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茅盾故居参观有感
茅盾故居参观有感
![茅盾故居参观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ad8c372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0.png)
茅盾故居参观有感茅盾故居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李家浜,是著名作家茅盾的故居和纪念馆。
这座红墙灰瓦的老宅,是茅盾在1934年至1937年期间在苏州定居的地方,是他从事创作的场所,留下了他坚毅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文学情怀。
乘车到达茅盾故居的门口,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座古朴而雅致的大门,一看就是历史悠久的建筑。
走到门口,我看到门口摆放着一架红色自行车,这架自行车据说就是茅盾当年用来接送信件的,走进大门,我们便来到了茅盾故居的正门口。
正门口是一个花园式的庭院,精致的铁艺门上镶嵌着茅盾的铜像,故居的瓦屋顶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古朴。
参观故居的时候,我们可以欣赏到茅盾的许多写作工具和日用品,以及他的书房和卧室。
茅盾的书房是一间木质结构的房间,窗户上衬有玻璃,地板和墙壁都是木头材质,书房里有一张办公桌和几把椅子,墙壁上挂满了茅盾的照片和文学奖项。
他喜欢在这里写作,思考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卧室里有茅盾的书架和他在不同时期住过的床,茅盾在这里度过了大部分的一生,这些文物充分展示了他的生平和创作轨迹。
参观完故居后,我们来到茅盾故居的纪念馆,这里介绍了茅盾的一生,从他的童年到成为作家,再到他的共产主义思想。
展示区内分别摆放了茅盾当年住过的木椅、信函、文学作品和日记等文物。
同时,我们还可以听到解说员的详细讲解。
茅盾故居的纪念馆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茅盾先生的一生,以及茅盾的文学风格、思想方法和革命精神。
茅盾故居参观让我受益匪浅。
茅盾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伟大的革命精神为人们所知,他的一生充满着艰难险阻和追求真理的道路。
在茅盾故居的参观中,我不仅了解到了一个伟大作家的作品和思想,更深刻地了解到文学和历史的紧密联系,以及人类精神和智慧的演进。
茅盾先生所代表的那种矢志不移的追求与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向往和学习。
茅盾故居的参观体验非常值得推荐。
如果你是一名文学爱好者,那在茅盾故居一定能够收获丰富的知识和体验;如果你是追求革命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人,茅盾故居也会给你带来更多启示和思考。
茅盾故居观后感
![茅盾故居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3a0ba8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a.png)
茅盾故居观后感简介茅盾故居位于中国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浆尘路,是中国现代文学家茅盾的故居。
茅盾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入人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茅盾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成为了茅盾文化的重要象征。
游览感受我有幸在一个周末的中午来到茅盾故居参观,一进门就被故居的古典建筑和艺术氛围所吸引。
故居修建于清朝,沿袭了江南园林的传统风格,东西两座砖木结构的住宅相互呼应,整体构成了一个宽敞而精致的院落。
院中的假山、花木、池塘等景观布局合理,使人感到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桃源。
经过一段时间的欣赏,我来到了茅盾先生的书房。
书房布局简洁,书架上摆满了茅盾先生的著作和他阅读过的各类书籍。
墙上挂着一些名言警句,激励人们追求真理、实现自我。
茅盾先生的雕像静静地坐在书桌旁,仿佛在思考着他的作品和创作的灵感。
接着我来到了茅盾先生的寝室。
他的寝室布置简约,以引人入胜的典雅和安静的氛围著称。
复古的家具、优雅的窗帘和精美的摆设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气氛。
这里展示了茅盾先生一生的重要瞬间,以及他与家人的温馨时刻。
在茅盾先生的寝室里,我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无私奉献和深思熟虑。
除了故居本身,茅盾故居周围的环境也非常宜人。
故居外是一片绿树成荫的花园,空气清新,使人心情舒畅。
我在这里散步,欣赏着周围的美景,感受到茅盾先生在这里写作时的宁静和灵感。
整个故居区的参观体验非常愉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茅盾故居的思考茅盾故居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建筑,更是一座承载着文化底蕴的重要场所。
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和尊重。
茅盾故居作为他曾经生活和创作的地方,见证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尤其是在中国近代文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观茅盾故居,我对茅盾先生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他背后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理念加深了认识。
北京茅盾故居参观有感
![北京茅盾故居参观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5e95cc2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7.png)
北京茅盾故居参观有感第一篇:北京茅盾故居参观有感北京茅盾故居参观有感“那月亮的好像温情似的淡光,反而把黑暗潜藏着的一切丑相幻化为神秘的美,叫人忘记了提防。
”文章开头这句话出自茅盾先生1934年中秋后写的散文《谈月亮》,我是第一次尝试看茅盾先生的散文,而在看完这篇散文后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月亮从来是纯洁无瑕的象征、黑夜前行的希望、游子乡愁的寄托,何以在茅盾先生看来月亮是一个大骗子。
