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法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英汉语法对比

英汉语法对比
汉语语法的隐性造成汉语语法单位界限的 模糊不清。
(3)词法与句法之间的对应 英语传统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词法依据形态;
句法依据功能。由于形态是功能的表现形式, 因此,这两者的结果是一致的,表现在词法和 句法可以对称,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有较明显 的对应关系。徐通锵将这样的语法称为双轨制 语法结构。
英语语法强调避免语法错误,句子结构紧凑,关 系和层次分明。
语句分析顺序,英语是从结构到语义。而汉语是 从语义到结构。
➢ 王冕七岁上死了父亲。
➢ 中国队大胜美国队/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2)语法单位的清晰与模糊
英语传统语法把语言单位分为词与句子两 级,在此基础上,把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 结构主义语法把语言单位分为语素、词、 短语、分句、句子五级。在英语中,由于 有形态帮助,各级语法单位之间的界限是 清晰的。汉语则不然。
事理上的因果律:先因后果、先假设后可能、 先条件后结果。汉语复句基本上都是先从后 主,即表示原因、条件、假设等一律在前, 表示结果等一律在后。当把原因、条件等看 做补充说明时,根据心理上的重轻律,可以 把它们放在主句之后。
And he knew how ashamed he would have been if she had known his mother and the kind of place in which he was born, and the kind of people among whom he was born.
有形式上保证,英语短语和从句作修饰语 可前可后;主谓倒装、宾语前置都不会被 误解;据连词判断主从;据时态可判断时 间先后。形态丰富的语言不很讲究词序。
句中的作用。
汉语的声调对词和短语的语序起重要作用。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1. 引言1.1 引言概述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是一门跨文化研究领域,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的篇章结构和语法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两种语言的语言特性和文化背景。

英语是一种基于主谓宾结构的语言,句子以主语为中心,谓语为核心,宾语为补充的结构比较常见。

而汉语则是一种基于主谓宾补结构的语言,句子以主语为核心,谓语为主体,宾语和补语为修饰的结构比较常见。

在篇章结构方面,英语通常采用线性结构,文字呈现方式直截了当,一般而言,英语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文章结构清晰明了。

而汉语则较为灵活多变,篇章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目的进行灵活调整,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通过对英汉篇章结构和语法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和汉语的语言运用习惯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逻辑思维方式。

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对比分析的结论,更好地进行英汉语言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 正文2.1 英语篇章结构1. 主题句和主题段落:英语篇章结构通常以主题句作为段落的开头,主题句用来概括该段落的主旨内容,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段落的主题。

2. 段落间的逻辑连接:在英语篇章中,段落之间通常通过逻辑连接词或短语进行连接,使得整篇文章内容连贯,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3. 概括句和过渡句:在英语篇章结构中,概括句和过渡句的使用十分普遍,它们有助于引导读者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同时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4. 引言和结论:英语篇章结构通常包括引言和结论两部分,引言用来引入文章的主题,结论则总结全文内容并给出作者的看法或建议。

5. 句子结构:在英语篇章中,句子结构简洁明了,通常采用主谓宾的语法结构,同时也注重句子之间的平衡性和连贯性。

英语篇章结构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通过合理的段落安排和句子结构,使得文章内容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2.2 汉语篇章结构汉语篇章结构是指汉语语言中文章、段落、句子等单位的排列组合方式,以及其中所使用的连接词、语法结构等。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语法是研究句子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表示这种关系的规则的学科。

英汉语法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下面将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一、主谓结构英语的主谓结构较为简单,一般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修饰语一般在主语或谓语后面。

而中文的主谓结构复杂,除了主语和谓语外,还常常有状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二、时态和语态英语的时态和语态非常丰富,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等。

而中文的时态相对简单,只有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三、动词词形的变化英语动词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常见的变化包括加s、ed、ing等。

中文动词没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而通过使用助词和语序的变化来表示时间。

四、语法规则的灵活性英语的语法规则较为严格,对于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结构有明确的要求。

而中文的语法规则相对灵活,有时候可以通过改变语序或者添加一些成分来改变句子的意思和语气。

五、被动语态的表达英语中的被动语态使用be + 过去分词的形式,非常直观。

中文的被动语态使用被字结构,较为复杂。

英语中“他被我打了”可以直译为“He was beaten by me”,而中文中则需要改为“我把他打了”。

六、连接词的使用英语中连接词的用法较为丰富,有and、but、or等表示并列关系的词,也有if、when、because等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而中文中连接词的使用相对简单,一般用“和”、“或者”等简单的词语来表示。

英汉语法在结构、时态和语态、动词词形的变化、灵活性、被动语态的表达以及连接词的使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汉语法。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结构,包括段落与句子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段落之间的关系。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文章结构的语法表达方式存在一些差异。

