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化工原理课件第4章传热习题课(1)

合集下载

第四章 传热化工原理课件(包含所有考点)

第四章 传热化工原理课件(包含所有考点)
r1 r0
t1
热传导热阻
令 dQ 0 dr0
对流传热热阻
t 2 tf
dQ 当r0 时, 0 dr0 故 Q 有极大值 dQ 当r0 时, 0 dr0 只有 r 时 ,增加保温层的厚度 0
才能使热损失减少
则 r0 ------临界半径 rc
15
4.2 热传导
假设:层与层之间接触良好,两个接触表面具有相 同的温度。
特点:通过每一层的 常数或q 常数 Q 推动力 热阻 三层平壁的热传导速率 方程式: Q qS t 2 t3 t3 t 4 t1 t 2 Q b1 λ1S b2 λ2 S b3 λ3 S t1 t 4
空气自 然对流 5~25 气体强 制对流 20~100 水自然 对流 20~1000 水强制对流 水蒸汽冷凝 有机蒸汽 冷凝 1000~15000 5000~15000 500~2000 水沸腾
2500~25000
24
4.3 对流传热概述
5、保温层的临界厚度
t1 t f 总推动力 Q ln r0 r1 1 总热阻 2L 2Lr0
Q
rc
r0
25
4.3 对流传热概述
6、对流传热机理
对流传热的温度分布情况图
26
4.3 对流传热概述
(一) 对流传热分析 1) 对流传热是借流体质点的移动和混合而完成的, 它和流体的流动状况密切相关。
2) 流体层流内层中的传热:流体流动过程中,由于 有层流内层的存在,在层流内层中流体是分层流动 的,相邻层间没有流体的宏观流动,因此在垂直于 流体流动方向上不存在热对流,该方向上的传热仅 为热传导,由于流体的导热系数较低,故该层的热 阻较大,即温度梯度较大。

化工原理传热课件(精品)

化工原理传热课件(精品)
10
3.热辐射
热辐射
因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递, 称为热辐射。热辐射的特点是:
①不需要任何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②不仅有能量的传递,而且还有能量形式 的转移; ③任何物体只要在热力学温度零度以上, 都能发射辐射能,但是只有在物体温度较高时, 热辐射才能成为主要的传热方式。
11
4.1 概述
在化工生产中,物料在换热器内被加热或 冷却时,通常需要用另一种流体供给或取走热 量,此种流体称为载热体。
高温载热体(加热剂) 起加热作用
低温载热体(冷却剂) 起冷却作用
27
2. 载热体的选择及常用载热体
载热体的选择要求
① 载热体的温度易调节控制; ② 载热体的饱和蒸气压较低,加热时不易分解; ③ 载热体的毒性小,不易燃、易爆,不易腐蚀设备; ④价格便宜,来源容易。
4.1.1 传热的基本方式 4.1.2 传热过程中热、冷流体(接触)热交换
的方式
12
1. 直接接触式换热和混合式换热器
13
2. 蓄热式换热和蓄热器
热流体 蓄热式
14
3.间壁式换热和间壁式换热器
三个串联传热环节
①热流体侧的对 流传热 ② 间壁的导热 ③冷流体侧的对 流传热
对流
对流
传热 导热 传热
dQdSt
n
Q与温度 梯度方向
8
2.热对流(对流)
对流
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所引起的热 传递过程称为热对流(简称对流)。
热对流仅发生在流体中。 依据流体中产生对流的原因,又可将对流 分为:
自然对流
强制对流
9
2.热对流(对流)
对流传热 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时发生传热过程,即是热
由流体传到固体表面(或反之)的过程,通常将它 称为对流传热(又称为给热)。 注意:热对流和对流传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4章传热习题解答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4章传热习题解答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4章传热习题解答习 题1. 如附图所示。

某工业炉的炉壁由耐火砖λ1=1.3W/(m·K )、绝热层λ2=0.18W/(m·K )及普通砖λ3=0.93W/(m·K )三层组成。

炉膛壁内壁温度1100o C ,普通砖层厚12cm ,其外表面温度为50 o C 。

通过炉壁的热损失为1200W/m 2,绝热材料的耐热温度为900 o C 。

求耐火砖层的最小厚度及此时绝热层厚度。

设各层间接触良好,接触热阻可以忽略。

已知:λ1=1.3W/m·K ,λ2=0.18W/m·K ,λ3=0.93W/m·K ,T 1=1100 o C ,T 2=900 o C ,T 4=50o C ,3δ=12cm ,q =1200W/m 2,Rc =0求: 1δ=?2δ=? 解: ∵δλT q ∆=∴1δ=m q T T 22.0120090011003.1211=-⨯=-λ又∵33224234332322λδλδδλδλ+-=-=-=T T T T T T q ∴W K m q T T /579.093.012.01200509002334222⋅=--=--=λδλδ得:∴m 10.018.0579.0579.022=⨯==λδ习题1附图 习题2附图2. 如附图所示。

