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OSI模型七个层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OSI模型七个层的作用及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93f1fdeaf1ffc4ffe47acb9.png)
OSI模型七个层的作用及工作原理OSI模型,即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为网络的标准框架。
OSI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在本文对这七个层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做简单介绍。
OSI/RM协议是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它的基本功能是:提供给开发者一个必需的、通用的概念以便开发完善、可以用来解释连接不同系统的框架。
根据标准,OSI模型分七层,见图1,用这些规定来实现网络数据的传输。
图1 OSI模型1、物理层(Physical Layer)OSI模型的最底层或第一层。
该层包括物理联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主要是对物理连接方式、电气特性、机械特性等做一些规定,制订相关标准,这样大家就可以按照相同的标准开发出通用的产品,很明显直流24V与交流220V是无法对接的,因此就要统一标准,大家都用直流24V吧,至于为什么采用24V呢?您就当是争执各方妥协的结果吧。
所以,这层标准解决的是数据传输所应用的设备标准的问题。
物理层的协议产生并检测电压,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
尽管物理层不提供纠错服务,但它能够设定数据传输速率并监测数据出错率,网络物理问题,如电线断开,将影响物理层。
用户要传递信息就要利用一些物理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等,但具体的物理媒体并不在0SI的7层之内,有人把物理媒体当做第0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为它的上一层提供一个物理连接,以及它们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
如规定使用电缆和接头的类型、传送信号的电压等。
在这一层,数据还没有被组织,仅作为原始的位流或电气电压处理,请注意,我们所说的通信仅仅指数字通信方式,因此,数据的单位是比特(位-bit)。
2、数据链路层(Datalink Layer)OSI模型的第二层。
它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解决的是所传输的数据的准确性的问题。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递。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第二版)》第4章__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第二版)》第4章__数据链路层](https://img.taocdn.com/s3/m/f3c85f6d1ed9ad51f11df20f.png)
码多项式的运算: 二进制码多项式的加减运算:
二进制码多项式的加减运算实际上是逻辑上的 异或运算。 循环码的性质:在循环码中,n-k次码多项式 有一个而且仅有一个,称这个多项式为生成多 项式G(X)。在循环码中,所有的码多项式能 被生成多项式G(X)整除。
(1)编码方法
由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一起构成循环码,首先 把信息序列分为等长的k位序列段,每一个信 息段附加r位监督码元,构成长度为n=k+r的循 环码。循环码用(n,k)表示。它可以用一个n1次多项式来表示。n位循环码的格式如图4-2 所示:
(2)举例分析
例4.2 如信息码元为1101,生成多项式 G(X)= X+ X+1,编一个(7,4)循 环码。 A(X)=1101 向左移3位的1101000 除 1011的余数为1,则余数多项式R(X) =001。 在做除法过程中,被除数减除数是做逻 辑运算。
例4.3 某一个数据通信系统采用CRC校验方式, 其中:生成多项式G(X)= X4+X+1, 发送端要 发送的信息序列为10110,求:(1)校验码及 校验码多项式;(2)发送端经过循环冗余编 码后要发送的比特序列; 解:生成多项式为G(X)= X4+X+1,生成多项 式的比特序列是:10011,为4阶,所以将发送 端要发送的信息序列10110左移四位,得到 XRD(X)为:101100000
4.2.3差错控制方式
差错控制编码一类是检错码(如奇偶校验)、另一类 是纠错码。根据检错码和纠错码的结构的不同形成了 不同的差错控制方式 (1)利用检错码 (2)利用纠错码 在数据通信过程中,利用差错控制编码进行系统传输的 差错控制的基本工作方式分成四类:自动请求重发 (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前向纠错 (FEC,Forword ErrorCorrection),混合纠错(HEC, Hybrid Error correction),信息反馈(IRQ, Information Repeat Request)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b6420f4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d.png)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数据链路层是OSI模型中的第二层,主要负责将网络层传输的数据分割成适合物理层传输的帧,并确保帧在物理介质上可靠地传输。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封装: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包封装成帧。
帧由帧起始标识、地址、控制、信息字段、帧检查序列和帧结束标识等组成。
封装过程包括添加帧起始标识和帧结束标识、插入地址和控制字段、添加帧检验序列等。
2. 帧同步:数据链路层通过帧同步来实现数据的分割和标识。
通过在帧的数据部分中插入控制字符和帧标识字符,接收方能够根据这些字符来确定帧的边界,确保正确的接收。
3. 数据链路管理:数据链路层在物理链路上进行数据传输和管理。
它负责处理发送和接收过程中的错误、帧丢失等问题。
对于发送方,数据链路层通过错误检测和纠正技术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例如使用循环冗余校验(CRC)。
对于接收方,数据链路层通过接收错误检测和纠正技术来处理传输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4. 流量控制:数据链路层通过流量控制来管理发送和接收数据的速率。
它通过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通信来控制和调整数据的发送速率,以避免发送方过快而导致接收方无法处理的情况。
流量控制可以通过令牌桶算法、滑动窗口协议等来实现。
5. 差错控制:数据链路层通过差错控制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差错控制技术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CRC)、前向纠错码等。
这些技术能够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6. 访问控制:数据链路层通过访问控制来解决多个设备共享同一物理链路资源的问题。