在英语文章中,段落之间常常通过过渡词(如“however”、“in addition”、“on the other hand”等)来连接。

这些词可用来引导读者从一个主题过渡到另一个主题,帮助文章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而在汉语中,常常使用一些过渡短语或者形容词来连接段落,例如“与此相反”、“总之”、“然而”等。

这些词汇的使用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提供了文章的连贯性。

英语文章的句子结构较为简洁,句子之间的并列关系较为明显,常常使用简单句和并列句进行表达。

在英语文章中,作者通常倾向于用主动语态来表达观点和描述事物,以使句子更加直接明了。

而在汉语中,句子结构较为复杂,经常使用包含状语从句和主从复合句等更多种类的句子结构。

汉语句子中的动词形式可变化性大,常常使用谓语动词或者介词短语来表达句子主要的思想。

英语文章中的篇章结构常常是线性的,即按照时间或逻辑顺序进行组织。

作者通常会提供一个导语引出主题,然后逐步展开,最后总结结论。

而在汉语文章中,篇章结构往往是环形的,即通过积累细节和进一步说明来展开主题,然后再回到起始点进行总结。

这种结构被认为能够更好地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使文章更加生动和有趣。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主要体现在段落和句子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线性与环形结构的使用上。

英语文章更倾向于使用过渡词的连接方式,句子结构简洁明了,篇章结构线性;汉语文章则更多地使用过渡短语或形容词进行连接,句子结构复杂,篇章结构环形。

这些差异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与写作风格的差异。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篇章结构是指文章、段落或文本的组织方式和逻辑关系,它是一个较为抽象、更加深入的结构层次。

英语和汉语虽然语法上有很多不同,但是在篇章结构上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比较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差异,包括句子结构、段落结构及文本结构。

一、句子结构差异在英汉翻译和写作时,应该理解英汉句子结构上的差异。

汉语句子的语序比英语更为自由,而英语对语法尤为关注的句子构造更加严谨和规范。

英语中的句子通常是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等部分构成,而且通常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固定。

相对地,汉语中的句子结构则更灵活,主语和谓语等部分的位置可以根据语境的需要进行改变。

英语中的句子通常由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和一个宾语构成,或由主语、谓语、宾语和其他成分如定语、状语等构成。

而汉语的句子结构,则可以是主谓宾结构、状主谓宾结构、并列句、复合句等多种结构形式。

由于英语中的句子结构较为规范,所以表达细节要求更高;而汉语的句子结构更为灵活,能够更加强调描述与细节。

除了句子结构之外,英汉在段落结构方面也存在差异。

英语中的段落通常由一个主题句、几个支持句和一个结论句组成,有时还会有一些注释性的句子来说明某些细节。

相对地,汉语段落结构则更为自由,通常没有明确的主题句和结论句的区分,而是通过上下文连接起来构成更为有机的整体。

从这方面来看,英语段落结构更为机械化,更强调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条理;而汉语段落结构则更为灵活,强调整体性和连贯性,而非单独的段落。

因此,如果想要提高英汉翻译和写作的技巧,就应该学会如何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确定段落的主题句、结论句和支持句,以便更好地传达文章的意思。

汉语文章则更为灵活,往往没有明确的层级和缩进。

相对地,它更注重上下文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强调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衔接和逻辑关系。

因此,无论是英汉翻译还是写作,都需要根据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来决定如何组织文章的结构和布局。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汉语法的对比分析是语言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文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它们的语法结构、词汇系统以及语音特点都有很大的区别。

本文将就英汉语法的对比分析,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语序英语是一种以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为基础的语言。

一般来说,英语中的词序是固定的,例如“Mary likes apples.”这句话中主语Mary在前,谓语likes在中间,宾语apples在后。

而中文则不同,中文语序可以根据语义需要灵活变化。

例如“小明吃苹果”,这句话中主语小明在前,谓语吃在中间,宾语苹果在后。

但是,当我们想强调“吃”这个动作的时候,可以改变语序,像这样“吃苹果的是小明”。

二、动词时态在英语中动词时态的功能十分重要,它可以准确地说明动作发生的时刻。

例如“Mary is eating apples.”这句话中,is eating是进行时,说明该动作正在进行中。

而在中文中,动词时态的功能相对较弱。

中文中的动词时态通常是通过上下文和副词等方式推断出来的。

例如“小明正在吃苹果”,通过“正在”这个副词可以推断出动作正在进行中。

三、冠词英语中有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用于决定名词的限定范围。

而中文中没有冠词。

例如,在英语中,“a”和“the”就是冠词,而在中文中,我们只需要通过上下文或者语气变化,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四、句子的简略形式英语中有缩略句(例如:I'm, can't是I am, can not的简略形式),这可以使语言更加简洁,富有韵味。

但是中文没有缩略形式。

以上就是英汉语法的对比分析,英汉语法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了解这些差别可以更好地了解两种语言的结构和特点,使我们更好地掌握英语和中文。

