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3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时代精神的精华PPT课件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特征 (1)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 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议一议恩格斯说,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请你运用哲学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科学 地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和社会历史的前进方向,符合无产阶级的利益和 愿望。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3)从其使命来看,以往的哲学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 哲学不仅认为要科学地解释世界,更强调要革命地改造世界,强调自己是无 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在实践的基础上把科学性和革 命性统一起来,是其本质特征。 (4)从其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自封为最终极的真理,而是把自己 看作一门创造性的科学,它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完善。 (5)就其特征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马克 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
第三框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业质量要求
核心要点提炼
1.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
1.三个产生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前提、 直接理论来源。
体实际相结合,努力推进马克 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2.一个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2.理解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 义哲学中的地位。
提示 (1)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 般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最根本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正 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构筑起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并以此为指引,从根本上阐明了 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 史发展总趋势,并指导社会主义实现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胜 利到多国胜利的一步步飞跃。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新 时期的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 一切成就的取得,从根本上说,都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正确指导及其熟练运用。 (2)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要结合我国现代化的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知识要点_14912
北京化工大学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入学考试“综合课”复习大纲
1、了解:
(1)自然的概念,自然界物质的存在及其演化过程和规律。
(2)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发现的一般特点;科学理论创立的一般特点;
科学理论发展的主要特征。
(3)技术的本质特点;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技术预测与评估;技术方案的构思与设计、试验与实施;技术认识的特点。
(4)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互动关系,科学知识社会(SSK)和技术的社会建构等。
2、熟悉:
(1)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概念及其关系;历史上的自然观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及其新发展。
(2)科学的组成要素,科学的价值;科学事实的获取方法,科学假说的形成方法;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和经验检验的基本原则;科学理论发展的主要基本模式。
(3)技术的组成要素;技术的价值;技术方法的种类及其特点;技术的分类;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4)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国家创新体系等
3、掌握:
(1)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等。
(2)科学和非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标准;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和经验检验的基本方法;科学理论创新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形式。
(3)技术伦理;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技术悲观主义与技术乐观主义等。
(4)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等。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
《辞海》1979年版:“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 和思维的知识体
