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及演化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物流产业的空间表现及其动力机制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物流产业的空间表现及其动力机制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竞 争力 提供一个 新 的研究视 角和 相应 的分析框 架 。
二、物流产 业 的空 间表现 ( )物 流产业 的空 间性 一
我国在20 年颁布的 《 06 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标
与其他经济要素在 区域内的流动与融合 ,带动相关
企业 、产业 和组织 在不 同地域 的集 聚与扩散 ,引起
2 1年 2月 00
经 济 论 坛
Ec n mi F r m oo c ou
F b 01 e .2 0 Ge .74 NoO n4 .2
息第 4 4期 7
第 o 2期
物流产业的空间表现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文催 大树 傅 璀 计 艳
【 摘 要 】 长江三 角洲地 区 目 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我 国同类型的 区 中 域 具有相对优势 ,其物 流产业的空间
平和GD 总量的影响 ,使 不同区域物流产业的空 间表现形成相应的差异 ,并进而影响物流活动 空问价值 的 P
实现 程 度 。
【 键 词 】物流产业;空间表现;动 力机制 ;长江三角洲地 区 关
【 基金项 目 】 本文是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 目 《 于产业集聚的浙江城市群空 间结构优化研 究》 ( 0C 52 ) 基 2 9 204 0
制 ,为促进 物流资 源在空 间上 的合理 配置 ,提 高物 流生 产效率 ,形成更 为科 学 、合 理和 高效 的空 间结
构提供理论依据。同时 ,为增强区域物流活动的有
效性 和协调性 ,充分 发挥 物流产 业功 能和提 升地 区
运 动指 向 ,并 表现 出无 序 性 和方 向性 的活 动 特点 。 即单 个 的物 流要 素 活 动 或 物 流企 业 的选 址 是 无 序 的、非均质 分布 的 ,但 物流 资源产 业化 所形 成 的运 输业 、仓储 业 、装 卸业 、包 装业 、加工 配送业 等产 业活 动却呈 现 出具 有 明确 指 向性 的运动 规律 。物 流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长三角城市群物流空间布局演变分析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长三角城市群物流空间布局演变分析
Z值 的P值检验 来确定 :通过计算 Z值 的P
值 ,再将 它与显著性水平 a作 比较 ,决定 拒 绝还是接 受原假设 。如果 P值小于给定
基 空 自关 长 角 市 于 问相的三城群 法 #空布 演 分 I 间局 变 析 L
■ 胡 玉莹 ( 天津工业 大学经济学 院 天津
◆ 中图分类号 :F 2 . 文献标识码 :A 1 99
全局空 间自相关 的贡献更大 ,以及在多大 程度上空 问自相关 的全局评估掩盖了反常
的局部状况或小范围 的局部不稳定时 ,我 们就需要用局部空 间自相关来分析。局部
空 间 自相 关 分 析 方 法 包 括 三 种 :局 部
表 1 长江 三 角洲 城 市群 人均 货 运量 的
年份 M rnI oa Z 一D8 1 4 _ e3 0 5
全局 Moa 指数用向量形式可描述为 rn
( l 1 19 : : Cie a. 9 8), 詈・ ft , f
( 2)
其 中 Z是观测 值与均 值 的离差微 量 ,
限于物流 园区 、物流通道等对城 市空间结
构作用方式 的定性描述 ( 增林、 韩 郭建科 , 20 0 6;李 田心 ,2 1 ,缺乏空间视角 的 0 0) 定量分析 ,即 尚未考虑相邻地 区之 间物流
据分 析) 法和技术的集合 ,具体来说 ,它
的显著水平 o,则拒绝原假设 ,接受备择 c
此外 , E D 分析 中, 间权重矩阵 在 S A 空
假设 ;否则接受原假设 ,拒绝备择假设 。 W 的选择与构建也非常重要 。空间 自相关
概念源于时 间自相关 ,但比后者复杂。主
要 因为 时间是一维函数 ,而空间是多维 函
Z (IX ,Z=x- ) / z,, , ] i x ) i(iX ,Z 1 , Z ,W = - =[ Z … 是标准化的空 间权重矩阵 , ∑∑ , &= 对应 于所有权重的和 ,n为空间单元的总数。 Moa rn指数 l 的取值范围通常在 一 和 1

交通运输教案:物流配送中心的地理布局分析

交通运输教案:物流配送中心的地理布局分析

交通运输教案:物流配送中心的地理布局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物流行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支撑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之一。

而物流配送中心的地理布局也是决定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针对物流配送中心的地理布局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在实际运营中优化布局,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一、物流配送中心的地理布局物流配送中心的地理布局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规划物流配送中心的空间规划是指对中心内部空间的分配和规划。

通常情况下,物流配送中心包含了货物存储区、拣货区、分拣区、装卸区、运输区、办公区等多个功能区。

其中货物存储区是最为核心的区域,因为它是存放货物的场所,需要具有充足的储存空间和方便的货物出入口。

而拣货区、分拣区等其他功能区则相对次要,但它们的规划和设计同样需要符合物流配送中心的整体规划。

2.交通规划物流配送中心的交通规划是指中心内外交通系统的规划,主要包括货车进出、车辆停靠、人员进出、货物运输等各个方面。

中心与主要交通干线的距离和道路的质量、宽度都会影响到货车的运货效率以及人员的交通效率。

此外,还需要为工人提供方便的交通工具,以减少其劳动强度和出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设施配置物流配送中心的设施配置是指对中心内设施的规划和配置。

