要素。

根据一个立体形态的实际有目的性地去创造,其多元化的要素必须体现形式上的统一,既要设计新颖的外观,又要将形态的外观与内部结构、空间、形状、体积统一。

如同建筑一样,要体现平面与立面的统一。

对比与调和是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是矛盾的统一、辩证的统一,立体构成从许多方面体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1.形体的对比与调和不同形状和体量的形态构成使形体呈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反映这种关系最典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

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

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感和整体性,使人最容易认识和理解对比与调和。

几何原理的形式美感不仅从它本身得到体现,还在其他艺术中、建筑小表现得淋漓尽致。

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几何原理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丰碑。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万神庙,还有古罗马大角斗场。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1.形体的对比与调和不同形状和体量的形态构成使形体呈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反映这种关系最典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

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感和整体性,使人最容易认识和理解对比与调和。

几何原理的形式美感不仅从它本身得到体现,还在其他艺术中、建筑小表现得淋漓尽致。

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几何原理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丰碑。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万神庙,还有古罗马大角斗场。

无不折射出这种最主要和简单的对比与调和。

设计师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将各种形状从属于基本形,使基本形这一特征得到强调。

形体的对比与调和要突出主体,强调其他部位对主体的从属关系,同时通过控制主从关系,尽量用形体中细部的形状来取得对比与调和的效果(如古罗马大角斗场每一个细小的形体都从属于椭圆形状)。

强调高度,加强高低对比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当形体高低反差大,且有―定的体量结合时,就会产生力量感。

另一种突出主体的方法是次要部位的形状与主体相同而体量较小,尺寸也较小。

如同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中央门道的尺寸明显大于两边步行门道的尺寸。

一方面,在视觉上、高的形体比低的形体更容易吸引人的视线,圆的比直的更令人注目,因此对比手法的运用能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的视线也会因动静对比而产生趣味感。

建筑设计师有意将楼梯的尺寸做大,其实质就是让暗示运动的要素充满趣味。

利用形状来协调形体使之形成统一感在形体构成中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如果大的形体中所有小形体的尺寸和体量是一样的,这些小形体排列的距离也一样.无形中这些形体会呈现出一种几何美感,表现出强烈的统一感。

一旦形状和尺寸的协调同形体的细小部位结合,那么这种由外及里的协调则会表现出形体的整体性,是对比与调和的高度体现。

2.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研究形体的色彩具有积极的意义.构成形体的天然色彩材料与经过施色的材料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关系。

它们相互对比在视觉上给人以紧张感和刺激感,一旦它们形成调和关系则给人以色彩的秩序感。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形式法则的存在是人类对于自然和人为的美感现 象进行有组织有系统的研究,并经长期验证所得 到的共同结论。一件作品如果具有美的形式,就 能马上吸引人的视觉,唤起人们的美感而产生愉 悦的心理。形式不美,无法使人得到审美的愉悦, 也妨碍内容的表达及人们对内容的接受。因此, 立体构成应将各种形式要素(点、线、面、体、 色彩、肌理和空间等)的组合,遵循美学原则, 以便最大可能的增强美感效能。

第三节 节奏与韵律

渐变韵律——造型要素按照一定规律渐次发展变 化。如形态大小渐变、方向渐变、位置渐变、厚 薄渐变等,渐变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自然扩张和收 缩的感觉(图3-3-2、图3-3-3、图3-3-4)。 交错韵律——造型要素按照一定规律做有条理的 交错、相向旋转等变化,这种韵律动感较强,易 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图3-3-5)。 起伏韵律——造型要素做高低、大小、虚实的起 伏变化,即为起伏韵律,这种韵律较活泼且富有 动感(图3-3-6)。 特异韵律——造型要素在有规律的变化中求突破, 力求产生新奇感(图3—3-7)。

节奏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 现象。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们的生活中,到处都 充满着节奏感。如心脏的跳动、大海的波涛、动 物的奔跑、一下接一下的抡锤劳作、红绿灯有节 奏的变换等等。立体构成造型的节奏,是指造型 要素以统一形态的反复、渐变和反复交替来形成 有秩序、有规律的运动感。如一捆竹筷洒落在地 上,会使人觉得竹筷很多,而且很乱;若把竹筷 等距离有规律的排列在地上,或呈扇形,或呈列 状,让人觉得整齐而单纯。
第一节 对称与平衡

