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指导课件:第1章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课件高三全册物理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课件高三全册物理课件
力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
A.若 v0> gH,两物体相遇时,B 正在下降途中 B.若 v0= gH,两物体在地面相遇 C.若 g2H<v0< gH,两物体相遇时 B 物体正在空中下落 D.若 v0= g2H,则两物体在地面相遇
2021/12/9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页。
【问题探究】 (1)A、B 两物体相遇的可能位置中,最高、最低点 在什么位置?
2021/12/9
第十三页,共四十页。
解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 1 s 内、第 2 s 内、 第 3 s 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 xⅡ xⅢ=1 3 5.运动的总时间为
3 s 时,在前 2 s 内和后 2 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 2.正方向的匀减
速运动可以看成反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因滑块在最初 2 s 内的位 移是最后 2 s 内位移的两倍,故运动的总时间为 t=3 s,选项 C 正确;滑块最初 1 s 内的位移与总位移之比为xx1=59,滑块最初 1 s 内的位移为 2.5 m,故 x=4.5 m,选项 D 正确;根据 x=12at2 可 得 a=1 m/s2,选项 A 错误;根据 v=at 可得,滑块的初速度为 3 m/s,选项 B 错误.
h=v0t+12gt2 v2-v02=2gh
2021/12/9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页。
4.一弹性小球自 4.9 m 高处自由下落,它与水平地面每碰一 次,速度减小到碰前的79,重力加速度 g 取 9.8 m/s2,试求小球从 开始下落到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
解析:小球第一次下落经历的时间为:t= 2gh=1 s 落地前的速度的大小 v=gt=9.8 m/s 第一次碰地弹起的速度的大小 v1=79v 上升到落回地面的时间 t1=2gv1=2×79 s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课件

12∶22∶32∶….∶n2 (3)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xⅠ∶xⅡ∶
xⅢ∶…∶xN=
.
1∶3∶5∶…∶(2n-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xiāngděng)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1∶t2∶t3∶…∶tn=
.
1∶( 2 -1)∶( 3 - 2 )∶…∶( n - n 1 )
2021/12/8
第六页,共五十五页。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在时间 t 内通过的位移为 x,则中间时刻的瞬时速
自 度 vt 和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 vx 哪个大?
2
2

探 究
答案:汽车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t
2
=
v0
2
v
,在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
vx
2
=
v2 v02 2
;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v2+ v02 >2vv0,则 2(v2+ v02 )>v2+ v02 +2vv0,所
2 v2- v02 =2ax x= v v0 t
2
注意:除时间t外,x,v0,v,a均为矢量,所以(suǒyǐ)需要确定正方向,一般以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 方向.
2021/12/8
第十五页,共五十五页。
【典例 1】 (2018·河南许昌一模)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 a1 做匀加 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 t 改为做加速度大小为 a2 的减速运动,又经过时间 t 物体回到开始位置,求两个加速度大小之比 a1 .
段换成所代表的物理量,可得
x=
1 2
v0
v
t
2 ,把速度公式代入可得 x=
v0t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指导课件:第1章 第3讲 运动的图象与追及问题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指导课件:第1章 第3讲 运动的图象与追及问题

解析:(1)汽车从 O 到标志杆 B 的过程中: 1 LOA+ΔL=v0Δt+v0(tB-Δt)- a(tB-Δt)2 2 汽车从 O 到标志杆 C 的过程中: 1 LOA+2ΔL=v0Δt+v0(tC-Δt)- a(tC-Δt)2 2 联立方程解得:v0=16 m/s a=2 m/s2.
v2 0 (2)汽车从开始到停下运动的距离:x=v0Δt+ 2a 可得 x=72 m 因此汽车停止运动时车头前端面在 CD 之间离 D 杆 6 m.
在 v- 图象中, 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代表位移, 若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4 s 时两物体相距 Δx=x 甲-x