主要包括卸货平台、物流设备、标识系统、监控系统等,这些设施的规划和配置都需要满足物流配送中心的实际需要和管理要求。

二、如何优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地理布局1.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差异物流配送中心的地理位置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差异,将不同区域的需求和资源充分纳入考虑,建立有效的物流配送中心网络。

例如,物流配送中心可以选择在一些地理交通条件优越的区域进行布局,这样可以更迅速地将货物运送到不同地区,缩短运输时间并降低运输成本。

2.合理规划物流中心布局在物流中心的布局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重点考虑的是货物的进出口和货物路径的承载能力等因素。

例如,货物存储区域需要充足的储存空间和方便的货物进出口,拣货区域需设置合理的货架布局和物料输送设备,以提高拣货效率和减少工人劳动强度。

物流经济地理第三章 物流空间布局

物流经济地理第三章 物流空间布局
一、物流基地 二、物流枢纽城市
一、物流基地
(一)物流基地的作用 (二)物流基地的分类
一、物流基地

(一)物流基地的作用

(二)物流基地的分类
(一)物流基地的作用
① 减轻了物流对城市的交通压力; ② 减少了物流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 ③ 提高了物流经营的规模效益; ④ 满足了仓库建设大型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⑤ 满足了货物联运发展的要求
2.物流中心
2)物流中心的特点 ① 物流中心集中了所有的物流功能,成为具
有多种物流功能的流通形式和作业体系; ② 由人力化、机械化仓储作业发展为具有强
大信息功能的自动化、智能化物流中心; ③ 服务内容由原来的商流、物流分离发展到
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 ④ 工商关系由临时、随机的关系发展到长期、
二、产业布局原则
1.全局原则 2.分工协作、因地制宜原则 3.效率优先、协调发展原则 4.可持续发展原则 5.政治和国防安全原则
三、产业布局模式
产业布局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增长极(结点)、 点轴(线)开发和网络(域面)开发。
增长极模式
1966 年布德维尔给增长极下了一个简要的定义:增长 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 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五、产业演进与经济发展
(三)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
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是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 的变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技术水平低。其具体表 现是:第一产业中的农业尚未根本改变“靠天吃饭”的 局面,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不高;第二产业技术含量低, 缺乏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第三产业受各种因素影 响,尽管传统生活服务业有了较大发展,但现代服务业 尤其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缓慢。

我国各区域物流业发展特点与重点

我国各区域物流业发展特点与重点

环球市场经济视野/-9-我国各区域物流业发展特点与重点闫子昊山西财经大学摘要:本文是基于我国地区间物流条件差异明显,物流发展基础明显不同的基本认识,从不同区域入手,分析当前物流业的特点表现,重点针对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战略规划,实现对物流业布局的存量优化和增量变革。

关键词:物流业;区域;特点一、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分别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引擎和增长极。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两省一市,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2%。

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业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经历了迅速的发展。

物流业的增加值一直以两位数增长。

但是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业也有其自身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行政管理的条块化分割严重,政府部门之间存在权利和责任的交叉和重复,政出多门造成管理效率低下。

2.物流技术含量不高,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作业手段落后。

珠三角又有“小珠三角”和“大珠三角”之分。

“小珠三角”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江门等14县市,“小珠三角”再加上香港和澳门又被称为“大珠三角”。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的另一个制造业中心。

由于制造业对物流的需求较高,因此的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珠三角的物流业一直拥有着较好地需求环境,这有效地带动了珠三角地区的物流业发展。

港口运输也在珠三角的物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珠三角地区位于中国和东南亚的中心位置,是一个天然的物流中心点,既能把握广阔的中国内地市场,又能连接东南亚,服务国际市场。

但珠三角地区的物流业也有其内在的不足,主要为:1.物流社会化程度较低,多数物流是企业的内部物流。

2.物流管理体制落后,流通加工不充分且物流信息滞后,造成物流各个环节流通费用高,物流效率低下。

比较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物流业,二者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不同。

共性表现在两个地区都拥有着较好地需求环境且都是以港口运输和国际物流为主,而且两个地区都面临管理的条块分割、物流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

以长三角为例区域物流发展文献综述.

以长三角为例区域物流发展文献综述.

一、论文选题意义本课题主要是对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以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其中包括对区域经济主要构成以及经济力量的概述和区域物流的概述以及特点现状。

通过相关的调查分析和文献的阅读,找出了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相互影响并加以分析,最后通过找到认清物流与经济在发展中得误区,提出发展建议。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是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又总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进行的,经济区域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产业集群是在一定的经济区域中,由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合作关系的企业、供货商、服务商以及想关机构等组成的经济体,普遍存在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广为人知,可以说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以具有一定代表力的产业集群为标志的。

产业集群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企业在消耗其他企业生产的同时,又向其他企业销售产品,另外,现代物流业涉及到的工业、农业、商贸、科技、服务等社会生产和生活得各个领域,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因此,要支撑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聚合的物流系统。

区域一体化使区域内或区域间的物流趋于合理,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只有在区域经济协作的基础上建立区域物流体系,才能发挥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

