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艰难过程培训课件
奥斯特的发现课件讲课文档
电源的两极上。
警告:不可长时间短路!
观察:
1、闭合开关,直导线通电时,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2、断开开关,直导线断电时,小磁针又有什么变化? 3、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转向有无发生改变?
第八页,共25页。
一、电流的磁场
学生活动:探究通电直导线的磁场
现象一: 通电时小磁针发生__偏__转__;
2、根据小磁针的偏转,标出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S
S
N
N
第二十一页,共25页。
促学:课堂反馈
3、根据小磁针静止时指针的指向,判断出电源的
正负极。
S
N
电源
第二十二页,共25页。
促学:课堂反馈
3、根据小磁针静止时指针的指向,判断出电源的
正负极。
S
N
N
S
+ 电源 -
第二十三页,共25页。
促学:课堂反馈
_____电___流_的方向有关。
我们用 来判定 _右___手___螺___旋___定___则__ 通电螺线管的 极性跟电流间的关系。
第十六页,共25页。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助学:右手螺旋定则
用右手握住螺线 管,让四指弯曲且 跟螺线管中电流的 方向一致,则大拇 指所指的那端就是 螺线管的N极。
注意:“电流的方向”是指螺线管中 “电流的环绕方向”
断电时小磁针__回___到__原__来__的__位__置__; 结论一: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___磁___场___。
现象二: 通过导线的电流方向相反, 小磁针偏转方向__也___相___反_。 结论二: 磁场方向与__电__流__方__向___有关。
第九页,共25页。
第一课电和磁教学课件
1、螺线管(线圈)产生的磁场要比直导线产生 的 强的多 。
3、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 有关 。
我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最 主要的原因是:对科学的 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 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 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 富的常识。——达尔文
“我不喜欢那种没有实验的枯燥的讲课, 因为归根到底,所有的科学进展都是从实 验开始的”。——奥斯特
一、电流的磁效应
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
1、将导线放在指南针的上方.让它和指南针相平行。 2、接通电源观察指南针变化,断开电源再观察变化。 3、改变电流方向,继续上一步实验。观察有什么不同。
通过观察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是什么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短路状态下指南针
偏转的厉害说明了什么?
现象:导线通电,指南针发生偏转;通电电 流方向改变,指南针偏转方向相反。
由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了:通电导线的周围 存在着磁场,电流越大,磁场越强(指南针偏 转角度越大)。 它的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基础巩固
如图所示,当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
指南针会发生___偏__转___,这一现象表 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_磁__场__,这就 是丹麦物理学家_奥__斯__特__发现的_电__生__磁_
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
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呀!这可真是个神奇又有趣的玩意儿呢!
你们想想看,电和磁,这俩看似不搭边的东西,居然有着那么紧密的联系,是不是很奇妙?就好像两个陌生人,突然发现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样。
奥斯特发现这个效应的时候,那可真是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啊!电流居然能产生磁场,这就好比你打开电灯,突然发现旁边多了个小磁铁在那晃悠。
以前人们可没想到过这一点呀!
咱平时生活中用到的好多东西,可都跟这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脱不了干系呢!比如说电动机,那家伙,没有这个效应,它能转起来吗?不能吧!还有那些电磁起重机,轻轻松松就把大铁块给吊起来了,多厉害呀!这可都是奥斯特的功劳呢!
你说这电和磁的关系咋就这么奇妙呢?电流跑一跑,磁场就出来了。
这就像你在操场上跑一圈,后面就扬起一阵尘土一样自然。
这世界上还有多少这样神奇的现象等着我们去发现呀?
再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个发现,我们的生活得少多少乐趣和便利呀!那电器都得少一大半呢,那日子过得得多无聊呀!
所以说呀,科学的发现真的是太重要啦!奥斯特这一发现,那可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咱可得好好感谢他呀!