英汉语言对比实验总结汇报

英汉语言对比实验总结汇报

英汉语言对比实验总结汇报
在英汉语言对比实验中,我们团队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发音等方面的差异,对英汉语言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比较。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总结汇报。

首先,在语法方面,我们发现英语的语法结构较为规范和严谨,句子结构相对固定。

而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灵活,句子的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另外,英语中有时态、语态等语法要素的变化,而汉语则通过词语的使用来表达时间、主语、动作等概念。

其次,在词汇方面,英语词汇量较大,词汇种类繁多。

英语中往往会使用多义词和同义词来丰富表达,使得语言更加丰富多样。

而汉语则更注重词语的精准和准确,通常用具体的词语来表达意思,避免歧义。

此外,在发音方面,英语的发音规则相对统一,语音重音规律性强。

而汉语的发音相对复杂,存在四声、儿化音等独特的音韵特征。

因此,对于非母语人士来说,学习汉语发音可能会更具挑战性。

另外,我们还发现英汉语言之间存在一些文化差异。

英语包含了大量的习语、成语和文化引用,而汉语中则包含了大量的成语和文化典故。

这些差异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英汉语言的语法、词汇、发音以及文化等
方面的差异,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两种语言的特点和特色。

这将对我们的语言教学和翻译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和共同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沟通。

同时,对于学习英语和汉语的人来说,了解两种语言的对比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语言。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技术介绍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技术介绍
特点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具有跨语言、跨文 化、跨学科的特点,旨在促进语言学 习和教学、翻译研究、跨文化交际等 领域的发展。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旨在探究英语和汉 语的内在规律和特点,理解两者之间 的异同,为语言学习、教学、翻译和 跨文化交际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意义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 语言的认知和理解,促进跨语言学习 和教学的发展,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 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加深对语言与文 化关系的认识。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英汉词法进行自动分类、聚类和预测,进一步揭示英汉词法的内在联系和演化规律。
拓展应用领域促进跨语言交流与合作
将英汉词法对比研究成果应用于翻译、语言教学、跨文化交流等领域,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理解 和沟通。
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与启示
01
丰富和发展语言学理 论
通过英汉词法对比研究,不断丰富和 发展语言学理论,完善语言学体系, 推动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英汉构词法对比
英语构词法
英语主要通过合成、派生、转化等方式构词,如“blackboard”由“black”和 “board”合成,“unhappy”由“happy”加上否定前缀“un-”派生。
汉语构词法
汉语主要通过音节组合、语素组合等方式构词,如“桌子”、“椅子”等,也有些是通 过比喻、借代等方式形成的成语,如“掩耳盗铃”、“画蛇添足”等。
未来研究方向
01
深入挖掘英汉词法的共性与差异
通过对比研究,进一步揭示英汉词法的共同规律和各自独特的特点,为
跨语言交流和翻译提供理论支持。
02
拓展对比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不仅局限于常见词汇的对比,还应扩大到习语、短语、句子等更广泛的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篇章结构在英语和汉语中的语法存在一些差异。

以下是针对两种语言所使用的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1. 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在英语中,主语通常位于句子的开头,而谓语紧跟在主语之后。

“Mary went to the store.”(玛丽去商店了。

)在汉语中,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可以有所变化。

主语可以位于句子的开头或结尾,而谓语可以位于主语的前面或后面。

“我今天去了商店。

”或者“今天我去了商店。

”2. 语序:在英语中,语序一般是主谓宾的顺序。

“She eats an apple.”(她吃了一个苹果。

)在汉语中,语序更加灵活,可以是主宾谓的顺序或者主谓宾的顺序。

“他看书。

”或者“他书看。

”3. 从句结构:在英语中,从句通常使用连词引导,例如“that”,“when”,“where”等。

从句可以出现在主句之前或之后。

“I know that he is busy.”(我知道他很忙。

)在汉语中,从句通常使用连词或者关联词引导,例如“因为”,“如果”,“当”等。

从句一般出现在主句之后。

“我知道他很忙。

”4. 连接词的使用:在英语中,连接词通常用来在句子之间建立逻辑关系。

常见的英语连接词有“and”,“but”,“or”,“because”等。

“I am tired, but I need to finish my homework.”(我很累,但我需要完成作业。

)在汉语中,连接词和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一起使用来建立逻辑关系。

“我很累,但是我需要完成作业。

”英语和汉语在篇章结构的语法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英语更加固定,主谓宾的语序通常不变,从句常常在主句之前出现,而连接词用于在句子之间建立逻辑关系。

汉语的篇章结构更加灵活,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可以变化,语序可以是主宾谓的顺序或者主谓宾的顺序,从句通常在主句之后出现,而连接词和标点符号一起使用来建立逻辑关系。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英汉篇章结构是指在英文和汉文篇章中,句子和段落的组织方式和结构特点。