长三角地区作为多物流中心区域,应加快物流资源的整合,防止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树立区域协调发展和全局性、系统性观念,以保持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理论综述与前期研究主要工作内容(一理论综述为了全面的了解本课题的相关内容,我通过报刊、杂志、书本和网络等手段收集和本论题有关的资料。

然后对所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并认真阅读研究,针对每篇文章写出概要和自己的看法。

以下就是我对其中一些文章的看法和理解。

闫秀霞,孙林岩在《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谭清美,马凌云在《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的研究贡献》,王岳峰,刘伟在《对区域物流能力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都对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涵义进行了概括解释,区域物流是某一经济区域内,屋子从供方向的物质实体流动过程,它实现了物资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是运输、存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几种功能的有机结合体。

长三角和珠三角物流比较PPT课件

长三角和珠三角物流比较PPT课件
高速公路、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陆地交通设施完善,形成了便捷的物流通道。
主要物流企业与设施
珠三角地区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 物流企业,如顺丰速运、中通快
递、德邦物流等。
珠三角地区拥有众多现代化物流 园区和配送中心,如广州空港物 流园区、深圳盐田港物流园区等。
这些园区和中心配备了先进的物 流设施和技术,提高了物流运作
珠三角物流发展展望
跨境物流发展
珠三角地区将加强跨境物流合作, 推动与港澳地区的物流一体化发 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航空物流拓展
珠三角地区将加大航空物流基础 设施建设,提高航空物流的运输 能力和服务水平。
智能化与数字化升

珠三角地区将加快物流行业的数 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提升物流运 作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报告结构
• 本报告将分为五个部分:1) 两大 区域的物流概述;2) 基础设施比 较;3) 物流企业分析;4) 政策环 境对比;5) 未来发展趋势。
02
长三角物流概述
地理位置与交通网络
地理位置
长三角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长江入海口,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 等省市。该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连接内陆和海外的重要枢纽。
客户满意度
珠三角地区的客户服务水 平相对较高,因为该地区 的企业更加注重客户体验 和服务质量。
供应链管理
两个地区的供应链管理水 平均较高,但长三角地区 的企业更加注重供应链的 协同和整合。
技术应用比较
信息化水平
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企业更 加注重信息化建设,而珠 三角地区则相对较弱。
智能化水平
两个地区的物流企业都在 逐步推进智能化技术的应 用,但长三角地区的智能 化水平相对较高。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交通与物流问题研究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交通与物流问题研究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交通与物流问题研究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成为中国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作为全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和物流发展显得尤为关键。

然而,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交通拥堵和物流效率低下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中的交通和物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交通问题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交通网络的完善对于促进跨地区、跨部门和跨行业的协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长三角地区的交通网络存在以下问题。

1. 交通拥堵严重长三角地区交通拥堵严重,尤其是线路通道。

数据显示,2019年春运期间,长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客流同比增长近10%,交通拥堵问题之严重可见一斑。

交通拥堵不仅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影响人们的出行体验。

2. 城际交通不便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之间交通状况不尽相同。

一些城市之间的公路和铁路连接不畅,城际交通不便。

由于交通不便,人们的物流和出行成本也增加了。

3. 市域交通未形成优势市域交通通常指城市内部交通网络以及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联结。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经济呈现出高度集聚的特点,但是市域交通却未形成优势。

这导致城市之间的资源交流和贸易通道受阻,影响了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物流问题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为发达的物流中心之一,其物流业占全国的份额高达40%以上。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的物流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

1. 物流成本高企长三角地区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此情况在全国范围内也十分突出。

物流成本主要来自于人工成本、能源成本和运输成本等方面。

长三角地区人口集中,土地资源有限,这导致物流企业成本压力大。

2. 物流效率低下长三角地区的物流效率相对较低。

不同城市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物流企业和供应链的协同效率低下。

另外,物流企业之间也存在缺乏互信和竞争的问题,难以形成共同的物流发展战略。

长三角城市空间联系网络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长三角城市空间联系网络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长三角城市空间联系网络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3 文献综述 (5)2. 长三角城市空间联系网络概述 (6)2.1 长三角区域概况 (7)2.2 城市空间联系网络定义 (8)2.3 研究区域选择与数据来源 (9)3. 长三角城市空间联系网络时空特征分析 (10)3.1 时空特征概念与研究框架 (11)3.2 空间联系网络构成要素 (12)3.3 历史数据与趋势分析 (13)3.4 空间联系网络演变特征 (14)4. 长三角城市空间联系网络影响因素分析 (15)5.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17)5.1 研究方法选择 (18)5.1.1 数据分析方法 (19)5.1.2 网络分析与模拟 (20)5.2 数据处理技术 (21)5.2.1 数据收集与整理 (23)5.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6. 长三角城市空间联系网络时空特征实证分析 (25)6.1 数据与案例选择 (26)6.2 研究范例分析 (27)6.3 分析结果与讨论 (28)7. 长三角城市空间联系网络影响因素案例研究 (30)7.1 研究区域案例选择 (31)7.2 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32)7.3 分析过程与结果讨论 (33)8. 结论与建议 (35)8.1 研究总结 (36)8.2 对长三角城市空间联系网络发展的建议 (38)1. 内容概览通过对交通基础设施数据、经济数据及人口移动数据等多维度的分析,该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空间联系网络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动态特性,如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某些城市在特定时期内作为交通、经济以及文化交流的关键节点显现出来。

