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有何负面影响
论三峡工程的利与弊概述
![论三峡工程的利与弊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8982d24482fb4daa58d4bcc.png)
三峡工程利与弊学校:汕头市飞厦中学班级:初二三班姓名:陈思畅参赛号:002024753 指导老师:方旭乔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随着工程的一步步进行,三峡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为整个长江流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三峡的作用第一.防洪三峡修筑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洪。
它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其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有效的控制长江上游的洪水。
第二.调水三峡工程可以有效的调控长江的水流。
在汛期可以蓄水,减小长江下游的水量;在枯水期就可以加大下游水的供应。
从而起到为下游地区调控流水,协调下游地区防洪抗旱。
第三.发电对于三峡的发电功能的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它还促进了节能减排,相当于每年节约燃煤数千万吨,减少大量有害气体排放,为我国创造了无法供量的经济效益。
三峡工程有防洪,发电等作用,在养殖,航运等方面也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但在三峡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弊端。
三峡的弊端第一.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三峡水库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状态,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给洄游鱼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使长江的生物链以受到巨大破坏。
第二.地质灾害三峡很多地区的地层主要是土层,结构松散,在持续的暴雨影响下,土层会因为吸水而发胀,会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第三.文化遗产在三峡地区,在这块土地上曾存在灿烂的文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
三峡库区蓄水后,长江沿岸的文化遗产遗失,尤其是那些方言和地方戏曲无法再发展传承。
总结综合三峡上述的作用与弊端,我认为其作用还是占主体位置。
至于其所出现的弊端,其影响虽大,但是人们正一步步的解决缓解,对上下游带来的问题也一直在认真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治理,使工程多利少弊,长治久安,全面发挥综合效益,使三峡工程成为造福人民的工程。
三峡大坝的弊
![三峡大坝的弊](https://img.taocdn.com/s3/m/89059043f5335a8102d2204a.png)
据官方计算的数据显示,三峡项目一共耗资了230亿美元,不过根据国外专家估计,耗资的费用或许是官方数据的两倍。2006年,600英尺高的三峡大坝建成以来,这一项目不断遭受水库表面垃圾聚拢形成的垃圾岛、水藻弥漫而成的大块毯状物,还有水库围成的广褒湖泊周围的山崩危险的威胁。同时,三峡大坝的修建导致区域水位上涨,大坝背后410英里长的水库承载的水的重量,增加了这一地区地震和山崩爆发的危险
泥沙淤积也是一个问题。长江每年要携因此将出现淤塞,三峡大坝进而有可能垮塌。工程师在大坝底部设计了23道闸门用于在汛期冲走泥沙。该系统可保证三峡水库在今后一个世纪维持90%甚至更高的库容。但事实是泥沙淤积的速度高过了蓄水;大坝两侧山体严重滑坡,大量泥沙淤积于大坝内,大坝的蓄水能力与日剧减污水倒流至大坝上游。大坝阻挡了淤泥流向下游,使包括上海地区在内的长江入海口收缩,海洋的咸水正在倒灌入内陆。
三峡项目的社会和生态成本过高。三峡水库淹没了古老的城市和文化遗产,还迫使库区农民搬迁到人口更加密集的沿江坡地上,他们一方面要靠着比以前更少的土地勉强维生,一方面还要面临日益加重的土地侵蚀和塌方事故的致命威胁。而且库区搬迁居民的安置工作也被指责普遍存在腐败官员盗用移民安置款的现象。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由于江水被大坝阻拦,农业残留物、生活及工业污染物无法顺流而下排入大海,而是倒灌回水库,使得库区水体的污染不断加重,并导致库区的长江支流出现“水华”现象。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状况的变化则会产生另外的问题。随着水中沉淀物的减少,阳光可以照到更深的水中,进而促使下层的藻类滋生,影响航道的安全。
三峡工程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与利弊分析
![三峡工程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与利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47a88cf5335a8103d22057.png)
三峡工程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与利弊分析摘要:大型水利工程是世界各国与洪涝、干旱灾害抗争的重要工程措施,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筑建了近百万的水库工程,其中,大型水库约4.7 万座。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是长江治理开发的关键工程。
三峡工程在发电、泄洪、航运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效益,然而在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引起了学者专家的争议。
随着三峡工程蓄水的初运行,长江中下游的江湖关系更加复杂,有包括水文、泥沙、生态以及环境等方面在内的大量科学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正文:1.三峡工程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以洞庭湖为例,洞庭湖历来是洪涝重灾区,主要原因是长江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超出河道泄洪能力.洞庭湖因泥沙淤积,调蓄洪水的功能已是每况愈下。
三峡水库的兴建,将给湖区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首先,随着入湖泥沙的减少,可减少氮、磷的流入,从而减轻洞庭湖的富营养化程度,大大减轻水质污染,保护了水生生物。
其次,由于入湖泥沙的减少,延缓洞庭湖的淤塞,稳定了自然条件,因而有利于消灭钉螺,并到达根治血吸虫病的目的。
第三,随着防洪减灾效益的增加,气候生态环境将大大改观,将使湖区周围的自然风景区面貌一新,使其中的鸟类、禽类等生物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的某些不利影响,从气象上来看,首先,水库的兴建将使库区紧靠水体的沿江地带的降水量有所减少,从而使那里的夏秋干旱有所加重,而在库区以北数十公里以外的山地,其降水量将有所增加,从而使那里的洪涝、秋雨及夏收作物的低温冷害有所加剧。
