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课程

合集下载

《运动解剖学》课程考试试题A卷及参考答案

《运动解剖学》课程考试试题A卷及参考答案

《运动解剖学》课程考试试题A卷学年第一学期班级时量:100分钟总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矢状轴2 .细胞质3 .近固定4.克制工作 5 .气-血屏障6 ,滤过屏障7 .心传导系统8 .神经传导通路 9.白质10 .感觉器官二、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X,每题1分,共10分)1.细胞器中的线粒体被认为是细胞内的消化器官。

().骨小梁的排列与骨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方向无关。

()2.手骨中的腕骨、指骨均属短骨。

().慢慢将侧平举的两臂放下,主要是三角肌在近固定情况下做退让工作完成的。

()3.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和腓骨上端构成。

().内脏器官都在胸腔、腹腔和盆腔内。

()7,肺共有五叶,左肺三叶,右肺两叶。

()8,心血管系统由心脏以及动脉、静脉两种血管组成。

()9.橄榄的背侧沟内由上至下依次有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出脑。

().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构成。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肌组织可分为、和平滑肌三种。

1.运动系统是由、、肌肉三局部组成。

2.上肢带骨由和组成。

3.在肱骨上可以触摸到的主要骨性标志是、、等。

4.从侧面观察脊柱,可见有个生理弯曲,即、胸曲、腰曲、o.椎间盘位于相邻椎体之间,它是由和两局部组成。

5.关节的屈伸运动是绕轴在面内进行。

8•小肠分为、和回肠三段。

9.呼吸系统由和两局部组成。

10.脉管系统由和两个局部组成。

11.心脏的营养血管是和,它们是升主动脉的分支。

12.脊神经共对,其中腰神经有对。

13.眼的折光装置包括、、晶状体、玻璃体四局部。

14.腺垂体分泌的主要激素有、、催乳素、黑色素细胞刺激素等。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试述肘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举例说明其运动。

(10分)2•试述髓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举例说明其运动。

(10分).试述口服葡萄糖营养心脏的具体途径。

(10分)3.试述脊髓位置和外形特征。

(10分)《运动解剖学》课程考试试题A卷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矢状轴:呈前后方向,并与垂直轴呈垂直交叉的轴。

运动解剖学讲稿

运动解剖学讲稿

运动解剖学讲稿第一次课教学讲稿题目:导论教学任务:1精通解剖学术语。

2.掌握人体的基本轴线和基本断面。

?重点难点:人体基本轴和基本节课程内容: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内容(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它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

以人体正常解剖学为基础,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讨人体机械运动与运动行为的关系。

它属于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学的形态学范畴。

)(它又属于形态学范畴:形态学是研究生物体(具有生长、发育、繁殖能力的物体。

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的研究科学;机械运动:包括人体的运动和器械的运动两种形式。

人体的运动从运动解剖学上讲可以认为是人体各环节之间的运动,以及器官系统的活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也就是说骨、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规律。

而器械的运动:如篮球、排球、足球在空中运动的特点等;体育动作:动作是人体全身或一部分肢体的活动,体育动作是指带有技术性的或者是具有一定技巧性的动作。

)(二)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运动对人体器官和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

2.优秀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及儿童少年运动员选材形态学基础的研究。

3.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4.人体结构机械运动规律的研究。

5.运动损伤形态学基础的研究。

二、学习运动解剖学的主要任务是:(1)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为体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3)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一)基本观点:1.形态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2.有机体的部分和整体的统一。

3.有机体变化发展及与外界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二)基本方法:1.尸检2。

组织切片3。

第四。

体内研究5。

运动分析6。

各种仪器研究方法四、运动解剖学的发展简史(自学)。

五、解剖学定位术语:(一)人体解剖姿势:人体的标准解剖姿势是身体直立,眼睛平直,手臂下垂,手掌向前,双脚并排站立,脚趾向前。

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的教学现状及建议

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的教学现状及建议

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的教学现状及建议《运动解剖学》是体育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讲授人体运动的结构、组织和功能。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特点,了解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身体姿势和动作规律,进而为科学训练和预防运动伤害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对《运动解剖学》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目前,《运动解剖学》的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教材内容较为晦涩难懂。

