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规范
水准测量规范
水准测量规范(共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水准测量水准测量:国家水准测量依精度不同分为一、二、三、四等。
一、二等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须的高程控制。
精度低于四等的水准测量称为等外水准测量。
本节阐述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布设形式、技术要求、选点埋石、外业施测和内业计算等有关内容。
一、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每隔一定的距离需要埋设一个固定点,称为水准点。
水准测量的目的就是以已知高程点为起算点,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水准点的高程。
根据已知水准点的情况和测量工作的实际需要,水准路线可以布设成以下三种形式。
(1) 附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
(2) 闭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环形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测定沿线上水准点的高程,最后又回到该水准点。
(3) 支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水准路线测定沿线上其他水准点的高程,最后不与任一已知高程点连测。
为了提高成果的精度及其可靠性,规范规定支水准路线必须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且应限制支水准路线的长度。
(4)水准网二、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水准测量对所使用的仪器类型、水准路线长度、不符值或闭合差的限差等都有相应的规定,其中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4-27所列。
三、水准路线选线和水准标石埋设(1)收集资料在确定水准路线布设形式之前,首先要收集已有的水准测量资料,包括水准路线图、水准点“点之记”、成果表、技术总结等。
而且还应到实地调查,确定已知成果可否利用。
(2)图上初步选线在测区已有的地形图上设计拟定的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应尽量选设在地势平坦、土质坚实、施测方便的道路附近,尽量避免通过水滩、沙土、易塌陷易受雨水冲刷的地区。
测量规范
测量一、一般规定1、水准测量执行“分级管理,分级测量”原则,即基本水准点从引据水准点进行引测;校测水准点从基本水准点引测;水尺零点高程从校核水准点引测。
特殊情况下引据水准点可直引测校核水准点;基本水准点引校测水尺零点高程。
2、基本水准点高程的变动,应经2次及以上符合规定的方法测量确定。
高程变动值不大(在10mm之内)或变动值在10mm以上但在测量充许误差范围内,其采用高程暂不改动;若高程采用值发生变动,应由省局批准。
3、校核水准点高程经校测变动值在10mm之内暂不改动采用高程;超过10mm应复测证实其高程确已变动后方可更改高程。
校核水准点高程变动由地区局批准,并报省局备案。
4、基本水准点与校核水准点经联测发现有两个以上高程发生变动,变动形态出现复杂情况时,应由其它高级水准点进行联测,搞清变动原因并慎重处理。
5、水准测量(1)水准点经多年检测高程稳定,应在逢“0”、“5”年份校测一次。
建立有高程自校系统的测站,基本水准点高程未变动的,应逢“0”或“5”年份校测一次,具体校测时间由地区局确定。
(2)校核水准点自校系统不少于3个高程点,点与点的距离:山区应大于200m;平原地区大于500m。
自校系统应每年联测一次,当发现有变动迹象时应及时与基本水准点联测。
6、水尺零点高程校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倾斜式水尺在一个斜面上时,应不大于2m间隔进行水尺零点高程测量,如P1(0.00)、P2(2.00)、P1(4.00)等(0.00、2.00等为置尺点水尺读数)。
(2)对受地形条件限制的测站,水准测量单站视距前后差要求可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2m(对三丝读数不作要求)。
(3)当采用水准仪观测水尺读数进行零点高程测量时,应变换仪器高度2次及以上。
7、大断面岸上部分测量当使用水准仪测量有困难时,可使用全站仪、GPS、经纬仪极坐标交会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使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时,其天顶距应控制在5°内;受地形限制,特殊情况应控制在10°内,当采用直接量距法测量起点距的,水边起点距应用其它仪器校核,其误差应小于1/500。
水准测量规范
路线
视线 观 测 次 数往返较差、附合或
长度 水准仪水准尺 长度
环线闭合差
等级 /km
/m 与已知 符合或 平地 山地
点联测 环线 /mm /mm
等外
≤5
单面 DS3
2020/3/24
100
往返各 一次
往一次 ±40
L
±12 n
五、三、 四等水准测量
1.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的技术要求
解决方法:
这时需要在两点间加设若干个立尺点, 分段设站,连续进行观测。
加设的这些立尺点并不需要测定其高程,它 们 只 起 传 递 高 程 的 作 用 , 故 称 之 为 转 点 , 用 TP (Turning Point)表示。
2020/3/24
进行方向
2.424 2.312
2.014 1.901
TP2
D=1000m 大地水准面
2020/3/24
C hAC HC
测站 测点
BMA Ⅰ
TP1
TP1 Ⅱ
TP2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2.014 1.901
1.223 1.108 2.312
0.450
高差/m 平均高差/m 高程/m 备注
+0.791 +0.793
+0.792 32.186
(2)计算检核
为了保证记录表中数据的正确,应对记录表中 计算的高差和高程进行检核。
检查内容:
后视读数总和减前视读数总和的二分之一
高差总和的二分之一
平均高差总和
C点高程与A点高程之差 以上这四个数字应相等。
否则,计算有错。
2020/3/24
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相对高程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工程测量中较为简单的高程控制。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测量操作。
以下是四等水准测量的一般规范。
一、仪器和设备1. 使用精度符合四等水准测量要求的水准仪、测杆、三脚架、反光板等设备,并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2. 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测量精度符合要求。
二、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 在测量区域选择合适的基准点和监测点,确定测量线路,并编制测量方案。