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无数科技大门。
它让我们看到了电和磁之间那妙不可言的联系,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在享受这些科技成果的同时,也不能忘记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的付出和努力呀!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才让我们有了今天这样的生活。
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珍惜这一切,并且努力去探索更多的未知呢?我觉得呀,那是必须的!这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就是科学的魅力所在呀!。
第二节电流的磁效应PPT课件(初中科学)
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再现奥斯特实验……
结论:
1、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磁感线的散布是以 导线为圆心的一系列同心圆 2、通电导体周围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
法国物理学家安培用通电 螺线管也做了类似的实验……
+
-
螺线管
安培 1775—1836
通电螺线管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课堂小结
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直导线周围磁场散布;磁场方向判定
3、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散布;磁场方向 判断
N
S
S
N
N
S
练习
4.图示为一矩形通电线圈,线圈内的“×”和线圈外的 “·”表示电流磁场的磁感线的方向。请根据磁感线的方向在图 上标出通过线圈的电流方向。
提示:矩形线圈相当于 只有一圈的螺线管,螺线管 内部的磁感线由南极指向北 极。
“×”表示磁感线垂直纸面向里,犹如箭尾;“ ·”表示 磁感线垂直纸面向外,犹如箭头。
也可以说:大拇指所指
的方向是螺线管内部磁感线
的方向。
练习
1.在图中已给出通过螺线管的电流方向,请用右手螺旋定则 判定螺线管的极性,并在原图上示意地画出上下两条磁感线。
N
SS
N
2.在图中已给出通电螺线管两端的 极性,请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通过螺线 管的电流方向,并标在图上。
练习
3. 根据各图所示磁感线方向或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画出电 池的符号,并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和导线中的电流方向。
通电螺线管
的磁场与条形磁铁 的磁场类似。
通电螺线管也有两个磁极
用撒铁屑的方法显示通 电螺线管的磁场感线 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丹麦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
丹麦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嘿,朋友!咱今天来聊聊丹麦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
你知道吗,这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那可真是科学界的一个大惊喜!就好像你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突然一道亮光出现,照亮了前方的路。
咱先来说说这电流和磁,平时感觉它们八竿子打不着,是不?可奥斯特就有那股子钻劲儿,非要探个究竟。
电流在导线里跑啊跑,谁能想到它还能和磁搭上关系呢?想象一下,电流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在导线里欢蹦乱跳。
而磁呢,就像是个神秘的大人,一直藏在幕后。
奥斯特就像是那个揭开神秘面纱的勇敢者,让电流和磁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家伙走到了一起。
这发现可不是凭空掉下来的馅饼。
奥斯特得做多少实验,经历多少失败啊!他得不断调整仪器,不断改变思路。
就好比你要解开一个超级复杂的谜题,试了一次又一次,可就是不放弃。
电流的磁效应这一发现,那可给后来的科学家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就像给了他们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更多未知的宝藏。
比如说,电动机的发明不就靠它嘛!没有奥斯特的这一发现,咱们现在能享受到这么多方便的电器?那可难喽!你再想想,要是没有这电流的磁效应,那些大型的机器怎么能运转起来?工厂还不得回到手工时代?咱们的生活得多不方便啊!这奥斯特的发现,不就像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嘛。
它带动了整个电磁学领域的发展,让更多的科学家在这个领域里探索,发现更多的奥秘。
所以说,奥斯特这电流的磁效应的发现,那真是太重要啦!它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让科技的进步有了新的方向。
咱们得感谢奥斯特的坚持和智慧,是他让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高中物理第1章电与磁第5节奥斯特实验的启示课件粤教版
电 磁 生磁场.它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电和磁之间确实存在某种联系.
二、安培力的大小
磁场 通电导体 1.安培力的定义: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称为安培力.
磁感应强 2.实验表明,如图 151 所示,通电导体所受的安培力的大小与磁感应强 度 电流大小 导体长度 度、电流大小以及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导体长度有关.磁场越强,导体中
第一章
电与磁
第五节 奥斯特实验的启示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历程. 2.会判断安培力的方向.(重点、难点) 3.知道影响安培力大小的因素.(难点)
知 识 脉 络
[自 主 预 习· 探 新 知]
[知识梳理] 一、奥斯特的发现
奥斯特 磁效应 1820 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说明电流能够产
A.适当增大磁感应强度 B.使磁场反向 C.适当增大电流强度 D.使电流反向
图 158
AC
[由左手定则知,导线 bc 受向上的安培力 F,对线框受力分析知,悬
线拉力 T=Mg-F,要使拉力 T 等于零,应增大导线 bc 受到的安培力 F.因安培 力的大小随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电流的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增大而增大,故 A、C 正确,若使磁场反向或使电流反向,则 bc 受的磁场力向下,拉力不可能为零, 故 B、D 均错.]