其次,水库建成后,进入洞庭湖的鱼类可能减少,白鳍豚的栖息地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三峡工程建设背景下洞庭湖水面面积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近年来洞庭湖水面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年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三峡工程的运行给洞庭湖水面面积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阶段性蓄水导致长江三口来水减少而引起湖水水面锐减。
其次,50余年来洞庭湖年水位平均水位和最低水位均呈上升趋势,月水位主要表达为1 一3月为上升趋势。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3e165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4.png)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中国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历经数千年,形成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基础。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对于长江流域的水文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一.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1. 生态系统被破坏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尤其是对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大量的土地、森林和湿地被淹没,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2. 水位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使得水位产生明显变化。
长江水位升高,影响了附近的村庄、城市和湖泊,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重创。
水位变化也会导致水生物种群的变化,对长江的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 水质受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带来的大规模水利建设对水质造成了不利影响。
建设期间,各种污染物被排放入长江,导致了长江水质恶化。
同时,人类活动和建设施工也会对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二.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生态问题解决方案1. 改善生态环境为了改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必须开展绿色生态建设,推行生态修复工程。
茂密的植被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调节气候,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2. 构筑生态走廊采取创建生态走廊的方式,可以将绿色通道延伸出去,形成生态连通通道,有效地解决了生态问题,实现了不同生态系统间的协调与互补。
3. 控制发展规模为了减少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必须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减少建设规模,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限制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规模,以达到生态和经济的协调。
4. 促进科研创新为保护和改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促进科研创新是必要的。
应成立科研机构,进行生态环保技术研究,提高技术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态城市。
结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宝贵的水资源,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遗产,必须得到严格保护。
三峡工程弊端
![三峡工程弊端](https://img.taocdn.com/s3/m/6f14fe116edb6f1aff001f2c.png)
1、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
但三峡工程动工以来到蓄水这段时间,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珍贵的文物挖掘出来。
据报道,真正挖掘出来的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珍贵文物被埋江底了。
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
还有一些是在三峡沿江的名胜古迹如张飞庙等都不得不淹没江水当中。
这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大破坏。
2、在生态方面,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会对当地大范围的生态造成影响,像当地植被的破坏,气候的变化,对各种动植物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距有关报道,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附近的气候发生了异常,应该转暖的时间却还是很寒冷。
也有一些地方山体滑坡增加了很多,估计跟三峡工程有关。
一些生物像鱼类因为蓄水等一些原因改变了生活的环境,使得繁殖等出现影响。
3、还有大规模的移民。
原来生活在三峡一带的人都不得不放弃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到新的环境去,移民带来的社会问题如怎样安置移民、安置到哪里合适等并不能忽视。
4、对农业,前面所提到的14000h平方米肥沃农田将会没入水底,土地资源严重丧失。
正如这个庞大的工程在规划时所预料的,它将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长江的鱼类资源丰富且易受破坏。
由于河流的动态,河水的温度和化学组成的变化,以及符合这些鱼类生活特性的自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的改变,都有可能对鱼的种类、数量产生影响,某些鱼种有可能因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数目骤减。
5、工程将会严重影响到生活在长江中游的鱼类,而这一水域恰恰是中国特有的千种珍稀鱼类的主要栖息地,其中仅仅只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中华鲟和白鳍豚更令人关注。
葛洲坝的建成可能已严重影响了中华鲟的繁殖,白鳍豚的数量也下降到仅有几百条,此外,另一值得关注的野生物种当属濒临灭绝的西伯利亚鹤,长江中下游恰恰是其越冬的栖息地,无疑也将受到大坝的影响。
6、河流的泥沙会带来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后果。