交通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影响网络演变的核心因素,而政策导向、经济政策和环境政策则是影响城市间联系的关键宏观因素。

本研究的成果不仅为理解长三角城市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区域规划、城市网络优化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长三角物流发展现状

长三角物流发展现状

长三角物流发展现状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物流发展最为重要的区域之一。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物流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壮大。

首先,长三角地区物流网络得到了有效的建设和完善。

该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构成了一个相互衔接的物流网络。

特别是各级政府大力推动的高速公路、高铁和航空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效率和速度。

其次,长三角地区不断优化物流服务与管理水平。

物流企业与供应链管理公司之间相互合作,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全程跟踪和信息共享。

同时,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企业积极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了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这不仅加快了货物的流转速度,还提升了物流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再次,长三角地区积极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长三角地区拥有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和产业集群,如汽车、电子、纺织、轻工等行业,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呈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物流企业协助制造企业完成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配送的全过程,提供了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后,长三角地区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物流合作与交流。

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华中地区等相邻地区的物流合作日益密切。

各地之间加强了物流信息共享,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物流网络。

这不仅促进了区域内物流的高效运转,也加速了物流业的整体发展。

综上所述,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业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该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物流企业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交流也不断深化。

这些因素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物流业的繁荣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的演化与特征

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的演化与特征

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的演化与特征作者:毛伟来源:《学习与探索》 2020年第5期毛伟(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研究院,杭州 310007)摘要:创新协同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涵,本文利用改进后的引力模型计算2007—2017年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的创新联系度,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创新网络结构。

结论表明,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持续推进,长三角城市群的创新网络结构日益紧密,呈现出“多中心化”的空间结构特征。

上海一直处于创新网络的核心位置并且与周边城市的创新合作日益增强,苏州、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不断发展已成长为区域性创新中心。

从创新网络内部结构看,上海与苏州子群的创新联系最为密切,南京与合肥形成了跨省域的创新子群,而浙江省内杭州子群和宁波子群间的创新联系比较弱。

因此,长三角创新网络构建需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合作机制、探索“创新飞地”建设、打破创新要素流通壁垒及完善交通网络等基础公共服务。

关键词: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演化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20)05-0090-08作者简介:毛伟,1977年生,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一、前言纵观全球经济发展脉络,城市群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空间层面的经济集聚现象也日益明显。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高地。

其中,长三角地区拥有人口2.2亿,人均GDP15000美元,预计5年后经济发展基本达到初等发达国家水平。

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干线密集,主要城市间高速铁路有效连接,已初步形成江海联动协作的航运体系和区域性机场群体系;光纤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在全国领先。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发展特点分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发展特点分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发展特点分析摘要: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

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正在长江三角洲快速积聚的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以其特有的活力强有力地推动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据统计资料,2003年1至9月,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四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均已超过1000亿元,同期增幅均超过12%,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9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而这一经济增长高速和高于全国同期增幅3至5个百分点的状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已连续保持了多年。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1 引言传统港口物流实现的是“港到港”的服务,而现代港口物流要求的是“门到门”的服务。

这就要求构筑与港口物流业发展相配套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体系,进一步拓展港口物流业务。

港口群在发挥装卸集装箱船货物的运输功能外,还将参与组织各个物流环节业务活动及彼此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逐步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苏州港为主,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新一轮的国际物流竞争中,随着世界海运业的船舶向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发展趋势,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 我国的物流发展现状2.1 物流概述2.1.1 物流的概念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回收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客户要求的过程。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

“物流”也可详称为其最终目的是“策略性物流运输”或“策运”。

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

区域物流网络结构演化分新与实证

区域物流网络结构演化分新与实证

Ab t a t T e v l t n n lss f e i n l o it s n t r sr c : h e ou i a ay i o o rg o a lg s c ewo k i s u t r ma k o t e e s n e c a a t r t s t e p p r t cu e r y n w h se c h rcei i , h a e sc t i k h t g r g t n n p o i r t n r i d ii g o c , h n t a a g e ai a d r l e a i ae t r n fr e o f o s v a d i v l t n sa e y d vd o )r sa e a e o t n t e o ui t g s ma ii e fr f u t g s b s n i s o i s s a e sr cu e n ls,t e p p r s g c efce t { p c t t r .I a t h a e ,u i o f in HI) a d u n i n
Th o uto a y i nd Ree a t Em p rc lo g o a gi is Ne wo k t ucu e e Ev l i n An l ss a lv n i ia f Re i n l Lo itc t r S r t r s
* - * _H 1 4 { } 稍 —_{ { —J.— { _- { * — {—-{ { _・ { } 卜 卜 一 * * * *
络 结 构 的 演 化 和发 展 。
关 键 词 : 区域 物 流 网络 ;演 化 阶段 ;实证 ;湖 南省
n t o k sr c u e wi n n p o i c . e w r tu t r t Hu a r vn e h Ke r s r go a lg sis e w r ;e ou i n tg s r l— y wo d : e in l o i c n t o k v l t sa e ; ee t o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结构分析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结构分析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结构特征分析本文作者:葛喜俊作者简介:葛喜俊,著名物流咨询规划专家,工学博士,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高级工程师。

现任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副秘书长、中物协(北京)物流工程设计院院长、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担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规划研究院技术总监、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现代物流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等职务。

