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描述及分析 最新版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及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及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的自然地理要素与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
用所形成的整体性系统。
它包括了地球的大气、水体、岩石、土壤等自然
环境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以下将对自然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及要素进行详细阐述。
1.大气:地球的大气层是由各种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
它包括了气候
和天气等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降水等。
大气中的气候系统会
影响到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活动。
2.水体: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要素之一,包括了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
水体是生物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
重要资源。
水的循环与分布对地球的气候和地理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3.岩石:地球的岩石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了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等。
岩石的分布和性质影响到地表的地势和地貌形态,如山脉、高原、平原等。
同时,岩石也是地球上重要的矿产资源。
4.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由岩石经过风化和土壤生物的
作用形成。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养分,是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运作的基础。
土壤的分布和质地对农业、生态系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等产生重要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得地球上的各个地理要素相互联结、相互依赖,形成一个复杂而稳定的地球系统。
人类作为地球的一部分,不仅受到
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也能通过科学技术与自然地理环境进行交互
作用,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生存。
因此,理解和保护自然地理环境,对于人
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关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知识点总结自然环境及地理位置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着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人类活动。
本文将对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些概念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了地球上的各种自然要素,如大气、陆地、水域和生物圈等。
下面分别对这些自然要素进行介绍。
1. 大气:大气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层,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组成。
它通过大气压力、温度、湿度和风速等要素影响着天气和气候变化。
同时,大气中的空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 陆地:陆地是地球表面不被水域覆盖的部分,包括了大陆板块、岛屿、山脉、平原等。
陆地的地形和地势对人类的居住、农业、工业和交通等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3. 水域:水域是指地球表面的湖泊、河流、海洋等水体,它们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水域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并且水域中的生物多样性也起到了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4.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存在的范围,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层。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平衡,同时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保护生物圈的健康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二、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指的是某一地点在地球上的相对或绝对位置。
地理位置的描述通常包括经度、纬度和海拔等要素。
1. 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是描述地球表面位置的坐标系统。
经度指的是地点相对于本初子午线的东西方向位置,以度数表示;纬度指的是地点相对于赤道的南北方向位置,同样以度数表示。
经度和纬度共同构成了地球上任何一个点的具体位置。
2. 海拔:海拔是指地点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高度,通常用米或英尺表示。
海拔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气候、植被和生物多样性,还对农业、水利和旅游等活动产生影响。
3. 地形和地貌:地形和地貌是地理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描述了地表的物理特征和地貌特点。
地形包括了山地、平原、高原等,地貌则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如山脉、河流、峡谷等。
自然地理要素分析
自然地理要素分析自然地理要素是指构成地球表面或地球内部的各种自然元素,包括大陆、海洋、大气、生物和地球内部构造等。
这些要素在地球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系着地球的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
本文将对自然地理要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
一、大陆要素分析大陆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占据了地球表面的29%。
大陆具有多样性的气候、地形和植被,形成了复杂而多变的生态系统。
大陆要素是影响气候和地貌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1. 气候影响:大陆要素之一的气候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
不同地区的大陆气候差异巨大,有的地区寒冷干燥,有的地区炎热多雨。
这些气候差异直接影响到当地的农业、工业和人口分布。
2. 地貌特征:大陆的地貌各异,有高山、平原、丘陵、河流等各种地形特征。
这些地貌特征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和资源分布。
高山地区适宜发展旅游业和农牧业,平原地区适宜农业和城市建设,河流地区适宜发展水利资源。
3. 生物多样性:大陆上生物的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陆上生活着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在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植被覆盖和动植物分布的差异也受到大陆要素的影响。
二、海洋要素分析海洋是地球表面的水域,占据了地球表面的71%。
海洋对地球气候、物质循环和生命演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1. 气候调节:海洋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热量,因此在调节全球气候中起到重要作用。
海洋的热量会被大气吸收,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气候循环,影响着陆地上的气候变化。
2. 物质循环: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库,能够吸收和释放大量的水分。
海洋中的水分蒸发成为水蒸气,形成云和降水,进而影响陸地的水资源分布。
海洋还是地球上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化学物质,维持大气和水体的化学平衡。
3. 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海洋中生活着大量的生物种类,包括浮游生物、鱼类、海洋哺乳动物等。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完整
温比 差热 大容 小
作涵 用养 较水 弱源
植被 稀少
请在方框内填上合适的选项
森林植被破坏
大气湿度下降
气候变干 农业生产受损
黑土肥力下降 地表蓄水能力下降 地表径流增加 洪涝灾害增加 土壤冲刷加剧 水土流失严重
分析填空 •按下列选项中反映的现象的成因关系,将选 项的字母填入下图适当的方框内。 E
G D A I B H F C