长江是世界上泥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每年都会带走5到10亿吨的泥沙,尽管水库的泥沙流速难以预测,但专家普遍认为一般情况下每年河流携带的泥沙都将会被大坝截住。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13c26f155270722182ef725.png)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关资料一、背景资料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举行七届五次会议,审议三峡工程立项。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雷亨顺仍清楚地记得,相关部门出具的几个专题研究报告中,防洪发电等方面得出的结论均为“利大于弊”,唯独环境报告是“弊大于利”。
最后,全国人大代表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弃权者之众,为全国人大历次会议之首。
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前,国务院三峡工程验收组在大坝表面发现了80多条裂缝,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引起社会上对三峡工程质量的纷纷议论。
2005年1月,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了三十个未办理环保手续就违规开工的工程项目名单,其中包括三峡电源电站和三峡地下电站。
三峡总公司一开始对此极力争辩,并不顾环保总局的停工命令,继续施工,双方形成顶牛之势。
后来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调解下,三峡总公司被迫认错停工,缴纳罚款。
直到2005年4月,在补办完所有手续后,方又重新开工。
三峡工程自开工以来,就一直有媒体报道其中存在部分贪污腐败现象。
到2004年末,查处的贪污资金已有4000多万,大部分都是挪用或者侵占移民款。
从三峡工程筹建的那一刻起,它就与各种争议相伴。
三峡的不利影响
![三峡的不利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59f94205901020207409c5a.png)
为了三峡工程的早日建成,四川、重庆、湖北等省市做出了巨大牺牲,淹没大片良田、搬迁成千上万的工矿企业。
1.长江上游影响河床演变作为关键的造床质是砾乱卵石,不是泥沙。
三峡一带属石灰岩地貌,这坝得怎么建才能防止滴水穿石?那水的压力如此之大,而三峡地区的脉形纵横交错,是极易发生地震的板块挤压地区,如此多的水聚积在一个狭长的河谷中,危险至极修坝后原来年年逐出夔门的砾卵石将一粒也排不出去,可能十年内就堵塞重庆港,并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没江津河川一带。
2.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在全球为第一,不是某些人说的第六。
中国所缺的是有水处的耕田。
水库完成后淹地五十万亩,将来更多,用来换取电力,实不可取。
详见《论降水川流与水资源的关系》。
3.三峡电站经济可行性考虑到卵石沉积是不成立的,它比山区大中型电站要贵两三倍。
报告中的经济核算是错误的。
十八年内只有支付,没有产出,也无以解决当前缺电的问题。
4.三峡水库对于长江中游防洪虽有帮助,但作用不大,而其代价是使守堤防洪时期加长,和利用的电能减少,实不可取。
长江中游防洪当今迫在眉睫,除应加强堤防外,必须在堤身内建穴分流,长年送沙流向两岸,以淤高其洼地,并疏浚江槽。
5.是军事上的,大坝开建之日便成为潜在的敌人瞄准的对象。
大坝几乎会成为被要挟的靶子。
6.是水患。
说大坝一旦建成将抵御百年不遇的洪水,长江水患一朝清除。
因为98年的大水证明,长江洪水并非主要来自长江三峡之上的干流,而是来自三峡之东的支流。
长江支脉也大多在三峡之东,如汉江、清江、湘江、赣江等等,哪一条江河都不是好惹的主儿。
若无这些峡东支流上的众多水坝支持,下游照旧会受支流洪水的威胁。
至于文物方面的损失则不去计算了。
7.水库淹没耕地,移民和城镇迁建,会加剧本来就已十分突出的人地矛盾,并由此而可能加剧植物的破坏、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
8.目前库区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年排放量已超过1Gt,沿江城市的局部江段已形成了较严重的污染带。
建库后,库区水体流速减缓,复氧和扩散能力下降,将加重局部水域污染。
你绝对没有想到的三峡工程:无法挽救的严重负面影响(转)
![你绝对没有想到的三峡工程:无法挽救的严重负面影响(转)](https://img.taocdn.com/s3/m/3cc9c57bf242336c1eb95eec.png)
你绝对没有想到的三峡工程:无法挽救的严重负面影响(转)标签:分类:冷眼观潮杂谈第一∶三峡大坝蓄水之后,清水下泄,造成大坝下游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
2004年冬,荆江长江干堤发生多处崩岸。
2006年春传来岳阳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的消息,湖南省水利厅负责人紧急赴京向水利部和国家防总汇报险情。
一千多年来,长江干堤保护着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998年长江洪水后中央政府动用几千亿国债加固长江干堤,1991年联合国又资助长江干堤维修。
三峡大坝蓄水后发生的长江干堤崩岸问题和黄河三门峡工程建成后的情况十分相似。
1962年黄河三门峡水库下泄清水导致黄河大堤溃塌,中央为此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加以讨论,决定改变工程运行方式,并开始改造。
黄万里教授用“清水顶冲长告急”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长江干堤长告急,社会就不得安定,穿着新衣的皇帝也无法睡个安稳觉。
第二∶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
三峡工程根本不能使万吨轮船直达重庆,最多只能使万吨船队在一年中的五、六个月的时间内直达重庆。
万吨船队只不过是将四艘或者六艘驳船捆绑在一起而已。
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能力马上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能力不可能达到每年五千万吨,最多只能保证单向通过能力每年三千万吨左右。
目前长江货运需要用机械翻坝来协助完成。
原计划在1997年完工的升船机至今未见踪影,客轮过船闸的平均时间为七小时,乘客难以接受,造成长江客运和三峡旅游事业的萎缩。
第三∶三峡工程开工以来,三峡库区一直是中国社会最不稳定的地区。
三峡工程移民对安置工作不满,每年信访的次数高达八万多件次,连年持续不减。
三峡工程的所谓开发性移民措施,不但没有使百万移民致富,而是使绝大多数移民陷入赤贫状态。
负责三峡工程移民信访的官员将移民生活用“三低”和“三无”来描述∶收入低于搬迁前的水平;低于安置地当地农民的水平;家庭生活水平处于当地贫困线之下以及无田种,无工做,无出路。
长江三峡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长江三峡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f32772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7.png)
长江三峡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长江三峡是中国的一张名片,被誉为世界自然遗产。
然而,其建设和运营对流域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长江三峡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保护和修复的建议。
首先,长江三峡的建设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破坏。
大坝的修建导致大量的土地被淹没,许多珍稀植物和动物失去了栖息地。
