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十三章 近现代通讯社的历史)【圣才出品】
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第一编封建集权主义时代的新闻传播事业史导言【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集权主义2.自由主义3.新闻事业4.新闻体制二、简答题1.简述集权主义传播事业的基本思想与理念。
2.简要阐明集权主义新闻传播模式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封建时期的英、法传播事业史【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特许出版独占制度2.皇家特许出版公司3.《公报》4.《信使报》5.《学者报》6.黎塞留7.皇家出版法庭二、简答题1.西欧封建王权对当时的新闻传播事业有哪些影响?2.评析英国封建时期的印刷行业特许独占制度。
三、论述题1.评析英、法两国历史上的集权主义传播事业。
2.试分析英国都铎时期特许垄断出版管理体系的观念、特征、功能与历史影响。
第二章贵族分封制传播事业体系德意志封建时期的传播事业史【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手抄新闻(新闻信)2.古登堡3.《法兰克福新闻》周报二、论述题1.试分析德意志封建贵族领主制新闻传播体系的特色。
2.为什么说近代德意志新闻传播体系能够成为人们分析新闻事业形成机制的一个“历史标本”?第三章殖民地型传播事业体系北美十三州传播事业史(1607-1765)【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国内外公共事件》报2.《波士顿新闻信札》3.《新英格兰报》4.曾格案件二、简答题1.詹姆斯·富兰克林对美国早期新闻事业的贡献是什么?2.曾格案件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三、论述题1.试评析曾格案件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2.试评析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型的集权主义传播事业。
第二编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史(17世纪中叶——20世纪末叶)导言【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约翰·米尔顿2.托马斯·杰斐逊3.约翰·密尔4.《论出版自由》5.《论自由》二、论述题1.近代资产阶级报业发展过程中贯穿着怎样的基本矛盾?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大致轨迹怎样?2.资产阶级新闻出版自由的口号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米尔顿和杰斐逊分别为此作出了什么贡献?应该给予怎样的历史评价?第四章渐进的改良之路英国资本主义传播事业新体系的确立历史(1640-1861)【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约翰·威克斯2.“知识税”3.《福克斯诽谤法案》4.“朱尼尤斯信件案”5.秘密津贴制度二、简答题1.简要分析评价英国新闻史上的“知识税”的产生背景、作用与影响。
《外国新闻史》第十三章分析
三、肯特· 库珀与独立的美联社
库珀,1880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哥伦布市,成年后成
为出色的新闻记者。因首次采用电话而闻名于同行。他促 使美联社独立自主地走向世界。 1925年,肯特•库珀正式接替斯通就任美联社总经理。 1934年,美联社争得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自由竞争的权利。 在他的任期内,美联社在重要地区增设了一系列分社,扩大 了新闻信息搜集的范围和编辑记者队伍,为新闻写作业务 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的标准和要求,一系列的新型设备使美 联社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1940年,美联社开始向无线电台出售新闻,1954年成立美联 社广播电视协会。 在斯通时代,美联社艰难诞生、稳健成长,而在库珀时代, 美联社跻身世界、腾达飞升。
1959年,科尔担任总经理,他于1963年因心脏病突发而猝死在 工作岗位上,查拉尔德•朗随后升任总经理,开始了其领导 体制下路透社的新时代。
Company Logo
四、现代的路透社(1915年至今)
2007年,因经营不善,被加拿大汤姆森集团并购,成为该集团 旗下的一家通讯社。但根据协定,路透社得以保持其独立的 运作方式和经营理念。 今天的路透社是世界五大通讯社之一,势力雄厚、信誉良好, 它在国外建有100多个分社,并派驻或雇用了数千名记者, 每天发稿量近100万字,有1000多家国外报刊、电台、电视 台订购其新闻稿件,还有无数的跨国公司、商业大公司订购 它的商业金融行情。
Company Logo
三、赫伯特· 路透时期的路透社
(一)改革与奋进
赫伯特•路透是保罗•朱利叶斯•路透的独生子,有良好的文化 素养,但却不喜欢通讯社工作,志向是当个出色的哲学家。 在赫伯特•路通接手路透社时,该社步履维艰,面对各方严峻 挑战,在赫伯特的指示下,路透社: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一章 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圣才出品】
第一章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一、名词解释1.集权主义答:集权主义是指用来概括封建社会传播事业及行为的总体特征的一个概念。
集权主义下,当权者们的传播理念是:传播事业是国家和君主实现其统治目标的垄断资源和私有工具,一个社会中的传播事业和其所有的传播行为,都必须毫无保留地支持并促进统治者实现其预定的国家目标。
整个社会传播事业应作为一种为上层统治者们服务的建设性力量而不是一种相反的异己势力而存在。
无论怎样的运行模式,其目的都是保证把统治者意欲让广大民众知晓的某些信息传达下去,以实现其统治目标。
君主无一例外地对传播事业进行严厉控制、统一管理,绝不使其损害王国和君主们的自身利益。
2.自由主义答: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指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的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
其主要内涵是:①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
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措施是保护新闻自由。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
③“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
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