传统的《运动解剖学》教材多集中在运动结构、骨骼肌肉名称和位置等知识点的记忆,缺乏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和动态展示。

这使得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学习兴趣也相对较低。

教学方式单一。

《运动解剖学》是一门理论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授和学生听讲,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参与。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实践环节不足。

《运动解剖学》是一门与实际训练密切相关的课程,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环节,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运动中。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更新教材内容。

编写更贴近实际训练应用的教材,加入运动解剖学的实际案例和应用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讨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引入互动式教学、案例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人体结构和肌肉运动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和理解知识内容。

增加实践环节。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动相结合,引入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进行肌肉解剖实验、动作分析和运动模拟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动观察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比赛的录像分析,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来分析运动员的动作规律和身体姿势。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教学改进的关键。

培养具备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教学能力,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动解剖学ppt课件ppt课件

运动解剖学ppt课件ppt课件

酸酸性嗜染性料
光学显微镜(光镜,LM)
分辨率约为0.2微米,可将物体放大约1500倍。
光光镜镜结结构构
组织切片 (HE染色)
苏木精(hematoxylin)伊红(eosin)染色法
电子显微镜(电镜,EM)
超 透超微 射微结 电结构 镜构/(亚分微辨结率构达0.2纳米超)薄--切--片细胞内部结构.
二、结缔组织
第二章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执行人体的机 械运动(简称运动)。从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举 手抬足动作到生产、劳动和体育运动中各种复 杂的技术动作,都是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枢 纽、以骨骼肌为动力来实现的。所以骨、关节 和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的执行结构。
1、上与下;
2、前与后;
3、内侧与外侧;
4、内与外;
5、近侧与远侧;
6、尺侧与桡侧;
7、胫侧与腓侧;
8、浅与深。
人体的基本轴:(如图)
1、垂直轴: 直于水平面的轴
呈上下方向,并垂
2、矢状轴: 呈前后方向,并与垂 直轴呈垂直交叉的轴
3、冠状轴或额状轴 :并与前二轴 相互垂直的轴
人体的基本切面:
细胞间质是存在于细胞之间的物质,是细胞分 化过程的产物。
细胞间质可分为无定形的基质和纤维两类形态 物质。
细胞间质的功能有支持、联络、保护、营养等 作用。
第二节 组织
组织是构成人体各种器官的基本成分,它是人 体胚胎发育的早期由许多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细 胞和细胞间质按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所形成 的细胞群体。
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
运动解剖学隶属运动人体科学,是 其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先导课程,也 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与人体解剖学区别

运动解剖学ppt课件完整版

运动解剖学ppt课件完整版

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关节的稳定性
主要通过关节囊、韧带和肌肉等结构 来维持。这些结构能够限制关节的过 度运动,保护关节免受损伤。
关节的灵活性
主要由关节面的形态、关节囊的松紧 度以及周围韧带和肌肉的弹性等因素 决定。灵活性好的关节能够完成更多 样化的动作。
关节损伤与防治
常见的关节损伤
包括韧带损伤、软骨损伤、骨折等。这些损伤可能导致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 限等症状。
REPORTING
运动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骨骼与肌肉的连接
通过肌腱、韧带等连接骨骼和肌肉,实现运动系统的基本结构。
神经支配与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控制肌肉收缩和舒张,协调骨骼和肌肉的运动。
关节结构与运动范围
关节的结构决定了运动范围,不同关节具有不同的运动特点。
运动系统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应用
田径运动
骨折与骨损伤
骨折的定义和分类
01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
性骨折两大类。
骨折的原因和机制
02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等均可导致骨折。
骨折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03
疼痛、肿胀、畸形、异常活动等为骨折的常见临床表现,处理
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2023
PART 03
骨髓
填充在骨髓腔和松质间 隙内的组织,分为红骨 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
有造血功能。
骨的血管和神经
为骨提供营养和感觉功 能。
骨的形态与分类
01
02
03
04
长骨
呈长管状,如股骨、胫骨等, 主要分布于四肢。
短骨
呈立方体状,如腕骨、跗骨等 ,主要分布于手腕和足踝部。