它定义了一些协议和算法来管理和控制设备对物理链路的访问。
常见的访问控制技术有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和以太网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等。
综上所述,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层传输的数据封装成可靠的帧,并通过帧同步、数据链路管理、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和访问控制等技术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共享。
它在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是实现网络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链路层的定义与基本功能
![数据链路层的定义与基本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3fda5adc5022aaea998f0f6f.png)
4-1-1 数据链路层的定义一、设计数据链路层的原因1、在原始的物理传输线路上传输数据信号是有差错的。
传输线路是由传输介质与设备组成的。
原始的物理传输线路是指没有采用高层差错控制的基本的物理传输介质与设备。
描述物理传输线路上传输数据信号出现差错多少的参数为误码率。
误码率是指二进制比特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被传错的概率,它在数值上等于被传错的比特数和传输的比特总数的比值。
2、设计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传输线路的基础上,采取差错检测、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等方法,将有差错的物理线路改进成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向网络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从网络参考模型的角度看,物理层之上的各层都有改善数据传输质量的责任,数据链路层是最重要的一层。
二、ISO对数据链路层的定义数据链路层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功能上和规程上的方法,以便建立、维护和释放网络实体间的数据链路数据链路——从数据发送点到数据接收点(点到点point to point)所经过的传输途径。
物理线路与数据链路(链路和数据链路)是网络中常用的术语,它们之间含义是不同的。
在通信技术中,人们常用链路(link)这个术语一描述一条点对点的线路段(circuit segment),中间没有任何交换结点。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链路一般是指物理线路。
而数据链路概念则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当需要在一条链路上传送数据时,除了必须具有一条物理线路之外,还必须有一些规程或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以保证被传输数据的正确性。
实现这些规程或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物理线路,这样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下图描述了两者的区别。
当采用复用技术时,一条链路上可以有多条数据链路。
此外,还有一类术语,即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实际上这里所说的物理链路就是物理线路,逻辑链路就是数据链路。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五版(习题答案)——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五版(习题答案)——第三章数据链路层](https://img.taocdn.com/s3/m/0375261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1.png)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解答:所谓链路就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在进行数据通信时,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路径往往要经过许多段这样的链路。
可见链路只是一条路径的组成部分。
数据链路则是另一个概念。
这是因为当需要在一条线路上传送数据时,除了必须有一条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这将在后面几节讨论)。
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这样的数据链路就不再是简单的物理链路而是个逻辑链路了。
“电路接通了”仅仅是物理线路接通了通信双方可以在上面发送和接收0/1比特了,而“数据链路接通了”表明在该物理线路接通的基础上通信双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体已达成了一致并做好了在该链路上发送和接收数据帧的准备(可能互相要协商某些数据链路层参数)。
3-2 数据链路层包括哪些主要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解答:数据链路层的链路控制的主要功能包括: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可选功能包括可靠传输、流量控制等。
在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的优点是通过点到点的差错检测和重传能及时纠正相邻结点间传输数据的差错。
若在数据链路层不实现可靠传输由高层如运输层通过端到端的差错检测和重传来纠正这些差错会产生很大的重传时延。
但是在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并不能保证端到端数据传输的可靠,如由于网络拥塞导致路由器丢弃分组等。
因此,即使数据链路层是可靠的,在高层如运输层仍然有必要实现端到端可靠传输。
如果相邻结点间传输数据的差错率非常低,则在数据链路层重复实现可靠传输就会给各结点增加过多不必要的负担。
3-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解答:网络适配器的作用就是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功能。
适配器接收和发送各种帧时不使用计算机的CPU 。
osi七层模型的定义和各层功能
![osi七层模型的定义和各层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b94d2b5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a.png)
OSI七层模型的定义和各层功能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了。
而OSI七层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实质标准,它将计算机网络协议的通信功能分为七层,每一层都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下面,我将以此为主题,深入探讨OSI七层模型的定义和各层功能。