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自由主义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
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3.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上海财大2010年研]答: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
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具体包括:①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③“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④对事实的信念。
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该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
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全球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 李彬版
全球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人类传播历程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电子传播---→印刷传播-----------------→手写传播------------------------------→口头传播-------------------------------------- -----→新闻事业-----------------→一次出现,相互补充,相互叠加口头传播覆盖了整个人类传播史,是人类社会产生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传播方式。
手写阶段以及印刷与电子阶段在时间上都是人类近代发展史中出现的传播方式。
第二章一、定期报刊出现于何时?怎么看待它的出现?出现于17世纪初。
和早期新闻媒介(如新闻信)相比,呈现出三点差异:一个私下传播一个公开发行(代表着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出现);一个内容单一一个信息博杂(体现着现代社会信息骤增的趋势);一个随机传布一个定期出版(凝聚着现代文明的精神特质)。
与信用、精确、效益、效率相关。
二、“科兰特”是什么意思?“新闻书”是什么意思?科兰特:最早的英文报纸。
1620年出版与荷兰阿姆斯特丹,然后运往英国销售。
科兰特一词来自于荷兰语的KRANT,意思是CURRENTS OF NEWS。
并非某一特定报刊的名称,而是通称那种刊载新闻为主的印刷出版物,如现在所说的报纸期刊。
不是英国最早的报纸,但直接促成了英国最早报纸的问世早期的英国报纸除了模仿科兰特的样式之外,连内容都直接翻译自荷兰文的科兰特。
科兰特虽然是报纸,但外观是书本形式,有封面、书脊等,所以又叫新闻书。
各国均曾经历了从新闻书到新闻纸的发展过程。
三、雷诺多特为什么被称为“法国报业之父”?1631年,雷诺多特在巴黎创办了法国第一家报纸——《法国公报》,由此得此名。
《法国公报》自觉以维护王朝利益为己任,还刊登政论文章,这也让它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政论性报纸。
雷诺多特反对编造新闻。
其眼光见识及经营之道无不出类拔萃。
第三章一、什么是“蛇的漫画”1754年5月9日的《宾夕法尼亚公报》刊登了一幅“蛇的漫画”。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3章】【圣才出品】
第一编封建集权主义时代的新闻传播事业史第一章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一、名词解释1.特许出版独占制度答:特许出版独占制度是指英国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为管理王国内出版印刷事业而实施的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禁止国外出版商在英国从事出版印刷行业,保护国内出版商的特权利益;②任命专职皇家出版人员负责监督出版事业;③给予经过选择的印刷商以独占经营的专利权益,防止任何反对势力出版印刷品;④保护被授予特权的印刷商们的专营利益,并对整个出版印刷事业进行强权管制。
1538年,皇家特许出版印刷制度正式建立。
2.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答: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是指英国玛丽女皇执政时代为管制印刷出版事业而采取的一种行业垄断特许方法。
1557年,玛丽女王将行业出版工会改造成为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凡经女王特许的印刷商,都是这个公司的会员。
女王在委任状中规定:在英国,除公司会员及女王特许者外,其他人的印刷出版行为一律禁止。
对当局而言,通过皇家出版公司的帮助就可以有效地制止针对政府的诽谤、恶意攻击及异教言论、文章的出版印刷,而为了报答皇家特许的新闻报道和出版印刷独占权力,保护自己可观的财产利润,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的会员们完全同意只刊登“有益于国家利益的消息”,并卖力地帮助当局查处非法出版者。
这种政治与经济的联合体使得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对新闻印刷出版事业的控制强大而有力。
3.《公报》答:《公报》是法国波旁王朝时期三大官报之一,由泰奥弗拉斯特·勒纳多于1631年5月30日创办。
自1632年起,《公报》增加了问讯专版,这就是现代报纸广告版的维形。
依据路易十三和黎塞留给予的两项特权——刊登、发售新闻和刊载、发售广告,勒纳多一家获利甚丰,但该报也因此俯首帖耳,甘做当权者的喉舌耳目。
《公报》在法国新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①《公报》是法国新闻出版史上出版很有规律的第一份报刊;②出版时间非常长,从1631年一直陆续发行到1915才停刊;③不仅在当时的法国很有影响,它还是欧洲最古老的新闻性刊物之一,也是欧洲最早的政论性刊物之一。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六章 突进的平坦之路)【圣才出品】
第六章突进的平坦之路一、名词解释1.塞缪尔·亚当斯答:塞缪尔·亚当斯是波士顿和整个殖民地民主激进派的领袖人物。
他于1772年出生于波士顿的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家庭,哈佛毕业生,是殖民地当时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之一。
亚当斯对美国革命的贡献首先来自于他奠定了这场伟大的独立运动的理论基础,亚当斯依据洛克的“社会契约”论和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论证了殖民者对北美十三州通知的不合理性和殖民地脱离英国的必要性,可谓美国“独立运动之父”。
