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混合二元酸制备聚酯多元醇

合集下载

聚酯多元醇合成的配方计算公式

聚酯多元醇合成的配方计算公式

聚酯多元醇合成的配方计算公式聚酯多元醇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纤维等领域。

它的合成过程需要通过反应将酸和醇进行酯交换反应,从而得到聚酯多元醇。

在合成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所需的产品性质来确定配方,以确保合成得到符合要求的聚酯多元醇。

我们需要确定所需的聚酯多元醇的聚合度,即酸和醇的摩尔比。

聚合度决定了聚酯多元醇的分子量和性质。

一般来说,聚酯多元醇的聚合度越高,分子量越大,性能越好。

根据所需的产品性质,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聚合度。

我们需要确定酸和醇的种类和摩尔比。

常用的酸有对苯二甲酸、己二酸等,常用的醇有乙二醇、丙二醇等。

不同酸和醇的选择会影响到聚酯多元醇的性质,因此需要根据产品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酸和醇。

在确定了酸和醇的种类和摩尔比之后,我们可以根据配方计算公式来计算所需的酸和醇的用量。

配方计算公式可以根据聚合度和摩尔比来确定酸和醇的摩尔比例,从而计算出所需的用量。

值得注意的是,配方计算公式只是一个大致的计算方法,具体的合成过程还需要考虑反应条件、催化剂和反应时间等因素。

合成过程中,需要进行酯交换反应,并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

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速度,提高产率。

反应时间则决定了反应的程度和产物的纯度。

除了配方计算,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对合成过程的影响。

例如,反应温度和压力会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物的性质。

温度过高或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副反应的发生或产物的分解。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反应条件。

聚酯多元醇的合成需要确定合适的配方,并根据配方计算公式来计算酸和醇的用量。

合成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对合成的影响,并进行适当的控制。

通过合理的配方和严格的操作,我们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聚酯多元醇。

一种混合脂肪二元酸基聚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混合脂肪二元酸基聚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混合脂肪二元酸基聚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曹贵平,顾紫敬,刘天宇,余科,羊博成,李勤钢
申请号:CN202111502524.7
申请日:20211210
公开号:CN113999375A
公开日:
2022020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脂肪二元酸基聚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混合脂肪二酸与多元醇按比例混合并加入反应器中,加热升温,进行酯化反应;(2)酯化反应完成后,往反应器中投入催化剂,进行缩聚反应,当反应器内物料的酸值和羟值符合指标要求时,出料,即得到目标产物不饱和脂肪二元酸基聚酯多元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聚酯多元醇用于聚氨酯合成时得到的聚氨酯同时具有“温敏性”和“回弹性”。

申请人:华东理工大学,盐城市恒丰海绵有限公司
地址:200237 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燕武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利用混合二元酸副产物制备聚酯多元醇

利用混合二元酸副产物制备聚酯多元醇
维普资讯
20 0 2年 第 9期
聚 氨 酯 信 息
・ ・ 7
筑 涂 料 用 水 性 色 浆 研 究 、 它 特 种 涂 料 产 品 研 究等 属 其
烟 台 万 华 8 万 t aM DI技 改 项 目 / 被 列 入 2 0 年 国 家 重 点 02
MD I改 造 技 术 被 列入 国家 重 点 项 目计 划 之 中 。 项 目 总投 资 1 0 4万 元 , 中 , 行 贷 款 1 4 0万 元 , 97 其 银 20 企 业 自筹 6 7 万 元 。银 行 贷 款 部 分 将 享 受 第 限 将 由国 家 另 行 规
( 正) 汪
出 要 求 , 合 要 求 的单 位根 据 自 己原 有 的 技 术 基 础 及 符
研 发方 向提 出 申报 , 费 由承 担 单 位 自行 筹 措 , 究 经 研 成 果 归属 承 担 单 位 , 有 自 己的 知 识 产 权 。 承 担 单 位 具 可 以是 独 立 的 , 可 以是 联 合 的 , 经 济 实 力 但 缺 乏 也 有
可 充 建 设 部 三 十 三 项 涂 料 重 点 研 究 课 题 敲 定 技术 力 量 的企 业 , 以寻 找 合 作 伙 伴 , 分 发 挥 各 自
的优 势 彼 此 互 补 。 大 大 加 强 了 高 等 院 校 、 产 企 业 这 生 在 我 国 , 筑 涂 料 已进 入 高 速 发 展 时期 , 别 是 建 特 加 入 WT 后 , 筑 涂 料 市 场 的 竞 争 局 面 将 更 加 激 O 建 烈 。 如何 加 强 我 国涂 料 企 业 的 技 术 创 新 , 高 建 筑 涂 提 料 的研 究 水平 以 增 加 其 科 技 含 量 , 建 筑 涂 料 快 速 发 使 展 , 高 行 业 的竞 争 能 力 , 是 建 筑 涂 料 全 行 业 面 临 提 这 的重 要 问 题 。 为 此 , 设 部 科 技 司 决 定 立 题 组 织 全 国 建 相 关 科 研 单 位 和 生 产 企 业 开 展 建 筑 涂 料 重 点 技 术 攻 关 课 题 的研 究 。 时 间 为 两 年 ( 0 2 0 3年 ) 该 项 2 0 ~2 0 。 及 研 究 机构 的 合 作 , 既提 高 了科 研 水平 又 加 快 了科 研 进 度 , 时还 增 强 了行 业 内 的 凝 聚 力 。 这 种 方 式 为 今 同 后 的 科研 工 作 开辟 了 一 条 新 的 途 径 。