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意义

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意义

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意义
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了解人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以及运动时相关肌肉、骨骼、关节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这门课程对于从事体育运动、康复治疗、运动训练和运动医学等领域的人员都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运动解剖学课程的一些重要意义:
1. 增进运动生理学的理解:运动解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生理变化,包括肌肉的收缩、骨骼的运动和关节的活动等。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适应性和反应性。

2. 提高运动技能和技术:运动解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体各个部位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运动技能和技术。

通过了解肌肉的起点、插入点和功能,学生可以更有效地运用肌肉进行运动。

3. 促进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运动解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损伤,如扭伤、拉伤和肌肉疲劳等。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相关解剖结构和功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康复措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和加速康复过程。

4. 支持运动训练和运动医学:运动解剖学课程为从事运动训练和运动医学的人员提供了基础知识。

了解人体各个部位的结构和功能可
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运动训练计划,评估和监测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并为运动员提供相应的治疗和康复建议。

运动解剖学课程对于从事与运动相关的领域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它帮助学生了解人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增进对运动生理学的理解,提高运动技能和技术,促进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并支持运动训练和运动医学的实践。

运动解剖教学设计方案

运动解剖教学设计方案

1. 让学生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对人体各部位骨骼、肌肉、关节、血管、神经等结构的认识。

3. 提高学生运用运动解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运动训练、运动损伤及运动康复等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对象本课程面向体育专业、康复治疗专业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三、教学时间本课程共计32学时,每周2学时。

四、教学内容1. 运动解剖学概述2. 骨骼系统3. 肌肉系统4. 关节系统5. 消化系统6. 呼吸系统7. 循环系统8. 神经系统9. 运动损伤与康复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运动解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实验法:通过解剖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人体各部位结构。

4.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1. 导入新课:介绍运动解剖学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和课程目标。

2. 讲授新课:按照教学内容,系统讲解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运动解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4.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解剖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人体各部位结构。

5. 互动讨论:针对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观察细致程度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运动解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资源1. 教材:《运动解剖学》2. 教学课件3. 实验指导书4. 相关视频资料5. 网络资源九、教学进度安排第1-4周:运动解剖学概述、骨骼系统第5-8周:肌肉系统、关节系统第9-12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第13-16周: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第17-20周:运动损伤与康复第21-24周:复习与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运动训练、运动康复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绪论运动解剖学

绪论运动解剖学
1、上和下 2、前和后 3、内侧和外侧 4、内和外 5、近侧和远侧 6、尺侧和桡侧 7、胫侧和腓侧 8、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 9、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 10、浅和深。
作业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解剖学; 2、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 3、方位术语。
第五章 泌尿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肾 第三节 输尿管道 第四节 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第七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 第三节 淋巴系统 第四节 运动对脉管系统的影响
第八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 第四节 神经传导通路 第五节 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占20%、期末理论试卷考试占50%)(仅限体育表演专业学 生); 4、及格线为60分{前提是期末理论试卷考试必须达到50分(卷面满分 为100分)}:期末理论试卷成绩为49分以下(含49分)的学生参 加下学年的重修或) ③单项选择题(10分) ④填空题(20分) ⑤问答题(40分)
江西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运动解 剖学》网址
1、课程网址: 2、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内容:《运动解剖学》课程团队简介、
《运动解剖学》课程荣誉、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课 程视频、章节测验、试题库、课程教学PPT、作业、签到、 访问次数、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等等。
绪论
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 二.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 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方法 四.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略) 五.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3)phag=to eat anthropophagous食人肉的(anthropo+phag吃+ous) phytophagous食植物的(phyto植物+phag吃+ous) zoophagous食肉的,以动物的肉为食的(zoo动物+phag吃+ous)