我对茅盾先生他的经历、他的故事充满了好奇。
借着在北京读书的机会,我有幸参观了茅盾先生1974年至1981年逝世以前居住的地方,这座不大的二进式四合院位于北京南锣鼓巷的后圆恩寺胡同13号,同周围的深宅大院比较并无不同,甚至还有些毫不起眼。
在未踏入故居前,我就看到了门内影壁上镶有邓颖超题的“茅盾故居”的金字黑大理石横匾,远远的就让人产生了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在不经意间会调整自己的步伐,缓慢再缓慢;控制自己的声音,小声再小声。
进入故居,我看到在前面的院子中矗立着一尊白石膏的茅盾先生的半身塑像,塑像有一些时间磨损的痕迹,可是茅盾先生的神态依旧很清晰,坚挺的鼻梁、笃定的眼神、利落的发型都清晰灵动地表现出茅盾先生独立而又带有现实主义的生活态度和文学思想。
在塑像前有一个方形的葡萄架,葡萄架上还装了一个秋千,是茅盾先生准备给孙女玩耍的,如今秋千已不是当初的模样,只是隐隐地还能感受到当时的那份欢笑,感觉还在。
前院真就是个标准的四合院,南屋、北屋、东屋、西屋,一面不落,这些房间都是茅盾先生的生平展览,里面陈列着茅盾先生生前的图片以及实物,包括信件、手稿、作品以及他主编过的文学刊物等。
一件件的浏览,一件件的用心去感受、去体会茅盾先生当时的心情,我会感觉有些神奇、感到不可思议,这样近距离的去接触一个历史名人,就像是穿越了时空,在与他对话,又好像是在自言自语,和另一个自己交流。
总之会惊讶、会感叹在他笔下革命历史与文学创作的完美结合。
来到后院,就更加能够体会到这位不平凡的文学作家的日常生活琐碎了。
社会实践报告文化故居
![社会实践报告文化故居](https://img.taocdn.com/s3/m/9d1ed77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2.png)
一、前言文化故居,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我们团队在暑假期间组织了一次探访文化故居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文将详细记录我们的实践过程和所见所闻。
二、实践目的1. 了解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2. 培养团队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3. 深入挖掘文化故居的历史价值,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实践过程1. 实践地点选择根据团队成员的兴趣和当地的文化资源,我们选择了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故居进行探访:鲁迅故居、沈从文故居、茅盾故居等。
2. 实践时间安排本次实践活动为期一周,分为三个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化故居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等。
(2)实地探访阶段:分组前往各个文化故居,进行实地考察和拍摄。
(3)总结汇报阶段:整理实践成果,撰写实践报告,进行成果展示。
3. 实践内容(1)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的出生地。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参观了鲁迅故居的各个房间,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生活环境和创作氛围。
(2)沈从文故居沈从文故居位于湖南省凤凰县,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出生地。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了沈从文先生的生平事迹,参观了沈从文故居的各个房间,感受到了沈从文先生的生活环境和创作氛围。
(3)茅盾故居茅盾故居位于浙江省桐乡市,是我国著名作家茅盾的出生地。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了茅盾先生的生平事迹,参观了茅盾故居的各个房间,感受到了茅盾先生的生活环境和创作氛围。
四、实践成果1. 增强了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的认识,激发了团队成员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培养了团队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3. 撰写了实践报告,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实践体会1. 文化故居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要珍惜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茅盾故居作文
![茅盾故居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a13175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c.png)
茅盾故居作文
《茅盾故居游》
嘿,你们知道吗?我前段时间去了茅盾故居,那可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呀!
那天,阳光特别好,我就想着出去溜达溜达,不知怎么的就走到了茅盾故居这儿。
一进去,哇,那种感觉,就好像一下子穿越到了过去。
我慢慢走着,仔细地看着每一个房间,每一件摆设。
在一个房间里,我看到了茅盾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哎呀呀,那张书桌可真有年代感啊!上面还有一些淡淡的痕迹,我就在想,这是不是茅盾先生当年写作时留下的呀?说不定他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写出了那些精彩的作品呢。
我忍不住伸出手,轻轻地摸了摸那书桌,仿佛能感受到茅盾先生当年在这里奋笔疾书的情景。
然后我又走到了院子里,院子里有棵大树,那树冠可大啦,就像一把巨大的遮阳伞。
我站在树下,抬头望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星星点点的,特别好看。
我就在那树下站了好久好久,感受着那份宁静和历史的气息。
离开的时候,我回头看了看那座故居,心里想着,这里真的见证了茅盾先生的一生啊。
这次的茅盾故居之行,让我对茅盾先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多的了解。
