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报告(省设计院)7.28.

合集下载

水库蓄水安全监测自检报告

水库蓄水安全监测自检报告

水库蓄水安全监测自检报告一、概述水库是重要的水资源调控设施,为了确保水库蓄水安全,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检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水库蓄水安全监测自检情况,并提出改进和加强监测工作的建议。

二、监测内容1.水位监测:每日记录水库水位,确保水位波动在合理范围内。

2.变形监测:定期使用变形监测仪器测量水库及附近地面的变形情况,确保水库坝体的稳定性。

3.渗流监测:定期测量水库的渗流量,并检查渗流通道的状况,确保渗流不超出安全范围。

4.结构物监测:对水库主体结构、泄洪闸门、进水口等设施进行定期巡视和检查,确保设施完好无损。

5.水质监测:每月抽取水样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库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三、检测结果1.水位监测:水库水位波动在正常范围内,无异常情况。

2.变形监测:变形监测仪器显示水库坝体无明显变形,附近地面变形较小。

3.渗流监测:水库渗流量符合规定标准,渗流通道无破损。

4.结构物监测:水库主体结构和设施完好,泄洪闸门和进水口操作灵活可靠。

5.水质监测:水库水质符合相关标准,无污染现象。

四、存在问题1.监测设备维护不及时:部分监测设备存在损坏和老化的情况,需要及时维修或更换。

2.监测数据分析不充分:现有监测数据分析工作薄弱,导致监测结果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3.监测覆盖不全面:现有监测点位不够全面,不能全面了解水库的安全状况。

4.人员培训不足:监测人员对于相关技术和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需要加强培训。

五、改进建议1.加强设备维护:及时对损坏和老化的监测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提高数据分析水平:建立专门的数据分析团队,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水库蓄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3.完善监测点位布局:根据水库的地形和结构,合理规划监测点位,实现全面、及时的监测覆盖。

4.加强人员培训:定期组织监测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确保监测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六、结论本报告对水库蓄水安全监测自检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改进和加强监测工作的建议。

水库蓄水安全鉴定自检报告

水库蓄水安全鉴定自检报告

《水利水电工程 等级划分及设计 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 水工建筑物抗震 设计规范》
其他相关法规和 标准文本
其他需要提供的资料
现场照片或视频
检测报告或检测 数据
施工图纸或设计 文件
相关法律法规或 标准规范
THEME TEMPLATE
学院
感谢观看
鉴定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鉴定工作小组的成立 鉴定工作的计划和安排 鉴定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 鉴定工作的总结和反思
鉴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鉴定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鉴定工作的依据和标准
鉴定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鉴定工作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水库蓄水安全状况分析
章节副标题
水库蓄水安全状况总体评价
蓄水安全鉴定自检报告的目的 和背景
为单位
库区地形地 貌:水库所 在地的地形 地貌特征, 如山区、平
原等
水文气象特 征:水库所Biblioteka 在地区的气 候、降雨、 水位等水文
气象特征
水库的运行管理情况
水库的调度运行 水库的维护保养 水库的安全监测 水库的应急预案
水库蓄水安全鉴定工作情 况
章节副标题
鉴定工作的依据和标准
依据:国家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 标准:采用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 鉴定程序: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鉴定工作 鉴定内容:对水库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蓄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 题
针对问题和风险提出的改进措施 和建议
附录和附件
章节副标题
鉴定工作使用的表格和数据
鉴定工作使用的表格:包括蓄水安全鉴定表、蓄水安全鉴定报告表等
鉴定工作使用的数据:包括水库蓄水前后的水位、流量、库容等数据

《山口岩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材料》

《山口岩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材料》

《山口岩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材料》江西省萍乡市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一期蓄水安全鉴定建设管理自检报告江西省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开发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十二月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自检报告(蓄水安全鉴定材料附件)1概况1.1工程概况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地处赣江一级支流袁河上游的萍乡市芦溪县境内,是袁河流域开发的龙头水库,坝址位于芦溪县上埠镇山口岩村上游1km处,距芦溪县城7.6km,距萍乡市约30km,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

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在防洪方面,经水库调节,可使其下游芦溪县城防洪能力从现状的5年一遇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标准;在供水方面,可向萍乡市中心城区和芦溪县城年提供优质清洁源水7300万m3;在发电方面,电站装机12mw,年发电量2912万kw.h;在灌溉方面,通过水库调节,使下游两岸10.12万亩农田灌溉保证率从现状的50%提高到90%,年平均提供灌溉水量4540万m3。

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预计工程总投资4.494亿元,设计工期三年。

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引水隧洞、发电厂房及升压开关站、供水管线等建筑物组成。

大坝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30k㎡,总库容1.05亿m3。

山口岩大坝为省内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顶高程247.6米,最大坝高99.1米,坝底最大宽度30米,坝顶宽5米,坝顶长268米;溢洪道对称布置在大坝拱冠梁处,设三孔,每孔净宽8m,溢流堰采用wes实用堰型,弧形闸门控制泄流出口为挑流消能;放空洞设置在大坝左坝段,断面尺寸为1.6×2m,进口中心线高程191m,出口为挑流消能。