国家级重点项目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重庆两江新区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2013年12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物流规划》(2008年7月)《大郑州都市区国际陆港建设研究》(2010年12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基地规划》(2008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商贸物流运营中心发展战略研究》(2007年12月)等20余项。

省部委地市级、大型企业集团的物流规划设计:《广西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研究》(2005年12月)《黑龙江商贸物流城规划设计》(2011年6月)《中煤平朔集团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2012年6月)《锡林浩特市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07年12月)等50余项。

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专著《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列入中国物流专家专著系列。

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些地理位置相近、经济联系紧密的若干个城市集聚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城市群现象,由此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群经济空间。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等城市群。

本文利用实证数据,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结构的产业关联特征、规模分布分形特征和异速生长特征。

一、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特征(一)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结构的概念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结构,是由不同节点城市所形成的物流需求集聚区按照区域经济关系构成的一种空间秩序,反映城市群区域经济系统中物流需求体系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空间组织关系,包括各城市物流需求在空间中的相互位置、相互关系、相互作用、集聚程度以及分布规律等,体现物流需求的空间属性,是经济社会活动所派生的物流需求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长三角城市群物流空间布局演变分析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长三角城市群物流空间布局演变分析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长三角城市群物流空间布局演变分析内容摘要:本文突破以往对区域物流的传统定量分析方法,运用空间统计模型从空间维度探讨了长三角城市群物流发展的空间布局演化过程与特征。

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经历了由随机分布模式到存在空间关联模式演变的历程,且以上海为核心的物流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显著;但南京的物流发展水平近年来有所下降,与周围城市之间也存在替代性竞争,物流空间分布较为分散。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长三角城市群物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经济总量位居三大城市群之首,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地区。

同时,也是我国四大物流圈之一。

目前,关于区域现代物流的相关研究侧重于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联系(刘爽,2010;孙浩杰、吴群琪等,2011;徐茜、黄祖庆,2011),空间维度的分析仅限于物流园区、物流通道等对城市空间结构作用方式的定性描述(韩增林、郭建科,2006;李田心,2010),缺乏空间视角的定量分析,即尚未考虑相邻地区之间物流的相互影响作用。

本文将采用空间统计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空间关系进行定量研究。

研究方法:空间计量的Moran指数判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是否存在空间相关首先需要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目前,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是空间经济计量学与空间统计学研究中最为基础同时也是最为成熟的领域。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是一系列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的集合,具体来说,它不仅可以描述数据的空间分布,使其实现可视化,还可以对空间数据的异常值进行识别,检测社会和经济现象是否存在空间集聚,展示数据的空间结构,并对空间相互作用机制进行解释。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核心是认识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间的空间依赖、空间关联或空间自相关。

全局空间自相关的Moran 指数可以用来判断产业聚集与空间聚集状况,具体计算公式如下(Moran,1950):(1)其中,xi为区域i的观测值,(xi-x)(xj-x)描述观测值的相似性;,,wij为空间权重矩阵,n为地区总数。

物流中心布局与优化研究

物流中心布局与优化研究

物流中心布局与优化研究一、引言物流中心是现代供应链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其布局和优化直接影响着物流效率和成本。

本文将围绕物流中心的布局与优化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关的理论与实践。

二、物流中心布局2.1 仓库布局仓库是物流中心的核心部分,其布局应合理安排货物存储空间和货物流动空间,并充分考虑货物的流动路径和操作流程。

根据货物品种、数量和贮存方式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仓库布局方式,包括直线式、T形、H形等多种形式。

合理的仓库布局可以提高货物的存储能力和操作效率,优化物流中心的整体运作。

2.2 设备配置物流中心的设备配置直接影响物流效率和成本。

合理选择和配置各种物流设备,如叉车、输送带、货架等,可以提高物流中心的操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同时,应根据实际需求和运营规模,合理规划设备的数量和位置,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益。

2.3 周边交通条件物流中心的布局还需考虑周边的交通条件,如道路、码头和机场等。

交通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物流中心的物流通畅度和运输成本。

因此,在选择物流中心的位置和进行布局优化时,应充分考虑周边交通条件的便利性和可达性,以实现物流运作的高效与便捷。

三、物流中心优化3.1 库存管理物流中心的库存管理是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库存管理,可以实现库存降低、空间利用率提高和库存周转率的优化。

具体的优化措施包括定期盘点、合理的安全库存设置、优化供应链协作等,以提高库存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益。

3.2 运输路线优化物流中心的运输路线优化是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配送效率。

通过使用现代物流技术和数学模型,可以对物流网络进行优化,选择最优运输路径和最佳配送方案。

同时,应充分考虑货物的种类、数量、交货地点等因素,以确保物流中心运输路线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3 信息系统优化物流中心的信息系统对于运营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物流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可靠传递,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

“长三角”经济圈货运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简析

“长三角”经济圈货运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简析

这 一 时期珠 三角城 际空 间运输 联 系的特 征及 时空 演化过 程 。李 平华 、陆玉 麟 (0 5 通 20 )
过 “ 长三角 ” 18 9 5— 20 0 0年各 城市客 、货 运量 的分 析 ,对改革 开放 以来长 江三角洲 经济 结 构变迁与城 际联 系特征进 行 了研究 。
F R A DP S I O O ISDc08 j 27 O W R IO 1 E N MC e2 O T NN C .0
8. 38 157 6. 0 1 6. 69 5 78 4 62 51 .4 —156 4. 5 1 1 8.4 —2. 06 —3. O7 5. 2 35 3 7.2 1 05