亚当斯的另一贡献就是他把自己关于革命的独立观点,通过不懈持久的努力灌输到民众中去,点燃了革命之火。
其中,从事新闻宣传活动是亚当斯和他的亲密战友们的主要工作方式。
《波士顿公报》和“自由之子”组织是他的两个主要宣传阵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北美十三州的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历史进程是在亚当斯等人的鼓动和操纵下展开的,英国殖民当局因此刻薄地称亚当斯等人为“木偶背后的提线人”。
2.约翰·迪金森答:约翰·迪金森是殖民地温和派(辉格派)的代表人物。
他是一位精明冷静、讲求实际、很受殖民地有产阶层推崇的著名律师,更多的从财产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革命、独立、战争等重大问题。
1767—1768年间迪金森在激进的《宾夕法尼亚纪事报》上连续发表的12篇题为“宾夕法尼亚——农人来信”的系列政论文章中有力地传播了他的政治、经济观点,论证了英国政府的一系列征税侵犯了殖民地人民的正当权利。
除了“农人来信”系列政论文章以外,迪金森还在其他报刊上撰写文章反复宣传他的观点和意见,为革命准备了充分的舆论。
人们因此称誉他为“革命的笔杆子”。
3.詹姆斯·利文斯顿答:詹姆斯·利文斯顿是北美大陆上公认的保皇派——希望继续凭借门第、财产、地位及传统进行殖民统治的集团的代表。
他在1762年移民美洲,1773年各殖民地造反前夕,他创办了一份报纸,该报印刷精美、内容丰富、广告众多、影响颇大、行销殖民地各地甚至国外。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十二章 伟大的《纽约时报》)【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伟大的《纽约时报》一、名词解释1.《纽约时报》答:《纽约时报》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报纸,是美国严肃高级报纸的代表,在全世界有相当的影响力,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创刊于1851年9月18日,原为一份廉价报刊,原名《纽约每日时报》,创始人是亨利·贾维斯·雷蒙德和乔治·琼斯。
后奥克斯和苏兹贝格家族先后接管该报。
目前仍为苏兹贝格家族经营。
《纽约时报》由于风格古典严肃,有时也被戏称为“灰色女士”(The Gray lady)。
《纽约时报》享有可靠的新闻来源的声誉,在新闻报道方面将自己看作是一份“报纸记录”。
几经易主之后,《纽约时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该报始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站在垄断资产阶级一边。
2.亨利·雷蒙德答:亨利·雷蒙德是《纽约时报》的灵魂人物。
1841年,他投身于大学时代的崇拜偶像格里利手下,后成为《纽约论坛报》主编格里利的首席助手。
由于厌恶格里利的“激进主张”和反复无常的思想,不久便离开《论坛报》。
雷蒙德后来陆续担任过纽约的《使者与问讯者》报副主编和《哈泼斯》月刊杂志的编辑等职务。
1851年创办《纽约时报》,他为该报确立的编辑方针是——客观、公正、冷静。
这张报纸绝少刊登耸人听闻的新闻,在报道政治新闻时,往往刻意标榜客观、公正,常常把双方的观点同时介绍给读者,而记者自己很少在文章中加以评价。
1869年,雷蒙德逝世。
3.卡尔·范安达答:卡尔·范安达是美国新闻史上最出色的编辑主任之一,是那个时代美国新闻界的头号传奇人物。
1904年,他被阿道夫·奥克斯任命为《纽约时报》的第二位新闻编辑主任。
在担任新闻编辑主任的25年中,范安达以自己的出色才干协助奥克斯把《纽约时报》推上一个新的辉煌顶峰,而他本人也获得了最伟大的新闻奇才的美称。
他对一切能加快新闻传递速度的新发明有高度的重视,是最早发现并理解那个时代刚刚出现的马可尼无线电报在新闻报道活动中重大意义的人之一,也是最早在美国报界用无线电报来传递新闻消息的人之一。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三章 殖民地型传播事业体系)【圣才出品】
第三章殖民地型传播事业体系一、名词解释1.《国内外公共事件》报答:《国内外公共事件》报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份报纸。
它是由一位来自英国的流亡者本杰明·哈里斯于1690年创办的。
同早期的英国报纸一样,这份四个版的报纸只印完了三个版面,第四版是空白的,以便读者自己把所知的新闻补写上去,相互传阅。
这份报纸注重新闻,在选材上注意着重报道读者关心的重大新闻事件,比如英法军队在新大陆西部的战争;波士顿流行天花及死亡的人数等。
该报不但看上去像一份报纸,而且读起来也像一份报纸。
但由于殖民统治当局对其中的一些消息相当不满,《国内外公共事件》报仅出版一期便告夭折,成为马萨诸塞英国殖民当局新闻出版法的第一个牺牲品。
2.《波士顿新闻信札》答:《波士顿新闻信札》是美国新闻史上的第二份报纸。
由波士顿首任邮政局长坎贝尔于1704年4月24日创办,带有半官方色彩,是一张双面印刷的单张报纸,每周出版一次。
该报有一些出色的表现:①坎贝尔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办报认真,对读者负责;②注意报道本地新闻消息,文字简练有力,信息量比较大;③重视刊登广告,开创了美国新闻广告史的历程。
但该报在国外新闻报道上并不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坎贝尔认为新闻即是“最近的历史”,不重视新闻的时效性。
该报完全竞争不过海船从英国直接带来的报纸。
3.《新英格兰报》答:《新英格兰报》是一张独立的、既未经当局许可、其稿件也拒绝送审的报纸,于1721年由詹姆斯·富兰克林创办于波士顿。
詹姆斯·富兰克林是一位敢做敢为、颇有才气的美洲印刷商。
该报的叛逆精神一开始便跃然纸上,詹姆斯首先对波士顿宗教界不可一世的人物马瑟神父父子发起了一场讨伐运动。
这场新闻讨伐战堪称是美国新闻史上第一次讨伐式的新闻报道运动,詹姆斯在这场运动中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随后,他又严厉批评殖民当局对附近海盗的骚扰抵抗不力、行动迟缓时,便很快招致官方的愤怒和打击。
1722年,当局以“蔑视罪”传讯了拒不停刊的詹姆斯·富兰克林,并判处其一个月的监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七章 “二元化”的变通之路)【圣才出品】
第七章“二元化”的变通之路一、名词解释1.《荷兰传闻书》答:《荷兰传闻书》是日本在幕府末期出现的一种带有强烈近代传媒色彩的官方信息传播工具。
在日本整个“锁国时代”,德川幕府同外部的唯一来往国就是荷兰。
当时,日本唯一的对外出海口——长崎“出岛”上的荷兰商馆,应幕府的要求每年一次向幕府提供世界各国情况报告书,这份报告书由幕府官办的外事翻译机构“洋书调所”译成日文,名为《荷兰传闻书》。
它是当时封建幕府了解外部世界的唯一信息来源,仅供最高层的大将军及重臣阅览,是政府绝密级文件,也是日本境内第一份具有近代色彩的、非公开的官方新闻媒介。
2.《官版·巴达维亚新闻》答:《官版·巴达维亚新闻》是日本最早公开发行的官办近代报纸。
随着幕府政府逐渐增加与各国的交往,荷兰商馆遵命直接向幕府呈送荷兰东印度总督府的机关报《爪哇新闻书》。
自1862年起,幕府准以《巴达维亚新闻》的名义公开出版发行。
因是官办,故被人们冠以“官版”字样,全称《官版·巴达维亚新闻》。
严格而论,《官版·巴达维亚新闻》是新闻书而不是什么报纸,但它当时的影响是巨大的。