电流强度越大,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长度越长,通电导体所受
大. 的安培力就越 A
图 151
三、安培力的方向
左手定则 安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来判断,伸开左手,使拇指与四指在同一平面 左手 电流 内并跟四指垂直,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这时拇指
所指的就是通电导体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安培力
知道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艰难过程
安培力
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力,是电 动机、发电机等电磁设备工作的
基本原理。
霍尔效应
在通电的导体上施加一个与电流 方向垂直的磁场,会在导体两侧 产生电势差,这是磁场对电流作
用的另一种表现。
电流磁效应的应用与拓展
电磁铁
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磁铁,广泛应用于电器、电机等领域。
电磁感应
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是发电机、 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
Part
02
奥斯特的生平与时代背景
奥斯特的生平简介
早期经历
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年出生于丹麦的 路克宾,早年便显露出对自然科
学的浓厚兴趣。
学术成就
他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期间,不仅 教授物理和化学,还进行电磁学领 域的深入研究。
电流的磁效应发现
1820年,奥斯特在一次公开演讲中 意外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一发 现为电磁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的精确控制和磁场的准确测量,这在当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02
实验条件的限制
当时的实验条件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技术支持,这使得奥
斯特在实验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03
实验结果的不稳定性
在实验过程中,奥斯特发现实验结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
变化、电磁干扰等,导致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较差。
当导线中流过电流时,导线周围就会产生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 流的方向有关。
电流激发磁场的本质
电流是由带电粒子定向移动形成的,这些带电粒子在移动时会产生 磁场。
毕奥-萨伐尔定律
描述电流元在空间任意点P处所激发的磁场,是确定电流激发磁场 大小和方向的基本定律。
电生磁(PPT课件(初中科学)30张)
判断直线电流周围磁场方向与电流方 向的关系的具体做法:右手握住直导 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四指曲折 的方向即磁场方向。如图所示。
牛刀小试
下列四幅图,通电螺线管的N、S极标注正确的是(A)
A
B
C
D
三、影响电磁铁磁性 强弱的因素
电磁铁:在螺线管中插入一个铁芯就成为电磁铁, 如图所示。铁芯在磁场中被磁化,能使螺线管的 磁性大大增强。
注意事项 ①实验时要让导线和小磁针均处于南北方向,因为通 电前小磁针静止时南北指向,便于比较通电前后小磁 针的偏转情况。 ②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时是采用短路的方法获 得瞬间较大的电流的,所以导线通电时间要短。
2.直线电流的磁场
实验 在有机玻璃上穿一个孔,将一条直导线垂直穿过小孔, 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铁屑。给直导线通电后,轻敲 玻璃板,视察铁屑的散布。
第1章 电与磁
第2节 电生磁
一、直线电流的磁场
1.奥斯特实验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 电流的磁现象: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 其周围空间会产生磁场,这种现象叫 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是第一个 揭示电和磁之间联系的实验,实验说 明电现象与磁现象不是各自孤立的, 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实验一 触接
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特点
实验过程
(1)在螺线管的两端各放一个小
磁针,并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满铁
屑。通电后视察小磁针的指向,轻
敲纸板,视察铁屑的排列情况。
(2)改变电流方向,再次轻敲纸
板,视察铁屑的排列情况和小磁针
的指向。
实验现象 (1)通电后,视察到放在左端的小磁针的N极与通电 螺线管的左端相互吸引,右端的小磁针的S极与通电 螺线管的右端相互吸引,说明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的极 性不同,根据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可知,通电螺线 管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同时发现,铁屑有规则 地排列,其排列情况与铁屑在磁针的指向产生改变, 铁屑的排列情况仍与条形磁体磁场中的铁屑类似。 实验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磁石
钴磁铁
镍磁铁
天然磁石和人造磁体都叫做永久磁体,它们 都能吸引铁质物体,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磁体的各部分磁性强弱不同,磁性最强的区域 叫做磁极。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又叫 S极;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又叫N极。
N极 N极
S极 S极
二、电流的磁效应
电磁的相似之处: 自然界中的磁体存在着两个磁极:正极、负极。 自然界中总是存在着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三、磁场
自奥斯特实验之后,安培等人又做了很多实 验研究。
他们发现,不仅通电导线对磁体有作用力, 磁体对导线也有作用力。
把一段直导线悬挂在 蹄形磁体的两极之间,通 以电流,导线就会移动。