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再来这里,再好好感受感受这里的一切呢!这就是我在茅盾故居的有趣经历啦,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呀?哈哈!。
团日活动——游茅盾故居
![团日活动——游茅盾故居](https://img.taocdn.com/s3/m/7040e5c65fbfc77da269b1aa.png)
一次心灵的探索——游茅盾故居有感电气1005班李霞今天我们班组织了“游茅盾故居”的团日活动。
游完之后,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故居在鼓楼东边,从南锣鼓巷进去,拐后圆恩寺胡同走100米左右就到了.南锣鼓巷以前没有到过.这次看是新改造的.有点类似三里屯和后海,全是很有特色的小店,和小餐厅.很是不错.故居是个两进的四合院,一进是三个展厅和,会客室.二进是起居室,书房.第一展厅是茅盾1896-1945的生平,二展厅是1945-1981年去世的生平.三展厅是他的幼年及家乡的介绍.展品主要是他的生平图片及文字介绍.有少量的生前用品.让我们感觉到仿佛是与大师进行了零距离对话……门内影壁上镶有邓颖超题的“茅盾故居”金字黑大理石横匾。
前院有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倒座房六间。
西厢房原是茅盾的会客室和藏书室。
东厢房为饭厅,其余为家属和服务人员住房。
后院有北房六间和西厢房两间,北房原是茅盾的工作室兼卧室。
茅盾逝世后,前院开设了2个陈列室,陈列茅盾生前的实物和图片,包括手稿、作品初版本、信件、手迹和茅盾主编过的文学刊物等,共400余件。
后院正房室内保持原状:进门一间为起居室,北墙为1排书柜,书籍按其生前原样排放。
书橱前为单人沙发1对。
室内东侧临窗放写字台1张。
起居室东有门通往卧室,卧室内正中横放小床1张,床左侧案几上堆放着写回忆录备查的旧时期刊以及他平时收集的剪报资料和晚年阅读的书籍。
卧室的衣橱、七斗柜均为过去旧物。
左侧靠墙的一个小衣柜上,安放着夫人孔德让的黑漆镂花骨灰盒。
西首北房专辟为“茅盾文库”,内收藏有茅盾著作及其藏书。
一路游,一路玩,一路笑。
每个人手中的相机都没有停止过,嘴角的笑一直保持着,笑声一直延续着。
每一处风景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合照,独照,每一张都是那么美。
中午大家一起聚餐,做游戏。
笑声一直延续到最后。
此次团日活动,加强了我们青年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此外更加了解茅盾,增强了我们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意识。
游茅盾故居抒情作文字
![游茅盾故居抒情作文字](https://img.taocdn.com/s3/m/882e2fd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b.png)
游茅盾故居抒情作文注:本文以Markdown格式输出,如需查看完整效果请使用Markdown文本编辑器打开。
引言游茅盾故居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富有文化底蕴的历史建筑。
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故居见证了他辛勤创作的岁月。
我有幸游览了这座故居,感受到了茅盾先生的文学底蕴和生活情趣,下面将为大家详细描述我的游览经历。
茅盾故居的历史背景茅盾故居建于1923年,位于苏州市相城区茅家埭。
它是一座两层砖木结构的民居,占地约400平方米。
这座故居保留了茅盾当年居住的原貌,是一处典型的江南传统民居。
故居周围环境优美,庭院内种满了各类花草。
院内的古树参天,更为故居增添了几分古朴庄严的氛围。
游览经历我到达故居的时候,天正是初春时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院子里,显得格外清新宜人。
步入故居大门,一股幽香扑鼻而来,让我不禁松了一口气,仿佛进入了一个寻常人家的生活空间。
我首先参观了一楼的客厅,这里是茅盾先生接待朋友和写作创作的地方。
客厅内的家具摆放整齐,墙上挂满了茅盾先生的画像和获奖证书。
茅盾先生的书桌上摆放着一支羽毛笔和一摞稿纸,仿佛他随时都会回来继续书写他的作品。
之后,我来到了茅盾先生的书房。
书房内摆放了书架和书桌,书架上摆放着茅盾先生的著作和收藏的书籍。
茅盾先生一生著作丰富,包括小说、散文、戏剧等多个文学体裁。
这些作品见证了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
书房的窗户外视野开阔,俯瞰庭院和后花园,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之后,我沿着楼梯上到二楼,参观了茅盾先生的寝室。
寝室内的床、书桌和椅子都十分简朴,再加上晨曦透过窗户照射进来,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茅盾先生每天晚上都会在这里安睡,梦里或许又会有新的创作灵感。
茅盾先生的文学贡献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创作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小说而闻名。
他的作品描写了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其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就是《子夜》。
这部小说以一个农村普通人的命运为主线,通过对他的生活经历和内心矛盾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观看名人故居有感(甄选5篇)
![观看名人故居有感(甄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068c4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5.png)
观看名人故居有感(甄选5篇)1.观看名人故居有感第1篇在乌镇,我们参观了茅盾的故居,还有茅盾的学堂——立志书院。
茅盾被称为文学巨匠,同时也是一名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茅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革命后写成的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茅盾生前为团结广大作家,培养青年作者,促进文学理论建设,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贡献。