虽然《官版·巴达维亚新闻》较为原始,但因公开发行,报道时事,所以同以往的封建信息传播媒介有很大不同,人们认为它是日本近代报业的先驱,它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3.“白虹贯日”事件答:“白虹贯日”事件是日本新闻史上最大的一次笔祸。
1918年8月25日,日本84家报刊的记者代表云集大阪召开“关西记者大会”要求寺内正毅内阁辞职。
8月26日,积极报道关西大会消息的大阪《朝日新闻》在其晚刊中刊登了该报记者大西利夫的一篇消息。
由于消息中使用了日语中代表灾难之兆的“白虹贯日”一语,大阪《朝日新闻》遂被寺内政府以“这一消息是暗示革命”为理由而受到司法起诉。
审判的结果是刊登这一消息的当天报纸被禁止发售,已售报纸全部收回予以销毁,作者大西利夫和编辑山口信雄被判刑两个月,社长村山龙平被迫辞职,总编辑许多编辑人员都被迫退出该报,甚至有人因此事而被迫发表了“辨明悔过书”。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十九章 南斯拉夫新闻传播模式)【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南斯拉夫新闻传播模式一、简答题简述南斯拉夫新闻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南斯拉夫新闻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1)1919—1945年地下工作和战争时期的革命新闻宣传工作的经验。
(2)1945—1950年间外来的苏联集权模式影响。
(3)南斯拉夫党和人民自行创立的社会主义自治理论和实践。
二、论述题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的新闻制度的历史进程。
答: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的新闻制度的历史进程主要体现为:(1)自治新闻体制的形成和特征(1950—1971)在这一时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的新闻制度基本形成,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新闻工具社会职能的转变新闻传媒转变为帮助工人自治者和公民们获得最广泛、最充分和及时的新闻与情报的社会工具,使用社会化的新闻媒介是自治者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力,是他赖以实现其他一切自治权力的重要的先决条件。
②共盟与新闻传媒关系的转变在社会自治的条件下,新闻单位是依据自治原则独立进行活动的社会主体,这一主体在履行其社会职能时,享有充分独立的权力。
③南斯拉夫新闻自由原则的确立及其特点共盟认为,南斯拉夫社会自治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所要求的新闻事业必然是自由的而不是少数人的垄断物。
宏观来看,南斯拉夫新闻自由的原则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a.具备比较完善的法律形式。
b.它不是某种超阶级的或无限制的自由,即类似于西方所鼓吹的那种新闻自由。
第一,它的阶级性首先突出表现在保证构成这个社会基础的一些基本原则不受攻击。
第二,还表现为反对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利用这一原则把新闻媒体私人化(私有化),从而使劳动人民实际上被迫放弃这一自由。
第三,反对新闻工具在报道和辩论中秉持所谓的“不偏不倚”,无立场、无观点的态度。
④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新闻体系形成时期的主要特点a.以往为各级政党组织机关报的主要报刊,在社会主义自治理论的指导下逐步转变为劳动人民群众组织的机关报刊。
b.1965年以后南斯拉夫新闻单位招收新人员时不再由党和政府的人事部门选派,而是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
2021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考研经验首先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考研仅仅自己埋头复习是不行的,一定要和别人进行交流,我当时是在high研App和大家一起学习,也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帮助,下面我也给大家说说我的考研经验。
【初试参考书】初试参考书 712新闻传播史论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雷跃捷:《新闻理论》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雷跃捷:《媒介批评》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当代广播电视学》石磊:《广播电视学概论》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新闻传播史论红宝书》815新闻实务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2版)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谭云明:《新闻编辑》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课外期刊:《现代传播》、《新闻与传播》、《新闻记者》、《新闻战线》王振业:《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重点看第2、3、8章)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张彩《世界广播发展研究》王振业《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复试参考书】9032广播电视学与媒介前沿叶子:《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赵淑萍:《当代电视新闻采访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任金州:《电视新闻摄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何苏六:《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胡正荣:《传播学总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本专业发展方向】广播电视学发展方向:广播电视史论;广播学;电视学;纪录片学;广播电视学传播方向,互联网与社会。
【本专业复习经验】(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九章 市场的竞争)【圣才出品】
第九章市场的竞争一、名词解释1.廉价报刊答:廉价报刊是指19世纪30年代前后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一种报刊类型,其基本特征是大众化、商品化和机器化,一些新闻史学家们为此把它称为之“机器的、群众的”报刊样式。
廉价报刊以普通读者为对象,来极力满足公众求知、猎奇、娱乐、争论等各个方面的需求,注重报道内容的趣味性,售价便宜,着眼于盈利。