引水隧洞布置在大坝左岸,进水口为岸塔式结构,采用分层取水,共1分四层,隧洞直径为3.0m,衬砌厚30cm,隧洞全长376.92m,包括渐变段、上平管段、上湾管段、斜管段、下湾管段、岔管渐变段、支管段;供水支洞从引水隧洞(桩号0+0202.70m处)引水,隧洞长324.4m,隧洞采用圆形断面,内径1.8m,采用钢筋砼衬砌;发电厂房为引水式地面厂房,布置在大坝下游河道约220m处,主厂房尺寸(长×宽×高)为31.8×14.5×23.09m,厂房内安装2台6mw水轮发电机组;副厂房位于主厂房左端,开关站布置在副厂房左侧。

山口岩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材料

山口岩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材料

江西省萍乡市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一期蓄水安全鉴定建设管理自检报告江西省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开发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十二月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自检报告(蓄水安全鉴定材料附件)1 概况1.1 工程概况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地处赣江一级支流袁河上游的萍乡市芦溪县境内,是袁河流域开发的龙头水库,坝址位于芦溪县上埠镇山口岩村上游1km处,距芦溪县城7.6km,距萍乡市约30km,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

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在防洪方面,经水库调节,可使其下游芦溪县城防洪能力从现状的5年一遇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标准;在供水方面,可向萍乡市中心城区和芦溪县城年提供优质清洁源水7300万m3;在发电方面,电站装机12MW,年发电量2912万kw.h;在灌溉方面,通过水库调节,使下游两岸10.12万亩农田灌溉保证率从现状的50%提高到90%,年平均提供灌溉水量4540万m3。

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预计工程总投资4.494亿元,设计工期三年。

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引水隧洞、发电厂房及升压开关站、供水管线等建筑物组成。

大坝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30k㎡,总库容1.05亿m3。

山口岩大坝为省内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顶高程247.6米,最大坝高99.1米,坝底最大宽度30米,坝顶宽5米,坝顶长268米;溢洪道对称布置在大坝拱冠梁处,设三孔,每孔净宽8m,溢流堰采用WES实用堰型,弧形闸门控制泄流出口为挑流消能;放空洞设置在大坝左坝段,断面尺寸为 1.6×2m,进口中心线高程191m,出口为挑流消能。

引水隧洞布置在大坝左岸,进水口为岸塔式结构,采用分层取水,共分四层,隧洞直径为 3.0m,衬砌厚30cm,隧洞全长376.92m,包括渐变段、上平管段、上湾管段、斜管段、下湾管段、岔管渐变段、支管段;供水支洞从引水隧洞(桩号0+0202.70m处)引水,隧洞长324.4m,隧洞采用圆形断面,内径 1.8 m,采用钢筋砼衬砌;发电厂房为引水式地面厂房,布置在大坝下游河道约220m处,主厂房尺寸(长×宽×高)为31.8×14.5×23.09m,厂房内安装2台6MW水轮发电机组;副厂房位于主厂房左端,开关站布置在副厂房左侧。

某水电站大坝蓄水安全鉴定报告

某水电站大坝蓄水安全鉴定报告

某水电站大坝蓄水安全鉴定报告本文是一份某水电站大坝蓄水安全鉴定报告,报告结合实际情况,对该水电站的大坝蓄水安全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一、鉴定背景某水电站所在地区为山区,属于集雨区,境内融雪水源丰富,水电资源丰富,是一座中型水电站。

经过多年的运营,该站水库大坝存在一定的老化和损伤,为了进一步确保水库的安全稳定运行,经水库管理部门的申请,专业水工机构对该水库进行了安全鉴定。

二、鉴定目的本次安全鉴定的主要目的是对该水电站的大坝蓄水安全性进行评估,从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和建议,以确保水库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鉴定范围本次鉴定主要涉及水库大坝蓄水安全,包括大坝的结构、材料、渗漏等方面的评估和分析。

四、鉴定方法本次鉴定采用了现场勘查、资料调查和工程学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在良好天气条件下,专业水工机构的专家组实地踏勘了水库大坝,并对大坝结构、材料、渗漏等问题进行了仔细分析,结合现场数据、工程学理论分析、历史鉴定资料等,综合评估了水库大坝的蓄水安全性。

五、鉴定结果1.大坝结构安全性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整体结构比较稳定。

在现场勘查过程中,专家组检测发现大坝的一些裂缝已超出设计范围,这些裂缝对大坝结构的安全性可能会产生较大影响。

建议对这些裂缝进行维修和加固。

2.大坝材料安全性水库大坝的主要材料为混凝土和钢筋,其材料的安全性与使用年限密切相关。

考虑到该水库大坝已运行多年,混凝土和钢筋的老化问题已经开始出现,建议采取一些有效的维护和保养措施,确保大坝的材料安全性。

3.大坝渗漏情况大坝渗漏问题是水库大坝蓄水安全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现场勘查过程中,专家组通过对大坝的渗漏率检测发现,大坝存在渗漏问题。

虽然渗漏的程度不是很严重,但长期下去可能会对大坝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建议对渗漏点进行排查和修补。

六、鉴定结论和问题整改建议通过对水库大坝蓄水安全的综合评估,专业水工机构的专家组得出了如下结论:1.水库大坝的结构较为稳定,但存在一些裂缝需进行维修加固。

水库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报告(DOC 108页)

水库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报告(DOC 108页)

