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疗法之----经筋疗法
经筋疗法自学教程大全
经筋疗法自学教程大全
经筋疗法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按压特定的经络和穴位来促进身体健康的方法。
它源自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被认为可以调理内脏功能,舒缓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等。
下面是一些经筋疗法的自学教程,供参考。
1. 概述:了解经筋疗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明确它与其他按摩疗法的区别和特点。
2. 经络与穴位:学习主要经络的走向和与内脏器官的关联,掌握常用的穴位名称和位置。
3. 推拿按摩:学习不同的推拿按摩手法,例如点按、搓揉、推拿等,了解每种手法的适用范围和技巧。
4. 经筋疏通:学会寻找和疏通经络的方法,如运用手指、拇指、掌心等按压和揉捏经络。
5. 穴位按摩:了解常用穴位的按摩方法和作用,例如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等。
6. 按摩顺序:学习按摩时的顺序和节奏,如从上往下、从外往内的按摩顺序。
7. 注意事项:了解经筋疗法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例如孕妇、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应避免按摩。
8. 自我练习: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在自己身上进行自我按摩和调理,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和改善情况。
9. 学习交流:加入经筋疗法的学习交流群体,与其他爱好者分享经验和提问问题。
10. 持续学习:经筋疗法是一个广阔的学科,持续深入学习和研究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以上是经筋疗法的一些自学教程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注意遵循专业人士的指导,在实践过程中确保安全和效果。
拉筋疗法 拨筋疗法 经筋疗法
拉筋疗法拨筋疗法经筋疗法"重点拉筋"项目有:1.拉腹筋;2.拉背筋;3.拉腿筋;4.拉手筋;5.拉颈筋。
分别叙述如下:1. 拉腹筋:方法是,在床上或软垫上跪下,让脚背贴在床上或软垫上,然后将两脚后跟往左右两侧拉开,再使臀部落下,坐在床上或垫上,然后让身体慢慢向后仰。
先使头部碰到床上或垫上,然后背部慢慢躺下去,面部朝天,背部贴紧床上或垫上,保持60秒再起身。
这个动作常导致脚筋的酸痛,宜忍耐。
做久了酸痛会减轻,使人不至于忍受不了。
2. 拉背筋:分为两种拉法。
第一种是,在床上或垫上先伸直两腿,然后再以额头碰膝盖,至少碰10下。
练时两腿要尽量伸直,尽量不要使膝盖向上弓起。
第二种是,坐在床上或垫上,使两脚合掌,掌面向上,两脚小趾并拢,然后以额头碰脚大拇趾,至少碰30下。
刚开始较难碰到,练久了就会碰到。
3. 拉腿筋:拉腿筋又叫做"一字步",这是所有拉筋动作较困难的一种,练成的人不多。
一旦练成了,也可算是人生的一大成就。
它的动作是让两腿往前后左右劈开。
刚开始时,可以练“弓箭步”压腿,只要不灰心,持之以恒,有一天便会使两腿前后左右成为一直线贴近地面。
我开始练成时年仅8岁,那是在练午蹈时必修的功夫课。
三十年后练瑜珈时又继续操练,每次练五分钟,五分钟到了就起来走一走,走几分钟后,就继续拉,每天一连练四五次。
如此奋斗了1月余,终于让臀部完全贴紧软垫,很有成就感。
此后尽可能每天练,除非特别忙的日子,否则每天总是练完整套的拉筋功课,包含“一字步”。
告诉大家将大腿尽量劈开以增强肝肾功能,其实不过是要拉伸腿上的大筋。
男性生殖器名为"宗筋",即是诸筋汇聚之意,所以改善"筋"的供血,是从源头来解决肝的问题,方法也极为简单。
大家不妨试试。
有志者事竟成,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了身心健康,值得大家努力去完成。
4. 拉手筋:拉手筋也是一份苦差事,但总比练“一字步”容易得多。
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背景和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椎间盘周围的纤维环断裂,导致椎间盘内部的软骨物质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髓核造成疼痛。
据调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发病率比较高。
传统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存在切口大、侵入性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等缺点。
保守治疗主要通过药物、物理治疗、按摩等方式缓解症状,但效果不太明显。
经筋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进行治疗。
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经筋疗法具有刺激局部穴位、改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自我修复等优点。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门诊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者;年龄18~65岁;自愿参加研究。
治疗方法研究采用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过程中,患者均躺位于按摩床上,经筋疗法师根据各患者不同情况,针对不同位点进行经筋刺激,每次治疗时间为30~40分钟,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4周。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疼痛程度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患者体检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测量结果等。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共有100名患者完成了全部治疗程序,其中男性55人,女性45人。
按照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疼痛程度评分治疗前平均疼痛程度评分为7.2±2.1分,治疗4周后平均疼痛程度评分为3.8±1.5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100名患者均有明显症状,包括腰部疼痛、下肢麻木、肌力下降等。
