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3.领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表达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情感。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演讲的特点,培养演讲的基本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深入理解内容,品味情感和语气,准确把握文本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研读名家演讲词的精妙之处,在实际演讲中感受演讲情景,锻炼演讲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演讲者的内心活动,感受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梳理文章内容。
难点: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当国歌奏响,我们心中都会涌动着无限的自豪骄傲。
可是大家知道吗?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法国拿破仑曾经说:中国是沉睡的雄狮,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二、写作背景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
林伯渠、谭平山、董必武等分别就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作了说明。
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在同月30日,他在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优秀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优秀教案篇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第1课一、教材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第七中学张莉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由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两个部分内容组成。
新中国的成立主要包括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三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西藏和平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习历史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学生对于开国大典的内容也比较熟悉。
因此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和利用生动形象的媒体教材来感知历史的方法,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开国大典具体史实。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新、旧中国国家和人民地位变化的比较,学生基本能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及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并进一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史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领导人,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和纪年方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大致经过。
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的内容,培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对历史事件概述的能力。
3、组织学生讨论中央解决西藏问题时,为什么要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的和平解放,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同时理解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指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图或相关影视资料,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这句话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答案: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 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2. 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国家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3. 阐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答案: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它意味着中华民族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同时,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
4. 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答案:
文章主要运用以下论证方法: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文章主题,设计问题如“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要求,阅读文章,观看视频,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 思考预习问题: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笔记、问题等提交至教学管理系统。
- 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推荐学生阅读《毛泽东选集》,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对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 探讨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鼓励学生结合教材和拓展阅读资料,思考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七、重点题型整理
1. 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各段落大意。
答案:
浙教版品社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社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浙教版品社五下的一个课题,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伟大进程。
本课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认识到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跨越。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现了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的主题有很强的共鸣,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掌握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过程和精神风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勇于拼搏、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过程和精神风貌。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的精神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和意义。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中国人民站起来过程的理解。
3.史料分析:运用史料,让学生在分析中感受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
4.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浙教版品社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史料:与课题相关的历史资料4.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和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_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
2、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3、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培养爱党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是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而努力学习的崇高思想。
4、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
二、活动重难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重大意义。
三、活动准备:1、搜集“开国大典”的有关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
2、搜集解放战争中重大战役的有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3、教学课件。
四、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直观感悟1、师谈话:一年中有很多节日,我最喜欢的节日是国庆节,你能猜出为什么吗?播放《开国大典》视频片段。
2、教师启发:是的,在那一刻全中国人民沸腾了,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随着毛泽东同志的一声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了。
(板书课题)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假如你是一位参加开国大典的记者,你会选拍哪些难忘的镜头呢?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二)、交流资料,合作探究1、教师谈话: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成了国家的主人。
那你知道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又怎样领导人民进行解放战争,打败蒋介石的反动派,取得全国的胜利的呢?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由交流,谈初步认识。
2、提问:解放战争中有几次重大战役,分别在哪里展开的?3、师出示三大战役形势图,让学生指出三大战役相应的位置,并把三大战役名称卡片贴在地图相应的位置。
4、教师启发:让我们再来了解三大战役的情况,每组选一个战役,根据自己搜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各组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交流。
5、课件展示与三大战役有关的资料。