1. 第一层:物理层在OSI七层模型中,物理层是最底层的一层,它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Bit Flow)。
物理层的功能包括数据传输方式、电压标准、传输介质等。
如果物理层存在问题,整个网络都无法正常工作。
2.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对物理层传输的数据进行拆分,然后以帧的形式传输。
它的功能包括数据帧的封装、透明传输、差错检测和纠正等。
数据链路层是网络通信的基础,能够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3. 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为数据包选择合适的路由和进行转发。
它负责处理数据包的分组、寻址、路由选择和逻辑传输等。
网络层的存在让不同的网络之间能够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全球传输。
4. 第四层:传输层传输层的功能是在网络中为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连接。
它通过TCP、UDP等协议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分节与重组、流量控制、差错检测和纠正等。
5. 第五层: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结束会话。
它的功能包括让在网络中的不同应用之间建立会话、同步数据传输和管理数据交换等。
6. 第六层:表示层表示层的作用是把数据转换成能被接收方识别的格式,然后进行数据的加密、压缩和解压缩等。
7. 第七层:应用层应用层是OSI模型中的最顶层,它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包括文件传输、电流信箱、文件共享等。
应用层是用户与网络的接口,用户的各种应用软件通过应用层与网络进行通信。
OSI七层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标准,它将通信协议的功能划分为七层以便管理和开发。
每一层都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网络通信体系。
只有了解并理解这些层次的功能,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网络效率。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4773d226bcd126fff6050b05.png)
PC2
MAC:M2
PC3
MAC:M3
PC4
MAC:M4
目的MAC地址 发送端口号
M1
E0/3
M2
E0/5
M3
E0/7
M4
E0/16
MAC地址学习
• 最初交换机的MAC地址表为空
目的MAC地址 发送端口号
E0/3
E0/7
E0/5
E0/16
PC1
MAC:M1
PC2
MAC:M2
PC3
MAC:M3
00e0.fc01.2345 Rom Ram
• MAC地址有48位,华为产品前3个字节 是0x00E0FC。
802.3 帧
64到1518字节
字节 7
16 62
2 or 3
4
PRE SFD DA SA LEN LLC 控制信息 DATA PAD CRC
LLC 帧
PRE: 先导字节, 7个10101010 SFD: 帧开始标志, 10101011 DA: 目的 MAC地址 SA: 源MAC地址 LEN: LLC帧长度 DATA: 数据字段 PAD: 填充字段 CRC: 校验字段
• IEEE802标准涵盖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WAN数据链路层标准
• WAN服务通常由电信运营商提供 • WAN数据链路层标准包括:
– HDLC – PPP – X.25 – Frame Relay
课程内容
数据链路层简介 局域网介绍 数据链路层设备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原理
LAN数据链路层
• 分为两个子层:
DTE
DTE
PSE
PSE
DCE
PSN
DTE
• DTE 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 DCE 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ata Circuit-terminating
电子商务技术选择题
![电子商务技术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97b30cdebed5b9f3f80f1c8d.png)
选择题2020年10月1、个人对个人电子商务模式的英文简称是C2CA.B2BB.B2CC.C2CD.O2O2、基于电子数据交换(EDI)的电子商务发展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3、以下属于微软公司研发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WareB.UNIXC.Windows XPD.Linux4、OSI/RM模型的网络层位于由下往上的第3层A.第1层B.第2层C.第3层D.第4层5、OSI/RM模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网络连接建立A.路径选择B.数据流量控制C.传输比特流D.网络连接建立6、以下关于局域网总线拓扑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硬件可靠性高A.硬件可靠性高B.结构复杂C.扩充性差D.采用点对点方式进行数据发送7、IPv4互联网C类地址的网络地址长度为24位A.32位B.24位C.16位D. 8位8、主机的IP地址用点分十进制表示为XYWZ,X的范围在192到223之间,则该主机属于C类网A.A类网B.B类网C.C类网D.D类网9、国际顶级域名“EDU”代表的是教育机构A.商业组织B.教育机构C.政府部门D.网络组织10、HTML 标记语言中,表示加下划线字体样式的标记是<U>A.<U>B.<B>C.<I>D.<BODY>11、Recordset对象Delete方法的作用是删除记录A.添加新记录B.删除记录C.更新记录内容D.移动记录指针12、表示 Recordset 记录集中字段内容的属性是ValueA.Count(字段名称)C.Value(字段值)D.Type(字段的数据类型)13、保证网上交易不可抵赖(否认)性采用的技术为数字签名A.数字证书B.防火墙C.数字签名D.支付网关14、实现基于互联网的EDI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安全问题A.支付问题B.物流问题C.配送问题D.安全问题15、商务智能基本体系结构不包括OLTPA.数据仓库B.数据挖掘C.OLTP(联机事务处理)D.OLAP(联机分析处理)2019年10月16、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17、京东商城主要的电子商务模式是企业对个人电子商务A.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B.企业对个人电子商务C.个人对个人电子商务D.个人对企业电子商务18、Windows服务器端操作系统不包括LinuxA. Windows NT ServerB. Windows 2000 ServerC. Windows Server 2003D. Linux19、OSI/RM模型的物理层位于由下往上的第几层?