皮部经筋推拿技术综述
皮部经筋推拿技术综述皮部经筋推拿技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刺激人体的皮肤、肌肉和经络,以达到调理身体、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的效果。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操作方法、适应症等方面对皮部经筋推拿技术进行综述。
一、技术原理皮部经筋推拿技术是基于中医理论的实践,认为人体经络分布于皮肤和肌肉之间,通过刺激经络,可以调理气血运行,调整阴阳平衡。
推拿手法的力度和频率可以引导经络的流动,促进气血循环,改善身体机能。
同时,推拿手法还可以刺激皮肤和肌肉的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作用,调节内分泌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
二、操作方法皮部经筋推拿技术主要通过手部进行操作,包括揉捏、推拿、拍打等手法。
在进行推拿时,按摩师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症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法和力度。
揉捏手法主要是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按摩和揉捏经络和穴位,推拿手法则是用手掌按压和推动,拍打手法则是用掌根或拳头轻拍患者的身体表面。
按摩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和感觉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推拿效果。
三、适应症皮部经筋推拿技术适用于多种疾病和不适,特别是与皮肤、肌肉和经络有关的病症。
例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常见病症可以通过推拿手法缓解疼痛、舒缓肌肉紧张。
皮部经筋推拿技术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对于疲劳、失眠、消化不良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总结起来,皮部经筋推拿技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刺激人体的皮肤、肌肉和经络,以调理身体、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它的技术原理基于中医理论,操作方法包括揉捏、推拿、拍打等手法,适应症广泛,特别是与皮肤、肌肉和经络有关的病症。
这种疗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从皮肤入手,通过刺激经络调理身体,对身体的整体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干货】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
【干货】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
经筋疗法起源于中医古典《黄帝内经·灵枢·经筋篇》,已故民族医药名老专家黄敬伟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伊始,把壮医民间医技医术及《经筋学说》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深入挖掘与研究而得经筋疗法。
1996年,经过30多年的不断研究和总结,黄教授与其子黄艺一起把经筋疗法发展成经筋学科,创立了“经筋查灶——经筋固灶——经筋消灶——多维解锁”的医学新方法。
2011年8月《经筋疗法》课题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
2016年《壮医经筋疗法》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遗目录,位列第520项。
经筋疗法之特点
筋结病灶:筋性物质发生异常挛缩所形成的筋结就是病灶,简称“灶”
经筋的四联疗法:经筋手势手法、经筋针刺法、经筋高压罐法、经筋药浴及其他辅助疗法
经筋疗法六大手势手法:弓钳手、掌功手、肘臂法肘尖法、锥形手、指合力
经筋疗法三大针法:固灶行针一孔多针移行点刺。
经筋疗法的原理是什么
经筋疗法的原理是什么
经筋疗法是一种中医疗法,其原理基于中医学的经络理论。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有一套经脉,这些经脉贯穿全身,类似于一个网络系统,通过这些经脉,气血可以流动。
经筋疗法认为,当人体的经络系统发生堵塞、疲劳、扭曲等问题时,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病症。
经筋疗法的目的就是通过刺激和调节经络,使气血恢复正常的流动。
它主要通过按摩、推拿、拔罐、针灸等手法来刺激经络和相应的穴位,以增强血液循环、舒缓肌肉、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
此外,经筋疗法还认为,人体的筋络与经络密切相关,筋是人体腱肌的主要成分,与经络相通。
经筋疗法还可以通过调整筋与经络的关系,来治疗肌肉和骨骼系统的疾病。
总之,经筋疗法通过刺激和调节人体经络和筋络系统,以促进气血的流通和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达到治疗病症和保护健康的目的。
壮医经筋疗法
壮医经筋疗法Cangyih Ginghginh Liuzfaz壮医经筋疗法是运用壮医经筋手法查灶、消灶、经筋针刺、经筋拔罐等三联疗法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适应证偏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胸椎功能紊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症、腰三横突综合征、梨状肌损伤、腰腿腹三联征、退行性膝关节病变等多种病症:二、器具准备推拿按摩味、针灸针、拔罐器、了矾酒精:三、治疗方法1.体位:患者根据治疗部位应仰卧或俯卧在治疗味上,全身放松2.查灶:医者运用右手拇指的指尖、指腹及四小指的指合力,对经筋线作浅、中、深层次,由浅至深,由轻至重,以切、循、按、摸、弹拨、推按、拨刮、钳掐、揉捏等手法行检,诊查病灶之点、线、面。
3.消灶分三步第一步,壮医经筋手法。
医者先用右手手畹在病变部位来旧滚动3~5遍,使局部充分放松发热:然后采嗣时关节之尖(鹰嘴)、钝(眩骨内髁)、硬(前臂尺骨面)、软(前臂内侧面)旧个部位配合拇指及凹小指倾着病变部位的经筋线进行全线按、揉、点、推、弹拨、捏拿等分筋理筋手法,手法要“中灶”,力量从轻到重,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第二步,壮医经筋针法。