5、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要素的变 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系统的改变,而 “牵一发而动全身”,还会影响到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
西北地区景观
案例分析:(西北地区)
深处内陆 气 候 干 旱 降水稀少
水汽来源少 流水作用弱
蒸发强烈
大气湿度 低
统一演化
风蚀 地貌 为主 土壤肥力较低
经过a—b—c—d—e五个阶段的演化,
地形 由湖泊变成了陆地 地形 气候 由湿润变得干燥 生物 由水生生物变成陆地生物 土壤 逐渐由湿变干 水文 水面逐渐缩小至消失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 理环境状态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③ 生物 和 水 比较容 易受人类干扰。岩石 受人类干扰较小。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
水文变化 泥沙淤积,泛滥平原
水
地貌变化 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土
土壤侵蚀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植被下降,逐渐消失
流
植被退化
失
气候变化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活动
湖泊演化为陆地,是地形、 气候、生物、土壤、水文等地理 要素的统一变化过程。 请根据统一变化过程的原理, 分析湖泊在演化为陆地的过程中, 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 湖泊演化为陆地的过程
地理学中的自然地理要素
地理学中的自然地理要素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在地理学中,自然地理要素是指地球表面上的自然形态、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各种自然因素。
这些要素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自然地理要素中的地形地貌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形地貌包括山脉、丘陵、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
地形地貌对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的分布和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山脉和丘陵地形对气候的分布产生影响,高山地区气温低,降水多,而平原地区气温较高,降水相对较少。
地形地貌还决定了水文要素的分布,山脉上的降水形成了河流和湖泊,而平原地区则形成了大片的平原湿地。
其次,气候是自然地理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量、风向等因素。
气候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决定了植被的分布和类型,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合不同类型的植被生长。
气候还影响着农业和渔业的发展,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渔业资源的丰富。
气候变化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如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
水文是自然地理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文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分布和特征。
水文要素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河流是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它们为人类提供了饮用水、灌溉水和发电等重要资源。
湖泊和海洋则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
此外,水文要素还对气候和植被的分布产生影响,水体的蒸发和降水过程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植被是自然地理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被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
植被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为地球提供了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
森林还是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维持着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草原和沙漠则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草原适宜牧草的生长,而沙漠则适宜沙漠植物的生长。
地理区位因素知识点总结
地理区位因素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要素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特征,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
地形地貌对于交通运输、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开发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山地地势险峻,交通运输不便,农业生产面临困难,而平原地形开阔,适宜农业发展和城镇建设。
2. 气候气象气候气象是地球大气系统的运动和交换过程,包括气温、降水、气压、风力等要素。
气候气象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例如,气候寒冷的地区适宜发展冰雪旅游业,而气温温暖的地区适宜发展农业和果蔬种植业。
3. 水资源水资源是地球上的宝贵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地下水和海洋。
水资源对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工业生产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和海洋旅游业,而内陆地区适宜发展农业和工业。
4. 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的固体表层,对于农业生产、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于植物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决定着农作物的种植和产量。
5.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喷发、飓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地理区位选择上,需要考虑自然灾害的潜在风险,避免因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二、人文地理要素1. 人口分布人口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人口分布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人口多的地区容易发展工业和城市,人口少的地区需要依靠农业和畜牧业维持生计。
2. 文化传统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宗教、节日、风俗习惯等。
文化传统影响着地区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
例如,一些地区因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适宜发展旅游业和民间手工业。
3.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具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能够快速发展各种产业和基础设施。
经济落后的地区则需要依靠外部资源和政策支持。
4. 政治地位政治地位对于地区的发展和地位有着重要的影响。
政治地位高的地区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政治地位低的地区则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升地区的发展水平。
地理地球的自然环境与地理要素
地理地球的自然环境与地理要素地理地球的自然环境与地理要素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地理要素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水文、岩石圈和生物圈。
大气层是地球上空的气体包围层,包括大气圈、臭氧层和天然气层等。
大气层的存在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宇宙辐射和太阳风暴等外部威胁。
水文系统由地球表面的水体组成,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和地下水等。
水文系统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不仅提供了生命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也调节了地球的气候和天气。
岩石圈是地球上的岩石和土壤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
岩石圈的构造和演变对地球地形、地震和火山等现象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物圈则是地球上生物的居住区域,包括陆地和海洋等生态系统。
生物圈对地球的物质循环、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关键作用。
地理要素是地球表面特征的基本构成单元,包括陆地、水体、气候、人类活动和环境等。
