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教学目的:
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法治道路的精髓。准确把握法治思维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正确理解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含义与特征及其关系。培养法治思维方式,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树立法治思维和行为方式,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关系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培养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教学难点: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如何培养法治思维;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案例启发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导入新课:
从这周开始,我们进行法制观的学习,这是本课程的最后一个版块。
先关注一个焦点事件——复旦投毒案
问:谈谈你对“复旦投毒案”的认识?
(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该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
一、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从法律发展史来看,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1.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国家创制、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区别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
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和途径:制定、认可
2.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
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国家对公民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
(2)国家对公民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案例:谁有权制定法律?
有一个典型案例,说的是某村有一公共果园,常有村民饲养的牲畜进入果园吃树叶和果实。村委会为此召开村民大会,提出今后若再有此类事件发生,村委会有权任意处置这些牲畜。村民大会当场举手表决,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了这一规定。有一天,村民孙某的两只山羊再次进入果园吃树叶和果实时被守护人打死。孙某遂将村委会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并声明表决时自己并未举手同意这一规定。
案例分析:本案中村委会的行为不是立法活动,村民大会通过的规定不是法律,不是法的表现形式,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因而,孙某有权依法获得赔偿。这需要我们了解什么是法律的特征和创制。
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是一种以国家政权意志出现的行为规范。而国家政权由统治阶级掌握,因此法首先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4.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同时也决定着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
例如:《环境保护法》就是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建立的法律制度。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二)法律的历史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总是与其所在社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
在原始社会中,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而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规范是风俗和习惯。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作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手段和工具的法律也相伴而生了。
1、奴隶制法律
奴隶制法律通常采用最极端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方式(会说话的工具)2、封建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阶级实行统治的工具,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共同利益为根本使命。
3、资本主义法律
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商品生产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变成了商品。
4、社会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要求的反映和表现。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成果为特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就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无产阶级意志的体现,它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机制),它的内容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实效。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除了具有规范作用外,还具有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作用。
A.法律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
①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专政的国家制度
②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③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④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环节。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法律的遵守、执行、适用则是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把文本上的法律转化为现实中的法律。
①法律制定(立法)
②法律执行(执法)
③法律适用(司法):
④法律遵守(守法):
第二节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一)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1、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新中国的四部宪法:→1949年的《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宪法(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宪法(第五届)→1982年宪法(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我国宪法五次修正案:
①1988年第七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
②1993年第八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
③1999年第九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
④2004年第十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