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3-3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引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在西亚地区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中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因而促进了现代碳酸盐沉积物的研究工作。
由于这些发现,石油工业部门感到对浅水碳酸盐的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石化作用的基本知识的缺乏,于是展开对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的研究工作。
碳酸盐岩是重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岩,在当前国内外的大油田中,碳酸盐岩占很大比例,据统计,在世界上储量在0.14亿吨以上的546个油田中,就数目而论,以碳酸盐岩为储集层者虽然只占总数的37.9%,但就储量而言,则占57.9%。
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平均储量为2亿吨,而砂岩油气田的平均储量仅为0.9亿吨。
碳酸盐岩储集层不仅具有如上所述的高储量,而且往往具有极高的产能。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9口日产量达万吨以上的高产井,其中8口属于碳酸盐储集层。
显然,碳酸岩储集层中的石油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激励我们去了解碳酸盐岩作为储油岩所应具有的性质。
我国的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有着悠久历史,如四川在碳酸盐岩地层中采气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至今仍为我国重要的碳酸盐岩气田分布区。
此外,近年来在华北盆地老第三系和震旦亚阶至奥陶系中也证实了高产能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存在,更进一步开拓了碳酸盐储集层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随着国内外对碳酸盐岩研究的日益深入,当前已从根本上改变了认为碳酸盐岩是单纯化学沉积的观点,绝大部分的现代海洋碳酸盐都是生物成因的。
与此同时,对碳酸盐岩含油性的研究和认识也获得了新飞跃。
碳酸盐岩孔隙空间特征在碳酸盐岩储集层中常见的和对油气储集作用影响较大的空隙类型,目前已知有以下几种。
①粒间孔隙:是指碎屑碳酸盐岩颗粒之间的孔隙,如内碎屑之间、生物碎屑之间、鲕粒直间的孔隙等。
其特征与碎屑岩的的粒间空隙相似。
碳酸盐岩的粒间孔隙一般是原生的,但也可以是次生的,如大颗粒之间的微晶基质的选择性溶解造成的粒间孔隙。
②粒内孔隙:组成碳酸盐岩的各种颗粒内部的孔隙,如骨屑、团块、内碎屑、鲕粒等颗粒内部的空隙。
西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李传亮)
1.8 简述油气藏的分类方法与主要类型。
答.油藏分类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储集层岩性。
储集层岩石为砂岩,则为砂岩油气藏,如果为碳酸盐岩,则为碳酸盐岩油气藏。
(2).圈闭类型。
主要类型有断层遮挡油藏,岩性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
(3).孔隙类型。
主要类型单一孔隙介质油气藏,如孔隙介质油藏;双重介质油气藏,如裂缝-溶洞型介质油藏,三重孔隙介质油气藏;如裂缝-溶洞-孔隙型介质油藏。
(4).流体性质。
油藏按原油密度大小分为轻质油藏、中质油藏和重质油藏等;气藏根据凝析油含量的多少细分为干气藏、湿气藏和凝析气藏。
(5).接触关系。
如底水油藏,边水油藏;层状油藏,层状边水油藏等。
1.9 简述砂岩储集层与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区别。
答.大多数的碎屑岩都发育有开度较大的原生粒间孔隙,碳酸盐岩中发育了开度较大的次生孔隙(裂缝,溶洞等),则可以成为好的储集层。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储层的区别: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比,由于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遭受剧烈的次生变化,通常经受更为复杂的沉积环境及沉积后的变化。
有以下几点区别:1.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大小、形状变化很大,其原始孔隙度很大而最终孔隙度却较低。
因易产生次生变化所决定。
2.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变化很大。
以粒间孔等原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空间分布受岩石结构控制,而以次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储集空间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无关系或关系不密切。
3.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多样,且后生作用复杂。
构成孔、洞、缝复合的孔隙空间系统。
4.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与渗透率无明显关系。
孔隙大小主要影响孔隙容积。
2.1某天然气样品的摩尔组成为C1H4(0.90),C2H6(0.06)和C3H8(0.04)。
若地层压力为30MPa,地层温度为80℃,试确定气体的相对密度和地层条件下的偏差因子;若把天然气视作理想气体,储量计算的偏差为多少?解.(1) 此天然气平均摩尔质量:M =∑M i∗x jM=16×0.9+30×0.06+44×0.04=17.96相对密度:γg=M / M ai r =17.96 /28.97 = 0.62气体拟临界压力:p pc=∑P ci∗x jp pc=4.6408×0.9+4.8835×0.06+4.2568=4.64MP a气体拟临界温度:T pc=∑T ci∗x jT pc=190.67×0.9+305.50×0.06+370×0.04=204.73K对比压力:p pr=pp pc=304.64=6.47对比温度:T pr=TT pc=353204.73=1.72查图2.1.2 可得偏差因子为0.92,理想气体偏差因子为1在此处键入公式。
石油勘探中地质类型不同所产生具体影响
石油勘探中地质类型不同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摘要通过对目前石油勘探过程的了解发现,不同的地质类型对应的勘探方法是不同的,同时不同的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在实际的石油勘探过程中,我们要对地质类型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地质层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地质类别选择不同的勘探方法,使石油勘探满足实际要求,提高石油勘探的总体效果。
从目前石油勘探中已知的地质层类型来看,主要分为储集层、生油层和常规油田地质层和非常规油田地质层等。
我们只有对地质类型有足够的了解,并根据地质类型不同采取不同的勘探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石油勘探效果。
因此,我们必须对石油勘探中地质类型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石油勘探;地质类型;具体影响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7-0114-010 引言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针对不同地层的勘探技术和方法。
为了保证石油勘探的整体效果,我们在进行石油勘探之前,需要对地质类型进行判断,并根据不同的地质层采取相应的勘探技术,保证石油勘探取得预期效果。
从目前来看,地质类型是比较多样的,如果在石油勘探开始前不能对地质类型造成的影响进行准确判断,将会导致石油勘探无法找到有效方法,进而影响石油勘探的最终效果。
所以,在石油勘探开始之前,我们必须对地质类型产生的影响有足够的了解。
1 储集地质层对石油勘探的具体影响能够容纳和渗滤流体的岩层即称之为储集层。
碎屑岩储集层实际上已发现的石油储量中,约有半数以上的石油和3/4的天然气分布集中且广泛。
主要有碳酸盐岩类、碎屑岩类。
此外,还有变质岩、火山岩、泥岩等。
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构成是石灰岩、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等,是除了碎屑岩外的重要储集层。
碳酸盐储集层通常可以分为溶洞、孔隙、裂缝3 种。
我国发现的碎屑岩储集层的主要构成是砾岩、砂岩。
新生代陆相盆地的油气储集层大多数都是碎屑岩,形状细小,孔隙是指岩石结构的颗粒间的空隙,近于等轴状,与碎屑岩中的孔隙相似。
碳酸盐岩储层
四、裂缝渗透率、基块渗透率的计算
单走向垂直缝或水平缝: 多走向垂直裂缝: 网状裂缝: 基块渗透率:
K f 0.85 2f
K f 0.424 2f
K f 0.566 2f
Kb
0.136
4.4 b
S w2b
五、饱和度的计算
用阿尔奇方程求基块饱和度,方程中系数:
mb、nb:岩电实验
裂缝饱和度认为是常数。
– 识别储层类型和发育程度 – 判别储层的有效性 – 使有效厚度的确定更为准确 – 定量计算裂缝和孔洞参数
FMI极板:
电扣之间 0.2in(5.2mm)
两排之间间距 0.3in
ARI电极阵列和电流路径示意图
电阻率成象原理
地层中不同的岩石(泥岩、砂岩、石 灰岩)、流体,其电阻率是不一样的,通 过测量井壁各点的电阻率值,然后把电阻 率值的相对高低用灰度(黑白图)或色度 (彩色图)来表示,那么,井壁就可表示 成一张黑白图象或彩色图象。
161井理论曲线与实测曲线对比图
溶孔 基质孔
45井地层组分分析程序处理成果图
45井一井段ARI和FMI图像
24井地层组分分析程序处理成果图
收 获 率 7 3
.