(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传输层(5)会话层(6)表示层(7)应用层A. 1 B. 2C. 3D. 420、网络层的主要功能不包括传输比特流A.路径选择B.流量控制C.建立网络连接D.传输比特流21、以下关于局域网星型拓扑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费用很低A.有唯一的中央节点B.访问协议简单C.便于维护D.费用很低22、IP地址为X·Y·W·Z的主机属于Ipv4的C类地址,则X的范围是[192-223]A.[1-126]B.[128-191]C.[192-223]D.[224-255]23、HTML标记语言中表示文档头开始的标记是 <HTML>A.<HTML>(文档开头点和结束点)B.<HEAD>(文档主体开头)C.<TITLE>(文档主体标题)D.<BODY>(文档主体内容)24、将指针移到记录集的第一条记录的方法是MoveFirstA.MoveFirst(用于将指针移动到第一条记录)B.MoveLast(用于将指针移动到最后一条记录)C.MoveNext(用于将指针移动到下一条记录)D.MovePrcvious(用于将指针移动到上一条记录)25、在电子商务的安全框架中,交易安全技术不包括防火墙技术A.安全认证技术B.数字签名技术C.加密技术D.防火墙技术26、基于数据包过滤的防火墙工作在OSI/RM模型的网络层A.应用层B.传输层C.网络层D.数据链路层27、电子邮件属于EDI层次模型的传输层A.语意层B.标准层C.传输层D.实体层28、以下关于数据仓库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面向应用A.集成性B.稳定性C.随时间变化D.面向应用2019年4月29、天猫商城主要的电子商务模式是企业对个人电子商务A.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B.企业对个人电子商务C.个人对个人电子商务D.个人对企业电子商务30、OSI/RM物理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比特流A.比特流B.数据帧C.数据包D.数据报文31、OSI/RM 模型的最高层是物理层A.应用层B.网络层C.传输层D.物理层32、以下关于局域网总线拓扑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采用点对点方式进行数据发送A.多用于早期组网方式B.结构简单C.易于布线和维护D.采用点对点方式进行数据发送33、IPv4 互联网 B类地址的主机地址长度为16 bitsA.32 bitsB.24 bitsC.16 bitsD.8 bits34、IP地址为X·Y·W·Z的主机属于Ipv4 的B类地址,则X的范围在[128-191]A. [1-126]B. [128-191]C. [192-223]D. [224.255]35、国际顶级域名“GOV”对应的是政府部门A.商业组织(COM)B.教育机构(EDU)C.政府部门(GOV)D.网络组织(net)36、HTML标记语言中表示页面主体开始的标记是A.<HTML>(页面开头点和结束点)B.<HEAD>(文档主体开头)C.<TITLE>(文档主体标题)D.<BODY>(文档主体内容)37、将指针移到当前记录的上一条记录的方法是MovePreviousA.MoveFirstB.MoveLastC.MoveNextD.MovePrevious38、基于代理的防火墙工作在 OSI/RM模型的应用层A.应用层B.传输层C.网络层D.数据链路层39、HTTP属于EDI层次模型的传输层A.语意层B.标准层C.传输层D.实体层2018年10月40、OSI/RM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位于由下往上的第2层A.1层B.2层C.3层D.4层41、IPv4互联网C类地址的主机地址长度为 1 bytes 【注:1 bytes=8 bit(位)】A.1 bytesB.2 bytesC.3 bytesD.4 bytes42、IP地址为X·Y·W·Z(XE【1-126】)的主机属于A类网A.A类网B.B类网C.C类网D.D类网43、“教育机构”对应的国际顶级域名是EDU44、HTML标记语言中,<BODY>表示页面主体开始标记A.文档开始标记B.文档头开始标记C.标题开始标D.页面主体开始标记45、记录集“MoveFirst”方法的作用是将指针移到记录集的第一条记录A.将指针移到记录集的第一条记录B.将指针移到记录集的最后一条记录C.将指针移到当前记录的下一条记录D.将指针移到当前记录的上一条记录2018年4月单选46、淘宝商城是典型的B2C电子商务A.B2B电子商务B.B2C电子商务C.C2C电子商务D.G2C电子商务47、以下关于环型拓扑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信息单向流动A.信息单向流动B.多用于小型办公环境C.结构复杂D.费用很低48、基于IPv4 的B类地址的网络长度为16位A.32位B.24位C.16位D.8位49、HTML标记语言中,指明页面主体的标记是<BODY>A.<HTML>B.<HIEAD>C.<TITLE>D.<BODY>多选1、OSI/RM物理层为建立、维护和释放连接提供的特性包括机械、电气、功能、规程A.机械B.电气C.功能D.规程E.网络2、统一资源定位器(URL)的组成要素包括协议、服务器地址、文件名A.协议B.服务器地址C.端口号D.路径E.文件名3、电子邮件系统的协议包括 SMTP、POP3、IMAPA.SMTPB.POP3C.MIME4、以下关于 VBScript 变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变量的第一个字符必须是字母B.变量长度不能超过255个字符C.用"DIM"对变量进行赋值D.变量在被声明的作用域内是唯一的E.用"="对变量进行声明5、PKI体系中密钥的生命期主要包括密钥生成、密钥备份、密钥恢复、密钥更新、密钥归档A.密钥生成B.密钥备份C.密钥恢复D.密钥更新E.密钥归档2017年4月单选50、电子商务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51、OSI/RM 模型的最底层是应用层A.应用层B.网络层C.传输层D.物理层52、OSI/RM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建立网络连接A.链路管理B.帧传输C.建立网络连接D.传输比特流53、以下关于总线拓扑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费用较低A.费用较低B.便于集中控制C.布线和维护复杂D.采用点对点方式进行数据发送多选6、协议的主要组成要素包括语义、语法和时序A.端口B.语义C.语法D.时序E.语序7、基于传统电信网的有线接入方式包括拨号上网、ADSL、DDN、ISDNA.拨号上网B.ADSLC.DDN8、以下关于VBScript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变量的第一个字符必须是字母、变量长度不能超过 255 个字符、变量在被声明的作用域内是唯一的A.变量的第一个字符必须是字母B.变量长度不能超过 255 个字符C.用"DIM"对变量进行赋值D.变量在被声明的作用域内是唯一的E.用"="对变量进行声明9、基本ASP内建对象包括Request对象、Response对象、Server对象、Session 对象、Cookies对象、(Application对象)A.Request对象B.Response对象C. Server对象D.Session对象E.Cookies对象10、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包括数据传输加密、数据存储加密、数据完整性鉴别、密钥管理A.数据传输加密B.数据存储加密C.数据完整性鉴别D.密钥管理E.防火墙2016年10月54、OSI/RM模型的传输层位于由下往上的第 4层A.1层B.2层C.3层D.4层55、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不包括路径选择A.