《辞海》1999年版:“科学:运用范畴、 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 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一般所说的科学,指如下三个方面: 1,源于科学发现的具体知识 2,导致科学发现的具体方法 3,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它有自己独特的科学语言、科学规范、 科学精神等。
历史上的一些被证明错误理论,如燃素说、以太 说、地心说等也可纳入科学范围,因为它们原则 上可证伪; 一个反例就抹杀一个可能是科学的理论
拉卡托斯(I. Lakatos, 1922-1974)
精致的证伪主义 提出了一个科学研究纲领的方法论
他认为科学研究有其研究纲领,核心是理论有个内核,外部 有边界条件、辅助假设。这个理论经过检验,证明它是错了, 但其内核-理论核心是不轻易放弃的,可以改变辅助假设。实 在不行,才放弃。所以一个实验,可以有几个理论解释,互 相竞争,看哪个理论能够解释说明的事实比较多,哪个理论 能够预测一些新的实验,它就可以保留,这个研究纲领就比 较优越。所以这样他把波普尔证伪学说更加精致化了,推进 了。
E=<C, S, D, G, F, B, P, K, A, M>
认 知 域
认 知 主 体 , 社 团 承 认 认 知 主 体 的 社 会 论 域 工 具
有 关 D 的 背 景 知 识
有 关 D 的 问 题
有 关 D 的 知 识 储 备
目 标 , 信 念
一 整 套 方 法 论
(1)科学研究纲领范式(科学研究纲领)是有结构的
硬核
保护带
方法论规则
经验事实
历史主义的出现
美国的科学家库恩(T. Kuhn, 1922-1997)
3、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2014)
• 惠威尔曾担任过英国科学促进会的会长,在为科学进行辩护的时候, 他撰写了他的《归纳科学史》。他将科学理解为蕴藏有一种发现真理 方法的一种学术。这个方法就是归纳,通过归纳对科学事实的不断地 发现,而且不断地进行归纳来发现科学的真理。那么他将这种方法一 直追溯到古希腊,那么从古希腊一直写到他那个时代,他通过这样一 条线索展示了科学在不断地取得进步,同时他又说明人类的其他的学 术领域,比如宗教、艺术、文学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步,而社会的 进步在这样的前提下,社会的进步就是由科学的进步所引起的。
• 提出的假说必须能用观察、实验加以检验,从而判 定它的真伪。不可检验的假说是不科学的。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010年9月23 日宣布,他们发现一些粒子可能 以快于光速的速度飞行,一旦这 一发现被验证为真,将颠覆支撑 现代物理学的爱因斯坦相对论。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研究主任贝托鲁 奇说,如果这个研究被验证,将改 变人类的物理观。 物理学家们认为,一旦这些粒子确 实被证实跑过了光速,将彻底改变 人类对整个宇宙存在的看法,甚至 改变人类存在的模式。有分析人士 认为,可能宇宙中的确还存在其他 未知维度,中微子抄了其他维度的 “近路”,才“跑”得比光快。
• 科学既是系统的知识体系,更是一种复杂 的人类活动。这种动态的分析视角既可以 探讨科学活动的结果与导致结果的过程, 又可以考察这种活动与其他人类活动的关 系,从而使对科学的认识论分析与心理学 、社会学分析统一起来,全面地理解科学 。
1、首先、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
• 乔治·萨顿 (George Alfred Leon Sarton ):认为科学是系统的、 实证的知识,或在不同时代、不同地方所得到的、被认为是这样的东 西。这些定理和实证知识的获得和系统化,是人类唯一真正具有积累 性和进步性的活动。 费曼:源于科学发现的具体知识。(——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范岱年:科学是反映客观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联系 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它具有客观性,真理性和系统性。
科学观和方法论
科学观和方法论科学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它是科学活动的灵魂和核心。
科学观是科学对客观世界规律的反映,而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这些规律和利用这些规律实践的方法和原则。
科学观和方法论的建立和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科学观和方法论都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科学观和方法论的内涵、历史演变以及在当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科学观是科学对客观世界规律的反映,它是科学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
科学观的提出受到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阴阳五行思想、古希腊的自然哲学等都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科学观。
但真正的科学观是17世纪以来的实验科学的观念,其核心是强调实验和经验的重要性。
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科学家的工作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观念基础。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科学观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颠覆了牛顿力学的经典观念,量子力学的诞生使人们对微观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
20世纪以来,认识论、哲学和科学的交叉研究进一步推动了科学观的发展,超越了单一的客观实在认识,还涉及了对科学的社会学考察和价值取向。
因此,科学观扩展为更为综合的认知观,涉及认识的主体和客体、认识的历史和社会性等方面的问题。
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实践的方法和原则,它是科学活动的指导原则。
方法论包括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实践方法两个方面。
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导科学研究活动的方法和原则,而科学实践方法则是指导人们在生产、工程和社会实践中的方法和原则。
科学研究方法又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假设法、实验法、观察法等,这些方法构成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历史上,不同的科学流派和学派有不同的方法论观念。
当代科学实践中,随着各个学科不断深入和发展,也出现了不同的方法论观念和实践方法。