教高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
成员 张永辉
副设总/教高
研究院
成员 郑亚平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 所副总工/教高
成员 严祖文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主任/教高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目录
1 工程概况 .................................................................................... 错误!未义书签。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甘肃庆城县芡子沟水库工程
蓄水安全鉴定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二〇一八年一月
批 准:刘之平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审 核:蒋国澄
编 写:徐泽平 杨小庆 鲁一晖 耿克勤 袁培进
杨开林 余江成 张永辉 郑亚平 严祖文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甘肃庆城县芡子沟水库工程 蓄水安全鉴定
4 枢纽布置及水力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枢纽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溢洪道水力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竖井进水口水力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报告

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报告

蓄水安全鉴定报告附件*洪潮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蓄水安全鉴定设计自检报告单位: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日期:2011.3.311 工程及设计工作简况1.1 工程概况洪潮江水库位于南流江支流——洪潮江上,坝址控制流域面积402km2。

洪潮江水库现为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供水、防洪、发电、旅游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库,原建库设计标准为百年一遇设计,千年一遇校核,1963年扩大初步设计调整为百年一遇设计,五百年一遇校核,1967年、1974年、1976年加固设计又恢复为百年一遇设计,千年一遇校核。

1976年加固设计的正常水位28.0m,设计洪水位29.13m,校核洪水位30.02m,总库容7.03亿m3,有效库容为5.47亿m3。

原设计灌溉面积25万亩,2000年对灌区重新规划后,设计灌溉面积为30.4万亩。

原设计发电装机容量3500kW,年发电量1200万kW·h,现装机1150kW,年发电400万kW·h,设计供水1m3/s,现实际供水0.5m3/s。

洪潮江水库枢纽由主坝、6座副坝、2座闸控溢洪道、2座灌溉渠首组成。

工程施工由洪潮江水库工程指挥部组织民工施工,自1958年底开始上马动工,但因同期施工合浦水库劳力不足而停工,1960年1月开始复工,同年7月1日主坝填至30.0m高程。

洪朝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因工程为大跃进时代兴建,性质为民建公助,加上工程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而建,并已运行40多年,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年久失修。

在2005年水库除险加固之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主坝:砼防渗心墙高度不足,坝顶挡墙破裂失稳,大坝无安全监测设施,坝顶路面损坏,下游坝坡反滤层沉陷,下游坝坡排水沟及护坡损坏,上游坝坡局部护坡损坏和护坡厚度不,右坝肩排污管损坏,两侧坝肩及下游坝脚蚁害、鼠害严重。

(2)第一溢洪道:闸室底板开裂、闸基抗渗不足;陡坡底板开裂和冲刷损坏严重,陡坡反弧段边墙和尾坎开裂下沉;下游挡墙位移破坏;启闭排架机房不满足运行要求;两侧边墙排水失效;尾水渠堤及护岸被冲毁;交通桥不满足交通要求、中墩检修闸门槽开裂。

水库大坝蓄水安全鉴定报告

水库大坝蓄水安全鉴定报告

1.蓄水安全鉴定工作概况1.1任务和鉴定范围1.1.1根据水利部1999年4月16日颁布开始执行的《水利水电建设蓄水安全鉴定暂行办法》(水建管[1999]177号文)及2000年5月29日颁布开始执行的《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报告编写大纲》(建管治[2000]11号文)通知的要求,受新疆吉木萨尔市西大龙口水库工程建设管理站的委托,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组,承担西大龙口水库蓄水前安全鉴定工作。

专家组由5位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

1.1.2经与业主和上级主管部门研究,确定本次蓄水前安全鉴定工作范围为水力利冲填坝、灌溉放水洞、溢洪道、各类闸门和起闭机、建筑物基础处理、涉及工程安全的库岸边坡及下游消能防护工程。

1.2安全鉴定的基本要求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是对影响水力冲填坝安全蓄水相关工程的地质、设计、施工运行的有关工程问题进行安全评价,并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水库工程所属建筑物的蓄水运行安全。

1.2.1设计依据和标准是否符合国家(行业)规范要求,设计变更(包括设计参数)是否合理、需阐明原因,重要设计变更是否经原审批单位批准。

1.2.2施工、安装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规程要求,对工程及设备的缺陷和质量事故进行处理并提出评价。

1.2.3全部安全鉴定工作应严格遵守水利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暂行办法》(水建管[1999]177号文)进行。

1.3水库蓄水安全鉴定的主要内容1.3.1检查工程形象面貌是否符合蓄水要求。

1.3.2检查工程质量(包括设计、施工等)是否存在影响工程安全的隐患,以及工程建设期发现的影响工程安全的问题是否得到妥善解决,并提出工程安全评价。

1.3.3工程防洪与度汛安全评价。

(1)设计洪水复核。

(2)工程防洪能力。

(3)复核水力冲填坝坝顶安全超高。

1.3.4枢纽工程地质和抗震安全性评价。

(1)对水库诱发地震和水力冲填坝抗震稳定性进行评价。

(2)枢纽区综合地质条件评价。

1.3.5单位工程安全鉴定意见。

蓄水安全鉴定报告

蓄水安全鉴定报告

蓄水安全鉴定报告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报告目的二、项目概况1.项目地点2.项目规模3.工程进度三、蓄水安全评估依据1.国家标准2.行业规范3.设计文件四、蓄水安全状况分析1.水库大坝1) 大坝结构2) 大坝材料3) 大坝稳定性分析2.输水建筑物1) 输水隧道2) 管道及附属设施3) 输水建筑物安全性分析3.溢洪道及泄洪建筑物1) 溢洪道结构2) 泄洪建筑物运行状况3) 溢洪道及泄洪建筑物安全性分析五、安全隐患及整改措施1.安全隐患识别2.整改措施及建议六、结论1.蓄水安全评估总结2.项目后续工作建议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日益受到重视。