此外,河流的改道和调节水位对洪泛原因和河岸的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水流的改变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鱼类数量减少,损害了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长江三峡的运营也给流域生态系统带来了负面影响。
电力的生成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这导致了大量的水资源被转移和消耗。
长时间的持续抽水会导致水位下降,对湿地生态系统和周边土壤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大坝的运营排放的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加剧了水污染和空气质量的下降。
面对这些问题,保护和修复流域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首先,应加强对濒危植物和动物的保护,并且开展栖息地恢复工作。
建立自然保护区,控制开发活动,恢复和保护湿地等生态环境。
其次,要加强水资源管理,确保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
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和方法,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此外,通过控制污染,减少废气和废水的排放,改善水质和空气质量。
大坝上游的水污染源要得到有效治理,并加强河流监测和污染源排查,确保水质达到可持续利用的标准。
此外,要加强公众教育和环境意识的培养,提高公众对流域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视。
通过组织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保护长江三峡和流域生态的认识,形成网络舆论,推动社会参与。
总之,长江三峡的建设和运营对流域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保护和修复流域生态系统是一项紧迫且艰巨的任务。
只有以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峡工程对地质的负面影响
![三峡工程对地质的负面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5c082e8a98271fe900ef94e.png)
三峡工程对地质的影响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但同时三峡工程对地质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三峡工程与地震水库诱发地震由于水库地应力和构造地,应力叠加以及水库地震能量和构造地震能量叠加而诱发产生。
水库诱发地震因素复杂, 其形成机理及发生发展过程尚难准确控制, 发生时间、空间及强度更难预测预报。
主震发震时间一般与水库蓄水密切相关。
蓄水早期地震活动与库水位升降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
较强地震活动高潮大多出现在第一、二个蓄水期的高水位季节、水位回落或低水位时。
但发震时间也无一定规律性,。
从国内外水库诱发地震统计资料看, 诱发地震的发生概率随着坝高、蓄水深度和库容的增大而明显增高。
由于水库诱发地震震源较浅, 与天然地震相比, 具有较高的地振动频率, 较高的地面峰值加速度和震中烈度; 但极震区范围很小, 烈度衰减较快。
三峡库区可划分为结晶岩、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三种主要岩类。
结晶岩类分布于库首黄陵结晶地块内,为前震旦系变质岩和侵入其间的花岗2闪长岩体, 岩体完整性好, 断层多已胶结, 岩体透水性微弱, 产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碳酸盐岩分布于干流庙河至白帝城库段及乌江、嘉陵江、大宁河等支流中。
强岩溶化碳酸盐岩有利于诱发岩溶型地震。
碎屑岩主要分布于秭归、巴东、巫山等向斜及白帝城以西广大地区, 为中上三叠统和侏罗系的砂、泥岩, 不利于诱发水库地震。
三峡库区属弱震区。
水库附近曾经发生的最大地震为1979年秭归龙会观5. 1级地震, 距库边约6 km。
其岩性为碎屑岩类岩层, 蓄水后不易诱发地震。
综上所述, 三峡工程除了坝高和库容属有利于产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因子外, 其他条件均不利于诱发较强的构造型水库地震。
三峡水库已初步形成, 随着蓄水位逐步升高, 库容加大, 发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也将加大。
必须加强对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监测及预报, 预防地震及地质灾害, 确保工程建设及运行安全, 构建和谐社会, 确保长治久安。
三峡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
![三峡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5e7dc65f5335a8102d220c9.png)
长江三峡对周围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哪些?《长江三峡高坝永不可修的原由简释》,1.长江上游影响河床演变作为关键的造床质是砾乱卵石,不是泥沙。
修坝后原来年年逐出夔门的砾卵石将一粒也排不出去,可能十年内就堵塞重庆港,并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没江津河川一带。
2.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在全球为第一,不是某些人说的第六。
中国所缺的是有水处的耕田。
水库完成后淹地五十万亩,将来更多,用来换取电力,实不可取。
详见《论降水川流与水资源的关系》。
3.三峡电站经济可行性考虑到卵石沉积是不成立的,它比山区大中型电站要贵两三倍。
报告中的经济核算是错误的。
十八年内只有支付,没有产出,也无以解决当前缺电的问题。
4. 此坝蓄水后不出十年,卵石夹沙随水而下将堵塞重庆港;江津北碚随着惨遭洪灾,其害将几十倍于1983 年安康汉水骤涨21米,淹毙全城人民的洪灾。
而两岸直壁百米,石渣连同历年沉积的卵石还须船运出峡,向下游开旷之地倾倒。
航运将中断一两年。
5. 论经济效益,此坝每千瓦造价三四倍于一般大中型坝,其经济可行性并不成立。
对比五年工期的大中型坝,设此坝施工期1995年至2010年,连续15年,按1986年物价,每年20亿元中浪费达13亿元,等于每年抛扔大海400万吨粮食。
此举远比美国胡佛总统1931年只一次沉粮于海以示众,还要壮烈。
完工后十年内陆续回收发电效益781亿元,未必能抵偿炸坝运渣,断航,及淹没损失。
6、长江三峡位于黄金水道的上段,四条巨川排泄着侵蚀性盆地上的大量卵石进入峡谷,在水库蓄水后,这些卵石和泥沙就会堵塞住重庆港,上延抬高洪水位,淹没田地。
那里水源丰富,生活着一亿多人口,缺少的正是耕地。
凡是这样的地貌,决不可拦河筑坝。
所以长江三峡根本不可修高坝,永远不可修高坝。
当年孙中山提出这一设想后,可惜没有一个学者能做出科学的解释,至今也只我一人,说明这是不可行的。
随后也就不会有美国萨凡奇的建议,也不会有一群工程师涌向美国学习筑坝的经验,其实这些技术还停留在幼稚可笑的阶段。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a743c85fbfc77da269b15c.png)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任何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有利弊的两个方面,当然长江三峡工程也不例外。
分析长江三峡工程的的利与弊有利于我们对一项水利工程的正确认识。
一、三峡工程的背景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