从句子结构来看,英文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动词+宾语,比较简洁和直接。

而汉文的句子结构相对灵活多样,可以是主谓宾结构,也可以是主谓补结构、主谓双宾结构等。

汉文句子的组织方式更加丰富,使得表达更加灵活多样。

从段落结构来看,英文通常采用主题句—支持句—细节句的结构顺序,即先提出主题,然后通过支持句和细节句来进一步解释和支持主题。

而汉文的段落结构则相对灵活,可以采用主题句—分论点—证据的结构顺序,也可以采用主题句—问题—解决方法等的结构顺序。

汉文段落结构更注重逻辑和条理性,使得表达更加连贯和有条不紊。

从语法角度来看,英文注重主动语态,即主语进行动作,强调行为的实施者。

而汉文则注重被动语态,即动作的承受者,强调行为的受众和影响。

这也导致在表达方式上,英文更加简洁直接,而汉文更加委婉和含蓄。

从篇章结构来看,英文通常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即首先概述全文内容,然后展开具体的分论点,最后总结全文,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汉文则更注重起承转合的结构,即先提出问题或主题,然后逐步展开,加入引用、举例等细节,最后给出解决问题或总结的答案。

汉文篇章结构更注重叙事和修辞的技巧,以提高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英汉篇章结构在句子结构、段落结构、语法角度和篇章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文注重简洁直接,采用主题句—支持句—细节句的结构顺序,注重主动语态;而汉文更加灵活多样,采用主题句—分论点—证据的结构顺序,注重被动语态。

这些差异也是由于英汉语言的特点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所致。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是两种迥异的语言,它们在语法结构上存在着很多差异。

本文将对英汉语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一、主谓宾结构英语中的主谓宾结构是非常明确的,句子中的主语通常位于句子的主干部分,其后紧跟着动词和宾语。

例如:“She eats apples.”(她吃苹果。

)在这个句子中,“She”是主语,“eats”是动词,“apples”是宾语。

而在汉语中,主谓宾结构并不像英语那样显式,它更多地采用了主谓宾补结构,如“她吃了一个苹果。

”中的“一个苹果”就算作是宾补结构。

二、并列结构在英语中,使用并列结构时需要使用连词来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成分,例如:“He is smart and hardworking.”(他聪明且勤奋。

)而在汉语中,并列结构则更多地采取了逗号隔开的方式,比如:“他聪明,勤奋。

”这里并没有采用连词来连接两个并列的成分。

三、被动语态在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be”动词加上过去分词构成,例如:“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这本书是他写的。

)而在汉语中,则使用“被”字加上动词的“了”来构成被动语态,比如:“这本书被他写了。

”这种区别体现在了两种语言的动词结构上。

四、语序结构在英语中,语序是比较固定的,通常是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

而在汉语中,语序相对更为自由,通常是主谓宾的结构,但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比如倒装结构、把宾语移到句首等等。

五、冠词使用在英语中,有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的区分,而在汉语中并没有冠词的概念。

这也使得在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的翻译中,冠词的使用是一个较为困难的地方。

六、时态和语气英语中时态和语气比较丰富,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等,而在汉语中则是通过上下文来确定句子的时态和语气,时态和语气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动词的变化上。

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也体现了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英汉语动词语法功能对比研究

英汉语动词语法功能对比研究

2012.07学教育63英汉语动词语法功能对比研究许柏琳(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41)[摘要]动词在英汉语中起着关键作用。

由于这两种语言的形态、功能、意义、结构差异,动词在使用方面就存在着诸多差异。

本文通过对英汉语动词的定义、类别、功能、英汉语动词表示的时态,以及英汉语动词充当谓语情况,深入探讨了英汉语动词在英汉语语法功能方面的共性与差异性。

[关键词]英汉语;动词;语法功能;研究引语:属印欧语系的英语是屈折语,“语法方面,通过丰富的词性变化表达语法意义,”属汉藏语系的汉语是孤立语,“语法方面,句子的语法意义是通过词序和虚词来表达的”英汉语动词在各自的语言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如果说主语是一个人的脑袋,动词便可说是他的心脏……如果心脏一停,则身体的其余各部分自然亦失去作用。

由此可知动词的重要性”。

由于英汉语法范畴有着较大的差异性,这就导致了英汉语动词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本文拟从英汉语动词语法功能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一、英汉语动词的定义在各类英汉语语法书中,给动词所下的定义不尽相同。

薄冰、赵德鑫认为,“英语的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

张道真则认为,“英语的动词表示动作和状态”。

司徒允昌、刘莉芳认为,“汉语的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的词”。

黄成稳认为,“汉语的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由于英汉语的形态、意义、功能等差异,又由于各个语言学家对英汉语动词研究有其自己的重点或认识,所给出的定义也就存在着差异。

二、英汉语动词的分类由于各种英汉语语法专著对英汉语动词的定义各有差异,因此英汉语动词的分类也不尽相同。

英汉语动词分类如下:1、英语动词的类别在张道真的《实用英语语法》中,英语的动词被分为五类: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系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