=10 m,本题两物体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不明确,故选项 C 错误;假设开始计时时两物体相距 x,两物体相遇,位移关 1 1 2 系应满足 x+x 乙=x 甲,即 x+v 乙 t+ a 乙 t =v 甲 t+ a 甲 t2, 2 2 将 t=2 s,v 甲=6 m/s,a 甲=-1 m/s2,a 乙=0.25 m/s2,v 乙 =1 m/s 代入得, x=7.5 m, t2-8t+12=0, 即 解得, 1=2 s, t t2=6 s,选项 D 正确. 答案:AD
• 【变式训练】1.亚丁湾索马里海峡六艘海盗 快艇试图靠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保护的商 船,中国特战队员发射爆震弹成功将其驱 离.假如其中一艘海盗快艇在海面上运动 的v-t图象如图所示,设运动过程中海盗快 艇所受阻力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海盗快艇在0~66 s内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 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 • B.海盗快艇在96 s末开始调头逃离 • C.海盗快艇在66 s末离商船最近 • D.海盗快艇在96 s~116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 动
• 【变式训练】2.甲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 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 m/s的速度与甲车 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 开始以0.5 m/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 始计时,求: • (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 (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高中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高中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结果的准确性。
易错点归纳及避免方法
速度、加速度混淆
在解题过程中,要明确速度和加 速度的概念及区别,避免因概念 不清而导致错误。
不注意初速度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题目中给 出的初速度条件,避免因忽略初 速度而导致错误。
01 02 03 04
忽略矢量性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加速 度等物理量都是矢量,要注意其 方向性,避免因忽略矢量性而失 分。
高中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匀变速直
线运汇动报人的:XX规律
20XX-01-16
目录
•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概念 •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推导 • 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分析 •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探究 •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 解题技巧与易错点剖析
01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概念
Chapter
匀变速直线运动定义
要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 。对于非匀变速直线运 动或曲线运动,不能直 接套用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公式。
03
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分析
Chapter
v-t图像特点及应用
匀速直线运动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斜率 k=0,表示速度v不随时间t变化。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斜率k表 示加速度a,即k=a=Δv/Δt,可以通过图像求出加速度。
05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应 用
Chapter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及应用
01
02
03
自由落体运动定义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 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重 力加速度g,方向竖直向 下。
自由落体运பைடு நூலகம்应用
测量重力加速度、研究物 体下落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等。

新高考2023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共78张ppt)

新高考2023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共78张ppt)

[解析] 该同学跳高时重心升高的高度为 h=2.13 m-12×1.91 m= 1.175 m,则他离地时竖直向上的速度 v= 2gh= 2×10×1.175 m/s≈ 4.85 m/s,故选 C。
核心考点·重点突破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关系式的应用
1.恰当选用公式
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量(包括已知量、
〔变式训练 2〕(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2019 年 6 月 6 日,中国科
考船“科学”号对马里亚纳海沟南侧系列海山进行调查,船上搭载的
“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完成了本航次第 10 次下潜作业,发现号下潜
深度可达 6 000 m 以上。潜水器完成作业后上浮,上浮过程初期可看作
匀加速直线运动。今测得潜水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 8 m 的路程,第一
B.0.6 s D.0.8 s
( B)
[解析] 21.6 km/h=6 m/s,设反应时间为 t,汽车反应时间内的位移 为 x1=v0(t+0.2),随后汽车做减速运动,位移为 x2=2va20,且 x1+x2=L =8.4 m,联立解得 t=0.6 s。故选 B。
考点二 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 1.基本公式法:基本公式指速度公式 v=v0+at、位移公式 x=v0t
没有涉及 适宜选用公式
待求量和为解题设定的中间量)
的物理量
v0、v、a、t
x
v=v0+at
v0、a、t、x
v
x=v0t+12at2
v0、v、a、x v0、v、t、x
t
v2-v20=2ax
a
x=v+2 v0t
2.运动公式中符号的规定 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 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若 v0=0,一般以 a 的方向为正方向。 3.解答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画过程 判断运 选取正 选公式 解方程 示意图 → 动性质 → 方向 → 列方程 → 并讨论

最新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复习教学课件

最新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复习教学课件

考点题型探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与应用:
②双向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加速度一定,初速度与加速度 方向相反,速度减小到零后并没有停止运动,而是反方向做 匀加速运动。如竖直上抛问题。
A.在运用公式求t时间内的速度与位移时由于物体始终没有 停止运动,求t时间的速度与位移时,可以直接将时间t代入,
对全过程列式求解,但必须注意x、v、a等矢量的正负号及
一般规定初速度v0方向为正,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代入正
值,与初速度方向反向的物理量代入负值。
知识清单梳理
二、三个推论:
【情景再现】2019年6月6日,中国科考船“科学”号对马 里亚纳海沟南侧系列海山进行调查,船上搭载的“发现”号 遥控无人潜水器完成了本航次第10次下潜作业,发现号下潜 深度可达6 000 m以上。潜水器完成作业后上浮,上浮过程 初期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今测得潜水器相继经过两段距 离为8 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第二段用时2 s,则其加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
x1∶x2∶x3∶…∶xn=1∶3∶5∶…∶(2n-1)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
t1 : t2 : t3 : : tn 1: ( 2 1) : ( 3 2 ) : : ( n n 1)
※注意: 初速度必须为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 减速至0时采用逆向思维).
考点题型探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与应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加速直线运动; (2)匀减速直线运动:
①单向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加速度一定,初速度与加速度 方向相反,速度减小到零后停止运动。如刹车类问题。
※在运用公式求t时间内的速度与位移时,不能简单将时间t 代入求解,必须将t与物体停止运动的时间t0进行对比,当 t≤t0时,可以将时间t代入公式求解,当t>t0时,必须以停 止运动的时间t≤t0时代入求解。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文档:第一章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讲义解析含答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文档:第一章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讲义解析含答案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板块一 主干梳理·夯实基础【知识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 Ⅱ 1.定义和分类(1)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加速度不变。