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式,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270多个乡镇、1500多家企业,以及3400多万平方米的房屋。
从开始实施移民工程的1993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万人左右,累计有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
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于1993年进入施工阶段,1994年开始正式开工,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2003年开始通航发电,计划至2009年全部竣工,总工期为17年。
坝址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距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千米,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下面就防洪、发电、航运来分析三峡工程的有利的几个方面。
二、三峡工程的积极作用(一)防洪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据历史记载。
从汉代至清末的2000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灾214次。
进入20世纪,1931年和1935年的两次大洪水,分别淹地340万和150万公顷,死亡人口14.5万和14.2万。
新中国成立以来,1954年的特大洪水,虽采取分洪措施,仍死亡3万多人,淹没良田300多万公顷,京广铁路有100天不能正常通车;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干流连续出现8次洪峰,持续两个多月。
百万军民奋力抗洪,虽然保持住了长江大堤,但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600亿元。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67fa537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2.png)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11月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
这是黄万里教授去世之前发生的。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头蓄水,之后三峡船闸试运行,三峡第一台发电机组投入运行;2006年5月20 日三峡大坝全部完工。
这是黄万里教授去世之后发生的。
现在要向黄万里先生报告的是:"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地凉起来了。
穿着新衣的皇帝感觉到有点凉了。
"第一:三峡大坝蓄水之后,清水下泄,造成大坝下游长江干堤发生严峻崩岸。
2004年冬,荆江长江干堤发生多处崩岸。
2006年春传来岳阳长江干堤发生严峻崩岸的消息,湖南省水利厅负责人紧急赴京向水利部和我国防总汇报险情。
一千多年来,长江干堤爰护着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平安。
1998年长江洪水后中心政府动用几千亿国债加固长江干堤,1991年联合国又资助长江干堤修理。
三峡大坝蓄水后发生的长江干堤崩岸问题和黄河三门峡工程建成后的状况特别相像。
1962年黄河三门峡水库下泄清水导致黄河大堤溃塌,***中心为此召开中心工作会议加以争辩,打算转变工程运行方式,并开头改造。
黄万里教授用"清水顶冲长告急"来说明问题的严峻性。
长江干堤长告急,社会就不得安定, 穿着新衣的皇帝也无法睡个平稳觉。
其次: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
三峡工程根本不能使万吨轮船直达重庆,最多只能使万吨船队在一年中的五、六个月的时间内直达重庆。
万吨船队只不过是将四艘或者六艘驳船捆绑在一起而已。
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力量立刻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力量不行能达到每年深不超过15米,冬季不超过20米,泥沙简单在坝前淤积。
但是假如泥沙淤积量过大,前置库削减消落带生态危机的作用将大打折扣。
前置库形成后,假如不依据三峡工程环保要求严格处理上游垃圾和污水,对于开县来说尽管开县盼望将来成为一个滨水城市,但是有可能面临的又是一湖臭水。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67ebe90776c66137ee061925.png)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七年级三班郭文青
利端:
防洪: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控制上游进入中下游平原的洪水,是解除长江中游洪水威胁,防止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灾害最有效的措施。
发电:电站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840亿千瓦小时,可供电华中、华东以及川东地区。
每年约可替代煤炭5000万吨,可减轻上述地区的煤炭运输压力,并可减轻因火电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
航运:三峡工程建成后,水库回水形成660公里长的深水航道,可改善重庆以下的航道条件。
船舶的运输效率将明显提高,运输成本可较目前降低35%~37%,必将大力加速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
弊端:
第一,三峡工程的建设给环境带来影响。
①上游水位抬升,使得长江沿岸大面积陆地被淹,一些物种将不复存在;下游水位降低,水流量减少,使得下游气候也将出现变化。
②工程建成后长江上游水流速度相对减缓,上游泥沙淤积及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泥沙对三峡大坝也形成了一定的威胁。
③由于人为的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使得一些自然生物链产生破坏,影响植被、影响生态的良性循环,特别表现在对大气候的影响上将难以预测。
第二,三峡工程对我国财力是一个重大考验。
①三峡库区的史无前例的大移民,国家就拿出大批移民资金,一大批工厂企业进行了大搬迁,其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不亚于再造一个社会;②从三峡工程的未来发展看,它还需更大的财力进行维护和保养,这将对我国政府财力也是一个严峻考验。
第三,三峡工程也使我国损失了许多无形和有形资产,如许多珍惜物种的生存环境受影响,名胜古迹被淹没,旅游资源破坏严重,一大批文化积淀随着三峡大移民实施不复存在。
论三峡工程对人类的利与弊
![论三峡工程对人类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6de5de269e31433238689360.png)
论三峡工程的利与弊摘要:三峡工程自建设直至投入运营以来,一直备受公众关注。
它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项重要举措,三峡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成效显著,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综合效益充分发挥。
但同时,对自然环境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其建设运营引发了生态、移民等诸多问题的产生。
从最早提出三峡工程的设想,到三峡大坝全面建成,历经了漫长的88年,然而关于三峡工程利弊的讨论已经持续了近百年。