利用混合二元酸制备聚酯多元醇

利用混合二元酸制备聚酯多元醇
反应温度对 PU 弹性体拉伸强度的影响见图 6。 由图 6 可见 ,适当的反应温度可提高反应速率 常数 ,使反应充分 ,聚酯多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增 大 ,聚氨酯弹性体制品的拉伸强度增大 。但温度过 高 ,则会使酯基 ( —COO —) 发生高温热氧化 、热裂
图 6 反应温度对 PU 弹性体拉伸强度的影响
选择 A 1 B 1 C1 合成二甲酯时 ,催化剂用量为混 合二元酸质量的 110 % ,醇酸物质的量比为 41∶,酯化 温度为 85 ℃。在此条件下做 3 次平行实验 ,其产物 二甲酯性能指标见表 1 。
表 1 精制二甲酯物性指标
外观 检验标准 GB1721 指标 无色透明液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酸值/ (mgKOH/ g) GB12008. 5 —89
2. 2. 1 催化剂种类的影响 不同催化剂对合成的 PU 弹性体拉伸强度的影
响见表 4 。
表 4 不同种类催化剂 PU 制品的拉伸强度
催化剂种类
A 1 (二月桂酸 A 2 (辛酸 A 3 (醋酸
二丁基锡) 亚锡)
锌)
A 4 (钛酸四 丁酯)
拉伸强度/ MPa 11. 39
7. 39
9. 27
8. 22
图 3 醇酸物质的量比对单位时间酯化率的影响
由图 3 可见 ,随着醇酸物质的量比的增加其单 位时间酯化率先增后减 。这是因为甲醇量过大 ,造
由表 3 可以看出 ,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对合成 PU 弹性体拉伸强度影响最大 。这主要是因为锡类 催化剂较其他类型催化剂有较大催化活性 。在同类 锡中 ,辛酸亚锡为二价锡在高温条件下易发生氧化 降解等副反应 ,从而导致合成聚酯多元醇以及聚氨 酯弹性体内残留有二价锡副产物 。因此 ,经辛酸亚 锡催化合成的聚氨酯弹性体的拉伸强度较经二月桂 酸二丁基锡催化的低 。 2. 2. 2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聚酯多元醇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聚酯多元醇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聚酯多元醇的分类及研究进展赵海鹏;张烨【摘要】聚酯多元醇是在特定条件下,由多元酸与多元醇经酯化、脱水、聚合反应而成.其原材料、工艺方法及添加剂不同,所得聚酯多元醇的性能不同,由此合成的聚氨酯种类及用途就差别较大.针对聚酯多元醇及其所对应的聚氨酯的性质和用途,研究了聚酯多元醇的不同的结构特征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同时对不同种类聚酯多元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以此为基础对聚酯多元醇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上海塑料》【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7页(P15-21)【关键词】聚酯多元醇;聚氨酯;多元酸;多元醇【作者】赵海鹏;张烨【作者单位】河南城建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3.8聚酯多元醇是合成聚氨酯的重要原材料,在聚氨酯合成中充当柔性软链段的角色,而异氰酸酯与小分子扩链剂构成聚氨酯的硬链段部分。