章振邦在《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中,对英语动词分类如下:主动词和助动词两大类。

英语的助动词又细分为三类:基本助动词、情态助动词和半助动词。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01
词性变化
英语有丰富的词性变化,而汉语 则没有,这导致英汉互译时需要 灵活处理。
句子结构
02
03
时态和语态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而汉语则更加灵活,强调意合而 非形合。
英语时态和语态表达丰富,而汉 语则通过语境和时间副词来表达 时态和语态。
04 句子结构对比
英语句子结构特点
主语+谓语+宾语
汉语词汇特点
汉语词汇相对稳定
与英语相比,汉语词汇的变化相 对较小,一些古老的词汇在现代 汉语中仍广泛使用。
语义内涵丰富
汉语词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和意象,如成语、谚语等, 这反映了汉语表达的深刻性和形 象性。
新词创造有限
相对于英语,汉语新词的创造速 度较慢,一些新出现的词汇往往 是通过已有的词汇组合而成。
英汉文化背景差异对比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英语文化强调个体和独立,而汉语文化强调整体和关联。这种差异在语言中表现为英语更注重第一人称和个体视角, 而汉语更注重集体和整体视角。
竞争与和谐
英语文化强调竞争和个人实现,而汉语文化强调和谐与人际关系。这种差异在语言中表现为英语更直接和竞争性的表 达方式,而汉语更注重委婉和协商性的表达方式。
04
英语常用复杂句型,如复合句和从句,以表达复杂的概念和逻辑关系。
汉语语言特点
01 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主要通过词汇和语 境来表达意义,较少依赖形式变化。
02 汉语强调主题和述题的完整性,句子结构 较为灵活。
03
汉语中常用主动语态,强调动作的施事者。
04
汉语常用简单句型,如短句和流水句,以 表达简洁明了的语义。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目录

英汉语法对比研究

英汉语法对比研究
英语之所以是英语,汉语之所以是汉语,起本质区别作 用的因素就是它们各自的语法系统。
一、英汉语法对比概述
(二)英汉语法对比的主要内容
语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讲,它是“制约句子 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的规则。”(许国璋,1991:41)
从广义上讲,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它包括词法和句 法两大部分,词法是研究词的构成和功能,句法研究组 词成句的规律。其中,句法对比是重点。
汉语短语“一个很有用的人”,对应英语为:
①A very useful person. ②A person of great use. ③A person who is very useful.
二、英汉词法对比
汉语基本没有形态变化,少用关联词,没有 定语从句,名词之前的定语一般很短。而英 语接住关系词和其他链接手段,定语可以前 置、后置,后置的短语也可以很长。
一、英汉语法对比概述
Hale Waihona Puke 3. 句类对比英汉语的句子从功能角度分为“陈述句”、“疑问句”、 “肯定句”、“否定句”、“感叹句”和“祈使句”。
从结构的角度分成“简单句”、“复杂句”和“多重复 杂句”。
4. 句子成分对比 5. 语法关系表达方式对比 形态、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3种方式。由于汉 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所以英汉语法关系对比重点 在语序和虚词上。
二、英汉词法对比
与汉语相比,英语的构词方式更多一点,词缀、转类、 合词、拼缀、缩略等历来是英语构成的重要手段。 现代英语词汇的主要特点有: ①词义的转变; ②词缀含义的扩展; ③名词短语不断增加; ④通过转成法构成许多新词; ⑤缩写词的广泛应用; ⑥字母互换位置。
二、英汉词法对比
2.形态变化方面,这里谈及的形态变化是指词的形态变 化,再细分起来是指构词形态。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是指对英文和中文的篇章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种语言在篇章结构上的异同点。

篇章结构是指文章在整体上呈现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包括开篇、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本文将以语法角度出发,比较英语和中文在篇章结构上的不同之处。

英语和中文在开篇部分的篇章结构上有所不同。

在英语中,开篇通常以一个引出背景或引发读者兴趣的句子开始,然后逐渐引出主题,并交代文章的目的和意图。

英文开篇经常使用一些引言或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而中文则常采用一种渐进展开、由表及里的写法,通过描述背景、环境或者个别事例逐步引出文章主题。

中文开篇注重对问题、事件或事物的描述,通过具体的描写引起读者的兴趣。

英语和中文在主体部分的篇章结构上也有一些差异。

在英语中,主体部分通常由几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围绕一个中心思想或论点展开。

英文主体部分的篇章结构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通过使用段落开头的主题句和连接词来实现段落间的过渡和衔接。

而中文主体部分的篇章结构则强调整体性和连续性,常使用插入句、倒叙句等手法使文章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在中文主体部分中,采用抽象概括的方式来总结或提出观点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英语和中文在篇章结构的结尾部分也有一些区别。