2. 清理测量线路上的障碍物,保持测量视线畅通,并在需要的地方设置转点和基准点。
3. 在每个监测点上设置固定点,并进行编号和标识。
三、测量操作1. 首先进行水准仪的精密调平,保证水准仪的水平度。
2. 使用测杆在各个监测点上进行读数,同时进行板面校正和零位调整。
3. 每次观测前后都要进行查看,保证读数准确无误。
4. 在不同高程点上进行反光板的移动,分别进行前视和后视观测。
5. 进行远景观测时,要注意防止光线反射,避免误差的发生。
四、数据处理和计算1. 对每个监测点的观测数据进行逐个比较和验证,发现异常数据时要进行重新观测。
2. 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各监测点之间的高差和高程差,同时计算出误差和精度等指标。
3. 根据测量结果绘制高程平面图,并编制相应的测量报告。
五、质量控制1. 测量人员应持证上岗,并具备一定的测量经验和操作能力。
2. 进行质量控制的同时,要进行各个流程的验收和评估,确保测量过程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3. 针对测量结果进行回顾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六、安全措施1. 在进行测量操作时,要注意人身安全,穿戴合适的劳保装备。
2. 注意环境和天气的变化,避免在恶劣天气下进行测量操作。
综上所述,四等水准测量是一项需要严格操作的测量工作,只有按照规范进行测量操作,才能够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正确的高程数据。
同时,进行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的落实也是十分重要的。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一、序言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是地理信息领域的一项重要测量工作,其结果直接影响到地图及地理信息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为了保证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国家相关部门对这一测量活动进行了规范,确立了一系列测量规范。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定义和分类三四等水准测量是指用水准仪进行的高程测量,主要用于控制三角网测量和工程测量,精度要求较低。
按照测量精度的不同,可以将三四等水准测量分为三等和四等。
三、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测目标点的高程值与参考点的高程值的差值,从而确定目标点的高程。
在观测过程中,需要考虑自然地形的影响,进行合理的高程校正。
2.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主要包括单基准测量和闭合回程测量两种。
单基准测量是在一个已知高程的基准点附近进行测量,闭合回程测量是在一个封闭的环路内进行测量。
四、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测量设备和精度要求1.测量设备三四等水准测量所需要的测量设备主要包括水准仪、测台、水准尺和高程校正器。
这些设备应具备精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精度要求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一般为1:5000~1:20000,其中三等水准的精度要求较高,为1:10000~1:20000,而四等水准的精度要求较低,为1:5000。
五、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测量步骤和操作流程1.布设测站在开始测量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测站位置,并进行测站布设。
布设测站时应考虑地形和测量范围,选择平整、稳固的位置。
2.观测测量观测测量包括目标点的高程观测和高程校正观测。
在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校正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以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3.数据处理测量完成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校正、数据平差和误差分析等步骤,以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4.结果验证对测量结果进行验证,与历史数据和其他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水准测量规范
水准测量规范水准测量是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高精度、高准确性、高实用性等特点。
为了保证水准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严格遵守水准测量规范。
一、设备要求:(1)水准仪应具备高精度、稳定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能满足要求的测量精度。
(2)三脚架要坚固稳定,以确保测量仪器不受外力的影响。
(3)基准点要选取坚固、稳定的地面,避免受到地震、地面沉降等因素的影响。
二、操作要求:(1)水准标尺应垂直放置,确保读数准确。
(2)每个测量点至少观测3次,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以减小误差。
(3)观测时要避免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观测过程中要保持团队的默契,配合操作,避免误差的产生。
三、数据处理要求:(1)水准线的调整要采用闭合回路法,以提高水准线的准确性。
(2)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时,要排除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保证数据的质量。
(3)在进行水准网平差时,要注意对中误差进行检验,确保平差的效果。
(4)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观测校正、重力校正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以提高水准测量的结果精度。
四、结果应用要求:(1)测量结果要进行审核和验算,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测量结果要进行有效的保存和备份,以便今后的查阅和使用。
(3)测量结果要合理应用,为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提供准确基础。