为测量炉壁内壁的温度,在炉外壁及距外壁1/3厚度处设置热电偶,测得t 2=300 o C ,t 3=50 o C 。

求内壁温度t 1。

设炉壁由单层均质材料组成。

已知:T 2=300o C ,T 3=50o C求: T 1=?解: ∵δλδλ31323T T T Tq -=-=∴T 1-T 3=3(T 2-T 3)T 1=2(T 2-T 3)+T 3=3×(300-50)+50=800 o C3. 直径为Ø60×3mm 的钢管用30mm 厚的软木包扎,其外又用100mm 厚的保温灰包扎,以作为绝热层。

化工原理传热PPT (1)精选全文

化工原理传热PPT (1)精选全文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0 (1 at)
对大多数金属材料a < 0 ,t 对大多数非金属材料a > 0 , t
2.液体热导率 0.09~0.6 W/(m·K)
金属液体较高,非金属液体低; 非金属液体水的最大; 水和甘油:t , 其它液体:t , 混合流体导热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0.9 ~ 1.0) iXwi
2 0.097
两层保温层交界处的壁温tw1=215 ℃
2)求外层厚度
保温层外层:
tm
t w1
tw2 2
50 215 2
132.5C
所以 2 0.1622 0.000169 tm 0.1622 0.000169 132 .5 0.1846W /(m K )

q' 1395.6 tw1 tw2 215 50 ln(r2 r1 ) ln(r2 0.182)
t
t n
x x Q
3 傅立叶定律
dQ dS t
n
式中 dQ ── 热传导速率,W或J/s; dS ── 导热面积,m2;
t/n ── 温度梯度,℃/m或K/m; ── 导热系数,W/(m·℃)或W/(m·K)。
负号表示传热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
4.2.2 导热系数
dQ / dS q
t / n t / n
0
t1
Q
S
b
(t1
t2
)
Q
=
t1 - t2 b λS
=
Δt R
=
推动力 热阻
b t
t1
Q
t2
dx
x
2 多层平壁热传导
t
假设:各层接触良好,接触面两侧温度相同。 b1 b2 b3

化工原理课件:第4章 传热

化工原理课件:第4章 传热

二、通过多层圆筒壁的定态热传导
以三层为例:
Q= 2πl(t1 t2 ) 2πl(t2 t3)
1 ln r2
1 ln r3
1 r1
2 r2
2πl(t3 t4 ) 1 ln r4
3 r3
2πl(t1 t4 ) 3 1 ln ri1
i1 i
ri
对于n层圆筒壁:
Q=
2πl
n
(t1 1
➢ 金属(优良导电/热体):靠自由电子运动
➢不良导体(固)和大多数液体:靠晶格振动(原子、 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碰撞等)
➢气体:靠分子的不规则运动和碰撞。
导热一般在固体、静止或滞流流体中进行,而不能在 真空中进行。
二、对流
流体内部质点发生相对位移的热量传递过程。 ➢自然对流:因温差引起流体流动;
机理:由于流体各部分温度的不均匀分布,造成密度 的差异,在浮力的作用下,流体发生相对流动,形成 热量的交换。 ➢强制对流:人为促使流体流动(滞、湍)。 靠施加外力的办法强迫流体流动
➢对流传热: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传热过程。 由导热和对流两种传热方式共同参与的传热称对流换 热。即:对流传热=导热+对流
对于定态温度场
Qr Qrdr Q const
傅立叶定律 Q A dt
dr
Q 2rl dt
dr
边界条件 r r1,t t1
r r2,t t2
得:
r2
Qdr
t2 2rldt
r1
t1
不随t而变时
Q 2l(t1 t2 ) 2l(t1 t2 )
ln r2
1 ln r2
➢在单位面积内,同样的距离下,△t↑,传递的热 量↑。在诸多方向中,沿垂直等温面的方向上的 (△t/△n)最大,传热强度也最大。