对称形式是一种力的平衡关系,在视觉上比较完美统一,在立体构成 中要灵活运用。对称能给人以庄重、严肃、条理、大方、静穆、完美 的感觉。但过于追求对称,会产生呆板、单调、沉闷的感觉,要在对 称的大环境中寻找一些有突破因素的形式,寻求一种小的合理的变化, 在视觉上感到量的相等。换言之,就是在保持整体平衡的基础上,局 部有一些小小的变化,这些变化并没有打破对称的大格局。 均衡是相对的平衡,是以支点为重心,保持形态各异却量感相同,达 到力学的平衡形式。在立体构成中,达到量感的平衡,不仅仅是指物 质形态在物理上的力量的平衡,它还包括来自于色彩、肌理以及心理 空间等构成要素对心理量感平衡的影响,往往心理量感的平衡才是平 衡效果的关键。一般来说,大的形比小的形具有更大的心理量感;彩 度高的形比彩度低的形具有更大的心理量感;明度低的形比明度高的 形具有更大的心理量感,这些都是处理均衡关系时应注意的地方。 对称是一种秩序、庄重、有条理的静止的美;而均衡则是打破静止局 面,追求一种活泼、轻快的富于动感的美(图3-1-3、图3-1-4)。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是指在立体空间中,通过组合和排列不同的几何形状和体块,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形态。

它涉及到空间的分割、比例的协调、线条的流动以及体块的平衡等多个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1. 平衡:体块的分布要均衡,不要让某一方过于重或过于轻。

2. 对称:通过将镜像相互对称的体块放置在空间中,创造出稳定和谐的形态。

3. 不对称:通过不同大小、形状和材质的体块的组合,创造出有趣、富有变化和动感的形态。

4. 接近黄金分割:通常将立体空间按照黄金分割比例进行分割,能够营造出美感和和谐感。

5. 流线型:通过流畅的线条和曲线,创造出优雅、动态和有节奏感的形态。

6. 空虚和实体:合理的利用空间,通过体块间的空隙和间隔,创造出层次感和深度感。

7. 对比:通过将不同形状、尺寸、材质或颜色的体块相互组合,创造出对比和冲突,增强立体空间的吸引力。

8. 节奏:利用重复、循环、间隔等手法,创造出有序、连贯和有节奏感的形态。

这些形式美法则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设计目的进行灵活的运用和组合,帮助设计师创造出独特而富有艺术感的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形式美法则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1、对比与调和 2、对称与均衡 3、节奏与韵律
1、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取得变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使形态生动、活 泼、个性鲜明,产生强烈的刺激力和表现力。 调和又有着使对比的双方过渡综合的协调作用,使双 方彼此接近,产生强烈的单纯感和统一感。 只有对比,形态就显得杂乱,只有调和,形态则会奏的深化。 节奏表现了静态之美,韵律则表现的是动态之美。
• 谢 谢
纤维艺术作品
纤维艺术作品
2、对称与均衡
对称指形态的对称中心的周边各部分,在大小、形状 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对称是表现平衡最完 美的形态。
均衡是一种非对称平衡,它是通过支点、颜色、形 状、虚实等的变化所造成的一种心理平衡。均衡具有 活泼、轻快的形式美感。
榨汁机
雕塑
3、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把近似的形式因素,按照某种秩序和规 律进行重复排列和延续,节奏的本质是有秩序的统 一、有规律的变化。 在节奏上加以动态变化或情态因素,就是韵律。 也就是使节奏具有强弱起伏、悠扬急缓的变化,赋 予节奏一定的情调。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
感、充实感; (3)具有稳重、秩序、永恒的视觉感受; (4)不规则块立体具有亲切、自然、温情的感觉; (5)块立体的语义表达与其体量有关 。
4、块的空间表现:
块材是立体造型最基本的表现形式,能最有
效地表现立体空间造型。并能表现出强烈的量
感和张力。
正方体强调垂直与水平的 心理效应,且有安定、方 正和平实的秩序感。
2、生长感的表现:旺盛的生命力 是由形态的自身生长来体现的。
• 运动感