链路管理B.帧传输C.差错控制D.路径选择56、IPv4互联网 A类地址的主机地址长度为 3bytesA.1bytesB.2bytesC.3bytesD.4bytes57、IP地址为X·Y·W·Z(XE【128-191)的主机属于B类网A.A类网B.B类网C.C类网D.D类网58、“商业组织”对应的国际顶级域名是“COM”59、HTML标记语言中,<HEAD>表示页面主体开始标记A.文档开始标记B.文档头开始标记C.标题开始标记D.页面主体开始标记60、WWW属于EDI层次模型的传输层A.语意层B.标准层C.传输层D.实体层61、OLAP的特征不包括事物驱动快速性、可分析性、共享性、多维性、信息型A.快速性B.多维性C.可分析性D.事物驱动2016年4月62、苏宁易购的电子商务模式是B2CA. B2BB.B2CC. C2CD. G2C63、OSI/RM模型由下往上的第二层是数据链路层A.数据链路层B.网络层C.传输层D.会话层64、IP地址为X·Y·W·Z的主机属于A类网络,则X的范围为[1——126]A.[1——126]B.[128——191]C.[192——223]D.[224——255]65、国际顶级域名“COM”代表的机构是商业组织A.商业组织B.教育机构C.政府部门D.网络组织2015年10月单选66、京东商城的电子商务模式是 B2CA.B2BB.B2CC.C2CD.G2C多选11、协议的主要组成要素包括语义、语法、时序A.端口B.语义C.语法D.时序E. 语序12、TCP/IP协议族中的协议包括 ARP、ICMP、TCP、IP、SMTPA.ARP(地址解析协议)B. ICMP(互联网控制信息协议)C. TCP(传输控制协议)D.IP(网际协议)E.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13、基于SET的网上交易的参与者包括银行、持卡人、支付网关、认真中心、商家A.银行B.持卡人C.支付网关D.认证中心E.商家2014年10月单选67、IPv4互联网A类地址的网络地址长度为1字节A.4字节B.3字节C.2字节D.1字节68、将记录指针移到记录集的最后一条记录的Recordset方法是MoveLastA.MoveFirstB.MoveLastC.MoveNextD.MovePrevious69、表示 Recordset 记录集中字段个数的属性是A. Count(字段个数)B. Name(字段名称)C. Value(字段内容)D. Type(字段数据内容)多选14、防火墙的主要作用包括保护数据的完整性、保护网络的有效性、记录网络的存取访问、集中安全管理A.保护数据的完整性B.保护网络的有效性C.记录网络的存取访问D.密钥管理E.集中安全管理2014年4月单选70、B2C电子商务模式是企业对个人电子商务A.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B.企业对个人电子商务C.个人对个人电子商务D.政府对个人电子商务71、以下关于总线拓扑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采用点对点方式进行数据发送A.多用于早期组网方式B.结构简单C.易于布线和维护D.采用点对点方式进行数据发送72、Internet IP空间 B类网络的主机长度为16位A.32位B.24位C.16位D.8位73、IP地址为132.132.45.56的主机属于B类网A.A类网B.B类网C.C类网D.D类网74、用于实现删除功能的SQL命令是DELETEA.SELECTB.INSERTC.UPDATED.DELETE多选15、单钥密码体制的优点有密钥单一、加密效率高、加密速度快、密钥设计简单A.密钥单一B.加密效率高C.加密速度快D.密钥设计简单E.密钥管理方便2013年10月75、亚马逊的电子商务模式是B2CA.B2BB.B2CC.C2CD.G2C76、EDI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到 20世纪90年代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77、IPv4互联网B类地址的网络地址长度为2字节A.4字节B.3字节C.2字节D.1字节78、HTML标记语言中,指明文档标题的标记是<TITLE>A.<HTML>B.<HEAD>C.<TITLE>D.<BODY>79、将记录指针移到记录集当前记录下一条记录的Recordset方法是MoveNextA.MoveFirstB.MoveLastC.MoveNextD.MovePrevious80、商务智能基本体系结构不包括OLTPA.数据仓库(DW)B.数据挖掘(DM)C.OLAP(在线分析处理)D.OLTP2013年4月单选81、阿里巴巴国际站是典型的 B2C电子商务A.B2B电子商务B.B2C电子商务C.C2C电子商务D.G2C电子商务82、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不包括网上交易A.数据通信B.资源共享C.分布处理D.网上交易83、在电子商务安全框架中,安全认证层技术不包括对称加密A.数字摘要B.数字签名C.数字信封D.对称加密多选16、网络连接设备包括网卡、中继器、网桥、路由器、交换机(调制解调器)A.网卡B.中继器C.网桥D.路由器E.交换机17、TCP/IP参考模型中的网际层协议包括TCP、IP、ARP、RARP、(ICMP)A.TCPB.IPC.ARPD.RARPE.UDP。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17a19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7.png)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一、绪论计算机网络是指在多个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回答《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并提供详细的解答。
二、物理层1. 什么是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是什么?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模型中的第一层,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
其任务包括确定物理传输媒介的规范、数据的编码认证、物理连接的建立和维护等。
2. 传输媒介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传输媒介可分为有线传输媒介和无线传输媒介两种类型。
有线传输媒介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其特点是传输速度快、传输距离较长、抗干扰能力强。
无线传输媒介包括无线电波和红外线等,其特点是灵活性高、易于扩展和部署,但传输速度和距离受到限制。
3. 什么是调制和解调?其作用是什么?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调制和解调的作用是在发送端将数字数据转换为适合在传输媒介上传输的模拟信号,然后在接收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理解的数字数据。
4. 什么是信道复用?常见的信道复用技术有哪些?信道复用是指通过合理地利用通信线路,将不同用户的数据流合并在一起传输的技术。
常见的信道复用技术包括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和码分复用(CDM)等。
三、数据链路层1. 数据链路层有哪些基本的功能?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包括封装成帧、物理寻址、错误检测和流量控制等。
封装成帧将网络层交付的数据分成适当的数据帧进行传输;物理寻址通过物理地址标识源和目的设备;错误检测使用帧检验序列等方法检测传输中的错误;流量控制通过控制数据的发送速率来保证接收端能够正确接收数据。