由于聚酯多元醇会影响聚氨酯弹性体分子的软段极性以及软硬态聚集结构,因此,聚酯多元醇的种类、结构、数均分子量等对聚氨酯性能影响较大。

聚氨酯是一类主链具有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的大分子化合物的统称,除了氨基甲酸酯基团外,该大分子中还可能含有脲基甲酸酯、醚、脲、缩二脲酯等基团。

正是由于聚氨酯内部独特的分子结构赋予了其高强度、耐撕裂、耐磨等特性,基于这些独特的性能近些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1],已被广泛应用在诸多领域,如航空航天、体育、铁路、建筑、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医学等许多方面[2-3]。

正因为聚氨酯应用领域的大面积拓展,才使得多元醇具有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拥有了可观的需求量和重大研究价值。

聚氨酯所用的多元醇可分为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本文主要探讨聚酯多元醇的研究进展情况。

聚酯多元醇是由多元羧酸与多元醇缩合而成,用二异氰酸酯和聚酯二元醇制得预聚体[4],通常意义来说,二元醇羟基当量和异氰酸酯当量的比率不同[5],其聚氨酯的性能相差较大。

聚酯多元醇合成 -回复

聚酯多元醇合成 -回复

聚酯多元醇合成 -回复
聚酯多元醇是一种常用于聚氨酯材料合成的原材料。

其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酯交换法和缩醛法。

酯交换法常用的原料为二元酸和多元醇,反应产生的水可以通过分流或反应物留存法去除。

该方法合成的聚酯多元醇具有分子量分布窄、羟基含量高的特点,但需要较长时间反应,且对原料纯度要求较高。

缩醛法则是将醛类与二元酸或多元醇反应制得聚缩醛,再通过缩醛开环反应合成聚醚多元醇。

这种方法可以缩短反应时间,反应产物中还含有缩醛环,可以增强聚氨酯材料的力学性能。

但缩醛法的反应副产物多,需要进行后续处理。

以上两种方法都是在温和酸催化下进行,反应速率控制较难,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优化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

混合二元酸制备混合酸二甲酯和聚酯多元醇的开题报告

混合二元酸制备混合酸二甲酯和聚酯多元醇的开题报告

混合二元酸制备混合酸二甲酯和聚酯多元醇的开题报告一、背景近年来,混合酸二甲酯和聚酯多元醇在高分子材料、涂料、粘合剂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混合酸二甲酯是聚氨酯材料、聚酯聚醚等高性能材料的重要中间体,而聚酯多元醇则是聚酯聚氨酯材料及聚酯聚醚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的重要组分。

以前,制备混合酸二甲酯和聚酯多元醇通常采用的是单一的酸源,在制备过程中往往需要多个步骤并具有低效率、低收率等问题。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制备方法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混合二元酸制备混合酸二甲酯和聚酯多元醇,探究混合二元酸制备混合酸二甲酯和聚酯多元醇的反应机理,优化制备条件,提高目标产物的收率和纯度。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三酸酯的制备1. 称取适量的己二酸、琥珀酸、丁二酸,按照一定的量比加入反应釜中;2. 加入氧化钴催化剂,开始回流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180~200°C;3. 反应时常因不同酸类而异,反应时间一般持续4~5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常温,过滤后得到三酸酯。

混合二元酸的制备1. 将苯基氯甲烷加入反应釜中;2. 将适量的己二酸和琥珀酸加入反应釜中,在110~120°C下回流反应,反应时长控制在1.5~2小时;3. 过滤去除杂质,得到混合二元酸。

混合酸二甲酯和聚酯多元醇的制备1. 将混合二元酸和三酸酯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无水甲醇中搅拌均匀;2. 在一定的温度下加入氯化亚锡作为催化剂,反应时间控制在4~5小时;3. 反应结束后,用水洗涤至中性,过滤后去除浸在剂等杂质,然后经旋转蒸发仪浓缩脱水得到混合酸二甲酯和聚酯多元醇作为目标产物。

