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及演化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 以及洋山深水港 、 跨海大桥和沿海大通道的 建成, 这些为长三角物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 保障。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区域内部及区域之 间的经济联系大为增强,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区域 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只有持续 、 稳健发展的物 流业才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 ② 来, 长三角地区物流业产值 不断增长, 由 2000 年 的 3 471.74 亿元增长到了 2008 年的 9 747.02 亿 元, 年均增长率为 29.44%。两省一市的物流业产值 差异逐渐增大,以江浙两省为例, 2000 年江浙两省 物流业产值的绝对差异值为 158.86 亿元,而 2008 年该指标在两省已扩大至 1 389.78 亿元③,江苏省 物流业的发展速度快于上海市和浙江省。 这主要是 由于江苏省物流腹地大、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快速所 导致。 2.2 区域物流联动发展历程 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 区域经 济主体 (企业 ) 跨地区经营行为的频繁化, 催生了长 三角物流合作的需求, 从 2003 年开始, 长三角地区 就物流圈的建设及物流联动的发展展开了广泛的 讨论,举办的论坛与签署的相关政策文件比较多, 区域物流合作及联动的趋势逐渐增强 (表 1 ) 。 2.3 长三角区域物流业空间组织现状 2.3.1 区域物流呈单中心等级扩散格局,城市间差 异较大。通过核心城市群物流业就业数据④静态分
2 长三角区域物流业发展: 现状与联动历程
2.1 区域物流业发展现状 长三角①经济圈是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经济 总量位居三大经济圈之首, 2008 年以占全国 2.21% 的土地面积,容载了全国 11.06%的人口,产出了 21.78%的 GDP。 以上海、 南京、 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 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也是中国四大物流圈之一, 长三 角地区产业基础雄厚, 汽车 、 纺织 、 服装 、 旅游等产 业发达, 产业分工合作逐步形成, 经济一体化进程
西方城市群快速成长为全球城市区域 组织。然而, 的过程中, 城市间的物流空间组织, 不仅是城市群 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同时也是全球城市区 域产业空间组织的重要基础。由此, 针对长三角一 体化进程和崛起成为全球城市区域的趋势, 深入探 索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组织演化特征, 既能弥补跨 行政区的物流空间组织理论缺憾, 又能服务于国民 经济的空间规划实践需求。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京、 苏州 、 杭州等 6 城市位于第三梯队; 台州 、 镇江 等 8 城市处于第四梯队, 物流业发展比较落后。总 的来讲, 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业发展初现 “S 型 ” 发展 曲线 (图 2 ) , 廊道效应突出, 沪宁轴线处于交通运输 总量的主导地位, 杭甬交通轴线近年来货运量也增 长迅速。 长江三角洲物流圈逐渐形成三大次级物流 圈: 一是以上海为中心、 约 150km 半径区域, 包括苏 州、 无锡 、 南通 、 嘉兴和湖州等城市的上海物流圈; 二是以南京为中心, 包括镇江、 扬州、 常州和泰兴等 城市的南京物流圈; 三是以宁波、 杭州为两极, 包括 [14- 15] 绍兴、 舟山等城市的杭甬物流圈 。 2.3.3 园区数量呈城镇等级梯度关系, 且自成体系。 物流节点种类繁多, 传统的有公路货运站 、 铁路编 组站、 港口货物堆场等, 现代物流节点由物流园区、 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三种类型组成, 其中, 物流园 区分为货运服务型 、 生产服务型 、 商贸服务型和综 [13] 合服务型四类 。物流节点的布局情况可以反映区 域物流业的整体空间分布状态。2008 年, 作为长三 角所在的东部沿海经济区物流园区数量达到 97 个, 位于我国八大经济区的首位,占全国数量的 1/5[16]。 图 3 显示了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物流发展功能定
① 长三角包括上海、 江苏和浙江两省一市, 其核心部分为 “15+1” , 即上海市、 浙江 7 市 (杭州、 宁波、 绍兴、 嘉兴、 台州、 湖州、 舟山 ) 和江苏 8 市 (苏州、 无锡、 南京、 常州、 镇江、 南通、 扬州、 泰州 ) 。本文所指的长三角主要是以上 16 个城市的范围。 ②现代物流业一般由交通运输、 储运、 货代、 流通加工和配送等行业构成, 但统计口径目前差异较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 1994 年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 仓储及邮电业的货运和仓储部分。本文对物流业的统计口径包括交通运 输—仓储和邮政业、 批发和零售业, 属于宽口径的物流业。 ③ 数据来源: 《上海统计年鉴 2009》 , 《江苏统计年鉴 2009》 , 《浙江统计出版社 2009》 : 中国统计出版社。 ④ 数据来源: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9》 , 中国统计出版社。