自 19 9 0年 以来 ,“ 三角 ” 地 区 长 1 6城市 经 济 保持 持 续 高速 发 展 态势 , 区域 间商 流 、物 流 、资金 流 、信 息 流 更 加活 跃 ,也 更 加频 繁 ,货 运量 稳 步 增 长 ,表 l 示 了 “ 三角 ” 区域 货 显 长
要 :文章通 过对 “长三角 ”1 9  ̄20 年各个城 市货运 量的分析 ,探 讨 “长三 角 ”经济圈货运联 系的时 空演 化特 征及 其 90 06
≤ i 三角 ”经 济 圈是 指 以上 海 为龙头 ,由江苏 的南 京 、苏州 、无 锡 、常州 、镇 江 、 ≤ / 扬 州 、泰州 、南通 和浙江 的杭州 、嘉 兴 、湖州 、绍兴 、宁波 、舟 山 、台州 l 6个


” i 城 . 0 角” , j 曩0
表 1 0 06 “ 19 -20 年 长三 角 ”区域 货运 量及其变动趋势 ( 9 单位:万吨
年 份 长 三角 增 长率 %
1 90 9 1 91 9 1 92 9 1 93 9 1 94 9 1 95 9 1 96 9 1 97 9 81 306 8 6239 1 071 41 11 01 21 11 37 51 1 2661 7 1 421 43 1 406 30 6 7 O 24l4 2 4.3 6 2 71 . 99 7 1 26 2. —1. O6

2015级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

2015级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
2.城镇扩张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3.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路径探索——以南京市为例
4.政策调控对房价的影响研究
5.财税体制改革对地方土地财政的影响机理分析
毕业设计
1.定位策划
2.营销策划
4.限购限价政策对于二手房市场的影响研究——以××为例
5.南京市公租房的居住满意度及其租金支付能力研究
6.基于租售同权视角的大学生住房租购行为的影响研究
7.物流地产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
毕业设计
1.定位策划
2.营销策划
毕业论文
1.保障房现状及政策发展分析
2.养老地产市场需求及目标客户分析
3.限购限贷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分析
2015级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
指导老师பைடு நூலகம்
类型
选题
宣超
毕业论文
1.基于全域地产视角的南京市商业地产管理分析——以苏宁易购为例
2.互联网+背景下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以XXX为例
3.美丽乡村背景下体育旅游地产成长路径分析
4.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效率视角
5.“后青奥”时代的分析及对策——以XXX为例
6.房产税的接受度调查与评价
7.特色小镇的建设现状评价以及发展战略
8.乡村振兴背景下空间规划编制思路与实践
9.经济带城乡建设用地转型过程特征
10.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11.区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识别与优化管控
12.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土地利用转型过程特征
13.典型村域尺度三生功能空间的调查与评价
14.江苏省土地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5.中国土地城镇化文献计量分析及研究进展

长三角城市群会展经济发展评估与影响力格局演化特征分析

长三角城市群会展经济发展评估与影响力格局演化特征分析

市场周刊长三角城市群会展经济发展评估与影响力格局演化特征分析倪姣-孙维筠2(1.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410081;2.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10076)摘要: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13~2017年长三角城市会展经济发展水平,利用修正距离要素的引力模型等分析方法分析长三角会展经济空间联系格局演化规律和城市影响力特征。

结论如下:①长三角会展经济实力不均衡,呈现明显的三梯次等级且差距有扩大趋势,形成了以上海为极点,杭州、苏州、宁波和南京为第二层级,其余9市为第三级的层次体系;②研究期内城市会展经济空间联系不断加密加深,从省内分散发展向省际多级网络型空间结构转变,形成以上海为轴心,中南部杭州、嘉兴、苏州等城市环绕分布的发展主轴,和以南京、扬州、镇江、泰州的区域副轴,主副轴缺乏有效沟通是阻碍会展经济发展的显著问题;③长三角会展经济以上海为发展核心,杭州为次核,苏锡绍嘉为中坚,其余8市环绕四周为支撑的影响力格局,城市群南部和西北部城市因距核心发展区较远,是区域影响力洼地。