运动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

运动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
运动解剖学
专业基础课程
姓名
1 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2 人体运动的执行结构
目 录
3 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
4 人体运动的调Βιβλιοθήκη 结构5 人体的发生与生长发育
第一章
细胞和细胞间质
1.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 2.掌握细胞质的组成、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 3.掌握线粒体的结构 4了解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的结构 5.了解细胞间质的概念和组成
结构:包括核被膜、核纤层、核基质、染色质和核仁
染色质(染色体):是细胞遗传信息的载体,细胞核内最重要 的部分。 人体的体细胞内有染色体23对(46条),但在性细胞(精子或 卵子)中只有23条。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 体,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1对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分为X和 Y,男性为X、Y,女性为X、X。当卵子受精后,受精卵中的染色 体一半来自父亲的精子,一半来自母亲的卵子,总共还是23对。
①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产能的场所,又称线粒体为细胞的供 能站、动力工厂。 在光镜下为颗粒状或细棒状,直线为0.5~4㎛,内外两层膜包围而 成,外膜平滑,内膜高度曲折,并有许多呼吸链、产能有关的酶。 其膜向内折叠形成的许多突起,称为线粒体嵴。内膜的内表面上 还附有许多排列规则的颗粒,这些颗粒的球形头部以短柄连结与 内膜上,球形头部是ATP合酶,催化ADP合成ATP。线粒体嵴增大 内膜面积,提高氧化产能功能。内外膜的腔隙称外腔,充满了液 态的线粒体基质,基质内含有DNA、RNA、核糖体和许多酶。
第二节 细胞间质
细胞间质亦称为细胞外基质,是由细胞产生并存在于细胞周围的物质。
人体是由许许多多结合而成,细胞与细胞之间肯定有间隙,间隙中就充满着细胞间质,细胞间质有大分 子和小分子物质,水、离子、营养物、代谢产物等小分子物质可以在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聚糖)之间流 通。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运动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结构及其功能的学科,对于体育教育和运动康复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框架,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骨骼、肌肉、关节等相关知识,并掌握其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变化。

二、课程目标1. 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并能够描述其运动学特征。

2. 理解人体肌肉系统的分类和功能,掌握肌肉与运动的关系。

3. 掌握关节的类型、结构和功能,了解其在运动中的作用。

4. 理解运动过程中涉及的动作和动力学原理,构建运动分析模型。

5. 能够应用运动解剖学知识,评估和改善运动技能的执行。

三、教学内容1. 骨骼系统1.1 骨骼分类及特征1.2 骨骼系统的组成及结构1.3 骨骼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2. 肌肉系统2.1 肌肉分类及特征2.2 肌肉结构及功能2.3 肌肉与运动的关系3. 关节系统3.1 关节的分类及特征3.2 关节结构及功能3.3 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4. 运动分析4.1 动作的分类及特征4.2 动力学原理在运动中的应用4.3 运动分析模型的构建5. 运动技能评估与改善5.1 运动技能评估方法5.2 运动技能改善的基本原则5.3 运动解剖学在运动技能改善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操作,加深对运动解剖学概念的理解。

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探讨运动解剖学在运动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分享。

五、考核与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国内外运动解剖学教材及参考书籍。

2. 多媒体教学资源:相关的图像、动画和视频素材。

3. 实验设备:人体骨骼模型、肌肉模型、关节模型等。

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课教案

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课教案

四、实验课后作业:
1.肩关节与髋关节结构及与运动形式关系。 2. 分析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实验三、观察全身各骨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的观察,并结合各自的体 育专项,联系活体,尽可能地触摸自身的上肢骨、下肢骨、 躯干骨的体表重要的骨性标志,并掌握上肢骨、下肢骨、躯 干骨的位置、形态及结构特征。
二、实验材料:
1.标本:腮腺及其导管、胃、肠、阑尾、肝、胰,矢状头、喉、气管 杈、肺,泌尿系各器官和男、女生殖系标本。
2.模型:消化管、胃、肝胰、肝小叶,鼻、喉、肺、肺小叶模型,肾、 肾实质切面、肾小体和男、女生殖系额状切、矢状切模型。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实验方法:
⑴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⑵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
四、实验课后作业:
1.触摸自身活体,写出上下肢骨中能触摸的各五个重要的骨性标志。 2.必要时进行骨标本口试,对每个学生进行辨认数个骨性标志。
实验五、 观察全身骨骼肌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对人体肌肉的解剖观察,了解骨骼肌构造特点及辅助结构。结合活 体触摸自身肌肉,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体育运动中常用肌肉的位置、形状 和作用。
2. 实验步骤: 首先在模型上先辨认出下列结构,再观察标本。
⑴在脊髓横断面上观察白质和灰质,辨认出脊髓中央管,呈“H”形的灰质, 即每侧的前角、后角及胸腰段的侧角。辨认出脊髓周围,颜色较浅的 白质。
⑵观察脑干模型和标本,结合脑干的电动模型, ①辨认延髓、脑桥、中脑、丘脑位置和形态。 ②辨认脑干腹侧面的锥体、锥体交叉、基底部、大脑脚、视交叉、灰结节、
1.实验方法:
⑴首先,教师先介绍解剖学实验室的标本室的布局情况,要求同学 们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同时,消除部分同学心理上的恐惧感。