Tab.1
主要会议 长江三角洲物流合作高层论坛 (2003 ) 中国长江三角洲物流发展联席会议 (2004 ) 长三角第六次经济协调会 “促进区域物流 一体化, 提升长三角综合竞争力” (2005 ) 中国 (浙江 ) 长江三角洲物流合作高层论坛 (2006 ) 推进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大会 (2007 ) 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大会 (2008 ) 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大会暨中国 (浙江 ) 长三角物流发展合作论坛 (2009 ) 资料来源: 作者根据政府网站相关文件整理。
1990 年代末期以来, 中国沿海三大城市群现代 物流业发展迅速, 尤其是在迅速崛起 “ 国际制造业 基地 ” 的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更为迅猛, 长三角正逐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纵 渐成为全球的物流中心枢纽。 深推进, 区域现代物流业整合与提升将成为长三角 城市群新的一体化方向。2009 年国务院出台 《物流 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和 2010 年国务院批复的 《长三 角地区区域规划》 都指出要重点发展长三角物流区 域, 培育区域性综合服务功能[1- 2]。 国内外学者对物流空间组织的探索,集中在: ①国外学界主要从微观层面研究, 在物流网络中研 究物流节点的布局问题,如 Kombe EStomihmartin 认为企业应基于供应链的角度来考虑物流中心的 Markus Hesse 和 Jean- paul Rodrigue 认 布点问题 [3], 为物流节点可通过流、 节点和网络进行研究[4]。 此外, 物流集群也是国外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如 D Luagen、 Igor Kabashkin 等人的研究 [5- 6]; ② 中国对物 流空间组织研究, 起步晚, 但已经成为热点和焦点 领域, 且聚焦于宏观尺度的空间布局研究, 以韩增 林的 《我国物流业发展与布局的特点及对策探讨》 和金凤君的 《轴一辐侍服理念下的中国航空网络模 式构筑》 为代表[7- 8], 另外, 国内在城市尺度的物流节 吴清一 、 陶经辉 、 李红 点选址研究也较多, 如陈菊 、 [9- 12] 启等 。整体而论, 学界从空间视角研究现代物流 业的尺度多以省或地级市的单一行政区为主, 缺乏 从物流联动视角探究跨行政区的城市群物流空间
1 区域物流: 概念及其在区域经济中的功能
1.1 区域物流的概念和构成 生产 、 分配 、 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了社会 再生产的全部过程, 物流业是在有效保证供给与需 求畅通, 并降低成本 、 提高利润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产业, 其中, 区域物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地理环境 中, 以大中城市为中心, 结合物流辐射范围, 将物品 从供应地向接受地进行有效地实体流动;将公路、 铁路、 水路 、 管道 、 航空运输与物流节点有效结合,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提高区域物流活动水平和经济 [13] 发展综合实力 。 区域物流是经济空间范畴, 包括传 统物流和现代物流, 且经历了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 流发展的过程。 1.2 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企业为 提高利润和核心竞争力, 对于物流的需求和依赖性 逐渐增高。区域经济越发达, 对区内和区际的物流
收稿时间: 2010 - 12 - 21 ;修回时间: 2011 - 03 - 19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 (编号: 09YJA790071 ) 资助。
第4期
沈玉芳, 王能洲, 马仁锋, 等: 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及演化特征研究
619