《化工原理》第4章 传热.ppt

《化工原理》第4章 传热.ppt

由于在热流方向上Q、、A均为常量,故分离变量后积分,

t2 dt Q
dx
t1
A 0
t2
t1
Q A
Q A(t1 t2 )
Q t1 t2 t
/ A R
通常式(4-8)也可以表示为
q Q t1 t2
A /
(4-7) (4-8)
(4-9)
12
第4章 传热
2.多层平壁稳定热传导
5
第4章 传热
1.内管 2.外管 图4-l 套管换热器中的换热
6
第4章 传热
在换热器中,热量传递的快慢可用以下指标来表示。 (1)传热速率Q(又称热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传热面的 热量,单位为W。传热速率是换热器本身在一定操作条件下 的换热能力,是换热器本身的特性。 (2)热负荷Q:指换热器中单位时间内冷、热流体间所交换 的热量,单位为W。热负荷是生产要求换热器应具有的换热 能力,设计换热器时通常将传热速率与热负荷在数值上视为 相等。 (3)热通量q(又称热流密度):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传 热面积所传递的热量,即单位传热面积的传热速率,单位为 W/㎡。
Q A dt
(4-4)
dx
2.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温度梯度下
通过单位导热面积所传导的热量。故导
热系数是表示物质导热能力大小的一个
参数,是物质的物性。越大,导热越快。
图4-2通过壁面的热传导
10
第4章 传热
4.2.2平壁的稳定热传导
1.单层平壁导热
设有一高度和宽度很大的平壁,
厚度为。假设平壁材料均匀,导
7
第4章 传热
4.1.4 传热速率式
化工生产中经常遇到加热或冷却的传热过程。单位时间内通 过换热器传递的热量与换热面积成正比,且与冷热流体之间 的平均温度差成正比。即有

四章传热ppt课件

四章传热ppt课件

才20成20/2/为28 最主要的传热方式。
9
三、工业换热器
1、混合式换热器
冷水
特点:是依靠热流体和冷流体直
接接触和混合过程实现的。
优点:传热速度快、效率高,设 备简单,是工业换热器的首选类 型。
典型设备:如凉水塔、喷洒式冷 却塔、混合式冷凝器
废蒸气
适用范围:无价值的蒸气冷凝,
热水
或其冷凝液不要求是纯粹的物料
r r1
t1
Q2L(t1t2) t1t2 t
lnr2
ln(r2 r1) R
• •
式中
R ln(r2 r1)
2 L
r1
2L
即为圆筒壁的导热热阻。
• 上式即为单层圆筒壁的导热速率方程式,该 式也可以改写成类似单层平壁的导热速率计 算式的形式。
2020/2/28
33
2、多层圆筒壁导热计算
t1 t2
b
2020/2/28
27
由傅立叶定律
Q A dt
dx
t2 dt Q
b
dx
t1
A 0
Q A(t1 t2 )
b
t1
Q
t2
b
Q(t1t2) b
Rt 导 导 热 热 推 热 动 阻 力
A
2020/2/28
28
2、多层平壁热传导
在稳定传热时,通过上述串联平壁的导热 速率都是相等的。即
Q(t1
t2) b1
(t2 t3) b2
(t3 t4) b3
Q
1A
2A
3A
b1 b2 b3
根据等比定律则有
Q (t1t4)

b 11 Ab 22Ab 33A

化工原理课程课件PPT之第四章传热

化工原理课程课件PPT之第四章传热

t1 tn1
n
Ri
i 1
t1 tn1 n bi
i1 i S
各层的温 差分布?
多层平壁导热是一种串联的导热过程,串联导热过程
的推动力为各分过程温度差之和,即总温度差,总热阻为
各分过程热阻之和,也就是串联热阻叠加原则。
天津商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 化工原理
第四章 传热
16
3、接触热阻
若以R0′表示单位传热面的接触热阻,
通过两层平壁的热通量变为 :
q t1 t3
b1
1
R0'
b2
2
影响因素:
接触材料的种类及硬度,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接触面的压紧力,
空隙内的流体性质。
接触热阻一般通过实验测定或凭经验估计
天津商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 化工原理
第四章 传热
17
§4.2.4 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
1、单层圆筒壁的热传导
仿照平壁热传导公
2
三、传热速率与热通量
传热速率(热流量 )Q 单位时间内通过传热面的热量,单位为W。
热通量(又称为热流密度或传热速度)q 单位传热面积的传热速率,单位为W/m2 。
传热速率与热通量的关系为 q dQ dS
传热温差以△t 表示(℃),热阻以R或R′表示 (℃/W)或 (m2·℃/W)
天津商业大学
t2 b2
t2 R2
2S
3S
t3
t4 b3
t3 b3
t3 R3
3S
天津商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 化工原理
第四章 传热
假定条件
15
t1 QR1 , t2 QR2, t3 QR3
Q t1 t2 t3 R1 R2 R3