其作品歌颂人民、歌颂革命,鞭挞旧中国黑暗势力,表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现实主义历史画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刚一进门,就是一个茅盾的上半身像,手中还握着一根金笔,听导游说,这是茅盾生前用的笔,由于用的时间很长,笔尖磨秃了,有一个说法就是:人们上前摸一摸茅盾手中握的金笔,就会沾上一点名人的才气,我好奇的上前摸了摸,就算沾上了一些才气吧!茅盾不仅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新中国成立后,茅盾担任第一任文化部长,长期从事文化事业的领导工作,鞠躬尽瘁,为社会文化主义和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那纯粹利人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茅盾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共产党员,1928年之后,虽然与党失去了联系,但仍然对党矢志不渝。
虽然共产党员对我们来说还有一些遥远,但是,即使不是共产党员,也要像矛盾那样做一个爱国,对祖国忠心耿耿的好公民。
今天参观茅盾故居,不仅仅看到了文学巨匠茅盾的作品,还看到了茅盾先生对祖国的一颗火热的心,还体会到了茅盾先生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我们要向茅盾先生学习,学习他的精神,学习他的品质,成为一个有利于国家人民的人。
2.观看名人故居有感第2篇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法制民生电视台的老师们组织我们小记者参观秋瑾故居。
秋瑾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革命家,也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1907年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牺牲时年仅32岁。
参观茅盾故居小学生作文
![参观茅盾故居小学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4d74d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6c.png)
参观茅盾故居小学生作文乌镇的茅盾故居,我已经瞻仰过好多次了,每次去都有新的感受。
星期三那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又一次参观了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坐落在马镇观前街。
黑漆的瓦墙和紫色的门窗使故居显得典雅、幽静。
陈、云同志亲笔题的匾额“茅盾故居”挂在正门的中央。
茅盾爷爷就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走进屋里,首先映人眼帘的是茅盾爷爷的一尊半身铜像。
茅盾爷爷右手握着一支笔,似乎在挥毫疾书,似乎又在沉思着什么。
我们随讲解员来到第一陈列室。
陈列室的墙上挂着茅盾的父亲、母亲、弟弟,以及茅盾自己的照片,还摆放着茅盾小时候用的各种笔。
讲解员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道:“茅盾的母亲陈爱珠,知书达礼,卓识远见。
父亲沈永锡是一位维新人物。
童年茅盾(沈雁冰)的启蒙教育开始得比较早,进小学以前就读过家塾和私塾。
茅盾5岁时,他的母亲就教他识字读茅盾小时候最喜欢看《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书。
养蚕和看杀猪是茅盾小时候最感兴趣的事……”周围的玻璃柜里,珍藏着茅盾爷爷最早的墨稿—13岁时的作文本。
茅盾小时候读书用功,国文成绩名列前茅,常常受到教师的称赞。
茅盾当年在家乡乌镇高等小学念书时,作文成绩很好,国文教师在茅盾的一篇作文批语中这样写道:“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
”茅盾爷爷从小刻苦学习,努力写作,这为他后来写出著名的作品,成为文学巨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陈列馆展出的是茅盾爷爷一生中最著名的作品:有茅盾爷爷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蚀》,以及以乌镇农村为题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著名的《林家铺子》这部小说就是以当年乌镇林家的生活为题材写的。
《子夜》这部曾轰动过全国的名著也陈列在这里。
我们又随着讲解员来到楼上。
这里珍藏着茅盾爷爷的遗物,有他的手稿、信件和各种照片。
我们还参观了茅盾爷爷以及他父母的卧室,观看了厨房和书房。
在天井里有茅盾爷爷回故乡时栽种的棕桐树。
棕桐树现在郁郁葱葱,而茅盾爷爷却于1981年3月27日,离开了我们,享年85岁。
茅盾故居作文
![茅盾故居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66305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8.png)
茅盾故居作文《茅盾故居》篇一茅盾故居,那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就像一个藏着无数宝藏的古老城堡,等着我去探索。
当我第一次站在茅盾故居的门口,那古旧的门扉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门是那种很老式的木门,上面的油漆已经斑驳,就像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人,默默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我心里想,这门后面到底藏着什么样的世界呢?走进院子,有一棵很大的树,它的枝叶茂密得像一把巨大的绿伞。
也许茅盾先生以前就坐在这树下构思他那些伟大的作品吧。
院子里很安静,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我都不敢大声喘气,生怕打破了这份宁静。
我在想,茅盾先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创作,是不是灵感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呢?走进屋子,里面的陈设很简单,但是每一件东西似乎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那些老式的桌椅,看起来普普通通,可在我眼里,它们仿佛都在低语着茅盾先生曾经坐在这里奋笔疾书的情景。
我看到茅盾先生的书房,书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我仿佛看到他皱着眉头,手里握着毛笔,思考着下一个情节该怎么写。
