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第三章 学前教育 (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 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 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 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 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
一、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二、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三、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四、学前教育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五、学前教育与社区、家庭的关系
第二节 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 方面的关系
学前教育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一是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二)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作用
1.政治权力机关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发展学 前教育的决定条件 2.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一是决定教育份额的多少 二是决定着教育经费的筹措
三、学前教育与社会文化
(一)文化的一般概念 广义的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精神文化,如社会的价值 观念、思想道德、科技、艺术、宗教、教育等。
二、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兴起提出了建立学前社会教育机 构的需要 学前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学前教育的任务、手段、内容受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的影响
学前教育任务的变迁:照管儿童—注重儿童身体 健康—发展儿童的智力—促进儿童身体的、情感 的、智力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内容和手段:丰富、现代化
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母亲参与社会生产 劳动,幼小儿童无人照管,提出了在家庭以外建立学前社 会教育机构的社会需要; 2.大工业生产创造出了比小农经济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使 社会具备了创办幼儿教育机构所必需的物质基础。生产的 社会化带来了幼儿教育的社会化;
(三)学前教育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学前教育的基础性与开端性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的最初基础。学前教育在提高劳 动力的素质方面的作用,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学前教育的独特作用 减轻家长的养育子女的负担,解放劳动力,为发展经 济服务;
二、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从经济、文化多方面入侵我国,在大办 工业的同时大办学校。最早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的幼儿教育机构均 由外国教会创办。
1885年,西方国家的教会先后在宁波、上海等地开办幼稚园, 到1904年已有六所。教会幼儿园客观上对我国学前教育起到了 一定的推动作用。 清末“洋务运动”后期,两户总督张之洞宣扬“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倡办新式教育。湖北巡抚端方于1903年9月在武昌创 办湖北幼稚园,我国第一所官办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正式诞生。 办园方针和方式均采用日本模式,特聘请3名日本女师范生任 教。
(二)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影响学前教育的培养规格——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 具备何种民族特征的人
如:陈鹤琴先生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应当是育人,培 养国家民族所需要的新生一带,培养那种身体健康、能 建设、能创造、能合作、能服务的“现代中国人”。
2.影响教育内容
如民间游戏
3.影响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方法 传统文化——尊卑 教师高高在上
二、近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一)西方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由于大机器生产的产生和发展, 冲击了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大量小农和手工业者破产、失 业,大批妇女为了生活,走出家庭,寻找职业。资产阶级为 了获取廉价的劳动力雇用了大批女工和童工,残酷剥削他们, 每天劳动的时间长达十六个小时,致使幼儿无人照顾、流落 街头,智力落后,死亡率极高,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 在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由于社会的需要,一些慈善家、 工业家开始创办了幼儿公共教育,从而开创了幼儿社会教育 的历史。
(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 扩建、新建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 办幼儿园(班)。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 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第二节 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1776年:法国牧师奥柏尔林在他的教区建立了 第一个托儿所(难童所) 1802年,德国政府仿效法国的做法,在柏林等 地建立托儿所
大机器生产虽然为幼儿社会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但由于资本家只关心利润,根本不关心工人子女的教育。 因此,在资本主义相当长的时期里,幼儿社会教育的发展 是缓慢的,所开办的幼儿教育机构都带有慈善事业的性质。 直到十九世纪末,工业技术革命推动生产飞跃发展。一方 面由于广大妇女走向工厂,幼儿园的发展成了社会的需要, 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入学前的准备教 育才引起了重视。这一时期,欧文、福禄倍尔、蒙台梭利 在创建和发展幼儿教育上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根据国情和具体条件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事业
1989年《幼儿园规程(试行)》和《幼儿园管理条例》,进一步 明确学前教育方向,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3.制定统一的幼儿园教育任务,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 康发展
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3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三、现代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国民党统治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在老解放区的发展