在英语中,结尾常常通过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来结束文章。

英文结尾部分通常使用概括性文字或归纳总结的方式来突出文章的结论或观点。

而中文结尾部分则多借助议论性文字或直接或间接地点出文章的目的、意义或价值。

中文结尾部分还常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反问、设问等,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语言的力度。

英语和中文在篇章结构的语法上存在一些差异。

英语篇章结构强调逻辑性和连贯性,特别是在主体部分。

而中文篇章结构注重整体性和连续性,常运用插入句、倒叙句等手法来连接文章内容。

英语和中文在篇章开篇和结尾部分的语法特点也有所不同,这些特点反映了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对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比较有助于跨文化交际和语言教学的研究。

英汉语法对比研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汉语法对比研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汉语法对比研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英汉语法;对比研究;英语教学一、引言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它们之间既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在国内,众多的学者讨论了英汉比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加深了人们对这两种语言的理解。

其中,潘文国的《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1]中详细阐述了众多学者对于汉英对比的研究。

潘文国在英汉对比中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的《汉英对比纲要》[2]也是许多英汉对比研究者的重要参考文献,该书中提供了众多英汉对比的的点,为后人研究英汉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英汉语法对比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大多数的英语教师和学生对待汉语还是比较熟悉,如果能够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上的相同和差异,相信会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语法。

(一)英汉构词对比英语和汉语都会通过一定的构词方式来扩展新的词汇。

汉语的构词法有:转化法、缩略法、合成法,重叠法等。

英语构词法多种多样,常见的主要有:派生法、转化法、复合法、缩略法等。

[3]其实,英汉在上述构词法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例如,英汉构词法中的相似之处:英语构词法中的复合法和汉语构词中的合成法。

英语中的复合法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构成新的词语的方法。

例如:deadline,handbook,word-famous等就是利用两个独立的词语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后,构成一个新的英语词语。

汉语的合成法和英语的复合法有相同之处。

例如:关闭,价值等。

但是汉语中有许多词语可以通过两个相同的词根叠加的方式来构成一个新的词语。

例如:姐姐、刚刚、仅仅、大大小小等。

(二)英汉句子中各成分对比例如:在主语和谓语中的英汉对比。

首先是主语,我们都知道在汉语中多数的实词和短语都可以作为主语来使用。

例如:胆小是他最大的弱点。

这里的胆小就是形容词,而在英语中是无法用形容词做主语。

其次是谓语。

在汉语的使用过程中,动词和形容次都可以在句子中作谓语。

例如,他品德高尚。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汉语法是两种不同语言的语法。

尽管它们有着共同之处,同时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下面我们将进行英汉语法的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二、句法结构的不同英语的句法结构是主+谓+宾的结构,而汉语句法结构则是主+谓+宾的语序。

这种不同在句子表达上会导致英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三、语态的不同英语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而汉语则没有被动语态。

这一点很容易让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觉得困惑。

但英语中的被动句是非常常见的,因此在练习和学习时需要特别留意。

四、时态的不同英语时态较为复杂,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等。

而汉语的时态则相对简单,只有过去、现在、将来这三种基本时态,而且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五、冠词的不同英语中有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而汉语中没有冠词。

所以在英汉翻译中,这一点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六、代词的不同英语中的代词有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等,而汉语中则采用一种更简单的代词形式进行表达。

七、形容词和副词的不同英语的形容词和副词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而汉语则没有这种变化。

这也是英语和汉语在形容词和副词的表达上的一个明显不同之处。

八、连词的不同英语中的连词种类丰富,有并列连词、从属连词等。

而汉语中的连词则相对简单,使用频率也较低。

通过上述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存在很多显著的差异。

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来理解和掌握英语的语法规则,希望本篇文章对于学习者能有所帮助。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它们在语法结构上有很多不同之处。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因此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句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将就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进行探讨。

英汉语法对比中最明显的差异之一是句法结构的不同。

英语是一种主谓宾语(SVO)语序的语言,即主语、谓语和宾语的排列顺序是固定的。

“I eat apple.”汉语则是一种主谓宾(SV)语序的语言,主语和谓语之间没有宾语,而是通过上下文推断。

“我吃苹果。

”可以进行翻译。

“我”是主语,”吃”是谓语,“苹果”是宾语。

在动词时态和语态方面,英语和汉语也有很大差异。

英语的动词时态和语态相当丰富,包括了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等的区别,还有被动语态等用法。

“I have eaten dinner.”;“The book is being read by me.”。

而汉语的时态和语态则相对简单,没有时态的变化,而是通过上下文来表达。

“我吃饭了。

”;“书被我读了。

”在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上,英语和汉语也各自有其特点。

英语的名词和代词有复数和单数的区别,“There are two apples.”与“There is an apple.”是明显的区别。

而汉语的名词和代词则没有复数和单数的区分,“有两个苹果。

”与“有一个苹果。

”仅通过数字和量词的加减来表示。

在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上,英语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形式,“She is taller than me.”;“He runs the fastest.”;而汉语则是通过加上程度副词来表示比较,“她比我高。