6、教师小结:在人民群众强有力的支持下,三大战役取得了伟大胜利,人民解放军又根据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的“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命令,百万雄师过大江,占领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迎来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一、教材说明统编版选择性必修教材就是新课标新课程类型的具体样态,对发展学生个性和终端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教学最重要、最直接的凭借。
毛泽东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被编人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同时选编了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聂荣臻《大战中的插曲》,周婷、杨兴《别了,“不列颠尼亚”》,穆青、冯健、周原《县委书记的榜样》等重要文章。
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伟大的复兴”,所属学习任务群是“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中国“伟大的复兴”之路光辉历程中的重要文献,也是该单元中的精读课文,目标指向十分清晰,既要培养学生“阅读与表达”的关键能力,也要通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研习培元固魂。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建议,有针对性地设置了特定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主要强调能在任务驱动下体会崇高的革命情怀、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学习写作手法等,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和传承革命精神,学习高尚品质,发展语言、思维、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所在单元的整体说明、课文“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来看,教师不仅要紧扣“伟大的复兴”的内容进行“研习”,而且要突出“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深度体验。
一方面,激发学生结合历史背景研读作品,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体会毛泽东这一宣告的深刻含义,感受其中蕴涵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2021.9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把握演讲词的写作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欣赏富有时代特征的表达艺术。
二、教学设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属于三种基本语篇类型中的“实用类”语篇。
实施实用类语篇教学离不开语篇解码,在解码时要注意从语义、语形、交际三个层面人手,即语篇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为何这样说,对具体语篇进行实质性研习。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回顾,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文字、图片、数据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新中国成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深层含义,以及新中国成立对中国人民生活的改变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数据,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深层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深层含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和数据中,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3.案例分析:运用具体的事例和数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如纸张、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新中国成立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通过文字、图片、数据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开幕词的有关知识,把握本文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内容,理清逻辑思路,品味情感和语气,准确把握文本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意,领略富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和创作风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建立新中国的困难与艰辛,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在诵读中把握开幕词的写法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抓住关键语句,品味语言;理清文章的逻辑脉络。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本、课件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引用毛主席的话语导入:“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爱国精神一直根植在每个在中国人的心中。
朗读课件上面的语句。
(二)知人论世,写作背景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含毛主席轶事趣闻)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经过一系列的协商筹备,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1949年9月21日晚,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里举行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历史性盛会。
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巨幅会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含本课题目变化)(三)文体知识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
……开幕词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开幕词的特点:内容针对性、结构逻辑性、语言感染力。
……(四)整体感知1.词语积累召开(zhào)勉强(miǎn qiǎng)妥协(tuǒxié)复辟(bì)警惕(tì)侮辱(wǔrǔ)2.读标题,请用一两个词语,或者一句诗句来表达情感。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及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
掌握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过程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提升学生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探究重大事件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学生对国家崛起的崇高敬意,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提升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认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
难点: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国内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爱国情感。
教学材料准备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达赖集团策划西藏暴乱的相关音像材料、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文献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开国大典》的片段,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瞬间,感受那庄严而振奋的氛围。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一年哪一天发生的事情吗?这一天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二、自主探究1、小组合作:用5分钟时间自主阅读并标记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
2、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找到的内容,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3、教师引导:引导学生从会议的筹备、出席人员、主要决定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三、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归纳讲述1、背景介绍:简述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筹备过程,引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课文讲解:第一部分(1—2段):宣布大会开幕,简介与会代表及大会特点。
第二部分(3—4段):回顾过去,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部分(5—8段):立足当下,点明会议的任务,明方向鼓干劲,提醒大家时刻保持警惕。
第四部分(9—11段):描绘未来,提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任务。
结尾部分:悼念人民英雄,庆祝伟大胜利。
四、即时巩固1、教师总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为“八个一”(一个共同纲领、一个政府、一个主席、一面国旗、一首国歌、一个首都、一座纪念碑、一种纪年方式)。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走近历史时代背景,品读品内涵。
2.分析文章的论说特点,把握各部分的关联。
3.鉴赏语言艺术,学习写作技巧。
4.感受革命豪情和建设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占•1.分析文章的论说特点,把握各部分的关联。
2.鉴赏语言艺术,学习写作技巧。
难点:感受革命豪情和建设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导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旧中国积贫积弱,国家民族人民没有尊严可言,任人宰割,贱如蜷蚁。
直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前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才真正意义上获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
任务活动一预习检查*夯实基础1.明确字音。