1932年《幼稚园课程标准》 1934年《托儿所组织条例》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
四、当代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1.确立学前教育新的社会性质和双重任务—1952年《幼儿园暂行 规程(草案)》 (1)教养儿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2)减轻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负担,为家长安心参加工作提 供便利,具有社会公共福利的任务。
在幼稚园的《章程》上规定,其教育保育任务包括发展身体、开发 智能、培养行为习惯三个方面。同时规定招收对象为5---6岁儿童, 学期一年,收托时间为每日3小时。开设的科目有行仪、训话、幼 稚园语、日语、手技、唱歌、游戏7项。 入园除饭费外,其他如服装、图书等均为由官备。 幼稚园内附设好学堂,培养幼稚园“保姆”,招收15---35岁女子专 门学习保育学科。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学前社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目标
了解学前教育的产生、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理解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各方面 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古代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原始社会初期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社会 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和生活、劳动 完全融合在一起,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幼儿的存活 (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 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对儿童存在种种不正确的认识。 总体不重视学前教育,儿童大都在家接受自发的教育 影响。学前儿童教育处于自然状态,发展缓慢
政治主要指国家性质,各阶级和阶层在政治生活 中的地位,国家管理的原则和组织形式等。
它包括:理念、意识以及权力机构。
二、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学前教育的性质受社会政治的影响并为其所决定 (二)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一)社会政治制约学前教育的性质
1.统治阶级利用其拥有的立法权制约学前教育; 2.统治阶级利用其拥有的组织、人事权力控制教育者的行为 导向; 3.统治阶级通过行政部门控制公职人员的选拔与录用; 4.利用经济杠杆进行控制; 5.社会政治制约着教育目标的制定。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有史以来,儿童多半 被认为是成人的雏形,“只是比较小、比较 弱、比较笨的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 强壮聪明起来,显露出身上确实始终存在的 成人特征。”
早期的儿童观可以在艺术 作品中得到很好的反映。 儿童最早出现在绘画艺术 中,大约在12世纪,那时 的儿童不如说是“缩小了 的成人”。
4.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国家——省级、地级——县级——乡镇——村民自治组织 5.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多样性 全日制、寄宿制、半日制、季节性幼儿园 6.学前教育改革道路曲折
2003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今后5年(2003-2007年)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 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 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 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 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 服务。 今后5年,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 率达到5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大中城市普及学前三 年教育;全面提高0一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 (44.6%)
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在他的 模范区新拉纳克创办了历史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服 务的学前教育机构——性格形成新学园
1837年福禄倍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创办幼儿教育机构, 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从 此,这一名称被全世界普遍采用。
1844年:第一所正式的日托中心在巴黎开设,目的 是保护婴幼儿的身体健康,防止儿童夭折 1854年,纽约市的保育室与儿童医院开办了美国第 一所日托站
湖北幼稚园后改称为蒙养院,原址现为湖北武昌幼儿师范学校附属 幼儿园。
从根本上说,起源于欧洲的幼儿公共教育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物。 但湖北幼稚园诞生的时候,中国并不真正具备滋生幼儿公共教育 的经济基础机器大工业。因此,它的诞生,既是西方殖民主义经 济和文化输入的结果,又是国内社会进步力量救亡图强效法西方 政治改革的产物。
3.文化教育的发展,使人们对儿童和儿童教养问题逐渐重 视起来,从而推动了学前社会教育的发展。
(二)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早长期的封建社会中,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及自给自足 的小农经济制度使经济发展缓慢。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幼儿都是 在家庭接受教育。
19世纪末—我国幼稚园的萌芽期,,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开始建立。 爱国的思想家为挽救中华,把改革教育和兴办西学作为强国之途。 西学中的学前社会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为人们所重视。
(六)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 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 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加强学前教育管理, 规范办园行为。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 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 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 待遇。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履 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在数量上稍有发展, 西方幼儿教育思想也相继传入我国,同时,我国本土教育家也 开始了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创建与实验工作。
“五四”运动前后,以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张雪门为代表 的爱国教育家极力提倡幼儿教育,在陶行知先生的倡议和直接 领导下,张宗麟、徐世壁、王荆璞等人先后到南京郊区的燕子 矶创办乡村幼稚园,探索省钱的、平民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办 幼稚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