2. 什么是差错控制?常见的差错检测技术有哪些?差错控制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机制来检测和纠正传输中发生的差错。
常见的差错检测技术有纵向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检验(CRC)和海明码等。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习题标准答案)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习题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67ab03d4d8d15abe234eed.png)
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习题答案)————————————————————————————————作者:————————————————————————————————日期:2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一、填空题1.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个要素组成。
2.OSI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七个层次。
3.OSI模型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分。
4.物理层定义了(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四个方面的内容。
5.数据链路层处理的数据单位称为(帧)。
6.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有(链路管理)、(成帧)、(信道共享)、(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透明传输)和(寻址)。
7.在数据链路层中定义的地址通常称为(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
8.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两类:(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9.传输层的功能包括(服务选择)、(连接管理)、(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差错控制)等。
二、名词解释同步协议实体对等层对等层通信服务 CIDR 协议数据单元服务数据单元同步同步指的是广义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什么事情的特性,而且条件和时间有关,具有时序的含义。
协议计算机网络中意图进行通信的结点必须要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
这些为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称为协议,也称为网络协议。
实体任何接收或者发送数据的硬件单元或者软件进程模块都可以称为通信实体,简称实体。
对等层不同的网络结点,若它们遵循的是同一种网络体系结构的话,那么在不同结点上完成同样功能的层次称为对等层。
对等层通信在分层的网络体系结构中,每个层次只知道自己从上层接收来数据并处理后再传递给下一层,结果通信目的方该层次的对等层就收到与己方处理的一模一样的数据。
就好像在两个对等层之间有一条“通道”直接把数据传送过去一样,这种情况就称为对等层通信。
计算机网络原理简答题汇总
![计算机网络原理简答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3dcd2adc5da50e2534d7f3b.png)
计算机网络原理简答题汇总一、分组交换的优点:(1)交换设备存储容量要求低(2)交换速度快(3)可靠传输效率高(4)更加公平二、OSI七层参考模型以及每层的主要功能:物理层:主要功能是在传输介质上实现无结构比特流传输。
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是实现相邻结点之间数据可靠而有效的传输。
网络层:主要功能是数据转发与路由。
传输层:(第一个端到端):传输层的功能主要包括复用/分解、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等。
会话层:会话层是指用户与用户的连接。
表示层: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应用实体间交换数据的语法。
应用层:应用层与提供给用户的网络服务相关。
三、TCP/IP参考模型以及每层的主要功能应用层:在Internet上常见的一些网络应用大多在这一层。
传输层:面向连接、提供可靠数据流传输的传输控制协议:TCP。
无连接、不提供可靠数据传输的用户数据协议:UDP网络互联层:整个TCP/IP参考模型的核心。
网络接口层:提供给网络互联层一个访问接口。
四、网络应用体系结构分类及其特点:1、客户/服务器(C/S)结构网络应用:最典型、最基本的网络应用。
特点:客户与客户之间不进行直接通信;客户主动发起,服务器被动接受;服务器为了能被动接受通信,必须先运行,做好通信准备。
2、纯P2P结构网络应用特点:没有一直在运行的传统服务器,所有通信都是在对等的通信方之间直接进行。
通信双方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客户与服务器之分,“地位”对等。
每个对等端是一个服务器与客户的结合体。
3、混合结构网络应用存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传统的C/S结构通信;存在:客户和客户之间直接通信;五、网络应用通信的基本原理以传输报文M为例:实质通信中,按照应用层协议组织好应用层报文后,通过层间接口(如应用编程接口 API)将报文传递给相邻的传输层。
六、DNS递归解析过程:提供递归查询服务的域名服务器,可以代替查询主机或其他域名服务器,进行进一步的域名查询,并将最终解析结果发送给查询主机或服务器;七、DNS迭代解析过程提供迭代查询的服务器,不会代替查询主机或其他域名服务器,进行进一步的查询,只是将下一步要查询的服务器告知查询主机或服务器。
网络原理 第4章:数据链路层
![网络原理 第4章:数据链路层](https://img.taocdn.com/s3/m/0e0107290066f5335a8121da.png)
比较: • 纠错码能自动纠正错误,但实现困难, 在一般通信场合不易采用。 • 检错码需通过重传机制达到纠错目的, 但工作原理简单,实现容易。
10
常用的检错码
• 奇偶校验码 垂直奇(偶)校验 水平奇(偶)校验水平 水平垂直奇(偶)校验(方阵码) 特点:方法简单,但检错能力差,只用于通信 要求较低的环境。 • 循环冗余编码CRC 目前应用最广的检错码编码方法之一
差错产生的过程如图:
数据信号 与噪声信号 叠加后的波形 采样时间 接收数据 原始数据 0 0 1 1 0 0 1 1 1 1 0 0 1 0 1 1 1 1 0 0 0 0 1 1 0 0 0 1 0 0
出错的2位 (b)差错产生过程示意图
5
《计算机网络》第4章 数据链路层
物理线路的噪声分类: (1)热噪声: 由传输介质导体的电子热运动产生。 特点:时刻存在,幅度较小,强度与频率无关, 频谱很宽。 是一种随机噪声,由其引起的差错是随机差错。 (2)冲击噪声: 由外界电磁干扰引起。 •特点:幅度较大,是引起传输差错的主要原因。 •其引起的传输差错是一种突发差错。
实际发送: f(x)
.
x + R(x)
R'(x)= R(x) 接收正确 R'(x)≠ R(x) 接收错误
数据字段 校验字段 f(x)
.