16井地层组分分析程序处理成果图
4248.5 ~ 4268m, 未酸化 日产原 油15.45 方
第四节 储层参数的计算
一、孔隙度的计算
0.5
0.4
d=0.3
d=0.5
0.3
0.4
d=0.3 d=0.5
0.3
导电效率 导电效率
0.2
0.2
0.1
0.1
0.0 0.000
0.005
裂缝宽度
0.010
石油的储集层
石油的储集层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油湖”和“油海”的说法,容易使人联想到石油就象湖泊和海洋一样在地下分布着,甚至有人担心,深怕我国边境油田的石油会流到外国去。
其实,这是夸张的比喻带给人们的错觉,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石油是储存在岩石的孔隙、洞穴和裂缝之中。
凡是具有孔、洞、缝,液体又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岩石,就叫做储集层。
石油就是在储集层中储集和流动的。
专业人员主要用孔隙度和渗透率两个因素来衡量储集层的优劣。
孔隙度的数值大,表明储藏油的空间大、可以容纳较多的石油。
渗透率的数值高,则表示孔隙、缝洞之间的连通性好,石油容易流动,容易采出来,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储集层的类型种类比较多,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即颗粒之间孔隙型储集层、溶蚀的洞穴型储集层和破裂的裂缝型储集层。
这些储集空间有的大到肉眼可以看见,有的微细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
我国已发现的储集层是多种多样的,但也超不出以上三种类型。
以大庆油田为代表的属砂岩颗粒间的孔隙型储集层;以任丘油田为代表的属碳酸盐岩的溶蚀洞穴型和裂缝型储集层;以四川气田为代表的属碳酸盐岩裂缝型储集层。
还有一些特殊的储集层,如在辽河油田见到的火山岩储集层(孔隙型);在玉门鸭儿峡油田的变质岩储集层(裂缝型)以及青海油泉子油田的泥岩储集层(裂缝型)等等。
油气盖层为了不使储集层中的油气逸散掉,在储集层的上方需要有一套致密的、不渗透的地层把储集层中的油气保护起来。
这种致密不渗透的保护层就叫做盖层,适合做盖层的岩石有页岩、泥岩、盐岩、石膏等。
致密的泥灰岩和石灰岩有时也可以充作盖层。
盖层要有一定的厚度,太薄了就承受不住油气对它的压力,就不能阻止油气逸散,起不到保护的作用。
盖层的分布要稳定。
即厚度的变化不能太悬殊,更不能有的地方有盖层,有的地方没有盖层。
否则,就会在储集层的上方出现“漏洞”。
油气就会从“漏洞”中逸散出去。
盖层还要求不受地壳运动的破坏,如果一个完整的盖层被地壳运动破坏得支离破碎,也就失去了盖层的作用。
石油地质学10-第三章-3-碳酸岩储层
(二)溶蚀作用
碳酸盐岩溶蚀孔隙的发育程度主要取决于3方面: ①岩石本身的抗溶能力、②地下水的溶解能力、③热动 力条件等因素。
①岩石本身的抗溶能力:不同岩性特征,溶解能力 不同。一般石灰岩比白云岩易溶,而泥灰岩比石灰岩和 白云岩难溶。粗晶结构比细晶结构的碳酸盐易溶,厚层 灰岩比薄层灰岩易溶(因质纯、晶粗)。
⑵溶蚀孔隙:系指碳酸盐矿物或伴生的其它易溶矿物被 水溶解后形成的孔隙。主要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 间溶孔、溶模孔。
一般,孔径小于5mm者称溶孔,大于5mm者称溶洞。
(二)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裂缝: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裂缝既是储集空间,又是渗滤通道, 对碳酸盐岩中油气的储集有重要的作用。按成因可将其分 为:构造裂缝,非构造裂缝。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沉积 环境、溶蚀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
(一) 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主要影响碳酸盐岩原生孔隙的发育。
水动力能量比较强的沉积环境是发育粒间孔隙的有利 地带;有利于造礁生物繁殖的沉积环境是生物骨架孔隙较 发育的地带,因此,有利于原生孔隙发育的沉积环境是: 前缘台地斜坡相、生物礁相、浅滩相等。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为含油气层的油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 产量已达到总产量的60%以上。
其油气田储量大、产量高。世界有9口日产万吨以上的 高产井,其中8口为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存空间。
一、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石灰岩、白云岩、 礁灰岩等。
其储集空间通常包括孔隙、溶洞和裂隙三类,其中前 两者是储集空间,而后者是主要的渗滤通道。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3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
在注水开发油田,含水百分数不断上升,其变化的含水饱
和度称之为自由水饱和度。 3 、含水饱和度与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间的关系 关系较为密切。
四、岩石的比表面
1、概念 单位体积岩石中所有颗粒的总表面积。是度量岩石颗粒 分散程度的物理参数。颗粒越细,比表面越大。 2、岩石比表面的计算
沙姆韦和伊格曼提出的沉积物的颗粒比表面积估算图
晶粒之间形成片状喉道。
(四)碳酸盐岩储集岩中的孔隙结构
捷奥多罗维奇根据孔隙的大小、形状和相互连通关系的分类: 1、孔隙空间由孔隙及相当于孤立的近乎狭窄的连通喉道组 成。
(2)孔隙空间的缩小部分为连通喉道,喉道变宽即成孔隙。
(3)孔隙由 细粒孔隙性 连通带所连
通
(4)孔隙系 统在白云岩
的主体或胶
(3)相对渗透率 饱和多相流体的岩石中,每一种或某一种流体的有效渗透 率与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二)碳酸盐岩的渗透率
1、碳酸盐岩总渗透率和渗透率贡献值
2、利用岩心资料计算裂隙渗透率
3、帕森斯的碳酸盐岩储集岩裂隙渗透率公式
(三)渗透率的影响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粒度和分选,有正相关性。 研究资料:结晶石灰岩和白云岩的粒径大于0.5mm时,