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在人们的感觉中总把那些
不可视的运动缓慢的物体当作是“静止的”。正因为如此,艺术家的兴
趣与追求,就是要去表现那些“静止的”形态中的潜在内力变化关系。
通过对物体材料的变形变质,去强调物体运动变化的本质。
• 立体构成中的点不仅有位置、方向和形状,而 且有长度、宽度和厚度。
在立体构成中,不可能存在真正几何学 意义上的点,而只能是一种相对的比较, 是一种最小的视觉单位。
点的构成,可因点的大小、点的亮度和 点之间的距离不同而产生多样性的变化, 并因此产生不同的效果。
2.点立体的视觉特征
点活泼多变,是构成一切形态的基础, 具有很强的视觉引导和集聚的作用。在造 型活动中,点常用来表现强调和节奏。
有机形体的组合
几何形体的变形和组合
第二节 立体形态感觉
构成训练既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又注重感觉的 培养,因为感觉或直观的判断力是影响作品优劣的关 键。在立体构成中感觉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认知形态的 本质——力感的表现。
力感表现的主要要素有:体量、生命力、进深感 和色彩感。
认识量感 量感是指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轻重、 厚薄等量态物体的感性认识,它是立体构成中非常 重要的要素之一,可以说立体形态在很多情况下是 与量感密切相关的。 物体直观的体量、重量与数量等物理量很容易 区分,但其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就很难说清楚, 如厚重感、速度感与张力等。 这就表明了,量感可以分为物理量感和心理量感。

立体构成审美2

立体构成审美2

“蛋黄办公室”室内设计
3.形体与空间的对比与调和 英国著名雕塑家亨利· 摩尔认为:“形体和 空间是不可分割的连续体,它们在一起反映了 空间是一个可塑的物质元素”。人们既可从立 体的角度去欣赏形体,又可从理性和情感的角 度去认识和理解实体与空间的关系。
雀巢巧克力博物馆
三、节奏与韵律 (一)节奏 节奏在音乐中是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 化和重复。节奏在构成设计上指以同一要素连 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它通过音、形、色 等元素以时间性、变化性来体现。
方向上的对比美
色彩上的对比美
大小上的对比美
材质上的强调美
材质上的强调美
造型上的强调美
造型上的强调美
颜色上的强调美
材料上的强调美
视觉上的统一美
旧金山公共图书馆形式美法则在立体构成的运用重复节奏韵律美渐变节奏韵律美渐变重复节奏的韵律美对比美线形节奏美方向上的对比美色彩上的对比美大小上的对比美材质上的强调美材质上的强调美造型上的强调美造型上的强调美颜色上的强调美材料上的强调美视觉上的统一美
第三章 立体构成的审美形式
“美”是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不倦追求的课题, 在视觉形式中探讨审美形式,是包括立体构成在内 的所有设计学科所共通的,在形态的审美中,只有 具备了一定的审美知识,即心理感觉和形式法则, 才能在外界形式的刺激下产生审美心理的感觉。
一、对称与均衡 (一)对称 在立体构成中,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形体, 如果以形体的垂直或水平线为轴,当它的形态呈 现为上下、左右或多面均齐就称之为对称。 对称形式的特点是整齐、统一,具有极强的规 律性。
法国里昂歌剧院
(二)均衡 均衡是指形体的左右两部分形不同而量相同或相近。均 衡是动态的特征,如风吹草动,流水激浪等都是均衡的形 式。 在立体设计中巧妙而恰当地运用均衡形式是获得形体表 现的重要法则。

设计构成第3章 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设计构成第3章 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 衡的,所以说人体是左右对称的。人们在对自然及审美对象的长期关 注中,发现了对称所具有的美。在平面造型艺术中,对称是一种构成 方法,通过直线把画面分为两个相同的部分,使之与分割线的距离相 等。
下一页 返回
3.2 对称与均衡
• 3.2.2 均衡
• 均衡是指在造型艺术作品的画面上,不同部分和造型要素之间既对立 又统一的空间关系。在服装上表现为,虽然左右两边的造型要素不对 称,但在视觉上却不会产生失去平衡的感觉。就如同跷跷板,不同重 量的人在距离跷跷板支点位置不同时能达到两边重量相同的效果,这 种现象就是均衡。其原理类似于力学中的力矩平衡,在力矩平衡中, 较重的物体靠近平衡的支点,而较轻的物体离平衡支点较远,这样在 整体上就能产生均衡的效果。在视觉艺术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在社会 生活中,人们根据心理经验对不同的造型要素能产生不同的重量感。
第3章 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 3.1 节奏与韵律 • 3.2 对称与均衡 • 3.3 对比与调和 • 3.4 变化与统一
返回
3.1 节奏与韵律
• 3.1.1 节奏
• 节奏是造型要素在造型中有规律地重复。节奏本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 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语在构成设计中是 指以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所产生的运动感。节奏是艺术表现的重要 原则,各种艺术形式都离不开节奏(图3-1)。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3 对比与调和
• 材质质感的对比虽然不会改变产品的形态,但由于丰富了产品的外观 效果,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使人感到鲜明、生动、醒目、振奋、活跃, 从而产生丰富的心理感受。
• 不同材料的综合运用可丰富人们的视觉和触觉感受,但一件成功的设 计产品并不在于多种材料的堆积,而是在于在体察材料内在构造和美 的基础上,精于选用恰当得体的材料,贵于材料的合理配置与质感的 和谐应用(图3-17和图3-18)。