陆地是地球表面不被水覆盖的部分,包括大洲、岛屿和高山等。
陆地上的地形、地貌和土壤等特征是地理研究中的重要要素。
水体是地球表面的水域,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等。
水体的分布和特征决定了地球的水文系统和水资源分布。
气候是地球大气层的长期平均状态,包括温度、降水、风向和季节等。
气候条件对人类社会、农业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类活动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的各种经济、文化和社会行为。
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影响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环境是指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所构成的综合条件。
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对地球的未来具有重大意义。
总结起来,地理地球的自然环境与地理要素是相互关联的。
地球的自然环境是地理要素形成和演变的基础,而地理要素则构成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格局。
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地理要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地球,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地理地球的自然环境与地理要素的讨论。
通过对地球自然环境和地理要素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内外部结构和相互关系,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球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学科重要自然地理要素介绍
地理学科重要自然地理要素介绍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上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其中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
一、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特征,是地球表面形成和演变的结果。
地形地貌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地壳运动、风化侵蚀、水力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形地貌的种类繁多,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河流等。
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湿度、风向等要素。
气候是由地球的经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决定的。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巨大,气候对生物分布、农业生产、能源利用等都有重要影响。
气候变化也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问题之一。
三、水文水文是研究地球上水资源分布、运动和利用的学科。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水文研究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要素包括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
水文的研究内容包括水循环、水资源评价、水文模拟等。
四、植被植被是地球上陆地上生长的植物总称,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
植被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调节气候等具有重要作用。
植被的分布受到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各异。
五、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和遗传变异的丰富程度。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当今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六、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破坏的事件,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
自然灾害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对于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指地球表面各个地区的自然要素和地理过程,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因素。
这些特征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进行阐述,以便更好地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和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地形特征地形特征是指地球表面的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形态。
地形的高低起伏、山地与平原的分布以及地势对气候和水资源的影响是地形特征的重要方面。
例如,高山地区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大,而平原地区气候温暖且适宜农业发展。
不同地势也会影响水资源的分布,山地的河流丰富多样,提供了较多的水资源,而平原地区则更适合开发灌溉系统。
二、气候特征气候特征是指一个地区长期气象要素的统计结果,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向等。
气候会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
例如,热带地区温暖潮湿,适宜农业发展,而寒带地区气温低,农业发展相对困难。
气候也会影响能源的利用,例如阳光充足的地区适合发展太阳能,而风力较强的地区则适合发展风能。
三、水文特征水文特征是指一个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水资源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会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发展。
例如,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农田灌溉系统,提高农业产能,而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则需要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
四、土壤特征土壤特征是指一个地区土壤的质地、养分含量和可耕性。
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合不同的农作物种植,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黑土适宜小麦和玉米的种植,而沙质土壤则适合蔬菜和水果的种植。
土壤质地和养分含量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对于森林资源的分布也具有重要作用。
五、生物特征生物特征是指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多样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不同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不同的资源和服务,例如森林提供木材和氧气,河流提供鱼类资源。
自然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元素和现象,包括陆地、水域、大气和天文现象等。
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理景观,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将分别介绍陆地、水域、大气和天文现象这四个自然地理要素。
陆地陆地是指地球表面上没有被水覆盖的地区,包括大洲、岛屿、高山、平原、沙漠等。
陆地的地貌类型繁多,有山地、丘陵、平原、峡谷等,这些地貌形成于地质作用、气候变化和水力侵蚀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陆地上的植被分布也因地质、气温和降水等因素而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水域水域包括海洋、湖泊、江河、河流等。
海洋是地球上覆盖最广、体积最大的水域,一直被人类称为"地球之海"。
水域的分布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水域中的生态系统不仅包括各种浮游生物和海洋生物,还与陆地上的生态系统相互联系,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
大气大气是地球周围包裹着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组成。
它在地球上的分布呈现出不均匀的特点,气压、温度和湿度等指标也因地域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
大气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还直接关系到气候系统和全球环境变化。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天文现象天文现象是指地球上可观测到的宇宙中的现象,包括日、月、星等的运动、彗星的出现、日食、月食、星座的位置等。