化工原理课件传热4-1

化工原理课件传热4-1
2、学会能源的利用(节能)
4-2 传热的基本方式
热传递的原因:物体内温度不同而引起,高 温→低温,根据传热机理的不同,将传热分 为三种:传导、对流、辐射
一、热传导(conduction)
• 1、定义:物体内部,直接触两个物体之间存 在温差,高温下分子振动剧烈,与相邻分子碰 撞,从而将热量转过去。
• 2、特点:分子之间碰撞,将能量从高→ 低,没有宏观的位置(即没有位移)
(p140) – 直接接触式换热 – 蓄热式换热 – 间壁式换热
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p142)
– 套管式换热器 – 单程列管式换热器 – 双程列管式换热器
热载体及其选择
– 载热体的温度易调节控制 – 载热体的饱和蒸汽压较低,加热时不易分解 – 载热体的毒性小,不易燃、易爆,不易腐蚀设备 – 价格便宜,来源容易
t2 b2
tn bn
ti
i 1 n
Ri
1s 2s
ns i1
4-2-3 平壁的热传导
二 多层平壁的热传导
o 接触热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 根据傅立叶定律:
Q
s
s
dt
QQ0bdbxs(t1ts2t)t12d平t 壁间的热传d导x 公式
Q
t1
t2 b
t R
推动力 阻力
R b ,导热热阻,C / W s
x
s
热通量q
Q
t2
t1
t
, R
b
s b R
m2 ℃ /W
4-2-3 平壁的热传导
二 多层平壁的热传导
t1> t2> t3> t4
• 举例:管内壁、壁厚或锅炉等,楼顶隔热 砖或建筑用砖采用空心砖。

《第四章传热》PPT课件

《第四章传热》PPT课件
gradt dt dx
2. 傅立叶定律 傅立叶定律是热传导的基本定律,它表示热传导的速率与温度 梯度和垂直于热流方向的导热面积成正比。
Q S t 或:q t
n
n
热传导中,Q S,Q t n
Q——传热速率,W;
λ——导热系数,W/(m·K) 或W/(m·℃);
S——导热面积,垂直于热流方向的截面积,m2;
946℃。试求:
(1)单位面积的热损失;(2)保温砖与建筑砖之间界面的温度;
(3)建筑砖外侧温度。
解 t3为保温砖与建筑砖的界面温度,t4为建筑砖的外侧温度。
(1)热损失q
q=
Q A
1
b1
t1
t2
1.06 0.15
(1000-946)
=381.6W/m2
(2) 保温砖与建筑砖的界面温度t3 由于是稳态热传导,所以 q1=q2=q3=q
典型换热设备: 间壁式换热器(冷、热流体间的换热设备) 例:列管式换热器 3、本章研究的主要问题 1)三种传热机理(传热速率计算) 2)换热器计算 3)换热设备简介
4.1.1传热的基本方式
根据传热机理不同,传热的基本方式有三种: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1.热传导 热传导(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依靠原子、 分子、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流运动而引 起的热量传递。
t t'∞
t∞
u
tw-t=
t' t
tw
图4-13 流体流过平壁被加热时的温度边界
2、热边界层的厚度
tw t 0.99(tw t )
3、热边界层内(近壁处) 认为:集中全部的温差和热阻
dt 0 dy
热边界层外(流体主体)

化工原理第四章传热-PPT课件

化工原理第四章传热-PPT课件

L
根据傅立叶定律,对此薄圆筒层可写出传导的热量为
dt dt Q A 2 rL dr dr
边界条件 得:
r 2 r 1
r r 时 , t t 1 1
t2 t 1
r r 时 , t t 2 2
d r r l d t Q 2
2 l ( t t2) 2 l ( t t2) 1 1 Q r 1 r 2 2 l n l n r r 1 1
热对流(convection);
热辐射(radiation)。
1、热传导 气体 分子做不规则热运动时相互碰撞的结果
固体 导电体:自由电子在晶格间的运动
非导电体:通过晶格结构的振动实现
液体 机理复杂
特点:静止介质中的传热,没有物质的宏观位移
2、热对流
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所引起的热传递过程称为热 对流。热对流仅发生在流体中。
的x轴方向变化,故等温面皆为垂 直于x轴的平行平面。
平壁侧面的温度t1及t2恒定。Fra biblioteko b
x
取dx的薄层,作热量衡算:
傅立叶定律: 边界条件为:
dt Q A dx
x 0 时 , t t 1
得:
x b 时, t t 2