廉价报刊是第一种真正建筑于资本主义市场体制之上的近代报刊,是资本主义现代商业化大众报刊的雏形,它奠定了当代西方新闻传播事业的许多原则和基础。
2.《纽约先驱报》答:《纽约先驱报》是美国廉价报刊时期有名的便士报,1835年5月6日由贝内特创办。
贝内特是一位新闻史上的传奇人物,在奠定廉价报刊的整体风貌上,无人出乎其右。
创刊伊始的《纽约先驱报》在许多方面全力模仿业已成功的《纽约太阳报》。
它报价一分,街头零售,注重刊登社会性的色情、凶杀、暴力新闻,并且不久即在报道的内容和质量上超过了《纽约太阳报》,大获成功。
坚持报纸的独立编辑方针是贝内特孜孜追求的首要目标。
《纽约先驱报》的另一个特色是顽强的专业进取精神。
它逐年逐步向新闻报道的其他领域迅速扩展,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更有价值的新闻消息。
但贝内特的“煽情新闻”也遭到了社会上普遍的批评,纽约市的几大报纸曾联合起来发动对贝内特的“道德战”。
3.《纽约太阳报》答:《纽约太阳报》是世界上第一份成功的便士报,1833年9月3日在纽约市出版,它的创办者是本杰明·戴伊。
这份新颖小报的问世,标志着廉价报刊的正式诞生,开创了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戴伊公开标榜报纸的独立性,宣称要摆脱以往报纸依靠政府、政党津贴的附庸地位。
《纽约太阳报》有以下特点:①在报纸内容上,大量刊登轻松幽默的社会新闻、当地消息和色情、暴力消息,以吸引识字不多的广大下层读者;②在文章的写作上,该报注重文字通俗、情节夸张、富有戏剧性,讲究写作有趣、幽默、机智;③在版面形式上,戴伊的报纸突破了以往报刊呆板的陈旧样式,突出大字标题,进行煽情性的版面处理;④在发行方面,《太阳报》以街头零售为主,不再依靠传统的预先订阅方法。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八章 外部强力植入的模式)【圣才出品】
第八章外部强力植入的模式一、名词解释1.“事先审查制”答:“事先审查制”是指二战以后,盟军总部(GHQ)对日本新闻审查采取的一种半军事化措施。
主要的把关内容涉及两个方面:①确保日本大众传媒对占领军和联合国有关言论及报道的正确性;②确保日本的民主化进程正常推进。
相应地,媒体凡对军国主义思想和超国家主义行为的肯定或具有封建集权色彩、非民主主义的言论报道均在被审查排斥之列。
GHQ的审查是相当严格的,如果大众传媒违反了上述两个方面和有关条例的规定,当事者将受到严厉的军事审判,这一强力措施对于促使日本各新闻机构积极执行GHQ的新闻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威慑作用。
2.“晚刊旋风”答:“晚刊旋风”是盟军占领初期,日本新闻界便展开自由的商业竞争的标志。
所有参与竞争的晚刊均以色情性、轰动性的新闻报道为“重磅炸弹”招揽读者。
各报的社会部急剧扩大,编采人员迅速增加,而这种黄色新闻的竞争,虽然受到了社会的非议,却常常证明是各报招徕读者的有效手段而被放肆地加以使用,这一时期的日本晚报就像欧美国家“廉价报刊”时期那样,进入了一个疯狂的利润追求阶段。
1946年《神户新闻》首先发售以普通市民为读者对象的晚报,引发了各报创办晚刊的浪潮。
最大的日本报纸《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的晚报也相继出版发行。
《读卖新闻》不甘落后,也推出了自己的晚报。
这样,全国性的三大报纸以各自独立的城市晚报为开端,拉开了战后报业商业自由大竞争的序幕。
3.“电波三法”答:“电波三法”是指1950日本国会通过的《广播法》、《电波法》和《电波监督管制委员会设置法》。
在这一时期,日本的民营广播和电视蓬勃兴起,这三个法律加快了日本广播与电视的建设步伐。
根据《广播法》,日本NHK作为具有特殊地位的法人资格社团,得到了国家的特殊关照,获得了垄断性的竞争地位,迈开了新的前进步伐。
与此同时,《广播法》等法规也为民营电台、电视事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951年,名古屋的中部“日本广播”和大阪的“新日本广播”(即现在的《每日》广播)问世,以此为开端,新的民营电台、电视台不断涌现,形成了日本广播电视事业两条腿走路的广播电视新体制。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五章 起伏的曲折之路)【圣才出品】
第五章起伏的曲折之路一、名词解释1.伏尔泰答:伏尔泰是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物,是一位对当时整个欧洲都有极大影响的思想巨匠。
他居住在一个便于逃离封建专制势力迫害的边境小城,著书立说、评论时事,成为法国启蒙思想学派中最为重要的一位代表。
伏尔泰的著作激烈攻击专制反动的封建制度,反对封建的贡赋和等级特权,提倡实行“开明君主制”,要求公民拥有宗教信仰、言论和出版的自由。
伏尔泰关于言论自由的一句名言在今天听来仍独具睿智:我坚决反对您所说出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您说出这些字的自由权力。
2.孟德斯鸠答:孟德斯鸠是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是一位在政治学上颇有贡献的伟人,他在其重要的代表性著作《波斯人信札》和《论法的精神》中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批判。
他所提出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必须分立才能相互制衡、才能避免君主和统治者滥用职权、实现公民政治自由的学说,对后续发生的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近代宪政制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他的“权力制衡”原则,导致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新闻传播事业“第四等级”地位的确立,导致了一种社会化的普遍认同观念:新闻事业有必要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舆论力量,对社会的其他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实施一种有效的舆论监督。
3.卢梭答:卢梭是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物。
卢梭对启蒙思想运动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人民的“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和“主权在民”的思想。
卢梭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为了维护社会的运作和人们的自由与平等权利,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订立了一些大家都应共同遵守的社会契约,如果受人民推举产生的统治者变成了专制暴君,人民就有权废止对他的服从契约,有权用各种方式——包括用武力方式来推翻暴君的统治。
因为立法的权力属于人民,行政的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的大会,而每一个公民的意志则从属于全体人民总意志的凝聚体——各种法律,因而法律就是人民的意志,就是人民的主权体现。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四章 渐进的改良之路)【圣才出品】