2.三个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20=2ax 。

3.两个重要推论(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 =v t 2=v 0+v 2。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

可以推广到x m -x n =(m -n)aT 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推论 (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v 1∶v 2∶v 3∶…∶v n =1∶2∶3∶…∶n 。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 x 1∶x 2∶x 3∶…∶x n =12∶22∶32∶…∶n 2。

(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 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 1∶t 2∶t 3∶…∶t n =1∶(2-1)∶(3-2)∶…∶(n -n -1)。

【知识点2】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Ⅱ 1.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

(2)运动性质:初速度v 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基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v =gt 。

②位移公式h =12gt 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板块二考点细研·悟法培优考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深化理解]1.公式的矢量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情况下,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

2024年新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1章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024年新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1章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024年新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DIYIZHANG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2讲目标要求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并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2.会灵活应用运动学公式及推论解题.内容索引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课时精练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1.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 不变的运动.如图所示,v -t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梳理必备知识加速度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规律(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 = .由以上两式联立可得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 .v 0+at v 2-v 02=2ax3.公式选用原则以上三个公式共涉及五个物理量,每个公式有四个物理量.选用原则如下:不涉及位移,选用v=v0+at不涉及末速度,选用x=v0t+不涉及时间,选用v2-v02=2ax判断正误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加的.(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变化量相同.( )√××1.基本思路提升关键能力2.正方向的选定无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通常以初速度v 0的方向为正方向;当v 0=0时,一般以加速度a 的方向为正方向.速度、加速度、位移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同时取正,相反时取负.考向1 基本公式和速度位移关系式的应用例1 (2022·全国甲卷·15)长为l的高速列车在平直轨道上正常行驶,速率为v0,要通过前方一长为L的隧道,当列车的任一部分处于隧道内时,列车速率都不允许超过v(v<v0).已知列车加速和减速时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和2a,则列车从减速开始至回到正常行驶速率v0所用时间至少为√由题知当列车的任一部分处于隧道内时,列车速率都不允许超过v(v<v0),则列车进隧道前必须减速到v,若用时最少,则列车先匀减速到v进入隧道,再在隧道中匀速运动,出了隧道再匀加速到v0.则有v=v0-2at1,解得t1=,列车尾部出隧道后立即加速到v0,有v0=v+at3例2 对某汽车刹车性能测试时,当汽车以36 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18 m的距离被刹住;当汽车以54 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34.5 m的距离被刹住.假设两次测试中驾驶员的反应时间(驾驶员从看到障碍物到做出刹车动作的时间)与刹车的加速度都相同.问:(1)这位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多少;(2)某雾天,该路段能见度为50 m,则行车速率不能超过多少.考向2 两种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比较两种运动运动特点求解方法刹车类问题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实际运动时间双向可逆类问题如沿光滑固定斜面上滑的小球,到最高点后仍能以原加速度匀加速下滑,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求解时可分过程列式,也可对全过程列式,但必须注意x、v、a等矢量的正负号及物理意义例3 (2023·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从开始刹车起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单位:m)与时间(单位:s)的关系式为x=30t-2.5t2 (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刹车过程中最后1 s内的位移大小是5 mB.刹车过程中在相邻1 s内的位移差的绝对值为10 mC.从刹车开始计时,8 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80 m√D.