b
0
Q d x

t2
t1
A d t

t1 t2 Q A (t1 t2) 不随t而变 b b 式中 Q ── 热流量或传热速率,W或J/s; A
4.2 热传导
一、 傅立叶定律
1 温度场和温度梯度 温度场(temperature field):某一瞬间空间中各点的温度
分布,称为温度场.
物体的温度分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的函数,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课之二
-传热
传热线索方框图
在传热面积为20 m2 的某换热器中, 用温度 为20℃, 流量为 13200kg.h-1的冷却水,冷却进口 温度为110℃ 的醋酸,两流体逆流流动。换热器刚 投入使用时,冷却水出口温度为45℃,醋酸出口温度 为40℃,运转一段时间后,冷热流体流量不变,进口温 度不变,而冷却水的出口温度降至38℃, 试求传热系 数下降的百分率。水的比热 Cp=4.2kJ.kg-1.K-1 ,热损失可忽略。
2030W.m-2.K-1,水侧对流传热系数为 6610W.m-2.K-1,
苯侧垢层热阻为 0.18m2.K.kW-1,苯液比热为
1.80kJ.kg-1.K-1,钢导热系数
4W 5m 1K 1
试计算:
(1)该换热器传热系数K (2)水侧垢层热阻Rs2
解:
Q W h C p( T h 1 T 2 ) 3 46 2 1 .8 0 0 10 0 0 ( 6 0 3 5 ) 0 5 63W 0
相除得:
1 .5 7.1 4 12 900 L ' 4 .1m 7 L '4.4 412 700
RS2
有一台套管换热器, 内管为φ38× 2.5mm钢管,外管
为φ57× 3mm钢管,换热管 总长36m,逆流操作,管内
走水,将管间 4200kg.h-1的苯液从65℃冷却到35℃,
水温从25℃升到35℃,现已知苯侧对流传热系数为
由 QKAtm
现K不变,而
tm(12011)52 (9 010 54)07.410C ln 9040
tm ' (120 11)52( 70 10 55.67)4.440C ln 70 5.67
Q K d L tm G 1 C 1 ( T 1 T 2 )
Q ' K d ' L tm ' G 1 C 1 ( T 1 T 2 ')
解: Q ( W c C p)c t2 ( t1 ) 13 4 3 .2 2 ( 6 4 0 2 0 5 0 ) 0 0 38 kW 5
Q=WhCph(110 – 40)=385
(1)
tm[1( 1041)51 (0 4 40 52)0]3.820C I[n ] 40 20
K Q 38 50.50k4W 2.K . 1m A tm 3.2 8 20
解: 由热量衡算 G 1 C 1 ( T 1 T 2 ) G 2 C 2 ( t2 t 1 )
按题意在两种情况下:流量、比热、进出口温度不变, 故得
G1C1 t2t1 t2' t1 G2C2 T1T2 T1T2 700
t2 ' 5.7 6 0 C
1 (1 0 .00 3 2 8 5 0 .1 838 ) 802 503 40 53.5 5106 06 0 3 1
0.0003 m 23 .. K 6 W 1
I[n
]
5.9 620
K ' AQ 'tm ' 22 05 7 .2.2 4 70.25k6W 2..K m 1
(K K ') 1% 0 0 0 .5 0 0 .2 4 5 16 % 0 4 0 .2 % 9
K
0 .504
在并流换热器中,用水冷却油。换热管长1.5m。 水的进、出口温度为15℃和40℃;油的进、出口 温度为120℃和90℃。如油和水的流量及进口温度 不变,需要将油的出口温度降至70℃,则换热器的换 热管应增长为多少米才可达到要求?(不计热损失 及温度变化对物性的影响)
过一段时间之后:
Q '13 2 4 .2 0 ( 30 8 2) 0 2.7 2k 7W 3600
Q‘=WhCph(110 – T‘2)=277.2 (2)
式(2)/(1)得:110T2' 277.2 11040 385
T 2 ' 11 203 .7 2 8 7 5 0 5.6 9 0C
tm[1( 13 01)81( 53 0.9 682)0]5.4 2oC
A 1 d l 3 .1 0 . 4 0 3 3 4 6 8 .3m 0 2
tm(653)53(3052)518 .20C In 10
K 1A 1Q tm4 .3 6 0 1 3.2 8 0 8 00 0 W 5 m 2 .K 1
Rs2K 11(11bAm 1A Rs1A 21 A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