第四章渐进的改良之路一、名词解释1.约翰·威克斯答:约翰·威克斯是一位新闻自由的斗争者,英国的一位传奇式人物,与他有关的“约翰·威克斯案”打破了报道国会新闻的禁令。
1762年6月5日,威克斯创办了《北不列颠人报》,强烈鼓吹新闻自由。
由于他在该报第45期中撰写长篇文章攻击国王乔治三世被司法大臣以“总逮捕状”权力逮捕,威克斯被释放后联合其他被捕的48人联名上诉。
“总逮捕状”被宣判为非法,政府赔偿10万英镑,从此,总逮捕状制度宣告废除。
1764年,威克斯因重印《北不列颠人报》合订本和撰写《论女人》一文而被下议院剥夺议员资格,驱逐出境。
1768年,威克斯被重选为国会下议院议员,但遭到下院拒绝并以旧案判罪。
1771年,下院鉴于民众的抗议活动,被迫承认了威克斯的议员资格,但再度重申禁令,不以任何形式报道国会消息。
威克斯为解除国会此项禁令同国会展开了激烈的长期的斗争,许多报刊纷纷刊载文章予以支持,伦敦市民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在强大舆论压力下,国会最终被迫解除了“禁止报道国会消息”的法令,英国新闻界获得了公开报道国会辩论的权力,威克斯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全面胜利。
2.“知识税”[南京师大2008年研]答:“知识税”是18世纪初英国政府开始对报纸、广告、纸张等印刷品所征收的一种税金,又称“印花税”。
它是英国政府继1694年皇家出版特许制度失效后所采用的一种通过经济手段管制出版印刷事业、压抑新闻自由的特别措施,历史学家们称之为“知识税”。
“知识税”有四项内容:报刊税、广告税、纸张税、注册。
法案实施不到半年,伦敦的报纸竟然停刊近一半之多,政府遏制报刊发展的目的基本达到了。
1853年,国会经过激烈辩论,终于决定广告税从同年5月份起终止废除。
1855年国会又决定取消报纸税金。
1861年10月,印花税的最后一个项目纸张税也完全废止。
至此,“知识税”这一官方限制打击英国新生的资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成长历程的压迫手段宣告全面结束。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十七章 国际共运新闻传播事业简史)【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国际共运新闻传播事业简史一、名词解释1.《新莱茵报》(中国传媒大学2008、2006年研;南京大学2005年研]答:《新莱茵报》是一份真正的无产阶级最早的报刊,是19世纪40年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报刊发展的顶峰,欧洲无产阶级最优秀的政治机关报。
1848年6月1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指导德国工人的运动在莱茵地区的科隆城创办了《新莱茵报》。
这份报纸是一份对开大报,每天一张,特殊情况下则出增刊和副刊,遇有重大新闻就出号外。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家报刊的工作经验在许多方面奠定了无产阶级报刊的一些传统和原则。
比如该报是无产阶级报刊里最早建立通讯员网络的报纸;它非常重视读者来信;其宣传重点突出,紧密配合形势;其写作文风朴实、通俗易懂,报道内容主题广泛深刻;它的新闻报道和政论文章都有很高的水准。
2.《北极星报》答:《北极星报》是英国宪章运动中最重要的一份报纸。
1837年创办,创办人为宪章运动的左翼主要领导人菲奥康·瑙尔,宪章派的著名领袖朱哈尼和厄·琼斯都是该报的编辑。
《北极星报》的发行量曾高达12万份,持续出版了15年之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说它在各方面都是欧洲最优秀的报纸之一,称它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正式机关报”。
恩格斯也曾为该报撰稿达6年之久,十分关心这份工人阶级的政治报纸。
二、简答题1.简述国际共运新闻传播事业新模式的基本要点。
答:国际共运新闻传播事业新模式的基本要点如下:(1)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解放社会生产力为宗旨,以达成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发展为圭臬,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公民自由权利为目标。
在当代中国,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社会主义媒体新模式的基本建设原则。
(2)新模式的具体建设以实践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依据各国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与步骤来达成第一项要点,在真理标准面前,不管是摘抄的领袖人物的只言片语,还是前人的“两个凡是”口号等,都不能与实践的标准相抗衡。
《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总论篇一、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互联网传播二、人类的传播活动与传播技术的关系如何?三、简述古代罗马《每日纪闻》的性质,其基本内容和作用是怎样的?《每日纪闻》公告式的官方公报。
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
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是将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
书写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凯撒创设《每日纪闻》的目的就是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
传播当时已经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公元前27年,凯撒的养子凯撒.屋大维成为罗马最高的主宰者。
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从此该手写公报时断时续刊布会议记录、帝国故事、战争消息等,一直到公元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
公报除了写在布告牌上,还有书记员抄写,颁发给各地要人和驻军首长。
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疆域,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每日纪闻》在内的传播系统。
而起灭亡,部分原因是由于《每日纪闻》的停办,传播组织远落后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无法协调复杂的活动。
四、欧美最早出现的定期报刊、日报是哪些?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报刊产生于德国,1609年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两种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和《报道》。