以“固灶行针”为原则:医者左手固定病灶,右手持2寸或3寸毫针,对准病灶快速进行,要求以“中灶调气”为目的,可根据不同病灶选用“一孔多针、局部多针、透针穿刺、移行点刺、尺筋分刺、轻点刺络”等多科;针法,使针刺部位出现酸、嘛、张或传电感为宜.不留针。
第三步,经筋拔罐法。
采用闪火拔罐法在针刺病灶部位或经筋浅上拔罐10分钟即可。
四、注意事项1.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协作。
2.手法时注意患者状况,操作细致,直巧力,忌蛮力,以防折伤。
3.针法刺激要按患者的承受能力,因人、因病施法。
4.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5.严防刺伤重要部位及脏器。
6.拔罐注意火力和时间,严防烧伤及起泡。
五、禁忌证1.年老体弱者禁用。
2.严重心脏病患者禁用。
3.严重皮肤病患者禁用。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45例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45例壮医经筋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的作用。
在治疗乳腺增生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
结合疏肝消癖散,对于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我们将介绍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45例的疗效经验。
一、疾病特点及相关症状肝郁气滞是乳腺增生的常见病因,主要症状包括乳房胀痛、乳腺组织增生、乳腺囊肿、月经异常、情绪不稳等。
肝郁气滞导致气血不畅,乳腺组织受阻,从而出现乳房胀痛、乳腺增生等症状。
二、治疗原则三、治疗方法1. 壮医经筋疗法壮医经筋疗法是一种利用推拿、按摩、拔罐等手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疗法。
在治疗乳腺增生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推拿乳腺、背部、腹部等部位的经络和穴位,疏通气血、舒筋活络,改善乳腺组织的血液循环,缓解乳腺增生的症状。
2. 疏肝消癖散疏肝散结消癖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以当归、川芎、香附等药物为主要成分,具有疏肝理气、消癖散结的作用。
服用疏肝消癖散可以改善肝郁气滞的症状,缓解乳腺组织的增生和囊肿。
四、治疗效果我们收治了45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并采用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进行治疗,经过观察和随访发现,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乳房胀痛明显缓解,乳腺组织增生的情况有所减轻,乳腺囊肿明显变小,月经恢复了正常,情绪也得到了调节。
临床疗效良好,达到了显著缓解和治愈的效果。
五、经验总结针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管理。
在饮食和生活方面也需要注意调理,避免情绪波动和不良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45例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筋正骨疗法
经筋正骨疗法经筋正骨疗法 ----------主要亦人体的经脉、肌肉、骨骼为对象。
舒筋活络、正骨养骨为目的。
修复机体的自我平衡调节能力和自然生理免疫能力。
调和营卫是气血入常保持阴阳平衡,使体内产生(气随血形、筋松脉通、骨健髓满、脏壮腑盛)。
退行性改变------椎间盘是人体中最早发生退行性改变的组织,人在发育至成人之后,退行性改变就已开始,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经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过程。
在起始阶段,可能不出现任何症状,人们并不意识到它们的存在,但却在不知不觉中进展,直到质变阶段,病症才暴露出来。
并呈缓慢地、进行性发展。
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继发周围组织的损伤性炎症反应,刺激周围神经的感觉支,从而产生疼痛症状。
肌肉、韧带附着点的退行性改变,肌肉、韧带末端装置的退行性改变是人体退行性改变的组成部分。
肌肉、韧带是人体各种活动的动力基础,其末端附着点处是带动骨骼、关节活动的力量传递的枢纽,也是应力集中或交会的部位,这些部位出现退行性改变时,极易遭致损伤。
组织损伤后,就要经过损伤反应、炎症、愈合这样一个相当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它们常交织在一起进行。
在损伤反应中,最早出现的病理反应是微血管的反应。
微血管先短暂收缩,形成血流的病理状态,出现郁血现象。
在微血管反应区周围,出现一些致痛物质,产生局部疼痛症状。
同时,微循环病理反应后的坏死组织经自溶而将细胞内分解物,如酶类、胺类、激肽类物质和其他特殊细胞成分及体液堆积在伤区周围,形成炎性反应。
各种致病物质对感觉神经造成明显刺激,使疼痛加剧。
引起椎管狭窄的原因----------------多见的是腰椎退行性变,其中包括1.椎间盘退变(有可能脱出)2.椎体骨质增生3.小关节增生使侧隐窝狭窄4.椎板增厚5.黄韧带肥厚。
姿势性坐骨神经痛,原因青少年长期的不良姿势。
中老年人一般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
脊髓和脊椎神经疾患。
内脏器官疾患。
精神因素等所引起。
培训经筋疗法感想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理念的日益重视,中医养生疗法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在众多中医疗法中,经筋疗法以其独特的疗效和简便的操作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我有幸参加了经筋疗法的培训课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经筋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感悟。
首先,经筋疗法让我认识到中医养生的重要性。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身体的保养,导致各种疾病频发。
而经筋疗法通过调整人体的经筋,疏通经络,达到调和气血、强身健体的目的。
这种疗法不仅注重治疗疾病,更注重预防和保健,使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养生理念的博大精深。