总之,水准测量作为一项重要的地理空间数据采集方法,需要严格遵守水准测量规范,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在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数据处理过程中,才能获得高精度、高准确性的测量结果,为地理空间数据的应用提供可靠的基础。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准测量是一种用于精确测量地面点高程的方法,在工程建设、地形测绘、地质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二等水准测量属于高精度的测量工作,对测量的精度、操作流程和数据处理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
一、测量仪器的要求进行一二等水准测量时,所使用的水准仪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校准,以确保其测量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通常,应选用精度不低于 DS05 级的水准仪,并配备相应精度的水准尺。
水准仪的望远镜放大倍数、视场清晰度、调焦精度等性能指标都应达到较高的标准。
水准尺的刻度应清晰、均匀,且长度稳定,不易变形。
在测量前,还需要对仪器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水准仪的 i 角误差(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之间的夹角)、水准尺的零点误差等。
若发现误差超出允许范围,必须进行校正或更换仪器。
二、测量环境的要求测量时的气象条件对测量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应选择在天气晴朗、微风、气温稳定的时段进行测量,以减少大气折光、温度变化等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同时,应避免在阳光直射、地面有强烈反光或有震动干扰的地方设立测站。
此外,测量路线应尽量避开交通繁忙、施工区域和电磁场干扰较强的地段。
如果无法避开,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观测次数、缩短视线长度等,以减小外界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三、测量人员的要求从事一二等水准测量的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测量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测量人员应熟悉水准仪的操作方法,能够准确读取和记录测量数据,并具备处理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在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应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不得随意简化测量流程或篡改测量数据。
同时,测量人员之间应密切配合,协同完成测量任务。
四、测量流程及操作要点1、选点和埋石在进行水准测量前,首先要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和实际地形条件,合理选择水准点的位置。
水准点应选在地基稳固、易于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方。
选定位置后,要进行埋石工作,确保水准点的稳定性。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一、引言三四等水准测量是国家测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的测量。
其精度和精密度要求高,对全国测绘工作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国家对三四等水准测量工作的规范十分重视,制定了相关的测量规范,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定义和目的三四等水准测量是指对地球表面高程的测量,通常在大地测量网中进行。
其目的是确定地表上任意点的高程数值,为工程测量、地质勘探、测绘建设等提供高程控制,为国家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三、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分类和特点1.三等水准测量三等水准测量是对地球表面高程的高精度测量,其精度要求高,通常用于巨细地貌、测量较高精度的建筑工程等需要高精度高程控制的领域。
2.四等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是对地球表面高程的中等精度测量,其精度要求适中,通常用于一般地貌、普通建筑工程等需要一般精度高程控制的领域。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特点包括:(1)精度高: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高,是国家有关部门对测绘工作的严格要求;(2)数据量大:由于测量需要覆盖较大范围的地域,因此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数据量较大;(3)工作量大:三四等水准测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定数量的测量人员及设备;(4)成本高: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成本较高,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1.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一个理想的参考曲面,它与地球的真实形状比较接近。
大地水准面是地球的等势面,它控制着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高程。
2.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是对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高程数值进行测量。
常见的高程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高程传感器测量等。
水准测量是通过在不同地点设立水准点,用水准仪观测两个水准点之间的高程差,从而确定各个水准点的高程。
3.大地水准面的建立大地水准面的建立是通过连接各个水准点,确定它们之间的高程差,为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高程提供基准。
同时,大地水准面的建立还需要考虑地球的形状、重力场、潮汐等因素。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等级水准网内布设符合路线、环线或结点网,直接提供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所必需
的高程控制点。
!"#"$ 单 独 的 三 等 水 准 附 合 路 线,长 度 应 不 超 过 #+),-;环 线 周 长 应 不 超 过
$)),-;同级网中结点间距离应不超过 *),-。
!"#"! 单独的四等水准附合路线,长度应不超过 %),-;环线周长应不超过 #)),-;
*21
*21
基本参数见 -. ()/)
用 于 高 程 导 线 测 量,其 精 度 分 级 见 ,.