关键词:会展经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影响力格局演化;引力模型中图分类号:F592.99+F7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21)33—0066—04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nd influence pattern of the exhibition econom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City GroupNi Jiao1,Sun Weijun2(1.College of Tourism,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1;2.College of Architecture,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Changsha,Hunan,410076)Abstract:Taking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ity group as an example,construc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ities'exhibition economy from2013to2017,and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s exhibition economy connection patter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influence using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the gravitation model with modified distance elements.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The economic strength of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s unbalanced,showing a clear three-tiered level and the gap has a tendency to widen,forming Shanghai as the pole,Hang­zhou,Suzhou,Ningbo and Nanjing as the second tier,and the remaining9cities as the second tier.A three—level hierarchical system;②Duringthe study period,the city's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economic space connections continued to be encrypted and deepened, from decentralized development within the province to an inter-provincial multi-level networked spatial structure,forming a central and southern Hangzhou,Jiaxing,The development axis of Suzhou and other cities surrounding the distribution,and the regional secondary axis of Nan­jing,Yangzhou,Zhenjiang,and Taizhou,lack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axis is a significant problem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exhibition econo m y;③T 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economy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akes Shanghai as the core development,Hangzhou as the secondary core,Suxi Shaojia as the backbone,and the other8cities surrounding the surrounding ar­ea as the supporting influence pattern.The southern and northwestern cities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are far away from the core develop­ment area.It is a depression of regional influence.Key words:exhibition economy;regional integr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influence pattern evolution;gravity model一、弓I言经济实力、优越的区位条件、先进的展会设施和发达的服务当前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凭借其较强的综合业基础提供了会展经济发展的优良环境,提供了城市群发展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项目编号:SJCX201985)。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重心动态演变及区域发展差异分析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重心动态演变及区域发展差异分析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重心动态演变及区域发展差异分析白雪【摘要】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but there is a big gap in development between cities. This paper,by employ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economic gravity center,calculates the location,direction and distance of the economic gravity center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from 1982 to 2013. Then the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combining with indexes,such as the relative spee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kewness coefficient,etc.,discusses the causes of difference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prospects for the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持续加快,但各城市之间也产生了较大的发展差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时间: 2010 - 12 - 21 ;修回时间: 2011 - 03 - 19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 (编号: 09YJA790071 ) 资助。
第4期
沈玉芳, 王能洲, 马仁锋, 等: 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及演化特征研究
619
依存度就越高[13]。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影响表现在: ①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 发展的动力源泉,它是区域内经济联动的纽带, 支 撑了区域产业的发展; ②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 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使其合理化和高度化, 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内容, 通过整合物 流资源, 可以带动相关的金融业、 餐饮业、 旅游业等 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区域内服务业的整体实力; ③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拉动区域及城市群相关 产业的发展,如作为全球物流业发展典范的日本, 近 20 年间物流业增长 2.6% 就拉动经济总量增加 1% [13]; ④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改善区域投资环 境, 扩大企业和产业的选择空间, 从而达到吸引外 资的目的; ⑤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增强区域增长 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 有助于协调发达地区和 落后地区的发展, 促进区域市场的形成。