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分析了三峡工程的在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关键词:三峡工程、综合效益、负面影响引言:三峡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斗坪镇,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三峡坝区庄严向全世界宣布:伟大的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2006年5月,历时14年全长2309米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全线浇筑达到设计高程海拔185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
三峡大坝总投资954.6亿元人民币,水库全长600多千米,水面平均宽度约1.1千米,总面积约1084平方千米,总库容约393亿立方米,调节能力为季调节型。
大坝坝体可抵御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下泄流量可达每秒钟10万立方米。
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
三峡水库调度原则是发电服从于防洪、服从于生态,电调服从于水调。
1、长江三峡工程的有利影响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
1.1防洪效益防洪是三峡工程最主要的开发目标和综合效益。
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荆江防洪问题,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中最严重和最突出的问题。
在长江防洪体系中,长江三峡工程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极为重要,对长江中游的防洪起到了重大作用。
具体体现在:三峡工程有211.5亿的防洪库容,在它对防洪功能的设定上,把211.5亿的防洪库容划成了三段,也就是说从现在的汛限水位向上抬高10米,大概145到155米10米范围内有56.5亿的防洪库容,是用于对洞庭湖口城陵矶水文站的水位进行补偿调度运用的。
我国水利工程对生态不利影响的案例
![我国水利工程对生态不利影响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e6e952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0.png)
水利工程是指为了调节、控制、利用水资源而建设的工程,如水库、大坝、堤坝等。
在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些甚至对生态造成了不利影响。
以下是一些我国水利工程对生态不利影响的案例:一、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但其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大坝的建设导致了长江河道的改变,对鱼类的洄游、繁殖等产生了不利影响。
大坝蓄水后,湿地大量消失,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影响了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二、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但其建设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工程的调水过程中,对水源地和河流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水资源调配对河流的水质和水量造成了影响,对相关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一些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受了破坏。
三、黄河清淤工程黄河清淤工程是为了解决黄河泥沙淤积问题而进行的工程建设,但其清淤过程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清淤工程导致了黄河生态系统的破坏,对黄河流域的植被、土壤和水生生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了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四、渠道和引水工程在我国,许多地区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渠道和引水工程建设。
这些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一些工程的建设也导致了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恶化,给周围的生态系统带来了不利影响。
以上是一些我国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案例。
虽然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的利用和调配问题,但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希望未来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能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水利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然而,很多水利工程建设往往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了许多不利影响的出现。
三峡工程有何负面影响
![三峡工程有何负面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b436c0502020740be1e9b60.png)
三峡工程有何负面影响?一∶三峡大坝蓄水之后,清水下泄,造成大坝下游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
2004年冬,荆江长江干堤发生多处崩岸。
2006年春传来岳阳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的消息,湖南省水利厅负责人紧急赴京向水利部和国家防总汇报险情。
一千多年来,长江干堤保护着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998年长江洪水后中央政府动用几千亿国债加固长江干堤,1991年联合国又资助长江干堤维修。
三峡大坝蓄水后发生的长江干堤崩岸问题和黄河三门峡工程建成后的情况十分相似。
1962年黄河三门峡水库下泄清水导致黄河大堤溃塌,中央为此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加以讨论,决定改变工程运行方式,并开始改造。
黄万里教授用“清水顶冲长告急”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长江干堤长告急,社会就不得安定,穿着新衣的皇帝也无法睡个安稳觉。
第二∶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
三峡工程根本不能使万吨轮船直达重庆,最多只能使万吨船队在一年中的五、六个月的时间内直达重庆。
万吨船队只不过是将四艘或者六艘驳船捆绑在一起而已。
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能力马上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能力不可能达到每年五千万吨,最多只能保证单向通过能力每年三千万吨左右。