其次,经筋疗法的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在培训过程中,老师详细讲解了经筋疗法的理论基础和具体操作方法。
我发现,经筋疗法并不像其他中医疗法那样复杂,它主要通过按摩、拉伸、点穴等方式,对人体的经筋进行调理。
这种疗法不仅适合专业人士学习,也适合普通民众自我保健。
再次,经筋疗法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在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多种经筋疗法,如推拿、拔罐、刮痧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感受到了经筋疗法的神奇魅力。
比如,在治疗颈椎病时,通过按摩颈椎周围的经筋,可以缓解疼痛,改善颈椎的生理功能。
这种疗法对于慢性病、疼痛性疾病等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此外,经筋疗法还注重个体差异。
在培训中,老师强调了在治疗过程中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使我认识到,中医养生疗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最后,经筋疗法让我更加热爱中医文化。
在培训过程中,我了解了中医的起源、发展以及与西方医学的区别。
这使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自己能够学习并传承这一古老而神奇的医学体系而自豪。
总之,这次经筋疗法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我不仅学到了一门实用的养生保健技能,还对中医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经筋疗法,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健康和快乐。
经筋疗法经筋养生
经筋养生疗法经筋疗法发掘创始人—黄敬伟教授:全国少数民族“名老民族医”,中国名医列传(当代卷)入选者1996年7月主编《经筋疗法》专著填补我国经筋疗法空白、创建了络连属成份新型医学.黄敬伟1956年2月毕业于广西卫校后留校任教。
1958年9月考入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深造,毕业后多年从事中医、针灸临床与教学工作。
1997年~2010年受聘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客座教授,2000年~2010年受聘于北京藏医院教授,70年代后致力于经络连属成分——中医经筋学研究,成效显著.1995年4 月完成《经筋疗法》专著,该书得出版填补了我国经筋疗法空白,扩大了我国非药物治疗阵容。
国家给予黄敬伟教授“在研究经络连属成分方面具有突出贡献,开创了我国经筋辩证论治新纪元”得荣誉。
经筋疗法传承人—黄艺教授:黄敬伟教授嫡传弟子,国际经筋学会联合会名誉主席,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针培训学校客座教授黄艺,经筋疗法嫡传人。
在跟随父亲(黄敬伟教授)得三十多年里,进行了大量得临床实践以及科研工作。
1996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进行临床助教,2001年后进入了北京民族医院(暨北京藏医院)经筋科工作,2002年,受哈萨克斯坦共与国前总理巴尔金·巴耶夫得邀请到哈萨克斯坦共与国工作、学习,2009年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暨《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示范研究》项目得子课题“黄敬伟壮医药医技医术得抢救性传承研究”课题工作。
该课题于2011年8月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
2010年黄艺成立了自己得保健中心,2016年创立了经筋养生系列产品。
9月1号,养生协会与电台记者来到嘉与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进行了黄艺教授真人得采访。
在下周得18套电视养生节目播放经筋养生,咱们一起期待吧在《黄帝内经·素问》篇中有言:“就是故谨与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就是则气骨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特别强调“骨正筋柔”对人体健康得重要性.现代人大都骨不正、筋不柔。
经筋推拿的操作方法
经筋推拿的操作方法经筋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和按压特定的经络穴位,从而调理身体的气血流通和功能。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经筋推拿的操作方法。
首先,进行经筋推拿前,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和环境。
工具包括按摩油或按摩膏、按摩床或按摩椅、毛巾等。
环境需要安静、温暖和舒适,以提供良好的放松和治疗效果。
操作方法分为五个步骤,分别是准备阶段、按摩推拿、调理阶段、收官阶段和整理收尾。
1.准备阶段:在进行经筋推拿前,需要向患者了解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初步的体检。
确保患者没有严重的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然后让患者脱去上衣,只穿上内衣或者保持赤膊,以方便进行按摩和触摸。
同时,也需要确保患者心情舒畅,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2.按摩推拿: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按摩和推拿。
经筋推拿主要是通过按压经络、穴位,疏通气血,调和阴阳,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按摩方法主要有按压、推拿、拿捏、搓揉、推拿、滚动等。
按压是以手指或指关节对穴位进行直接压力,力度适中,主要用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的流通。
推拿是通过手掌的推压和揉捏来按摩经络和穴位,可以调理气血、理顺经络。
拿捏是使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对穴位进行捏拿,可以增加局部的压力和刺激效果。
搓揉是使用手掌和指腹按摩和揉捏穴位,可以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推拿是使用整个手掌和小臂对穴位进行温和的推动按摩,使得经络得到通畅。
滚动是以大拇指的指关节、指腹或整个手掌对穴位进行循环按摩和揉捏,增加刺激和放松效果。