召开(Zh豆o)勉强(qiang)妥协(tuδxie)复辟(bi)警惕(tι)侮辱(Wiirii)2.解释词语。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永垂不朽:是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②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现场③与会人员(全国政协代表)④宣布大会开幕,介绍参加会议的人员,说明会议召开的基础、性质和本次大会的任务;论述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对发展大计作出规划,描绘民族振兴蓝图⑤标题、称谓、正文⑥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鼓舞与引导与会代表建设新中国。
任务活动二理清结构,品读内涵【情境设计】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开幕词中,作者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时刻,回顾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开幕词行文严谨,表达严密。
阅读时,要注意分析作者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阐述了哪些具体内容,各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关联,以及这样安排的意图和效果。
1.梳理全文的行文逻辑,并绘制思维导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文本实用性而言是一篇开幕词,属于演讲词的范畴。
就文本内容而言,这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开幕词,而第一届政协会议其实是相当于“新中国的建国大会”,文本的政治意义非同寻常。
就本文的表达而言,单元学习任务里面提到了本单元文本的特点——深沉的理性和深厚的情感,在本文也体现的比较明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也是一篇革命理论文章,教参在《编写意图》部分这样表述:“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梳理文章的结构,把握核心内容,深刻领会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智慧和大气磅礴的语言表达。
”另外,关照时代背景,我们要思考毛泽东想通过开幕致词达到何种目的,他又是如何完成开幕致词的。
作为不同时代的读者,有何共鸣,又有何新的理解,因此以“当代文化参与”视角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二、教学目标1.本文思路的梳理,提升概括能力。
(重点)2.运用对比、归纳及演绎思维,为文本添加时代要素,深入解读。
(难点)3.对语言的品味,把握本文的理性思考与深厚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深沉的理性:我会梳理概括。
小组分工合作,选择一个任务完成。
1、为开幕词补全思维导图。
在概括每一段的段意的基础上,突显思维导图的概括性特点。
2、为会议主体部分做“要点笔记”。
对比二十大报告的相关推文形式,任选6——16段,形成简约的手习手账。
如,第四段的“会议结果”,“会议证明”“会议收获”等。
3、结合会议性质、会议背景、会议任务,说说这篇开幕词的价值。
(二)高远的智慧:我会表达交流。
1.结合文本,概括“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涵。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本文的标题,也是第六段里面重复出现的句子,可以说是本文的一个关键句。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在第六段出现了两次,而两次所指也不同,恰好这一段从两个角度展开:国家和民族。
“站起来”有国家独立自主和民族尊严自由两层含义。
当然这个标题还可以指向人民当家作主,也就是第三段的人身自由,第四段的思想觉悟和第五段的政治自主。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第一课时:了解背景和定义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和背景;2.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3.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导入: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带领学生齐唱国歌,激发爱国情怀;2.展示题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句话的含义;3.介绍背景: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人民所经历的困难和历史背景;4.定义解释:解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即中国人民从沉沦到奋起的历史转变,在国家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教师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带领学生齐唱。
通过国歌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象征和自豪感。
Step 2:展示题目和讨论教师展示题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他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鼓励学生围绕这个话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相互交流。
Step 3:介绍背景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背景。
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和解释这段历史,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人民在此时期所面临的困境。
Step 4:定义解释教师解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
通过具体例子和细节,让学生对这句话的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老师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家发展的期望和贡献。
第二课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影视资源欣赏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人民在建国初期的英勇奋斗和辉煌成就;2.通过观看影视资源,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自豪感;3.提高学生的观看和理解影视资源的能力。
教学内容:1.导入:复习上一课时的内容,呼应“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主题;2.选择和准备和历史背景相关的影视资源,如《建国大业》、《红色娘子军》等;3.观看影视资源,并针对内容进行相关讨论;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教师复习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并巩固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理解。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高中语文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高中语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同学们呀,咱得让学生知道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呢。
就像你要了解一个人的故事,得先知道他是在啥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样。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社会状况,这可是很重要的基础知识哦。
而且呀,要让他们学会分析文章中的重要语句,这就好比从一个大宝藏里找出最珍贵的宝石一样。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我就想啊,得让学生们通过阅读、讨论来感受这篇文章的力量。
就像大家一起做游戏,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才好玩呢。
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这样,他们就能掌握分析这类文章的方法啦,多棒呀!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咱这篇文章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我希望学生读完能像小火苗被点燃一样,内心充满对祖国的热爱,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
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民能站起来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就像爬山,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登上山顶看到美丽的风景呢。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这文章的重点肯定是理解文章的主旨啦。
这主旨就像一篇文章的心脏,是最重要的部分。
还有那些体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语句,得让学生好好体会。
就像你要品尝一道好菜,得把里面的特色味道都尝出来一样。
2. 教学难点难点嘛,我觉得是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这可不是表面上的站起来,就像大树扎根,这含义是深深扎在历史、社会等好多方面的。
三、教学方法我想啊,咱可以用讲授法,老师把一些基础的知识像倒水一样灌输给学生。
但是光这样可不行,还得有讨论法呢。
就像一群小鸟在叽叽喳喳讨论哪里的虫子多一样,让学生们讨论文章中的内容,能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
还有诵读法,读文章就像唱歌一样,多读几遍就能体会出里面的韵味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我一上课就会跟同学们说:“同学们呀,你们想过没有,以前咱们中国的老百姓过得可苦啦,就像被关在黑暗笼子里的小鸟,没有自由,没有尊严。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在 1949 年 9 月 21 日,新中国成立前夕,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写的一篇著名文章。
这篇文章回顾了中国人民从受苦受难的历史到站起来的过程,展望了新中国的美好前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
本节课选自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需要团结一致,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
毛泽东这篇文章旨在唤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信心,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
因此,本课具有很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二、核心素养1.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本文,要使学生了解毛泽东的文风特点,感受其语言的简练、生动、深刻,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认识。
3.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及意义,认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贡献,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风貌。
4. 人文关怀与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和思路。
(2)分析毛泽东的文风特点,体会其语言的简练、生动、深刻。