依存度就越高[13]。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影响表现在: ①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 发展的动力源泉,它是区域内经济联动的纽带, 支 撑了区域产业的发展; ②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 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使其合理化和高度化, 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内容, 通过整合物 流资源, 可以带动相关的金融业、 餐饮业、 旅游业等 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区域内服务业的整体实力; ③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拉动区域及城市群相关 产业的发展,如作为全球物流业发展典范的日本, 近 20 年间物流业增长 2.6% 就拉动经济总量增加 1% [13]; ④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改善区域投资环 境, 扩大企业和产业的选择空间, 从而达到吸引外 资的目的; ⑤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增强区域增长 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 有助于协调发达地区和 落后地区的发展, 促进区域市场的形成。
(1. 华东师范大学 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 中国 上海
200062; 2. 南宁市社会科学院, 中国广西 南宁
530022 )
摘 要: 现代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产业之一, 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 标志之一,区域物流不仅是 21 世纪全球城市区域产业升级的必然诉求,而且也是城市群产业空间组织的基 石。以长三角为实证, 利用统计分析和基于 GIS 的区位基尼系数、 区位熵等方法剖析长三角区域物流演化过 程, 发现: 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组织现状呈现: ①区域物流呈单中心等级扩散格局, 城市间差异大, 并呈扩大趋 势; ②区域物流空间集聚特征明显, 廊道效应突出; ③物流园区数量呈城镇等级梯度特征, 且自成体系。城市群 ①长三角区域物流呈现 “一心两团多点” 向 “一心两极多点” 的空间演化 物流就业的区位商空间演化格局呈现: 历程; ②区域物流空间集聚态势趋向强劲。 关键词: 区域物流; 空间分布; 长三角 中图分类号: F127.41; F207 文献标识码: A
表 1 长三角地区物流联动发展的政策 The policy of linkage development of r egional logistics in the Yangtze delta
对区域联动的作用 签署 《长三角道路运输合作和一体化协议》 , 建立长三角物流合作联系制度, 实现 “无障 碍物流” 和 “无缝隙物流” 。 “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联席会议” 的召开标志着长三角地区物流业一体化进程有 了实质性启动。 签署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南通协议》 , 包括建立合作机制、 促进港口联动、 发挥洋 山保税港优势、 加快长三角物流发展等方面。 签订 《长三角、 香港、 台湾物流合作框架协议》 , 拉开了长三角及港台物流合作的序幕。 制定 《关于推进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的若干措施》 , 标志着长三角地区现代物 流联动发展机制正式启动。 成立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合作联盟, 现场签约长三角地区 10 对物流业务合作典型项 目, 整合物流资源, 鼓励物流企业之间强强联合。 共同签署了 《长三角地区推进医药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合作备忘录》 , 这标志着长三角地 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620




第 31 卷
析可以表明该产业在空间的分布状态, 首先用就业 人数和就业比重等绝对指标来衡量核心 16 城市空 间分布的差异程度, 由于各市的面积不等, 绝对数 量并不能准确地反映空间集中的程度, 需要进一步 考虑密度指标。由图 1 可以看出, 物流业的就业密 度和就业比重在上海市同样处于绝对领先的增长 极位置, 其中, 上海市就业密度是位于第二的南京 市的 3.92 倍, 就业比重是位于第二的杭州市的 3.53 倍, 物流业在长三角地区的空间分布呈现单中心领 先的等级扩散格局, 宁、 杭、 甬处于第二梯队的位 置, 并各自形成圈层, 成为次级经济圈的中心城市, 辐射周边城市的发展。 2.3.2 区域物流空间集聚特征明显, 廊道效应突出。 交通运输业是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运输业 可以较好的反应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情况。 表 2 显示 了 2008 年长三角核心城市的货物运输量及港口吞 吐量情况。可以看出, 上海市的两项指标都远高于 其他城市, 处于增长极的位置, 集聚效应明显。 交通 运输总量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空间分布呈现 “金字 塔型” 层次结构, 上海以绝对优势位于第一梯队; 宁 波紧随其后,物流业发展迅速,处于第二梯队; 南
第 31 卷第 4 期 2011 年 4 月
经 济 地 理 ECONOMIC GEOGRAPHY
Vol.31, No. 4 Apr., 2011
文章编号: 1000 - 8462(2011)04 - 0618 - 06
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及演化特征研究
2 沈玉芳 1, 王能洲 1, 马仁锋 1, 张 婧 1, 刘曙华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