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17个元素

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17个元素

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17个元素【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运动解剖学课程概述三、课程思政的 17 个元素四、结论正文一、引言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结构、功能及运动生物力学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体育人才和提升运动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在运动解剖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

本文将从运动解剖学课程概述、课程思政的 17 个元素以及结论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二、运动解剖学课程概述运动解剖学课程主要涉及人体骨骼、肌肉、关节、神经系统等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在运动中的功能和生物力学原理。

通过运动解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为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基础。

三、课程思政的 17 个元素1.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荣誉拼搏的精神。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

4.全面发展: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5.健康第一:倡导健康至上的理念,注重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

6.团结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7.艰苦奋斗: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刻苦训练的精神风貌。

8.公平竞争:培养学生公平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比赛观念。

9.尊重规则:培养学生尊重体育规则,遵守比赛纪律。

10.诚信为本: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杜绝兴奋剂等不道德行为。

11.弘扬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12.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中华体育文化,传承优秀传统。

13.创新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推动体育科技进步。

14.关爱环境: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运动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15.尊重差异: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宗教和民族差异的意识。

16.社会责任: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助力社会进步。

17.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结论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的 17 个元素,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体育精神,同时关注社会、环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隶属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学科。

(二)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和认识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掌握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方法。

(三)学时数:本课程38学时。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人体的基本面和基本轴的概念。

2、熟悉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常用的解剖学方位术语。

3、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内容、目的与学习方法。

第二章运动系统一、骨的概述1、了解骨的分类。

2、掌握骨的构造。

3、掌握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及年龄特征。

4、了解骨的发生与生长、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二、骨连结的概述1、了解骨连结的分类。

2、掌握动关节、关节运动幅度的概念。

3、熟悉关节的结构、运动及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4、了解关节的分类、体育运动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三、肌肉的概述1、掌握肌肉的大体结构、物理特性。

2、熟悉肌肉工作的基本概念:原动肌、对抗肌、动力性工作、向心工作、离心工作、静力性工作、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初长度、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多关节肌被动不足、肌拉力线等。

3、了解肌肉的配布规律、研究肌肉功能的方法、肌肉的辅助结构。

四、上肢1、上肢骨(1)掌握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主要关节面名称。

(2)熟悉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位置,主要肌肉、韧带附着点的名称。

(3)了解腕骨、掌骨、指骨的一般形态特征。

2、上肢骨连结(1)掌握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特点、辅助结构名称和功能、运动。

(2)熟悉肩带的连接与运动、腕管的概念。

(3)了解手骨之间的连结。

3、上肢肌(1)熟悉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的位置、主要功能。

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的意义与目标设置

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的意义与目标设置

2024年(第14卷)第9期体育与思政教育专题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的意义与目标设置岳晓雯常子敏冯玥南昌工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江西南昌330038摘要: 运动解剖学通过研究人体运动器官和肌肉骨骼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运动,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在其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该文旨在探讨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途径,为体育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通过探索运动解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进行有效融入,为体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运动解剖学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 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2813(2024)09-0126-03 Significance and Goal Sett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 Sports AnatomyYUE Xiaowen CHANG Zimin FENG Yue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Nanch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Province,330038 ChinaAbstract: Sports Anatomy, by study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human motor organs and musculoskeletal systems, helps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sports and cultivate their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innovative abilities while integrating the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into it, so as to effectively guide students to form correct worldviews, outlooks on life and values, which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 ways of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ports Anatomy, so as to provide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in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By explor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Sports Anatomy course and effectively integrating them into it, it provides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ours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Key Words: Sports Anatomy; Course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mens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Foster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随着社会发展,高校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意义