二、砂岩储集岩的孔隙与喉道类型以及孔隙结构特征 (一)砂岩储集岩的孔隙类型 1、原生孔隙
是岩石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孔隙。形成后没有遭受过溶蚀
或胶结等重大成岩作用的改造。 (1)粒间孔隙 发育于颗粒支撑碎屑岩的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具有孔 隙大、喉道较粗、连通性好以及储渗条件好的特征,是最重
要的有效储集孔隙类型。
分为3大类15种基本类型。
2、根据碳酸盐岩储渗条件的孔隙分类 主要考虑储层孔隙对流体的储集与渗滤影响,采用根据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与评价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与评价碳酸盐岩储层是一种常见的油气储集岩层,其孔隙特征对于油气的储存和流动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本文将从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孔隙连通性以及孔隙评价等方面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特征进行论述。
一、孔隙类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有溶蚀孔、溶洞孔和颗粒溶蚀孔等。
其中,溶蚀孔是由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其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溶洞孔是在溶蚀孔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而成,通常呈洞穴状;颗粒溶蚀孔则是岩屑颗粒被溶解而形成的。
二、孔隙结构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包括孔隙度、孔隙分布和孔隙连通性等。
孔隙度是指岩石中的孔隙空间占总体积的百分比,是评价储层孔隙性质好坏的重要指标。
孔隙分布则是指孔隙在岩石中的分布情况,通常包括均质分布和非均质分布。
孔隙连通性是指孔隙之间是否能够形成连通通道,进而影响流体在储层中的运移。
三、孔隙评价对于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孔隙度测定、孔隙结构表征和物性参数计算等。
孔隙度可通过测定样品的饱和水、气渗透性或密度等方法来进行确定。
孔隙结构的表征通常通过介电常数测量、浸泡法、压汞法和扫描电镜等来进行分析。
物性参数的计算则基于孔隙度、孔喉直径和孔隙联通程度等指标。
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评价还需要考虑天然岩芯和井测数据,并结合地质背景、沉积环境和压力温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孔隙评价,可以帮助石油工程师和地质学家更好地理解储层的储集规律和流体运移规律,从而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工作。
综上所述,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特征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和孔隙评价等方面的论述,可以深入了解碳酸盐岩储层的储层性质,进而为有效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石油地质学3. 储集层
页岩储层
蜂窝状小孔洞
页岩储层
第一节 储集层的物理性质
一、储集层概述
储集层是指具有一定连通孔隙,能够使流体存储,并在其中渗透的岩层。 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储集层并不一定储存油气。 储存了油气的储集层称之为含油气层,或含油层、含气层。 对业已开采的含油气层则称之为产油气层或生产层。 储集层的研究对于油田工作来说是首当其冲的。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碎屑岩储集层包括砂砾岩、砂岩、粉砂岩 以及未有胶结好的砂层,其中又尤以中细粒砂 岩和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
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隙为主,所谓粒间孔隙是指具有颗粒支 撑的碎屑岩在碎屑颗粒之间未被杂基充填、胶结物含量较少而留下的原始孔隙 。
二、储集层的特性
世界上绝大多数油气藏的储集层是沉积岩,只有少数油气藏的储集层是岩 浆岩和变质岩。
储集层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两大基本特性。这两大特性是衡量储集层性能 好坏的基本参数。
1、储集层的孔隙性 储集层的孔隙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 地壳中没有孔隙的岩石是不存在的,只是不同的岩石的孔隙大小、形状和 发育程度不同而已。
而把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 ,称为相对渗透率。并分别以Kg/K、KO/K、Kw/K表示气、油、水的相对 渗透率。
实验表明: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其饱和度(某一相流体体积与 孔隙体积之比)成正相关的关系。
在水饱和度未达到20%时,水不渗透,只有油渗透;当油饱和度低于15%时, 只有水通过岩石,油不渗透。在两曲线交叉点,油、气相对渗透率相等。
Г.И.捷奥多 罗维奇按渗 透率大小将 储集层分为 五级:
自然界中,储集层的渗透非常复杂,储集层内常有两相甚至三相(油、气、 水)。岩石对其中每种相的渗透作用与单相渗透有很大区别,为此提出了有效渗 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概念。
石油天然气地质碎屑岩碳酸盐储集层
岩体体
体
第36页/共73页
冲积扇 河流 风成砂
湖泊
砂岩储集体形成环境与基本特征
砂砾岩体平面上呈扇形,纵剖面呈楔状,横剖面呈透镜状;分选磨园差;孔隙 直径变化范围大;扇根和扇中储集性好;主槽、侧缘槽、辫流线和辫流岛渗透 率较高。
分为曲流河、辫状河、顺直河和网状河四种类型。包括河道、心滩、边滩(点 砂坝)、决口扇等砂体,剖面呈透镜状。河床砂体呈狭长不规则状,可分叉, 剖面上平下凹,近河心厚度大;结构、粒度变化大,分选差。非均质性严重, 孔渗性变化大,河道砂岩的原生孔隙发育、孔渗性较好。