按摩手法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调整,力度和频率也需要适当。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感受,避免造成不适或疼痛。
3.调理阶段:在按摩推拿后,还需要进行调理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把握穴位的固有属性和经络的走向,按摩推拿相应的经络和穴位,以调理局部和整体的气血运行。
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调理方法和穴位,如灸法、拔罐、刮痧等。
灸法是使用艾灸或其他熏热物质对穴位进行热刺激,通过传导热能,进而增加穴位和经络的温度,调理身体的气血运行和功能。
经筋疗法
经筋疗法
经筋疗法源于《黄帝内经》中的“灵枢经•经筋篇”,可用于治疗各类内科、妇科以及骨伤科等疾病。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所连接的筋肉系统,故经筋是受经脉支配的,即“脉引筋气”(杨上善《太素・经筋》注)。
经筋连属骨骼,不入脏腑,但其与经脉相通,故间接与脏腑相连。
人体五脏六腑的气血阴阳变化,可通过与之连接的经络反映出来。
经络向外反映至经筋,而经筋通过与皮部相连,最终将身体的变化反映到体表肌肤。
当人体的一些小问题刚刚出现的时候,利用经筋疗法直接调节筋骨、筋肉,便可将这些小症状杜绝于萌芽,避免大病的产生。
经筋疗法是通过手法在确定病位病性的基础上,以调整人体上下左右阴阳平衡,通过舒理经筋而达到治疗目的。
通常采用手指触诊法,运用拇指的指尖、指腹及拇指与四小指的指合力作为探查工具,对检查部位作各种手法探查,结合“常与异”感觉的对比和患者对检查的反应,识别阳性“病灶”。
治疗时,针对相应的经筋穴位,“以灶为腧”,先用揉、按等手法放松局部,再施以弹拨,提弹为主的手法进行梳理,以求通畅经气、经水,从而使病灶消失,恢复到原本健康的状态;
经筋疗法作为一门古老而新兴的疗法,能够解决临床许多痛症与疑难杂症,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经筋用于美颜则是其最大和最为突出的特点。
这种按摩手法是一种非常朴素、实用、改变提升效果神奇的技术,虽然深奥,但确实易学易掌握。
筋经筋推拿技术
筋经筋推拿技术筋经筋推拿的原理筋经筋推拿技术基于中医的理论,认为人体的筋经筋络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与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相连。
通过刺激和按摩这些筋经筋络,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调和阳气和阴气的平衡,从而达到调理身体和疾病的效果。
筋经筋推拿的手法筋经筋推拿技术包括了多种手法和技巧,每种手法都有特定的目的和应用场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筋经筋推拿手法:1. 揉捏:用手指、掌心等部位对筋经筋络进行揉捏,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流通,舒缓肌肉疼痛。
2. 推拿:通过按摩和推压的手法,刺激经络,调理和平衡身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健康。
3. 捏拿:用手指、拇指等部位对特定的穴位或筋经进行捏拿,以达到调理身体和舒缓症状的效果。
4. 拨挫:用手指或掌心在特定的穴位上来回快速按压并稍微摇动,以刺激穴位和筋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筋经筋推拿的应用筋经筋推拿技术在中医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如肌肉酸痛、运动损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此外,筋经筋推拿还可以用于调理身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健康水平。
注意事项在进行筋经筋推拿技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由专业的中医师或推拿师进行操作,避免自行操作导致不良后果。
2. 如果有特定的疾病或症状,应当事先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3. 避免在有明显疼痛、炎症或肿块的部位进行推拿。
4. 避免过度使用筋经筋推拿技术,以免引起不适或损伤。
以上是关于筋经筋推拿技术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更多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推拿师的意见,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中医特色疗法之----经筋疗法
中医特色疗法之----经筋疗法一、经筋病变;临床阳性体征概念(一)经筋病变体征概念经筋病变体征,是在经筋体系所属的肌筋膜带及结缔组织等,人体软体组织病变所形成的临床病态形证表现。
由于这组人体组织结构体系庞大、成分复杂,起止、分布及功能各异,并形成纵横交织状态,故经筋病变临床体征,具有广泛性、多形性等待点。
临床检查时,需根据经筋的不同分布部位、不同组织性质,来加以识别确认。
经筋病变体征,在经筋学科换称为经筋病灶。
(二)经筋病变体征检查任务要求1.按医疗常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化检,以了解全身健康状况,并为进行特殊检查提供基础依据。
2.对基础检查发现疾患可疑迹象,进行必要的特殊检查,以明确疾病性质。
3.对经筋病症可疑的恶性变及骨性病变,要加以鉴别和排除。
4.进行经筋专科有关检查。
如肌电图检查,电刺激兴奋点检查,经络测定仪检查,经穴区带检查,内脏皮肤反应过敏区检查,经筋病灶检查等。
本节重点介绍经筋病灶检查的手触查灶法。
(三)经筋查灶法的地位作用经筋查灶法在经筋疗法的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积极的作用。
1.它于人身躯体直到200多个经筋穴位,填补了古医籍中十二经筋图线缺乏经筋胸穴的缺陷,为经筋疗法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2.查明上述的经筋脑穴,具有定位准确、得气显著、治疗功效特殊等待点,为经筋疗法形成高疗效的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为针灸探索高效、特殊脑穴,提供重要途径。
3.经筋查灶法,在明确经筋病症具有单纯型的经筋病灶喻穴点的基础上,深入查明复合型的经筋腧穴,具有点一线一面一多维性的特点,为经筋疗法确立由点的局部治疗,发展成为点、线、面及多维性的整体辨证施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临床运用中,对经筋病症的施治,产生了原发与继发、标与本并治的效应。