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意义

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意义
1. 增强运动知识,运动解剖学课程帮助学习者了解人体骨骼、肌肉、关节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学习骨骼系统的解剖结构,可以了解骨骼如何提供支撑和保护,以及如何与肌肉和关节协同工作来产生运动。

这些知识对于从事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和运动表现的人员至关重要。

2. 指导运动训练,了解运动解剖学可以帮助运动教练和训练员更好地设计和指导运动训练。

通过了解肌肉的起始点、插入点和作用,可以更准确地选择和设计运动训练,以达到特定的训练目标。

此外,了解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预防运动损伤并改善运动技能。

3. 促进康复治疗,运动解剖学对于康复治疗也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受伤部位的解剖结构,康复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帮助受伤者恢复功能。

了解肌肉、关节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康复师更好地理解运动损伤的机制,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4. 提升运动表现,运动解剖学知识可以帮助运动员提升运动表
现。

通过了解肌肉的起始点和插入点,可以改善运动技术,增加力量和灵活性。

了解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掌握运动技巧,提高运动效率。

5. 促进跨学科合作,运动解剖学是运动科学、康复医学和运动训练等多个学科的基础。

通过学习运动解剖学,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工作,并进行跨学科合作,共同提高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意义在于为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和运动表现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人体运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提高运动知识、指导运动训练、促进康复治疗、提升运动表现和促进跨学科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图片:多媒体图片或者幻灯图片、光盘或观看录象。 2.模型:解剖实验室内的DNA模型、全身大肌肉模型、全身小肌肉模 型、内脏整体模型、内脏部分器官模型,心脏模型、血管神经骨架、 脑干模型、电动脑干模型、脊髓节段模型、大椎骨模型等。 3.标本:⑪非瓶装标本:全身骨架、分离四肢。 ⑫瓶装标本:大腿横切面,胫骨的构造示关节软骨、骨骺、 骨膜、骨质和骨髓,手腱鞘。 4.挂图:人体切面、四种组织。
1.画一块肌肉构成的模式图。 2.画一个舒张和收缩状态下的肌节模式图。 3.写出任意十块肌肉的名称及其发展其肌肉力量的辅助练 习方法。
实验六、 内脏学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对内脏器官和模型的观察,掌握内脏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通过小肠解剖观察,掌握小肠壁结构特点及与食物吸收的功能关系。 3.通过对肝脏、胰腺、喉、肺、肾解剖观察,掌握这些器官的大体结构 与运动性肝大、运动性血尿、糖尿病、呼吸和憋气、屏息的关系。 4.通过对生殖系统的学习,增强对人体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 实验方法:
⑪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⑫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 生学会观察标本或模型。观察标本与模型要与活体、体育动作相 结合。
2.实验步骤:
⑪观察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独 立椎骨和胸骨的一般形态结构特征。 ⑫观察构成各个骨性关节面的部位。 ①肩关节的肱骨头和关节盂,肘关节的肱骨滑车和滑车切迹。 ②髋关节的股骨头和髋臼,股骨和胫骨的内外侧髁关节面,踝关节 的距骨滑车和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 ③胸椎的肋凹。
四、实验课后作业:
1.画一个长骨的模式图,标出骨的一般结构。 2.画一个关节的模式图,标出关节的主要结构和囊内外 韧带和关节内软骨。
实验三、骨各论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的观察,并结合各自的体育 专项,联系活体,尽可能地触摸自身的上肢骨、下肢骨、躯 干骨的体表重要的骨性标志,并掌握上肢骨、下肢骨、躯干 骨的位置、形态及结构特征。 二、实验材料: 1.标本:全身骨架及分离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 2.挂图:上肢各骨、下肢各骨、躯干各骨的挂图。