(3)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及意义,认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贡献。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欣赏毛泽东的文风。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及意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结构、思路,分析毛泽东的文风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及意义。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围绕课文内容、结构、思路等方面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意义。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位于统编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课。
本课文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语言通俗准确、富有情感。
教学时,要带领学生反复朗读文中感情彩强烈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但是,对情感的把握必须建立在对内容和主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本课应代入相关的历史背景,促使学生理解人民英雄的不屈不挠和胜利的来之不易,进一步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自豪、自强、自信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通过整体感知,梳理讲话的思路,把握课文的主旨,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内涵。
2、诵读文中感情色彩强烈的语句,、体会课文通俗准确、富有情感的语言特点。
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3、通过本文的学习,增强对国家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读全文,抓住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词,梳理作者讲了哪些内容,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弄清楚各个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的,明确作者的讲话思路。
2、教学难点理解毛泽东同志讲话的主旨,领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以毛泽东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的讲话段落视频进行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课文是一篇会议开幕致辞,首先来看一段简单的视频。
(播放视频)师:请同学们来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生:(畅谈观看感受)师:通过这个视频,可以感受到一种自豪之情。
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到今天这篇课文的学习。
2、创作背景介绍师: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的开幕词,在历史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知识,请一位同学来回忆一下相关的知识。
生:(回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相关知识)明确: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知识传授环节
• 时间线构建历史框架:利用时间线工具,展示历史发展脉络,帮助学生建立事件发生的先后 顺序及因果关系,增强历史时空感。
• 关键人物与事件剖析:精选历史转折点上的关键人物及其事迹,深入解读事件背景、过程与 影响,提升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 互动问答巩固认知:设计针对性问题,通过师生互动问答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加深对历史 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7/10
思维拓展环节
• 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多重含义:分析这一表述如何体现了民族自豪感和政治独立,以及它在不 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解读。
• 新中国成立对现代化的推动:探讨新政权如何为中国现代化奠定基础,包括工业化进程、社 会改革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 中国未来国际角色的预测:基于当前的国际关系和发展趋势,预测中国在未来全球治理中可 能扮演的角色和影响力。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历史教学设计
Overview
1. 引言 2. 历
课程背景介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长期的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 的新篇章。
•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口号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政治上获得独立和解放,经济上开 始自主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8/10
结语
总结与反思
• 学习成果回顾: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学生在历史理解上的进步空间。 • 个人与国家关系:探讨学生个体行为与国家发展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正确历史观与国家观: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客观性,培养积极的国家认同感。
9/10
Thank you!
• 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基础:旨在通过本课让学生理解国家历史的重要节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和历史责任感,同时评估学生对近现代史的了解程度,以便更好地衔接后续教学内容。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2.关注祖国的命运和发展,尊敬国旗、国徽,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3.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奋斗的曲折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就,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感受开国大典的庄严场面,了解国旗、国徽的象征意义。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开国大典》,感受庄严时刻。
1.通过播放《开国大典》片段,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
2.交流感受,指名学生分享哪个场面给他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3.小结:广场上的人们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因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喊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来表达我们的欢乐心情。
(板书圈点“站起来”)二、回顾沧桑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1.通过阅读和观看电视,了解我们的祖国母亲和人民在建国以前所遭受的苦难。
2.回顾几个重要的历史瞬间,包括南京大、台儿庄战役和卢沟桥事变。
3.感受伟人风范,介绍XXX、XXX、XXX和XXX等英雄人物,强调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
4.小结:正是千千万万个英雄人物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1949年10月1日那个神圣而庄严的时刻。
这一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三、知识竞赛。
1.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解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一、国歌、国徽、国旗的含义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上面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XXX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图案,象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国歌的名称是《义勇军进行曲》,作词为XXX,作曲为XXX。
二、画一画画一画“心中的五星红旗”,并能配上相关的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由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两个部分内容组成。
新中国的成立主要包括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三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西藏和平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习历史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学生对于开国大典的内容也比较熟悉。
因此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和利用生动形象的媒体教材来感知历史的方法,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开国大典具体史实。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新、旧中国国家和人民地位变化的比较,学生基本能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及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并进一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史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领导人,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和纪年方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大致经过。
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的内容,培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对历史事件概述的能力。
3、组织学生讨论中央解决西藏问题时,为什么要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的和平解放,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同时理解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指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图或相关影视资料,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这句话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四、教学重点
开国大典。
五、教学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