水库作为重要的水资源调控工程,对保障供水、防洪、发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确保水库蓄水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们对某水库进行了蓄水安全鉴定,现将鉴定报告如下。

本次报告的目的是对水库蓄水安全进行全面评估,为工程后续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概况1.项目地点该水库位于我国某省,地处山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项目规模水库总库容为××亿立方米,是一座以供水、防洪、发电为主的大型水库。

3.工程进度截至报告编写时,水库大坝已完成主体工程,输水建筑物、溢洪道及泄洪建筑物等配套设施正在进行建设中。

三、蓄水安全评估依据本次蓄水安全评估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设计文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国家标准依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标准》(GB/T 50866-2013)等国家标准,对水库大坝、输水建筑物、溢洪道及泄洪建筑物等进行安全性评估。

2.行业规范参照《水利水电工程蓄水安全规程》(SL 268-2014)等行业规范,对蓄水安全进行全面分析。

3.设计文件以项目设计文件为依据,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四、蓄水安全状况分析1.水库大坝(1)大坝结构:为大坝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基础数据。

(2)大坝材料:检测大坝材料性能,评估大坝耐久性。

水库安全鉴定报告书

水库安全鉴定报告书

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水库名称:鉴定审定部门:鉴定时间:填表说明一、工程概况:应填明水库建设时间、规模及功能,续建、加固情况,现状工程规模、防洪标准及特征水位,枢纽主要建筑物组成及其特征参数,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及水库大坝对下游的影响等情况。

二、现场安全检查:填明现场安全检查的主要结果,指出严重的运行异常表现,反映工程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三、工程质量评价:填明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总体施工质量的评价,运行中暴露出的质量问题。

反映施工及历年探查试验的质量结果,反映补充探查和试验的主要结果。

四、运行管理评价:反映主要运行及管理情况,历史最高蓄水时的大坝运行情况,历年出现的主要工程问题及处理情况,水情及工程监测、交通通讯等管理条件。

五、防洪标准复核:应填明本次鉴定中采用的水文资料系列和洪水复核方法,主要调洪计算原则及坝顶超高复核结果,指出水库大坝现状实际抗御洪水能力,及与标准的比较。

六、结构安全评价:根据本次对大坝等主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评价结果,填明大坝是否存在危及安全的变形,大坝抗滑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近坝库岸是否稳定,混凝土建筑物及其他泄水、输水建筑物的强度安全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等。

七、渗流安全评价:根据本次鉴定中对大坝进行渗流稳定性分析评价结果,填明大坝运行中有无渗流异常,各种岩土材料中的渗透稳定是否满足安全运行要求,坝基扬压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等。

八、抗震安全复核:根据《全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或专门研究确定的基本地震参数及设计烈度,土石坝的抗滑稳定、坝体及地基的液化可能性;重力坝的应力、强度及整体抗滑稳定性;拱坝的应力、强度及拱座的抗滑稳定性;以及其它输、泄水建筑物及压力水管等的抗震安全复核结果。

九、金属结构安全评价:是否做了检测,填明金属结构锈蚀程度,复核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闸门启闭能力是否满足要求,紧急情况下能否保持闸门开启。

十、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现场安全检查及大坝安全评价结果,归纳水库大坝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水库蓄水安全监测自检报告

水库蓄水安全监测自检报告

水库蓄水安全监测自检报告尊敬的主管部门:我们是某水库管理单位,负责对水库蓄水安全进行监测和评估。

特向贵部门提交本次自检报告,包括了对水库蓄水安全的全面检查和评估结果。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水库的现状、监测方法和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善措施。

一、水库概况水库位于某省某市,总库容为XXX万立方米,主要用于供水和防洪调度。

水库建设于20XX年,至今已运营XX年。

水库地理位置优越,周边没有大规模开发项目,水质相对较好。

目前,水库的蓄水率为XX%。

二、监测方法为保证水库蓄水安全,我们采用了多种监测方法和手段,包括定期巡查、监测设备安装和远程监控。

具体的监测方法如下:1. 定期巡查:每周进行一次巡查,主要检查水库大坝、泄洪口、排泥孔和渗流井等重要部位,确保其完好无损。

2. 监测设备安装:在关键位置安装了水位计、测流仪和压力传感器等设备,用于实时监测水库的水位、流量和压力变化。

3. 远程监控: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将水库监测数据传输到指定的监测中心,由专业人员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三、监测结果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和专业评估,水库蓄水安全状况良好。

具体结果如下:1. 水库大坝:经过定期巡查,大坝结构完好,无明显渗漏和裂缝。

事故应急设备齐全,能够应对突发情况。

2. 泄洪口:泄洪口通畅,能够满足大流量的泄洪要求。

泄洪设备经过定期检修,工作正常。

3. 排泥孔:排泥孔疏通畅顺,水库淤泥定期清理,未出现堵塞情况。

4. 渗流井:渗流井的监测结果显示,水库渗漏量在正常范围内,未出现明显渗漏增加的情况。

根据以上监测结果,我们认为水库目前的蓄水安全状况良好,保证了正常供水和防洪调度的需要。

四、建议和改善措施尽管水库蓄水安全监测结果良好,但我们也意识到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安全管理。