在当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崛起,也对科学方法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总的来说,科学观和方法论是指导科学研究和实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科学活动的灵魂和核心。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概论
Part 1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Part 2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Part 3 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 Part 4 科学技术与社会
Part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二、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三、系统自然观 四、生态自然观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三)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 揭示自然界、自然科学技术研究和自然 科学技术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及科学技术 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科学。
围绕对自然辩证法概念的理解大家需要 了解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学科,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实际上它是联系马克思 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中间 桥梁。
法洛斯燈塔
4.科学技术与社会
从哲学上阐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 互作用关系,探索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或者科学、技术、社会协调发展的一般规律。
巴比论空中花園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9世纪) (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20世纪初) (三)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 根本观点。
旨在从哲学上对自然界(包括人工自然)作 出既唯物又辩证的说明,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及 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从哲学上对人类认识自然的一般方法的概括。 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依据科学发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观是指科学研究所依据的基本观点和认识方式,是对科学发展规律和科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科学方法论则是指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规范,是科学研究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科学观的核心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科学研究应当以客观事实和规律为依据;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辩证的方法论,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内在矛盾推动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科学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规律的认识和反映,应当以真理为目标,以理性和客观性为原则,以实验和观察为手段。
科学观还包括可验证性原则、实证主义、理论实证主义等。
可验证性原则强调科学理论应当可被验证和证伪,只有经过观察和实验证实的理论才是科学有效的;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只对可观察和可验证的事实进行研究,强调观察和验(看)证(出)的重要性;理论实证主义则认为科学研究应该坚持经验数据和理论的互相印证。
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规范。
科学方法论包括观察、实验、归纳和演绎等方法。
观察是通过对现象的直接感知和记录,获得科学事实的基本方式;实验是通过控制和改变条件,观察和测量现象的变化过程,验证科学假设的有效方法;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地总结和概括,通过个别实例推导出科学规律性的思维过程;演绎则是从一般到特殊地推理和推断,通过已知的科学规律推导出新的结论。
科学方法还遵循可重复性、可拓展性、可证伪性等原则。
可重复性要求科学实验和研究结果可以被其他研究者重复和验证;可拓展性强调科学研究应当不断积累和拓展现有知识的范围和深度;可证伪性要求科学理论应当具有明确的实验预测,能够被观察和实验证伪。
总之,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对科学研究的进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相互支持和促进,共同构成科学研究的方法体系,为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
第二篇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03
第二篇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4.1 科学的本质•1、认识科学的多重视角–不同的属概念,就会给予我们一个不同的认识科学概念的视角。
–科学学的创始人B.J.贝尔纳认为,科学在它的历史发展中表现为方法、知识、信仰、文化、生产力和社会建制等多种形象,认识科学需要多方面的分析和综合。
2、科学知识的特点•所谓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它存储于各种媒体之上,交往于人与人之间,活动于人的思维之中。
•科学知识是人类最为宝贵的成果,它与其它知识之间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1)科学知识的特点–客观真理性: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确的科学知识总是在一定范围内与客观事实一致。
–可检验性:科学知识本身应当具备原则上能够被事实验证的属性。
–系统性:科学知识理论的功能具有非加和性。