—
!级 !4/ 001《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 仪器的检验 #"&"% 对于光电测距仪的检验按 ,. !4/ 001 规定执行。对用于仪器检验的三等标 准金属线纹尺每两年应送有关检定单位检定一次。 #"&"& 对于新出厂的仪器及其在作业前和跨河水准测量前的检验项目按表 ! 规定 执行。
“起北止南”。环线名称,取环线内最大的地名后加“环”字命名。三、四等水准路线的
等级,各以!、"书写于线名之前表示。
— #$.# —
第34;!"# 路线上的水准点,应自该线的起始水准点起,以数字 !、"、#……顺序编定 点号,环线上点号顺序取顺时针方向,点号书于线名之后。
尺一对标尺名义米长的测定见附录补充件中的标尺分米分划误差的测定见附录补充件中的水准仪的检视见附录补充件中的水准仪上概略水准器的检校见附录补充件中的水十字丝的检校见附录补充件中的quot
第十篇 测绘技术应用规范管理相关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 #$%&%—&#
水准测量规范
水准测量规范-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水准测量水准测量:国家水准测量依精度不同分为一、二、三、四等。
一、二等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须的高程控制。
精度低于四等的水准测量称为等外水准测量。
本节阐述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布设形式、技术要求、选点埋石、外业施测和内业计算等有关内容。
一、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每隔一定的距离需要埋设一个固定点,称为水准点。
水准测量的目的就是以已知高程点为起算点,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水准点的高程。
根据已知水准点的情况和测量工作的实际需要,水准路线可以布设成以下三种形式。
(1) 附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
(2) 闭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环形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测定沿线上水准点的高程,最后又回到该水准点。
(3) 支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水准路线测定沿线上其他水准点的高程,最后不与任一已知高程点连测。
为了提高成果的精度及其可靠性,规范规定支水准路线必须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且应限制支水准路线的长度。
(4)水准网二、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水准测量对所使用的仪器类型、水准路线长度、不符值或闭合差的限差等都有相应的规定,其中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4-27所列。
三、水准路线选线和水准标石埋设(1)收集资料在确定水准路线布设形式之前,首先要收集已有的水准测量资料,包括水准路线图、水准点“点之记”、成果表、技术总结等。
而且还应到实地调查,确定已知成果可否利用。
(2)图上初步选线在测区已有的地形图上设计拟定的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应尽量选设在地势平坦、土质坚实、施测方便的道路附近,尽量避免通过水滩、沙土、易塌陷易受雨水冲刷的地区。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准测量是一种精确测定地面点高程的测量方法,而一二等水准测量则是在高精度要求下进行的重要测量工作。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遵循严格的规范。
一、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仪器设备的选择与检验应选用精度符合一二等水准测量要求的水准仪,如 DS05 或 DS1 型水准仪。
在使用前,必须对水准仪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校准,包括水准仪的 i 角误差、水准标尺的零点差等。
2、测量路线的规划根据测量任务和地形条件,合理规划测量路线。
测量路线应尽量避开交通繁忙、地面震动较大的区域,同时应保证路线的闭合或附合,以方便进行精度检核。
3、水准点的布设水准点应选在地基稳固、易于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方。
一二等水准点应埋设永久性标石,并绘制点之记。
二、外业观测1、观测方法一二等水准测量一般采用光学水准仪进行单程观测,也可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往返观测。
观测时应按照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读数。
2、观测要求(1)视线长度应不超过 50 米,前后视距差应小于 1 米,累积视距差应小于 3 米。
(2)视线高度应不低于 03 米,且不应超过 28 米。
(3)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
(4)观测过程中,应保证仪器的稳定性,避免震动和碰撞。
3、读数与记录读数应精确到 01 毫米,记录应清晰、准确、完整。
观测数据应及时进行计算和检核,发现问题及时重测。
三、内业计算1、高差计算根据外业观测数据,计算各测站的高差。
高差计算时应考虑仪器高和标尺读数的改正。
2、闭合差计算对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计算高差闭合差。
一二等水准测量的闭合差应符合相应的精度要求。
3、平差计算当闭合差符合要求时,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平差计算应采用严密的平差方法,确保计算结果的精度。
四、精度要求1、一二等水准测量的每千米高差中误差应分别不超过 10 毫米和20 毫米。
2、水准路线的闭合差应符合相应的限差要求,如一等水准测量的闭合差不应超过±2√L 毫米(L 为水准路线长度,以千米为单位),二等水准测量的闭合差不应超过±4√L 毫米。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第一章:引言引言部分可以简单介绍水准测量的重要性,以及本规范的编写目的和依据。