四、预期成果本实验将探究混合二元酸制备混合酸二甲酯和聚酯多元醇的反应机理,优化制备条件,同时提高产物收率和纯度。

预期的实验结果将可以为生产混合酸二甲酯和聚酯多元醇的工业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为高性能材料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聚酯多元醇的生产及应用

聚酯多元醇的生产及应用

聚酯多元醇的生产及应用聚酯多元醇,有机物,英文名:polyester polyol聚酯多元醇通常是由有机二元羧酸(酸酐或酯)与多元醇(包括二元醇)缩合(或酯交换)或由内酯与多元醇聚合而成。

二元酸有苯二甲酸或苯二甲酸酐或其酯、己二酸、卤代苯二甲酸等。

多元醇有乙二醇、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1,4-丁二醇等。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所用的聚酯以芳香族聚酯多元醇居多。

涂料用聚酯树脂(分子量2000-5000)主要以新戊二醇和间、对苯二甲酸等。

弹性聚氨酯材料最常用的聚酯多元醇是由己二酸与乙二醇缩合制得,可加入少量三元醇如三羟甲基丙烷替代部分二醇制得轻度支化的聚酯,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左右。

软泡用聚酯多元醇是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线性或轻度支化的端羟基饱和聚酯。

聚酯的制备采用间歇法,多元醇与二元酸或酸酐在140~200℃进行酯化和缩聚反应,常压蒸除生成的水、甲醇,在反应后期减压除去水,使反应向生成低酸值聚酯多元醇的方向进行。

也可持续通入氮气等惰性气体以带出水,也可以加入甲苯、二甲苯等,回流时用分水器将生成的水缓慢带出。

不同品种的聚酯多元醇由于种类不同或制备工艺不一样,性质也不一样,对于聚酯多元醇比较重要的几个指标是羟值、酸值、水分、粘度、分子量、密度以及色度等。

比如上海炼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LS360、LP410广泛应用于聚酯多元醇硬泡阻燃保温材料。

微信号:luhm19800823,TEL135********聚酯多元醇的特性及用途:聚酯型聚氨酯因分子内含有较多的酯基、氨基等极性基团,内聚强度和附着力强,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

脂肪族(多指已二酸聚酯)聚酯二元醇多用于生产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微孔聚氨酯鞋底、PU革树脂、聚氨酯胶粘剂、聚氨酯油墨及色浆、织物涂层等。