–主体间性:科学知识是超越个体的,科学共同体内普遍接受的知识。
•(2)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A 逻辑主义:•逻辑经验主义接受了经验确定标准 ,以逻辑语言分析改造传统思辩性哲学为己任 ,拒斥形而上学 ,提出经验证实标准 ,即凡用经验和逻辑可证实的命题 (知识 )是有意义的、科学的 ,否则便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
•证伪主义者波普尔提出:任何理论或命题 ,凡在逻辑上可证伪的 (可反驳的 ) , 便是有意义的、科学的 ,否则便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
–B 相对主义学派•操作主义者布里奇曼提出了操作意义标准 :每一个词语、每一个科学问题和每一个科学命题对应于一组操作 ,凡可操作的 ,包括仪器的和智力的操作 ,就是有意义的、科学的 ;反之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
•逻辑实用主义者奎因将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化 ,认为科学是人们用来应付环境的一个概念系统和工具 ,凡是在应付环境中有用的就是科学的 ,否则是非科学的 ;科学理论只有有用无用之分 ,没有真假好坏之别。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理论的替代
当新的理论比旧的理论更具解释力和预测力 时,旧的理论会被新的理论所替代。
理论的演化和变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理论也会发生演化和 变革,以适应新的观察和实验数据。
PART 06
科学研究的伦理与责任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科学研究的伦理原则
尊重人权
尊重受试者的尊严、自主权和隐私权。
特点
归纳法依赖于观察和实验,具有经验性和实证性,能够不断修正和完 善理论。
演绎法
定义
演绎法是一种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根据已知的一般性规律或 原理,推导出个别事物的性质或关系。
实例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地球上物体的运动规律,如自由落体运 动和抛物线运动。
特点
演绎法具有逻辑性和严密性,能够为个别事物提供准确的预测和描 述。
科学研究的公共责任
科学家有责任为社会提供可靠的科学知识和 技术。
科学研究的伦理审查
确保科学研究符合伦理标准,避免对人类、 动物和环境造成伤害。
科学研究的传播与普及
促进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公 民的科学素养。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01
观察与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和现象,提出科 学假说。
假说的修正
根据实验结果和观测数据,不断修 正和完善科学假说。
03
02
假说的验证
通过实验、观测和逻辑推理等方法, 对科学假说进行验证。
假说的证伪
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说预测不符,需 要对假说进行修正或放弃。
04
科学理论的结构与功能
概念
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是构建理论的基 础。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
1、科学的含义
就科学的本质来说,对科学的完整理解,应该包 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从动态过程的角度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 实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其二,从静态结果的角度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 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其三,从社会组织的角度看,科学是人们认识和 探索客观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社会建制”。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的完整含义
科
动态:科学是探索自然的认识活动
学Leabharlann 的完静态:科学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整
含
义
组织:科学是探索自然规律的社会建制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2、科学的特征
从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看,科学具有如下的基本 特征:
客观真理性
1、科学的含义
1897年,康有为(1858—1927年)在其《日本书 目志》中引进了“科学”一词;
后来,严复(1854—1921年)在翻译《天演论》 和《原富》等西方名著时,也都使用了“科学”一词。
从此,“科学”一词才在中国得到广泛运用。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1)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
实证主义哲学首先为科学划界提出了实证的标准。 “实证”的本义是明确、确实的意思;实证主义 强调,科学是应当由经验(观察、试验)来证实的知 识,因为科学知识来自经验。 实证主义创始人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年) 指出: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以上说明客观因果联系是非常复杂的,想用几种归纳 程式解决一切问题是不可能的。 到20世纪,逻辑经验主义者已看到,要想通过归纳法 获得逻辑上必然结论是不可能了。于是他们就向概率退 却。 2 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也是通过逻辑思维进行科学抽象的基本方 法。它与归纳、演绎方法并不是相互平行,彼此完全独 立的,而是互相渗透 3 逻辑与历史
应用,就产生了常见的所谓逻辑方法、创造
性思维方法、理想化方法、数学方法等。
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专业术语 形象思维――表象的运动 直觉思维――顿悟
还应指出曾流行过的一种误解,即认为科学家用抽象思维,文学家、艺术家用形象 思维。这是不对的。……
二
逻辑方法
1 归纳与演绎
关于基本的归纳、演绎方法,在前面已多次涉及 到,这里不拟赘述。仅指出:在从一般到个别与从 个别到一般的反复思考中,不断交替使用上述两种 方法,最终要实现正确处理一般与个别之间的辩证 关系。下面着重介绍一下Mill五法。即求同法、差 异法、求同差异共用法、共变法、剩余法。其推理 模式如下:
一
科学抽象和科学思维的基本形式
1 科学抽象 (1)科学抽象的含义与作用
所谓科学抽象,就是透过现象,提