x
k
+ R(x) 发送
12
《计算机网络》第4章 数据链路层
CRC校验的工作原理: • 任意一个由二进制位串组成的代码都可以和一个系数仅 为‘0’和‘1’取值的多项式一一对应。 • 例如:发送数据比特序列为10111,其对应的多项式为 f(x)=x4+x2+x+1. • 生成多项式为事先约定好的,如:G(x)=x4+x3+1;则对 应G(x)的二进制代码为: 11001 • f(x)﹒xk,k为生成多项式的最高幂值,即生成多项式 用二进制表示的位数-1。上例k=4=5-1。表示将发送数 据比特序列左移k位,用来存放余数。 • f(x)﹒xk/G(x),得到余数R(x) • 将f(x)﹒xk+R(x)作为整体,发送到接收端。 • 接收端用接收到的数据f′(x)采用相同的算法,去除 G(x),得到余数R′(x)。如果R′(x)等于 R(x),表示 发送没有出错。 13
第03章数据链路层
![第03章数据链路层](https://img.taocdn.com/s3/m/d7199ed5bb4cf7ec4afed03e.png)
B
t
A
t TD
RTT TD + RTT + TA
TD U TD RTT T A
14
2. 连续ARQ协议
连续ARQ协议的工作原理就是在发送完一个数据
帧后,不是停下来等待确认帧,而是可以连续再发送 若干个数据帧。如果这时收到了接收端发来的确认帧,
34
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
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 802 委员会就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 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 媒体接入控制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 与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都放在 MAC子层,而 LLC 子层则与传输媒体无关,不管采用何种传输媒体对 LLC 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
9
接收端对收到的每一帧进行 CRC 检验
接收端对收到的每一帧进行 CRC 检验后,可能出现 两种情况: (1) 若得出的余数 R = 0,则判定这个帧没有差错, 就接受(accept)。 (2) 若余数 R 0,则判定这个帧有差错,就丢弃。
这种检测方法并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比特出现 了差错。 只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并使用位数足够多的除数 P,那么 出现检测不到的差错的概率就很小很小。
(4)每收到对一个帧的确认,发送窗口就向前(即 向右方)滑动一个帧的位置。
19
20
接收窗口的规则很简单,归纳如下: (1)只有当收到的帧的序号与接收窗口一致时才 能接收该帧。否则,就丢弃它。 (2)每收到一个序号正确的帧,接收窗口就向前 (即向右方)滑动一个帧的位置。同时向发送端发送对该 帧的确认。
链路层的功能
![链路层的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6029c1d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2.png)
链路层的功能链路:两个结点之间的物理通道,链路的传输介质分为有线链路和⽆线链路,主要有双绞线,光纤,微波。
数据链路:两个结点之间的逻辑通路,把实现数据数据传输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数据链路。
结点:路由器,主机帧:链路层的数据协议单元。
封装⽹络层的数据报数据链路层负责从⼀个结点搬运数据报到另⼀个结点。
功能⼀:为⽹络层提供服务。
主要作⽤是加强物理层传输原始⽐特流的功能,使得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在数据链路层的加持下,改造成逻辑上⽆差错的链路。
对物理层的数据负责起来。
可以给⽹络层提供的服务有以下三种:①⽆确认⽆连接服务:主要⽤于实时通信。
只是为了快⽽快。
正如字⾯意思,⽬的主机收到数据后也不会发送确认信号,源主机也不会专门建⽴⼀个链路的连接。
即使帧丢失,数据链路层也不会负责重发。
误码率⽐较低②有确认⽆连接服务:仍然不会建⽴⼀条连接。
但是收到数据后会发给发送主机⼀个确认。
发送端要是没有收到确认信号,就会发送下⼀个。
适合误码率⽐较低的通信信道,⽐如⽆线信道。
③有确认⾯向连接服务:最安全,最可靠。
建⽴连接再发送下⼀个帧,直到收到确认信号,继续发送下⼀个信号。
有连接⼀定是有确认的,所以不存在⽆连接⾯向连接服务。
功能⼆:在⾯向连接时,负责连接的建⽴、维持、释放功能三:组帧给⽹络层传输下来的IP数据报前后分别添加帧⾸部和帧尾部。
接收端可以根据帧的⾸部和尾部的标记,就可以识别出这⼀段帧的开始和结束⾸部和尾部含有⾮常多重要的信息,差错控制信息,流量控制信息,物理地址信息,还有就是帧定界信息。
帧同步:接收⽅能够从接受的⼆进制⽐特流中识别出帧的起始和终⽌组帧:发送⽅添加帧⾸部尾部信息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最⼤传输单元MTU的长度不同。
但是发送的时候还是都要遵守帧的数据部分要⼩于帧的MTU透明传输: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特组合,随便发,都能传输。
不存在传不了的。
好像看不见传输的内容⼀样(按道理逻辑讲,数据链路层是能看到传输的⽐特,毕竟经过数据链路层 ,⽆奈数据链路层透明传输!!)发送端组帧过程有四种⽅法:①字符(字节)计数法有帧都⽆法帧同步!!不常⽤。
OSI模型各层功能
![OSI模型各层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c694fd196c175f0e7cd13724.png)
2.2.2ISO3309--1984:称为"HDLC 帧结构".ISO4335--1984:称为"HDLC 规程要素 ".ISO7809--1984:称为"HDLC 规程类型汇编".这3个标准都是为面向比特的数据传输控制而制定的.有人习惯上把这3个标准组合称为高级链路控制规程.
2.2.3ISO7776:称为"DTE数据链路层规程".与CCITT X.25LAB"平衡型链路访问规程"相兼容.