”;“他跑得最快。

”。

这些都是英汉语法对比中的显著差异。

在连接词的使用上,英语和汉语也各自有所不同。

英语中的连接词包括了and, but, or, so, however, therefore等,它们在句子中用来连接并列句和复合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英汉词法对比
除了构词的变化以外,还有构形的变化,即表达语法意 义的词性变化。
如:我给他一本书。I gave him a book. 他已给我两本书。He has given me two books. 他爸爸常常给他一些书。His father often gives him books. 汉语的“我”、“他”没有形式上的变化;而英语中却有 很明显的主格、宾格的变化。汉语中,“书”没有单复数 的变化,而英语中用明显“s”表示单复数。汉语中动词 “给”也没什么形式变化,而英语的变化则很明显,即时 态的变化。
目录
英汉语法对比概述 英汉词法对比 英汉语法结构对比 英汉语的句子对比
一、英汉语法对比概述
(一)英汉语法对比的重要意义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语言体系具有 民族性,各种语言的结构体系除具有普遍性外,都有自 己的民族特点。”(王德春,1997:1)
语法最能体现和语言的民族特点,因为语法反应着本民 族成员或语言社团成员的文化背景、民族心理、思维习 惯和表达方式。
一、英汉语法对比概述
(二)英汉语法对比的主要内容
1. 语法结构的层次对比 2. 句型对比 3. 句类对比 4. 句子成分对比 5. 语法关系表达方式对比 6. 语法/语义范畴对比 7. 语法修辞方法对比
一、英汉语法对比概述
1.语法结构的层次对比 语法结构层次对比即语言的组织层次。 英语:词素 词 短语 分句 句子 汉语:字 词 短语 分句 句子 2. 句型对比 ☆英汉7种基本句型对比 ☆特殊的句型对比,如“存现句”、“比较句”、“被 动句”、“使动句”等。
一、英汉语法对比概述
(三)英汉语对比的常用方法(详见课本185-
188页) 1. 求同对比与求异对比 2. 静态对比与动态对比 3. 共时对比与历时对比 4. “由外到内”对比与“由内到外”对比 5. 微观对比与宏观对比
一、英汉语法对比概述
以“由外到内”对比与“由内到外”对比为例:
所谓由外到内就是从语言形式出发探求其所表达的意义, 所谓由内到外,就是从意义出发探求能表达这一意义的 形式。
●英汉语气(Mood)方面 按说话的意图,英语动词要用不同形式,称为语气。英汉 语都有不同的语气,表现形式仍然体现在它们的谓语动词 上。 英语中的语气有三种:陈述语气、祈使语气、虚拟语气。 不同的语气,谓语动词形式也不同。例如: A.陈述语气——陈述事实或提出看法或问题: She is very busy. B.祈使语气——表示请求、命令、叮嘱等: Be seated, please!
在英语中构词形态一般指词缀的变化,包括前缀和后缀。 英语中词缀的功能多种多样,常常一缀多义。而汉语的 词缀则不及英语的多、广。英语的前缀可以表示词意而 后缀则表示词性,汉语则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表达词义和 词性的词缀。英语中progress一词其前缀pro-已经是前 进、进步的含Preface一词的pre-也有前面,上面的含义。
3.偏正结构的语序
英汉偏正结构的语序有重大差别,汉语一律是修饰语在 前,中心语在后,如“狗的尾巴”,“破旧的衣服”, “那天来的人”。
而英语有两种语序,一种跟汉语一样,如 the dog’s tail; 一种是中心语在前,修饰语在后,如:handle of the teapot, an attempt to cross the river。
一、英汉语法对比概述
3. 句类对比
英汉语的句子从功能角度分为“陈述句”、“疑问句”、 “肯定句”、“否定句”、“感叹句”和“祈使句”。
从结构的角度分成“简单句”、“复杂句”和“多重复 杂句”。
4. 句子成分对比 5. 语法关系表达方式对比 形态、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3种方式。由于汉 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所以英汉语法关系对比重点 在语序和虚词上。
三、英汉语法结构对比
汉语缺乏英语动词的形态变化,其被动句是借助词汇 手段来表现通过加上带有被动含义的虚词,如“被, 叫,让”等来传达被动意义。汉语被动句也可分为 “被”字结构和主动形式的被动句。
例:
A.“被”字结构的被动句:它被我欺骗了。 B. 主动形式的被动句: 这个案子正在调查。
三、英汉语法结构对比
英语之所以是英语,汉语之所以是汉语,起本质区别作 用的因素就是它们各自的语法系统。
一、英汉语法对比概述
(二)英汉语法对比的主要内容
语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讲,它是“制约句子 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的规则。”(许国璋,1991:41)
从广义上讲,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它包括词法和句 法两大部分,词法是研究词的构成和功能,句法研究组 词成句的规律。其中,句法对比是重点。