取本质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即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只有通
过科学抽象,我们才能立足于事物的内部
联系,对现象作出统一的科学说明。具体
地说,科学抽象有如下作用:
(2)科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和成果
三、科技伦理
• 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 科技成果应用中的伦理问题…… • 科学发展的评判
案例分析
第二章
• 教学要求
科学认识的形成
了解科学理论形成过程中的一般方法:首先是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科学的本质属性
• 客观性 • 可检验 • 系统性 • 主体际性
科学的划分标准
• 科学与伪科学 • 科学与病科学 • 科学的标准 • 1 逻辑经验主义 • 2 批判理性主义 • 3历史主义: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
科学知识的构成
• 科学事实 • 事实I 客体与仪器之间产生;事实II对事实I
的陈述;理论事实,事实III • 科学事实的特点:可重复;渗透理论;系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 了解对科学的本质及对科学认识的各种观 点
• 掌握科学发展与科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 掌握科学认识的发展规律及成长过程 • 了解科学理论的创立、评价及发展 • 掌握科学的内在价值和科学精神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知识的构成
• 把握科学的本质特征 • 掌握科学知识的构成 • 了解科学的价值
科学的本质
• 科学的涵义 • 拉丁词Scientia,是学问或知识之意。 • Science,在英美是自然科学的简称;最接近的德语对应
词Wissenschaft,包括一切有系统的学问,不但包括我们 所谓的science,而且包括历史,语言学及哲学。 • 根据不同的定义,科学可理解为一种知识体系;一种工 具;一种方法;一种社会建制;一种职业;一种文化过程 等。 • 自然界(即所有事物)在人类心灵中的反映。 • 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 • 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 是特殊的意识形态
统化;独立性 • 科学事实的作用:是基础;是依据 • 科学假说 • 科学理论
科学价值
• 科学的内在价值 • 科学精神方面:求真、客观、人文关怀 • 科学思想方面:怀疑、批判、创新 • 科学方法方面:实事求是
• 科学的社会价值 • 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 推动文明进步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演示文稿.ppt.Convertor
第二篇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人们为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逐步掌握了自然科学这个武器,并把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作为独立的对象加以研究科学观是关于科学及其发展以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本篇将立足于现代科学,把科学系统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探讨科学系统的性质、体系结构、内在矛盾,科学与社会系统的关系,当代的科学发展与大科学观等方面问题,以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
认识科学一、自然科学的基本涵义科学一词源出于拉丁文Scientia,原为“学问”、“知识”的意思在东方日本先引进“科学”的概念:1893年,康有为翻译日本书目时使用了“科学”一词;1896年,严复在《天演论》使用“科学”术语“科学”广泛使用,但至今没有公认的统一定义。
各国的百科全书和辞典的界说不尽相同,大致认为:科学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探索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以正确反映现实及其规律性为内容,并通过概念、定律、原理、假说和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体系。
贝尔纳: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一种探索的方法、一种研究活动、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以及信仰和精神的来源之一,难以定义。
科学是表示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直接职能是不断探求和系统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
所以,“科学”不仅指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即知识体系;科学这种知识体系还可以物化为社会生产力。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布莱克特:所谓科学,就是通过国家出钱来满足科学家的好奇心。
江泽民2000年6月为美国《科学》杂志撰写的社论中阐明中国政府鼓励科学家进行“好奇心驱动的研究”。
二、科学的分类:17世纪,培根按照人类思维方式的特征把科学知识分为三大类,即记忆的科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想象的科学(文学、艺术等)、理智的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等)。
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为代表)以科学研究的对象作为分类原则,认为自然现象有天文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和生理现象等4种,相应地自然科学划分为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4门。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演示文稿
可检验性原则 提出的假说必须能用观 察、实验加以检验
科学假说
逻辑分析 实践检验
证实和证伪 判决性实验
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 验的系统化了的科学知识体 系
基本 概念
记录科学事实的语言
科学理论 创立过程 的语言
表达科学概念的术语
科学理论 的语言
科学理论 的语言
确立科学定律的语言
基本的科学术语 基本的科学命题 逻辑演算和数学演算
创立理论的思维方法
演绎推理
演绎方法
证明
思 维 方 法
公理方法
非演绎方法 思想模型方法
分析和综合 归纳与概括 类比与联想