第三章 立体构成形式美法则

第三章 立体构成形式美法则

二、影响稳定与轻巧的相关因素
(一)接触面积与重心位置 (二)材料质地 (三)形体分割 (四)色彩
(一)接触面积与重心位置
底部接触面积较大的形态比较具有稳定感,给人一种牢靠、严肃的感觉;反之,底 部接触面积较小的形体轻巧感增强,给人一种飞升之势,充满动感与活力。
一般来说,当物体重心离开安置面距离超过物体总高的三分之一以上时,人们会感觉 物体比较轻巧;当物体重心处于物体高度三分之一处或三分之一以下时,则稳定感增强。 如下图由师菲利普·斯达克的设计作品,他通过提高作品重心,给人一种轻巧中的稳定 感。
第三章 立体构成形式美法则
本章导读
在立体构成中,造型的素材或材料本来是零散、杂乱的,只有 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才能形成具有视觉美感的样 式,这种规律就是形式美法则。
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在立体构成中都适用,立体构成中形 式美法则的特殊性在于它不只是考虑心理、知觉上的美感,更注重 将立体空间感建立在材料、加工、组构等物质基础上,所以说,立 体构成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理性艺术活动。
二、材质的对比与调和
材质是立体构成的物质基础,不同的材质有着不同的外观特征和质感,使人产生不 同的心理感受。立体构成材质对比的情况很多,例如,不同材质肌理的对比、光滑和 粗糙的质感对比、软硬材质的对比、透明与不透明材质的对比、新旧材质的对比等。
三、实体与空间的对比与调和
实体与空间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示各自的存在,它们是辩证互补的关系。 实体是客观的,它存在于空间中;空间是宏观的,没有具体的实体就很难感觉到空间。 在立体构成中,实体给人以封闭、厚重的感觉,空间则给人以通透、轻巧的感觉。实 体与空间的对比与调和主要通过形的凹凸、正负、虚实等方面去实现。
起伏韵律是指立体构成中各造型要素做高低、大小、虚实的起伏变化,这种韵律使人 产生波澜起伏的荡漾之感,活泼且具有生命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量 感
同样体量的物体因空间的排列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知识链接
物体的体量美是作品是否有艺术性 的关键。量感是主体对客体的缘于 内心的感受,是使抽象形态具象化 的核心。对于设计者来说,就是通 过物理量感获得美的感受。
过去的很多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多将艺术分为空间的和时间的,这种认 识是片面的,因为空间与时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通过 感觉经验去理解事物的天赋。 人类的空间观念,是各种感官相互协调的后果,是外界事物与人的自身相 互协调之后确定的空间的存在。没有身体运动的经验就谈不上空间的知觉,如 图所示,近大远小的空间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经验下获得的判断。人对空间的 距离、大小的判断,最终无须触觉的介入,凭视觉就能大致解决问题,这是眼 睛运动经验积累的结果,当人们感知到,经过眼睛运动经验的积累,人们能够 很清楚在图中看出空间感。
二、 空 间 感
肌理按照形成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天然肌理和人为肌理,如图所示。
三、 肌 理 感
天然的木材形成的肌理 老房门的肌理感
立体构成是借助材料来实现的,材料的表现力影响着设计师的能力。 肌理是由人类操作的表面效果,是由触视觉感受的心理行为,肌理的创造 非常强调造型性。肌理可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由物体表面组织构造所引 起的视觉触觉,称为视觉肌感。同理,由物体表面组织构造所引起的触觉之 感,称为触觉肌理感。 肌理在造型中有以下作用: 首先,肌理可以增强立体感。不同的肌理处理能够产生肌理感。 其次,肌理能够丰富立体形态的表情。 从建筑形态上看,肌理虽然依附于建筑空间的材质,但反过来决定壁面表 皮的轻重,造成建筑形式的意义。 第三,肌理能够传递信息。肌理有一次肌理和二次肌理的区别。一次肌理 是临近接触的效果,二次肌理是远看的视觉效果。不管是一次肌理还是二次肌 理,都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如一些日常用品,如按钮、盖子、开关等肌理感觉 的不同传递给人们的信息也不同。
案例导入