最早的日报也诞生于德意志地区,1650年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的《新到新闻》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
1633年的《莱比锡新闻》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之一。
欧美其他国家较早的主要日报有:英国1702年的《每日新闻》、法国1777年的《巴黎新闻》、美国1783年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等。
五、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国报业发展有何共同规律?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紧密联系。
虽然各国国情不同,革命历程也有很大差异,但各国报业的发展却有共同的规律: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英国甚至用设立“星法庭”等手段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的传播。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十三章 近现代通讯社的历史)【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近现代通讯社的历史名词解释1.沃尔夫通讯社[北大2012年研;华中师大2010年研]答:沃尔夫通讯社是指德国第一家通讯社,建立于1849年,创办人是贝纳德·瓦尔夫,也是世界上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
初期主要利用电报收集和发布股票行情和经济信息,与普鲁士政府关系密切。
后来逐步增发政治新闻和其它非经济信息,成为德国报刊重要的新闻供应者。
1859年起,沃尔夫通讯社与路透社、哈瓦斯社签订新闻稿交换合约,成为19世纪欧洲三大通讯社之一。
1870年,路透社、哈瓦斯社和沃尔沃夫社以及美联社签订三社四边协议,把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沃尔沃夫社负责的地区包括德国、奥地利、北欧、俄国、巴尔干等地。
一战后降格为国内通讯社,1933年希特勒将它接管,改组为德国通讯社。
2.安莎通讯社[华中师大2013年研]答:安莎通讯社(Agenzia Nazionale Stampa Associata),全名为意大利全国报业联合社,为50多家报社组成的股份公司,是意大利最大的通讯社,也是世界性通讯社之一。
总社在罗马,前身是法西斯统治时期的斯蒂芬通讯社。
1945年1月13日由意大利12家日报联合创办。
安莎社同政府关系密切,经济上接受政府资助。
根据规定,它有责任报道政府机关和议会的活动情况,并向驻外使馆提供新闻;而政府则负责在国外推销和分发它的国际新闻稿,并向它提供可报道的新闻。
安莎社的新闻业务有两个特点:一是政治报道强调客观、公正、独立,对重大事件不作评论;二是注重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尤其注重对拉美地区的报道。
3.塔斯社答:塔斯社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电讯社”的简称,1925年7月10日正式成立,是苏联的官方通讯社和中央新闻机构。
其职责是向全苏联和国外发布有关苏联和外国的政治、经济、贸易以及其他一切能够引起共同注意的消息。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塔斯社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通讯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近现代通讯社的历史一、名词解释1.查理·哈瓦斯答:查理·哈瓦斯是哈瓦斯通讯社的创始人。
1806年,他创办了一家官方特许银行,并买下了《法兰西公报》的部分所有权,开始进入新闻界。
1825年开始从英、德、西班牙等国的报纸中剪裁新闻,选取出适合法国人口味的文章、报纸述评和新闻消息,译成法文后供给法国的报纸、外交界和贸易金融人士使用。
1832年,哈瓦斯成立了一家宗旨为“迅速而优质”的信息编辑事务所,雇用一批工作人员专门翻译外国报刊的有关新闻和其他信息,不久,哈瓦斯买下了巴黎的几家同行企业,垄断了巴黎的外来新闻通讯业务。
1835年,雄心勃勃的哈瓦斯正式打出了哈瓦斯通讯社的旗号,开始以法国报纸的新闻和商业金融消息交换外国报纸的新闻和消息,走上了向欧洲各国提供专业新闻信息之路。
1850年时,事业成功的查理·哈瓦斯将通讯社交给其子奥格斯特经营,自己退居二线。
2.路透社[暨南大学2011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清华大学2005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4年研]答:路透社是英国历史最为悠久、最负盛名的通讯社。
它创办于1851年,创办人为保罗·朱丽叶斯·路透。
路透社提供各类新闻和金融数据,提供新闻报道给报刊、电视台等各式媒体,并向来以迅速、准确享誉国际。
初创时期以免费提供给《广告晨报》两周免费“试稿”活动而获成功,后积极拓展自己的海外通讯业务,挖掘和抢发了不少重大独家新闻,赢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
今日的路透社是世界五大通讯社之一,实力雄厚、信誉良好,它在国外建有100多个分社,并派驻或雇用了数千名记者,每天发稿量近100万字,有1000多家国外报刊、电台、电视台订购其新闻稿件,还有无数的跨国公司、商业大公司订购它的商业金融行情。
路透社除播发政治新闻外,它的经济和体育新闻亦占重要地位。
3.“三明治新闻”答:“三明治新闻”是路透社在1900年布尔战争期间因采访而产生的具有轰动效应的事件,是这一时期路透社实力强大、人员素质良好、业务技巧娴熟的显现。
在布尔战争中,随军记者麦凯得知马弗京城解围的消息,他马上设法赶往葡萄牙所属的东非边境,趁人不注意,他塞给了开往洛伦索·马贵斯城火车上一位司机五英镑的现金,请求对方把一份自己早已写好的关于马弗京城之围已被英军解除的快讯送到马贵斯城英国东方电报公司的电报局去。
五英镑的高价使这位司机立即答应了麦凯的请求。
为了慎重起见,麦凯坚持让司机把电文折好,夹在这位司机的午餐——一块三明治面包中,以逃过布尔人的搜查。
麦凯的“三明治”独家新闻轰动了大英帝国政府、陆军部及全体国民,路透社的威望一时间在英国内外达到了空前崇高的地位。
4.美联社[西南大学2010年研;清华大学2008年研]答:美联社是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通讯社。
1892年成立于芝加哥。
前身为1848年墨西哥战争期间,纽约市的6家大报成立的“港口新闻联合社”,由纽约《太阳报》等6家报社创建。
其后经过不断合并、改组,规模逐渐扩大。
1900年总社迁至纽约。
最初稿件只供给本社成员报纸,1945年以后开始向非成员报纸和电台供稿。
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次权威性评比中,美联社总是占据着世界第一大通讯社的鳌头。
美联社于1995年成立了它的多媒体服务部,专门用网路向会员单位和非会员单位及时迅速地提供新闻、图片、音像等成品。