4.经筋查灶法,揭示出经筋病症临床表现具有多种特性,如结灶性、瘀滞性、累及性及累及演进性、牵涉反应性、收缩性及收缩失均性、致疲劳或紧张性、隐蔽性、压迫性、症状类似性等,对解决临床医疗面临的诸多课题,产生了积极作用。
经筋推拿疗法
【Ⅰ】仰卧位:㈠肩颈头部:<1> 头部:(指)分推前额、揉太阳穴、疏头皮、弹头皮。
<2> 肩颈部:捏拿肩颈部㈡上肢:<左侧先、右侧后><1> 掌推左臂3次~4次(手臂自然平放床上)<2> 双(捏)理〔缕顺法〕左臂3次(双手一捏一松,从上到下,将上肢肌肉逐一放松,分内、外、中三条进行时,两手掌心相对,两掌四指一瓣松,并向小臂滑行)(亦可单手操作、一般情况下,先中、后内、再外)〈3〉单理左臂(同上)〈4〉点肩四穴(肩前、肩髑、肩糯;曲池、合谷)〈5〉弹筋腱:肩臂外侧、肘外侧〈6〉掌推全臂3次(同一)〈7〉屈肘外摆位:(a)双理手三阴经,[类似(2)唯换四指为双拇指。
从上到下左右拔动下滑至手腕,先中后内,再外侧](b)点肩肢懦、肩俞穴.(c)弹拔肘内侧肌腱!〈8〉对拧上下臂3次;轻捶3次;掌拍3次;振手臂2~3次;理五指1次;臂指隙(夹)2~3次;捶掌心5~10次㈢下肢:〔先左侧、后右侧〕左大腿小腿推拿法:[1] 掌推3~5次[2] 双拇指摆拔三阴经2~3次[3] 捏拿3~5次[4] 点穴[5] 前臂推揉大腿前侧3~5次[6 ] 振弹左腿3~5次(右手握左脚跟,左手令患者屈膝后突然放松,自然坠落振弹)[7] 脚底抓掐3~5次;点掐2~3次;捶击脚底3次;理五趾。
[8] 拳扣大小腿3~5次,掌拍3~5次经皆有筋,筋皆结,结者皆痛,以灶为腧”“结解则松,筋松则顺,筋顺则动”【Ⅱ】俯卧体位:㈠颈`背`腰〈1〉掌推背、腰3~5次。
〈2〉捏拿肩峰队〈3〉指压大椎〈4〉推揉大椎〈5〉掌揉背部〈6〉弹拔肌腱〈7〉攘法〈8〉掌捶击〈9〉掌拍打3~5次㈡腰部:〈1〉掌揉腰眼<2> 双掌左右分推3~5次<3> 点拔腰肌腱<4> 点按穴位<5> 揉摩腰肌<6> 掌拍<8> 扳腰<9> 掌揉腰肌 <10> 提腰振腰(术者立患者两肋,双手抱起患者腰部,成(桥)弓形,松手,迅速抱起上提,反复多次)㈢颈部:<1> 捏拿颈肌→双拇指摆拔颈肌腱(先中、后左、再右)→拇指揉左右侧肌腱→抹刮肩颈左右侧肩颈肌→掌拍大椎﹝严重者用肘压、肘推、肘揉肩颈肌、大推附近肛肉筋腱)→牵拉(或半卧位屈颈牵引、靠自然体重、医者手托顶患者枕骨成45°∠)→拔拉颈部(左手扶枕骨、右手拉下巴、突然发颈向下捩拉)→捏揉颈。
经筋疗法——04 第四章几种主要的经筋疗法
第四章几种主要的经筋疗法经筋疗法及临床应用经筋疗法,即中医经筋学理论叙述的经筋病证的诊疗方法。
由于经筋是经络的连属部分,故经疗法实质是经脉针灸疗法新领域的开发。
筋经疗法沉寂千年重返医坛放异彩,使我国传统医学的针灸和筋经疗法,形成了“华叶递荣”的新格局。
这无疑对于针灸在世界的吸引力、对中医的国际地位、对经筋疗法自身医术优势的发挥等,皆具有实际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经筋疗法,源远流长。
据有关中料记载,早在公元前十二世纪的甲骨文卜辞中,便有“手病、臂病、关节病”等筋病概念医术启蒙。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礼·天宫》,便载有“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甘养肉”等描述筋脉疾患的治疗法则。
分元前五至七世纪马五堆出土的帛书记载的《十一脉》,首次在我国医史上提出“经络”名词,同时,描述了“十一脉”的循行路践;它便是我国传统医学《经络学说》的鼻祖。
约于公元前350年成书的《黄帝内经》、分别在,‘经脉篇”和“经筋篇”等,系统而较完整地记载了我国传统医学著名的“经络学说”雄文,成为中医、针灸、按摩推拿、气功等医术的核心。
此外,中医古籍《类经》等,对经络,”学术理论,作了充实、注解和发挥;特别是对经筋学所作的重要而简明的充实,为经筋疗法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经筋疗法,基础立论,源于中医经络学说,包括经脉学和经筋学两大理论体系;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络脉组成的经脉体系;由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和十二皮部组成的经筋体系。
经脉体系是我国针灸疗法的基础理论,它已经获得举世闻名的长足发展。
但由于历史因素及认识上的原因,经筋体系理论阐述的我国经筋疗法医术,长期缺乏系统性的发掘研究,至今仍然未得到应有的开发;故社会人士以至今日中医队伍的多数医务人员,只熟悉经脉针灸,而对经筋学理论和经筋疗法疏解。
业已发掘而得经筋疗法,便是在上述我国经筋疗法的历史背景,在当前国际形式需求,在中医经络学说阐述的经筋学理论基础上。
按照《内经·大惑》叙述的“脉与脉并为系”为启导,通盘考究《内经》各个篇章的有关论述,阐述人体科学理论;结合民间“经筋医术”现代医学和边缘科学知识,遵循“古为今用”、“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的精神;融通古今医学哲理,创立新的经筋疗法医学理论体系;尔后将理论回到临床实践,接受实践检验,历时一载,系统总结其精华,遂告其成。
《黄帝内经--经筋》
《黄帝内经--经筋》
《经筋》是《黄帝内经》的一篇,阐述了人体的经络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以及经络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入了解了人体经络的作用和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五行学说为基础,讲述了人体的经络系统。
经络是人体重要的运行系统之一,其功能不仅仅是输送血液、气体等物质,更重要的是通过它传递的信息来协调人体的各个器官之间的功能,并保证人体的正常运转。
因此,经络系统的顺畅与否与身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此外,《经筋》还强调了经络的调理方法,例如针灸、按摩、气功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体恢复经络的正常运作,起到健康调理的作用。
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缓解许多疾病症状,比如疼痛、疲劳、失眠等。
通过阅读《经筋》,我深入认识到人体经络的重要性。
这种理论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针灸、推拿等中医理疗技术,都是基于经络理论的应用。
此外,现代研究也证明,通过一些运动、按摩等方法,可以帮助调理经络系统,缓解身体的各种疾病。
总之,《经筋》的阐述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健康视角,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人体经络系统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调理、保养经络来维持身体的健康。
经筋的功能主治