以砾质砂~砂岩为主,分选磨圆中等-较好,储性 较好。包括湖滩砂岩体和水下隆起上的浅滩砂岩体。
例:大港部分油田产层:下第三系滨浅湖湖滩砂岩体
三角洲和滨浅湖砂岩体最重要。
第45页/共73页
沙三中低位扇群沉积相模式
第46页/共73页
低位扇 沉积模式
扇三角洲—近岸浊积扇沉积模式
前缘辫状水道 前缘席状砂 前扇三角洲
次生孔隙与原生孔隙在结构上很相似,常错 把次生孔隙当成原生的。
第6页/共73页
东营凹陷次生孔隙纵向分布
孔隙垂向分布
原
压缩 原生
生 孔隙
孔
隙
胶余 原生
孔隙
混合孔隙
次 生 孔 隙
深度
10 20 30 40 5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第7页/共73页
孔隙正常 演化趋势
透镜状等
桩油田沙三段等
包括河道砂、分支河道砂、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三角洲前缘相带砂体发育。 沙特阿拉伯Safaniya油田白垩系、
在不同动力作用下可呈鸟足状、朵状和弧形席状。砂质纯净、分选好,储集物 科威特巴尔干白垩系、西西伯利亚
石油地质学课件——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孔喉越粗;平坦段越长,说明孔喉的百分含量越大。
孔隙结构定量评价
③饱和度中值压力:非润湿 相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细管 压力(Pc50%),与之对应的喉 道半径称为饱和度中值喉道半径 (r50)。Pc50%越低,r50越大, 则孔隙结构好。
④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百 分数(Smin%):当注入汞的压 力达到仪器的最高压力时,仍没 有被汞侵入的孔隙体积百分数。 一般将小于0.04μm的孔隙称为 束缚孔隙。束缚孔隙含量愈大, 储集层渗透性能越差。
Pt=Vp/Vt*100% 按岩石孔隙大小,有超毛细 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 管孔隙三类。 有效孔隙度:指彼此连通的, 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 根据孔隙度的大小可将砂岩储集层进行分级 液体在其中流动的超毛细管孔隙 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Pe=Ve/Vt*100%
(一) 岩石孔隙大小分类
渗透率与孔隙度的关系图
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
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 与渗透率无明显的关系。孔隙 大小主要影响其孔隙容积。因 为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分布与 岩石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变化 很大,不一定以原生孔隙为主, 有时可以是次生孔隙占主要的。
渗透率与孔隙度的关系图
五、流体饱和度
流体饱和度:油、气、水在储集岩孔隙中的含 量分别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油、气、水的 饱和度。 在油藏中的油、水分布反映出毛细管压 力同油、水两相压力差相平衡的结果,在油藏的 不同高度上的油、水饱和度是变化的。
岩石结构对原生孔隙的影响
分选:粒度中值一定时:分选差的岩石,小颗粒充填大孔隙, 使孔隙度、渗透率降低;分选好的岩石,孔渗增高。孔隙度、渗 透率随着分选系数趋于1而增加,分选系数So<2时,各种粒径的砂 岩孔隙度、渗透率都随So增大而降低;分选系数So>2时,中细粒 砂岩,孔隙度随So增大而缓慢下降;粗粒和极细粒砂岩,So增加 时,孔隙度基本不变。
碳酸盐储层储集层孔隙结构
(7)角砾孔隙:是由断裂作用形成角砾状破裂而造成孔隙。其成因 不一,所形成 的角砾孔隙形状和大小均各不相同,差异很大。
Archie用以上基质结构、颗粒大小和孔隙大小来综合对岩石命名。
13
第十三页,课件共75页
1.2 孔隙喉道及孔隙结构类型-喉道类型
在碳酸盐岩基块中常见的喉道类型有三种:
(1)管状喉道: 孔隙与孔隙之间由细而长的管子相连,其断面接近 圆形。例如,负鲕灰岩鲕粒内空间的相互连通通道即为此种类型。
(2)孔隙缩小部分成为喉道:孔隙与喉道无明显界限,扩大 部分为孔隙,缩小的狭窄部分即为喉道。孔隙缩小部分是由于 孔隙内晶体生长,或其它充填物等各种原因形成。喉道与孔隙 相比较,其直径(等效)相差不大。
碳酸盐储层储集层孔隙结构
1
第一页,课件共75页
1.0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CNPC标准
孔隙类型
按形态和成因类型空隙可分为孔、洞、缝3大类,再根据影 响孔隙发育的因素、形态和大小分为14个亚类。单因素的空隙 类型可以组合成多成因的复合型空隙类型。
碳酸盐储集岩中的孔隙空间和喉道变化甚大,在同一油藏的不 同部位和层段,可发育不同形式的空隙和喉道,组成不同的储集 空间组合型式。在特殊情况下,同一油气藏的不同构造部位,其 储集类型会有差异。
(7)碳酸盐岩的孔隙发育情况和程度与沉积相有重要关系。 这与碎屑岩有一致之处。
22
第二十二页,课件共75页
2.0 碳酸盐岩的储集性与砂岩的比较
【石油地质】储集层
➢标准的储集层厚度扣除不合标准的夹层(如泥质
夹层或致密夹层)剩下的厚度。
16
第三节 储集层的侵入
➢泥浆侵入 ➢侵入剖面 ➢侵入特性
17
泥浆侵入及其具体过程:
• 钻井时,由于泥浆柱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此压力差 驱使泥浆滤液向储集层渗透; • 在不断渗透的过程中,泥浆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在井 壁上沉淀下来形成泥饼; • 由于泥饼的渗透性很差,当泥饼形成以后,可认为这 种渗滤作用就基本上停止了。 • 在这之前,主要是泥浆滤液径向渗透的过程;此后, 泥浆滤液在纵向的渗滤作用将显著表现出来,油、 气、水和滤液重新重力分异。 • 以上过程称为泥浆侵入。
3
三、储集层的分类
通常按成因和岩性把储集层划分为三类:
➢碎屑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 ➢其他岩类储集层
4
碎屑岩储集层:
➢1、岩性: ➢陆源碎屑岩,包括粉砂岩、细砂岩、砂岩、砂砾
岩、砾岩。
➢碎屑岩储集层的上、下一般以泥岩层作为隔层,
在油井剖面上就形成了砂岩层和岩泥层交互的砂泥 岩剖面。
5
碎屑岩储集层:
18
为什么要研究储集层泥浆侵入?