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改善措施:1. 定期维护和检修:进一步落实定期巡查和维护工作,确保水库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 增加监测点位: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关键位置的监测点位,提高监测的细致程度。

蓄水安全鉴定报告

蓄水安全鉴定报告

蓄水安全鉴定报告【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1.1 鉴定背景1.2 鉴定目的二、蓄水工程概述2.1 工程概况2.2 工程规模2.3 工程设施三、蓄水安全评估3.1 蓄水能力评估3.2 工程结构安全评估3.3 渗流安全评估3.4 抗洪能力评估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4.1 渗流问题4.2 结构安全问题4.3 抗洪能力问题五、整改措施及建议5.1 渗流问题整改措施5.2 结构安全问题整改措施5.3 抗洪能力问题整改措施六、结论6.1 评估结论6.2 整改方案实施及后期评估正文一、引言1.1 鉴定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蓄水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蓄水工程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了确保蓄水工程的安全运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蓄水工程进行定期的安全鉴定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1.2 鉴定目的本次蓄水安全鉴定旨在分析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确保工程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蓄水工程概述2.1 工程概况本次鉴定的蓄水工程位于我国某地区,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发电、防洪、供水等功能的综合利用蓄水工程。

2.2 工程规模蓄水工程总库容为 xx 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为 xx 万亩,电站装机容量为 xx 万千瓦,是一座大型蓄水工程。

2.3 工程设施工程主要设施包括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电站等。

大坝为土石坝,最大坝高为 xx 米,坝顶宽为 xx 米。

溢洪道为侧槽式溢洪道,设 xx 个溢洪孔。

输水洞为圆形隧道,全长 xx 米,设计输水量为 xx 立方米/秒。

电站采用 xx 型机组,共装有 xx 台机组。

三、蓄水安全评估3.1 蓄水能力评估根据实测资料分析,蓄水工程现有蓄水能力满足设计要求,不存在蓄水能力不足的问题。

3.2 工程结构安全评估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等主要工程设施结构安全,但存在部分安全隐患,需进一步整改。

3.3 渗流安全评估渗流安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渗流量超过设计标准,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水库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报告

水库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报告
2 工程等级与设计标准 ........................................................................................ 8 2.1 工程等级与设计洪水标准 ................................................................................ 8 2.2 水文计算 ............................................................................................................ 8 2.3 水库泥沙 ............................................................................................................ 9 2.4 特征水位及工程防洪能力复核 ...................................................................... 10 2.5 抗震设计标准 .................................................................................................. 12 2.6 评价意见与建议 .............................................................................................. 12
8 混凝土工程 ..................................................................................................... 60 8.1 混凝土设计指标 .............................................................................................. 60 8.2 混凝土原材料 .................................................................................................. 60 8.3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 65 8.4 混凝土施工 ...................................................................................................... 66 8.5 混凝土施工质量 .............................................................................................. 67 8.6 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及处理 .......................................................................... 67 8.7 评价意见与建议 .............................................................................................. 68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报告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报告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报告引言背景本报告对某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工程的蓄水安全鉴定,通过分析水库的工程结构、蓄水情况以及加固方案,评估了蓄水过程中的安全性,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目的本报告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完成情况,分析蓄水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改进措施,以确保水库在蓄水过程中的安全性。

工程结构分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工程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坝体结构:水库使用了土石坝作为主要的坝体结构。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稳定性好,但需要考虑土石坝可能存在的渗漏问题。

2.坝基处理:水库的坝基采取了适当的处理措施,包括坝基回填、地基加固等,以增强坝体的稳定性。

3.防渗措施:水库采取了防渗措施,如铺设防渗层、设置排水系统等,以减少水库的渗漏量。

4.强度检测:对水库的坝体和坝基进行了强度检测,并采取了必要的加固措施,以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蓄水情况分析在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后的蓄水阶段,需要对蓄水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蓄水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蓄水过程控制蓄水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过程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蓄水速度:蓄水过程中需要逐步增加水位,控制蓄水速度,以避免因过快的蓄水速度导致的坝体应力集中和渗漏风险。

2.监测水位波动:蓄水过程中需要对水位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水位波动和异常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蓄水安全评估通过对蓄水工程的结构和控制进行分析,可以进行蓄水安全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坝体稳定性:通过对坝体结构的分析和强度检测数据的评估,判断坝体的稳定性,确定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渗漏风险评估:通过对防渗措施的分析和渗漏监测数据的评估,判断渗漏风险的大小,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固。

3.坝基稳定性评估:通过对坝基处理措施的分析和相关数据的评估,判断坝基的稳定性,确定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安全评估结果与建议根据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蓄水情况分析,得出以下安全评估结果与建议:1.坝体稳定性评估结果:经过结构分析和强度检测,坝体结构稳定,不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某工程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报告

某工程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报告

某工程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报告第一部分工程安全总评价1 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某某水库位于五左河上游河段的一级支流木城河和水东河源头,距所属中心城镇47km(直线距离14km)。