经筋的功能主治经筋简介经筋,又称经络、经脉,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经筋是人体内部的通道系统,通过这些通道,气血运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经筋是中医治疗中的关键,对身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筋的功能经筋起到连接各个部分的作用,它们负责运输气血和调节身体的平衡。
经筋主要有以下功能:1.输布气血:经筋作为气血的通道,负责将气血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通过经筋,气血能够流通不息,保证身体各部分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氧气。
2.调整阴阳:经筋中的经络系统是阴阳平衡的重要调节器。
它能够调整体内阴阳的不平衡,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保持健康。
3.传导信息:经筋是人体的信息传导网络,通过经络系统,内外信息传递迅速高效。
经筋能够传导神经信号、身体的情绪和思维等信息。
4.排毒养颜:经筋中的气血运行畅通,能够帮助排除体内的毒素,保护细胞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
经筋的良好运行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使皮肤更加健康,延缓衰老。
5.治疗疾病:经筋在中医治疗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通过刺激经筋,可以调节气血的运行,改善疾病症状。
中医药、针灸和按摩等手段都是通过调整经筋来治疗疾病。
经筋的主治经筋的主治功能因经络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下面是常见经络的主治功能:1.手太阴肺经:主治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如咳嗽、哮喘、肺炎等。
可通过按摩或针灸手太阴肺经来缓解相关症状。
2.手阳明大肠经:主治消化系统相关疾病,如便秘、腹泻、痔疮等。
按摩或针灸手阳明大肠经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问题。
3.足太阴脾经:主治脾胃相关疾病,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水肿等。
通过按摩或针灸足太阴脾经可以调节脾胃功能,改善相关症状。
4.足阳明胃经:主治胃肠道相关疾病,如胃痛、胃酸过多、胃溃疡等。
按摩或针灸足阳明胃经可以促进胃肠道血液循环,缓解相关症状。
5.手太阳小肠经:主治小肠相关疾病,如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
通过按摩或针灸手太阳小肠经可以促进小肠的功能,改善相关症状。
6.手少阴心经:主治心脏相关疾病,如心悸、心绞痛、失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特色疗法之----经筋疗法一、经筋病变;临床阳性体征概念(一)经筋病变体征概念经筋病变体征,是在经筋体系所属的肌筋膜带及结缔组织等,人体软体组织病变所形成的临床病态形证表现。
由于这组人体组织结构体系庞大、成分复杂,起止、分布及功能各异,并形成纵横交织状态,故经筋病变临床体征,具有广泛性、多形性等待点。
临床检查时,需根据经筋的不同分布部位、不同组织性质,来加以识别确认。
经筋病变体征,在经筋学科换称为经筋病灶。
(二)经筋病变体征检查任务要求1.按医疗常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化检,以了解全身健康状况,并为进行特殊检查提供基础依据。
2.对基础检查发现疾患可疑迹象,进行必要的特殊检查,以明确疾病性质。
3.对经筋病症可疑的恶性变及骨性病变,要加以鉴别和排除。
4.进行经筋专科有关检查。
如肌电图检查,电刺激兴奋点检查,经络测定仪检查,经穴区带检查,内脏皮肤反应过敏区检查,经筋病灶检查等。
本节重点介绍经筋病灶检查的手触查灶法。
(三)经筋查灶法的地位作用经筋查灶法在经筋疗法的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积极的作用。
1.它于人身躯体直到200多个经筋穴位,填补了古医籍中十二经筋图线缺乏经筋胸穴的缺陷,为经筋疗法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2.查明上述的经筋脑穴,具有定位准确、得气显著、治疗功效特殊等待点,为经筋疗法形成高疗效的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为针灸探索高效、特殊脑穴,提供重要途径。
3.经筋查灶法,在明确经筋病症具有单纯型的经筋病灶喻穴点的基础上,深入查明复合型的经筋腧穴,具有点一线一面一多维性的特点,为经筋疗法确立由点的局部治疗,发展成为点、线、面及多维性的整体辨证施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临床运用中,对经筋病症的施治,产生了原发与继发、标与本并治的效应。
4.经筋查灶法,揭示出经筋病症临床表现具有多种特性,如结灶性、瘀滞性、累及性及累及演进性、牵涉反应性、收缩性及收缩失均性、致疲劳或紧张性、隐蔽性、压迫性、症状类似性等,对解决临床医疗面临的诸多课题,产生了积极作用。
5.经筋查灶法,首次在医界揭示出48种难治病及病因未明疾患,存在经筋病变的致因,对医治奇难杂症具有现实意义。
二、经筋病灶检查经筋病灶检查,即经筋临床阳性体征检查,简称经筋查灶,是经筋专科恃有的检查方法。
本检查法,以双手密切配合的物理触诊检查为主,查明经筋病灶所在部位、形证特点,及其连锁反应规律,为临床施治提供依据。
多年的临床实践说明,本检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识别力强,定位准确、操作方便、实用,安全可靠等优点,是目前解决经筋病症疑难课题便捷的有效的检查方法。
(一)检查前准备及检查程序病人一般取卧位,医者于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基础上,进行经筋查灶检查。
全身性查灶,一般的检查顺序是从头部起始,延及颈、肩、胸、腹、背、腰及四肢。
首先从中了解病人躯体所患经筋病变的大体情况,接着对重点病区及继发连锁反应形成的体证详细检查,以全面查出明显的及隐伏性的阳性病灶体征为目的,记录病灶的分布部位,为分别分次施治提供依据。
(二)检查方法及技术要求检查方法:采用手触诊查法。
两手密切配合,左手着重协助固定诊察部位及提供诊察之方便,右手根据所检查部位的生理形态、肌筋的厚薄及层次、正常组织的张力、结构形状等情况,分别运用拇指的指尖、指腹及拇指与四小指的握合力(即指合力),构成主要探查工具。
同时,运用指力、撑力、腕力、臀力及时力协调配合,对行检区域,作浅、中、深层次、由浅而深、由轻而重地,以循、触、摸、按、切、拿、弹拨、推按、拔刮、钳掐、揉捏等手法行检。