✓正是由于泥浆的侵入,改变了储集层的原有特性,
如流体类型、流体饱和度、渗透率、声、电、核等 特性,使得测井测量值不能反映真实地层的性质;
✓同时,储集层的侵入特性是进行测井系列选择的
基本依据之一。
19
侵入剖面
Rt
SW
原状地层
Rt SW RXO Ri SXO
可动油气饱和度Shm 残余油气饱和度Shr
水,在自然条件下油是气不所能充填的孔隙体积占
自由流动的,称之为整束个缚孔水隙体积的百分比。
石油地质学-3. 储集层
其次大陆架和深海的各种砂体,尤其是与浊流有关的砂体, 已引起了石油界极大的重视和兴趣。
再者是与湖泊,河流有关的砂岩体,以及风成砂岩体,洪积 扇砂砾岩体等。
Clq 2019/11/17
储层空间结构形体类型
Clq 2019/11/17
碎屑岩不同沉积环境中砂体的结构模型
Webert et al, 1990;于兴河,2019
Clq 2019/11/17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Clq 2019/11/17
Clq 2019/11/17
碳酸盐岩为含油气层的油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 一半,产量已达到总产量的60%以上。
一般石英砂岩比长石砂岩储集物性好,这主要是因为: 长石的亲水性比石英强,长石表面的薄膜比石英厚且不易 移动,其次石英抗风化力强,表面光滑而长石抗风化力弱, 表面常有次生的高岭土和绢云母,易于吸附油气,甚至吸 水膨胀堵塞油气。
因此石英砂岩比长石砂岩的储油物性好。但是,若长 石砂岩中的长石颗粒风化弱,其储油物性同样可以较好。
Clq 2019/11/17
除了粒径外,岩石的分选对其物性影响也很大, 分选差,则细小碎屑充填在大碎屑的粒间孔隙和喉道 之中,使孔隙度和渗透率均降低。
此外,渗透率和碎屑岩颗粒的轴向有关,垂直层 面方向上的渗透率往往小于平行层面方向上的渗透率, 渗透率最好的方向往往平行于颗粒的主要走向。
Clq 2019/11/17
⑴ 粒间孔隙
从 ⑸ 溶蚀粒间孔隙
溶
按 ⑵ 粒内孔隙
蚀 ⑹ 溶蚀粒内孔隙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勘探技术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勘探技术碳酸盐岩是一种重要的储层类型,其具有特殊的地质特征和储层形成机制。
本文将介绍碳酸盐岩储层的四大特征,并探讨相关的勘探技术。
一、碳酸盐岩储层特征1. 孔隙度高:碳酸盐岩中普遍存在着丰富的溶蚀孔洞和裂缝系统,使得其孔隙度相对较高。
这些孔洞和裂缝是物理储集空间的重要来源,对储层的储集和流动起着重要作用。
2. 渗透性差:虽然碳酸盐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但其渗透性却相对较差。
这是由于碳酸盐岩的溶蚀孔洞具有不连通性、细小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使得流体在储层中的渗流受到一定的限制。
3. 孔隙类型多样:碳酸盐岩中的孔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海绵孔、缝状孔、溶蚀孔、溶洞和裂缝等。
这些孔隙种类的存在使得碳酸盐岩具备了多元的物理性质和流体储集方式,对勘探和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储层非均质性强:碳酸盐岩是一种典型的非均质储层,储集空间的分布和连通性较复杂。
因此,在勘探过程中需要进行准确的储层描述和预测,以避免勘探风险和开发难度。
二、碳酸盐岩储层勘探技术1. 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是碳酸盐岩储层勘探的主要技术手段。
通过地震波在不同层位的传播速度和反射强度,可以识别碳酸盐岩储层的存在与分布,并获得地质构造、岩性特征等信息。
2. 地质勘探技术:地质勘探是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详细的地质描述和解释的技术手段。
包括野外地质观察、岩心描述、层序地层分析等方法,可以帮助更全面地了解储层特征和分布规律。
3. 流体检测技术:流体检测技术是评价碳酸盐岩储层储集能力和勘探潜力的重要手段。
包括测井、石油地质化学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可以确定储层的孔隙度、渗透性、流体类型、含气饱和度等参数。
4. 工程地质技术:碳酸盐岩储层开发过程中,由于其非均质性强,需要进行开发过程的综合研究和监测。
包括岩石力学测试、封隔技术和水驱技术等方法,可有效解决碳酸盐岩储层的工程问题。
综上所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孔隙度高、渗透性差、孔隙类型多样和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征。
石油地质-第三章-储集层、盖层
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储集层的基本性质 碎屑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 盖层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含油饱和度(%)
油、气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的关系曲线
三.储集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 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间无严格的函数关系,但有一定的内在 联系,因孔隙度和渗透率取决于岩石本身的结构与组成,凡具有 渗透性的岩石均具有一定的孔隙度,特别是有效孔隙度与渗透率 的关系更为密切,对碎屑岩储集层来说,一般是Pe越大,K值越高, 即K值随Pe的增加而有规律的增加。 有效孔隙相同,直径小的孔隙比直径大的渗透率低。
1.岩石的矿物成分 碎屑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和长石,它们对储油物性的影响 是不同的。一般石英砂岩比长石砂岩的储油物性好。其原因是: ①亲水性不同,长石比石英强,当被水润湿时,长石表面形成 的液体薄膜比石英厚,一般情况下,这些液体不能流动,因此, 减少了孔隙流动的截面积; ②抗风化能力不同,石英抗风化 能力强,颗粒表面光滑,油气易 通过;长石不耐风化,表面常有 次生高岭土和绢云母,它们对油 气有吸附作用,可吸水膨胀,堵 塞原来的孔隙。 2.岩石的结构构造 沉积岩粒间孔隙的大小、形态和 发育程度主要受碎屑岩颗粒的粒 岩石颗粒 孔隙系统 胶结物 径、分选、磨圆度和填充程度的 岩石孔隙结构示意图 控制。
岩石中流体的相对渗透率与油气、油水的饱和度(某一单相流 体体积和孔隙体积之比)成正相关关系。随着该相流体饱和度的 增加,有效渗透率在增加,相对渗透率值也在增加,直到有效渗 透率等于绝对渗透率,相对渗透率值等于1为止。
石油的储层3
具有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也称储集岩。
它是构成油气藏的基本要素之一。
储集层必须具备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的空间和能使油气流动的条件。