从刹车开始计时,第1 s内和第2 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1∶9例4 (多选)在足够长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 m/s 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5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 m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1 sB.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3 sC.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2+ ) sD.物体此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为5 m/s√√√考向3 逆向思维法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例5 假设某次深海探测活动中,“蛟龙号”完成海底科考任务后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v时开始匀减速运动并计时,经过时间t,“蛟龙号”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蛟龙号”在t0(t0<t)时刻距离海面的深度为√方法点拨逆向思维法: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考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 .此公式可以求某时刻的瞬时速度.(2)位移差公式: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差相等.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不相邻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差x m -x n =(m -n )aT 2,此公式可以求加速度.2t v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比例式(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2)前T内、前2T内、前3T内、…、前n T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 n=1∶4∶9∶…∶n2.(3)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x N=1∶3∶5∶…∶(2n-1).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常见思想方法及选取技巧例6 如图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公铁两用大桥,其中元洪航道桥的A 、B 、C 三根桥墩间距分别为AB =132 m 、BC =196 m.一列高速列车匀加速通过元洪航道桥,车头经过AB 和BC 的时间分别为3 s 和4 s ,则这列高速列车经过元洪航道桥的加速度大小约为A.0.7 m/s 2B.1.4 m/s 2C.2.8 m/s 2D.6.3 m/s 2考向1 平均速度公式√例7 (2023·重庆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三检测)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 s 内与第2 s 内的位移之差是8 m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4 m/s 2B.第2 s 内的位移为6 mC.第2 s 末的速度为2 m/sD.物体在0~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10 m/s 考向2 位移差公式√第2 s末的速度为v=at2=4×2 m/s=8 m/s,故C错误,符合题意;例8 (多选)如图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 垂直进入三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考向3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式√√三课时精练1.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到达C 点时速度为2v ,则AB ∶BC 等于A.1∶1B.1∶2C.1∶3D.1∶4基础落实练√2.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发现险情紧急刹车,汽车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已知汽车刹车时第1 s内的位移为13 m,最后1 s内的位移为2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在第1 s末的速度可能为10 m/sB.汽车加速度大小可能为3 m/s2√C.汽车在第1 s末的速度一定为11 m/sD.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一定为4.5 m/s23.汽车在水平面上刹车,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24t-6t2 (m),则它在前3 s内的平均速度为√A.8 m/sB.10 m/sC.12 m/sD.14 m/s由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可知,v0=24 m/s,a=-12 m/s2,则由v=v0+at可知,汽车在2 s末停止运动,故它在前3 s内的位移等于前2 s内的位移,Δx=24×2 m-6×4 m=24 m,则汽车在前3 s内的平均速度=8 m/s,故A正确.4.(2023·广东潮州市高三月考)超音速巡航是指飞机在不开启后燃器的情况下能够持续在1.5倍音速以上进行超过30分钟的超音速飞行.超音速巡航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快速突防的战术思想,因此,该技术在未来的超视距作战中具有很大的优势,超音速巡航是第五代战斗机的主要技术特征之一.某第五代战机在一次直线加速飞行中,速度由270 m/s提升至510 m/s,耗时一分钟,假设加速过程为匀加速运动,则该过程飞行的距离为A.16 200 mB.23 400 mC.30 600 mD.46 800 m√该过程飞行的距离为s=×60 m=23 400 m,故选B.5.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摘金夺银,为国争光.其中在跳水男子3米板决赛中,我国选手谢思埸夺得金牌!在某次比赛中,若将运动员入水后向下的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该运动过程的时间为8t.