创立理论的思维形态
科学问题
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
从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中发现 问题 从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从不同学派理论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中 发现问题 从社会需要与已有的生产技术手段的 差距中发现问题
科学问题
科研选题就是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 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选题的重要性在于 它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目标和内 容,直接影响科研的途径和方法,决定科 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
逻辑 论证
基本 原理
科 学 理 论
科学理论
建 立 理 论 体 系 的 方 法
公理化方法 逻辑与历史相 统一的方法
从抽象上升到 具体的方法
从尽可能少的基本概 念、公理、公设出发 运用演绎推理规则, 推导出一系列的命题 和定理,从而建立整 个理论体系的方法
科学知识的构成 科学事实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出发 点和归宿 科学定律是构成科学理论的基础
第二章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社会历史动因
13世纪中叶,由于广泛应用新技术,手工业迅速发展。在封建社会内 部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导致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活跃,逐 渐突破自然经济的局限,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 14世纪,在意大利,家庭手工业已转化为工场手工业。当时意大利佛 罗伦萨约有毛纺织企业300个,工人3万。 15世纪下半叶,德、法、英、荷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也相当发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需要生产技术,需要有探索自然物体属性和 自然力活动方式的科学。
线运动,即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下,其运动速度经保持不变——惯性定
律
•
抛物线实验,发现当吧一个物体沿倾斜面上抛时,他的路径恰好是一条抛物
线,这可以用力的平行是方形法则求出来——平行四边形法则
31
“天空立法者”开普勒 (1571—1630年)
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光学家。1571年12月27日 生于德国魏尔,父亲早年弃家出走,母亲脾气极 坏。他是七个月的早产儿,从小体弱多病,四岁 时的天花在脸上留下疤痕,猩红热使眼睛睛受损, 高度近视,一只手半残,又瘦又矮。但他勤奋努 力,智力过人,一直靠奖学金求学。1587年进人 蒂宾根大学学习神学与数学。他是热心宣传哥白 尼学说的天文学教授麦斯特林的得意门生,1591 年取得硕士学位。1609-1619年开普勒根据第谷的 观测资料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26
(2)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近代科学最辉煌 的成就
伽利略的贡献 创立了动力学 自由落体运动定律;惯性定律;抛物线运动定律 开普勒的贡献
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定律
椭圆定律 面积定律 周期定律
27
伽利略——近代科 学之父
《自然辨证法》专题三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B、“科学始于问题”
(现代)爱因斯坦的观点 (现代)波普尔的观点
科学研究活动开始于问题
1)从理论发展过程看,只有发现了原有理 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才会补充、修正或着手 建立新理论;
2)人们总是以问题为框架有选择地搜集事 实材料;
3)科学研究活动就是要解决尚未解决或尚 未完全解决的活动。
波普尔提出科学研究应该从问题开始,他指 出:“应当把科学设想为从问题到问题的不断 进步,从问题到越来越深刻的问题。”科 学发展的证伪模式:
布什时代,注意力由于9.11原因 转移到了反恐上,在科技政策上 更多的关注本土安全跟所谓的国 家防御问题。但是他也提出生物 探空计划,希望经过15年到20 年的努力,把人送到火星。
二、科学事实
1、所谓科学事实,是指人们通过观察 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 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
客观事实与科学事实
巴甫洛夫形象比喻;“实验好像把各种现象 拿在自己的手中,并时而把这一现象,时而把那 一想象纳入实验的进程,从而在认为简化的组合 中确定现象间的真实联系。换句话说,观察是搜 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西,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 象中提取他所愿望的东西。
2)更能获得大量、精确和可靠的科学事 实,更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先生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 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公元前二世纪 至公元十五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 远胜于西欧,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 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 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十五世纪的欧洲诞生呢?这 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难题”。
B、 选 题 直 接 关 系 到 研 究 工 作 的 进 展速度、成果的大小甚至成败。
C、 提 出 有 创 建 性 的 课 题 , 能 加 速 科学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科学与艺术
• 艺术与科学的区别
– 艺术诉诸于情感,而科学诉诸于理性实在
– 艺术热衷于个性刻画,科学驱于共性的表达。
– 艺术是永恒的,科学是发展的。
• 科学与艺术的联系
– 艺术中的科学技术:观念的、知识的和技术的科学大量进入 艺术之中,成为艺术的对象或艺术创造的工具。