如储集层中储存了油气则称含油气层。
绝大多数油气藏的含油气层是沉积岩(主要是砂岩、灰岩、白云岩),只有少数油气藏的含油气层是岩浆岩和变质岩。
储集层是控制油气分布、储量及产能(给出石油、天然气的能力)的主要因素储集层的孔隙(包括裂缝和孔洞)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
地壳中不存在没有孔隙的岩石,但是不同的岩石,其孔隙大小、形状和发育程度是不同的。
因此,岩石孔隙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储存油气的数量。
岩石孔隙发育程度用孔隙度(孔隙率)来表示,即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自然界岩石的孔隙有连通孔隙和不连通孔隙。
此外,孔隙的大小也是直接影响油气在其中流动的重要因素。
岩石的孔隙按其大小(孔隙直径或裂缝宽度)可分为3类:①超毛细管孔隙。
指管形孔隙直径大于0.5毫米或裂缝宽度大于0.25毫米的孔隙。
这种孔隙中的流体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
岩石中的大裂缝、溶洞及未胶结或胶结疏松的砂岩层孔隙大部分属此类。
②毛细管孔隙。
指管形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毫米之间,或裂缝宽度介于0.25~0.0001毫米之间的孔隙。
在这种孔隙中的流体,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流体不能自由流动。
要使流体在其中流动,需要有明显的超过重力的外力去克服毛细管阻力。
一般砂岩的孔隙属于此类。
③微毛细管孔隙。
指管形孔隙直径小于0.0002毫米,或裂缝宽度小于0.0001毫米的孔隙。
要使这种孔隙中的流体流动,需要非常高的剩余压力梯度,这在地下油层条件下一般是达不到的。
因此,对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无意义。
一般泥岩、页岩中的孔隙属于此类。
那些不连通的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对油气的储集是毫无意义的。
只有那些彼此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才是有效的油气储集空间,即有效孔隙。
有效孔隙度(Pe)是指岩石有效孔隙体积(Ve)和岩石总体积(Vt)之比:砂岩有效孔隙度变化在5~30%之间,一般为10~20%;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小于5%。
【免费下载】 西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李传亮)
付玉 是贱人
(3)
在压实阶段,随着深度的加大,沉积物受到的上覆压力也越来越大,疏松的
沉积物受压不断趋于致密,骨架颗粒由疏松排列趋于紧凑排列,岩石孔隙度不
断减小,孔隙度呈指数规律变化; 在压缩阶段,岩石的排列方式不发生变化,
岩石的孔隙度保持为常数;在压熔阶段由于太高的地层温度和地层压力,岩石
固体骨架颗粒开始熔化,孔隙度骤减直至为 0,岩石矿物特征也开始消失。
12������������������
(4)带入(2)式得������
另一方面,假设该裂缝岩石的等效渗透率为
以上各式得������������
=
������������������2 12
=
4.1 试计算 3000m 深度处正常压力地层中的上覆压力、骨架应力和流体压力。 假设地层岩石的孔隙度为 20%,地层水密度为 1g/cm3,骨架密度 2.65g/cm3。
������ (2)天然气储量计算公式:
=
������������ℎΦ(1
由此公式可以计算,按理想气体与按非理想气体所计算的储量的偏差为
������ =
11 ‒
������������������ ������
所以若按理想气体计算储量比实际气体会少 8%。
2.2 试导出天然气的体积系数计算公式。
解.
度较大的次生孔隙(裂缝,溶洞等),则可以成为好的储集层。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储层的区别: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比,由于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遭受剧烈的次生
变化,通常经受更为复杂的沉积环境及沉积后的变化。有以下几点区别: 1.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大小、形状变化很大,其原始孔隙度很大而
最终孔隙度却较低。因易产生次生变化所决定。 2.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变化很大。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石灰岩、白云岩、粒屑灰岩、礁灰岩等,其储集空间通常包括孔隙、溶洞和裂缝三类。
一般说来,孔隙和溶洞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是主要的渗滤通道,也是储集空间。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它贯穿在整个沉积过程及其以后的各个地质历史时期。
它除了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外,地下热动力场、地下或地表水化学场、构造应力场等因素均对它们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由于碳酸盐岩的特殊性(易溶性和不稳定性),使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演化相当复杂,孔隙类型多、变化快,往往在同一储集层内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孔隙,各种孔隙又往往经受几种因素的作用和改造。
因此,对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分类时,既要考虑它的原始成因,又要考虑它在整个地质历史过程中的改造和变化。
关于碳酸盐岩孔隙类型的划分方案较多。
Choquette和Pray(1970)根据受组构控制与不受组构控制两项关系,将碳酸盐岩孔隙划分为三大类型16种孔隙,其中有几种为常见类型,其它则为比较特殊的类型。
将根据碳酸盐岩孔隙的形成时间及成因,将其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大类来进行论述。
∙原生孔隙碳酸盐岩的原生孔隙主要是指在沉积时期形成的与岩石组构有关的孔隙。
它们在成岩期可以发生一些变化。
原生孔隙包括粒间孔隙、粒内孔隙、生物骨架孔隙、生物体腔孔隙、遮蔽孔隙、鸟眼孔隙和生物潜穴等。
粒间孔隙:粒间孔隙是指粒屑碳酸盐岩粒屑之间未被基质填积和胶结物充填的原始孔隙空间。
粒间孔隙只有在粒屑含量很高(一般应大于50%)形成颗粒支撑格架时才能出现。
粒间孔隙的发育程度与粒屑的含量、大小、形状、分选程度以及粒屑的堆积方式,胶结物含量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它能否得以保存还取决于沉积后的地质历史时期淀晶方解石或其它可溶矿物的充填程度。