某某水库供水工程的任务主要为城镇供水。

水库兴利库容265万m3,总库容315万m3,年平均净供水量为318万t,年平均毛供水量为338万t。

某某水库工程由大坝枢纽(包括主坝、副坝)、溢洪道、库区垭口防浪堤、小沟引水小坝、引水隧洞、输水管道等建筑物组成。

(1)主坝主坝为混凝土砌毛石重力坝。

坝轴线方位为NE88.81°,坝顶长度264.12m。

坝顶高程2006.71m,坝基面高程1978.30m,最大坝高28.41m,坝顶宽4m,最大坝底宽21.77m,上游面在1992.30m高程以下坝坡为1:0.1,以上垂直;下游面在2001.26m高程以下坝坡为1:0.75,以上垂直。

坝基开挖至弱风化上部,采用1.0m厚C15混凝土作为坝基垫层。

上游面为50cm厚C15W4F100混凝土防渗面板,下游面为50cm厚M10水泥砂浆砌C15混凝土预制块,中部为C10细石混凝土砌毛石。

坝顶上游面设置1.2m高防浪墙,下游面设置1.2m高栏杆。

(2)副坝副坝为混凝土砌毛石重力坝,在坝顶设溢洪道。

坝轴线方位为NE39.02°,坝顶长度81.20m,其中溢流坝段长15m,左岸非溢流坝段长42.41m,右岸非溢流坝段长23.79m。

坝顶高程与主坝同高,为2006.71m。

坝基面高程为1992.00m,最大坝高14.71m,坝顶宽2.5m,最大坝底宽11.94m,上游面在1998.71m高程下坝坡为1:0.15,以上垂直;下游面在2003.49m高程以下坝坡为1:0.8,以上垂直。

坝体采用细石混凝土砌毛石重力坝,坝体上游面为C15W4F100混凝土防渗面板,厚0.4m,下游面为50cm厚M10水泥砂浆砌C15混凝土预制块,中间为C10细石混凝土砌毛石。

蓄水安全鉴定汇报材料

蓄水安全鉴定汇报材料

地质环境调查是评估地质构造、地层稳定性等 因素对水库安全的重要步骤。通过对周边地质 环境的全面调查,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潜在风险, 为安全鉴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数据。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滑坡风险评估
地震风险评估
评估水库周边可能发生的滑坡风评估地震对水库结构的影响, 险,确保水库建设和运行安全。确保水库抗震安全性。
提升结构稳定性。
地质灾害
评估水库周边地质情况,防范地 质灾害对水库结构的影响。 采取相应措施加固地基,确保水 库安全。
其他隐患
全面排查水库周边环境及结 构存在的其他安全隐患,提 前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
水库结构安全改造计划
计划制定
编制水库结构安全改造计划,明确改造目标和工作步骤。
实施方案
确定具体的改造方案和施工流程,保障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水位数据
数据来源
降雨数据
数据采集方法
水文数据分析
变化趋分析
评估水资源变化趋势 探究影响因素
规律评估
水资源利用规律 未来发展趋势
利用状况评估
水资源利用情况 未来利用建议
水资源保障措施
为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需要提出有效的措 施和建议,包括水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节约 用水的宣传教育、水资源配置的合理规划等方 面。
监督检查
建立监督机制,定期检查改造工程的进展和质量,确保改造效 果。
水库结构安全改造
水库结构安全改造是维护水库安全 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通过 对水库结构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和改 进,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提升水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03
第3章 水文水资源分析
水文数据收集
流量数据
获取方式
水库结构安全评估方法

水库下闸蓄水安全鉴定工作报告

水库下闸蓄水安全鉴定工作报告

水库下闸蓄水安全鉴定工作报告******水库扩建工程位于***镇***村,坝址距***城约10.00km。

1.2、立项、初设文件批复20**年5月***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关于******水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农[20**]**号)予以批准立项,工程估算投资13909.00万元(其中征地移民费3512.00万元)。

20**年6月,四川院编制完成了《***市******水库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年8月,***水务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关于审批***水库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请示》(*水务文[20**]108号、璧发改项目〔20**〕2号)分别上报***市水利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年9月,***市水利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关于******水库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水许可[20**]**号)予以批复,主要批复意见为同意扩建后的***水库为Ⅲ等中型工程,总库容1145.00万m3。

初设批复概算总投资13612.00万元(含征地移民费3676.21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补助资金6806万元,市、县及项目法人自筹资金6806万元,总工期24个月。

1.3、工程建设任务及主要特征指标******水库扩建工程建设任务是:将***水库扩建为Ⅲ等中型水利工程,发挥以城市防洪为主,兼有城乡供水、农业灌溉和农村人畜供水等综合效益。

***水库兴建于1968年,大坝为浆砌条石重力坝,坝高11.30m,1999年水库扩建为小(一)型水库,最大坝高29.00m,总库容848.00万m3。

本次扩建后总库容达1145.00万m3,正常蓄水位307.50m,工程等别为Ⅲ等,主要建筑物为3级,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

枢纽工程由主坝、副坝、溢流坝等组成。

主、副坝均为浆砌条石重力坝,扩建后主坝在现有基础上加高5.00m,最大坝高34.00m,坝顶长180.00m,坝顶宽3.5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工程防洪与度汛3.1 工程等级及防洪标准山口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供水、防洪、生态旅游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水库总库容503万m3。