这时候我就在想,我平时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抓耳挠腮,半天憋不出一个字来,茅盾先生怎么就能写出那么多精彩的小说呢?也许这就是大师和我这个小菜鸟的区别吧。
我在故居里慢慢走着,看着墙上挂着的茅盾先生的照片。
照片里的他看起来很严肃,又很有气质。
我突然觉得自己特别渺小,在文学的海洋里,我就像一只小虾米,而茅盾先生则是一头巨大的鲸鱼。
我就想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像他一样,写出让人们传颂的作品呢?从茅盾故居出来后,我还一直沉浸在那种氛围里。
我觉得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穿越,和茅盾先生有了一次特殊的“会面”。
不过我又有点沮丧,我来这一趟,好像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我真的了解茅盾先生了吗?我觉得可能还没有,但是这一趟也让我对他有了更深的敬意。
我想我以后得好好读他的作品,这样下次再来的时候,我就能有更多的感悟了吧。
《茅盾故居》篇二茅盾故居,一个听起来就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可我去之前,心里还在打鼓呢。
那天我到茅盾故居的时候,天气有点阴沉,就像我的心情一样,说不上来的复杂。
茅盾故居观后感
![茅盾故居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b6828b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0.png)
茅盾故居观后感篇一茅盾故居观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去参观了茅盾故居,那感受,真是一言难尽啊!一踏入那扇门,我就好像穿越到了过去。
也许是我想象力太丰富了,我觉得自己能听到茅盾先生当年的踱步声,能看到他奋笔疾书的身影。
故居的布置,简单却透着不凡。
我就在想啊,这么朴素的环境,咋就能孕育出这么一位文学巨匠呢?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吧。
看着那些陈旧的书桌、书柜,我仿佛看到了茅盾先生在灯光下埋头苦读、构思作品的场景。
也许在当时,他也会为了一个情节的构思而抓耳挠腮,也会觉得写作咋就这么难呢?不过,茅盾先生能坚持下来,写出那么多优秀的作品,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啊!我觉得自己就不行,写个作文都费劲,难道我就没有成为大作家的命?再看看那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着茅盾先生的一生。
他经历过风雨,也见过彩虹,这一路走得可不容易。
我不禁问自己,要是我处在他那个年代,能有他那份勇气和坚持吗?参观完茅盾故居,我心里五味杂陈。
一方面佩服茅盾先生的才华和毅力,另一方面又为自己的懒散感到羞愧。
这茅盾故居啊,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不足。
哎呀,反正这一趟参观,让我明白了,成功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来的,得付出努力才行!你们觉得呢?篇二茅盾故居观后感朋友们,我刚从茅盾故居回来,心里那叫一个感慨万千!一走进那故居,我就被一种浓厚的历史氛围给包围了。
你说,茅盾先生咋就在这样的地方写出了那么多经典之作呢?我觉得吧,可能这地方有灵气!瞧瞧那房间里的摆设,普普通通,没啥特别豪华的东西。
可也许正是这份简单,让茅盾先生能静下心来创作。
我就在琢磨,要是我在这样的环境里,能不能也写出点啥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作来?估计够呛,我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性子,难哟!看到茅盾先生曾经用过的笔和纸,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个想法:这些东西会不会有啥魔力?能让拿起它们的人都文思泉涌?哈哈,我知道这想法有点荒唐,可谁知道呢?话说回来,茅盾先生的一生,那可真是充满了波折。
他经历过困难时期,也许曾经也迷茫过、困惑过,可人家就是没放弃。
小学生抒情作文:游茅盾故居
![小学生抒情作文:游茅盾故居](https://img.taocdn.com/s3/m/0b0a70badd88d0d232d46a0a.png)
游茅盾故居
今天,我们去了茅盾先生的故居,茅盾先生是我国现代着名的文学家,他写的文章很多都收录在我们的课本里。
茅盾是先生的笔名,他的原名叫沈雁冰。
先生的家坐落在浙江省一个叫“乌镇”的地方,这里山青水秀、小桥流水人家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情韵。
清晨,我们踏着小镇上青青的石板路,沿着清清的小溪水,在小镇上漫步,垂柳把小辫子甩到水里,平静的水面荡起片片涟漪;小鸟在枝头清脆的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远处的小拱桥静静地卧在水面,和水里的倒影一起编成一个大大的圆;这里的老房子都是白墙黑瓦马头墙,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宁静而安详。
茅盾故居就坐落在老小街中间,走进里面,房子里布置了先生小时候读书写字的课桌、课本,墙上挂着他写的字,柜子里摆着他写的书,茅盾先生的半身铜像端坐在客厅中间,许多人都在铜像前留影,我也让妈妈给我照了一张,望着先生慈祥的笑脸,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从小学好本领,长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广东省鹤山市沙坪一小四四年级:刘苡萌。
游茅盾故居
![游茅盾故居](https://img.taocdn.com/s3/m/d56d69d3700abb68a982fb9a.png)
游茅盾故居
你们暑假出去玩了吗?我去了江南水乡——乌镇。
它是文学巨匠茅盾的故乡,茅盾故居就在乌镇的观前街与新华路的交叉口。
在那里,我听导游说,这个茅盾故居是茅盾爷爷的太公沈焕,在汉口经商时一点一点寄钱回来买的。
在故居的临街门口上方,我看到了“茅盾故居”四个大字,后来我才了解到这四个字是由陈云亲笔提写的。
走进大门,里面分前后两间房,后面的房子是两层楼房,下面一层的前半部分放有一尊白色的茅盾爷爷全身塑像,后面放有他的手稿和生平介绍。
楼上面一层放有茅盾爷爷所作的很多文学作品如《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以及生前用过的部分物品和照片等等。
在故居的天进里,留有茅盾爷爷亲手种下的棕榈和天竹,当年那棵小小的棕榈,现在已经超过了七米高的围墙,而那一小丛天竹现在也有上百珠了。