如:She had such a kindly,smiling,tender, gentle,generous heart of her own.她心地厚 道,为人乐观,性情温柔,待人和蔼,气量 又大。
小结:以上分别从构词、形态变化和次序对 比三方面谈到了英汉词法对比研究。
英汉语法结构对比
三、英汉语法结构对比
三、英汉语法结构对比
例如: 她学习很努力。(陈述句) 请你出去吧! (祈使句) 这花真漂亮啊! (感叹句) 你昨天晚上看球赛了吗? (疑问句) 他要是在这里就好了。 (假设句) 如果我是你就不会这样做。(假设句) 若不是我花了钱,那女人早就找上他的麻烦了。(假设
句)
三、英汉语法结构对比
例:An element is a substance that cannot be broken down into simpler substance by ordinary chemical means.元素是一种物质, 这种物质不能用一般的化学方法再分解成更 简单的物质。
二、英汉词法对比
出现一些描写性词语连用时,英语里这些词 语多作定语,汉语中多作谓语。
一、英汉语法对比概述
6. 语法/语义范畴对比 英语的语法范畴较多,有两大类:名词性成分,包括性、 数、格等;动词性成分,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而 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语法范畴。但语义范畴为英汉语 所共有,值得对比。
7. 语法修辞方法对比 通过语法手段来达到修辞效果,称之为语法修辞方法。 如替代、重复、省略、倒装、强调等。
因此,英语有形态变化而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英汉词法对比
3.词序对比。
英语和汉语句子的主要成分一般是主语、谓语动词、宾 语或表语,在排列次序上英汉两种语言基本相同:主-动 -宾(表)。与汉语相比,英语的后置和倒装现象较多。 如定语的后置,汉语的定语一般在名次的前面,而英语 的定语位置相对灵活许多。
三、英汉语法结构对比
C.虚拟语气——表示假想情况或主观愿望: If she were here, how nice it would be!
汉语中的语气缺乏动词形态的变化,其不同的语气是借助 不同的标点符号和语气助词来表现的。陈述句后用句号。 祈使句的句末有“吧、呀”等语气词。语气强烈用叹号, 语气较和缓用句号。疑问句中用疑问号,有的疑问句末尾 还有“吗、呢、么”等语气词。感叹句用感叹号,句末常 有“啊、啦、了”等语气词。汉语还会加上上一些带有 假设含义的词。如“如果”、“要是……就”、“若不 是……就”等。
英汉语的句子对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英汉语的句子对比
英汉语的句子 英汉语的基本句型 英汉语的基本句型的语序 英汉语句子的内部关系
英汉语的句子
完形句:完整的主谓结构 非完形句:没有完整的主谓结构 完形句:显性/隐性 显性完形句:a.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b.
二、英汉词法对比
与汉语相比,英语的构词方式更多一点,词缀、转类、 合词、拼缀、缩略等历来是英语构成的重要手段。 现代英语词汇的主要特点有: ①词义的转变; ②词缀含义的扩展; ③名词短语不断增加; ④通过转成法构成许多新词; ⑤缩写词的广泛应用; ⑥字母互换位置。
二、英汉词法对比
2.形态变化方面,这里谈及的形态变化是指词的形态变 化,再细分起来是指构词形态。
汉语短语“一个很有用的人”,对应英语为:
①A very useful person. ②A person of great use. ③A person who is very useful.
二、英汉词法对比
汉语基本没有形态变化,少用关联词,没有 定语从句,名词之前的定语一般很短。而英 语接住关系词和其他链接手段,定语可以前 置、后置,后置的短语也可以很长。
(1) I study English every day.(一般现在时) (2) She is reading a book now.(现在进行时)
三、英汉语法结构对比
与英语相比,汉语中的动词在构成时态方面的用法就要 简单得多。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即意合语言,没有 “时”和“体”融合而成的语法形式,它是由一些时态 助词或副词来表示时态状况的。如时态助词 “了”“看”“过”,时间的名词“过去”“现 在”“将来”等或副词“曾经”“刚刚”“已经”“将 要”等。
如:昨天晚上我正看着电视,(表进行)
他问我:“你作业已经完成了?”(表完成)
三、英汉语法结构对比
●动词语态(Voice)方面 语态即表示主语与谓语之间主动或被动的关系,英汉都 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分,表现形式都体现在谓语动 词上。
英语的动词语态仍离不开动词的变化。英语被动句分为 被动形式的被动句和主动形式的被动句。 例: A. 被动形式的被动句:A new house was built. B. 主动形式的被动句:The dish tastes good.
例如:
“城里(城+ 屈折后缀)”表示“在城市中”; “城里(城 + 派生后缀)”则表示“城市的商业区”。 整个词的词义发生了变化,特指城市中的某一部分,因 此汉语中的屈折后缀“里”是内中格后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