目前长江货运需要用机械翻坝来协助完成。
原计划在1997年完工的升船机至今未见踪影,客轮过船闸的平均时间为七小时,乘客难以接受,造成长江客运和三峡旅游事业的萎缩。
第三∶三峡工程开工以来,三峡库区一直是中国社会最不稳定的地区。
三峡工程移民对安置工作不满,每年信访的次数高达八万多件次,连年持续不减。
三峡工程的所谓开发性移民措施,不但没有使百万移民致富,而是使绝大多数移民陷入赤贫状态。
负责三峡工程移民信访的官员将移民生活用“三低”和“三无”来描述∶收入低于搬迁前的水平;低于安置地当地农民的水平;家庭生活水平处于当地贫困线之下以及无田种,无工做,无出路。
三峡工程移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一颗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三峡工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三峡工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e09e247a8956bec0975e3f3.png)
三峡工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前言: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是中国近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之一。
在为国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之外,还带来了一些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本文就将就此进行一些简要叙述及思考。
一、三峡工程简介三峡工程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电站初期的规划是26台70万千瓦的机组,也就是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度。
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建6 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
在加上三峡电站自身的两台5万千瓦的电源电站。
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000亿度(5倍于葛洲坝,10 倍于大亚湾核电,约占全国年发电总量的3%,水力发电的20%)。
二、工程对生态环境存在的负面影响三峡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非常广,其中对库区的影响最直接和显著,对长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响,甚至还有人认为三峡工程将会使得全球的气候和海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库区人们对三峡工程影响环境的最大担忧来自于水库的污染。
目前三峡两岸城镇和游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
在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物不能及时下泻而蓄积在水库中,因此已经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部分城镇已在其他水源采集生活用水。
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
对此,当地政府正在大力兴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以期解决污染问题,如果发现污染过于严重,也可能会采取大坝增加下泄流量来实现换水。
根据葛洲坝水电站的运行经验,三峡工程将会对周边生态造成严重的冲击。
因为有大坝阻隔,鱼类无法正常通过三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遗传等会发生变异。
三峡完全蓄水后将淹没560多种陆生珍稀植物,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淹没线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两种完全在淹没线以下,现均已迁植。
三峡工程利弊
![三峡工程利弊](https://img.taocdn.com/s3/m/629f2078e45c3b3566ec8b26.png)
关于三峡工程的利弊问题
• 一、三峡工程的概况 • 二、三峡工程的作用 • 三、三峡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 • 四、三峡工程的利弊争论 • 五、客观看待三峡工程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 的最大洪灾。加上其他地区水灾,1998年全国受 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 的土地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
2、发电: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
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
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 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 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 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 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置525万人就业。三峡 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 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 联网中心。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
• 环保部在处理一个水域因水电开发而造成的水污 染问题时发现,由于水流减缓和富营养化,该水 域“水白菜疯长,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此外,水电开发还带来了移民后移,地质破坏造 成水土流失等问题,损失十分巨大。
客观看待三峡工程
• 三峡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看待事 物要用辩证的眼光,我们不能回避消极影响,只 有认识到这一点,才可能尽量把副作用减到最小。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性天气重点实验室常务 副主任王东海表示,干旱涉及一个水系平衡的问 题,也是一个能量问题,降水偏少不等于干旱。
2011年6月5日,温家宝总理前往安徽、湖南、湖北视察 旱情,抵达三江口水库时,温总理对三江口水库提出 应注意下几问题:
1、水质问题,这既涉及库区周边水环境,也涉及到南 水北调沿途输送环境 2、移民问题,要保障移民得到妥善安置和长期稳定就 业 3、汉江水环境容量问题,要密切关注汉江水环境的变 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4、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水利工程给生 态环境带来了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给水利工程 带来影响,要综合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工程有何负面影响?