可以说明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的重要性和作用,展示本规范的组织结构和编写依据。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这一部分应该包括本规范中所用术语的定义和解释,以确保在整个规范中使用的术语具有一致的理解。
第三章:测量基准介绍测量基准的选择原则和具体方法,如何根据实际测量要求选择适当的测量基准,并简要说明测量基准的重要性。
第四章:测量仪器和设备介绍三四等水准测量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包括水准仪、三角架、测量杆等,对这些仪器和设备的选择、校准和使用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五章:测量方法详细介绍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包括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实际测量的步骤和技术要点等,以及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六章:测量数据处理介绍三四等水准测量后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的录入、计算、校核和整理等,以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第七章:测量精度和误差控制介绍测量精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在测量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和如何进行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八章:报告和资料归档介绍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后的报告编写和资料归档方法,包括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要求,以及资料的归档保存期限和管理方法。
第九章:质量控制和验收介绍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和验收标准,确保测量工作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以及获得持续可靠的测量结果。
第十章: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介绍三四等水准测量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要求,确保测量工作的安全可靠,并保护周围的环境资源。
第十一章:附则介绍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中的其他相关要求,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规范的修订和更新等内容。
第十二章:附录在本章节中可以列举一些相关的标准、规定、示例和案例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第十三章:总结在总结部分可以简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点,强调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作为技术标准,是检测、核定各类水准仪器
性能及测量精度的基本规则。
由于水准仪器在工程测量中广泛使用,
其精度要求一直得到高度重视,国家为此制定了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一等水准测量规范是国家标准的最高类别,是土木工程施工控制的基础,也是测量仪表精度要求的最高标准。
一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仪表
的准确度必须达到1.0mm/km,即在1公里距离内,测量误差不大于1
毫米。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是国家标准的次高类别,也是实际工程施工用仪表
的准确度要求,要求仪表的准确度必须达到2.5mm/km,即在1公里距
离内,测量误差不大于2.5毫米。
仪表的准确度是测量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工程的建设把控的
基础。
而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则是仪表准确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要求仪表能够满足最低的精度要求,为仪表的评判、管理提供了科学
依据。
根据规范对仪表的准确度进行合理的设定是把握建筑工程质量
的重要方式,也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水准测量规范规定
一、水准测量的作业方式
现在沉降观测中大多使用高精度的数字水准仪,在控制网及首期观测中,多使用往返测。
其他各期观测中,多采用单程观测兼用中间点测量。
具体作业方式见下表:
二、建筑变形测量的等级、精度指标及其适用范围
我们大多数建筑物沉降观测中多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具体适用见下表:
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1、二等水准观测,应根据路线土质选用尺桩(尺桩质量不轻于1.5kg,长度不短于0.2m)或尺台(又名尺垫,尺台质量不轻于5kg,实际在沉降观测中,多用3kg尺垫)作转点尺承,所用尺桩数,应不少于4个。
特殊地段可采用测钉作为转点尺承。
2、观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及重复测量次数应符合下表规定: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中规定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中规定。
水准测量应遵守的规定
水准测量应遵守的规定(1)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可使标尺在望远镜中的成像清晰、稳定。
一般情况下,一、二等水准观测应在日出后半小时至正午前两小时和正午两小时半至日落前半小时(三、四等水准观测可视情况适当放宽此限制)进行。