不仅如此,通电导线对通电导线也有作用力。
两平行直导线,当 通以相同方向的电流 时,它们相互吸引; 当通以相反方向的电 流时,它们相互排斥。 这时没个电流都出在 另一个电流的磁场里。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重要科研活动之一,就是观 测月岩磁性,并由此推断,月球内部全为固态物质。 这是用其他天文学方法不能做到的。
地磁偏角
课堂小结
一、磁现象
永久磁体:天然磁石和人造磁体都叫做永久磁体。 磁性:磁体吸引物体的性质叫做磁性。 磁极:磁体的各部分磁性强弱不同,磁性最强的区
域叫做磁极。 南极: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又叫S极。 北极: 静止时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又叫N极。
1751年,富兰克林 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使缝
认为电与磁石互不相关的 两回事。
衣针磁化。
18世纪和19世纪之 交,随着对摩擦生热及 热机做功等现象认识的 深化,自然界各种运动 形式之间存在相互联系 并相互转化的思想,在 哲学界和科学界逐渐形 成。
深受康德哲学思想 影响的丹麦物理学家 奥斯特相信,就像电 和热、电和光之间存 在联系一样,电和磁 之间也应该存在联系。
1820年4月, 在一次讲课中,奥 斯特偶然的把导线 沿南北方向放置在 一个带玻璃罩的指 南针的上方,通电 时磁针旋转了。
这个现象可能没有引 起听众的注意,但却是 奥斯特盼望已久的。他 连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同年7月发表论文,宣 布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首次揭示了电与磁的联 系。
小资料
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磁效应,是科学史上 的重大发现。它立即引起了那些懂得它的重 要性和价值的人们的注意。在这一重大发现 之后,一系列的新发现接连出现。两个月后 安培发现了电流间的相互作用,阿拉果制成 了第一个电磁铁,施魏格发明电流计等。安 培曾写道:“奥斯特先生……已经永远把他 的名字和一个新纪元联系在一起了。”奥斯 特的发现揭开了物理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四、地球的磁场
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正好 相反,期间还有一个夹角,叫地磁偏角。地磁偏 角在地球上的不同点值不同,也会随地球的旋转 发生改变。
课堂练习
1.首先发现电流产生磁场的科学家是( A)。
A.富兰克林
B.安培
C.法拉第
D.奥斯特
2.铁棒A能吸引小磁针,铁棒B能排斥小磁针,
若将铁棒A靠近铁棒B时,则( D)。
地球的地理极 与地磁两极并不重 合,因此,磁针并 非准确的指向南北。 其间有一个夹角, 折旧时地磁偏角, 简称磁偏角。
小资料
磁偏角的数值在地球上的不同点是不同的。不 仅如此,由于地球磁极的缓慢移动,磁偏角也在缓 慢变化。磁偏角的发现对于科学的发展和指南针在 航海中的应用都很重要。
不但地球具有磁场,宇宙中的许多天体都有磁 场。太阳表面的黑子、耀斑、和太阳风等活动都与 太阳磁场有关。
☆奥斯特发现通电电流的磁效应以及安培发现 磁体与通电导线之间的作用体会电磁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艰难过程, 懂得物理学的探索是艰苦的。
☆能将电效应和磁效应联系在一起。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磁现象
电流的磁效应 磁体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教学难点: 地球的磁场
内容解析
一、磁现象 二、电流的磁效应 三、磁场 四、地球的磁场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极其相似: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磁现象的相似,使我们猜想:
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呢?
但是,由于磁极不可能
像电荷那样单独存在,也
1731年,一名英国 商人发现,雷电过后, 他的一箱刀叉竟然有了 磁性。
许是磁体不会对带电体产 生直接影响……也许是由 于其他的原因,知道19世 纪初,库伦、托马斯·杨和 安培等著名物理学家,都
知道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 艰难过程
同极相斥 异极相吸
无处不在的磁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理解永久磁体、磁性、磁极、磁场的概念。 ☆知道电现象与磁现象的联系。 ☆知道奥斯特发现电磁联系的过程。 ☆知道地理两极和地磁两极的不重合,知道地
磁偏角的概念。 ☆加深对宇宙磁场的了解。
2. 过程与方法
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体
磁场
磁体
电流
磁场
电流
电流
磁场
磁体
我们认识到,磁体或电流在其周围空间里产 生磁场,而磁场对处在它里面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这样我们对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 电流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得了统一的认识, 所有这些都是通过磁场作用的。
四、地球的磁场
发现磁针能指向南北,这实际是发现了地球的 磁场。指南针的广泛使用,又促进了人们对地球磁 场的认识。
二、电流的磁效应
奥斯特偶然地把导线沿南北方向放置在一个 带玻璃罩的指南针的正上方,通电时磁针转了。
这个发现证实了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首次揭示了电 与磁的联系。
三、磁场
正像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磁体与磁体之间、磁体与通电导体之间。以及通电导 体与通电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A. A、B一定互相吸引 B. A、B一定互相排斥 C. A、B间有可能无磁场力作用 D. A、B间可能互相吸引,也可能互相排斥
一、磁现象
古代人们就发现了天然磁石吸引铁器的现象。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著作已有关于磁石的记载 和描述。
司南
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 一书中描述的“司南”是 人们公认的最早的磁性定 向工具。
12世纪初,我国已将指南针用于航海。 郑 和 下 西 洋
人们最早发现的天然磁石是Fe3O4。现在使用 的磁体,多是铁、钴、镍等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制 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