通过正与异触觉的对比方法,结合患者对检查的反应,识别阳性病灶是否存在及其表现的特征、所出部位的所在,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以确定阳性病灶。
对于一时难以认辨的病灶,需作反复的复检,或作会诊检查及待殊检查。
对可疑菌性感染、恶性变等异态病灶,要及时作相应检查,鉴别确诊。
技术要求:对行检查的技术基本要求是,①对行检的部位区域的生理结构状况熟悉;②能够发挥拇指指尖及指腹的灵敏作用;③切实学会使用指合力的功能作用;④双手密切配合,能及时、准确地发挥及认辨阳性病灶;⑤具有识别真假阳性病灶的能力;⑥查出阳性体征,具有疾病形成性质,要用通盘考虑的联系思维方法去认识。
(三)躯体阳性病灶高发区及病灶形征特点择述在对经筋病灶的行检中,应特别注意高发病区域的重点检查,及病灶连锁反应区、线的检查,在此基础上再作多维病灶的检查。
这是经筋病灶检查及治疗的关键课题之一。
据古代医典十二经筋图线形成原理,结合人体动态活动的考究认定,由于机体的动态活动产生具有犹似医典十二经筋的牵拉线力作用。
当这些线力群“超阈限”地作用干应力点时,便可导致应力点发生病理性筋结点(病灶点);而后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由面的一维向多维化演进;最终导致经筋病变的点、线、面及多维系列病变的形成。
这是经筋除去外因作用之外的,内在病变规律。
这一规律,不仅较符合实际,科学地解释了十二经筋图线,及古人所称之“筋结”形成原理;而且,根据这一原理运用于经筋查灶检查,可获得在躯体的经筋病灶前的规律分布图(详见绘制的经筋病灶图)。
驱体高发病灶区、线以及多维性病变系列,便是根据上述原理和规律,进行检查而确认的经筋学科内容。
1.常见经筋高发区,病灶示范检查(1)常见经筋病灶高发点:①肌筋的起点及终止附着点(拟似古人所称的左右尽筋头),②肌筋的交会点。
例如,胖肠肌肌筋的承山交会点、髂肌与腰大肌肌筋干腹股沟(冲脉处)的交会点等。
③肌筋的力学受力点。
例如,肩胛提肌肌筋2~4颈椎横突点、颈侧受力点及肩胛骨内上角点。
④游离骨质点。
例如,腰3横棘突、颈2横突、十二游离肋端、剑突尖端点等,⑤骨粗隆。
例如,肱骨粗隆、肱骨内上踝、外上踝及股骨内外踝等。
(2)常见经筋病灶高发线:①骨缝沟、线。
例如,颞上线、项上线、颅骨人字缝、冠状缝等。
③经筋循行径线连锁反应型病灶。
例如,手太阳经筋循经的头颈侧-肩背-臂时-腕部的线性灶;足阳明的下侧腹-中腹-胸-颈部的连锁反应病灶等。
十二经筋的循行路径,皆可查到相应的线性型反应病灶。
(3)面性型反应病灶:面性型的病灶,系指在同一的平面,可查到多经并病的病灶。
例如,手三阳经所循经的颈、肩、臂部位,常可查到三经并病的阳性病灶,是经筋疗法病灶区的划分基础(下述)。
(4)多维性型反应病灶:多维,系指具备两个层次面以上的物理像结构,它构成物质的立体感。
人体的构形,有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呈扁圆形构体。
肌筋在机体动态活动过程,皆多发生左与右、前与后的既是桔抗,又是协调统一的动作。
故肌筋的损伤,具有多维性并存的客观规律。
经筋疗法依据上述原理,在检查经筋症灶时,确立起多维性的查灶消灶方法。
例如,腰痛病人,既要作腰部及腿部的局部性及线型性病灶阳性体征的检查;同时,要对病人进行腹股沟及腹部深层“缓筋”的查灶。
又如肩周炎患者,经筋疗法不仅把目光集中于肩周的局部体征检查;而且,对其颈、肩、臂的连带关系,依次进行前后上下的四维查灶,及多维系列性“解锁”。
根据人体构形及经筋呈多维性分布特点,经筋疗法确认,经筋病灶的点、线、面及多维性分布构形的内在规律,体现了本疗法的整体辨证观,成为本学科具有高疗效的基础。
2.经筋阳性病灶形征特点综述经筋阳性病灶,系指病理状态下经筋组织的生物体态变异,用经筋查灶可以识别、辨认的临床阳性体征。
正确识别辨认阳性病灶形证特点、是经筋疗法学科的重要课题。
现将经筋阳性病灶,形征特点归纳综述如下。
(1)阳性病灶形征形成的基本因素注析:前已述及,经筋阳性病灶,乃是经筋组织在病理状态下的生物体态变异。
因此,阳性病灶应具备形征形成的基本因素是:①在原经筋组织生理形态的基础上形态改变。
它可以通过“知其常则知其变”的正常与变异对照比较,获得识别及分类。
②经筋阳性病灶(或称经筋穴位)同针灸腧穴,虽然在诊疗的应用方面具有相同的含意,但在形态及分布方式、使用方法、治疗手段等,存在较大的差别。
例如,阳性经筋病灶位置的确认,必须在机体查到有形的体征始可确定。
其确立的阳性体证治疗穴位,体现出中医因人、因病而治的辨证施治法则,不限于以固定的穴位来套治同类的病症。
经筋阳性病灶,建立的点、线、面及多维性构成的体系,既具有局部性的点性、线性及机体一个侧面的面性腧穴,又能从机体的整体确立了多维性的诊疗法则,是经筋学科显著区别于一般疗法之所在;它起到经筋病症的原发与继发、标与本并治的作用。
(2)经筋阳性病灶形证的一般临床表现形式:经筋病灶临床表现,多因人、因病、因经筋组织成分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它具备可查及的形征。
其形征特点分述如下:①粗糙状病灶。
粗糙状病灶,是经筋阳性病灶的一种表现形式,临床较为常见。
好发于经筋组织活动度较大、受磨擦损伤机遇较多的部位。
例如,腕关节的桡骨茎突远端、上胸胸肋关节附近周边,硬、软肋骨衔接处的筋膜等,是单调固定体位的职业病患者、超限阈活动量较大运动员、部队战士及体质较单薄的妇女等常见阳性的经筋病灶出现者。
于患部检查,可触知患处经筋组织呈粗糙样病态形征,用切拨法及指尖按旋法的检查易于查出;切按时,医者的触感同患者病态异常感觉相吻合.粗糙样病灶,临床多处于隐蔽状态,患考常以其他症状苦诉而就诊,极易造成临床上的误诊。
X光、CT、B超等先进食品检查工具,对本病灶的分辨力较低,多不作阳性体征报告,成为现行医疗的误区之一。
②增厚型病灶。
增厚型经筋阳性病灶,系临床常见的经筋病灶之一。
其;临床表现,是经筋病变部位组织增厚,疼痛明显,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急性发作期,多伴随局部组织发生水肿,以至反应性轻微红肿。
患者常以明确的定位病症求医。
主诉的起病成因,有挫伤、捩伤、跌仆及撞击病伤史等;亦可有自身不明其起病原因者。
病程较长是本病型的一般共同点。
好发于头部、胸廓、肢体远端及关节周围。
用指尖切拨法检查,可查出局部经筋组织增厚、硬度增加,以至局部隆突、周围水肿等。
病灶面积较宽者,在查及增厚性病灶范围内,尚可检到索样性的病灶伴存。
增厚型病灶,除了局部疼痛、功能障碍等之外,临床上常因其所处的不同部位,产生牵涉性反应的多种不易察觉的症状。
③微粒样病灶。
病灶呈芝麻状、绿豆样大小,好发于微小关节周围,浅而薄层的肌筋膜机体部位。
例如,指指关节腕关节伸侧的骨性小关节,桡骨茎突远端及足跟关节周围的骨小突等,多系微小筋膜及微韧带附着点损伤所形成的筋结病灶,是造成关节炎混淆致因之一;筋膜性的筋头结灶,好发于颞筋区、颈项筋区、胸腰筋膜区及大腿外侧的阔筋膜张肌、胫前肌筋膜区等。
①颗粒及结节型病灶。
病灶大小如黄豆,花生米、蒜米、蚕豆样不等,好发于微小的肌性组织及尽筋头的附着点,如大皱眉肌、小皱眉肌、遮肌等;股内侧肌及股外侧肌于膝关节附近的尽筋头附着点;肱桡肌肌腱于桡骨远端的茎突附着部位等。
肌肉及附着于骨性组织的膜性筋膜,皆有可发生附着点的筋结病灶,但其疼痛症状导致病人主诉者,多在远端的尽筋头,是中医所称的着痹及现代医学所称的骨性关节炎的常见致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