而且生长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参观完茅盾故居,我印象最深刻是茅盾爷爷的文章手稿,那些手搞上面有茅盾爷爷亲手修改过的许多圈圈与叉叉,可以想象茅盾爷爷写文章是多么的认真,真可谓一丝不苟!我以后写作文时,要茅盾爷爷学习,养成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茅盾故居景点导游词感受伟人的智慧
![茅盾故居景点导游词感受伟人的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70094ca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2.png)
茅盾故居景点导游词感受伟人的智慧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茅盾故居,我将为大家带领参观这座寄托着伟人智慧的历史名所。
茅盾先生,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先驱和文化名人,他一生追求真理,用笔墨记录时代的变革。
在这里,我们将感受到他的智慧和品德的卓越,一同探寻茅盾的人生足迹和他那独一无二的文化贡献。
茅盾故居位于江苏扬州市,占地近2000平方米,是茅盾先生在晚年的居所。
首先,我们来到茅盾先生的书房。
书房里摆放着茅盾曾经使用过的书桌和书柜,墙上挂满了名人手书的字画和茅盾先生的画像。
可以说,这里是茅盾笔耕不辍、铸就伟业的地方。
他的从容与镇静、他的笔底生花、他的辛勤耕耘,都在这个小小的书房里流淌着。
面对书柜里摆满的茅盾先生的著作,你会感叹他那犹如大海一般丰富的学识。
他的文学巨著《子夜》、《春蚕》等,不仅展现了他的写作才华,更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
接下来,我们来到茅盾先生的客厅。
这里充满了浓厚的家庭氛围。
细心的游客可能会发现,这个客厅里摆放着许多茅盾先生的个人物品,如茅盾的诸多奖章、他曾经使用过的烟斗等。
这些展示了茅盾先生曾经的荣誉与追求,也见证了他淡泊名利的风范。
在这个小小的客厅里,你会感受到茅盾先生对家庭的深深的爱与关怀,这也是他为人之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不仅是艺术的家,茅盾故居也是文化的家。
这里建有茅盾休闲区,展览室和茅盾研究中心等,用以纪念并弘扬茅盾先生的学术思想。
展览室中,陈列着茅盾先生的个人生平和艺术创作的珍贵照片,以及关于他的各类手稿、信札等珍贵文献,无不向我们展现了他的智慧。
茅盾研究中心更是一座智慧的摇篮,为茅盾学术研究领域的发展和茅盾文化的传承添砖加瓦。
最后,我们还要一同走进茅盾的花园。
这是茅盾故居的灵魂所在,也是他晚年生活的舒适之处。
花园里种满了百花,四季不同的花朵散发出纷繁的芬芳。
茅盾先生常常在这里散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他的智慧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字中,也可以在这里的品质和建筑中找到。
参观茅盾故居的观后感
![参观茅盾故居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b85c95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b.png)
参观茅盾故居的观后感
今天我们全班一起去参观了茅盾故居!哇,真是棒极了!一路上,大家都叽叽喳喳地聊个不停。
到了地方,导游阿姨带着我们走进一个小院子,哎呀,好漂亮啊!有小桥、流水,还有古香古色的小屋儿。
我一边听阿姨讲解,一边想:“茅盾爷爷小时候住在这儿,会不会也像我一样到处跑来跑去呀?”
屋子里有好多旧东西:写字桌、小油灯,还有茅盾爷爷用过的毛笔!阿姨说,他小时候特别爱看书,一本书能看好几遍。
我想了想我自己,书包里那些故事书儿,有的都没翻开过,真是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参观完后,我问老师:“茅盾爷爷是不是很厉害呀?”老师笑着说:“是啊,他写的《子夜》《春蚕》可了不起啦!”嗯,我得学学茅盾爷爷,好好看书,多写作文儿,这样才能像他一样厉害!
回到教室,我偷偷跟小明说:“今天可真有意思,以后我也要多读书,学问儿一定会越来越棒!”
—— 1 —1 —。
北京之行(一)访“茅盾故居”
![北京之行(一)访“茅盾故居”](https://img.taocdn.com/s3/m/3004da3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2.png)
北京之行(一)访“茅盾故居”到达北京的第一天下午,我就前往在南锣鼓巷内的“茅盾故居”,以此怀念和敬仰这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望的革命作家,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茅盾先生。
茅盾先生的故居有二处,一处在北京;一处在乌镇。
北京故居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圆恩寺胡同13号。
是茅盾晚年生活的住所。
这是一座北京典型的四合院,大门的左侧有白底黑字写着:茅盾故居。
四个醒目的大字,如同文学的光芒照在我的心里,顿时感到,他的人名和作品早已浸透到我的灵魂。
走进门,见有灰墙壁上有白底色上有“茅盾故居”为邓颖超题,前有一只水缸。
可能茅盾先生来自水乡乌镇的缘故吧!走二步,一就见茅盾先生的半身雕像用汉白玉做成。
我站在他旁留影,记住这位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任文化部长。
随后进展馆,见有个人站在哪里?便问你是馆里人吗?听到他讲是的。
我就请他说说茅盾先生的事迹。
他爽快地答应了。
他担当起讲解员说道,茅盾用过十几个笔名。
其中将矛盾为笔名投到报刋时,主编叶圣陶认为,加个草子头用“茅"比“矛",更为适合当时的形势。
于是改为茅盾,故一直沿用之今。
一张张图片反映茅盾的人生经历以及茅盾用过物品陈列其中,有用过搪瓷茶壶,有二十年代用过墨合和镇纸,有朱自清写成茅盾的贺信等等,这些物件真实反映那个时代的生活。
有一张巴金远道而来,与茅盾会面时的图片。
他们是好朋友,两人亲切轻松地在交谈。
最后吸引我的是茅盾先生在临终前,自知不起,便口述两封信由儿子笔录。
一封是给党中央要求在他身后,审查他一生的言行,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另一封是将自己积蓄二十五万捐赠给中国作家协会,作为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的基金。
讲解员说道,按当时的价值算的话,如今相当于上千万元,可见,在那个年代有这样的捐赠,文化人中可能算第一吧!茅盾的一生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他用笔来揭露黑暗,唤醒民众。
致力于文学艺术的创造和钻研,表现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风范。