设运动员入水后向下运动过程中,第一个t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x1,最后两个t时间内的总位移大小为x2,则x1∶x2为√A.17∶4B.13∶4C.15∶4D.15∶8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t时间内、第二个t时间内、第三个t时间内、…的位移之比xⅠ∶xⅡ∶xⅢ∶…=1∶3∶5∶…,将运动员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作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员运动总时间为8t,则第一个t时间内的位移可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第八个t时间内的位移,最后两个t时间内的总位移可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前两个t时间内的位移,故x1∶x2=15∶(1+3)=15∶4,故选C.6.(2023·湖南长沙市第一中学月考)如图所示,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A 、B 、C 三点,已知从A 到B 和从B 到C 速度的增加量Δv 均为6 m/s ,AB 间的距离x 1=3 m ,BC 间的距离x 2=13 m ,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A.3.6 m/s 2B.4 m/s 2C.4.2 m/s 2D.4.8 m/s 2√因为从A到B和从B到C速度的增加量Δv均为6 m/s,可知从A到B的时间和从B到C的时间相等,有Δv=aT=6 m/s,Δx=x2-x1=aT2=10 m,联立可得T=,a=3.6 m/s2,A正确.7.(2023·云南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检测)如图所示,一小球(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10 m/s从斜面底端O冲上一固定斜面,A、B、C依次是斜面上的三个点,AC间距为8 m,B为AC中点.小球经过2 s第一次通过A点,又经4 s 第二次通过C点,不计一切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2B.OA间距为8 mC.第一次通过B点的速度大小一定为D.第3 s末经过B点能力综合练√B点为AC的中间位置,OB间距为x1=x+4 m=20 m,由v B2-v02=-2ax1,得v B=,故C正确;8.为了研究运动员起跑阶段的运动情况,用频率为2 Hz 频闪照相机记录运动员起跑阶段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所示,用厘米刻度尺测量照片上运动员不同位置间的距离,已知照片与实物的尺寸比例为1∶50,运动员起跑阶段的运动可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起跑阶段的加速度为2 m/s 2B.运动员通过照片中3 cm 位置时速 度为1 m/sC.照片中0位置为运动员的起跑位置D.运动员在照片前6 cm 内的平均速度为4 m/s√频率为2 Hz频闪照相机,时间为T==0.5 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2-1)×10-2×50 m=Δx=aT2,解得a=2 m/s2,故A正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运动员通过照片中3 cm位置时速度为v1==2.5 m/s,故B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直线运动
第二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考纲展示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Ⅱ)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及公式.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
复习目标
3.理解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与竖直上抛运动规
律.
4.能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且 加速度 不变的运动.
第 2 s 位移 2 m„„第 n s 位移
1+n 则 n s 内位移 s=1+2+3+„„+n= n 2 得 10 s<n<11 s 1+n 前 10 s 位移 s=1+2+3+„„+n= n=55 m, 2 10 s 末速度 10 m/s
1 2 根据位移公式 x=v0t+ at 2 1 2 得:L-s=v0t+ at 2 带入数据得 t=0.5 s 运动总时间 10.5 s.
zxxk
• 【变式训练】2.如图是木星的一个卫星——木卫 1上面的珞玑火山喷发的情景,图片中的英文 单词Eruption意思是“火山喷发”.经观测火 山喷发出岩块上升高度可达250 km,每一块石 头的留空时间为1 000 s.已知在距离木卫1表 面几百千米的范围内,木卫1的重力加速度g木 卫可视为常数,而且在木卫1上没有大气.则 据此可求出g木卫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g取 10 m/s2)的关系是 ( )
• 1.一物体在与初速度相反的恒力作用下做匀 减速直线运动,v0=20 m/s,加速度大小为5 m/s2,求: • (1)物体经多长时间后回到出发点; • (2)由开始运动算起,求6 s末物体的速度.
1 2 解析:(1)由 x=v0t+ at ,v0=20 m/s,a=-5 m/s2 得, 2 当物体回到原出发点时, x=0,可得:t=8 s. (2)由 v=v0+at 可得: v=20 m/s-5×6 m/s=-10 m/s. “-”表示 6 s 末物体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40 m 未达到危险区域
• [易错分析]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容易 出现以下错误: • (1)涉及直线运动的具体问题时易忽略位移、 加速度、速度的方向;易将速度、位移、加速 度的正负号的意义混淆,代入公式中出现混乱; • (2)易错误地将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的特殊规律运用到一般性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
• • • •
②位移公式h= . 2gh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2= .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匀减速直线 (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上升阶段做 自由落体 运动,下降阶段做 运动.
1 2 gt 2
• (2)基本规律 v0-gt • ①速度公式:v=
1 2 v0t- gt 2
.
• ②位移公式:h= . -2gh •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2-v=
• 2.以35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 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 A.小球到最大高度时的速度为0 • B.小球到最大高度时的加速度为0 • C.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61.25 m • D.小球上升阶段所用的时间为3.5 s
解析:竖直上抛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a=g,v=0,A v2 352 0 对,B 错.由 H= 得 H= m=61.25 m,C 对.上升 2g 2×10 v0 阶段所用的时间 t= g =3.5 s,D 对.