加快, 以及洋山深水港 、 跨海大桥和沿海大通道的 建成, 这些为长三角物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 保障。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区域内部及区域之 间的经济联系大为增强,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区域 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只有持续 、 稳健发展的物 流业才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 ② 来, 长三角地区物流业产值 不断增长, 由 2000 年 的 3 471.74 亿元增长到了 2008 年的 9 747.02 亿 元, 年均增长率为 29.44%。两省一市的物流业产值 差异逐渐增大,以江浙两省为例, 2000 年江浙两省 物流业产值的绝对差异值为 158.86 亿元,而 2008 年该指标在两省已扩大至 1 389.78 亿元③,江苏省 物流业的发展速度快于上海市和浙江省。 这主要是 由于江苏省物流腹地大、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快速所 导致。 2.2 区域物流联动发展历程 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 区域经 济主体 (企业 ) 跨地区经营行为的频繁化, 催生了长 三角物流合作的需求, 从 2003 年开始, 长三角地区 就物流圈的建设及物流联动的发展展开了广泛的 讨论,举办的论坛与签署的相关政策文件比较多, 区域物流合作及联动的趋势逐渐增强 (表 1 ) 。 2.3 长三角区域物流业空间组织现状 2.3.1 区域物流呈单中心等级扩散格局,城市间差 异较大。通过核心城市群物流业就业数据④静态分
第 31 卷第 4 期 2011 年 4 月
经 济 地 理 ECONOMIC GEOGRAPHY
Vol.31, No. 4 Apr., 2011
文章编号: 1000 - 8462(2011)04 - 0618 - 06
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及演化特征研究
2 沈玉芳 1, 王能洲 1, 马仁锋 1, 张 婧 1, 刘曙华 1,
表 1 长三角地区物流联动发展的政策 The policy of linkage development of r egional logistics in the Yangtze delta
对区域联动的作用 签署 《长三角道路运输合作和一体化协议》 , 建立长三角物流合作联系制度, 实现 “无障 碍物流” 和 “无缝隙物流” 。 “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联席会议” 的召开标志着长三角地区物流业一体化进程有 了实质性启动。 签署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南通协议》 , 包括建立合作机制、 促进港口联动、 发挥洋 山保税港优势、 加快长三角物流发展等方面。 签订 《长三角、 香港、 台湾物流合作框架协议》 , 拉开了长三角及港台物流合作的序幕。 制定 《关于推进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的若干措施》 , 标志着长三角地区现代物 流联动发展机制正式启动。 成立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合作联盟, 现场签约长三角地区 10 对物流业务合作典型项 目, 整合物流资源, 鼓励物流企业之间强强联合。 共同签署了 《长三角地区推进医药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合作备忘录》 , 这标志着长三角地 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西方城市群快速成长为全球城市区域 组织。然而, 的过程中, 城市间的物流空间组织, 不仅是城市群 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同时也是全球城市区 域产业空间组织的重要基础。由此, 针对长三角一 体化进程和崛起成为全球城市区域的趋势, 深入探 索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组织演化特征, 既能弥补跨 行政区的物流空间组织理论缺憾, 又能服务于国民 经济的空间规划实践需求。
① 长三角包括上海、 江苏和浙江两省一市, 其核心部分为 “15+1” , 即上海市、 浙江 7 市 (杭州、 宁波、 绍兴、 嘉兴、 台州、 湖州、 舟山 ) 和江苏 8 市 (苏州、 无锡、 南京、 常州、 镇江、 南通、 扬州、 泰州 ) 。本文所指的长三角主要是以上 16 个城市的范围。 ②现代物流业一般由交通运输、 储运、 货代、 流通加工和配送等行业构成, 但统计口径目前差异较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 1994 年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 仓储及邮电业的货运和仓储部分。本文对物流业的统计口径包括交通运 输—仓储和邮政业、 批发和零售业, 属于宽口径的物流业。 ③ 数据来源: 《上海统计年鉴 2009》 , 《江苏统计年鉴 2009》 , 《浙江统计出版社 2009》 : 中国统计出版社。 ④ 数据来源: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9》 , 中国统计出版社。
(1. 华东师范大学 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 中国 上海
200062; 2. 南宁市社会科学院, 中国广西 南宁
530022 )
摘 要: 现代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产业之一, 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 标志之一,区域物流不仅是 21 世纪全球城市区域产业升级的必然诉求,而且也是城市群产业空间组织的基 石。以长三角为实证, 利用统计分析和基于 GIS 的区位基尼系数、 区位熵等方法剖析长三角区域物流演化过 程, 发现: 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组织现状呈现: ①区域物流呈单中心等级扩散格局, 城市间差异大, 并呈扩大趋 势; ②区域物流空间集聚特征明显, 廊道效应突出; ③物流园区数量呈城镇等级梯度特征, 且自成体系。城市群 ①长三角区域物流呈现 “一心两团多点” 向 “一心两极多点” 的空间演化 物流就业的区位商空间演化格局呈现: 历程; ②区域物流空间集聚态势趋向强劲。 关键词: 区域物流; 空间分布; 长三角 中图分类号: F127.41; F207 文献标识码: A
2 长三角区域物流业发展: 现状与联动历程
2.1 区域物流业发展现状 长三角①经济圈是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经济 总量位居三大经济圈之首, 2008 年以占全国 2.21% 的土地面积,容载了全国 11.06%的人口,产出了 21.78%的 GDP。 以上海、 南京、 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 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也是中国四大物流圈之一, 长三 角地区产业基础雄厚, 汽车 、 纺织 、 服装 、 旅游等产 业发达, 产业分工合作逐步形成, 经济一体化进程
Tab.1
主要会议 长江三角洲物流合作高层论坛 (2003 ) 中国长江三角洲物流发展联席会议 (2004 ) 长三角第六次经济协调会 “促进区域物流 一体化, 提升长三角综合竞争力” (2005 ) 中国 (浙江 ) 长江三角洲物流合作高层论坛 (2006 ) 推进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大会 (2007 ) 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大会 (2008 ) 长三角三角物流发展合作论坛 (2009 ) 资料来源: 作者根据政府网站相关文件整理。
京、 苏州 、 杭州等 6 城市位于第三梯队; 台州 、 镇江 等 8 城市处于第四梯队, 物流业发展比较落后。总 的来讲, 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业发展初现 “S 型 ” 发展 曲线 (图 2 ) , 廊道效应突出, 沪宁轴线处于交通运输 总量的主导地位, 杭甬交通轴线近年来货运量也增 长迅速。 长江三角洲物流圈逐渐形成三大次级物流 圈: 一是以上海为中心、 约 150km 半径区域, 包括苏 州、 无锡 、 南通 、 嘉兴和湖州等城市的上海物流圈; 二是以南京为中心, 包括镇江、 扬州、 常州和泰兴等 城市的南京物流圈; 三是以宁波、 杭州为两极, 包括 [14- 15] 绍兴、 舟山等城市的杭甬物流圈 。 2.3.3 园区数量呈城镇等级梯度关系, 且自成体系。 物流节点种类繁多, 传统的有公路货运站 、 铁路编 组站、 港口货物堆场等, 现代物流节点由物流园区、 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三种类型组成, 其中, 物流园 区分为货运服务型 、 生产服务型 、 商贸服务型和综 [13] 合服务型四类 。物流节点的布局情况可以反映区 域物流业的整体空间分布状态。2008 年, 作为长三 角所在的东部沿海经济区物流园区数量达到 97 个, 位于我国八大经济区的首位,占全国数量的 1/5[16]。 图 3 显示了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物流发展功能定
1 区域物流: 概念及其在区域经济中的功能
1.1 区域物流的概念和构成 生产 、 分配 、 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了社会 再生产的全部过程, 物流业是在有效保证供给与需 求畅通, 并降低成本 、 提高利润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产业, 其中, 区域物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地理环境 中, 以大中城市为中心, 结合物流辐射范围, 将物品 从供应地向接受地进行有效地实体流动;将公路、 铁路、 水路 、 管道 、 航空运输与物流节点有效结合,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提高区域物流活动水平和经济 [13] 发展综合实力 。 区域物流是经济空间范畴, 包括传 统物流和现代物流, 且经历了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 流发展的过程。 1.2 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企业为 提高利润和核心竞争力, 对于物流的需求和依赖性 逐渐增高。区域经济越发达, 对区内和区际的物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