也可根据地区、季节及气象情况,适当地增减中午间歇时间。
当标尺分划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气温突变、风力大于四级时,均不得进行观测。
(2)为避免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观测应使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趋于一致(一、二的等水准观测前,应将仪器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半小时)。
设站观测时,为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仪器,应用白色测伞遮住阳光,迁站过程中应用白色仪器罩罩住仪器。
(3)每测站的前视后后视标尺至仪器的距离应大致相等,而且,视线长度不得超过有关规定的长度,视线的高度不得过低。
这样可以消除或减弱i角误差、垂直折光等与距离有关的误差影响。
(4)每站观测程序应按“后—前—前—后”或“前—后—后—前”进行。
这样可以在测站观测高差中消除或减弱i角变化、仪器垂直升降等于时间有关的误差影响。
(5)一个测段中的测站数应为偶数,以便消除标尺零点不等差的影响。
另外,由往测转反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
(6)一、二等水准测量应进行往返观测,一抵消单程观测(往测或返测)高差中所含同一性质、相同符号累积的误差影响。
三四等水准测量应根据《水准规范》的规定,采用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法观测。
(7)一、二等水准测量的往测和返测,应“分段”进行。
即将一个区段分成2~3个分段,每分段的长度应为20~30km。
在一个分段内连续进行往测或反测。
在一个分段内的侧段上,其往测与返测应分别在上午或下午进行。
在日间气温变化不大的阴天或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行。
但这种里程的测站总数,对于一等,不应超过该分段总测站数的20%,二等不应超过30%。
一、二等水准观测一二等水准测量属于精密水准测量,观测时使用的仪器室具有光学测微器的精密水准仪,使用的标尺是线条式因瓦合金水准标尺。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结点 水准网中至少连接三条水准测线的水准点。 水准路线 同级水准网中两相邻结点间的水准测线。 区段 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测段 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连测 将水准点或其他高程点包含于水准路线中的观测。 支测 自路线中任一水准点起,测至三角点、导线点、水文测站以及其他任何固定 点的水准测量。 接测 新设水准路线中任一点连接其他路线上水准点的观测。 检测 检查已测高差的变化是否超过规定而进行的观测。 重测 因成果质量不合规格而重新进行的观测。 复测 每隔一定时间对已测水准路线进行的测量。
— ((*( —
第十篇 测绘技术应用规范管理相关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 利用旧水准点时,可使用旧名号。若重新编定时,应在新名号后以括号注 明该点埋设时的旧名号。
!"! 新设路线与已测路线的连接 !"!"% 新设的一、二等水准路线的起点与终点,应是已测的高等或同等级路线的 基本水准点或基岩水准点。终点暂时不能与已测路线连接时,须预计将来的连接路线。 !"!"& 新设的水准路线通过或靠近已测的一、二等水准点在 !"# 以内,距已测的 三、四等水准点在 $"# 以内时,应予以连测或接测。接测时,须按 %&$’ 条规定对已测 水准点进行检测。 !"!"# 对已测路线上水准点的接测,按新设路线和已测路线中较低等级的精度要 求施测。 !"!"! 新设水准路线与已测水准路线重合时,应尽量利用旧点。当对旧点的稳固 性发生怀疑或旧点标石规格不符合要求时,应重新埋石,但对旧点必须连测。 !"’ 水准路线上的重力测量 !"’"% 高程大于 ! (((# 或水准点间的平均高差为 $(’ ) *(’# 的地区,一、二等水 准路线上每个水准点均应测定重力。高差大于 *(’# 的测段,在地面倾斜变化处应加测 重力。 !"’"& 高程在 % ’(( ) ! (((# 之间或水准点间的平均高差为 (’ ) $(’# 的地区,一 等水准路线上重力点间平均距离应小于 $$"#;二等水准路线上应小于 *+"#。 !"’"# 在西北、西南和东北边境地区,一等水准路线上的每个水准点均应测定重 力。 !"’"! 由青岛水准原点至国家大地原点的一等水准路线上,应逐点测定重力。 !"’"’ 水准点上的重力测量,按加密重力点要求施测。 !"$ 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 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 $,-( 国家高程基准起算。青岛原点高程为 %* & *.’#。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 均海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 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 水准测量的精度 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 /0 一般不得超过 表 * 规定的数值。
[实用参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实⽤参考]国家⼀、⼆等⽔准测量规范国家⼀、⼆等⽔准测量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全国建⽴⼀、⼆等⽔准⽹的布设原则、施测⽅法和精度指标。
本标准适⽤于国家⼀、⼆等⽔准⽹的布测。
区域性的精密⽔准也可参照使⽤。
2规范性引⽤⽂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期的引⽤⽂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标准,然⽽,⿎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研究是否可使⽤这些⽂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适⽤于本标准。