粒间孔隙是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孔隙类型之一。
世界上相当多的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此类孔隙。
粒内孔隙:粒内孔隙是指组成碳酸盐岩的各种颗粒内部的孔隙,如骨屑、团块、内碎屑、鲕粒等颗粒内部的孔隙。
碳酸盐岩储集层隔夹层地质特征及成因——以伊拉克西古尔纳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为例
碳酸盐岩储集层隔夹层地质特征及成因——以伊拉克西古尔纳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为例邓亚;郭睿;田中元;谭文豪;衣英杰;徐振永;肖聪;曹勋臣;陈良【摘要】通过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伊拉克西古尔纳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碳酸盐岩内隔夹层类型、孔渗关系、测井响应特征及识别标准,并从层序地层、沉积相及成岩作用的角度分析隔夹层的成因和分布特点.研究区发育颗粒灰岩、泥粒灰岩及粒泥灰岩3种隔夹层.隔夹层一般发育在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部分发育在开阔台地相;在海侵体系域及早期高位体系域,形成广泛发育的隔夹层,且在层序边界处形成大规模、连续分布、物性较差的隔挡层.准同生期胶结作用、埋藏压实作用、埋藏期胶结作用等成岩作用造成孔隙度不断减小,从而破坏了储集空间,导致层内夹层的形成.表生期古潜水面以下的潜流环境由于CO2的脱气作用致使CaCO3大量沉淀出来并形成方解石胶结物,形成了区域内广泛分布的泥粒、颗粒灰岩隔夹层.通过测井综合分析确定了隔夹层测井识别标准并预测了隔夹层的展布特征,隔层主要发育在CRⅠ段、CRⅡ段内,夹层主要集中在mB1段内.就不同类型隔夹层而言,泥粒灰岩隔夹层数量比例最大,其次为颗粒灰岩隔夹层,最后为粒泥灰岩隔夹层.【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6(043)001【总页数】9页(P136-144)【关键词】碳酸盐岩;储集层隔夹层;地质特征;成因模式;测井响应特征;测井识别标准;西古尔纳油田;伊拉克【作者】邓亚;郭睿;田中元;谭文豪;衣英杰;徐振永;肖聪;曹勋臣;陈良【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长江大学;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隔夹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定义、分类、成因、物性标准、分布规律、识别方法及对油藏开发的影响[1-10]等方面,且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砂岩油藏,对于碳酸盐岩油藏,特别是孔隙型碳酸盐岩储集层隔夹层的研究相当缺乏[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征 沉积物原始 孔隙度 岩石的最终 孔隙度
砂岩 一般 25 ~ 40% 一般为原始孔隙度的 一半或一半以上,储 集层普遍为 15~30%
碳酸盐岩 一般 40~70% 一般是原始孔隙度的很小 一部分或近于零,储集层 中普遍为 5~15% 初始粒间孔隙较多,但由于 沉积以后的改造,溶洞、裂 缝发育,变化很大 与颗粒分选作用和直径关系 较小,受次生作用影响较大 变化很大 影响很大,能够形成、消失 或完全改变孔隙。胶结作用 和溶解作用很重要 影响很大 两者关系变化很大,一般与 颗粒大小、分选情况无关
世界许多重要产油气区的储集层都是以碳酸 盐岩为主的。在我国,碳酸盐岩储集层分布也极 为广泛。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主要的渗 滤通道 一、储集空间类型 主要的 储集空 间 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分为孔隙、溶孔(洞)、 裂缝。与砂岩储集层相比,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 间类型多、次生变化大,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 性。
二、 碳酸盐岩储集物性的影响因素
1、孔隙(洞)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1)原生孔隙——沉积条件(环境) 发育与岩性有关。岩性受主要沉积环境控制,决 定于沉积环境水动力的高低。
粒间孔隙发育在颗粒石灰岩中,同砂岩相似,其孔渗性 与颗粒大小,分选程度正相关,与基质含量负相关; 晶间孔隙大小与晶粒大小及均匀性关系密切; 各种生物孔隙的大小与生物个体大小和排列状况有关。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任课人:逄 雯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
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第一节 储集层的岩石物性参数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第四节 特殊岩类储集层 第五节 盖层的类型及其封盖机制
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世界上绝大多数油气藏的储集层是沉积岩层, 其中又以砂岩和碳酸盐岩最为重要,少数油气藏 的储集层为火山岩、裂缝性泥岩和变质岩。
(5)溶蚀裂缝:受地下水淋滤溶蚀形成。 其特点是:裂缝形态奇特,有陆源砂、泥或围岩岩 块充填。
4、碳酸盐岩储层的喉道类型
管状喉道
孔隙缩小部分成为喉道
片状喉道
碳酸盐岩储层喉道类型
4、碳酸盐岩储层的喉道类型
(1)管状喉道:孔隙与孔隙之间由细而长的管子 相连,其断面接近圆形。 (2)孔隙缩小部分成为喉道:孔隙与喉道无明显 界限,扩大部分为孔隙,缩小的狭窄部分即为喉 道。孔隙缩小部分是由于孔隙内晶体生长,或其 他充填物等各种原因形成。喉道与孔隙相比较, 其直径(等效)相差不大。 (3)片状喉道:在白云石或方解石晶体之间的缝 隙一般为片状喉道。片状喉道连通着多面体孔隙 或四面体孔隙。片状喉道一般很窄,只有几微米 到十几微米,这是碳酸盐岩中最常见的喉道类型。
孔隙类型
1.受组构控制的原生孔隙 ① 粒间孔隙; ② 遮蔽孔隙; ③ 粒内孔隙; ④ 生物骨架孔隙; ⑤ 生物钻孔(潜穴)孔隙; ⑥ 鸟眼孔隙; ⑦ 收缩孔隙; ⑧ 晶间孔隙。
2.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 ① 粒内溶孔和印模孔;
② 粒间溶孔;
③ 溶孔、溶洞、溶沟; ④ 角砾孔隙。 3.裂隙 成岩裂缝:
B.去白云石化作用:
含有硫酸钙的地下水进过白云岩发育地区时,将交代白云 石,产生次生方解石,形成去白云石化的次生石灰岩。其 中方解石晶粒变粗,孔隙度增大,但分布比较局限,常呈 树枝状或透镜状出现于白云岩中
2、裂缝发育的影响因素