– 科学中的艺术:科学研究本身也是一种艺术,虽然在内容上 与艺术区别甚大,但是在创造性这一点上与艺术是相同的, 它们都是创造性的劳动。
3.科学假说
(一)科学的本质
1.科学的涵义
1)“科学”的本意 2)马克思的“科学” 3)关于“科学”的现代观点 4)自然科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主要区别
1)“科学”的本意
Science源于古拉丁语Scientia,最初的涵义是“知识” 和“学问”。Science在17世纪出现于法国,19世纪上半叶 出现于英国。
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引进中国。
2)马克思的“科学”
⑴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 关系”。
⑵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⑶科学是生产力。 ⑷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3)关于“科学”的现代观点
①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以及有效地获取这种 知识并加以系统化的方式。
“科学家(scientist)”是1838年在英国提出的,最初 的涵义是指缺乏正规训练或者与研究机构并不密切,但在科 学上很有能力的人。20世纪以来才用以专门指以科学为职业 的人。
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启蒙思想家福泽瑜吉 (1844~1901)首次把Science译为“科学”(分门别类加以 研究的学问——“科”即“品类”、“等级”)。
逻辑形式:单称命题。 科学事实分为事实Ⅰ和事实Ⅱ。
事实Ⅰ:客体和仪器相互作用结果的表征,如观 测仪上所记录和显示的数字、图像等。因而与客体 的本性有关,也与认识条件有关。
事实Ⅱ:对观察实验所得结果的陈述和判断。因 而既与客体的本性、仪器的性能有关,也与人用以 描述事实的概念系统有关。
被观察与实验证明了的理论结论,被称为理论事 实,或称事实Ⅲ。
• 证伪主义者波普尔提出:任何理论或命题,凡在逻辑 上可证伪的 (可反驳的 ),便是有意义的、科学的,否 则便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
B相对主义学派
• 操作主义者布里奇曼提出了操作意义标准 :每一个 词语、每一个科学问题和每一个科学命题对应于一 组操作 ,凡可操作的 ,包括仪器的和智力的操作 ,就 是有意义的、科学的 ;反之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
②科学是一种驾驭自然的力量。 ③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一种专门职业。 ④科学是一种文化。 ⑤科学是一种方法。
4)自然科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主要区别
广义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和思维科学。
狭义的科学仅指自然科学,且不包括技术。
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包括人工自然)为研究对 象的科学,最终成果是关于自然的系统化、理论化 的知识。
–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 原始宗教精神生活是科学精神产生的基础。 • 宗教在与科学的交流与斗争中同时改变自己。 • “粗知哲学,每使人倾向于无神论,然而精研哲学,则使人皈依宗
教。”(桑塔亚那在《理性生活》中引用了培根的一段话)
– 科学与宗教的区别
• 方法上:宗教坚持神学教条原则,科学坚持批判性思维
• 对象上:宗教述诸无限的超自然,科学研究有限的自然
– 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主要区分在于是否在范式或 科学研究纲领的指导下从事解决疑难的活动。
(二)科学知识的结构
1.科学事实
1)科学事实及其类型 2)科学事实的特点 3)科学事实在科学认识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科学事实及其类型
科学事实:科学认识主体对客观存在的个别事物 (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和判断。
2.科学的本质属性
1)客观真理性 2)可检验性 3)系统性 4)主体际性
科学是组织起来的系统化的知识;科学知识包含相互 联系的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接 受不同认识主体的实验检验,并在主体间畅通地讨论、交流。
科学作为认识活动的成果即科学知识,包括科学 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
• 科学知识与常识、哲理知识的差别:
– 系统性 – 思考+实证
作为人类活动的科学
• 认识论 • 社会学
•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
A 逻辑经验主义:
• 逻辑经验主义接受了经验确定标准,以逻辑语言分析 改造传统思辩性哲学为己任,拒斥形而上学,提出经 验证实标准 ,即凡用经验和逻辑可证实的命题 (知识 ) 是有意义的、科学的 ,否则便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
2)科学事实的特点
①具有可重复性
③比较系统
②渗透着理论 ④有相对独立性
原有事实未必被更新的⑴是形成新概念、新理论的基础。 ⑵是对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进行评价的基本手段 和依据。
2.科学定律
1)科学定律 2)科学定律的主要特征 3)科学定律的作用
Part 3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一、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 二、科学问题的形成 三、科学理论的创立 四、科学理论的发展
一、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
(一)科学的本质 1.科学的涵义 2.科学的本质属性 3.科学划界的标准
(二)科学知识的构成
1.科学事实 2.科学定律 4.科学理论 (三)科学的价值与精神
• 逻辑实用主义者奎因将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化 ,认为 科学是人们用来应付环境的一个概念系统和工具 , 凡是在应付环境中有用的就是科学的 ,否则是非科 学的 ;科学理论只有有用无用之分 ,没有真假好坏 之别。
库恩的标准:
– 库恩认为分界标准是相对的,随着历史的演变、科学 共同体的不同,有不同的标准。
– 标准更主要地由社会、心理等因素决定,而不逻辑。
①自然科学具有“一般社会生产力”即“知识形 态上的生产力”的性质,它是潜在的生产力。
②自然科学不是依赖于特定的经济基础的上层建 筑,即使在阶级社会中也没有阶级性。“科学无国 界”……
科学与宗教和艺术
A 科学与宗教
– 宗教基于对超自然支配力、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的存在, 给人以灵魂并延续至死后的信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