一∶三峡大坝蓄水之后,清水下泄,造成大坝下游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
2004年冬,荆江长江干堤发生多处崩岸。
2006年春传来岳阳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的消息,湖南省水利厅负责人紧急赴京向水利部和国家防总汇报险情。
一千多年来,长江干堤保护着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998年长江洪水后中央政府动用几千亿国债加固长江干堤,1991年联合国又资助长江干堤维修。
三峡大坝蓄水后发生的长江干堤崩岸问题和黄河三门峡工程建成后的情况十分相似。
1962年黄河三门峡水库下泄清水导致黄河大堤溃塌,中央为此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加以讨论,决定改变工程运行方式,并开始改造。
黄万里教授用“清水顶冲长告急”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长江干堤长告急,社会就不得安定,穿着新衣的皇帝也无法睡个安稳觉。
第二∶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
三峡工程根本不能使万吨轮船直达重庆,最多只能使万吨船队在一年中的五、六个月的时间内直达重庆。
万吨船队只不过是将四艘或者六艘驳船捆绑在一起而已。
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能力马上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能力不可能达到每年五千万吨,最多只能保证单向通过能力每年三千万吨左右。
目前长江货运需要用机械翻坝来协助完成。
原计划在1997年完工的升船机至今未见踪影,客轮过船闸的平均时间为七小时,乘客难以接受,造成长江客运和三峡旅游事业的萎缩。
第三∶三峡工程开工以来,三峡库区一直是中国社会最不稳定的地区。
三峡工程移民对安置工作不满,每年信访的次数高达八万多件次,连年持续不减。
三峡工程的所谓开发性移民措施,不但没有使百万移民致富,而是使绝大多数移民陷入赤贫状态。
负责三峡工程移民信访的官员将移民生活用“三低”和“三无”来描述∶收入低于搬迁前的水平;低于安置地当地农民的水平;家庭生活水平处于当地贫困线之下以及无田种,无工做,无出路。
三峡工程移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一颗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第四∶到2006年年初,上报批准的三峡工程移民113万人已经安置完毕,批准的400亿元人民币移民安置费已经全部用完,但是还有数十万居民要搬迁安置。
由于前期移民安置存在问题多,造成未来移民安置工作的进展更加困难。
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后的实践证明,三峡水库的水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有坡度的斜面。
根据已经发表的数据,水力坡度为万分之零点五。
按照目前水库泥沙砾石淤积发展的情况来看,未来的水力坡度将超过泥沙组预测的万分之零点七(每一百公里七米高的水位差)。
如此发展下去,许多新建的移民城镇要被淹没,就是重庆部分市区也要被淹没,包括朝天门码头,包括许多新建筑。
第五∶所谓的排浑蓄清措施无法解决水库的淤积问题。
虽然中央政府为了防止砾卵石淤积问题的出现,在嘉陵江和金沙江上建造了和正在建造多座大坝,阻挡砾卵石和泥沙进入三峡水库,但这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多只是把问题在时间轴上作个推移,把更严重的问题留给子孙。
三峡水库蓄水之后,有约百分之八十的泥沙淤积在水库中,而且主要是淤积在水库的尾部。
由于水土流失进入水库的红土微粒,粘性强,和粗沙、砾卵石、掺杂在一起,组成坚硬沉积层,和黄河中的细沙的特性有很大差别,排浑蓄清措施对这样的沉积层根本没有办法。
重庆港口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重庆市已经做出计划,将重庆港上迁到寸滩和下移到万洲。
第六∶三峡蓄水之后,水流变缓,河流的自净能力大减,三峡水库水质明显变坏,特别是过去水质好的支流河段,水质恶化问题更加严重。
三峡工程论证时,三峡河段的水质是全中国最好的,大部分河段属于二类水。
虽然现在三峡河段的水质为三类水,但是由于这期间水质指标的更改,现在的三类水只是当年的四类水。
由于三峡水库水质问题,三峡库区的各市、区、县都不准备把三峡水库作为生活饮用水源,而要另辟水源。
可见三峡水库水质问题之严重。
第七∶三峡工程的电并没有照亮半个中国,目前三峡工程的发电量不足全国发电量的百分之三。
三峡工程也没有为老百姓、特别是被涉及的居民提供“廉价”的电力。
老百姓承担经济改革的成本,经济改革所创造的经济利益却流入利益集团的口袋,三峡工程则是最好的实例。
第八∶三峡工程能达到工程效益的条件之一是未来的气象变化是可知的。
三峡水库运行三年的实践证明,现在的科学水平和预测技术都无法保证气象预报(包括长期、中期和短缺)的准确。
2004年秋三峡水库调度出现错误,为了保证发电机能够正常运行,在洪水期间抬高蓄水位,加重上游、特别是开县、万州的洪水灾害。
同样,2006年夏天三峡水库调度再次出现错误,虽然重庆库区已经出现旱灾的迹象,三峡水库仍大规模“泄洪”,造成水库水位不足,加重重庆旱灾的程度。
第九∶三峡水库蓄水之后,三峡地区仪器可测到的地震次数明显增加。
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生破坏性的地震,但是地震专家认为有可能发生六级或六点五级地震。
但是三峡库区的建筑,特别是三峡工程开工之后的新建的民居建筑物都没有抗震设计,一旦发生六级或六点五级地震,一场地质大灾难不可避免。
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说,三峡库区的滑坡地带一共一百五十余处,三峡水库蓄水至海拔135米后,三峡库区的滑坡地带上升到一千五百余处,是论证报告的十倍。
受水库波浪的淘蚀,白帝城所在的山体有可能会坍塌下来的危险,现在白帝城海拔130-180米处加砌水泥围墙,以防万一。
但是这水泥腰箍破坏了白帝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第十∶三峡水库正造成血吸虫病的蔓延,从高发病的湖南、湖北向原没有血吸虫病的重庆、四川发展。
三峡库区已经发现血吸虫病患者。
第十一∶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远超出论证报告所估计的范围和强度。
根据台湾的研究报告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对台湾的东海渔业资源产生不利影响。
而国内根本不让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第十二∶按照目前的设计,三峡工程根本无法让北京喝到长江的水。
要想让北京喝到三峡水库的水,还需要加高三峡大坝,或者新建泵站和隧道、新挖运河,其造价相当于再造一个三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