他的精神和劳动成果,对我国文化事业的杰出贡献,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必将激励人们多出优秀作品,发展和繁荣中国文化而奋斗。
参观茅盾故居的观后感
![参观茅盾故居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5447f5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d.png)
参观茅盾故居的观后感前几天去参观了茅盾故居,那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部活着的文学史书。
一到那儿,看着那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心里就莫名地兴奋起来。
那院子不大,但到处都透着一种精致和历史的厚重感。
迈进门槛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像是穿越了,就差没披个古装长袍了。
茅盾先生的书房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那张书桌,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可是一想到茅盾先生就在这张桌子上写出了那么多精彩绝伦的作品,就觉得这桌子简直自带光环。
我站在那儿,眼睛盯着书桌,脑海里就开始幻想茅盾先生皱着眉头构思故事,然后奋笔疾书的样子。
他的那些书啊,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我凑近了看那些书名,有些我读过,有些没读过,这时候就特别懊悔自己读书读得太少。
感觉茅盾先生就像个文学武林高手,那些书就是他的绝世武功秘籍,而我只是个刚入门的小菜鸟。
再说说故居里展示的茅盾先生的生平事迹吧。
从他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到一步一步成为文学大家,就像是看一部超级励志的电视剧,只不过这是真人真事儿。
我一边看一边想,茅盾先生在那个年代得多不容易啊,社会动荡不安,还能静下心来搞创作,这得是对文学有多深的热爱啊。
我要是生活在那个时候,估计光是应付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就已经焦头烂额了,哪里还有心思写东西。
走在故居里,感觉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有故事。
院子里的花草树木,好像也沾了茅盾先生的灵气。
我还特意在一棵树下站了一会儿,就想感受一下是不是能吸收点文学气息,好让自己也变得有点文化人的样子。
从茅盾故居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茅盾先生的作品和他的故事。
这次参观就像是给我打了一针文学兴奋剂,让我下定决心以后要多读茅盾先生的书,说不定哪天我也能沾上点大作家的仙气,写出点像模像样的东西呢。
而且啊,我觉得这地方就应该多来几次,每次来可能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就像挖掘宝藏一样,一次总能比一次发现更多的好东西。
这茅盾故居,真的是个充满魔力的地方,把我这个平时有点浮躁的人,一下子就拉进了文学的宁静世界里。
参观茅盾纪念馆感悟
![参观茅盾纪念馆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b8ef057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a.png)
参观茅盾纪念馆感悟
在清明节假期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茅盾纪念馆参观。
走进茅盾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非常大的茅盾半身铜像,他的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
他穿着一件深色的西装,戴着一副眼镜,显得很儒雅。
我在铜像前合了一张影。
我们沿着长廊往前走,旁边有很多名人名言。
我边走边看,看到了毛泽东主席说过:“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
”我也知道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意思;还有一句:“文章是改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的意思;还有一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学习要坚持不懈;还有一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告诉我们写作文要多读多看;还有一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勤奋学习;还有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自强不息;还有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要有毅力……
茅盾纪念馆里还有很多名人名言,让人看了后受益匪浅。
—— 1 —1 —。
初三读后感作文:参观矛盾故居_900字
![初三读后感作文:参观矛盾故居_9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b3acf0b2f60ddccda38a091.png)
参观矛盾故居_900字今天,是伟大的文学家茅盾爷爷诞生一百零二局年纪念日。
我们来到茅盾爷爷的故乡—桐乡乌镇。
一眼望去,只见拱桥横卧,水街相依,街上的房屋背水临街,真是别有一番韵味,这里不愧是历史悠久的古镇。
我们走进一条十分狭窄的小街。
这时,迎面走来一个穿白衬衣,蓝裤子,腋下夹着一叠书本的小男孩。
他的眼睛里流露出求知的光芒。
我想,乌镇的确是文学家成长的摇篮,乌镇的后辈也这样爱书! “到了!到了!’’我抬头一看:“茅盾故居”四个金光闪闪的字映入了我的眼帘。
一走进茅盾故居,就是一幅朴素的景象:灰色的瓦,白色的墙壁。
走过一条走廊,向右拐弯,便是茅盾爷爷的书房。
书房左侧上方挂着一张茅盾爷爷小时候的照片。
他身穿深蓝色的长衫,头戴瓜皮小帽,正趴在书桌上津津有味地看书。
噢,我可得把脚步放轻点,再放轻点,别惊扰了主人啊! 我们从书房来到茅盾的家塾。
这儿放着几张桌子、椅子、几支毛笔和墨,还有一盏油灯,陈设十分简单。
我仿佛看见茅盾正在伏案工作。
忽然,他停下笔来,手托着腮,眼望窗外,沉思着。
他写得入神了,是到了林家铺子?还是想到了旧上海的民不聊生,许多人丧失了生命,还是……我们又来到茅盾的卧室,里面只有一张六尺长、二尺半宽的黑色的床。
我想,这是一张多么不平常的床啊!文学上的这颗巨星就歇息在这张床上。
绕过卧室,来到展览厅。
这里陈列着茅盾爷爷的照片,留下了他走过的许多脚印。