分析: 如图所示这款包装设计不仅是一种视觉形象,而且 典雅的色彩和复古的包装都给产品本身加分,表现出 了产品的生命活力。
产品包装表现的视觉形象
第一节 第二节
培养立体构成的感觉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准备知识
一、量感 二、空间感 三、肌理感 四、错觉
培 养 立 体 构 成 的 感 觉
所谓量,从物理上来讲,就是体积或容积的大小、数量多少。除了物理上 的量的概念,心理上也有量的存在。这种心理的感受是无法测量的。如,在绘 画中,由于透视的存在,就会产生“近大远小”的量的感觉,近者与远者,即 使物理上的量是相同的,心理上的量感也是不同的,如图所示。
经典案例
“枪”案例赏析
雕塑“枪”
艺术与错觉有密切的联系,艺术源于生活,具有真实性;艺术又高于生活, 具有对生活的概括性。当艺术高于生活之时,人们对于事物的判断就有了准确 知觉与错觉。 视错觉,是艺术家不可忽略的问题。视错觉是主观视觉与客观存在不一致 的状况。错视觉不仅在立体造型中具有很多情况,在几何造型、色彩领域、运 动领域等领域也多有涉及,本书将重点从立体造型的方面进行论述。 立体造型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形态,只有通过一个特定的视点 才可能推论和思考出错觉。特定的视点可以通过特点的角度观察出具有独特意 义的形态。如我们常在超市里看到的立体画,其实是平面的,但通过某个特定 的角度会呈现出立体的效果。再如舞台设计,也是利用了观众席特定的位置进 行设计的,如果从这一特定角度之外的角度观察会发现舞台上的特定设计都是 平面的。
二、 空 间 感
近大远小的空间感
人们对空间的概念不仅仅局限在三维空间中,而是通过人的意识形态的作 用将空间的概念延续。人们对空间的概念大概分为两类: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物理空间是实际存在的物体的空间,心理空间是指实际不存在但人的思维活动 能够感受到的空间。 心理学证实,视觉形象不是对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 造性把握,它把握道德形象是具有想象力、独创性和敏锐性的美的形象。 对于设计者而言,所创造的视觉形象应该努力留给观赏者发挥想象空间并 进行的暗示、启发、诱导。一件好的作品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和精神的满足, 这种联想是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
四、 错 觉
错觉是一种知觉现象,以视错觉为例,
知觉通过心理来判断,并通过人眼传递 给大脑进行判断。这就有了人们常说的: 不仅用眼看,更要用心看。
准备知识
一、对比与统一 二、节奏与韵律 三、比例与尺度 四、对称与平衡
立 体 构 成 的 形 式 美 法 则
对比与统一是形式美法则中的重要法则,也是一对相互依存但又相互矛盾 的统一体,是立体空间构成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立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相互比较,运用对比将事物的好与坏、美与 丑揭示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立体构成中的对比是指在立体构成中,构 成的各要素以对比的形式存在,如形状的对比、方向的对比。可以改变呆板、 停滞的感觉,给欣赏着带来活泼、富有生气的造型和审美意识。
三、 肌 理 感
肌理不是独立存在的,同时形体表面的 组织结构,与形体有密切的关系,并对 造型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强立体感, 消除单调。
经典案例
“枪”案例赏析
背景介绍: 雕塑“枪”加拿大艺术家桑德拉·布隆姆雷和瓦利斯· 肯达尔创作,从雕塑本身看他们制作的目的为了揭示暴力 文化仍充斥现代社会,想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唤起人们对暴 力本质的认识。 分析: 如图所示,从立体造型的肌理角度看,这座雕塑将7000 件武器焊接起来,从视觉上能够给人一种震撼,故而,这 种肌理感觉成为视觉肌理。
学习目标 1. 了解立体构成几大感觉的内 容与特征 2. 熟知立体构成的几大形式美 法则
技能要点 了解立体构成的感觉、量感、 空间感、肌理、视错觉,掌握 形式美法则。
案例导入
现实世界中的物象以一种奇妙的形式触动我们的视 觉,与我们的心灵产生共鸣,引起了审美的反映,经过 我们对于立体感觉的培养及长时间的归纳与总结,我们 总结到,没有一种艺术形式是为了自身的存在而存在, 而是要再现超出它自身存在之处的某种东西。也就是说 ,所有自然构成要素都有一定的法则,即立体构成的形 式美法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