由已二酸与1,4-丁二醇、1,6-已二醇或乙二醇制得的聚酯二醇为蜡状固体,得到的聚氨酯弹性体结晶性强,初粘力大,得到制品的机械强度也较高;由带侧基的二醇制得的聚酯如PMA和PPA常温呈液态,柔软,用于油墨、软革等,PMA耐水解性较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用工业生产尼龙266 副产 C4 ~C6 的混合二元酸为原料 ,在 85 ℃经甲醇酯化 (酯化率大于 90 %) 、精制 ,并在 200 ℃左右经乙二醇酯交换缩聚合成相对分子质量为 1500~2000 的各种聚酯 多元醇 ,用它来进一步合成聚氨酯 ( PU) 弹性体 ,并对其物理机械性能进行测试 ,其拉伸强度平均 在 9 MPa 以上 ,与国外产品性能相当 。所确定和优化的聚酯多元醇合成工艺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 关键词 :C4~C6 混合二元酸 ;多元醇 ;聚酯多元醇 中图分类号 : TQ323.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5214 (2002) 05 - 0273 - 04
反应时间对 PU 弹性体拉伸强度的影响见图 5 。
图 5 反应时间对 PU 弹性体拉伸强度的影响
由图 5 可见 ,在一定范围内 ,反应时间的延长将 会使反应程度更加充分 ,生成的聚酯多元醇的相对 分子质量增加 ,生成反应的分子结构分布更加的合 理和均匀 ,后期合成的聚氨酯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增 大 。但随着时间的进一步延长 ,将会造成副反应的 发生 ,使后期生成的弹性体的结构中夹杂着副产物 , 造成交联的网链之间不能均匀承载外力的作用 ,使 应力集中局部网链上 (即使有效网链的数目减少) , 从而导致制品的拉伸强度下降 。 2. 2. 4 反应温度的影响
选择 A 1 B 1 C1 合成二甲酯时 ,催化剂用量为混 合二元酸质量的 110 % ,醇酸物质的量比为 41∶,酯化 温度为 85 ℃。在此条件下做 3 次平行实验 ,其产物 二甲酯性能指标见表 1 。
表 1 精制二甲酯物性指标
外观 检验标准 GB1721 指标 无色透明液体
酸值/ (mgKOH/ g) GB12008. 5 —89
表 3 聚酯多元醇的物性指标
指标
检验标准
外观 羟值/ ( mg KOH/ g) 酸值/ ( mg KOH/ g) 相对分子质量 拉伸强度/ MPa
淡黄色透明液体 55. 5 0. 2 2013. 5 12
GB1721 GB12008. 3 —89 GB12008. 5 —89 GB12008. 3 —89 IZOD 试验法
第19卷第5期 2002年5月
功能材料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利用混合二元酸制备聚酯多元醇Ξ
Vol. 19 ,No . 5 May 2 0 0 2
于佰林1 ,杨振宇1 ,韩培慧1 ,杨 林1 ,田燕春1 ,鹿守亮1 ,吴全才2
(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黑龙江 大庆 163712 ;2. 抚顺石油学院 高分子系 ,辽宁 抚顺 113000)
·274 ·
精 细 化 工 F IN E CHEM IC AL S 第 19 卷
催化剂用量对单位时间酯化率的影响见图 1 。
图 1 催化剂用量对单位时间酯化率的影响
由图 1 可以看出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单位时 间酯化率 (酯化率/ h) 也在增加 。但增加一定程度后 却趋于平缓 。这主要是一定量浓硫酸的加入会使反 应向生成二甲酯的方向进行 。但随其用量的增加使 甲醇在强酸性条件下生成甲醚的副反应加大 ,进而 使其单位时间酯化率下降 。 2. 1. 3 温度的影响
(4) 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 PU 弹性体的物理机 械性能 (拉伸强度大于 9 MPa) 与国内外纯己二酸合 成的制品性能相当 。
(5) 利用混合二元酸 ( C4~C6) 甲酯化法制备聚 酯多元醇 ,是一个经济可行的工艺 。
参考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1 ] 李存英 ,候跃先. PU 弹性体在合成纤维的应用[J ] . 合成纤维 , 1981 , (2) :35 - 37.
作者简 介 : 于佰林 ( 1975 - ) , 男 , 黑 龙 江 省 齐 齐 哈 尔 人 ,
1999 年毕业于抚顺石油学院高分子系 ,现工作于大庆油田 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研究二室三元复合驱 岗 ,主要从事聚合物三次采油研究 ,电话 :0459 - 5508749 ; E - mail :yubl @yjy. dq. cnpc. com. cn 。
由图 4 可见 ,催化剂用量增加 ,加快聚酯多元醇 的反应速率 ,使反应生成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增 大 ,导致后期合成的聚氨酯弹性体交联密度加大 ,分 布更加均匀 ,拉伸强度也相应的增加 。但增加到一 定程度后 ,却有明显地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催化剂 用量的增加会产生催化剂残留 ,导致弹性体浇注时 产生凝胶现象 ,使生成的弹性体微观交联密度不均 匀 。宏观表现在拉伸强度的下降 。从图 4 中也不难 看出催化剂用量对制品的宏观特性的影响 。 2. 2. 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2 ] 李绍雄 ,朱吕民. 聚氨酯树脂[ M ] .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 3 ] G 厄特尔. 聚氨酯手册[ M ] . 中国石油化工出版社 ,1992. [4 ] Copolyester polyol resins , polyol blends comprising the same , and