GB/T3161光学经纬仪GB/T10156⽔准仪GB/T16818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50007-20RR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CH1001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2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3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20RR测量外业电⼦记录基本规定CB/T20RR⽔准测量电⼦记录规定JJG8⽔准标尺检定规程JJG414光学经纬仪检定规程JJG425⽔准仪检定规程JJG703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JJF1118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和导航型)校准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标准:3.1结点node⽔准⽹中⾄少连接三条⽔准测线的⽔准点。
3.2⽔准路线levellingline同级⽔准⽹中两相邻结点间的⽔准测线3.3区段section⽔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准点间的⽔准测线3.4测段levellingsection两相邻⽔准点间的⽔准测线3.5连测connectlevelling将⽔准点或其他⾼程点包含在⽔准路线中的观测。
3.6⽀测branchlevelling⾃路线中任⼀⽔准点起,⾄其他任何固定的观测。
3.7接测adjioninglevelling新设⽔准路线中任⼀点连接其他⽔准路线上⽔准点的观测。
3.8检测checklevelling检查已测⾼差的变化是否符合规定⽽进⾏的观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准测量水准测量:国家水准测量依精度不同分为一、二、三、四等。
一、二等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须的高程控制。
精度低于四等的水准测量称为等外水准测量。
本节阐述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布设形式、技术要求、选点埋石、外业施测和内业计算等有关内容。
一、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每隔一定的距离需要埋设一个固定点,称为水准点。
水准测量的目的就是以已知高程点为起算点,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水准点的高程。
根据已知水准点的情况和测量工作的实际需要,水准路线可以布设成以下三种形式。
(1) 附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
(2) 闭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环形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测定沿线上水准点的高程,最后又回到该水准点。
(3) 支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水准路线测定沿线上其他水准点的高程,最后不与任一已知高程点连测。
为了提高成果的精度及其可靠性,规范规定支水准路线必须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且应限制支水准路线的长度。
(4)水准网二、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水准测量对所使用的仪器类型、水准路线长度、不符值或闭合差的限差等都有相应的规定,其中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4-27所列。
三、水准路线选线和水准标石埋设(1)收集资料在确定水准路线布设形式之前,首先要收集已有的水准测量资料,包括水准路线图、水准点“点之记”、成果表、技术总结等。
而且还应到实地调查,确定已知成果可否利用。
(2)图上初步选线在测区已有的地形图上设计拟定的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应尽量选设在地势平坦、土质坚实、施测方便的道路附近,尽量避免通过水滩、沙土、易塌陷易受雨水冲刷的地区。
选线的同时还应考虑水准点的埋设位置。
最后绘制一份水准路线布设图,图上按一定比例绘出水准路线、水准点的位置,注明水准路线的等级、水准点的编号。
(3)实地选线在图上设计的基础上到实地选线。
根据实地的具体情况,如沿线的实际坡度、土质特征来修改图上的设计路线,确定最有利的水准路线。
同时选定水准标石埋设的确切地点。
水准点应尽量埋设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使用方便之处。
墙脚水准点一定要选设在永久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
水准点的密度应满足测量任务的需要,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4)埋设标志水准点位置确定之后,按规范规定埋设水准标石(如图4-2)。
水准标石的中央嵌有瓷质和金属标志,其式样如图4-38所示。
埋石结束后,应详细绘制水准点“点之记”,以便使用时易于寻找。
图4-39所示为“点之记”示例。
水准点“点之记”应与水准测量成果一起妥为保存,一并上交。
四、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一) 观测方法与记录格式(讲法:画一测站观测图,画手簿表格,按观测程序边讲边填写数字)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采用中丝读数法。
下面介绍使用双面水准尺时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程序与记录格式。
四等及等外观测程序:“后—后—前—前、黑—红—黑—红”(1) 在测站上安置仪器,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照准后视尺黑面,用上、下视距丝读数,记入记录表格(表4-28)中(1)、(2)的位置。