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有关规定:山口水库属小(Ⅰ)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

工程位于山丘区,主要建筑物为土坝,设计洪水标准为50~3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300年一遇。

山口水库下游有三门峡市区、310国道、连霍高速、郑西高铁等基础设施,位置十分重要。

结合该水库的重要性,大坝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P=2%)设计,500年一遇(P=0.2%)校核是合适的。

3.2 设计洪水复核3.2.1 流域概况青龙涧河系黄河南岸一级支流,处在河南省西部丘陵中山区。

发源于陕县店子乡十八盘南部及西张村乡境内的摩云岭葫芦峪,由东南向西北流经陕县的西张村、菜园乡及湖滨区的交口、崖底乡,在陕县老城入黄河。

流域西与苍龙涧河流域相连,东与兴隆河流域接壤,流域面积487 km2,干流长45.0km,干流坡降12.76‰,河床宽80~120m,多年平均流量2.58m3/s,最大洪峰流量2740m3/s。

山口水库位于青龙涧河一级支流山口河上游,山口河全长17.2km,流域面积113.9km2,平均坡降1.37%,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0.13亿m3。

青龙涧河上游为中低基岩山区,•中游为黄土台塬地带,下游属黄河阶地。

该工程区域位于崤山-熊耳山地区的低山丘陵区和黄河及支流沿岸交界处,属于中低山地貌。

山地高处标高一般为680~1000m,河床地面高程602~670m,比降 1.5/100~2.5/100,一般切割深度50~80m。

河谷两侧支沟较发育,但延伸长度均较小,沟底比降均较大,支沟底宽多小于30m。

山口河主河槽及其支沟两岸基岩裸露,谷底多有冲洪积物覆盖,阶地不发育。

整个流域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

水库坝址位于南山口村东南约2.7km处,河谷呈东南—北西走向,在坝址段河道平直。

河底高程为620m,河床比降1.5/100~3.2/100,河谷呈较宽的“U”型。

在上坝址左岸上游50m、右岸上游100有两条支沟,宽20~40m,东西走向,入口处与主河槽近直交。

3.2.2 暴雨洪水特性流域内暴雨多发生在7月份,夏季太平洋副高压气流活动频繁,与西北冷空气相遇,往往产生暴雨,一旦降水气候形成,影响范围较大,持续时间1~3天,多形成阵性降雨,雨势暴烈,次阵雨一般不超过1小时,暴雨中心多发生在上游东南部山区。

该流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据调查,洪水最早出现在4月(春汛),9、10月受连阴雨影响亦有洪水发生,但量级较大的洪水一般均出现在7~9月,历时短,强度大。

洪水历时一般1天左右,主峰历时数小时。

3.2.3 洪水计算由于该流域无实测洪水资料,且工程场址以上流域面积较小(小于200km2),依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及《河南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1984年10月,以下简称《84图集》)规定,本次设计洪水复核:洪量采用图集降雨径流关系曲线查,洪峰流量采用推理公式计算,洪水过程线采用概化过程线叠加。

本次设计暴雨采用《84图集》和《05图集》分别查算,并对成果作对比分析后选用。

3.2.3.1设计防洪标准山口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供水、防洪、生态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小(Ⅰ)型水利工程。

水库下游有三门峡市区、310国道、连霍高速、郑西高铁等基础设施,位置十分重要。

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有关规定,结合该水库的重要性,大坝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P=2%)设计,500年一遇(P=0.2%)校核。

3.2.3.2设计暴雨设计时段分为10min、1h、6h、24h四种历时,设计暴雨计算包括设计时段的点、面雨量和暴雨递减指数,依据《84图集》,流域面积小于50km2时可用点雨量代替面雨量。

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小于50km2,故采用点雨量代替面雨量。

各频率设计面暴雨见表3.2-13.2.3.3 产流计算1)设计暴雨根据设计暴雨计算分析,本次计算分别采用《05图集》与《84图集》查算的设计暴雨成果进行设计洪水计算。

2)平均入渗率本工程位于黄河支流山丘区,根据《84图集》中水文分区划分,属于第Ⅴ分区,其平均入渗率为5mm/h~8 mm/h 。

本次计算选用6mm/h 。

3)设计净雨计算成果用24小时设计雨量查山丘区水文分区I 线次降雨径流关系P+Pa ~R 线,得出24小时各种频率设计净雨量。

I 线流域最大初损I max =55mm ,Pa 为前期影响雨量,50年一遇以上暴雨Pa =I max ,10~20年一遇,Pa =2/3Imax =35.0mm 。

各种频率24小时设计净雨量见表3.2-2。

表3.2-2 设计净雨计算成果表3.2.3.4 汇流计算山口水库流域面积小于200km 2,根据《河南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采用推理公式计算汇水面积洪峰流量。

基本公式为:洪峰流量采用推理公式按下式计算:0.278m ns Q F ψτ=1/31/40.278LmJ Q τ=1n sμψτ=-式中:Q m—设计洪峰流量,m3/s;ψ—洪峰径流系数;τ—洪峰汇流时间,h;μ—平均入渗率,mm/h;S—设计最大1小时雨量平均强度,即设计频率1小时面雨量,mm;F—流域面积,km2;L—坝址以上干流长度,m;J—干流平均坡降;n—设计暴雨递减指数;m—汇流参数。