< 1. 5
皂化值/ (mgKOH/ g) 相对分子质量 GB1665 —81 GB12008. 3 —89
680. 76
164. 45
1. 3 步骤 85 ℃,一定醇酸配比和浓硫酸催化条件下反应
生成混合二元酸二甲酯 ,然后在减压蒸馏塔中进行
2. 1. 2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Ξ 收稿日期 :2001 - 12 - 21
醇酸物质的量比对反应的影响 ,见图 3 。
成循环甲醇带走大量反应热 ,使反应速率下降 。另 外醇量的增加甲醇醚化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也就增 大 ,也造成反应速率下降 。 2. 2 酯交换缩聚过程
选择 L16 (44) 正交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种类 ( A ) 、 催化剂用量 ( B ) 、反应时间 ( C) 、反应温度 ( D) 对合 成的聚氨酯 ( PU) 弹性体拉伸强度的影响 。因素 、水 平的选择见表 2 。并通过方差分析及 F 检验 ,各因 素对 PU 弹性体的拉伸强度的影响顺序为 A > B > D > C ,优化条件为 A 1 B 4 C2 D2 。
表 2 因素与水平的选择
水平
1
2
3
4
A B
,ρ,催(化催剂化种剂类) / (mg/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辛酸亚锡
醋酸锌
钛酸四丁酯
35
40
45
50
L)
C , t/ h
14
16
18
20
D , t/ ℃
205
210
215
220
选用 A 1 B 4 C2 D2 条件先合成聚酯多元醇再合 成 PU 弹性体 。在此条件下进行了 3 次平行实验 , 证明该条件较理想 ,并测其物性指标如表 3 所示 。
第5期
于佰林 ,等 :利用混合二元酸制备聚酯多元醇
·275 ·
催化剂用量对 PU 弹性体强度的影响见图 4 。
解等一系列副反应 。这些降解反应的发生会导致大 分子链的断裂 ,产生羧基 、羰基和烯烃双键使聚酯多 元醇物理机械性能下降及着色 ,从而降低了后期合 成弹性体制品的拉伸强度 。
图 4 催化剂用量对 PU 弹性体拉伸强度的影响
JB - 90 - D 型强力搅拌机 ;WMZK - 01 温度指示 控制仪 ; TDGC 2/ 0. 5 接触调压器 ;2ZJ - 61 升/ 320 柱 塞式计量泵 ;气化室 (自制) 。 1. 2 工艺流程
精制得到较纯的二甲酯混合物 。接着再用乙二醇按 照一定的配比并在一定的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 ,进 行缩聚反应得到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酯多元醇 。并加 入一定量的异氰酸酯进行反应生成预聚体 。100 ℃ 条件下 ,将一定量热的预聚体倾倒入装有一定量交 联剂的模具中进行反应 ,然后将反应生成的聚氨酯 弹性体进行热化 、熟化和切片处理 ,即得到所要求的 宏观制品 。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见图 2 。
图 2 温度对单位时间酯化率的影响
由图 2 可见 ,随着温度的升高 ,单位时间酯化率 随之增加 , 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 。根据 Arrhennius 公式 ,反应温度的升高将会加速反应的 速率 。但温度过高 ,则造成循环甲醇蒸发速度加快 , 从而影响甲醇在釜中的停留时间 ,另外过高的温度 也会造成甲醇醚化等副反应的发生 。 2. 1. 4 醇酸物质的量比的影响
长期以来 ,聚酯多元醇的合成以价格昂贵的己 二酸 、戊二酸为原料 ,而工业生产的己二酸副产 C4 ~C6 混合二元酸却一直没有加以利用 ,这不仅造成 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而且潜藏着环境污染 。作者对 工业生产尼龙266 的副产为聚酯多元醇的合成原料 及进一步合成民用聚氨酯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
1 实验
resultant polyisocyanurate foams[ P] . US :4 559 370 ,1985 - 12 - 17. [ 5 ] Fabridyne , Inc. Glutarate2containing polyesterpolyols , met hods of
preparation and polyuret hane compositions derived t herefrom[ P ] . US :4 096 129 ,1978 - 06 - 20.
图 3 醇酸物质的量比对单位时间酯化率的影响
由图 3 可见 ,随着醇酸物质的量比的增加其单 位时间酯化率先增后减 。这是因为甲醇量过大 ,造
由表 3 可以看出 ,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对合成 PU 弹性体拉伸强度影响最大 。这主要是因为锡类 催化剂较其他类型催化剂有较大催化活性 。在同类 锡中 ,辛酸亚锡为二价锡在高温条件下易发生氧化 降解等副反应 ,从而导致合成聚酯多元醇以及聚氨 酯弹性体内残留有二价锡副产物 。因此 ,经辛酸亚 锡催化合成的聚氨酯弹性体的拉伸强度较经二月桂 酸二丁基锡催化的低 。 2. 2. 2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