天文现象不仅影响着太阳系星球的运动和演化,也对人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天文学是研究天体物理学、天体力学和宇宙学等领域的科学。
综上所述,自然地理要素的研究对我们深入了解地球、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陆地、水域、大气和天文现象的认识,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地理要素解析
自然地理要素解析自然地理要素是指地球上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物质和现象。
这些要素包括地球表面形态、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
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自然地理要素进行解析,以加深对其特点和作用的理解。
一、地球表面形态地球表面形态是指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形、地势和地貌特征。
地球表面形态的主要特点是复杂多样。
全球的地形可以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包括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河流、湖泊、海洋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地形对人类的居住和生存条件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平原适宜耕种和农业发展,山地则有利于水资源的储存和发展旅游业。
二、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大气状况的综合表现。
气候受多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拔、地形、洋流和气候系统等。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差异明显,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气候对于人类的生活、农业和工业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热带气候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温带气候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工业。
三、水文水文是研究地球上水的存在、分布和运动的科学。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等。
水文要素对于农田灌溉、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需要根据水文要素的分布情况来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
四、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相互作用形成的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复杂体系。
土壤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沙质土壤、粘性土壤和壤土等。
土壤对于农业生产和植被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肥力和适宜的农作物类型。
五、植被植被是指地球表面自然生长的植物总称。
植被覆盖范围广泛,包括森林、草原、沙漠和湿地等。
植被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被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且对土壤保持和水资源调节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球上的分布和相互作用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地理学中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地理学中的自然环境知识点自然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地球的物理、化学和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地理学中的一些重要自然环境知识点,包括地球的结构、气候与气象、水文与水资源、土地利用与覆盖、生物多样性等内容。
一、地球的结构地球是由不同层次组成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由外核和内核组成,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由固态和部分熔融的岩石组成。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主要由岩石和土壤构成。
二、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
气象是短期的天气现象,包括气温、风力、降水等变化。
气候与气象的变化受到地球的自转、公转、地形、海洋和大气等因素的影响。
三、水文与水资源水文是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运动和质量的科学。
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水的总量和分布,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等。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四、土地利用与覆盖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同利用方式,包括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
土地覆盖是指地表被不同植被或建筑物覆盖的情况,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
土地利用与覆盖的变化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五、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六、地理学的应用地理学的知识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理学在实践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地理学中的自然环境知识点涉及到地球的结构、气候与气象、水文与水资源、土地利用与覆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地理学的学习,为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自然地理特征描述(完整版)
Page 9 of 16
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地理特级教师 田佩淮
地中海
红
沙特阿拉伯
海
图12
图13
例 3 简述沙特阿拉伯馆设计所反映出的该国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10 分)
阿拉伯海
Page 1 of 16
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地理特级教师 田佩淮
例4 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泰国曼谷,长达 1850 千米,有“21 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地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1)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8 分)
(2)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说明成因。(10 分)
Page 11 of 16
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地理特级教师 田佩淮
(三)河流特征 (1)
(2)
例 20 : ( 1 ) 石 羊 河 的 总 体 流 向
为
。从内、外流河
类型看,该河为
河,判断理由
是
。(6 分)
例 21 图 6 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6 分)
(2)
(3) 例 12 图 13 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 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
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Page 7 of 1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最新)
3、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A ) 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A 整体性 C 开放性 B 差异性 D 统一性
4、下列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A ) 下列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类。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类。 华北地区的树枝提前抽芽。 ③华北地区的树枝提前抽芽。 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课堂练习
1、美国黄石公园发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原因 是鹿的数量增长过快,那么,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是( ) D A 允许猎杀鹿,获取更大的收益。 B 将鹿驱赶到黄石公园外。 C 从非洲引进食肉动物狮子、猎豹。 D 从加拿大引进狼。
读漫画“把云留住”