(3)会话层:他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小时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示例:RPC,SQL等。
(4)传输层:这层的功能包括是否选择差错恢复协议还是无差错恢复协议,及在同一主机上对不同应用的数据流的输入进行复用,还包括对收到的顺序不对的数据包的重新排序功能。示例:TCP,UDP,SPX。
网络中的计算机与终端间要想正确的传送信息和数据,必须在数据传输的顺序、数据的格式及内容等方面有一个约定或规则,这种约定或规则称做协议。网络协议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
1、语义:
是对协议元素的含义进行解释,不同类型的协议元素所规定的语义是不同的。例如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及得到的响应等。
2.1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数据传送服务的,这种服务要依靠本层具备的功能来实现。链路层应具备如下功能:
2.1.1链路连接的建立,拆除,分离。
2.1.2帧定界和帧同步。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帧,协议不同,帧的长短和界面也有差别,但无论如何必须对帧进行定界。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e053b97c680203d8cf2f24ac.png)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1、将数据包封装为帧;2、对等层通信,将帧交付给另一个节点的数据链路层;3、差错检测和流量控制.数据链路层传送的是帧。
封装成帧(framing)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确定帧的界限,构成帧。
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帧定界。
以太网的帧是数据链路层的封装,网络层的数据包被加上帧头和帧尾成为可以被数据链路层识别的数据帧(成帧)。
虽然帧头和帧尾所用的字节数是固定不变的,但依被封装的数据包大小的不同,以太网的长度也在变化,其范围是64~1518字节(不算8字节的前导字),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起始字段地址字段长度和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帧校验序列字段透明传输与转义: 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SOH”或“EOT"的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其十六进制编码是 1B)。
字节填充(byte stuffing)/字符填充(character stuffing):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将数据送往网络层之前删除插入的转义字符。
如果转义字符也出现数据当中,那么应在转义字符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
当接收端收到连续的两个转义字符时,就删除其中前面的一个。
常用的冗余检验技术有:奇偶检验、方块检验和循环冗余检验。
奇校验:通过附加奇偶校验位,使所传输的信息中1的个数为奇数。
偶校验:通过附加奇偶校验位,使所传输的信息中1的个数为偶数。
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al Redundancy Check):将所传输的除以一个预先设定的除数,所得的余数作为冗余比特,附加在要发送的数据的末尾。
这样实际传输的就能够被预先设定的除数整除。
当整个数据发送到接收方后,接收方利用同一个除数去除接收到的数据。
如果余数为0,则传输正确,否则有误。
运算规则:加法、减法均为异或运算,加法不进位,减法不借位。
在数据的末尾加上r个0,r等于除数的位数减1;使用二进制除法,所得的余数为循环冗余校验码(以上除法用的是模2除法,不考虑减法借位,即0-0=0、0-1=1、1—0=1、1-1=0);将循环冗余校验码替换数据末尾的r个0,得到整个传输的数据例如:假设待传送数据M=1010001101,选择某生成多项式P=110101,求CRC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 3-28、有10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试计算以下三 28、 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 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的带宽? 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的带宽? 个站都连接到1个 (1)10个站都连接到 个10Mbps以太网集线器 ) 个站都连接到 以太网集线器 个站都连接到1个 (2)10个站都连接到 个100Mbps以太网集线器 ) 个站都连接到 以太网集线器 个站都连接到1个 (3)10个站都连接到 个10Mbps以太网交换机 ) 个站都连接到 以太网交换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个站共享10Mbps (1)10个站共享 ) 个站共享 个站共享100Mbps (2)10个站共享 ) 个站共享 (3)每个站独占 )每个站独占10Mbps
(1)若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位的最后一个 1 变成了 0,问接 ) , 收端能否发现? 收端能否发现? (2)若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位的最后两个 1 都变成了 0,问 ) , 接收端能否发现? ) (1)能 )
的以太网在物理媒体上 3-16、数据速率为10Mbps的以太网在物理媒体上 16、数据速率为 的以太网在 的码元传输速率是多少波特? 的码元传输速率是多少波特?
3-06 用户到 ISP 的链路使用 PPP 协议
已向因特网管理机构 申请到一批 IP 地址 用 户 接入网 ISP 至因特网
PPP 协议
3-06 PPP 协议不具备的功能
• 纠错 • 流量控制 • 序号
3-07 要发送的数据为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 ,采用CRC 的生成多项式P(x)=x4+x+1。求对应的 的生成多项式 。求对应的FCS。 。
• • • • • • • • • • 简单——这是首要的要求 这是首要的要求 简单 这是 封装成帧 透明性 多种网络层协议 多种类型链路 差错检测 检测连接状态 最大传送单元 网络层地址协商 数据压缩协商
3-06 不提供使用序号: 不提供使用序号:
• PPP 协议之所以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是 出于以下的考虑: 出于以下的考虑:
– 在数据链路层出现差错的概率不大时,使用 在数据链路层出现差错的概率不大时, 协议较为合理。 比较简单的 PPP 协议较为合理。 – 在因特网环境下,PPP 的信息字段放入的数 在因特网环境下, 数据报。 据是 IP 数据报。数据链路层的可靠传输并不 能够保证网络层的传输也是可靠的。 能够保证网络层的传输也是可靠的。 – 帧检验序列 FCS 字段可保证无差错接受。 字段可保证无差错接受。
3-02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1) 链路管理 封装成帧; 封装成帧; (2) 帧定界 帧同步 帧定界/帧同步 透明传输; 透明传输; (3) 流量控制 差错控制; 差错控制; (4) 差错控制 (5) 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 (6) 透明传输 (7) 寻址
3-06 PPP 协议应满足的需求 特点 协议应满足的需求/特点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