2.实验步骤:
⑪在模型上顺序观察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 ⑫打开胃的标本,观察胃的贲门和幽门、胃大小弯、胃壁粘膜结构特点。 ⑬观察小肠的十二指肠乳头,小肠粘膜皱襞;并注意阑尾与盲肠的关系。 ⑭观察肝脏的大体结构,在肝脏下面找到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⑮将喉腔纵切开观察室皱襞及声皱襞。 ⑯在肺门处仔细辨认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 ⑰观察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位置和形状。仔细观察肾门,辨认肾动脉、 肾静脉、输尿管。观察肾额状切面,仔细观察肾皮质、肾髓质、肾锥体、 肾小盏,肾大盏,肾盂。 ⑱观察睾丸、输精管、曲细精管、前列腺。 ⑲观察卵巢、输卵管、子宫的位置和形态。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实验方法:
⑪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⑫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 观察标本或模型。观察标本与模型要与活体、体育动作相结合。
2.实验步骤:
⑪观察心脏的外形,仔细观察心脏表面的三条沟:冠状沟、前后室间沟 及其内的左右冠状动脉和伴行的静脉。 ⑫打开心脏,观察右心房的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右心室 的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左心房的四个肺静脉口,左心室的二尖瓣和主动 脉瓣。 ⑬观察血管神经模型或整尸上的主动脉及其分支,主动脉弓的三大分支。 ⑭观察头部的颞浅动脉,并结合活体在外耳门前方处可触摸到搏动点。 ⑮观察肱动脉的行程,桡动脉的部位,并结合活体触摸其动脉搏动。 ⑯观察股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行程,并结合活体触摸动脉搏动。 ⑰观察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 ⑱观察下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特别是门静脉组成及其属支。
四、实验课后作业:
1.分别画一个胃和一个肾脏的额状切面图。 2.试答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实验七、 脉管学
一、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心脏结构,了解心脏四个腔室结构特点及主要血 管出入情况。 2.通过对全身动脉标本和模型的观察,了解主动脉的分段及 主要分支和分布;并联系活体触摸几个主要动脉搏动点, 掌握测量血压和切脉的部位。 3.通过对浅静脉标本和模型的观察,了解浅静脉主要走向, 并观察活体上下肢的浅静脉,能进一步熟悉注射、抽血的 部位和了解静脉曲张等现象。 二、实验材料: 1.标本:心脏(整体和切开)、心脏瓣膜、静脉瓣 、全身动 脉和大静脉、浅静脉。 2.模型:大心脏、血管神经骨架。
四、实验课后作业:
1.画一个心脏切面的模式图,并标明各个心腔和瓣膜及 进出的大血管名称。 2.分别写出上下肢各五条动脉的名称。
实验八、 神经学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要求掌握脑、脊髓的位置,脊髓的外形和内部构造及其脊神经形 成,脊神经的组成,四对脊神经丛的位置及其重要分支和分布。 2.掌握脑的组成和部位形态,脑的六个部分,和大脑表面的主要沟和回。 3.了解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及其分布范围。对自主神经模型的观察,了解交 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
④结缔组织模式图:识别疏松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⑤观测三种软骨组织及其分布。 ⑥观测骨组织中的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⑦观测三种肌组织: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形态,细胞核的数目与 位置。 ⑧观测神经组织的结构:神经元构成,突触、神经纤维,运动终板。
四、实验课后作业:
⒈画任意一种类型的细胞一个,并标明细胞的一般结构和线粒体。 ⒉画被覆上皮组织的各种细胞图。 ⒊翻书结合理论,写出任意十个细胞的名称。
2.实验步骤:
⑪在肌肉整尸上观察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锁乳突肌、胸大 肌、前锯肌、腹直肌、腹外内斜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髂腰 肌、股四头肌、股后肌群、小腿三头肌及其跟腱。 ⑫在骨骼标本造型陈列室,观察原地侧向推铅球,引体向上, 划船, 正足背踢足球,原地单手运篮球等技术动作骨骼造型标本。
四、实验课后作业:
1.标本: ⑪散骨(若干副),大腿横切面,骨切面,分离骨,脱钙骨,骨碳,成 人骶骨标本,幼儿髋骨标本,前臂骨连结标本,膝关节。 ⑫瓶装标本:示关节软骨、骨骺、骨膜、骨质和骨髓。 2.模型 :大型人体肌肉、板层骨。 3.挂图:全身骨、骨的构造、膝关节图。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实验方法:
⑪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⑫课上,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 会观察标本或模型。认识骨、关节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实验方法:
首先,教师先介绍解剖学实验室的标本、模型、挂图等仪器设备,再 按照标本或模型进行示教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同时教师进 行个别辅导或答疑。
2.实验步骤:
⑪分别介绍解剖学实验室的标本、模型、挂图等仪器设备及其作用。 ⑫通过幻灯片辨别下列微观结构: ①细胞的超微结构模式图:识别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各种细胞 器,特别是线粒体和中心体。同时用DNA模型理解DNA的构成。 ②四种组织的结构模式图:识别四种组织并观测细胞的一般形态特征。 ③分别观察被覆上皮组织的各种细胞,重点是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 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运动解剖学》课程 实验指导
实验一、 绪论、细胞和组织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课的学习,熟悉和运用解剖学实验室的标本、模型、挂图, 减少恐惧感,增强对运动解剖学课程的了解和兴趣。 2.通过观看组织学多媒体图片或者幻灯图片,进一步认识细胞的基本 结构,辨认和识别四种组织形态结构特点。
二、实验材料:
⑬观察重要的骨性标志: ①锁 骨:胸骨端、肩峰端。 ②肩胛骨:肩胛冈、肩峰、肩胛骨下角。 ③肱 骨:大结节、小结节、内上髁、外上髁。 ④尺 骨:尺骨鹰嘴、尺骨小头、尺神经沟。 ⑤桡 骨:桡骨头、桡骨茎突。手骨:豌豆骨、掌骨、指骨。 ⑥髋 骨:髂嵴、髂前上棘、坐骨结节。 ⑦股 骨:大转子、内上髁、外上髁。 ⑧胫 骨:内侧髁、外侧髁、胫骨粗隆、内踝。 ⑨腓 骨:腓骨头、腓骨颈、外踝。足 骨:跟骨结节 ⑩椎 骨:椎体、椎弓、椎孔、椎间孔,颈椎的横突孔,胸椎的肋凹。 以及枕骨的枕外隆凸、颞骨的乳突。
四、实验课后作业:
1.试答肩关节与髋关节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试答膝关节构成、运动。
实验五、 骨骼肌学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对人体肌肉的解剖观察,了解骨骼肌构造特点及辅助结构。结合活 体触摸自身肌肉,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体育运动中常用肌肉的位置、形状 和作用。 2.通过解剖学动作分析的基本理论学习,结合体育运动实践进行分析,使 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步骤,培养对体育科学研究 的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
四、实验课后作业:
1.触摸自身活体,写出上下肢骨中能触摸的各五个重要的骨性标志。 2.必要时进行骨标本口试,对每个学生进行辨认数个骨性标志。
实验四、骨连结各论
一、目的要求: 1.观察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下肢的髋关节、膝 关节和踝关节和中轴骨的连结。掌握这些关节的结构特点 及辅助结构。 2.对照标本能说出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 节、踝关节的构成及关节面的形状和韧带的作用。 3.对照标本能说出中轴骨的连结和韧带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
1.标本: 肌肉形状、手腱鞘、大腿横切面、肌节;动作分析造型标本。 2.模型: 肌肉整尸一具、大、小肌肉人;动作分析图片或录象。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实验方法:
⑪首先,教师先介绍解剖学实验室的标本室的布局情况,要求同学 们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同时,消除部分同学心理上的恐惧感。 ⑫在肌肉整尸旁,边示教边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同时教师 进行个别辅导或答疑。 ⑬观察骨骼标本造型时,应与肩关节与髋关节,肘关节与膝关节结构特点,并进行比较。 ⑫观察肩关节内的肱二头肌肌腱及喙肩韧带。 ⑬观察桡腕关节的关节面及其三角形的关节盘。 ⑭观察髋关节髂股韧带和股骨头韧带。 ⑮观察膝关节的半月板及其囊内外韧带、翼状襞。 ⑯观察踝关节的距腓前韧带。 ⑰观察椎间盘水平切、纵切和额状切及其前、后韧带。 ⑱观察脊柱的整体观,重点观察四个生理性弯曲。 ⑲观察胸廓的整体观、特点,软骨和肋软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