同时,它还广泛地向各类用户提供从普通新闻、体育消息、财经报道、电视节目到专栏文章等一系列全方位的服务。
5.法新社答:法新社是二战后戴高乐政府在原哈瓦斯通讯社的基础上于1945年11月正式组建成立的一个受政府财政资助、半官方的新闻通讯社(尽管该社自己并不承认这一点),社长由政府任命,其补助经费也由政府正式列入国家预算。
1957年,法国国会通过了法新社组织章程法,规定该社按照企业法规经营,以完整而客观的国内外新闻提供给订户,收取费用。
在章程中,依照英国路透通讯社的组织章程有关内容,专文指明法新社经营的基本原则是: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能损害该社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正确性;同时,在任何情况下该社都不得接受任何政治或经济集团的控制。
现在的法新社位居世界五大通讯社之列,总社每天通过各种先进设备、用近10种语言向全世界播发60余万字的新闻稿件。
法新社在全球拥有3000多家新闻稿件订户,有着广泛、强大的世界舆论传播力量。
6.合众通讯社答:合众通讯社是美国第二大通讯社合众国际社的前身。
它创建于1907年,创办人是爱德华·斯克里普斯。
他是美国新闻史上第一家报团——斯克利普斯报团的所有者。
当1900年成立的美联社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一家全国性通讯社时,斯克里普斯就决意创建一个新的通讯社与之对立和竞争,以便保持斯克里普斯所信仰的新闻的自由必须出自自由的新闻竞争的观念。
1925年合众社开始播发阿克美新闻图片,比美联社早两年之久;1935年,合众社又成为第一家主要向新生的广播电台提供新闻消息的先驱者。
1951年,合众社更早于美联社进入电视新闻领域;1952年,“阿克美”新闻图片改名为合众社新闻图片,并开办了合众社的照片传真业务;1958年,与国际新闻社合并的合众国际社最早进入有线广播网,率先向广播网提供世界各地的有声广播新闻。
7.国际通讯社答:国际通讯社是美国第二大通讯社合众国际社的前身。
它成立于1909年,是合众国际社的另一个支脉,也是赫斯特报团老板赫斯特反对美联社封锁政策的产物。
赫斯特由于旗下很多报纸——包括报团的“旗舰”《纽约新闻报》,都不是美联社的成员而没有资格刊登美联社的稿件,因而开办了国际新闻社。
国际新闻社成立伊始就很不景气。
1916年,27岁的巴里·法利斯担任该社总编辑,他采用把国际新闻社的主要力量集中于世界上一些大的新闻热点中心,专门提供记者的深度特写稿件和聘请有才华的作家专门采写重大新闻事件内幕消息的策略,使该社的新闻稿件销路渐增,声誉渐好。
在20世纪30年代,国际新闻社开始正式建立自己的国外业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社的一批杰出记者活跃在世界各主要战场,同对手美联社和合众社一样,国际新闻社也拥有自己获得普利策新闻奖金荣誉的记者。
1958年5月,合众社和国际新闻社合并,成为当今著名的合众国际社。
二、简答题1.简答“三社协定”的基本内容。
答:“三社协定”是指1870年路透社、哈瓦斯通讯社和沃尔夫通讯社三家通讯社签署的旨在分割世界新闻市场的垄断性协议,主要内容如下:(1)路透社的垄断领域为大英帝国、荷兰及远东地区。
除汉堡外,路透社关闭在德国及奥地利的分社,放弃在上述地域发布新闻的权利。
(2)哈瓦斯的垄断领域为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
(3)沃尔夫通讯社的垄断领域为德国、奥地利、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及俄国。
不过,关于在德国以外的地区的垄断权,作为代价,该报每年须支付给路透社和哈瓦斯社一定的补偿金额。
(4)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埃及及巴西为路透社和哈瓦斯社的共同领域。
(5)路透社可以在发布因同纽约美联社签订的合同而收到的有关美国的新闻。
(6)本协定指定国家以外的地区为“中立领域”,三社可以在这些地区从事新闻收集和发布自由竞争。
(7)三社承认纽约美联社在美国的垄断地位,同时不设立妨碍各自领域内建立通讯社的条款。
2.新闻通讯社诞生和发展的背景是怎样的?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于是,近代新闻通讯传播专业机构——通讯社诞生了。
新闻通讯社诞生和发展的背景如下:(1)在19世纪,世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资本主义制度已在西欧和北美确立,工业革命的进程、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对拿破仑的战争和欧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一种对国际新闻惊人的社会需求热潮。
(2)欧洲、北美地区经济的发展、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及多方面的社会生活,都要求进行快速、大量、经常性的社会信息有效传递。
(3)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科学技术所奠定的物质基础——各国报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革命,电报、海底电缆的出现,给新的专业化社会信息组织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前提,建立在近代工业文明基础之上的近代通讯社便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了。
3.简述新闻通讯社传播新闻的方式及其作用。
答:新闻通讯社传播新闻的方式及其作用如下:(1)新闻通讯社先后采用夏普信号信息传递系统、电报技术、电话、照片传真系统、多媒体、卫星传送系统向客户提供稿件和信息。
(2)新闻通讯社是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
它是新闻流通的重要渠道,被称为“消息的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
近代新闻传播迅速、内容丰富,新闻通讯社功不可没。
(3)当今世界各国,不论是地方性、全国性还是世界性的报纸、广播及电视事业,无不依赖新闻通讯社,以弥补自身新闻采访的不足。
三、论述题试分析路透社创办150多年来经久不衰的原因何在?答:路透社是英国历史最为悠久、最负盛名的通讯社,创办150多年来经久不衰。
原因是:(1)重视新闻尤其是国际新闻业务,快捷、及时、准确的新闻报道为路透社赢得了信誉和影响。
路透社1851年就已经创办,但它最先经营的是有关财经方面的信息,直到1858年才把业务扩展到报界。
由于报道迅速准确,而且价格便宜,很快就赢得了众多客户,连一向保守自负的《泰晤士报》也接受了路透社的稿件。
此后,路透社逐渐确立了自己在英国新闻界的地位,并很快积极扩展海外业务,常以富有时效的独家新闻在同行竞争中取胜。
这些最先报道的新闻事件为路透社赢得了众多声誉,使其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新闻通讯社。
多年来,路透社在采集、编辑新闻稿件时已基本形成了及时、准确、客观而充分的新闻报道风格。
(2)重视经济信息服务和其他经济业务,并根据市场需求,拓展经营范围,综合发展。
路透社自创办以来,一直重视经济信息的发布。
其创办初期的主要业务就是把金融消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