汇流参数(m)是按《84图集》分区建立的流域参数(1/41/3θ=)L F J//与汇流参数(m)相关关系进行推求,各流域特征参数按1:1万及1:5万地形图量算。

1)洪峰、洪量计算成果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8.15km2,坝址以上干流长度8.93km,从坝址到流域上游沿最远流程的平均纵比降J=2.994%。

“84图集”洪水计算成果见表3.2-3。

“05图集”洪水计算成果见表3.2-4。

(3)洪峰、洪量成果对比分析以上分别依据《84图集》和《05图集》进行水库设计洪峰、洪量计算,计算结果对比见表3.2-5。

由以上比较分析结果,设计洪峰流量《05图集》比《84图集》略偏小,但设计洪水总量《05图集》比《84图集》偏大,原因是《84图集》查得的暴雨强度较大,主要影响洪峰流量值,而决定洪水总量的24小时雨量均值,《84图集》小于《05图集》查数。

山口河属于山区河流,水库坝址位置又在河道上游,根据流域暴雨及洪水特性,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历时短,强度大,过程线形状比较陡尖,在调洪演算确定建筑物规模时,洪峰流量值起主要作用,而洪水总量对结果影响比较小。

从水库工程安全性考虑,本次采用洪峰流量值较大的《84图集》计算成果,并进行洪水过程线计算和调洪演算。

3.2.3.5成果的合理性分析及确定本次设计洪水计算,经比选后,暴雨参数采用《84图集》查算,产流、汇流参数根据《84图集》并结合实际而定,洪水采用推推公式计算,方法可行。

设计洪水过程线采用概化三角形叠加法,过程线累加洪量与相同净雨计算值基本一致,认为设计洪水过程线成果合理。

综上,本次设计洪水成果峰高量大,过程线形状符合山区河流洪水形成特征,认为设计洪水计算成果比较合理、可靠。

3.2.3.6设计洪水过程线3.3 防洪能力复核3.3.1 水库特性根据《三门峡市山口水库复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库校核洪水位662.28m ,设计洪水位660.71m ,正常蓄水位657.0m ,汛限水位657.0m ,死水位640.0m ;水库总库容503万m 3,兴利库容284万m 3,死库容69万m 3。

山口水库水位~面积~库容关系见表3.3-1表3.3-1 山口水库水位~面积~库容关系表3.3.2 水库调洪演算(一)计算方法水库调蓄通过联解水库水量平衡方程和相应水库蓄泄方程实现。

对调洪过程中任一t ∆(21t t t ∆=-)时段,计算式可表示如下:12122122Q Q q qt t V V ++∆-∆=- (3-1) ()q f V = (3-2)式中:1Q 、1q ——时段初入库、出库流量(m 3/s );2Q 、2q ——时段末入库、出库流量(m 3/s );1V 、2V ——时段初、末水库蓄水量(m 3)。

()q f V =表示水库下泄流量是水库蓄水量的函数。

求解时必须联解上述两式,通过试算法编程求解。

对任意的t ∆时段,其1Q 、2Q 、1q 、1V 已知,欲求2q 、2V 。

其求解步骤是:假定2V (或2q )后,代入式(3-2)可求得2q (或2V ),再以此2q (或2V )代入式(3-1)算得2V (或2q )后,若计算的与假定的一致,则试算完成,否则重新假定2V (或2q ),直到满足为止。

()q f V =表示水库下泄流量是水库蓄水量的函数,根据水库调度原则确定。

(二)防洪调度方式汛期7~9月份水库控制水位为汛限水位657.0m ,即水库防洪起调水位为657.0m ;当库水位高于汛限水位657.0m 时,溢洪道自由泄流。

(三)下泄能力山口水库泄水建筑物为岸坡式开敞溢洪道,净宽为35m 。

泄流能力按《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中宽顶堰泄流能力公式计算:3/20H 2g εB m Q =式中:Q ——流量,m 3/s ;B ——堰顶过水断面平均宽度,m ; m ——流量系数,宽顶堰取0.385;ε——侧收缩系数;H 0——堰顶水深,m 。

侧收缩系数根据下面公式进行计算:ε=1-0.2[ζk+(n-1)ζ0] H0/nb溢洪道泄流能力见表3.3-2。

表3.3-2 溢洪道泄流能力表图3.3-1 山口水库水位~泄流关系曲线图(四)计算结果起调水位为溢洪道堰顶高程657.0m,调洪演算时段取Δt =0.5h。

根据防洪调度原则及计算方法,对不同频率洪水进行调蓄计算,计算结果见表3.3-3。

表3.3-3山口水库不同频率洪水调洪演算结果表3.3-4 山口水库水库调洪演算计算表(单位:m3/s,m)Δt =0.5h3.3.3 水库防洪能力分析本次防洪能力复核在相关规范的要求下,经过流域、河系特征值的量算,水文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设计暴雨的计算,暴雨统计参数的计算和确定,设计洪水计算,调洪演算及防洪能力复核等各方面工作。

通过这些工作的完成,得出如下结论。

(1)防洪标准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的“《防洪标准》(GB50201-2014)”的规定:山口水库总库容503万m3,属小(Ⅰ)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

水库大坝为4级建筑物,属于山区、丘陵区,设计洪水标准为50~3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300年一遇因此,山口水库校核防洪标准取500年一遇,设计洪水采用50年一遇是合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