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2、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C ) A 土地盐碱化 B 大气污染 C 森林破坏 D 温室效应
湖泊 陆地。 湿润 干燥。 水生生物 陆地生物。 湿土 干土。 水面逐渐缩小至直消失。
☺ 个体要素变化受整体地理要素的制约。
各地理要素之间的比较
生物,最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 其次是水。 岩石受人类影响较小。
案例3 案例3
☺ 东北森林变化导致环境的整体变化。
森林植被破坏
地表蓄水能力下降 农业生产受损 黑土肥力下降 大气湿度下降 气候变干
活动答案: 活动答案:
大气、 生物、土壤。 (1)大气、水、生物、土壤。 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2)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自身 利用一部分; 利用一部分;大部分又通过蒸腾作用将水 分释放到空气中; 分释放到空气中;大气降水又会将水分补 给土壤和生物。 给土壤和生物。 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换为各种生物能, (3)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换为各种生物能, 生物在各种活动中将能量释放到环境当中 去。
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系统)(特征: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系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
是囊括地球表面岩石圈上层、大气圈下层以及水圈的全部所有有生命存在的区域,由生物与非生物的物理化学环境组成的高度复杂的生态系统。
范围:平流层下层,对流层,水圈岩石圈上层。
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条件:光能液态水温度,营养元素。
生物多样性:某一区域内遗传基因的品系、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全部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间,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和代谢功能的生态学单位。
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食性关地球的大小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巨大质量和体积,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
地球自转运动地理意义:1、地面方向及地理坐标的确定 2、昼夜交替及太阳辐射能在地表的分配3、地转偏向力沿地表运动物体的偏移(运动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4、地球形状的形成与弹性变形产生5、产生了地方时。
地球的公转地理意义:1、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2、昼夜长短变化(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3、形成自然带4、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地球表层系统的时空特性:整体性,层次性,节律性,开放性,稳定性,均一性地壳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
外部构造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岩石分类1 岩浆岩(火成岩):侵入岩-深成岩(冷却缓慢,矿物可以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粗大,结构致密)和浅成岩(冷却较快,矿物不能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细);喷出岩-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2沉积岩: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层理: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3变质岩:地壳中原来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作用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重新组合,甚至包括化学成分的改变,这个变化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关系并举例
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关系并举例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以下是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关系的举例:1. 气候与地形:地形对气温的影响表现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
同时,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表现为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背风坡则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是迎风坡,降水丰富,而北坡则相对干燥。
2. 气候与水文:气候对河流的水文特征有重要影响。
在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河流流量大且稳定;而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也随之呈现季节性变化。
例如,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气候使得该地区的河流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小、水位变化小等特点。
3. 地形与水文:地形对河流的走向、水系的形状有决定性作用。
例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得绝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而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的地形则导致形成向心状水系。
此外,地形还影响河流的利用方式,如山区地形陡峭,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
4. 气候与生物:气候对生物分布有重要影响。
不同气候条件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有明显差异。
例如,热带雨林气候区生物多样性丰富,而沙漠气候区生物种类稀少。
5. 土壤与生物:土壤是生物生存的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孕育着不同的生物群落。
例如,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贫瘠的土壤则可能导致植被稀疏。
综上所述,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在实际地理现象中,这种整体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地理环境分析
地理环境分析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总和,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特点。
地理环境的分析对于人们了解和适应某个地区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地理环境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地形特征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势和地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地理要素。
不同地形特征对人类活动和城市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山脉和高原地区通常具有陡峭的地势和多变的气候条件,限制了农业和交通的发展,但也为旅游业和水电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机会。
平原地区则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河流和湖泊是重要的水资源,对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因此,了解地形特征对于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至关重要。
二、气候条件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和变化规律,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要素。
气候条件的差异对于不同地区的农业、资源开发和居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高温和湿润的气候适宜农作物的生长,而寒冷和干燥的气候则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
气候条件还与人类的健康和居住环境密切相关,例如炎热的气候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而潮湿的气候容易滋生虫类。
因此,了解地区的气候条件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决策,提高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水文状况水文是指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状况,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降水等。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农业、工业、城市供水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地区的水文状况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避免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污染。