二十年代,“五四运动”中有他; 三十年代,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围剿”中有他;四十年代,抗日战争中有他;解放以后他又为新中国的事业贡献了一生。
茅盾爷爷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美名和巨作将流芳千古。
就是在这样的家庭,这样的水乡,养育了一代文豪一一茅盾。
此时,我又踏上这条小街归去。
昔日的这条小街,给茅盾许多的写作激情。
那么,今天它是否也会绪我灵感呢?。
从江南水乡到北京胡同儿寻访北京茅盾故居
![从江南水乡到北京胡同儿寻访北京茅盾故居](https://img.taocdn.com/s3/m/4dd7608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6c.png)
从江南水乡到北京胡同儿寻访北京茅盾故居
陆杨
【期刊名称】《北京服装纺织》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翻开历史不难发现,中华民族有很多著名的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都是他们的寡母,而茅盾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出生在普通家庭、十岁丧父,亲身经历了大革命洗礼的茅盾先生,与文学相伴走过了怎样不平凡的道路?在他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茅盾”一词究竟出自何处,为何又以此冠名了中国第一个文学奖项?带着这些疑问,今天就带您走进位于圆恩寺胡同的茅盾故居。
【总页数】2页(P224-225)
【作者】陆杨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纺织》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1.5
【相关文献】
1.北京胡同儿里的"爱与恨"——评《四世同堂》形象塑造的区位特征 [J], 王亚琦
2.寻访茅盾故居 [J], 孙荔
3.茅盾北京故居修葺一新三月开放 [J], 刘屏
4.北京茅盾故居揭幕 [J], 邓小白
5.忆叶子铭:在北京茅盾故居相处的日子 [J], 吴福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茅盾故居参观有感
“那月亮的好像温情似的淡光,反而把黑暗潜藏着的一切丑相幻化为神秘的美,叫人忘记了提防。
”
文章开头这句话出自茅盾先生1934年中秋后写的散文《谈月亮》,我是第一次尝试看茅盾先生的散文,而在看完这篇散文后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月亮从来是纯洁无瑕的象征、黑夜前行的希望、游子乡愁的寄托,何以在茅盾先生看来月亮是一个大骗子。
我对茅盾先生他的经历、他的故事充满了好奇。
借着在北京读书的机会,我有幸参观了茅盾先生1974年至1981年逝世以前居住的地方,这座不大的二进式四合院位于北京南锣鼓巷的后圆恩寺胡同13号,同周围的深宅大院比较并无不同,甚至还有些毫不起眼。
在未踏入故居前,我就看到了门内影壁上镶有邓颖超题的“茅盾故居”的金字黑大理石横匾,远远的就让人产生了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在不经意间会调整自己的步伐,缓慢再缓慢;控制自己的声音,小声再小声。
进入故居,我看到在前面的院子中矗立着一尊白石膏的茅盾先生的半身塑像,塑像有一些时间磨损的痕迹,可是茅盾先生的神态依旧很清晰,坚挺的鼻梁、笃定的眼神、利落的发型都清晰灵动地表现出茅盾先生独立而又带有现实主义的生活态度和文学思想。
在塑像前有一个方形的葡萄架,葡萄架上还装了一个秋千,是茅盾先生准备给孙女玩耍的,如今秋千已不是当初的模样,只是隐
隐地还能感受到当时的那份欢笑,感觉还在。
前院真就是个标准的四合院,南屋、北屋、东屋、西屋,一面不落,这些房间都是茅盾先生的生平展览,里面陈列着茅盾先生生前的图片以及实物,包括信件、手稿、作品以及他主编过的文学刊物等。
一件件的浏览,一件件的用心去感受、去体会茅盾先生当时的心情,我会感觉有些神奇、感到不可思议,这样近距离的去接触一个历史名人,就像是穿越了时空,在与他对话,又好像是在自言自语,和另一个自己交流。
总之会惊讶、会感叹在他笔下革命历史与文学创作的完美结合。
来到后院,就更加能够体会到这位不平凡的文学作家的日常生活琐碎了。
从会客室到卧室,一直都是简单淳朴的装饰风格,单人床、木桌、冰箱依旧还保留着他在世时的模样,尤其是这床边的木桌,对于一个作家而言,没有什么比它更重要了吧。
想到这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了茅盾先生俯首创作的画面,又想到了他在1976年提笔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我走过的路》,是那么的不愿,又那么的无奈,写下了:"自知来日无多,凡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一时都如断烂影片,呈现脑海。
百感交集,又百无聊赖"这样的句子。
这样的心情,也许换做是任何一个暮年之人都会感同身受,只是对于茅盾先生而言多少有些可惜罢了。
时间走着,我也走着,不知不觉茅盾先生的故居好像就这样参观结束了,再次返回到前院,我发现自己遗漏了一处,那就是中国茅盾研究所办公室,可惜房门早已上锁,只是透过窗户依旧还能看见房间内的办公设施,还有几盆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的盆栽。
我并不了解这
里发生过什么,也许曾经有那么一群人,那么一群专业的了解茅盾先生的人聚在这里,研究讨论着茅盾先生生前的种种事迹,或者追忆着这位老人。
35年过去了,北京茅盾故居基本保持完好,也许是因为来到这里的游人并不多,同其他名人故居、历史遗址相比,这里也确实有些旧了、有些偏僻了,然而对于了解茅盾先生的人而言,这样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的故居留给后人的价值并不是可以这样衡量估算的。
细数一下,茅盾先生在这小小的四合院里生活了六年多,也许对他的人生而言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却为他的晚年生活抹上了一片色彩,留下了对人生、对社会、对创作更深入的思考。
其实茅盾先生的故居不止这一处,而北京也只是他的第三个家乡,不过在这里他从一位文学创作者转型成为了中国文化领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这里他克服困难、倾注全力编写了长篇回忆录,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也许曲折也许遗憾也许满足的一生。
我们应当缅怀茅盾先生,感谢他留下了他的作品、留下了茅盾文学奖、留下了他的精神来激励今天的文学创作。
而我感激茅盾先生,感激来到了北京,这样的一次参观,跨越了时空的交流;这样的一篇散文,明白了月亮的“教育”,其实需要多一些思考,再多一些判断。