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解:教育目的,德育,教学艺术,课外活动,课程,学制,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1.教育学起源:教育的神话起源说,生物,心理,劳动

2.《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在教育学史上,把这本书看成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3.教育学的发展: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

2 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3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的杜威、克伯屈

4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

教育目的的功能(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5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1社会依据,一是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

二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人的依据,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它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或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从人的需要来说,人的发展需要是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6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1)德育,即品德教育的简称,是以人生活的意义及规范的内在建构和外在体现为根本旨要,对人品德给予多方面教化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广义的德育,除道德教育外,还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人格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

(2)智育,即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学时素质和智慧才能的教育。

(3)体育,即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4)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7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9现代教育制度的类型

1双轨学制(欧洲)2单轨学制(北美)3分支型学制(苏联)

10教育制度的演变

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壬寅学制”,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未及实施。

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

北洋军阀于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通称“六三三制”。

11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

(1)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2)合理的专业知识(3)复合型的专业能力

(4)崇高的专业道德(5)强健的身体素质(6)健康的心理素质

12 教师专业发展

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要求:

(1)职业道德素养:①热爱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团结协作④为人师表

(2)知识素养:①精深的专业知识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③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素养: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②强化创新精神③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④教师要提高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

13、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和阶段性(2)稳定性和可变性(3)不均衡性(4)个别差异性(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5)整体性

14、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15 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

课程类型: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

3.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根据课程任务,把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

16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填空)

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却不是唯一途径,智育也需要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17 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为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的创造性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18 教师劳动特点:

(1)强烈的示范性(2)独特的创造性(3)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19 课外活动:教育机构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范围之外,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对学生实施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0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1教育的三类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1.我国的教育方针

我国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教育的性质,“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目的,“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影响人的发展因素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理解各因素,选择或简答)

1.遗传素质及“遗传决定论”

2.环境及“环境决定论”

3.教育及“教育万能论”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学制变革与发展

现代学制在形成后的近百年来,不论是从学校系统还是从学校阶段来分析,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1.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改变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增多,大众化、普及化,且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

(5)普及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继续教育

2.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发展趋势:

(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逐步普及,学前教育也将基本普及。

(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到2008年年底,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和全面免费,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任务。

(3)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的学制应该多样化,应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不同类型的学校供学生选择。

(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达到高等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和向在职人员开放。

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学过程中的知、情、意相统一

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5.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5.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指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含义: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基本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实物、标本、参观及图片、模型等)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电视、录像、幻灯等);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指导观察、提问引导及答疑);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生动讲解、形象描述——给学生感性知识形成生动表象)

二.启发诱导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