①裂缝发育的岩性因素: ——内因:岩石的脆性
脆性由大到小顺序:
白云岩或泥质白云岩——石灰岩、白云质灰岩 ——泥灰岩——盐岩——石膏
孔隙、溶洞(孔径>5mm)——储集空间 裂缝——渗滤通道
砂岩与碳酸盐岩储集空间比较(据Choquette和Pray,1970 修改)
方面 沉积物中的原始孔隙度 岩石中最终孔隙度 储集空间的类型 储集空间的大小、形状及 分布 储集空间的大小、形状的 影响因素 砂岩 通常25%~40% 常为原生孔隙度的一半或更 多,一般为15%~30% 粒间孔隙为主。裂缝较少,一 般没有溶洞。 分布均匀、储集空间以组构选 择性孔隙为主。 与碎屑岩的粒度、分选等有 关,孔隙形状依存于颗粒形状 碳酸盐岩 通常40%~70% 通常不是原生孔隙,储集岩内一般 为5%~15% 类型多、变化大,发育大量的溶洞 和裂缝 变化很大,从完全取决于岩石组构 要素(组构选择性),到毫不相关 一般孔隙大小与粒度、分选等无 关;形态变化大,从依存于颗粒形 状到完全不依存于颗粒形状 复杂、多期、多样。受到强烈的成 岩作用和后期构造作用的影响。裂 缝型储层、缝一洞型储层等与环境 没有直接的关系。 影响大,能创造、消除或完全改变 孔隙度,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重要 在储集性质上很重要 变化大,一般相关性差
特点: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储集空间的大
小、形状及分布变化很大;储集空间成因复杂。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表
类 孔 缝 孔 次生 孔隙 洞 缝 受组构控制的 非组构控制的 受组构控制的 受组构控制的 非组构控制的 非组构控制的 亚 类
原生 孔隙
粒间孔、粒内孔、壳体掩蔽孔隙、生 物骨架孔隙、晶间孔 生物钻孔、砾间孔、鸟眼孔隙 矿物解理缝、收缩缝 粒间或晶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 铸模孔(粒模、晶模、生物模)、窗 格孔隙、岩溶角砾孔隙 溶沟、溶洞、洞穴 古风化缝、成岩收缩缝、压溶缝、构 造缝、区域裂缝
储集空间的成因
与沉积环境有关
成岩作用的影响 裂缝作用的影响 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性
影响较小,压实、胶结作用使 原生孔隙度降低 一般不重要 相对一致,正相关关系
一、储集空间类型
(一) 孔隙类型
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是一些多孔的粒屑
灰岩、生物骨架灰岩和白云岩等。其孔隙类型
可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三类。
粒内孔隙(生物体腔孔隙 ):碳酸盐颗粒内部的孔隙,
生物灰岩常具有这种孔隙,故又称为生物体腔孔隙,如腹 足类介壳的体腔孔隙。个别鲕粒内部也有这类孔隙。
生物钻孔孔隙: 由某些生物的钻孔所形成的孔隙,较
为少见,孔隙常被充填。
粒间孔隙
鲕粒间孔
生屑间孔
砂屑间孔
生物体腔孔隙
生物屑粒内孔
1、原生孔隙——发育主要受沉积条件的控制
孔缝联通
3、裂缝
(1)构造裂缝:构造应力超过岩石弹性限度后破裂
而成的裂缝,是最主要的裂缝类型。
其特点是:边缘平直、延伸较远、具有一定的方向
和组系。
(2)成岩裂缝:由于上覆岩层压力和本身失水收缩、 干裂或重结晶等形成的裂缝。分布受层理限制,不穿 层,多平行层面,缝面弯曲,形状不规则。 其特点是:一般受层理限制,平行层面,不切穿层,
三、碳酸盐岩储层类型
按照储集空间及其组合类型,可将碳酸盐岩储层大体分为 五种基本类型:
(1)孔隙型储层
储集空间以各类原生孔为主。孔隙连通性好;裂缝不 发育。 潮下带-开阔台地、浅滩和生物礁相等。
(2)裂缝型储层
裂缝既为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又是油气渗滤通道。
(3)裂缝-孔隙型储层
储集空间为各类孔隙和裂缝。孔隙为主要储集空间, 裂缝主要为油气渗滤通道。
1、原生孔隙——发育主要受沉积条件的控制
原生孔隙分布
碳酸盐岩原生孔隙发育程度与岩性关系 密切,分布受沉积环境控制。
平面分布上,多为粗结构的岩石; 剖面分布上,多处于高能环境沉积层序中。
2、次生孔隙:——溶孔
包括溶蚀孔隙和溶洞、重结晶孔隙、白云岩化孔
隙等,其中以溶蚀孔隙和溶洞最发育。
溶蚀孔隙:碳酸盐矿物或伴生的其它易溶矿物被
(4)裂缝-溶洞型储层
溶洞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为渗流通道。
——常分布于不整合面及大断裂附近。
(5)孔洞缝复合型储层
储集空间为各种成因的孔隙、溶蚀洞穴和裂缝。孔隙、 溶洞为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裂缝主要发挥渗流通道作
用,构成统一的孔隙-溶洞-裂缝系统。
( 四 ) 碳 酸 盐 岩 与 砂 岩 储 集 性 质 的 比 较
按组成储集层的岩石类型可将其分为三 大类:
1、碎屑岩储集层 2、碳酸盐岩储集层 3、其它岩类储集层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一、储集空间类型 二、碳酸盐岩储集物性的影响因素 三、碳酸盐岩储层类型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在世界油气分布中占有重要 地位,油气储量约占全世界油气总储量的40%, 油气产量达全世界油气总产量的60%以上。 碳酸盐岩储集层构成的油气田常常储量大、 单井产量高,容易形成大型油气田,世界上共有 九口日产量曾达万吨以上的高产井,其中八口属 碳酸盐岩储集层。
水中富含CO2、或温度升高时,地下水的溶解能力增大。
C.气候、地貌、构造条件:
碳酸盐岩出露于气候温暖的河谷近湖(海)岸、剥蚀区、 多裂缝或断层区时,更易被溶蚀。
1、孔隙(洞)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②其它成岩作用-白云岩化、重结晶作用 A.重结晶作用:
在成岩后生作用阶段,温度和压力不断增加,发生重结晶 作用,结果晶体变粗,孔径增大,使晶间孔隙变大,有利 于形成溶蚀孔隙。
孔隙类型
几乎全为粒间孔隙
孔隙大小与 沉积的关系 孔隙形状 成岩作用对 物性的影响 裂隙的影响对储集 层性质的影响 孔隙性与渗透 性之间的关系
与颗粒直径和分选 作用密切有关 主要取决于颗粒形状 由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 原始孔隙有所减小
一般不重要 比较一致,一般决定于 颗粒大小和分选情况
裂缝面弯曲,形状不规则,有时有分枝现象。
3、裂缝
(3)压溶裂缝:上覆地层静压力下,富CO2的地下
水沿裂缝或层理流动时对成分不均的石灰岩选择性溶
解而成,如缝合线。 其特点是:其中常残留许多泥质、有机质。 (4)风化裂缝:指古风化壳由于受地表水淋滤和地 下水淋滤溶蚀形成。
其特点是:裂缝大小不均一,形态奇特。
地下水、地表水溶解后形成的孔隙,包括粒内溶孔、
铸模孔隙、粒间溶孔、溶沟、溶洞。 溶洞是指溶解作用超出了原来颗粒的范围,不再 受原来组构的控制,形成一些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 的洞穴。在溶孔或溶洞的内壁上,常沉淀有晶簇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