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号水准气泡居中,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3)的位置;(2) 照准后视尺红面,调整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4)的位置;(3) 照准前视尺黑面,用上、下视距丝读数,记入表中(5)、(6)的位置,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用中丝读数记入表格中(7)的位置;(4) 照准前视尺红面,调整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8)的位置。
以上观测程序简称为“后—后—前—前、黑—红—黑—红”。
《国家水准测量规范》规定:当采用单面标尺进行观测时,需采用两次仪器高观测。
四等和等外水准路线应尽量布设成附合或闭合路线,此时一般只需进行单程观测。
若布设成支水准路线,则应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法观测。
所谓单程双转法观测,就是用四个尺垫;布置成左、右两条路线,在每一测站上观测完一条路线后,重新整置仪器观测另一路线。
(二) 测站上的计算与检核表4-28中,第(1)至(8)栏是读数的记录部分,(9)至(18)栏是计算检核部分。
1.视距部分的计算(1) 后视距(9): (9)=[(1)-(2)]×100(2) 前视距(10):(10)=[(5)-(6)]×100(3) 前后视距差(11):(11)=[(9)-(10)]÷10(4) 前后视距累积差(12):(12)=前站的(12)+(11)2.高差部分的计算与检核(1) 后视黑红面读数之差(13):(13) =(3)+K-(4)=(3)+(5000-213)-(4) (K05=4787 )0=1400+(5000-213)-6187(2) 前视黑红面读数之差(14):(14)=(7)+K-(8)=(7)+(5000-313)-(8) (K06=4687)e.g. –1=0567+(5000-313)-5255限差:四等3mm;等外4mm规律:黑面读数后三位减红面读数后三位,其值应为313(的当K=4687时)或213(当K=4787时,否则,即为黑红面读数支差。
e.g. (13):∵ 400-187=213∴ 0=213-213(14):∵ 567-255=312∴ -1=312-313(3) 黑面所测高差(15):(15)=(3)-(7)=1400-567=0833(4) 红面所测高差(16):(16)=(4)-(8)=6187-5255=0932(5) 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17): 17)=(15)-{(16)±100}=0833-(0932-100)=1=(13)-(14)=0-(-1)= 1 (较简便)限差:四等5mm;等外6mm(6) 高差中数(18):(18)={(15)+(16)±100}/2=(0833+0932-100)/2=0832.5(表4-28 四等(等外)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三) 测段的计算与检核所谓测段即相邻两水准点间的观测路线。
当每个测段观测完毕后,应验算以下各项,以检查本测段观测、记录与计算的正确性。
1.视距部分末站(12)=∑(9)-∑(10)总视距=∑(9)+∑(10)2.高差部分∑(15) =∑(3)-∑(7)∑(16) =∑(4)-∑(8)3.高差中数当测段的测站数为偶数时,该测段的高差中数可用下式进行检核:∑h中={∑(15)+∑(16)}/2=∑(18)若为奇数站,则上式应为∑h中={∑(15)+∑(16)±100}/2=∑(18)零点差:测站数应为偶数五、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外业观测成果通过检核确认无误后,可转入内业计算。
(一)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由于误差的存在,水准测量的实测高差与其理论值往往不相符合,其差值称为水准路线的闭合差。
1.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附合水准路线的始、终点间高差的理论值为(H终-H始),而实测值为各测站所测高差的总和∑h测。
于是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为fh=∑h测-(H终-H始)= ∑h 测-HB-HA3.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闭合水准路线始终点为同一个点,(H终-H始)=0。
从而得到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fh=∑h测即为闭合路线观测高差的总和。
4.支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由于往返测的方向相反,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往测高差总和∑h往与返测高差的总和∑h返符号相反,绝对值相等,它们的代数和等于零。
则支水准路线往、返测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fh=∑h往+∑h返闭合差计算出来之后,应与规范中规定的限差进行比较(表4-27)。
当在限差之内时,认为外业观测精度合格,成果可用;否则,应检查原因,返工重测,直至符合限差要求为止。
(二)水准路线闭合差的分配当|fh|≤|fh限|时,应对fh进行合理的分配。
一般方法是按测站数成正比将闭合差反号分配到各测段高差中。
这是因为水准路线的高差误差大小与测站数有关,测站数愈多,误差积累也就愈大。
在一般平坦地区,同一级水准测量每千米的测站数基本相等,因此,又可按路线的长度成正比分配闭合差。
设第i测段的改正数为vi,根据上述方法则有式中:∑n 为所有测段测站数总和;ni为第i测段的测站数;∑R为水准路线总长;Ri为第i测段长度。
将各测段的观测高差h测加上改正数v之后,闭合差fh 即被消除。
即∑(h测+v)-∑h理=0 或者∑v=-fh以此检核改正数计算的正确性。
(三)水准点高程的计算(四)消除闭合差之后,即可根据已知水准点的高程和改正后的高差逐一推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Hi=Hi-1+hi-1~i当推求至最后一个已知点时,应检查推求值是否与已知值相等,以保证各点的高程计算正确无误。
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及高程计算在表格中进行。
(例4-9 ,P158,图4-40) 图4-40六、水准测量应提交的资料水准测量内外业结束之后,应提交以下资料:(1) 水准路线图;(2) 全部外业观测记录手簿和水准仪、水准尺检验资料;(3) 水准点“点之记”及水准点标志委托保管书;(4) 全部内外业计算资料、精度评定及成果表;(5)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