竖直上抛运动解题时应注意的问
题 • 竖直上抛运动分为竖直向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和竖直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两个阶段,解题时 应注意以下两点: • (1)可用整体法,也可用分段法.自由落体运 动满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 律及特点. • (2)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 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
解析:汽车加速时间 t1=v/a=4.0 s 1 2 40. s 时间, 0 汽车能行驶的位移 x= at1+v(t-t1)=380 2 m 由 x=nL 可得 n=63.3 根据题意,能有 64 辆汽车通过路口.
答案:64

• • • •
(2013·福建六校联考)一位同学在某星 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 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 内的位移是18 m,则 A.物体在2 s末的速度是20 m/s B.物体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 C.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是20 m D.物体在5 s内的位移是50 m
• 答案:10.5 s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范求解 1.一般解题的基本思路 画过程 判断运 选取 选用公式 ―→ ―→ ―→ ―→ 示意图 动性质 正方向 列方程 解方程 并讨论
• 2.应注意的问题 • (1)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 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 的纽带. • (2)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物理量涉及v0、 v、a、x、t五个量,每一个基本公式中都涉及 四个量,选择公式时一定要注意分析已知量和 待求量,根据所涉及的物理量选择合适的公式 求解,会使问题简单化.
答案:ACD

(2013·河南四校联考) 一个物体原来静 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从t=0开始运动,在 第1、3、5„„等奇数秒内做加速度为2 m/s2的 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2、4、6„„偶数秒内 以前—奇数秒末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问经 过多长时间物体位移的大小为60.25 m?
zxxk
解析:第 1 s 位移 1 m nm
解析:设星球的重力加速度为 g,由自由下落在第 5 s 1 1 2 内的位移是 18 m,可得 g×5 - g×42=18 m,解得 g=4 2 2 m/s2.物体在 2 s 末的速度是 v=gt=8 m/s,选项 A 错误;物 体在第 5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18 m/s,选项 B 错误;物体在前 1 2 s 内的位移是 g×22=8 m,物体在第 1 s 内的位移是 2 m, 2 物体在第 2 s 内的位移是 8 m-2 m=6 m,选项 C 错误;物 1 体在 5 s 内的位移是 x= g×52=50 m,选项 D 正确. 2 答案:D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 同向 . (2)分类: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 反向
.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 (1)三个基本公式 v0+at • ①速度公式:v= .
• ②位移公式:x= 2 2 . v -v0 • ③位移速度关系式:
1 2 v0t+ at 2
=2ax.
(2)两个有用的结论 ①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 T 内, 位移之差为一恒
解析:设汽车由刹车开始至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为 t0, 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 度 a=-5 m/s2 v-v0 则由 v=v0+at0,得 t0= a =4 s
可见,该汽车刹车后经过 4 s 就已停下,其后的时间内 1 2 汽车是静止的,由运动学公式 x=v0t+ at 知,刹车后经过 2 1 2 5 s 汽车通过的距离为 x=v0t0+ at0=40 m 2 即汽车此时恰好未到达危险区域.
• 【变式训练】1.(2013·江西联考)某学校学生进 行“交通信号灯”的课题研究中发现在公路的 十字路口,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若拦停的汽 车排成笔直的一列,最前面的一辆汽车的前端 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的前端之间 的距离均为L=6.0 m, 若汽车起动时都以a=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到v=10.0 m/s后做匀速运动通过路口.该路口亮绿灯时 间t=40.0 s,而且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 灯.另外交通规则规定:原在绿灯时通行的汽 车,红灯亮起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
z xxk
• ①v>0时,物体正在上升;v<0时,物体正在下 降; • ②h>0时,物体在抛出点上方;h<0时,物体在 抛出点下方. •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 如图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 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 (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 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 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 (3)能量对称性:物体从A→B和从B→A重力势 能变化量的大小相等,均等于mghAB.
aT2 量,即:Δx=x2-x1=x3-x2=„=xn-xn-1= (m-n)aT2 可以推广到 xm-xn=
.
.
②在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于 中间 时刻的瞬时速度, v0+v 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 v =v t = 2 .
2
•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①在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 1∶2∶3∶…∶n 度之比为 • v1∶v2∶v3∶„∶vn= . 12∶22∶32∶„∶n2 • ②在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 比为 • x1∶x2∶x3∶„∶xn= . 1∶3∶5∶…∶(2n-1) • ③在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 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 x ∶x ∶x ∶„∶x = .
答案:(1)8 s (2)10 m/s,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 知识点二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 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重力 静止 • (1)定义:物体只在 作用下,从 开始 下落的运动. • (2)特点:初速度v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匀加速直线 的 运动.
• (3)基本规律 gt • ①速度公式v=
zxxk
•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 1∶( 2-1)∶( 3- 2)∶„∶( n- n-1) 比为 • t1∶t2∶t3∶„∶tn= .
•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两点说明 •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 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规定初速 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当v0=0时,一般以a的方 向为正方向. • (2)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 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 对这种情况可以将全程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应用基本公式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