四、土壤特征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和有机物质分解形成的上部地壳固体表层,对于农业、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地区的土壤特征不同,包括质地、肥力、酸碱度等方面的差异。
了解地区的土壤特征可以帮助农民选择适合的农作物种植,合理施肥和保护土壤。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分析是了解一个地区自然条件和特点的重要方法。
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
滞留降 水功能 降低
洪水、断流
沟谷纵横、岩石裸露
风化加速
活动4
归纳:人类在改变生物、水等自然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时应充分考 虑由此引发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向良性方向或恶性方向发展。
地下水 物种结 位上升 构改变
湿度增 大温差 减小
减少淤积 洪涝减轻
小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含义: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大气、水、 生物、岩石、土壤)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些特 性叫做整体性。
1. 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D )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B ) A. 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 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 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 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3)生物循环的作用
改造原始大气:形成以氮、氧为主的大气 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及特性 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
思考:生物活动改造了哪些圈层?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通过光合作用, 植物吸收了大气 中的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
通过降水,土壤 和水圈及生物获 得水分补给
通过植物蒸腾和 土壤蒸发,大气 获得了水汽
植被退化 植被下降,逐渐消失
气候变化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活动3
(2)由此可得出怎样的 结论
黄土高原景观是 在水文、地貌、生物、 土壤变化和人类活动 的影响过程中形成的。
P88“活动”:试分析在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 中,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
地貌—— 由湖泊变成了陆地 水文—— 湖水由深变浅直至消失 生物—— 由水生生物变成了陆地生物 土壤—— 逐渐由湿变干 气候—— 由湿润变得干燥
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没有人类干预的自然状态,包括地球的大气层、地壳、大洋、陆地以及其中的各种生物。
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十分丰富多样,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动物等,它们相互之间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生态系统。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
气候是指一定地区在长期时间内的气象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向风速等因素。
不同地区的气候状况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植被分布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温高、湿度大的热带地区适合热带雨林的生长,而气温低、湿度小的极地地区则适合冰川和冰雪的形成。
地形是自然环境的另一个重要组成要素。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地势的高低起伏,包括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盆地等各种地貌特征。
地形对水文循环、气候分布、土壤类型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山地地势高,降水量大,适合森林植被的生长;平原地势低,水源丰富,适合农业的发展。
土壤是自然环境的又一重要组成要素。
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的,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
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不同,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肥沃的黑土适合农作物的种植,石质的土壤适合草原植被的生长。
水源是自然环境的又一个重要组成要素。
地球上大部分是覆盖着水的,水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资源。
水源包括江河湖泊、海洋、地下水等,它们为地球上的动植物提供了生存所需的水分。
水源的丰富与否对生态环境、土壤水分、气候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植被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
植被是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各种类型的植物群落。
植被能够保持土壤的稳定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对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动物是自然环境的又一个重要组成要素。
动物是地球上的生物组成部分,它们与植被、水源、土壤等构成了地球上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包括食物链中的消费者、食物链中的生产者、传播种子的播种者等,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描述及分析【总论】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模式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气候、生物(植被)、水文(河湖)、土壤、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地理位置专题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1.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地形部位4.大洲交界或国界、国家位置5.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6.经济和军事位置7.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气候专题【气候的描述】一、气候特征的描述1.气候类型名称2.气温特征气温的高低及季节或年际变化(冬季、夏季、最低月气温、全年气温及温差(年较差和日较差))“恒温”型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严寒“变温”型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温带:冬冷夏热(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3.降水特征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或年际变化、雨季长短(冬季、夏季、全年)年雨型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少雨型终年干燥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夏雨型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冬雨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水热组合5.风6.光照(太阳辐射)7.主要气象灾害名称二、气温特征的描述1.年均温2.季节(全年、夏季、冬季)或年际变化“衡温”型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严寒“变温”型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温带:冬冷夏热(夏季高温,冬季寒冷)3.年温差4.气候单调区的气温日较差三、降水特征的描述1.年降水总量2.降水的季节变化(年变化)年雨型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少雨型终年干燥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雨型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冬雨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降水的年际变化4.雨季和旱季长短四、风的描述1.风向、源地2.风力3.风的水热性质4.影响的时空范围5.如要比较两种风,还要比较“成因”五、天气特征的描述1.气温及其变化2.大气湿度、气压3.晴雨情况及变化4.风向、风力5.紫外线强度(光照)6.大气舒适度【气候的分析】一、气候的成因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2.大气环流三圈环流 (气压带、风带 ) 季风环流3.海陆分布、海陆位置4.地形海拔高度、阻挡水汽情况(迎风坡\背风坡)5.洋流 (寒暖流)6.下垫面比热7.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拓展资料】⑪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⑫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⑬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⑭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⑮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
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⑯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⑰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⑱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⑲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 个纬度?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⑳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⑴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⑵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⑶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⑷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
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⑸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主要是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16)天山南坡有无林带无,原因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⒇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内部风的影响,西岸相反。
二、气温的影响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2.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海洋性强弱3.地形:海拔高度、坡向—阴阳坡、对气流(冷热空气)阻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4.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5.天气状况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植被状况(绿地、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提示:*不同纬度(大范围)------太阳辐射差异;*同纬度地区(局部地区)----下垫面性质差异(地形、海洋、洋流的影响);人为(植被破坏、城市热岛)三、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1.纬度:纬度越高,日温差越小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大气状况: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3.地面比热:比热越大,日温差越小(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4.海拔:海拔越高,日温差越小(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5.季节:夏季大于冬季四、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因素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1.纬度: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植被的小于裸地;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3.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
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
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地势高,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弱,气温不太低。
4.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五、降水的影响因素1.大气环流因素(气压带、风带、季风)【决定因素】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
(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2.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
3.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4.海陆位置: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5.地形地势:山脉坡向(迎风坡、背风坡、对气流阻挡)、海拔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雨影区)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半山腰)达最大值6.下垫面:陆地、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植被破坏、湿地破坏)影响凝结核举例:巴山夜雨的成因①四川盆地地形封闭,水田广布,云层密布;②白天在云层保护下,使云层底部和地面的辐射减弱,不会对流成雨;③晚上,云层上部迅速变冷,下部还比较暖和,空气对流,形成夜雨;④山区夜间冷空气顺着山坡下沉,抬高了暖空气,加速了对流作用,所以夜雨更多。
六、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德干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等)3.坡向(阴坡与阳坡,迎风坡与背风坡)4.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中亚、西亚、北非、美国西部内陆、澳大利亚中西部等)5.大气洁净度:(城市和乡村,与工业区的距离)6.空气密度(烟雾)7.人文因素的影响(建筑物的设计状况)例: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地势高,空气稀薄③晴天多④大气洁净七、风力的影响因素1.气压梯度力大小2.距高压中心远近3.摩擦力大小(地面平坦开阔、海面上)4.植被多少5.地形(山谷口的狭管效应、高原上)八、天气的成因1.气候成因2.天气系统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3.热力环流九、雾、霜的成因①水汽充足湿度(河流湖泊附近、水库附近)②凝结核足够尘埃(道路边、市区内、建筑工地、矿区)③地形(低洼地、山坳里)④气温下降⑤风力微弱十、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反之则雪线高)举例: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天山北坡雪线低;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北段和安第斯山南段的西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南段和安第斯山北段的东坡雪线低等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中低纬度雪线高、高纬度雪线低)、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地形专题【地形的描述】1.地形类型(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谷地等)所占比例:地形以为主2.主要地形区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特点:在该区的位置3.地势高低及起伏状况:(方位)高,反方向低,河流流向;地势起伏(大、小)/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5.地表突出特征:特殊地貌6.地质状况例:描述我国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1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3喀斯特地地貌发育备注: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地形的分析】1.地形成因①自然:内力作用岩浆活动(火山)、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地壳抬升、地层断陷、拉伸、挤压】、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②人为:人类活动备注:内力+外力,不可遗漏;海底地形的成因较特别,要逐一掌握2.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1)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